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高校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062-01

1.引言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高校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提升了高校实验室对国家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但同时也使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着日益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必要场所,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国家财产免受损失,师生员工人身安全,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高校由于师生在实验中操作不当、设备老化、消防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爆炸、火灾所引起的重要资料被烧毁、人员伤亡等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另外由于管理疏忽和缺少防盗监控系统等原因,实验室时常发生设备失窃现象。因此,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内涵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从属于高等学校的校园安全大系统,针对高校实验室的任务和特点,遵循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对教学和科研实验活动中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各要素、各环节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构建,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该体系应该包括组织机构、制度保障、教育宣传、安全检查、技术防范。

应急预案等主要建设内容。在该体系中,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是核心,教育宣传和安全检查是关键,技术防范和应急预案也必不可少。

3.国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国外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设置了完善的组织机构,且角色众多,各司其职,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如香港高校一般都成立了由行政副校长负责的安全与环境防护方面的校级委员会,同时设立“安全与环境事务管理处”进行日常管理。各学院(系)配备安全协调员或安全主任,各实验室有安全责任人。美国高校均在校级层面建立了管理机构。

4.内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内地高校近年来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已有所加强,但与美国和香港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相比,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组织领导不力、安全制度不全、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设施不足等问题,因此,为促进我国内地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结合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实验室的具体实践,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措施,阐述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制度保障、安全检查等主要建设内容。

4.1 组织结构

组织机构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和工作的重要保证。高校必须成立由主管校长领导下的专门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来实现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责明确、无缝链接的校、院、实验室3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形成实验室群策群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4.2 制度保障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促进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高校要在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注重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性、前瞻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出一套严格、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每一位安全的管理者和执行者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3 安全检查

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管理工作。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按照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了包含3个层面的检查机制,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学院检查:学院办公室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定期组织开展学院所属实验室安全大抽查,每学期至少4次。(2)各系检查: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的主体工作应该在各系,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安排检查的内容和次数。(3)实验室自查: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对本实验室的安全状况定期进行自查,能整改的隐患尽量在内部解决,如无法进行整改,及时将自查情况上报学院。

5 Y语

近年来构建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已应用于学院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实验室安全隐患不断减少,实验室工作实现了“零安全事故”目标,促进了平安校园和和谐建设校园。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需要在各部门协同努力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才能真正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和谐稳定大局,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五一,滕向荣,冯建跃.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管理建设.教学科研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3.

[2] 阮俊,金海萍,冯建跃.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0-192.

[3] 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0.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桌面安全问题;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不断提高人们现代化生活与工作的效率,信息资源的应用更加广泛,但同时也给信息与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带来了很大的风险。网络环境下,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而网络犯罪则逐渐向技术化与专业化发展。在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中,防止由内部原因产生的安全风险非常重要,而桌面安全则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1 计算机桌面安全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无论用户选择活动桌面、传统桌面或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界面,对任何组织机构来说,桌面安全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网络是与互联网连接的,在进行教学、实验、休闲娱乐等活动中,容易受到外界网络病毒的危害与网络骇客的攻击。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病毒传播途径不断丰富,骇客的攻击手段也逐渐多样化,攻击行为也越来越隐蔽。如何保证桌面系统的安全,有效抵御病毒攻击与恶意侵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已经是现代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桌面安全防护的设计内容范围很广,几乎包括了信息安全的所有技术,比如信息存储过程中的加密、网络访问用户安全认证机制、电子邮件安全与系统权限控制等。目前,90%以上的终端用户使用的是Windows XP/WIN7或以上的操作系统,而这几种系统的安全漏洞又非常多,微软公司会通过定期安全补丁的方式来弥补这些漏洞,但由于端终用户缺乏相关知识,导致补丁安装的不完全、不及时,这就会严重影响终端计算机的安全,从而导致更严重的整个内网安全问题。

对用户桌面的选择来说,创造下面各种用户环境是适当的:要激励有自信心、关注自己系统的用户。要支持一群能经常重新配置系统以提高或检测软件或配置的用户。要加强用户培训,告诉用户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要鼓励用户独立学习和熟悉计算机环境。管理机构不要把桌面作为一个合作资源加以分配和控制。要大力加强对桌面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训,特别注意“禁止操作”选项和“禁止操作”列表中的限制项。如果不是这样的工作环境,而是允许桌面自由放开的选择,就会增加使用成本。增加的成本将直接成为这些无经验用户的负担。很明显,开放性选择对管理机构里的部分用户组可能是合适的,但对其他人却不合适。

