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小学英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 定义 类型 基本模式 基本步骤 实施
0 引言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明确提出:“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作为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如何选择一条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呢?经过多方验证,我进行了任务型教学的初步探索。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语言教学基本模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做事的有效途径之一。
1.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1.1 任务(task)的涵义及类型。
1.1.1 任务的涵义。
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在教学中,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任务”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是教学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目的的一件工作或一项活动。 (Crookes,1986)
(2)任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任务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因此衡量一个任务是否成功,要看这个任务有没有一个结果。任务重点是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Skehan,1996)
1.1.2 任务的类型。
任务分成两种类型:真实性(real-world)交际任务和教学型(pedagogic)的交际任务。
1.2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特征及意义。
1.2.1 特征。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能更好的发挥显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
1.2.2 意义。
在任务型课堂上,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互动的(Interactional)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任务分析”,以达到解决某种交流问题的目的。
1.3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依据。
1.3.1 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来源说法不一。何安平(2001),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代表交际教学最新发展形态。丁文(2004)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吸收了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如Ske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设(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Long的互动假设(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的输入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
1.3.2 实践依据。
多少年来,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在英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不少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后,还是不能综合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因而,我们必须承认,要掌握一门外语,不是靠单纯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即能达到目标的,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语言习得理论,这种模式在我们课堂中的运用是一种儿童学习母语及第二语言的方法的迁移,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同时,也十分关注语言的形式的学习,从而有助于掌握英语。
2.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运用
2.1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趣味性原则。
(3)阶梯性(有序性)原则。
(4)启发性(问题性)原则。
(5)激励性原则。
2.2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
(1)任务前的介绍(Pre——task):介绍主题和任务(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 and task)
(2)完成任务的活动(Task cycle):任务、计划和汇报(Task planning and report)
(3)语言讲解(language focus): 分析(analysis) 和练习(practice)
2.3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步骤。
(1) Leading-in/Warming-up(导入或热身)
(2)Pre-task(呈现任务并明确要求,呈现新知)
(3)While-task(实施任务,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
(4)Post-task(展示任务结果)
(5)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结)
(6)Homework(作业任务)
2.4 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评价。
(1)进行教学评估。
(2)进行数据统计,做定性定量分析。
(3)设立校内英语考级制度。
(4)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3.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
(1)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4)教师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4.小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法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
5.结语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主要在于管理模式及对教师的工作评价。每一位教师要明白布卢姆所说的:教师要明白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任务完成后,学生应能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备那些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在课堂上积极实践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可发、学以致用,“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Croodes, G. Task Classification: A cross-disciplinary review. Technical Report No.4 Honolulu: Center for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Hawaii 1988.
[2] 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3] 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4] 陈琳、鲁子问《New Standard English Book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5] 丁文,“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
[6]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 任务型语言 英语教学 课堂活动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任务导向的英语教学方法,其主要方法和目的是设计、实施和完成“任务”,其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最根本的特点是强调“任务”,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学习更主动。
1. 当前形势和初中英语教材
