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1

【关键词】马陵河 湿地公园 生态河 景观带

1马陵河历史状况

马陵河是江苏省宿迁市区内一条排污渠道,全长约4.8公里,贯穿宿迁南北,历史上对马陵河进行过数次较大的整治,但是都因为缺乏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治理规划,每次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收效甚微。皆因生产发展,沿河两岸居民的增多,根据沿线走访调查,沿线居住民众达十万之多,带来大量的生活污水,不断排入马陵河,由于早期规划未实现雨污分流,马陵河源头因生产建设厂矿企业人为填土造滩,截断了源头,因无源头活水,马陵河日渐变污变臭,失去往日清丽的身影。

2马陵河规划理念与目标

随着城市规划理念的不断的发展,宿迁市提出 “海绵城市、花园城市、彩化城市、林荫城市”的城市规划理念,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城市是人口高密区,它对绿地的需求,不仅给市民提供游憩空间、休闲场所、美化环境、创造景观等,更重要的是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对于马陵河的定位,景观带,生态河,南北大通道。

对于马陵河的整体规划,在满足工程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达到“路通、岸绿、截污、水清”的综合整治目标,实现“水清可观、岸绿可憩、景美可赏”的效果。路通,就是按照南北大通道来进行规划,向北延伸至大运河沿岸。岸绿,就是景观带的建设,因地制宜展开绿化景观带建设,在一些重要节点进行街头公园,生态停车场等绿化工程。截污,开展雨污分流工作,截住流入马陵河的污水;水清,就是让水活起来,推进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等一批活水工程,让河水流动起来。

水清可观 岸绿可憩可赏

2.1马陵河沿线绿地功能性分析

马陵河全长约4.8km,贯通宿迁城区南北,全线采取石驳岸,两岸为贯通道路,采取行道树下长条块状绿篱,能够提供良好的树荫效果,在沿线的节点上有待重新绿化改造。从功能性角度分析,城市绿地能降低和消减对人体有害的噪声;还能调节气温、温度和空气流速,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备战防空以及蓄水保土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此外,城市绿地还有增加视觉环境的自然美丰富景色、衬托建筑、遮挡有碍观瞻的景物等方面美化环境的功能。

城市绿地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同时能阻挡飞扬的灰尘, 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 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当城市的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 以及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园林植物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对许多有毒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在净化环境中起到积极作用。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绿地不仅能够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以及汞铅蒸气等多种对人体有害气体;吸滞烟尘、粉尘;能够分泌杀菌素,杀灭和减少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多种致病微生物,而且还能净化和吸收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它能够改善城市空气,减少“温室效应”,提供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等。

2.2马陵河先导段湿地公园功能性分析

如果说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就像是城市的“肺”,它吸收着城市产生的废气和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并且为城市释放着氧气,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着很大的帮助。那么城市湿地则是城市的“胃”,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持动植物多样性。经过泵站提升净化处理后水源一部分注入马陵河先导段湿地公园区,一部分直接注入下游马陵河。在湿地公园区,通过营造山石跌水,浅水漫滩,滨河绿带及生态湿地、河道水体五重景观相融合的立体化水源地生态,以求达到水源湿地“海绵”的功效,并通过各类花叶乔木、有色灌木及水生花卉植物的有机结合,强化“彩化”的理念;通过滨河绿带厚实的背景林与行道树的结合,实现“林荫”的效果。

3马陵河湿地公园及沿线绿地对环境的影响

3.1马陵河湿地公园及沿线绿地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城市绿地的社会意义还表现在阻隔或引导城市的发展塑,造城市发展结构与形态。城市绿地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可以分为对城市实体空间的影响和对城市社会文化空间的影响此外,城市绿地又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优美的日常休息、游览、娱乐和各种文体休闲活动的场地,让人们到绿地来游览、坐憩、健身锻炼等,从而得到很好的休息、放松和调剂,以消除日常工作的紧张和疲劳,恢复体力,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城市绿地另一方面的重要作用――使用功能,由此体现出城市绿地具有社会效益。

