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融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融资问题

投融资问题范文1

(一)影视制作投资现状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影视制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满足人们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不断出现。我国电影产量一直以20%的增幅高速增长,影视作品数量逐渐增加。

2、投资主体多元化近年来,我国影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影视制作产业已经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据相关数据表面,截止2006年,我国国产电影投资主体已经超过300家。从当前的影视行业产业链角度来看,一些原有的影视公司加速了全产业链布局,力图纵贯产业上下游,最终打通投资、制作、发行、终端等环节。如中影及华谊兄弟投资建设院线、万达成立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影视行业,开展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及后产品等全产业链业务。另外,许多投资商、厂家也意识到影视制作产业发展的噱头,逐渐加入到影视制作行业当中来,为影视制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壮大了影视制作规模。

(二)影视制作投资面临的问题

1、影视作品未能进入影院放映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影院放映的影视作品大都是一些商业片,其主要是以票房和版权为主,像一些公益类的影视作品很难进入到影院放映。同时我国低成本影视作品比较多,与那些耗资巨大的影视作品相比,其进入影院放映的机会就相对较小。

2、缺乏风险评估体制在这个竞争激烈市场环境下,我国影视作品从制作到发行再到放映,每一个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投资者之所以会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影视制作,就是向通过影视作品来获得高回报,然而由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对影视制作产业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不能对影视市场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进而造成影视行业亏损的企业不断增加,进而挫伤影视企业的投资热情,不利于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

二、影视制作融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融资金额小

在我国当前影视制作产业中,主要以小成本的影视作品为主,我国每年生产的小成本电影占到总影片数中的80%,大部分影视作品融资数额只有几十万、百万而已,而欧美一些国家的影片融资数额几乎等于我国一年的影片拍摄总合,与欧美国家相比,融资金额出现了严重的不足。

(二)融资渠道单一

一直以来,我国影视制作企业大都是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来进行融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建设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自此,政府不再成为影视制作资金的主要来源,一些商业电影逐渐成为现代影视行业的主流,由于影视投资、融资风险的存在,许多厂商、投资者都不愿意为影视制作提供资金支持,从而造成了我国影视制作融资渠道单一,进而不利不利于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

三、我国影视制作投融资的创新发展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下,影视制作投融资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风险是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影视制作投融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要想促进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影视市场进行全面评估,加强风险意识。首先,在影视制作前,决策者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掌握市场、了解竞争对手,加强风险预测及评估,只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制,才能确保影视制作投融资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影视制作产业的发展。其次,在影视制作工程中,要重视影视制作质量,要注重影视制作过程的管理及生产,确保影视制作的顺利进行。另外,企影视制作企业在进行负债集资时,要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行业的特征进行集资,合理的负债有利于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的财富目标,避免盲目的负债,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二)互助融资

互助融资作为当前中小企业较为常用的一种融资手段,就是几个实力相当的企业共同进行融资,进而降低融资的风险性。互助融资可以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将一个企业、一部影视作品的风险分散到组织内的所有企业,降低银行直接对影视企业贷款所面临的风险,有效降低风险,更好地满足银行放贷的要求。同时,在影视融资过程中,影视制作企业实行互助融资,可以集中力量解决资金规模问题。影视项目投资具有项目投资大、周期短的特点,只要组织内企业错开投资时间,就可以让有限的贷款资金在不同企业间流转通过,从而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语

投融资问题范文2

质量和水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形成机理、应对策略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

资平台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4―0121―04

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投融资体制创新,地方政

府投融资平台有利于扩大内需、弥补地方政府财

政赤字,并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撬动社会资本、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数量、规模激增及发展速度过快,带来了融资风

险、道德风险等诸多问题。

一、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投资主体、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有限导

致融资风险高度集中

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普遍面临投资主

体、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均有限的困境,导致融资

风险高度集中。在投资主体方面,主要局限于地

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银行,尚未形成以政府为主

导,投融资平台、银行和银团、企业、外商等结合的

多元投资主体格局。在融资渠道方面,投融资平

台资金来源有限,除财政拨款外,主要集中在银行

贷款和发行债券。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主要分为经

营性和非经营性两大类,其中,非经营性投资项目

往往涉及金额大、还款时间长,且无法盈利或盈利

较少。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临的融资风险

形成机理,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李丽虹认

为,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以及地方发债功能受到抑

制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以银行贷款

为主的单一融资渠道的形成。谈建军认为,融

资成本和收益均较高以及国家紧缩政策导致商业

银行信贷规模受到限制,进而导致地方政府投融

资平台融资渠道有限、融资结构不合理,并易诱发

融资风险。

(二)多层委托关系导致道德风险和逆

向选择问题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要存在三层委托

关系:全民对政府的委托、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委

托、投融资平台对投资公司的委托。因此,地方政

府投融资平台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如,陈家洪认

为,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委托关系中,某

一方也会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在获取收益的同时,

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主要因为投融资平台运作

机制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不足,政府、银行、公众等

都无法全面掌握其运营情况,致使投融资平台游

离于政府监管和公共监督之外。而在复杂的委托

链条中,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问题,从而损害政府、银行等相关主体的

利益。

(三)传统政绩观易给地方投融资平台埋下

政策风险隐患

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地方政府干部

晋升仍以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作为主要考核标准。

在这种政绩观下,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下达指导思

想、意见,通过投融资平台大量举债,盲目加大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区投资力度,从而拉动经济

