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堂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堂研究范文1
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 ,但在体育教学中情况却不容乐观。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和多媒体教学没有多大关系,这正是他们忽略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授学生必要的运动常识和理论的原因。以往这部分内容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板书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缺乏直观性,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效果会怎么样呢?带着这种想法,我尝试着制作了一组体育教学多媒体课件,并且用之开了一节校级的公开课,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尝试,我觉得体育课是完全可以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且应广泛推广运用。那么,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能为体育课教学提供什么呢?
一、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电脑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人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另外,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较短,特别是在讲解、分析某个难点动作时,由于精神不集中,学生听的就比较模糊。但是,如果让他们看卡通片,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整节课下来他们都会兴致勃勃,这是因为动画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看完后印象特别深刻。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助动画录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给同学上武术课时,便可以把学生练习武术的情况拍成录像,然后,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屏幕的播放,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的讲解,看哪个同学技术动作掌握得最好,既标准又到位。经过同学们的比较和分析,结果一目了然。这样的动画课件配上适当的音乐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会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就会更加努力,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现在的学生喜欢把体育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且有意识地收集某些明星的资料、图片。如果在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制作中,将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精彩动作图片扫描进去,再将运动员的简历输入到软件里。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还可以趁机鼓励同学们要积极锻炼身体,争取以后也成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体育课堂研究范文2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干扰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71-02
一、体育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分类
从理论来讲,影响体育课堂效果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外界环境,场地设备,自然气候,教学环境。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学习体育的兴趣,学生的体质情况,学生的运动能力,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样会对教学主体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教师的组织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的仪表情况。对于教师和学生合作关系产生影响的因素有:认同感,人际关系融洽度,集体凝聚力等。
二、体育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分析
1.教学环境的干扰因素。在学校运动场地的事物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行人,或者是汽车的鸣笛,乃至是自然现象都有着这样的影响力;另外,一旦出现恶劣的自然天气将会导致教学时间被缩减,使得原本的体育教学计划难以有效地执行;在体育课堂的过程中,班级与班级之间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出现分散的情况;最后,如果上课环境场地小,器材不足,很容易诱发学生的烦躁心理,从而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2.教师主导的干扰因素。包括: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不明确;自身体育技能知识体系不健全,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能力比较低,难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发展;教学组织形式固化,给人以呆板的感觉;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过多地使用指令性语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附带明显的情绪,对于学生的疑问不会耐心地做出解释和说明;难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对学生往往都很冷漠。这些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3.教学对象的干扰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本身对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教材的内容比较有兴趣,将有利于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体育成绩,从而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与运动能力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学生的体制较差,运动能力太差,其身体素质往往呈现出差的状态,性格上往往比较内向,课堂偷懒行为比较多,运动技巧的掌握速度也很慢,自卑感较强,从而使得整个体育课程的质量受到负面的影响。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体育干部往往是教师的左膀右臂,如果将干部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班级是以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如果整个班级形成了思想进步,组织纪律性强,团结友爱的班风对于正常的教学秩序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师生合作的干扰因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目的和心理目标上出现了整合不利的情况,很容易使学生情绪低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而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此时教师倾向于以集体批评的方式去责备和惩罚,丧失了激励式教育的机会,从而使得整个过程教师和学生都缺乏一种对于集体的认同观和归属感,势必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效率低下。
三、克服体育课堂教学干扰因素的措施
1.优化教学环境,保障教学顺畅。课前要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合理规划场地,整理调适教材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运用同其他体育课教师配合调节的手段使场地的影响因素得以解决或缓解。学校领导应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齐必要器材。考虑气候的影响,在教学时数上应多安排几周机动课,根据气候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好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保证课时的顺利完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探究反射的情况,就应该及时地停止教学,将同一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及时掌握好与坏。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用语言诱导的方式指出纪律涣散的问题,以引导学生重新回到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中去。如果是外部环境对学生产生了影响,教师应该采取巧妙的方式合理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其慢慢融入到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慢慢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而不是周围的环境。
2.提高教师智能水平,增强教师主导作用。所谓智能水平是指兼备优良的道德品质,专业化的教学知识,夯实的业务技能水平,高效的教学管理水平,独具特色的教师个性,这是促进教学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首先,在道德品质上以克服不良思想为主,不断探析体育教师的工作特殊性,不断提高自我思想认识水平。在学生面前,做好行为上的模范;在专业化方面,要努力钻研,深人研究,用夯实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技艺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教学管理能力培养方面,注重教学语言的使用,保证富于感染力的同时,做好体育教学的备课,有重点、有难点地开展整个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发展;在个性特征上,教师的情绪、精神状态是对学生的直观教育。
3.发挥学生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若有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教师应查明原因,对症下药。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组分项教学,保证对于学生的兴趣造成的影响是最小化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运动能力比较出,对于体育缺乏兴趣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首先引导其进行简单的练习,积极鼓励其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以不断树立其信心;另外,注重体育干部的培养,借助其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感,实现其素质的全面培养的同时,发挥其积极楷模的作用;对于存在不良风气的班级,教师要抓住典型进行教育并经常和班主任、辅导员联系,相互配合,促进班风的好转。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强化集体凝聚力。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探索与创造精神,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集体归属感。
要解决好体育教学各因素的干扰是确保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不断找出对教学的干扰因素,进行再认识,再完善,然后反馈到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彬.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体育课堂研究范文3