3.2马陵河湿地公园及沿线绿地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马陵河沿线有马陵中学,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马陵河作为景观带,生态河,南北大通道,与历史人文景点相得益彰,给整个城市带来深厚的历史感,更加烘托和平之可贵,生态平衡之重要,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环境品味。

结束语: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而城市郊区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与景观功能, 湿地公园是城市郊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以保护郊区湿地,改善市民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城市郊区湿地的保护从无力被动的保护走向主动有效的保护,从自然生态走向社会生态。马陵河湿地公园及沿线绿地的建设与保护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创造一个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水体和舒适的环境,真正达到古人诗句所描写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向往的最佳生活环境。

[1]王建军.浅谈中国湿地与环境保护[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06)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2

关键词: 边远地区 高校实验室建设 存在问题 对策

一、边远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实验室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导致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停滞不前,管理体制落后,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边远地区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1.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边远地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大多为三级管理体制。碰到问题,就会出现三个部门都在管又都不想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边远地区高校办学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地方、企业、社会各界引资很少,致使实验室建设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仪器设备需求量增大,从而导致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差,仪器设备套数不足且陈旧,更新率和完好率低下。

3.实验室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对外开放不够。实验室基本处于封闭和各自为政的状态,实验室的设备及图书资料只限于本实验室内部人员使用,没有对全校师生开放,更没有对社会和同行开放,导致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闲置,造成实验室资源的极大浪费。

4.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实验室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边远地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学历层次整体偏低,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学习进修,很难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二、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明确职责,理顺关系,搞好校、院(部)二级职责界定,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学校对实验室要实行宏观、目标管理,院(部)充分发挥学校给予的职能和权限,在学校整体建设规划下,结合本院具体情况,规划实验室建设的具体目标,制定措施,安排进度,组织实施,监督考查。通过理顺关系和明确分工把对实验室的管理与使用、责任与权利统一起来,在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科研设备的适度开放、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特别是十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继续加强实验室结构调整与优化,不重复设置实验内容相近的基础实验室,避免资源的浪费与闲置。

2.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比重。边远高校应加强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实验室也要广辟资金渠道,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及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与实验室开展实验合作研究,增加资金来源。学校在全面考察各专业实验室、实验项目、各学院所需大型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对现有各学院实验室拟购仪器设备要进行审核,十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列入购置计划。同时要加大科研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争取将一些有特色的科研实验室建成国内、国际一流水平;同时加强基础、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满足正常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争取使所有专业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均达到国家所要求的实验室评估标准,促进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3.扩大实验室开放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室的开放对于进一步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学校师资、科研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边远高校资金相对有限,因而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势在必行。实验室要面向学院、全校开放,在常规教学以外的空余时间,要实现预约开放。专业实验室面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开放,任何人只要持有效证件就可以直接使用仪器设备。适当的时候,边远高校还要面向社会开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4.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必须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加强实验队伍建设,重在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首先,要加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及外出考察。同时要采取措施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学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位。其次,学校要加大实验室人才引进策略,引进一批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来充实实验队伍。学校要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人、留住人,使这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安心为学校服务,为社会作贡献。最后,要制定实验室各类人员考核制度及激励机制,加强对实验室各类人员的考核,设立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大型仪器设备责任工程师岗位职责。这样就可根据不同的岗位来要求实验人员,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各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要有针对性的规定,并使它深入人心,让大家都能清楚自己所承担的义务,按照制度办事。同时应制定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制度,按照各类人员的考核标准对各类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全面考核其思想政治表现、工作学习态度、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并根据考核结果使他们享受到相应的津贴待遇。

实验室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工作要立足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室管理与改革模式,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管理体制,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完善实验队伍建设,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努力促进边远高校实验室成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基本场所。

参考文献:

[1]孙群英.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问题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1.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3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01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作为我国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校实验室不仅在教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规模的快速扩大,再加上我国当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部分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出现新的问题,亟待加强管理方法,提高实验室的服务效率。