增长。如,赵嘉晓认为,由于贷款期限较长,导致

政府换届成为投融资平台的政策风险之一。地方

政府换届后,领导风格的不同易导致出台政策的

不尽相同。同时,新一届地方政府官员极有可能

产生新的投资冲动,从而产生债务衔接风险。如

果政策的延续性出现问题,投融资平台原有项目

就可能发生相应变化,再加上政府官员责任终身

追溯制的缺乏,导致无法对政府投资进行长期、有

效的控制,从而给地方投融资平台埋下政策风险

隐患。

(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问题突出

首先,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

构不完善。投融资平台的性质大多是国有企业或

事业单位,容易出现政企不分的问题,并极易受政

策影响。如,迟晓燕认为,投融资平台具有政府背

景和市场定位双重属性,在产权、管理权等方面普

遍存在政企不分问题。我国大部分投融资平台尚

未建立起现代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

法人治理结构,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

机制。其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责任主体不

清晰。投融资平台主要由地方政府以国债资金、

土地储备、税收收入等形式注资设立,是地方政府

进行市场融资的直接工具。许多投融资平台由政

府独资成立,决策权自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地方政

府成为实际的运作者和管理者。地方政府与投融

资平台的责任主体不清晰,政府行为边界模糊,容

易导致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行为,对投融资平

台运作过度干涉或涉入不当。最后,地方政府投

融资平台的运作程序不规范。部分投融资平台成

立时间短,相应的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信息披露

等制度尚未完备,严重影响项目运行的效率和质

量.

(五)过度举债与还款能力弱的矛盾导致投

融资平台面临债务风险

投融资平台天然的软约束机制,使过度举债

情况比较普遍。第一,资本金不实、资本金不足、

“垫资”和抽逃资本金等问题,易诱发债务风险。

如,米璨认为,一些承担省市级建设任务的投融资

平台存在注入资产不实或滥竽充数、平台层级较

低等问题,致使自身负债率过高。第二,投资时

间长、投资回报率低、项目盈利能力弱等特征易引

发偿债风险。如,李丽虹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自

偿能力低及平台公司缺乏主营业务是导致项目盈

利性风险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地方政府投融资

平台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弱,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债务偿还过于依赖地方政

府,而地方政府还款主要依赖于土地批租和税收

收入,如果政府收入大幅下滑,地方政府作为地方

债务的第一还款源,也将丧失偿还能力。即使是

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如地铁、机场等公共盈利性

项目,也很难实现收益与债务的对冲和缓释。第

三,债务结构复杂及隐性债务等问题易引发债务

运作风险,而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则会导

致隐形债务显性化。

(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易引发金融风险

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情况透明度

不够,导致银行无法全面、科学地分析和掌握其发

债和担保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的一个项目甚至可以从多家银行获得

信贷支持,造成“多头信贷、多头融资”现象的发

生。相对于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处于信息弱势地

位,难以掌控地方政府的债务总体水平、财务担保

情况和还款能力,导致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低。如,

张丽恒认为,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债务,则会转

嫁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或转移为中央财政负

担,容易诱发银行信贷风险。李侠认为,地方政

府投融资平台的贷款一般采用政府担保或质押方

式,这种不透明的方式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易引

发信贷风险。同时,如果银行业出现大面积坏

账,还会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地震”,导致金融

系统性风险。如,王庆安、贺辉认为,地方政府以

土地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而担保抵押品的价格

下行可能带来金融系统性风险。

二、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的对策研

(一)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投

融资平台的法律约束

应尽快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的相关法律法

规,有效规范地方政府各类投融资行为,加强投融

资平台法律约束,依法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

益,明确界定各方的权、责、利,实现公平、有序竞

争,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规范化、市场化、

透明化。首先,应不断完善《预算法》、《担保法》

等现有法律法规。我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

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见,《预算法》否定了地方

政府自主发债的合法性。对此,万莎认为,应修订

《预算法》,明确地方政府举债的合法性。王开

怀等认为,应不断完善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中

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范围,使地方政府成为

独立的财政主体。其次,尽快出台《地方公债

法》、《财政收支划分法》等法律法规。如,张琦认

为,应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制订和出台一部《地

方公债法》,该法律涉及地方债发行的种类、规模

及债务管理和债务风险评估等内容。

(二)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结构,提升财

政能力

首先,应合理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

权和事权,适当上移地方政府部分事权,明确各级

政府财政支出范围,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其

次,适度下放税权、增加新税种。如,张琦提出增

加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政府拥有的比例,开

征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种,并将监管权交予地方

政府。张丽恒建议建立和完善财产税,使其成

为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以此改变地方政府过度

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为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提供