1.1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初中英语教学大多是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他们专注于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即训练学生的语言使之流畅。新教材设计了很多活动,全面的对话场景,而且语言生动。在课堂教学中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毫无疑问的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就笔者所知,许多教师可以集中培养锻炼学生使用语言能力,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他们激发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1.2初中英语教材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各类人员的培训质量,而教材改革在课程改革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课程改革的思想,取决于对教材实施延伸与发展,目前初中英语教材更新与时俱进。
2. 传统英语教学与任务型语言教学
2.1传统的英语教学
首先,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解释,不仅缺乏有效的语言输入,也让大量的学生被拒绝在语言实践活动外,最后只能导致外语学习的失败。其次,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学生的阅读和复述。缺乏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2任务型语言教学
2.2.1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系列任务类型和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语言任务,然后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熟。
2.2.2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类型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任务型教学活动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预测任务,计划任务,比较任务,解决问题的任务,拓展任务和创意任务。
3.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
3.1情景、语言体现真实性
为学生提供设计任务时,语言情况和语言的形式应符合实际的语言功能和语言文字法的清晰和真实的语言信息,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学习语言是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场景。
3.2体现任务的形式与功能
任务语言的设计必须融入且体现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学生在掌握任务的过程中,随着对语言形式的慢慢掌握,使学生学会自我培养和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
3.3任务体现递进性
任务的设计应该从简单到困难和复杂,语言水平由多个小任务构成任务链,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构成教学的整体。
3.4学中做原则
从开始到结束,通过完成特定任务,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学习经验。更重要的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1)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教师应该从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在获得语言知识点的同时,也获得使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不断提高,最终,学生可以更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一般来说,任务型教学开始就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时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性。最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
3)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活动将集中而紧张。为了要达到的目的,而解决了语言问题。
4)任务型语言的特点是有目的的过程。全面和具有挑战性的头脑,较好地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的沟通能力,认知过程,情感和经验。
5)促进民主的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观念,它改变了单一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线性关系。
5. 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任务,注重学习策略的发展,可以为学生随时随地的提供实践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的创新精神。当然,任务型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实施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及时作业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1] 包育彬, 陈素燕. 中学英语任务教学的策略和艺术[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范文3
【关键词】对外汉语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设计
一、引言
任务型语言教学于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国外,国内的外语教学界开始有意识地介绍、研究、实践任务型语言教学从上世纪末开始,后来这一教学途径被对外汉语教学界注意,国家汉办2008年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已经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这部大纲的颁布标志着任务型教学在汉语教学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不再停留在介绍、讨论阶段,而进入广泛运用、实施的阶段”。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基于任务的教学途径,它将任务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本文研究分析的正是对外汉语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二、任务的定义
对任务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纷纷给出过自己的解释,有代表性的如:
Long任务是为自己或为他人而承担的工作,有偿或无偿,包括粉刷篱笆,给小孩儿穿衣服,填表格,买鞋,定机票,从图书馆借书,参加驾驶考试等等,换句话说,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游戏中做的事。
Numan把Long的任务称为“目标性任务”或“真实世界的任务”,这类任务是学生离开学校后在现实生活中最终要做的事情,是学生学习外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此外,Numan认为还有“教育性任务”,指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操练语言形式上。
Bygate、Skehan、Swain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一种活动,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而且根据学习者的理解,可以有变化,在任务中,学习为了某个目标,需要使用目的语。
Willis给任务的定义是,学习者因为交际的需要,为达到某种结果,而使用语言的活动。
Skehan提出了任务应具备的特征。
国内学者对国外学者所给的定义已发表了不少见解,吴中伟概括了人们依据上述定义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个活动能否被看为“任务”;程可拉在列举了国外较有影响的15条关于“任务”的定义后,认为有6个方面的内容是多数定义涉及到的:情景、活动、目标、结果、意义、语言。龚亚夫、罗少茜认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马箭飞指出,任务指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让学生完成的语言活动,它不是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而是按学生将来使用语言的需要而设计的交际活动。我们认为吴中伟和程可拉对任务的把握较全面合理,有较强的说服力。
笔者在这里阐述一下对任务定义的理解。目前,任务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任务是指那些只有为了某种交际目而使用语言的活动才可以成为任务,这个任务的结果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狭义任务与语言练习有着严格的区分,语言练习的结果一定是语言的。广义任务在狭义任务的基础上将语言练习包括进去了,并将原本狭义任务的内容称为交际任务,语言的学习即为学习任务,学习者通过学习任务学习词汇、语法等,学习任务的完成是执行交际任务的基础。
又有学者提出了真实任务和教学任务,真实任务是指现实世界里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如打电话预定房间。教学任务是指为了培养学习者具有运用语言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而有意识设计的,与现实交际行为有不同程度相似的活动。真实任务和交际任务有时是合而为一的,如要求学习者向老师请病假,这即是生活中真实的也可以是课堂的一个练习活动。