1 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仍然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没有赶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设备短缺 对于实验设备来说,由于其用途比较特殊,所以一些实验设备的单价非常昂贵。而一些高校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应用资金的限制,其硬件建设不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这在一方面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1]。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的设备也应当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一些实验室往往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出现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如部分高校在合并的过程中出现了新增的专业,这也需要对应的实验设备。同时,部分实验室的建设有一定的滞后性,也影响了正确的教学和科研。

管理滞后 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支素质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管理队伍,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不能否认,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方法落后、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验室管理上的各种问题,最终也影响了高校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任务的建设,不仅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实验室的功能,同时也造成了实验室设备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2]。部分高校由于对实验室管理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经验,在思想上也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动力,所以造成了实验室管理的滞后和落后。实验室管理上的落后不仅影响了实验室的建设,同时也不能够满足时代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实验室人员素质建设不能够满足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对于部分高校实验室来说,由于对实验教师和队伍建设不够重视,不仅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发挥和完善,同时也影响了实验室内涵的提高和拓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本科人数和研究生人数上的大规模扩招,给实验室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严重的挑战,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出现师资不足的局面,影响了学校正常的实验教学[3]。同时,由于实验室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高校在实验室人员素质的培养方面的投入不足,也影响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 提高和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策略分析

为了有效地提高和改进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增强其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规划 对于高校来说,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实验室建设的科学性,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和超强建设,高校应当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学科的发展规划,从思想高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的渠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完善学校的实验室规划[4],做好实验室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建设规划。建设规划方案应当作为学校的刚性措施,实验室的一切建设都要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的规划方案应当建立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不仅要和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和区域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以及学校的定位结合起来。从资金的落实、实验室人员的配套以及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开发率等角度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实验室建设更加贴合实际,而不是为了规划而规划,为了建设而建设,同时也使实验室建设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对于高校来说,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率和发展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对于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来说,应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开放率,使教师和学生具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传统实验室一般只是为了教学服务,而实验教学是学校正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高校的实验室闲置时间比较长,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5]。实验室管理部门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加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根据教学需要延长和调整其开放时间,满足教学的需要。

高校实验室在合适的情况下不仅要对学校内部开放,也应当做好对外开放,欢迎社会某些组织或者团体对学校实验室的投资建设,拓展实验室和社会融合的渠道。如高校可以和一些知名企业加强对某些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共同建设、共同使用。一些在市场中具有良好前景的实验室可以和企业展开良好的合作,不仅能够节省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而且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高校还应当紧紧跟随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加强实验室的人员素质建设 对于实验室建设来说,其人员队伍素质对实验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实验室的硬件投入相对比较简单,只要资金能够到位,硬件建设基本就可以完成。但是对于实验室软件建设来说,如何建立一种高效的实验室队伍,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中之重[6]。高校要正确认识到实验室人员素质建设的重要性,要把对实验室人员素质的培养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通道。

3 结束语

对于高校来说,要不断地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和经费投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科学素质,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地位。也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最终建立起一支高效、精干的实验室人才队伍,满足高效实验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在管理方面要借鉴其他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能够正常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王诞.高校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实践教学及实验平台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3(12):78-79.

[2]秦丽梅,邬依林,张渝荣,等.高校转型过程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5-15,16.

[3]樊伟,王从局.基于的高校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4):162-163,169.

[4]鲁成伟,施宙.强化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资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66-167,178.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4

【关键词】农学类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一、农学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学类实验室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农学类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表现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研究方向过多,研究力量分散,难以集中力量攻破某些重大课题。我国拥有一定数量的农学类实验室,但大多数实验室都是各自为政,单独研究或仅在极小范围内合作,这样难以形成特色鲜明、方向明确、重点突出、资源整合的有机整体,未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各学科间缺乏交叉和融合,学术交流氛围不足,尤其欠缺科技创新能力,这样很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科技迅速发展的需求。