新途径。

(三)理顺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关系

理顺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关系,有利于解决

长期以来政府与投融资平台之间的政企不分、政

资不分、政事不分等问题,消除预算软约束和“共

同池塘”的影响。如,吴亚平建议从合理确定投

融资平台的隶属关系、确保投融资平立法人

地位两个方面理顺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权责利关

系。迟晓燕认为,鉴于投融资平台与生俱来的

政府背景和市场定位的双重属性,要科学界定投

融资平台的经营职责和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

(四)促进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

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是解决投融资平

台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政府投融资

平台应打破单一投资主体的现状,转变为政府、投

资公司、企业、民间投资者、外商等多元化投资主

体的发展格局。李侠认为,应积极拓宽地方政府

及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模

式,提升融资能级,促进财政投资、发行债券、贷

款、项目融资、产业投资基金、集中推介招商、社会

捐赠等多种融资渠道的发展,保障财政投资、债券

融资、项目融资、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社会捐赠的

有效衔接和综合发展。同时,降低信贷融资比重,

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通

过市场化方式募集资金。

(五)构建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应加强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制定一套

完整的投融资平台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科学选

取和界定监控指标,实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如,陈伟和陈S提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

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各类地方政府

风险相关数据,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并建立风险评

估模型,加强风险监测和管理。其次,实行合理

的债务分类和区别管理。张丽恒认为,应区分不

同性质和类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实现纯公

益性项目、准公共性项目、竞争性项目的分类管理

和核算。

(六)建立投融资平台的风险监管机制

首先,应树立公民监督意识,加强社会监督。

赵敏认为,应增强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健全政府

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融资平台资金运行情况的

透明度,从而避免由信息不公开引发的投融资平

台风险问题。其次,构建全面、科学的信用评级

体系和债务规模量化指标体系,完善投融资平台

的跟踪、识别、评价、预测和监控机制。张琦、赵敏

等学者认为,应将影响政府负债率的因素纳入当

前的信用评价体系中,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信用

评价体系。米璨认为,应建立投融资平台信

用评价制度,以改善投融资平台经营状况、提高内

控和盈利水平。张丽恒认为,地方政府应在了

解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国际标准,建立包

含负债率、偿债率、债务依存度、负债收入比和担

保债务比重等指标的地方债务规模量化指标体

系,实现债务总量控制。再次,建立专业监管机

构。张琦认为,应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以及时跟

踪、加强年审、严格和规范监管。此外,迟晓燕

和张晓曼认为,还应加强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以及金融机构等专业中介机构参与投融资平台的

风险监管。

(七)改进投融资平台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

首先,要逐步完善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

许航敏等认为,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由政

府独资注册向合伙制或股份制治理结构转变。投

融资平台建立决策、管理和监管三位一体的现代

企业制度,有利于提高投融资平台资金使用效率、

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其次,要加强投融

资平台市场化运作。李侠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

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应从坚持贷款审慎原则、遵循

市场化投资导向等方面入手。再次,要完善投

融资平台相关规范和约束制度。我国地方政府投

融资平台的制度建设应向纵深推进,项目公示制

度、专家评议制度、信息制度、投资监管制度

等的实施,可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主

体的投融资行为。

三、结论

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诸多问题日益凸

显,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投融

资平台存在的风险、形成机理以及缓释对策开展

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政

府和投融资平台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

学者们大多全面地列举了投融资平台存在的诸多

问题,但未找到或指明投融资平台面临的最亟待

解决的问题。二是研究者们尚未提出导致地方政

府投融资平台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或根源所在。

三是目前关于投融资平台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多以

定性研究为主,缺乏衡量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数据

和定量分析。如,一些学者建议建立投融资平台

风险预警系统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评价体系,但

通过定量分析该问题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匮乏。四

是关于投融资平台问题的基础性研究较多,以某

一地区或某一投融资平台为对象的应用性研究和

个案研究较少。五是现有文献中的对策研究主要

指明了缓解风险的方向,但普遍缺乏可操作性。

投融资问题范文3

摘 要 我国对产业集聚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将各类高新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统称为产业集聚区。我国的产业集聚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且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投融资 问题分析