笔者所理解的任务是狭义的,即为了交际目的而使用目的语进行理解、处理、生成、互动的活动才可称为任务,是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它以现实生活为模仿对象,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客观实际,以表达意义为中心而不是语言形式,它不包括语言练习,任务一定会有结果,这个结果是衡量任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活动、任务和练习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这三个概念经常出现,是任务型教学的必需部分。“活动”原是交际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概念,被任务型语言教学所采用。活动是任务和练习的上位概念,通常说的任务活动和练习活动就是任务和练习。Willis任务型教学的活动类型有:前任务语言活动、任务活动、文本任务、语言练习活动,她的这一分类也体现了活动、任务、练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一个活动到底是任务还是练习,主要看它有没有真实的意义交流。练习主要是语言形式的练习,如替换、翻译、连词成句、用固定句式回答问题等。笔者结合魏永红和贾志高的研究成果,将任务和练习的异同总结如下:
有学者认为没有必要关注任务和练习的区别,因为二者也是相辅相成,可以互相交替的,学生通过练习学习执行任务会用到的语言,又通过任务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笔者认为任务和练习关系很紧密,但正因紧密才更要区分二者,如果不给以关注的话,任务型教学也就失去它的意义和特色了。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设计任务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设计要形成任务链。任务型语言教学里,每一课设计的任务都要形成一个任务链,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发展,难度上逐渐加大,所以设计任务时,要有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如果某一课里,难以形成任务链,那就不要用任务型教学法,用传统的3P教学模式,即按教师展现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操练,学生产出会这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任务设计结合具体课型。通常一个任务并不是仅仅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里某一项相关,而是涉及多项,所有的创造型任务都涉及了听、说两项技能训练,所以要考虑这些任务用在什么课型上,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上各任务侧重点当然不一样,设计任务时要结合应用的课型。同一个任务目标,在不同的课型上,设计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如《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里的一个任务目标:能简单描述身高、体态,大纲设计的任务是“看照片,描述人物的体貌特征”,这个任务如果采用口头形式,可用于口语课,若采用笔头形式,则可用于读写课,当然也可用于综合课,如果改为:听一段关于一个名人外貌描述的录音,猜一下这个名人是谁,那么这个任务就用于听力课了。
3.任务操作形式要多样化。任务操作形式要多样,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增加学习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避免形式单一,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任务操作形式多样化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4.任务可操作性要强。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又有班级规模的影响,所以任务的操作性要强,步骤繁简适当,占用时间不太长,简单易行。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范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便提倡在教学中要“设计某些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语言活动”。随后,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在教学中要多展开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此外,在教育部2000年初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随后,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根据这个文件,教育部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制定了英语课程标准,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入了实施建议。从最初的提倡在教学中“设计某些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语言活动”到最后的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入了实施建议,从最初地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改革到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教改,我们不难看出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已经全面取代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成为我国英语课堂的主导教学法。然而,就在我们全力火速推进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地实施时,我不禁要问一下我们到底对任务型教学法到底有多了解?我们不能为了实施某种教学法而去实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实施这种教学法所能为学生和老师还有课堂带来得有利改变。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
二、任务型教学
顾名思义,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以任务为首而展开的语言教学。起源于20实际50年代,任务型教学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式,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教学,学生逐一学习各个语言项目,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语法知识,任务型教学法在设计语言教学大纲时就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tasks)使学生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它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生活,学习,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任务,使课堂任务尽可能地模仿现实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运用发展自己所学语言,做到“用语言做事”。
关于任务教学法的主要特征,Nunan归纳为下列五点:(1)强调通过用目标语进行交互作用活动来学习交际;(2)将真实语篇引入学习环境;(3)为学习者提供机会,让他们把注意力不仅仅集中于语言,而同时集中于过程本身;(4)增强学习者个人的经历,把这些经历看做课堂学习任务的重要贡献成分;(5)试图将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的激活联系起来。
Wills对任务教学法可以为学习者所带来的好处,做了如下归纳:(1)它能够使学习者尝试他们所掌握的语言;(2)让学习者有真实交流的体验;(3)可以使学习者有机会去观察其他同伴在表达相同意思时是如何表达自己;(4)使学习者有目的得使用语言;(5)使学习者跟同伴商讨轮流发言的机会;(6)使学习者参与完整的交流活动而不是单独的表达一个没有语境句子;(7)给予学习者机会尝试其他的交流策略;(8)培养学习者完成语言交际任务的自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任务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根本在于它把学习者的体验和真实感受放在首位,强调运用语言过程本身,并且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完成“任务“来开展,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就是语言习得的过程。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以学习者为中心”。其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而知识的短暂的、发展的和非客观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经过内心构建而获得的,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学习者正是通过实施和参与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促进了信信息与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而一旦感受到了新知识构建的成功,学习者会将其内化为语言学习的动力,加速语言学习的进程”。
四、“任务”的概念界定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从不同语言学家对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界定和对其教学特征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任务(tasks)对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任务”?