2.依托单位对农学类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学类实验室无论是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在运行过程中都不可能脱离依托单位独力支撑,实验室的发展程度直接受依托单位重视程度的影响,但很多依托单位对农学类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对建设的深层次思考,致使很多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经费不足,科研用房紧张,缺乏科研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学类实验室的发展。

3.农学类实验室的人才梯队不完善

农学类实验室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的重要因素是缺乏人才梯队建设和长远规划。在农业科学、社会经济和高校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农学类实验室要想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必须建设有完善的人才梯队,如需要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重大奖项获得者、特聘教授等学科带头人;需要正处于科研黄金期的中青年队伍;需要成长空间大,在将来能挑起大梁的潜力股;需要管理实验室的专业人才等。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学类实验室最为缺乏的是一些在国际或

本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尖端人才,没有形成新、老人才优化组合并能够持续发展和能稳健成长的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不利于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农学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农学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指基础设施,包括实验场地、实验物资和仪器设备等。软件主要是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等。无论从软件建设还是硬件环境分析,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密切。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人力、物力的最大功效,为农学研究贡献力量,是建设和管理农学实验室的最终目标。

1.正确处理好普通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关系

国家在农学研究中的资金投入总是有限的,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首先,必须处理好普通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的关系。普通实验室是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和科研而组建的实验室,主要是进行常规的普通实验,资金投入较少。重点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进行重点学科和先进技术的研究,实验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建设重点实验室,必须明确依托单位的条件和特色,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点,这样才可以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中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科研目标。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必须严防重点不重、资金平均主义和过分强调重点投资而忽略了普通实验室建设这两种思想。

2.仪器设备

在建设农学类实验室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关系。设备的性能越高、功能越多、精度越好,相应的价格也就越高。因此,实验室不能盲目的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必须根据教学或科研实验的实际需求选购仪器设备。在设备投资过程中要避免以下情况:

2.1没有经过调查分析,盲目选择设备型号;

2.2重视设备硬件投入,忽视操作设备的人员培训和设备的技术资料投入;

2.3缺乏对仪器设备在现有实验场地的可行性分析。

3.综合实验中心信息化管理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和实验要求,要提高农学类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信息化程度,可以在每个实验室安装服务器和交换机,建立局域网,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对象主要包括实验设备方面的资料,实验室制度及管理资料,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改革计划等。把这些资料统计,整理后可以进行公布,使各个实验室资源共享。

3.1建立综合实验中心信息网

很多高校以往的实验室都是分散管理,相互间联系交流比较少,彼此间比较封闭,仅仅是按照学校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计划,因此很多实验设备和仪器长时间闲置,难以发挥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成了很多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建立综合实验中心信息网,既能保持正常的实验教学,又能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实验。

3.2对实验室信息进行资源化共享

科技发展的特征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只对本专业和本课程的学生开放,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代社会注重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如果实验室能增加开放程度,对信息进行资源化共享,可以增加彼此间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发挥实验室的整体优势。

3.3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记录实验室各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价格、编号、型号、使用方法、所属实验室、使用情况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库,使人们随时了解设备信息,方便管理。

4.提高实验人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是实验室顺利开展实验、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因此一定要提高实验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服务水平,利于实践新方法,获得新成果。

三、总结

农学类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本文分析了农学类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使之适应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为我国农学类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忠银,潘竞萍.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几点看法.教育教学论坛:2011,(10):11-12.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5

(一)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理念存在偏差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依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偏差,认为实践教学不过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可有可无,是否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对于安全工程教学而言,不存在较大影响。还有部分高校将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看作一项“浪费资金”的工程,认为没有建设的必要,从根本上否认了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对提升教学效率与课堂质量的积极意义,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安全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性

部分高校在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实践的实际需要,仅仅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使得实验室在建设完工后不能与相应的实验体系相适应,既浪费了资金,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学活动的帮助不明显。设计人员在构思设计方案时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仅仅考虑到了实验室的建设需求,没有考虑到相关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实验室与教学活动脱节,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三)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缺乏必要的特色