引言:产业集聚区把企业与有关的支撑机构根据一定的联系,在特定的区域内形成了集聚,企业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商业联系。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逃避债务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提升了企业的信用度,使集聚区在投融资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一、产业集聚区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的主体比较单一,在依靠政府融资和财政资金的投资下,基础设施建设很难达到预期的水平。而且集聚区开发的成本也在不断的增高,地价也在不断的增长,基础设施的投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由于国土政策的不断完善,土地拆迁费用、平整的费用和土地报批的费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大规模的开发缺乏足够的现金支撑。另外,集聚区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大部分都是以土地和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形式,不仅增加了贷款的成本而且受贷款期限与额度的限制,很多企业只能借新还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的问题

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主要通过两个手段,包括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而且业主的投资和内部的集资在投资金额上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所以银行信贷依然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在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的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在效益和规模上有着一定的不足,所以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先天的劣势,所以非常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二、对投融资问题进行分析

(一)对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的分析

首先是政府的资源比较的分散,很难形成资金的规模效应,以至于影响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民间资本没有便利的渠道进入产业集聚区,导致民间资本在用于集聚区建设时,成本的收回和盈利的模式比较的单一,不能对民间资本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在此时融资平台存在一定的问题,它的规模较小,资金运作的空间也比较的小,融资的期限比较的短,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现有的一些投融资平台没有对政府的资金进行充分的利用,没有对民间资金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对企业投融资方面问题的分析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对各种信息进行保密,银行很难获得企业的经营信息。因此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避免发生资金安全问题。其次企业的融资规模不经济,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需要支付固定的交易费用,贷款额度大的话,费用就会相应降低。但是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差,而且财务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贷款的审核和监管的成本比较高。再次,中小企业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市场发生比较严重的变动,则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流量不稳定。使得贷款无法收回,给银行带来一定的损失。最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对较慢,资金也不够充足。如果遇到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就会选择逃避债务,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

三、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投融资方面的优势

(一)充分利用政府支持

产业集聚区的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都比较的重视。政府不仅加大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还大力支持产业集聚区中各个企业的融资。在企业融资方面,政府首先制定有关产业的发展规划来促进优质产业的发展,所以产业集聚区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投资方对集聚区的企业都比较的有信心,而且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集聚区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相对其他企业比较容易,能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企业发展。其次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联系都比较的紧密,能够有效的促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政府为了提高产业集聚区的综合竞争力,使其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会采取一些优惠的政策,比如:减免税收、低息贷款和发放补贴等。政府对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资,有效的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利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都比较的快,在投融资方面,快速的经济发展能够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土地价值,给企业融资带来便利。集聚区中的企业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能够促进企业利用较低的成本进行融资。另外,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能够提升相关产业在国内的地位,进而能够更好的吸引投资,这时候企业也可以在境外上市,进一步扩大融资的范围。

(三)建立较高的商业信用

首先,产业集聚区中的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或者产业都比较的接近,企业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之间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企业之间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企业资金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获得关联企业的帮助,这种融资方式主要是依靠信誉,成本也相对较低。其次,产业集聚区中的企业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它们也会同业拆借。为了以后更好的合作,这种情况下的利率一般都比较的低,有利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由于产业集聚区的经营者关系都比较的近,所以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

(四)运用市场融资方面的优势

集聚效应能够帮助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首先,集聚区中有很多从事相同产业的经营者,他们能够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进行相互学习,这种方法有利于优秀的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并在政府的支持下,提前进入资本市场。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能够给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引进先进的运营理念和管理经验。这种方法降低企业对信贷的依赖,进行多样化融资,进而促使他们对内部财务进行管理,完善公司的管理机制。

四、小结

产业集聚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很好的拉动作用,我国为了鼓励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还专门设立了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使其更好的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企业的投融资创造便利的条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集聚区还存在发展不平衡、设施的建设不完善、融资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政府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红伟.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0(5):117-119.

投融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城镇化;投融资;土地财政;土地金融

一、引言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中国最大内需之所在。“十”报告将城镇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新型城镇化在未来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过去由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来解决城镇化投融资需求的模式已经存在很多问题,且已经不足以应对愈加庞大的资金需求,因此城镇化进程中投融资模式的市场创新和政策改革问题亟待探讨。

二、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一词源于英语Urbanization。由于对城镇和城市概念的混淆,理论界有“城镇化”和“城市化”两种说法且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界定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本文总结学术界各种不同的观点,认为城镇化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即农业经营方式更为现代化、规模化,第二、三产业不断壮大;二是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市的集聚和在城乡间的高效流动;三是城镇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城镇数量和规模递增;四是传统落后的农村社会逐渐被现代文明的城市社会所替代,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主体;五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空间形态发生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承载力不断增强。