定义一:学者Breen,W认为“任务指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包括简短的语法练习和具体翔实的课堂集体活动。“
定义二:Long,M认为“任务是我们在工作、生活和娱乐中为自身或他们有偿或无偿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填写表格、预订机票、收发邮件、商店购物等。外语教学中的任务指以语意为主旨的教学活动。”
定义三:Nunan,D认为“任务是指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
定义四:Richard,P定义“任务”为“学习者在领悟、处理和输出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各种活动。”
从上述定义可以得出,定义一把课堂所有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体目标的活动都界定为任务,其中包括语法练习。对此Skehan持有不同意见。Skehan认为不是所有的课堂活动都能成为任务。例如,单一,重复的言语训练和与你的好友交谈,这些都不能算是任务。定义二对于“任务”的定义相对来说比较广泛。把任务与人们日常工作中或娱乐中所从事的活动等同起来。根据这个定义,课堂中设计的任务应该跟现实生活的任务有相似性。定义三和四对于任务的界定都比较一致,认为课堂中的任务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把所接收到到的信息(也就是输入)通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领悟,然后用目的语输出出来。
结合Long,Nunan等人的观点,Skehan(1998:95)较为客观得提出了“任务“的五个特征:(1)意思是首要的;(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3)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4)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试行情况。
根据上述的定义,笔者认为“任务”是一座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桥梁。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材料输入,对输入的材料经过透彻理解、消化、思维加工,最后用目的语输出的活动。此外,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的聚焦点在于意思的表达而非形式。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时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完成任务,而不是学会某种语言形式。
如何选取合适的任务对于任务型教学法是十分关键的。任务的选取不能单凭老师的兴趣为出发点,要考虑多重的因素。只有选择合适的任务,才能对课堂互动起到良好的推动重要。
根据任务的性质,Brown把任务分为静态认为(statictask)、动态任务(dynamic task)和抽象任务(abstract task)三种。其中第一种任务最适合初学者,因为任务相对较简单,而后两种则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任务交复杂。Nunan根据任务的相似的程度把任务分为“目标任务”(target tasks)和“教学任务”(pedagogical tasks),前者被认为是课外完成的真实语言活动,指在生活中有原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有能力完成真实生活中的类似任务;后者被认为是课堂活动的中心,这些任务未必会在真实生活中遇到,是为了教学目的而设计出来的任务。
在设计任务时,除了要考虑任务的难度和性质,Nunan建议也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目的。在任务型教学里的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我们要问下自己为什么要设计这个任务。并且,这些任务的目的要越明确越好。
2.输入。输入的形式包括口头或者是非口头,比如,听一段录音,读一段文章,看一幅画等等。这些材料最好是客观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
3.活动。活动指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要做的事情。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活动,也可以是一系列的活动。
4.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老师和学生在任务教学法里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教学法里,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是被接受者。而在任务教学法里,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领导者;老师的首要角色是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的推动者,其次是参与者,最后则是观察者和学习者。
5.环境。环境指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任务中规定或隐藏的对于教室的安排。例如,这个活动应该是室内还是室外开展,这个活动适合应该集体完成还是分成小组完成。
根据Nunan的任务分析框架,目的就是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所有的任务都是基于这个学习目标展开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学习者应有适当的材料输入,比如图片、视频或者文章等形式,以便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根据材料的输入和目标,相应的课堂活动将被设计,最后这些活动将由老师和学生在不同的课堂环境中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成的任务型教学的过程。
五、具体“任务”具体分析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对任务型教学和任务有了较深的认识。现在笔者来审视一下教学课堂上常开展的一下“活动”,这些活动能算是任务吗?