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特色,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环节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部分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学校自身的特色及优势突显程度不够,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实际需求,不能真正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便利,也不利于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四)安全工程实验室运行机制不完备

当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安全工业实验室运行机制过于老旧,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不受到高校的重视,被视为教学辅助者,没有将其上升到教师的行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引进高级专业人才的可能性,使得实验室师资力量流失严重,对其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五)安全工程实验室的管理建设体制缺乏创新

实验室时常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走上健康长远发展之路的必然需求。现阶段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定期进行管理建设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得实验室的教学配套设施过于陈旧、管理模式与教学脱离,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二、加强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安全工程实验室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安全工程教学活动,各高校必须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构建起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兼具管理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教师团队,为提升安全工程实验室利用率、加大科研成果研发力度、从根本上确保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对此,校方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清在校内建设起安全工程实验室既是教学课程的需求,也是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将实验室的管理技术人员当成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平等对待,充分肯定其对提升课堂效果做出的努力,充分调动起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更多兼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的实用型专业人才主动投身于此,为师资力量的构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安全检验与评价的特色

安全检测检验主要是以审核工程施工中是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使用的建材设备是否符合国家与行业的相关标准、施工细节之处有没有可能引起较大的安全事故等内容为中心,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达到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稳定、优质、高效的目的。安全检测检验工作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学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围绕其展开。因此,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必须要突显出安全检测检验的特色,将其与其它课程的实践实验室区别开来,体现安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条件。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要始终以培养学生安全检测检验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促进学生未来就业为目标,切实提升安全工程教学效果,是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增加其就业竞争砝码,使其尽快投入到安全工程领域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除了安全检测检验之外,安全评价也同样是安全工作专业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安全评价能帮助各施工企业有效规避风险,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我国相关法律明文规定,施工企业必须要落实安全评价工作,对施工工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部分及环节,要及时查明及时解决,不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条件。因此,各高校在建设安全工程实验室时,应当将安全评价内容作为严抓重点,务必要突显出安全评价的特色,使高校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学优势,为安全工程教学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学生对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做好铺垫,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扫清障碍。使高校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兼具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让安全工程领域获得更多的后备军,为其走上健康长远的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6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8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力争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武汉工程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将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重点,以加强实验实践队伍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三实一创”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三层次七模块”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和改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加强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资源共享,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实验室成为开放型的、国内领先的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基地。

一、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与环境

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验证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武汉工程大学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鼓励高水平师资参与实验教学环节,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为实验教学设置了“特岗”,吸引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创新活动,学校开设了创新实验选修课,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实现教学互动。同时,每年提供专项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对外交流等。还制定了《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有关实验教学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旨在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高校实验室应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武汉工程大学围绕资源共享,对实验室人、财、物建立并实施了 “四个统一”和“四个结合”管理新模式,即实验人员统一管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统一购置与管理、实验教学经费统一核算、实验用房统一使用;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与科研平台建设相结合,从而提升管理效能,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高校实验室还需具有特色鲜明的科研平台支撑。武汉工程大学设有国家磷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等科学研究平台。实验中心的核心师资均来自这些平台的科研骨干,同时,这些平台的研究成果为实验中心的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项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高校实验室还需具有厚实的优势专业、学科、课程和团队支撑。武汉工程大学相关学科专业和团队建设成效显著: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制药工程专业等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反应工程、制药工艺设计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这些均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与环境,为实验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把实验队伍建设放在实验室建设的首要位置,将实验室建设与实验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一支爱岗敬业、层次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一流的实验教学队伍,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基础保障。

为保证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根据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考评办法,实验室人员实行聘任制,并执行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实验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实验教师实行主讲教师责任制,实验技术人员实行主辅岗位制。