通过分析以上五个主要方面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出城镇化的投融资需求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应包括社会城乡生态共保,以提高人居环境品质。下面,本文将对以上几个主要方面的投融资需求进行具体分析。

三、城镇化进程中的投融资需求

(一)农业现代化

当下,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满足不了城镇化进程中居民对农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进口在明显增长,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推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1]。

对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为农业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二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投向来引导农业生产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三是金融机构为农业提供具有避险功能的金融工具,防范和降低农业经营的高风险;四是金融机构为农业现代化构建信息平台,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快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2]。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金融系统通过资金导向、信用催化、防范和分散风险等机制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为第二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以促进产业升级;二是通过优化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为新兴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以优化产业结构;三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的投向引导生产要素的集聚,进而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相应的金融工具防范和分散各个产业的风险。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周期长、资金占用额大、成本回收时间长的特点,单纯依靠财政资金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建设项目,所以向金融体系进行融资就成为募集资金的重要手段[2]。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主体多元化、渠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将成为其健康的投融资模式的发展趋向[3]。

(四)城乡生态共保

中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外延扩张来支撑的,呈现出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的粗放型特征;伴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压力凸显,各种社会矛盾加剧[4]。

积极推广应用安全可靠的垃圾焚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完善城乡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道设施的建设改造工作;建设高质量的林荫道路和林荫公园等绿化工程。这些措施的实施除了依靠财政资金外,还应积极向金融体系寻求主体多元、渠道多元、方式多元的投融资机会。

四、目前主要的投融资模式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投融资资金来源已由以预算内财政为主向以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银行贷款等为主转变。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土地成为地方政府手中最为重要的工具,由此产生了“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概念。

(一)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高度倚重土地及相关产业租税费收入的一种财政模式[4]。具体来说,土地财政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通过出让、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等获取土地收益;通过收取依附于土地开发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相关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土地财政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实际意义。一方面,低价出让土地招商引资拉动了地方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高价出让土地增加了预算外收入,由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发展带来的税收增长使预算内收入增加。

(二)土地金融

土地金融与土地财政相关联,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支撑,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筹集资金,为城镇化建设筹资。

土地金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筹集资金: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以土地作为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这种方式占筹集资金的大部分;以土地为担保发行城投债。这两种方式的偿债资金基本全部来自于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相关税收和财政收入。

(三)目前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十几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看来,这种投融资模式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首先,城市土地属于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使得地方政府不断征收农村土地,但其支付的土地补偿金很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社会矛盾的加剧。

其次,土地的高价出让金推高了房价,破坏了市场规律,使房地产市场泡沫加剧,不仅损害民生,更使市场存在越来越高的风险。

第三,由于地方政府的偿债来源主要为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相关收益,房地产市场的高风险也就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提高。

五、投融资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财政支持机制

国家应该完善财政支持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人的城镇化”为重点,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需求,且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相一致。

(二)构建并完善城镇化的投融资平台

一个完善的投融资平台可以拓宽投融资渠道,为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提供信息咨询平台,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因此,各地方应积极构建并完善城镇化的投融资平台。

(三)创新城镇化的投融资模式

目前可以运用的投融资新兴模式主要有: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ABS模式,即资产证券化模式,该模式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大连路隧道项目的资产证券化;TOT模式,即移交-经营-移交模式;PFI模式,即民间主动融资模式;基金模式。

(四)深化金融改革

加快证券、信托等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制,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为投融资模式的市场创新提供有效手段。(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雅琦,《陈锡文谈城镇化中的粮、地、人》[J],东方早报,2013(1),C04.

[2]范立夫,《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7),63-66,72.

[3]毛腾飞,《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

投融资问题范文5

[关键词] 城建 投融资体制 问题及对策

当前,随着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日益扩大,建立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以政府财力直接投入为主导,行政配置资源为主体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已无法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公用行业市场垄断,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最终建立政府融资平台化、公用事业民营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投资主体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融资渠道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一、目前城建投融资平台的现状及问题

1.现有投融资平台脆弱,缺少实体支撑

按照“政府投资、国企运作”的模式,各地通常以无收益的公益性资产为资本组建国资总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然后以政府信用为担保进行融资并负责项目实施。由于缺少实体支撑,几乎没有经营现金流入,其财务指标通常达不到基本的信用标准,必须依靠政府资源的支持,才能勉强维持平台资金周转。

2.债务问题突出,债务风险凸现

一是筹资渠道单一,城市建设债务主要表现为对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还贷压力大;二是债务结构不合理,多为中短期贷款,资金还贷期集中,可持续能力不强;三是净资产负债率高。城市建设项目基本上是公益性项目,投资回报少,必然造成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而资本金却未能与负债总额同步增长,造成了净资产负债率畸高。

