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1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31-01

前言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占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我国也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保证农作物的生产,防治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原因

就目前而言,导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现象日益加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为了确保农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而长期过量的使用磷肥,导致土壤出现大面积的板结、盐碱现象;农药使用的方法的不规范,导致病虫害抗药性的不断增强,从而破坏了土壤内部结构的平衡;连年的重茬种植使得土地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也是造成病虫害危害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认识

大多数农民对全面、综合防治的认识是比较狭义的,仅仅是认为采用多种的防治技术与手段就行了。但是现在对全面、综合防治的定义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农作的生长规律、农作物的耕作制度、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等等,从而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进行全面而有效地防治工作,以达到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

所以,在进行全面、综合的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从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全局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措施与手段之间的协调,确保各自的有效性。

三、 新时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几个重要措施

1、制定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

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4、推广非化学防治

4.1 推广有效的农业防治法

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土地的合理轮作种植,是预防土壤病态的有效方法。例如土传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小麦纹枯病、炭疽病等,同一农作物的多年栽种是对土壤的过度使用,导致农作物病害的频频发生,对于这种病虫害用药施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轮作种植的方式,能够达到在短时有效的控制的目的。种植大豆的土地改种植花生、玉米;种植小麦的土地改为种植油菜豌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实行水旱轮作,土地深翻、休耕来抑制病虫害。比如对水稻螟虫的防治,可以在下一季耕作的时候深耕灭茬灌水,p少越冬虫源的存活率,也可以在冬季休耕淹冬水田几个月,将水稻茬内的越冬源淹死大部分,减少来年虫口密度。对于间作套种进行科学合理种植,农作物种植区域化,减少种植区域的种类,合理搭配间作作物的品种,对病虫害集中防治管理,精细化管理农田。

4.2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

(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

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5、增强应急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农民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另外也应该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系统作物虫害防治的依据。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该根据作物生长的区域条件,不断扩大专业队伍建设,充实物质储备,将防治病虫害工作逐步提升到专业化的水平,尽量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与频率,增强对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作物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

6、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近几年,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及技术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综合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确保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保证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四、 结语

综上,在实际的种植生产中,及时进行耕地卫生的处理、适当选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对作物实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地结合,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性品种、科学研制高效生物制剂以及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2

1 焉耆垦区主要农作物面积及病虫草发生及防治情况

垦区主要作物有加工番茄、制干辣椒、甜菜、小麦等。其中,加工番茄、辣椒面积占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是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大作物主要病害有;早疫病、病毒病、疫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细菌性和生理性病害等。虫害有棉铃虫、蚜虫、地老虎、三叶草夜蛾、甘蓝夜蛾、红蜘蛛、金针虫等。草害主要有瓜列当、田旋花、菟丝子、三棱草、灰藜、q蓄等。先后利用硫酸铜、生物菌肥、沼液预防辣椒、番茄病虫害,有效的控制病虫危害,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应用推广无人机进行大面积灭草防病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并对菟丝子、瓜列当、田旋花、三棱草四种恶性杂草进行了大田普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2 焉耆垦区中心测报站病虫害防控工作经验

2.1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搞好植保工作的关键

植保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丰产丰收。在作物生长病虫高发时期,由各团主要领导牵头,农业科具体抓落实,各基层连队领导责任到条田到人,技术员协助,分区分片到各个条田,狠抓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2.2 健全植保组织和测报网络体系

以焉耆垦区中心测报站为核心,以各团现有植保组为骨干,以连队专职或兼职技术员为触角的病虫监测网络,共商防治措施,探讨预防方案。

2.3 突出重点作物,注重技术创新,保证各项植保技术措施的时效性和到位率。

根据本地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特点,针对辣椒、番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或优质农产品为突破口,带动绿色防控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以新型的药剂和先进的机械及无人机防治措施,发挥从源头治理作用。

2.4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开展绿色防控工作。

2.4.1 加强农业防治, 利用伏耕秋耕杀虫灭菌,降低越冬病虫基数。

2.4.2因地制宜的引进抗病的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合理布局作物种类,选用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

2.4.3 保护天敌,坚持生态防治。开展绿色防控,利用杀虫灯和黄牌诱蚜等物理防治方法,诱杀害虫。

2.4.4选择硫酸铜、生物菌肥、沼液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保护天敌,以虫治虫,尽量维持田间生态平衡。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业病虫草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个时期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只重视发生病虫草时的防治,忽视了长期病虫草的预防工作。