2 桌面安全存在的问题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需要分析对桌面安全产生威胁的缓解,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与安全策略,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影响桌面安全的问题,包括:

2.1 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风险

现代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存储介质存储量不断增加、体积不断减少,便于携带的移动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智能手机等都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与通用性,带入机房比较容易,管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移动存储介质中存在有很多个人文件,感染计算机病毒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同时影响到系统的运行处理速度。

2.2 不规范使用的安全风险

在上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系统安全的认识不够,可能将系统文件错误删除,导致系统崩溃不能稳定运行。同时由于教学的需要,实验室网络会与外部网络连接,不安全链接与安全风险文件的下载都会早成实验室计算机的病毒感染,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更有甚者会导致实验室网络的整体瘫痪。某些学生掌握一些黑客软件或解密工具后,会在计算机实验室中运行,破坏注册表文件与信息,私自篡改CMOS设置,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

2.3 无关教学软件与游戏的安全风险

在计算机机房的实际应用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在计算机中安装教学内容以外的软件,通常是游戏或者媒体播放软件。这些软件大多数都会附加浏览器插件与木马、病毒,这些桌面系统软件的安装都会对系统的运行造成威胁。

3 解决措施

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中,桌面安全策略与企业机房有所区别。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安全管理策略的核心问题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与稳定性,而不是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所以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桌面环境构建中,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中现有的桌面安全系统,需要针对自身环境与条件研究安全管理策略。

3.1 一卡通与账号密码模式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传统模式是以机房为单位进行分配,学生自行挑选机器。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混乱,不易管理,因此校园一卡通或者个人账号密码的机器分配模式能够合理分配机器资源,管理学生上机过程,避免上机教学过程的混乱。

3.2 设置BIOS密码并安装软硬件还原措施

设置BIOS密码是计算机安全防护的首要关键措施,防止学生通过对CMOS设置的修改造成系统安全的威胁。实验室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需要保持在系统安装初期的最佳状态,在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了维护成本。通过软件备份系统状态并还原,能够确保实验室计算机处于原始状态,让教学操作能够统一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在实验室机器中安装硬件还原卡,通过PCI与PCI-E扩展卡的方式对系统进行保护。现代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的肆虐,通常的防病毒软件与防火墙能够提供的保护十分有限,使用硬盘保护卡能够确保系统软件的状态无法修改。

3.3 系统安全的组策略

操作系统的系统核心是注册表,注册表文件与信息的修改可能导致操作系统运行错误,还可能使系统崩溃。在实验室计算机管理中阻止注册表的私自修改是保护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最有效的直接方法。通过组策略的修改能够禁止注册表编辑器的修改。具体的方式是:在控制面板中打开“组策略控制台”,依次打开“用户配置”、“系统”、“阻止访问注册表编辑工具”,启用阻止策略。这样用户在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时,会禁止操作并警告。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有计算机网络存在就一定有安全风险。在进行计算机实验室的桌面安全管理策略应用后,在计算机实验室使用USB接口进行游戏安装的现象不再出现,使用系统自带游戏的情况也不再发生。教师对教学环境的优化满意度显著提高。应用桌面安全策略能够显著降低系统故障率,减少病毒的传播情况,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勇.实验室计算机桌面安全管理策略研究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11,(20):51-54.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网络 安全保护 主动防御 系统威胁

随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在高等院校中得到广泛普及,高校通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存储器等构建了专业化机房,承载着教务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住宿管理系统等,实现学生、教师、课程等信息的共享。互联网在为高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比如木马、病毒和黑客,其可以攻击、破坏和窃取高校自动化系统信息。因此,亟需构建一个完善的、动态的、纵深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以提高系统安全防御能力。

1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改进,高校网络信息化系统防御技术有所提升,但是网络病毒、木马和黑客攻击技术也大幅度改进,并且呈现出了攻击渠道多样化、威胁智能化、范围广泛化等特点。

1.1 供给渠道多样化

高校网络系统接入渠道较多,按照内外网划分为内网接入、外网接入;按照有线、无线可以划分为有线接入、无线接入;按照接入设备可以划分为PC接入、移动智能终端接入等多种类别。接入渠道较多,也给攻击威胁提供了较多的入侵渠道。