高校实验室应大力引进具有工程背景和留学经历的特色专业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武汉工程大学聘请学校特聘教授、学科责任教授等作为实验教学兼职指导教师,提升实验室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同时,鼓励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在实验中心承担实验教学任务。中心内部还定期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在专家、教师、技术人员之间展开实验教学、实验技术交流,进行传、帮、带。另外,为壮大“双师”型教学队伍,在实训实习环节,从企业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验中心兼职教师,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学队伍,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高校实验室应尽力为青年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个人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做到个人发展与实验中心发展相结合。实验中心根据教学、科研大型仪器设备的发展及要求,制订年度人员培训计划,武汉工程大学近3年有10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进修,有力提升了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视野。

三、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管理,依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管理和运行,所有教学信息及管理系统都应实现网络化。实验室网络信息化平台可分两个层次:其一是基于Internet的网页服务,其二是基于局域网(可接入互联网)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这两套系统相辅相成,各有侧重。

武汉工程大学基于互联网的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采用动态网页技术,信息丰富,内容有:中心简介,教学体系设置,教学资源(含教学大纲、教学讲义、仿真教学软件和视频教学等),教师信息,仪器设备信息,实验项目,管理制度,相关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最新信息等。网页还具备查询功能和师生互动窗口。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与交流反馈来实现实验预约,为开放和互动教学提供了平台。

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化。基于局域网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有:①学院、专业、班级、教师、学生信息,信息来源于校教务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电子信息平台;②实验教学安排,自动生成班级、教师、学生课表;③学生预习测试、过程评估(或数据处理)、成绩查询;④网络教学资源设有课程信息、实验项目、实验讲义、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单元操作、仿真实验、精品课程等信息。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采用以网页浏览器为基础,能运行在互联网上任何具有网页浏览器的操作系统上,适用于实验课的教学与管理,不仅本校教师和学生受益,还有利于兄弟院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

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工作是保障学校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在实验室醒目位置悬挂实验室安全制度,对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患于未然。其次要实行安全责任制和安全追究制,实验室领导、老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要对学生的安全、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负责,学校、实验中心和实验室要分级签订安全责任书。为保证实验人员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实验环境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必须强调实验室的卫生管理。任何一个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和实验仪器设备整理工作,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妥善处理。

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成效(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

(一)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规范化,运行效能大幅提升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室施行校院二级管理,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学校聘请,主要负责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负责组织中心教学工作,包括教学安排、教学质量的监控、课程体系的改革、校内教学平台的构建、对外开放实验等;实验室副主任主要负责办公室管理和网络建设管理、校外实践平台的构建等。

实验室人员实行聘用制。明确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待遇,在实验中心内部对教学态度、工作数量与质量、安全卫生等进行定期考核,同时接受学生评教,将考核和评教结果与效益挂钩,促进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实验课程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主讲教师负责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实施实验教学任务,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管理所属课程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二)形成了以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三实一创”实践教学体系和“三层次七模块”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室紧紧围绕培养具有扎实化学化工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确立了“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出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以质量为根本,以网络为基础,以开放为特点,以创新为动力”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三实一创”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和“三层次七模块”的实验教学模式。

以化工及相关优势学科为支撑,加强了基本技能训练,夯实实验理论基础,实现由验证知识、提高技能向巩固知识、强化技能、提高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理念的转变;注重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接触学科发展前沿,接受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

(三)加强校企合作,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服务于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近3年来,武汉工程大学实验中心教师共承担或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横向项目和企业纵向项目,为行业科技进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注重将科研项目转化为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学校化工办学特色,组建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通过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加强湖北高校及企业之间化工专业的联络,促进各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湖北省化学工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四)对外交流合作频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中心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3年来,先后完成了近2000人次的国内外教师学生交流互访。

“2011年度湖北省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在武汉工程大学隆重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瑞士、比利时、摩洛哥等国的著名专家和国内的知名学者及我校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和日本化学工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工程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化工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探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化工循环经济面临的挑战。

通过上述交流,中心教师不仅学习到相关领域的前沿思想和创新方法,了解到国际最新科研信息,而且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并且为今后建立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化工企业间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做出了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武丽娟,等.高校科研型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4(9):26-27.

[2] 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94-95.

[3] 蒋爱凤,等.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