3.2 红色产业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年限延长,多年连作种植,病虫害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根系自毒物质积累,作物药害逐年上升。

3.3 生态变化,种植多样化,病虫草种类多样性,给植保工作带来很多新的问题,面临生产中发生的病虫草危害等实际问题,如何准确及时减轻危害,就必须掌握识别昆虫和鉴定病害的知识,不误时机的作出测报,减轻危害,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强专业培训工作。

3.4 技术人员水平偏低,缺乏长远发展目标,整体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5 设备简陋、监测与检测手段落后,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新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植保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最重要的一环。是提高植保防灾、减灾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重要保障,是植保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加强组织、物质、财经支持力度,促进植保工作进展。在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力度的前提下,一是加强建设基层植保专业化组织。二是补助购置新科技设备。三是给予政策倾斜,以加快其发展。

4.3 明确工作内容,细化各项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植保公共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清晰,构建基层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指导。

4.4 规范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基层植保组织要发挥管理职能,强化植保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制定服务体系。

5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对策

根据2016年病虫害发生趋势,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重点采取以下对策;

5.1 完善重大病虫防治预案,掌握防治工作主动权。进一步加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和应急防治预案,制定重大病虫防治方案,细化防治措施,加强检查和督导并落实责任。

5.2 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拓宽绿色防控思路。加大综合防控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强对现有成熟技术的优化集成和推广示范。

5.3 继续深入田间调查,以病虫测报工作为中心,搞好农业病虫综合防控工作;及时向上级部门提供指挥生产的第一手科技资料。

5.4 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强化预警意识,提高对全垦区各种农作物病虫鼠草害的测报能力,提高测报准确率,提高技术指导到位率,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突发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5.5 加大植保专业化服务力度,扩大服务面积和服务范围,开展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工作,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推动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

5.6 针对近年来我区作物病虫害有所抬头的不良趋势,加大加工番茄和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力度,使综合植保向着绿色、环保、高效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5.7 做好植保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综合防控能力。针对垦区大田出现的恶性杂草、主要病虫和高效叶面肥,积极开展试验筛选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工作。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3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从麦播期开始对小麦病虫草害实行全程控制已成为当前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对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措施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此期通过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土壤药剂处理、化学除草等措施防止小麦病虫草害,具有经济、安全、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麦播期病虫草害防治的重要性,抓住有利时机,精心组织,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狠抓关键技术的落实,切实做好麦播期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根据对近年我市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的分析,确定今年麦播期病虫草害主要防治对象是:小麦种传、土传病害(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等),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麦田杂草(野燕麦、硬草、碱茅)等。各地针对本地实际,及早制定方案,层层落实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全面普查,准确预测。各地要对当地麦播期地下害虫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澄清发生面积和分布情况,并结合以前小麦种传、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做好麦播期病虫发生种类、面积和程度预测,提前制定麦播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方案。

(二)备足物资,普及技术。要根据监测预报结果,及早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农药、药械等物资需求情况,并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备足备齐所需物资,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大力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工作,针对当地小麦病虫发生及危害情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专家讲座、印发明白纸等各种有效方式开展技术宣传。要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深入乡村举办麦播技术培训班,对乡村干部和农民开展面对面的培训,提高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麦播期防治病虫草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统防统治,确保质量。麦播期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和土壤处理具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农民一家一户很难做到。各地要大力推广统防统治这一有效方法,以乡、村为单位在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行“统一组织,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拌种,统一收费”的方法,以确保药剂处理的效果。要加强与良种直补项目中标供种企业的联系,指导企业搞好种子包衣工作。建立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样板田,并设立标志牌,标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防患意识,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掌握好药剂拌种方法,以防止生产性中毒和药害事故的发生。

三、抓住关键环节,科学开展防治

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各种措施,积极开展麦播期病虫草害的防治,压低病虫草害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为搞好全程控制奠定基础。