3.项目管理机制混乱,损失浪费问题严重

目前,城建投资项目的具体实施一般由建设局、水利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成立国有独资子公司作为建设业主,各子公司的组织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不专业,违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招投标不规范,存在规避公开招投标,评标把关不严,业主擅自变更招投标结果等问题;二是项目超概算严重,很多项目实际投资超概算50%以上;三是项目建设和基建财务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变更设计施工、违规签证、提前支付或多付工程款等问题。

二、现行投融资体制运行中已暴露出的弊端

1.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城建、市政、交通等领域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均为各主管部门成立的国有独资子公司,呈现分散融资、单一建设、垄断经营、统一还贷的局面,这些公司拥有代行政府职能的天然业主地位,与政府往日成立指挥部直接参与投资和建设没有本质区别。

2.成本约束弹性化

现行模式其实就是“借贷主体是国资总公司,投资主体是各子公司,最终负债的还是政府”。这样,各子公司既不承担偿债风险,又缺少必要的约束机制,造成各种违规问题时有发生,普遍存在损失浪费资金的现象。

3.融资渠道狭隘化

现行的投融资体制,融资渠道单一,高度依赖银行,不利于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和外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事实上,许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有意向出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缺少准入规则,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呈封闭式运行,使外界参与投资出现瓶颈效应,抑制了企业和个人参与经营性项目公平竞争的积极性,阻碍了政府财政之外的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对下一步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1.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传统体制使得人们对城市建设中公用行业的理解发生偏差,往往只注重它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的一面,认为公用行业向社会提供服务应该是无偿的,即使收费,也只能是象征性的。实践证明,无视公用行业经济属性的观点,只能导致这一行业的不断萎缩和衰亡。今后必须真正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来运作城市建设,构建城建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节约政府投资,解决制约城建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投融资时应注重直接融资,加快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步伐,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方式,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集、使用和偿还过程的良性循环机制。主要是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以及各种融资模式的组合方面进行研究,挖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营利点,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实现市场化的投融资格局。

3.盘活存量,搞活增量,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增量资产和激活无形资产是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互为条件。通过经营城市,最终要使城市资本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

4.实行“政企分开,投、建、管分离”,提高运行效率。实行“政企分开,投、建、管分离”,可消除原有体制下严重的“等靠要”现象,政府可以把主要精力转向为投资者服务,为各类投资者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同时,政府应防止从统办统揽的职能定位极端走向全盘推向市场,由市场主宰的职能虚位极端,在整个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必须切实加强政府的监管、导向、调控作用。

5.加强对城建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为强化建设资金管理提供保障,做到“二控制一加强”。

(2)加强审计监督。把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过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对工程合同、支付凭证和工作量的审核,控制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严格审核项目用款,减少项目资金沉淀。

(3)配套进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通过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设计施工总承包制以及项目制等方式,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6.建立城建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偿债机制。建立稳定的城建发展专项资金和可靠的贷款偿还机制,是保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姜笑琴.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投资环境[J].中国科技产业,2005,(5).

[2]樊保军.小城镇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J].村镇建设,2004,(3):15-18.

投融资问题范文6

关键词:投融资;地方政府管理;策略方法

Abstract: our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not on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utilities development raise money plays a positive role, also has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but as a local government at any time could cause financial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source also controversial and discuss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maintenance from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security,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management; Strategy method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比较旺盛,有序利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地位,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不会采用“ 一刀切” 的方式“停掉政府投融资平台” , 因此,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创新发展途径将是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重要性

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组建或设立时,无论是从体制上还是从机制上,地方政府都普遍采用多种措施或承诺来保证“借得来”、“ 用得好” 、“还得起”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已开始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运营、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等职能进行整合、协调和重新分工,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落实偿债主体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已开始变革地方政府现有的投融资体制。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地方政府投融资项目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正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中所指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广东省而言,按照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确定的用途,广东国投将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符合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要求以及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项目中,资金主要投向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全省公路和铁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用于省内大型及重点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及节能减排项目。目前涉及中期票据使用资金的项目进展顺利。中期票据资金投放不仅有力的支持了广东省重点项目的建设,还对促进全省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政府投融资改革做法与经验

1、深圳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做法与经验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水区域,在改革之初,深圳在地方政府融资管理中积极推行适应于自身经济发展的 “深圳模式”,单从土地管理过程中就通过建立土地投融资平台破解资金有限的难题。

如今,借助“十二五”发展契机的到来,深圳市在未来规划投融资工作的重点中,利用土地融资将积极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规划国土管理的“深圳模式”,力争通过创新土地管理政策破解城市发展难题,通过创新城市发展单元制度破解规划实施的难题,通过创新开展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工作破解土地空间资源有限的难题,通过建立土地投融资平台破解资金有限的难题。