关键词: 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 教学策略 学习方式
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是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和差异性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根据个人条件、爱好、特长,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生爱好、特长项目学习、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让学生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备爱好和特长项目,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是体育教师发展的机遇、也是全新的挑战,要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课堂准备策略
古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足够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通过认真备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应准备以下几方面。
1.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吃透新课标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的精神实质。
2.认真研究学校规定的选修教材内容,深挖教材所蕴含的体育内涵,以确保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材所隐含的体育内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育内涵,唤起学生的主动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内容理解、探究、重组,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
3.认真研究教法。新课程特别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主动实践,这决定了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的最佳教学方式是:主体参与式、合作探究式、主体活动式,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从而在参与实践中学,在合作互动中发展。
4.认真研读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否能有效进行,要看教学主体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备学生。
(1)学生在所选择教材内容上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等。
(2)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个性差异、同一项教材上体现出来的主动求知内驱动力的强弱;运动技能迁移、重组能力的高低;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3)最近发展区域不同。探究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心、自尊心的支撑点、持续增长点,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位学生的运动潜能,形成其运动爱好和特长项目,满足其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行为策略
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运动天才。
实施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一方面,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爱好、特长的项目,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按上述方法组建的教学班,学生在运动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每个学生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尊重、适应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的教学主体,帮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认知层次、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针对学生运动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性,尽量采取分层次教学或个别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练习要求、发展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维持不同学生爱好特长项目学习的内驱动力。
2.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主体的体验性。
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性,因此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维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动力,引导、促进、激励教学主体的自主性和亲历性,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教学案例:在双杠单元教学后,我设计了以“双杠、跳绳、爬竿与软梯、肋木”为练习点,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主题的身体活动课(只规定活动路线,活动练习图略),教学目标: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合作与共享。在课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通过每个练习点的方式不断创新、超越,如通过双杠练习点的方法有:跳上支撑摆动+分腿骑坐前进、双臂撑“走”双杠、走双杠、走单杠,助跑滑杠,金猴倒挂式、二人携手走单杠,同伴推运式等,可见,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热情,引导、促进、激励学生的自主性、亲历性,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发展个性,这种教学理念,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究。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2)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向及遇到的问题要予以指导、点拨、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
(3)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体育课重示范、重模仿、轻体验、轻创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如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可采用热身―自我展示―引导、点拨―-分层教学―自我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如篮球裁判法教学,可采用先欣赏篮球比赛短片―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引导、归纳、评价的教学模式;如足球运球突破与防突破教学,可采用热身―设置问题―亲历实践―规范与点拨―自主探究―师生归纳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和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2.以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
3.体现个体差异性评价原则。
4.突出自我评价的多主体评价原则。
总之,在新课程下,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激发、挖掘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爱好和特长项目,提高体育爱好、特长项目的运动水平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课堂研究范文4
体育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P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当前,很多高中的体育教学面临着教学质量和有效性低下的现状,无法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打造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致力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将教学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针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扮演灌输者角色,教师权威色彩极为浓厚。在教师权威思想的影响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呆板、沉闷且缺乏生气。这样的教学氛围显然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不利于学生浓厚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因此,为使体育课堂更加高效,体育教师必须切实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做到以生为本,摒弃传统的教师权威思想。在这样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应积极做好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引导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及技能展开广泛探究,通过探究获取更多体育知识与技能。此外,教师还应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重要教学目标,在该目标的引领下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教学。事实上,在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体育教师需要转变的教学理念还有很多。因此,教师应对体育新课程改革标准进行深入研修与解读,并以此为根据有的放矢地更新自己的体育教学理念,进而不断引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促使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高中体育教师应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首先,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在传统高中体育课堂上,很多教师总是一板一眼地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基于此种情况,为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适时采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同学们经过反复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已然显得很疲惫。看到此种情况,教师随即说道:“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听到教师的提议,同学们立刻振奋起来。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几名同学呈圆圈站立,圆圈中央站一名同学。游戏开始后,站在圆圈边缘的学生做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圆圈中央的同学快速接球。一轮投球结束后,换另外一名同学站在圆圈中央。这游戏虽然简单,却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合作学习法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础,以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引领,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体育教师亦可应用合作学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执教“途中跑”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并未深入掌握途中跑技术,于是,便将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各小组积极对途中跑技术进行探索与讨论。通过探索与讨论,学生们最终掌握了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再次对途中跑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合作学习法在高中体育课堂的应用看似费时费力,其实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方法之外,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还可适时应用分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呈现高效性。