(一)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全蚀病传播蔓延。种子调运是小麦全蚀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搞好植物检疫是控制疫情的关键。各地要严格把好种子检疫关,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小麦一律不能作为种子使用,严禁无证调运。尚未发生全蚀病的地区,要切实做好保护工作,杜绝从疫区调用种子。按照省政府豫政办明电[2003]133号“关于抓紧做好小麦全蚀病疫情控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及《河南省植物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种子繁育田必须安排在无病地块,并采用有效药剂进行种子处理(用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每亩10毫升拌种),防止疫情蔓延。

(二)强化农业防治措施,提高小麦抗逆能力。要根据当地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在选择抗、耐病虫良种的基础上,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采取增施腐熟有机肥、深耕深翻、平整土地、清除地表病残体、合理灌水等措施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根据品种特性,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控制播种深度,创造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健壮个体,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推广适期或适期迟播技术,以减轻多种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三)分类指导,科学防治。各地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防治,最大程度减轻病虫危害。

1、病害防治

(1)小麦全蚀病发生区。麦播期采用有效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是预防小麦全蚀病以及其它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是遏止小麦全蚀病传播蔓延的关键环节。对零星发生区域,每亩采用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毫升拌种防治;对重发生区域,每亩采用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3%苯醚甲环唑(敌委丹)悬浮种衣剂30—40毫升拌种防治。

(2)纹枯病、黑穗病发生区。每10千克种子用2%戊唑醇(立克秀)湿拌剂10—15克或3%苯醚甲环唑(敌委丹)悬浮种衣剂20—40毫升兑适量水拌种,晾干后播种。拌种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设法拌匀,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免影响出苗。

(3)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可推广种植太空6号、矮抗58、温麦4号、新麦19等抗耐病品种,田间增施有机肥和氮磷肥,并可选用10%灭线磷颗粒剂每亩3公斤进行土壤处理。

2、地下害虫防治

(1)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或50%二嗪磷(二嗪农)乳油,按药:水:种=1:50:500比例拌种,拌种后堆闷3-4小时,晾干后再播种。(2)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发生密度高的地块,除采用药剂拌种外,可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在犁地前均匀撒施。

3、杂草防治

野燕麦发生区,每亩用40%野麦畏(燕麦畏)乳油150-200毫升,加水20-40公斤于小麦播后苗前喷洒,施药后立即浅耙混土2-3厘米。硬草、碱茅重发区,在小麦播后苗前,每亩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20公斤喷洒于地面即可。

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区,要推广应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4

一、省玉米振兴计划示范区落实情况

今年我县实施玉米振兴计划面积50万亩,安排在全县18个乡镇和国营农场。目标产量520公斤/亩。每个乡镇抓一个千亩方,目标产量600公斤/亩。

1.主导品种

推荐品种为中单909、登海605、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隆平206、益丰29、中科11、蠡玉16,全部是包衣种子。国家良种补贴经费打卡发放,由县农委在公布主推品种,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根据各村农民种植玉米面积进行登记造册,农技人员清查核对后,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按到户清册将补贴款直接打到农民“一卡通”上。

2.主推技术

(1)合理密植技术。适当增加密度,力争亩种植密度达到4000~4500株,高产田块4500~5000株。

(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测土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施好配方肥和专用肥。一般亩施纯氮22-25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8-9公斤,硫酸锌1公斤,其中氮肥50%基施,50%在大喇叭口期追施。

(3)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健全玉米病虫测报和科学用药监管机制,搞好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重点防治、粗缩病、大小斑病、锈病、玉米螟、蚜虫,提高防治水平。

(4)机械化作业技术。以机播和机收为重点,大力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扩大玉米机播面积,改进玉米播种机械,推广免耕板茬机械播种,实现小麦秸秆还田。积极推广玉米机械收获,扩大机收比例。(5)玉米晚收技术。推迟收获时间,保证籽粒充分灌浆和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

3.技术服务情况

从4月下旬到5月上旬,县农委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开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为新型农民、玉米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会议、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宣传玉米栽培技术,制定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抽派246名技术人员包村联户,抓点带面,全程开展玉米生产技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

4.播种情况

6月10日,全县小麦收获结束,6月10日,我县西南部乡镇出现雷阵雨天气,篱笆31毫米,河沟9毫米,12毫米,岳坊9毫米,其他乡镇小于2毫米。目前土墒较差,对夏种不利,全县已播面积10万亩,墒情较差地段正造墒播种。