1.2 威胁智能化

高校网络攻击威胁程序设计技术的提升,使得病毒、木马隐藏的周期更长,行为更加隐蔽,传统的网络木马、病毒防御工具无法对其进行查杀。

1.3 破坏范围更广

随着高校网络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增强,不同类型的系统管理平台都通过JSP技术、ASP .NET技术、SQLServer数据库、Oracle数据库接入到高校门户网集群平台上,一旦某个应用软件系统受到攻击,病毒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其他子系统,破坏范围更广。

2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功能建模

目前各个高校都组建了信息化发展团队,建设了专业的机房,并通过对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调研和分析,导出了网络安全管理的关键功能,分别是网络安全监控管理、网络安全策略管理、网络安全日志管理、网络安全预测管理、网络安全防御管理和基本信息管理。

3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主动式、层次化的安全防御原则和技术,并引入了网络安全预警、安全监测和安全保护等多种主动式防御技术。

3.1 安全预警

高校网络安全预警技术主要包括漏洞预警、行为预警和攻击趋势预警功能。高校网络集成了多种异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采用不同的架构、开发语言和环境实现,集成过程中使用接口进行通信,容易产生各类型漏洞,给安全攻击提供渠道。漏洞预警可以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打补丁的机会,抵御外来威胁;行为预警或攻击趋势预测可以通过观察网络不正常流量,使用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K均值、关联规则等算法来预测网络中存在的攻击行为,进一步提高预警能力,保证系统具备初步的安全性。

3.2 安全监测

高校网络实施安全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采用网络流量抓包技术、网络深度包过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实时获取网络流量,利用软件或硬件关联规则分析技术进行挖掘,将挖掘的结果报告给下一层,由安全保护功能负责清除威胁。目前,高校网络已经引入了漏洞扫描技术,能够实时扫描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补丁,防止系统遭受非法入侵。

3.3 安全保护

高校网络采用的安全措施较多,这些安全防御措施包括杀毒工具、防火墙防御系统、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列表、虚拟专用网络等。这些防御工具或软件采用单一部署、集成部署等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高校网络数据的完整性。目前,随着高校网络的普及和推广,安全防御措施又引入了先进的数字签名等防御技术,以防止数据通信过程中存在的抵赖行为。安全防御系统将多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网络病毒、木马查杀,避免网络木马和病毒蔓延,防止高校网络被攻击和感染,扰乱高校网络正常使用。

3.4 安全响应

高校网络运行时如果存在不正常的数据流,这些不正常的数据流可能是病毒或木马,则系统可以激活杀毒软件或木马查杀工具等,阻断高校网络服务系统的安全威胁,同时也可以将网络安全威胁引诱到备注主机上,更好地获取网络服务系统攻击来源,便于反击。目前,高校网络服务安全防御系统已经引入了卡巴斯基企业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木马和病毒,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3.5 系统恢复

高校网络操作过程中,许多的用户均未受过专业的计算机网络配置、应用软件操作训练,因此容易在系统操作过程中携带有病毒的U盘、硬盘接入系统,造成网络系统文件受到病毒感染,并且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导致高校网络服务系统中止运行。如果服务系统一旦受到威胁,可以采用系统恢复技术,将系统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尽最大努力降低系统损失。高校网络安全恢复技术包括多种,分别是系统在线备份、离线备份、增量备份、阶段备份等。具体而言,可以单独或融合使用这些备份技术,备份正常运行的系统。医院信息化系统采用在线增量备份模式,可以定期对信息资源进行增量备份,如果其遭受攻击,可以将信息资源恢复到最新的备份状态,降低损失。

4 结束语

高校网络安全防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程,其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网络安全威胁的状况,及时提升系统防御能力,进一步丰富安全管理系统功能,提高校园信息化系统集成性,保证校园数字化正常应用和发展,共享校园信息。

参考文献

[1]刘红明.我国高等院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24(12):56-57.

[2]王任.探析高等院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8(07):39-40.

[3]王先财.高等院校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通信,2015,18(13):32-33.