2、广州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做法与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广州市大力改革拓宽投融资体制,优先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发挥地方行政主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首先提出“政府退出市场”,“政府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开启了更深层次的改革。简政放权,扩大引进外资项目的批准权,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按“谁投资,谁收益;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积极利用外资发展城市建设;同时积极向社会筹集建设资金。

广州积极改革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城市建筑报建管理制度,建立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制度,如在交通、水务、地铁、燃气、垃圾处理、城建、亚运城等重要领域培育七大专业投融资集团,使其成为承担城市建设任务的主体,切实培养壮大投资主体、盘活存量资产、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城市建设效率,改变目前政府部门承担建设任务较重的现状,使其更好地履行政府在规划制定、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

三、政府投融资管理现状

1、责权利不匹配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普遍采取的政府投融资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各相关部门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融资、建设、管理三分离的管理机制,而与之相配套的是财政部门负责筹资,而建设施工单位只管资金的具体使用,“等、靠、要”思想存在于很多地方政府实际操作中。这种既有模式不利于提高部门参与融资活动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融资工作效率不高

由于融资工作涉及到财政、税务、工商部门,工作连续性要求各融资企业分头开展融资工作,但是参与这其中的大多数融资单位都属于行政部门,工作之间的交叉会顾及各自的利益,融资过程中管理条块分割,分散建设,很难相互协调配合,往往会形成融资工作效率不高,办事效率低的工作局面,影响融资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开展。例如,办理融资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手续,在相关部门办理时往往会出现推诿情形,融资工作效率降低。

3、资金短缺

城市化的脚步日益加快,城市功能也正在日趋完善,如果要实现建设和发展城市的中长期目标,各方面的资金需求数额都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远远超过所在地区可用财力,例如陕西省榆林市,2008年,该市可支配财政收入为70亿元,却计划从2009年起的4年内,投资660亿元推进以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年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5.7亿元。云南省的昆明市,2008年该市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425.19元,而计划投资为1470亿元。2009年1至4月,昆明市市属投资平台和各市区通过银行贷款、银行信托产品、企业债券、BT、BOT等融资方式共计融资305.22亿元。2009年,有重庆市主导的道路、桥梁、旅游、水务、旧城改造等基建项目的投资超过5200亿元,而重庆市2008年的财政收入不过900亿元,其中的资金缺口全依赖地方融资平台。这种现象在全国各省市普遍存在。财政实力和计划投资金额之间的悬殊差距需要大量的地方债来弥补,加大了财政风险融资工作压力不容小觑。

4、融资平台滞后

政府融资行为需要构建融资平台作为有效支撑,在城市建设投融资方面,平台建设明显滞后,这表现在融资协调能力的差异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投资方式上,国际国内在流行的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BO(购买建设经营模式)、BTO(建设转让经营模式)等投资方式的采用在我国很多地区建设为数不多,并未得到广泛的采用。

四、政府投融资管理对策分析

加强与银监会、证监会的合作,积极推进相关信息的对接与共享,构建土地、银行和证券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新机制

政府融资平台因素之外,土地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三位一体”快速转变,土地资本化得方式、节奏和规模呈现多样、快速和扩大的趋势,土地与信贷、证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信贷市场,截至2009年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7.33万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2008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1.9%,占比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在股票市场,截至2010年3余额23日,沪深两市共有67家房地产企业年报,累计实现净利润接近300亿元,但同时这些公司负债总额却超过5100亿元,负债中大多是以土地等不动产抵押信贷或者信托获得的资金,今年,上市房地产业的再大,目前已经有1500亿元左右的再融资规模计划。许多房地产企业同时在信贷市场和股市募集资金,然后到土地市场高价拿地,利用银行、股市圈钱,然后圈地,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放大了土地金融风险,也给房地产调控造成了困难。

银监会、证监会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掌握了全国资本市场规模、结构及周期等全面、准确、现势和权威的数据,对金融相关政策能够准确把握,建议将国土资源部土地抵押登记监测数据、上市房地产企业土地情况等数据与银监会、证监会有关数据实现对接共享,实现以土地为基础的土地资本化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构建土地、银行和证券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新机制,化解政府融资平台矛盾,以更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组建地方投融资公司,搭建地方投融资平台

借鉴是发展的最佳良药,在发展投融资活动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二次大战后,日本财政十分困难,经济恢复与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十分紧缺,财政政策性投融资起了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日本财政政策性投融资体系动员的资金规模是十分庞大的,截止1998年,其融资总额已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1.3%。韩国在经济起飞中,财政政策性投融资在补充政府财政资金方面的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在“一五”计划时期,财政投融资贷款,占政府农林水利投资的25.8%,社会公共资本占53.2%,70年代在公共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投资帐占60%,1989年有90%财政投融资于高速公路、地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在全新的投融资管理体制打造中实现良好的互动,平台由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大块组成,成立投融资管理委员会、投融资管理中心、资产运营公司和投融资监督委员会,权力制衡上分配得当,利益有所保护。