二、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落实情况

按照高标准、多层次、全覆盖的总体要求,依据布局合理、品种对路、集中连片、规模推进、交通方便的原则,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区整建制推进乡镇安排在漆园办事处和镇,每乡镇建设2个高产创建万亩片,分别是漆园办事处村、村,镇屈庙村、村。

普通创建片4个:三义镇曹庙村1130户,10600亩;镇李魏村1500户,12000亩;乡村920户,10000亩;镇村860户10750亩。

三、玉米控释肥安排情况

根据省农委“关于印发玉米控释肥示范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农〔2012〕137号)精神,安排我县玉米控释肥示范推广补助项目5万亩,补助我县玉米控释肥补贴资金100万元,平均每亩补贴资金20元,我县由省司尔特肥业有限公司供肥1000吨。分配到实施玉米丰收计划高产创建的18个乡镇三个国营农场及农业科技示范场。各乡镇场分配的玉米控释肥示范推广和补助项目面积和玉米控释肥的数量分别为、漆园两个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示范乡镇和农业三场各6000亩,立仓、楚村各3000亩,范集、白杨各1000亩,其它12乡镇均为2000亩。每吨2880元,补贴1000元。农户每亩20公斤,每50公斤农民拿出94元,登记造册,张榜公布,5月底前肥料全部到位。

县农委在肥料到来之后,就及时安排县种子管理站,及时取样,2012年5月24日将肥料样品送到省农委质量安全检验中心受检。

根据《省2012年玉米振兴计划项目缓释功能复混肥料玉米对比试验方案》的要求,由县土肥站具体承担此项任务,所有试验、示范用肥全部到位,试验、示范地点安排在白杨林场。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5

粮油高产创建是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的重要举措,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根据农业部的安排部署,2010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大高产创建力度,扩大高产创建规模,通过切实抓好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工作,带动粮油生产稳定发展,为确保2010年全市粮油生产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现提出如下具体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单产和增强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思路,以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为重要支撑,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典型示范,扩大优质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大豆和花生种植面积,进一步调整粮油品种和品质结构,大幅度提高粮油产量和种植效益,促进平衡增产,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油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此次安排的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原则上在100个商品粮基地乡镇和50个油料主产乡镇内,要求集中规模建设,每个示范片建成万亩示范区1个、千亩核心片1-2个、百亩攻关片1-2个。

万亩示范区:一季中稻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或者中稻+再生稻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旱地三熟年亩产粮食达到1000公斤,两熟年亩产粮食达到900公斤。其中,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50公斤以上,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鲜薯),油菜、大豆、花生分别比上年高产示范增产10%以上。

千亩核心片:中稻平均亩产700公斤或者中稻+再生稻平均亩产850公斤,旱地三熟年亩产粮食1100公斤,两熟年亩产粮食100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达到160公斤以上,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80公斤以上,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2200公斤以上,大豆、花生分别比上年高产示范增产15%以上。

每个高产示范片培植1个以上相对集中、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高产种粮大户,同时培育一批全程耕种收的专业化服务组织1个(户)以上,主导品种、主体技术推广100%达到规范标准,产量、效益明显高于核心示范片。

三、实施内容

(一)示范推广主导品种

根据粮油高产创建总体要求,结合各创建区县万亩示范片生产条件、生态特点和生产优势,组织专家组论证确定并推介粮油作物高产创建主导品种,每个高产示范片选择1-2个主导品种,原则上要求一村一品,主要选用市里主导品种。如,Q优6号、富优1号、准两优527、为天9号等水稻良种,渝单19号、渝单30、东单80、潞玉13、蠡玉6号等玉米良种,先油杂2号、油研10号、渝油21、渝黄2号、华油杂10号等油菜良种,渝麦10号、渝麦11号、川麦42、三峡麦8号、川麦107等小麦良种,鄂薯5号、渝薯1号、川芋4号等马铃薯良种,渝豆一号、浙春三号等大豆良种,天府10号、天府14号等花生良种,同时结合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推广补贴相结合,确保推介品种在示范片、高产创建区县、主产区县适宜种植区域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

(二)集成应用高产技术

粮油高产创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在选择确定推广品种的同时,必须加强耕制改革和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集成、创新高产栽培模式,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在稳定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技术标准。2010年应集成推广的重点技术是:

——水稻:全面实施“一增五改”综合技术。一增:增加用种量,提高栽植密度;五改:一是改单纯选择大穗高产品种为当地针对性、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二是改人工翻耕为免少耕或机耕;三是改分户育秧为统一播种育秧,育秧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10%以上;四是改偏施氮肥为测土配方施肥;五是改病虫害分散防治为专业化统防统治。

——玉米:积极推进“一推三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全面推广地膜肥球育苗移栽、地膜全覆盖栽培;改稀植为合理密植、改种高秆大穗品种为耐密型高产品种、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

——油菜:推进“一推三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推广优质高产、含油量高的双低油菜品种,改大小苗混栽为壮苗适时分级移栽、改粗放用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病虫草害分散防治为专业化统防统治。积极示范油菜机播机收、免耕等轻简高效种植技术。

——小麦:推进“一换三推”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大力换种优质抗病小麦品种,全面推广小窝疏株密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积极示范免少耕覆盖技术。

——马铃薯:推进“一推三改”关键技术。大力推广高产高抗晚疫病脱毒马铃薯良种;改平作为起埂栽培、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晚疫病见病防治为预防为主专业化防治。

——大豆:推进“一推三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大力推广高产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种,改迟播为适时早播、改不防病虫害为综合防治、改只施底肥为底肥追肥相结合。

——花生:推进“二推二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推广钼肥拌种;改单季为春秋双季高效种植、改只施底肥为底肥追肥相结合。

抓好集成技术的落实到位是高产示范片建设的关键。为此要求,示范片内95%以上的田块要达到设计的技术指标和目标产量,并分阶段进行检查考核。

(三)着力改革耕作制度

每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选择一种主体耕作模式,稻田以水旱轮作两熟、旱地以间套复种三熟为重点进行全年高产连创。稻田在有水源保证的地区加大冬闲田开发力度,大力推广中稻-油菜(榨菜、蔬菜、马铃薯、小麦、葫豆、绿肥)等两熟种植模式;在海拔350米以下水源较好的冬水田集中区积极推广杂交中稻+再生稻,其它地区应充分发挥稻田冬季蓄水功能,推广稻田种养结合新模式。旱地狠抓规范中厢带状种植,实行麦/玉/苕、薯/玉/苕、麦/玉/豆/苕、麦/花/苕、豆/玉/苕、麦/玉/薯等种植方式,大力增加一年三熟或四熟的种植面积。

(四)切实加强病虫害专业化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市、县植保部门要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预案,重点监测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纹枯病、油菜菌核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要根据病虫害发生趋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统防统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粮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到100%,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执法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整治,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和曝光,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要围绕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进一步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简化集成与展示,增强示范辐射带动功能。有关部门和专家组要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示范产量为目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要围绕测土、配方、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针对不同地区、土壤、耕作、作物、品种和产量水平特点,为示范片农民提供一看就懂、一教就会的配方施肥优化技术简表,改进施肥方法,解决农民施肥用肥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执法和检测部门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职责,做好对复混、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叶面肥料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对肥料产品的登记证和包装、标识、宣传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查,查处违规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推进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建立,推介一批优质肥料,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料。

(六)继续推进机械化生产

针对粮油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市里将在创建区县耕、种、防、收等关键环节重点示范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各地也要围绕主体粮油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效果突出的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节水灌溉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加强配套农艺措施的研究与推广,促进农技与农艺有机结合;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总结和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股份合作社、农机一条龙作业等新型农机服务模式,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体制,扶持农机耕种专业队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以主要粮油作物的生产机械为重点,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经济、实用、高效的中小型农机进入农村,加快农机推广普及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成效,市农委成立以夏祖相主任为组长,张洪松副主任和刘保国总农艺师为副组长的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粮油处负责总体协调,市农技总站负责项目办公室日常工作。各创建区县要成立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协调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组织开展创建工作,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协调各方面力量,保证措施到位。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工作督导,保证高产创建活动顺利进行。

(二)制定工作方案,设立标示牌

各创建区县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明确任务指标和工作进度,制定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细化技术措施和人员配备,要坚持行政包片和专家包点制度,明确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责任人,高产创建田块要落实到每个农户。每个示范片设立一块标牌,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标牌格式参照农业部办公厅农办农〔2008〕157号文件制作)。同时,建立高产创建档案,做好生产数据和工作记录。