三、科学应用课堂教学评价
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离不开科学的教学评价。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摒弃传统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应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有些高中生的体育成绩虽差些,但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却表现得很积极。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如果对其单一采用结果性评价方式是不公平的。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应采用过程性评价,让过程性评价激励更多的学生提升体育学习积极性。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赏识性评价为主,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赏识性评价。同时,教师还应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方式有效融入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评价水平。另外,教师应适时应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让档案袋评价成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
体育课堂研究范文5
关键词 招远 高中生 体育 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高中生体育课是学生体育参与的最主要途径,但现实观察学生的体育课参与并不高,所以对体育课堂参与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招远市6所中学中的18个教学班的720名高中生的体育课堂参与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40名(20男、20女),以6所学校的10名一线体育教师为访谈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现状分别在参与人数、参与程度、参与项目上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课堂参与定义的界定
2.1.1 体育参与的概念
体育参与指: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要求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
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综合的,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教学大纲的落、校本课程的开发、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衔接、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学生当时的身心状态、学生的运动兴趣、学校的体育风气等等都是影响体育课学生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
2.2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现状调查分析
本研究选取招远市6所高中的18个教学班720名高中生的体育课堂参与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40名(20男、20女),以6所学校的10名一线体育教师为访谈对象。其中问卷共发放720份,采取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形式,有效问卷为710份(N=710,男-356、女-354),调查结果如下:
2.2.1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人数分析
据统计: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程度较低。其中710个有效问卷中,有53个未参与占总数的7.46%。其中男生18个、女生35个分别占男生、女生总数356、354的5.05%、9.88%。从数据上来看,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数量较高保持在90%以上,女生稍低(可能与生理周期有关),平均水平92.54%。
2.2.2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程度分析
分析下图: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程度整体不高,等级1-不参与、2-较低、3-一般、4-较高、5-很高分别为7.46%、19.15%、20.28%、34.37%、18.73%,较高以上参与度仅为53.10%,较低参与度高达26.61%,20%左右的一般。这对每周三节课的体育课(45*3=135min)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2.2.3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项目分析
据统计结合上图,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项目调查中,体育健康知识、田径类、体操类、武术类、球类、健美操舞蹈、游泳、野外活动分别占到24.93%、56.34%、25.63%、28.17%、81.69%、44.23%、30.99%、52.11%,其中球类保持最高高达81.69%,野外活动和田径类位居其次,武术、体操和健康知识最低均为20%左右。其中,男生、女生在健美操舞蹈和野外活动中参与意愿差别较大,男生更喜欢野外活动,对健美操、武术则参与不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数量较高保持在90%以上,女生稍低(可能与生理周期有关),平均水平92.54%。(2)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程度整体不高,较高以上参与度仅为53.10%,较低一下参与度高达26.61%。(3)招远市高中生体育课堂参与项目中球类高达81.69%,男生更愿参与野外活动,对健美操、武术则参与不足。
3.2建议
(1)让高中生获得体育课堂的“成功”。(2)培养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和良好习惯。(3)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
参考文献
体育课堂研究范文6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体育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以?W生具体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定。而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数追求体育考试的分数,既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也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更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因此,教师应了解各方面学生的需要,分析学生不同要求,让老师不愿教课,学生不愿上课,家长怕出意外而不让学生参加活动的现象不再出现,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之间的紧密关系。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因素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体育是通过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组织竞赛等来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新课程标准专门提出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既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的情况,评价更趋于合理。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充分尊敬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也应尊敬教师,了解师恩不图报。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中完成教学内容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氛围,学生常常会在下课以后要求老师再练习一次,这就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使他们身体得到了锻炼。
(四)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既不影响学生的升学压力,也不影响就业机会。所以教学内容只有引起了学生兴趣,学生才能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建议
(一)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
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体能与技能两部分的分值,即学生成绩={学习过程(平时分)+体能与技能(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一分钟毽子、1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身体质量}/3。这套评价方法看起来虽然比较繁琐,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期中和期末的两次测试的成绩以优的为主,可以评价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以后的发展空间。它不仅使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要求。
(二)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
即体育课堂常规的评价,比如上课时,老师要求的器材有没有带,运动鞋、运动裤有没有穿,排队是否及时,上课进队伍时有没有喊报告等等。这一评价标准对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有一定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
(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教师是学生的引航灯,应教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锻炼意识。评价的时候要注意的方面是是否与学生合作?教师的基本功怎么样,上课的内容是否新颖?老师的着装是否合理?上课的教法是否正确?场地器材的分布摆放是否合理等等一些相关因素进行评价。
(四)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的因素有对上课是否感兴趣,这堂课你是否学到了什么,自己平时有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开学相比期末的时候自己有没有进步等等。这样的评价可以使得学生更加了解和清楚的指导自己本学习的学习情况,今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再努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