2.1搭建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服务与地方中小企业。

浙江从2005年开始国内率先开展小企业贷款,到2008年底成立小额信贷公司56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77.05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平台。

2.2搭建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和特色经济的投融资平台

例如,成都市为恢复5.12大地震后的农业发展,利用市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和市现代农业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搭建农业发展,利用市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搭建农业投融资有限公司、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和市现代农业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搭建农业投资平台,引导聚集社会资金,为灾区现代农业建设累计融资137.1亿元;湖南省怀华市以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为投融资平台,服务怀化市的商业经济发展,其中工业园区累计实现合同引资124.2亿元;经济开发区实现引资项目19个,实际到位70331亿万元,实现商品交易额90亿元,形成了怀化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四是搭建综合式的投资平台,构建地方政府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重庆成立的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该公司成立后控股重庆市商业银行、西南证券、银行租赁公司、渝国投,拥有三峡担保公司50%股份,参股安诚保险公司,形成“渝富系”地方国有投融资集团。行使了重庆市大部分的投融资职能。重庆市政府组建了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四年内,渝富公司资产从10亿元增长到将近400亿元,控股重庆市商业银行、西南证券,银行租赁公司、拥有三峡担保公司50%股份,参股安诚保险公司,“渝富系”地方国有投资集团形成,渝富模式在重庆取得了巨大成功。

3、投融资平台职能建立健全

投融资平台搭建后,如何发挥和利用好这一投融资管理中心的功能,是地方政府发展投融资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在职能配置上,可以适当培育和发展资产运营公司,通过对其注入优质资产)、城市经营性资源等,使其真正成为我市拥有雄厚实力的投融资平台。一是财政资金注入,将分散的财政投入,包括国债投资,整合起来注入资产运营公司。二是规定相关费用注入,将养路费、部分城市维护费等注入资产运营公司。三是土地收益注入,将一定量的土地增值部分作为资产运营公司的资本金注入。四是存量资产注入,将过去形成的存量资产,包括路桥、公用设施等,授权资产运营公司经营。五是税收返还注入,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投资实行税费优惠减免,作为资产运营公司资本金,这样的整体运营可以实现有效的投融资互动良性循环。如上海市积极开展融资工作,大力拓宽融资渠道,筹措到大量城市建设资金。①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如浦东建设债券、市政建设债券、煤气建设债券等,加快浦东、浦西的高架道路建设,提高煤气的普及率。②采用 BOT方式建设上海延安东路隧道复线工程和延安路高架桥(东、西段)。③以TOT方式筹措资金,如通过转让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49%的专营权,筹资25亿元,用于徐浦大桥的建设,沪嘉、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建设也采用了这种融资方式。④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用外资,建设了地铁一号线、杨浦大桥、污水治理工程、内环线高架桥等重大建设工程。⑤吸引大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如上海实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在注资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永发印务公司、上海三维制药厂、上海家化、上海大众汽车合营公司和上海实业交通电器的同时,又投资于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上海内环路和南北高架道路,成为上海高架道路的最大业主。

4、完善制度设计,以规范和激励投融资主体行为。

①理清职能关系,明确政府定位。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要求不断改进政府的引导方式,放宽市场准入领域,放权投融资主体,扩大政府代建制的范围,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相互关系。例如,浙江省把政府引导的重点转为制定和执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积极营造投资的公平环境,对民间投资项目同国有项目一视同仁。怀化市政府赋予经济开发区“准政府”职能,对开发区放权或全权委托,经济开发区独立行使相关行政审批并负责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

②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决策程序,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广州市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实行专家论证基础上引入中介机制的咨询评估程序,咨询评估引入竞争机制,并制定合理竞争规则,重大项目实行专家评仪制度和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广泛吸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③建立投资效益考评制度和资信评价体系,以形成有效的投融资约束机制。例如,广州参照国企改革的成功做法,对各投资主体实施股份制改造,并研究制定对投资主体的考核方法,由国资委进行监管。上海市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杭州市建立了企业信用公示工程,以约束投资主体的借贷融资行为。

三、结论

总之,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合理化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互相配合促进工作,为积极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而不断努力,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融资体系,在投融资管理中心合理运行下,才能保证投融资行为健康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2009,(09)

[2]苏晓鹏,王兵,冯文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与化解对策,农村金融研究,2009,(12)

[3]林文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规范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0,(02)

[4]封北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财政风险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02)

[5]杨帆,梁振邦,李勇,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平台效应研究[J]煤矿机械,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