(三)加大资金投入

各创建区县要集约与粮油生产有关的各类项目资源,加快改善示范片的生产条件,整合农业系统内的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专业人才资源,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保证示范片建设需要的资金、物质和人才投入,保证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市里已将22331万元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100个乡镇的粮食基础能力建设,各地要及时按照市财政局渝财农〔2009〕518号文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去年底下拨了3422万元的油菜生产发展资金,要重点用于油菜高产创建;三是市里今年将把粮食生产的农发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高产创建和综试基地建设的科技支撑,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种粮大户的农机具奖励。部里也将对高产创建活动给予必要的项目和经费支持;四是各创建区县要充分利用种粮农民大户扶持和倾斜政策、粮食目标考核与财政奖励资金挂钩等扶持政策,增加对高产示范片农民的物化补贴标准,保障农技人员入户指导的工作经费。

(四)强化技术培训与督导

市里将继续实施“1+1”检查指导模式,即每个万亩片市里将落实一名副高级职称的市级技术专家,每区县分别确定一个市级技术支撑单位,配合相关区县抓好高产创建有关工作的落实(附件2),其中粮油处主要负责“渝东南翼”区县的技术支撑,市农技总站主要负责“一小时经济圈”内区县的技术支撑,市种子站主要负责“渝东北翼”内区县的技术支撑。各级农业部门要在粮油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切实加强高产创建示范区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要体现集成创新,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要强调经济高效,力争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要强化示范引导,确保科技入户,各项任务和技术措施到位,辐射带动千家万户。特别是各地的农技、种子、土肥、植保站等要结合自身业务,培植1个种植大户(成立综合站的至少要培植两个大户)或专业合作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同时鼓励和允许县、乡农技人员围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与粮油专业合作社、耕种专业服务队、机防专业队开展技术合作,探索农技人员与高产种植大户、专业服务队的联创和风险与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农技人员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探索建立高产创建的长效机制。

市农委将组织督察组对各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全面督导和检查,各创建区县要围绕完成高产创建指标开展工作,认真总结高产创建中的成效和经验,特别是创新投入方式、培植高产种植大户和代耕大户、集成技术经营模式、创新技术推广方法、机制和组织管理等进行认真总结,为下年开展高产创建提供经验。

(五)加强检查考核,继续实行通报制度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6

关键词:小麦;农药;减施;增效

0引言

江苏省响水县是农业大县,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超过10.4万hm2,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油菜以及蔬菜等,其中小麦为主要农作物,面积4万hm2左右。响水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频率高,程度重,2016年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1.65万hm2次,药剂防治面积15.9万hm2次。根据本文调查,响水县多数农户使用的均为高效、低毒农药,占比达89.9%,但仍然存在部分农户使用高毒农药,同时滥用、乱用农药现象比较普遍,加之施药方法不科学、施药器械落后,导致多数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低,致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1]。为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2],促进响水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响水县针对本地区小麦农药使用现状和施药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采取了控制农药使用量的相关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1响水县小麦生产中农药使用现状

据调查,响水县4万hm2左右小麦平均用药3次,每次用药150g/667m2,实际使用量达270t。1)杀虫剂使用量有所减少,尤其是有机磷农药使用量减少明显。响水县小麦发生的主要虫害有麦蜘蛛、蚜虫、灰飞虱、粘虫,主要药剂使用量为用5%阿维菌素50g/667m2、40%吡蚜异丙威60g/667m2、4.5%高效氯氰菊酯80g/667m2等。机磷类农药氧化乐果、乙酰甲胺磷等被人们逐渐以菊酯类农药所代替。2)杀菌剂使用量有所增长。本地区小麦田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用20%井冈霉素100g/667m2、24%噻呋酰胺20g/667m2、50%戊唑醇20g/667m2、25%嘧菌酯40g/667m2、40%咪鲜胺100g/667m2、25%氰烯菌酯100g/667m2等药剂。3)麦田除草复合制剂使用量增加。本地区小麦田发生的主要草害有硬草、野燕麦、雀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播娘蒿、猪殃殃、婆婆纳等阔叶杂草[3],主要防治药剂使用量为:15%炔草酯50g/667m2、5%啶磺草胺10g/667m2、10%苯磺隆20g/667m2、2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60g/667m2、56%二甲四氯钠60g/667m2。为了控制多种麦田杂草,逐渐加大了复合制剂的使用量。