笔者在某高校担任《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国的传统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长期被惯有“高分低能”的称号,因此教育部2000年初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问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有效地运用英语交流做准备。教学目标的转变肯定就意味着教学方法要相应发生变化。根据Wills和Skehan,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pre-task)的准备活动,任务中(during-task)的活动和任务后(past-task)的反思活动。根据这个模式,笔者来审视一下自己教学课堂开展的活动。
以精读课为例,通常一个新的单元会以Warming-up(热身问题)开始。在这个环节里面,一些有关于本单元主题的问题会罗列出来,让大家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一个小范围的讨论,然后再请同学组合大家的意见口汇报出来。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就进入到了词汇,语法和课文的学习。通常这个部分占用的时间会比较多。并且这个部分通常不会有活动的产生。最后,课文学习结束后,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对刚才所学的文章做一个总结。一般,一个单元的循环就是这样的。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任务型 语言教学 情感 培养
本次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把情感态度视为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将其列为五大课程教学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素质的和谐发展。从现实角度看,情感教学是对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这一现状的矫正。那么,如何才能达成新课标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情感态度目标?本文尝试通过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合理的、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任务,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情感与语言学习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情感过滤假设,用以说明情感在学习中的重大作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和焦虑程度。这些情感因素好比可以调节的过滤器,语言输入(Input)只有通过此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Lad)并为大脑所吸收。可理解性输入(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备要素,但并非有输入就一定有习得。语言输入到吸收这一过程中会经历情感的过滤。“情感过滤”是指阻止语言习得者完全吸收所得到的可理解性输入的一种心理屏障,俗称“情感障碍”。强调动机水平、充满自信和低焦虑感对习得语言非常重要。
英国语言学家Jane Arnold认为研究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具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第二,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既关注认知也关注情感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和解决情感问题并不意味着解决语言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关注情感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否认学习中认知活动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二、情感与任务型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法。它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的,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应用为动力、目的及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学以致用。
Nunan(1989)在其《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一书中把任务定义为“一项要求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理解、处理、生成和互动的课堂活动”。龚亚夫和罗少茜(2003)在综述其他一些学者的观点后,认为大多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有以下几个特点:(1)任务是教学过程中有非常明确目的的活动;(2)交际型任务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3)任务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4)任务应是一个有头有尾、完整的交际活动。任务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因此,衡量一个任务是否成功,要看有没有一个结果。
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课程和任务目标,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使用语言,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指挥做各种活动。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表达他们的想法,描述他们熟悉的事情,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材料,构建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认识自己的不足。这些能促使他们继续努力,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自我效能感,移情能力、合作精神提供了最佳途径, 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综合语用能力。
三、实施任务型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的教学原则是:(1)互动性原则;(2)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原则;(3)过程性原则;(4)重视学习者个人学习经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原则;(5)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的相关性原则(魏永红,2004)。因此。只有将课堂的任务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于应对生活中的交际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实践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程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措施作简要探讨。
1. 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英国心理学家Caleb Gattegno说得好:“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 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完成任务的执行者或参与者,有时也充当策划者或组织者,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为了使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可能扮演助学者和监督者,有时也加入到活动中担当学生的伙伴。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仍然担当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言语行为的示范者,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习结果的记录者和评估者。教师在组织灵活多样的语言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科学对待、合理纠正错误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适时得法的肯定、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起自信,树立起正确对待缺点、不足和失败的态度,克服焦虑等干扰因素影响的能力。
2. 语言材料的选择
对于任务型教学来说,输入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输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把语言输入变为吸收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时候,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而应该多渠道多途径开发选择材料,以满足教学的需求。而且,语言材料的选择应具有多样性和吸引力,适合学生的兴趣,但不能太复杂或难度太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此外,语言材料还应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选择材料时,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材料的选择和搜集,这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选择适合他们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材料。
3. 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
首先,按照整体教学原理,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应该有一个“总任务”(goal task),即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再现日常交际过程的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通过对“总任务”的定义,可以得出任务型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四大判断:(1)统一的目标(做成某件事情);(2)非语言的结果(再现日常交际过程);(3)语言运用到位(用目的语);(4)交际性(有交际目的的)。