[4]李可.校园网络安全中异常入侵快速定位方法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03):179-180.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范文4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实践教育力度不断提升,加上高校的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包括各种实验室,例如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在一些实验室中使用了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辐射物质,由于操作人员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同时,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有的学生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废水、废料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和危害。当前实验室安全隐患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探究,注重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现对实验室的科学合理地利用。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常见问题

在高校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安全事故主要来自于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实验材料的管理不当等,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师生在实验过程中将各种实验废弃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带来环境污染。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

1.1 实验室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在高校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各种硬件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也会导致安全事故增大。例如在高校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没有从基础保障、环境保护、使用效率等方面对实验室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评估,加上实验室内部的一些设施设备老化、线路老化,因此出现各类安全隐患的几率增大。

1.2 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前提,高校实验室是否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安排专业人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当前有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缺乏专业化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有的院校即使设置了安全监管岗位,但是安全监管人员没有及时发挥作用,对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预防,而且对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不及时,最终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2.高校实验室环境无污染问题

高校实验室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较重的实验室类别主要是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化学和生物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会使用各种试剂,产生气体等,在实验过程中师生将废弃物直接排放到空气和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例如在化学实验室中会产生一些腐蚀性较强的液体,硫酸就是其中一种,有的学生不按照规范对实验室废液进行处理,将其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中,不仅会对管道产生腐蚀,同时还会浸入地下,对地下水源产生污染。再比如在实验室中生成一些污染废气,例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进入空气中,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影响,但是长期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大气质量改变,对人体也会带来较大危害。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策略

1.高校??验室安全管理策略

1.1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培养,及时更换设备。在高校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培养教师、学生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要积极加强对各种老旧的设施设备的更换,应该要配备专业化的安全监管人员,对高校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安全监管人员可以实行轮岗制,确保对高校实验室实时监管,对各种出现故障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换,从而确保高校实验室的设备正常运转,减少由于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1.2 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善。第一,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提升高校实验室运行水平、确保高校实验室使用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设计实验室使用规范,并且要求教师以及学生遵守,对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杜绝与防范。第二,要加强对责任制度的完善。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要设立完善的责任制度,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要对实验室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从而能够引导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加强对实验室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现和解决。

2.对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控制

2.1 制定适当法规,提高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实验室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可小觑,高校应该要加强对师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明确对于污染物的处理措施和排放标准,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实验,减少各种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力度。

2.2 适当购置和使用化学药品。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化学药品的合理购置与使用,防止出现浪费。尤其是在化学实验室的各种制剂的选择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满足实验要求的产品,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推广微型实验方法,节约实验试剂,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对实验废弃物进行统一管理。为了防止实验人员对各种废弃物乱排放,在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试验管理员要积极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使其养成自觉习惯对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员也要对实验室进行综合管理,对实验室进行清洁,确保废弃物的排放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减少环境污染。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范文5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由于人为疏忽、设备老化、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管理缺陷等原因,从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使人触目惊心。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科研需求及特点,探索与本校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化学实验室承载了教学及科研任务,是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进行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工作。教育部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分别出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教备[1992]44号)等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也于2013年出台了《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实验室管理和安全工作做出一系列有章可循的规定。但随着我国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发展规模的扩大,各类新型实验技术、实验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不断涌现,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仅仅依靠国家颁布的各种管理办法文件很难满足各个高校化学实验室的个性化需求。所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类问题中,有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但在法律、法规或各种规章制度上仅依靠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等文件,很难有针对性的实现对各大高校的化学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提出的文件要求也是总体指导性精神,很难落实到工作实处[2]。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分散

各大高校均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及管理机构设置特点,不同学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式不同,有些由设备管理处与教务处共同管理,有些则分散到保卫处、设备处及科研处共同管理,部分高校将安全管理划归到综合治理委员会或发展规划处等部门共同管理。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水电、房屋、消防、设备、保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分属不同职能部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多个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共同工作的情况下,很难迅速有效解决问题[3]。

(三)安全教育重视度不足

许多高校在教学科研过程开展前,未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宣传和系统讲授。虽然在实验室中悬挂有本实验室的安全须知,但并未在开课之前进行系统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也未针对实验安全方面开设专门的课程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门学习,安全教育往往是走过场,不能达到实验室安全教育本应达到的效果。

(四)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投入不到位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综合排名,往往出现“重科研、轻安全”的情况,因此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等,但对于安全方面的专项经费则投入有限。有些实验室由一般教室改造,水电布局、防火防盗等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如烟雾报警器、喷淋、排风系统不足或根本无法配备,同时有毒有害、具腐蚀性或易燃易爆试剂的放置间防盗系统不足,使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

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各个高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安全体系构