2响水县小麦生产中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1)药剂选择及使用不科学。本县小麦生产中农药滥用、乱用现象十分突出,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均为老弱劳动力,缺乏相关病虫害防治知识,加之农药品种多,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科学用药。经常是多种药剂混合超量使用,造成药剂浪费,也污染环境。

2)农药施用器械及方法落后。农民施用农药的相关操作不规范,技术落后,施药器械落后,雾化效果差,喷洒器械单一,部分产品质量低劣,造成农药浪费,降低了防治效果。同时施用方法不科学,对农药的影响要素温度、湿度、光照、风向等并不清楚,特别是除草剂的施用,对下茬作物造成影响。

3)农药安全意识缺乏。农民在选择农药时,只考虑效果,未考虑毒性,在农药喷洒过程中,没有穿戴防护服。使用后随意丢弃空药瓶,或者在室内外摆放农药。农民片面追求速效性,没有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程。4)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使用农药时在水源处配药、冲洗施药器械,将相关包装丢弃在田间地头,乱倒剩余药液,造成环境污染。

3响水县小麦生产中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1)开展安全用药技术宣传和推广工作。一是每年利用电视媒体《响水新闻》、《新农村》开设植保专题栏目不少于6期,电视广告游动字幕不少于4期。二是开展植保技术培训,全年参与开展植保技术培训17期,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三是结合农技推广“三点”工作法,深入农村、田头开展植保技术宣传,有力地促进了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

2)积极做好小麦病虫害预测预报。在开展定期系统调查和适时大田普查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虫情汇商,分析发生动态,制定防治方案,及时防治信息。全年利用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系统、电子邮件、书面等形式及时向省、市植保站汇报虫情137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等向县级领导和基层广大干群小麦病虫信息3期,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农户提供防治技术指导。

3)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一是加强政策扶持,整合各种农业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植保工程建设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努力提升服务组织的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植保机械的更新换代,努力提高农药使用效率[4]。三是加强示范树立典型,以响水县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小麦联耕联种为平台,将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为重点,建立完善本县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体系,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统防统治的优势。

4)推广替代农药防治措施。为贯彻执行省农委关于《到2020年江苏省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据省、市植保部门的要求,结合响水县实际,认真开展农业综合防治,实施农药减量工程。一是农业防治。推广高产、优质、抗耐病品种。如济麦22、淮麦系列、烟农19等。二是物理防治。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防虫网阻截害虫、黄板诱杀和性诱技术。三是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四是合理用药。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坚持科学的防治策略和合适的防治时期,避免盲目用药。

4响水县小麦生产中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成效

1)农民施药水平显著提高。通过病虫情报和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等措施,改变了过去农民“见虫喷药”、“惜水不惜药”的错误的用药习惯[5],大部分农民能够做到对症用药、适时用药、适量用药和合理轮换使用农药等,人们由过去被动防治改为主动预防,在病虫害最佳防治时期,用最低的农药剂量达到了最好的防治效果[6]。杜绝了高、剧毒农药的使用,农民安全用药意识进一步增强,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了85%以上,病虫草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推广小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1~2次,每667m2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每亩用工、用药成本均显著下降,节约成本约36元/667m2,小麦产量品质均有显著提高。通过推广应用农药替代防治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效10%~15%,减少用药8%~10%。据调查,小麦统防统治区比非统防统治区增产51.3kg/667m2。

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各种措施整合集成使用,根据2016年全县农药使用情况统计,全年农药使用商品量514.2t,较上年减少31.25t;折百量150.9t,较上年减少9.06t,其中化学农药使用折百量比上年减少3.8%;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89.9%。

5结语

响水县小麦生产农药减施控害增效技术取得了初步成果,针对现状,应坚持开拓创新,加大科研攻关协作力度,继续探索小麦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农田杂草可持续生态防治技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草统防统治,加快植保新技术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病虫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延磊,王祎,王宜伦,等.适宜钾浓度降低小麦蚜虫密度的生理代谢机理[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4):1006-1013.

[2]高希武.我国害虫化学防治现状与发展策略[J].植物保护,2010,36(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