其次,因为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目标等方面来设计任务,任务的划分也就多种多样。经参考多位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分类,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任务型活动比较适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
(1)预测性任务
导入预测性任务,引导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阅读或听文章之前,提供给学生文章的标题或文章的前几句,让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或提出预测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学习“Life in the future”一课时,可以导入猜测性任务:“What will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让学生预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谈谈未来的交往方式,未来的吃、穿、住、行会发生些什么变化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差型任务
信息差任务是指教师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信息,形成信息差,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拥有的信息去完成任务。信息资源共享是人们普遍的心理需求,教师可有意创造一种信息差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解决问题任务
这种学习任务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用英语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已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完成SEFC 2A Unit 7 Canada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并结合查阅课外资料。对上文提到的清单内容进行回答,并说明到加拿大去旅游要注意哪些问题。
(4)列表任务
列表任务可以产生大量的语言使用,是训练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头脑风暴等。
(5)真实任务
在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或以对现实有直接影响的史料为背景,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所展现的自然、社会现象面前,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观点,有效地提取材料情境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发现事物的区别,把握事物的联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帮助学生根据事实正确的进行语言表述。
最后,Wills(1996)在其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和做好准备。
(2)任务环(task cycle):任务计划和报告。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计划(planning)——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由于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师生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一定非要按照所倡导的教学程序来机械执行,而是应该结合我们的实际,基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和原则,创造性地实施任务型教学。
四、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注意点在
1. 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可操作性、连贯性和层次性,要符合学生主体水平。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要力求真实、新颖、活泼。
2. 实施任务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同时也要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任务型教学 任务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98-01
1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发展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达到用语言做事、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因此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操作要求。任务目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既有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功能、话题)方面的目标,也有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方面的目标。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任务为载体,任务中的问题不是语言问题,但是需要用语言来解决。将课堂活动任务化是为了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从而保证真实交际的产生。
任务型语言教学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目标的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实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并且“乐于学”,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2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及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下面谈谈笔者在设计任务过程中的几点主要原则:
2.1设计任务时要对学生及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主要从基础水平、学生能力和兴趣、占总人数比例等进行。如,A层要求基础扎实,兴趣浓,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占30%;B层要求有一定的基础,听说略有困难,占50%;C层较差或没学过,不喜欢或基本丧失信心,占20%。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能硬性规定哪些学生属于哪个层次,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其积极性。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如,作业,A层学生除了必须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的练习,还必须多做阅读理解题和完型填空题,同时补充一定量的听力材料,B层学生必须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的练习,并补充一定量的听力材料,C层学生只要求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的练习。
2.2任务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例如,学习 Project English in Grade Seven,Unit4,Topic1“What can I do for you?”教师可创设如下活动:从谈论学生喜欢的水果入手,顺水推舟地导入go shopping,询问价格,自然呈现重点句型:How much is/are…It’s/They’re …yuan.接着和学生购买其它水果,在基本熟悉了询问价格的句型后,老师领着学生走入“服装店”,逐步认识各种服装类名词,并同时引入新旧句型进行对话如:谈论颜色,价格,学生是否有,以及学生是否喜欢等。这样既进行了词汇教学,又进行了交际。以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认识服装、询问服装的价格等,这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2.3任务的设计要与教材紧密结合
任务的设计要注意与教材的结合度。同一教材的同一内容,由于设计的任务不同,便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任务设计的巧妙,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如果设计的任务与教材结合的不够紧密,纯粹是追求表面的形式,这样的任务就没有实际意义,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感
老师所设计的任务都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在语言技能方面,应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递进。让每个层次和梯度都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使他们体验到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增强他们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动力。如:Project English in Grade Eight,,Unit7“Food Festival” 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常识与初中生好胜好表现心理,以世界地图上地理位置、国旗和一些标志性建筑为线索,让学生大胆猜猜:这是哪个国家?在此情境下完成国家名称的呈现。这是一种开放、和谐、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汲取、操练新鲜词汇。接下来设计了由浅入深的任务活动。活动一以竞争的方式,学生很积极去速记国家名字;活动二,看谁的见识广,用单词或句子表达你对这些国家的了解;活动三和四,进行国家与代表性食物的配对;活动五,鼓励学生互相出题考考对方是否熟悉国家及其代表性食物,这便是学生运用语言来做事,学生兴趣盎然。
2.5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
任务的设计方式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可以有师生对话,双人活动,小组活动,有游戏,有竞赛等形式,以多样化的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达到教学目标。本人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积极启发学生思维,集思广益、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与进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