(一)制度建设

在任何工作开展前,制度的形成和建设都是核心工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两个问题:①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各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所指定的制度,需要考虑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针对化学类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各个化学实验的不同内容,该制度还应具备特殊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不同实验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以及事故预案,每一流程均有指导性的操作意见,使制度落到实处;②制度针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处理流程。一旦发生事故,除了进行紧急处理及善后工作,还需在制度中明确应急处理上报流程,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流程清

(二)管理体制建设

制度建立是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但体系建立和完善才能将制度落实。高校化学类实验室管理一般由学校管理层、教务处、设备处等各系分层管理。其中各系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各层领导下,由实验室主任及化学类实验室负责人主要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检查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责任落实到人,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到实处,授课教师同样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从而达到将安全管理工作层层负责,提高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

(三)安全教育建设

针对学生,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开设普适的实验安全教育课程,使每个学生均构建基础的实验安全意识。同时在开设的所有化学类课程开始前,均应根据本门课程实验的特点和危险性,提供专门的实验安全课程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实验特点,提升学生安全操作意识。针对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开设安全管理教育类课程以及风险应急处理等课程或专业培训,使授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从业务上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及应急处理方法。

(四)硬件设施建设

化学类实验往往需要进行加热、各种化学试剂反应等,有许多试剂具有腐蚀性或有挥发性,因此化学类实验室必须配备通风橱、洗眼器、烟雾探测器、喷淋设备、消防设备等安全设施,用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化学类实验的废弃物有许多直接废弃会污染环境或侵蚀管道,因此还需配备废液、废弃物回收设备,用以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结语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是高校化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近年来的安全事故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化学类实验室的管理漏洞,表明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不能有一丝松懈和马虎。通过制度构建、体制构建、安全教育、硬件设施贾强等方面的不断推进,努力提高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保障化学实验课程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28号[Z].2009-10-19.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药学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路径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药学专业不断扩招,高校药学实验室规模也在大幅增多,高校药学实验室是医药类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药学实验室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实验动物及精密仪器,使用及管理不当可能造成化学品伤害、实验动物咬伤等安全事故。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药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医药类高校持续长远的发展,因此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1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现状和建设意义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以人为因素为主,占事故比例98%,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致使个人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导致事故发生[1-2]。现阶段高校药学实验室主要依靠检查整改的手段来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而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薄弱。另外,高校药学实验室还存在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兼多职、安全教育频率低、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欠缺应急预案等问题,使得高校药学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3-5]。高校安全文化是指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维护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6]。其中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起着引领作用,后者的完善提升对精神文化也起着积极反作用。安全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师生安全,校园和谐稳定,将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高校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2.1高校药学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基础,主要包括实验室健全的责任体系、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和软件实力。合理而科学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将先进的设备与便捷的使用途径相结合,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第一时间控制事故扩大保证人员安全[7-8]。(1)责任体系方面,药学实验室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深入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为核心的指示精神,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9]。结合学校实际,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对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全面落实,保障责任体系有效运行。例如:学校分管领导作为第一级,落实法律法规,统筹协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作为第二级,对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协调、制度制定、安全培训等职责;学院领导、实验中心主任、实验人员及专职安全员作为第三级,负有第一管理和安全工作落实职责。(2)消防设施方面,药学实验室需要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例如:每间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面积和实验项目危险性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洗眼器、灭火毯等;每层实验楼公共区域配置灭火沙、医药箱、应急喷淋器,并且定期检查维护。(3)基础设施方面,实验室划分区域管理,大型仪器专人使用管理,超过使用年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及时维修或报废;配备足够数量的试剂柜,试剂分类管理,危险化学品双人双锁管理;实验室尽量安装门禁卡和摄像头,对出入人员进行监管;实验室内粘贴相应的安全标识;化学品采购、贮存、使用、废液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动物尸体等废弃物分类收集,定期回收处理;动物实验室设温湿度控制、压差控制系统,清洗、灭菌设备,挡鼠板防止野生动物进入。(4)防护设施方面,每间实验室应有危险源说明及防护措施、危化品试剂MSDS安全技术说明、个人防护用品等;实验室通风系统应安全有效;特种设备如高温高压高速设备配置防护装置;废液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等。

2.2高校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一种强制的行为约束,是对安全文化的具体描述,让师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章可循,保证各项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制定文化建设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法律法规,根据各个实验室承担课程和危险源区别制定不同的制度文件,使制度文化成为行动指南。药学实验室制度文件主要包括:安全准入、安全检查、仪器管理、化学品管理、废弃物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新制定的制度文件需下发至各带教老师并集中组织师生培训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性操作流程等重要制度需粘贴上墙。以化学品管理制度和仪器使用制度为例说明药学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药学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制度中对化学品购买、储存、使用及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各个环节均明确规定,特别针对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购置阶段对危化品供应商资质审核,保障化学品质量;入库阶段通过系统将化学品基本信息录入;储存阶段将危化品放入学校危险品仓库,建立出入库台账;出库阶段,领用人填写申请单,经审核通过后预约管理员领用;使用阶段将危化品放入暂存柜中,双人双锁管理,填写危化品使用数量用途和去向;废液回收阶段,废液中和后分类回收到废液桶,空试剂瓶回收处理,达到一定数量后通知回收公司处理[10]。仪器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需制定相应的仪器使用操作规程,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教师按要求培训后方可操作仪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部分仪器如高压灭菌锅等应由具有上岗证的人员操作,由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定期维护保养,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科研用大型仪器,带教老师或者实验室管理员在学生使用前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通过预约平台结合自己的时间进行预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了他们的实验兴趣[11-12]。

2.3高校药学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在潜移默化中的形成的思想引导、意志磨炼、情感熏陶、价值取向、思想高度。首先,建设一流的大学应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包括一流的实验队伍[13],根据安全责任体系人员等级组织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例如:第一级管理人员每学期1-2次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第二级管理人员每学期2~3次参加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培训,第三级管理人员每学期4-5次参加药学实验室化学品安全、药学实验室生物安全、药学实验室消防知识等专项培训。二是药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及考核,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培训环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导致学生在实验安全教育中获得的收效要低于预期[14]。高校安全准入教育需要全面培训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准入考试也可以参照必修考试计算学分,让所有师生都重视实验室安全知识。学校可以开发手机软件包含安全知识视频和题库,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三是高校需要多开展实验室安全进课堂、安全演练、实验室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比如主题为“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素质。加大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在实验楼中设置安全知识的宣传栏,粘贴安全知识的安全工作简报、经典语录、宣传材料等,同时借助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微电影拍摄等形式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15]。

2.4高校药学实验室行为文化建设

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是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实验室行为文化是在时间积累中逐渐形成的,优良的行为文化往往决定实验的成败,一个小的细节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带教老师在讲课中必须将实验中的风险、注意事项讲给学生,并将正确安全规范的实验操作给学生演示,发现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制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进入实验室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实验操作过程中将物品合理摆放,配制试剂粘贴试剂标签,领取试剂填写出入库记录,实验结束后将试剂放回原位,废液中和后倒入相应的废液桶,实验结束后关闭水电门窗等。实验室管理人员每日检查实验室使用、记录填写、卫生及安全情况,发现不规范使用行为及时纠正并整改。药学实验室营造的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是对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间接评价。行为文化一方面需要老师自身规范操作正确引导,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对操作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另一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训考核,两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建设优良的实验室行为文化。

3结语

高校药学实验室必须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建立适用于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障药学实验室可持续发展。药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并且深入的工作,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树立安全责任意识,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为建设安全有序的高校药学实验室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雪洁,刘晓茵,纪耀华.引入EHS模式的药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21-23.

[2]俞佳,陈嘉雄.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4):214-215,225.

[3]肖红艳,任二辉,宋庆双,等.高校实验室EHS文化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0,23(1):154-156.

[4]华子春,魏永春.以查促建:江苏省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结果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1):1-6.

[5]杨志杰,吕海霞.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435):248-249,255.

[6]李志华,刘金玲.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34-136.

[7]于子钧.关于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J].天津化工,2019,33(6):61-62.

[8]王雅士,兰文波,李倩如.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策略探讨[J].广东化工,2021,48(435),189-190.

[9]崔锦峰,郝大鹏,刘镇岐,等.高校实验室“五个一工程”安全文化体系构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286-289.

[10]陈亮,王博,王林燕,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255-257,261.

[11]腾鑫,杨晓玲,庄启昕,等.化学类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4):238-241.

[12]孟国忠,农春仕.基于PDCA循环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99-302,316.

[13]柯红岩,张婕,金仁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3):227-229.

[14]李海平.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