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教育的概念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美术;课堂;观念;教学;更新

现在的教师就像父母的影子,扶着学生,帮着学生走好每一步,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个性表达、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思考在推行“卓越课堂”的今天,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更新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探索出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课堂。

一、教改从改变观念开始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预设的课堂中做到:师讲我听、师问我答,师总结知识和技能我再练习实践。现在我们应该改变观念,创设环境,通过“点燃、唤醒、实践”“先学后教”“边学边教”“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前“先讲后练,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更新教与学的方式以实现卓越目标

课堂是教师实施改革的主战场,教师是传递知识,带领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从而获得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堂内容,更新教与学的方式,以实现卓越目标。

1.巧设导入

点燃学生兴趣的第一把火。比如,《我爱我家》一课用一首歌曲能点燃学生对情感的回忆。

2.小组学习是教师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战场

美术教材经过改编,都对绘画步骤、设计方法、注意事项、创意制作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放手运用小组学习的模式,通过“小组看书,讨论我想画什么”“实践操作材料,折、摆、粘贴等找到方法、互相学习;遇到困难、提出疑问、互相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

3.用竞赛的方式,打造一个有“冲劲”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创

作欲

(1)与当前流行的娱乐游戏挂钩,比如,闯关、PK、挑战赛、全能星等方式。

(2)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美术课的特点制订一种长效的竞赛方式。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分类给予加分和减分,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调控课堂。

三、因材评价更护花

1.评价的语言要具有建议、激励性

有的新生在评价作业的时候,会发出嘲笑的声音或话语。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中会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和建议的话语来评价别人的作品,学会尊重别人。

2.作业评价方式,应随课堂形式和学生年龄特点而定

比如,小组学习采用流动形式,让学生建立互帮互助、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近距离接触作品。低段则通过在创作过程中贴红花,逐渐得到老师的认可,刚开始的时候是一朵,老师转一圈回来后,发现进步又是一朵,让学生在整个绘画过程中都保持激情,积极地去想象、创作。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2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9-01

摘要:当今中国美术教育,培养国人问题意识促使本国美术教育有新之转机,注重图像之读解,关注美术与文化之积淀,重塑观察世界之眼光。

关键词:中国美术教育;问题意识;变法;图像;文化传统;观念;媒材

一、问题意识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一)当今中国美术教育需要变之缘由。

中国几千年的璀璨文化,美在很早的原始社会中已经有所体现,在原始人制作的器具中便可寻找到他们审美的趣味。商周青铜器造型之多样,鼎上饕餮纹之神秘;唐朝白瓷、青瓷、釉下彩瓷的雅致;明清家具之精巧、简练等都流露出中国人对美的本质的执著追求。在古代,中国画和书法是得到普及教育的,也是考取功名的重要途径。到了近代的中国,受外国列强的入侵等历史原因,美术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严重脱节。认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提倡将教育的目标定为“育国家之良民”,也就是教育应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在审美意识教育和人格培养方面相对比较弱,这样的美术教育要需要改革和变化。

(二)当今中国美术教育之变法――培养问题意识。

认为“学校美育分普通美育和专门美育两种。普通美育属于小学到中学这一阶段。专门美育属于大专阶段。这两个阶段是衔接着的,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美育的内容和标准也要随着加深和提高。”事实上这两个阶段我们已经在门面上达到了,但从内容上看却还有长远的距离。当代父母都很注重子女儿童时期的艺术教育,且不少家长愿意资付不少金额请艺术家庭教师。这符合了的理论:“儿童时代,形成概念之力尚弱,则倾于直观。故无论开智陶情,均以利用美术为适宜。”在当代社会人云亦云的大环境中,很容易缺乏独立思考,变得墨守陈规、麻木不仁,没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看清事物本质的关键。中国当今的美术教育有部分只是浮于表面,如果加强培养问题意识,对事物深入研究,中国美术教育会有更好的发展。

二、具备问题意识,看透事物的本质――问题意识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入。

1.图像问题。

绘画是要把事物的真实表达出来,但并不等于把事物现实的造型、色彩等外观逐一刻画,达到“一模一样”。这里的真实是指表达真实的情感,是一种触动心灵的震撼。吴冠中要求自己做出撼人的作品而不是娱人的作品。娱人之作只达到趣味的层面,撼人之作乃大师人格之流露,有感染的力量。图像在艺术中就象文字在文章中一样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靠视觉来再现的,往往不是直白可得,需要观者去“读解”。当然对观者的要求很高,他必须了解艺术史、哲学、心理学等学科,找出相应的关系。

(1)技术与观念问题。

前面说到绘画不必将具体的事物如实地绘制在画布上,可是当我们在幼儿时期还没学习过画画时,也不能忽略模仿这一重要步骤。只是提醒大家在掌握了绘画技法之后不要过度炫耀这种技能,应该注重观念的表达。对于“当代艺术”的评价众说纷纭,假如我们没有意识探讨当代艺术的形成发展和对艺术家个案研究的话,很容易把“观念”概念化。艺术作品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而是从作品中找寻艺术家看问题的角度。不要过分地把技术与观念分开来讨论,经典的作品往往是技术与观念的结合,它有艺术家独特的视野,并用符合表达这一概念的技术来完成,虽说高超的技术不容易,但找到恰如其分的技术却更难。

(2)传统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今天“传统”一词也被广泛运用。可是,不是所有的传统都可以直接拿来用。必须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的美术教育中做得不够成熟。首先,国画在中小学没有得到普及教育。其次,教授国画只教技法缺乏国学教育。学习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是领悟其精神的真谛。中国人的宇宙世界观源于《易经》: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地之气而生。这种精神渗透在水墨画中,强调直觉、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学习国学,领悟水墨精神,对于人生态度有更深层的意识探讨。

三、培养美术领域中的问题意识

当今物质消费已经变得理所当然了,这种购物的行为已经不需要问为什么,潜意识驱使我们这样做。假如我们对早已习惯的产生疑问,新的东西才会出现,进步才可见。“问题意识”其实是一种观看世界的角度。大自然的观看术是靠学而知之,问题意识也是靠学而有之。

(一)中国美术教育应重新调整对图像的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有清晰的概念――图像不只是技术和技法。中小学是认识事物的最佳阶段,绘画中模仿事物能让他们认识物体,可仅有这种方法会抹杀他们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应该培养他们怎样去观察事物,从而使他们产生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通过这种方法所得到的图像会深刻得多。通过美术史,使我们提高自身的艺术眼光,面对现实生活提高问题意识。大学美术学习应注重问题观看之方法,从纯绘画来说不可只针对图像的表面,更应注重图像背后所反映的观念。从设计来说,不能总是设计符合大众口味的图案,要以引领潮流,提高大众欣赏能力为目标,也不可仅追求设计图案之精美,而是透过设计传达观念。

(二)中国美术教育应与文化紧密结合。

陈丹青说过: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培养洞察力可引发自身的问题意识。许多有名的艺术家也是通过观察身边的普通事物创作出伟大的创作的。埃舍尔观察阿尔汗布拉宫发现了规则空间分割的关系,根据简单的“上下前后左右”来探索灭点的相对性等。香港设计师余志雄利用点、线、面来探讨艺术的故事,他对日常各个细节很敏感,例如看到线会联想到他的各个空间,它不只是一条平面的线。文化传统是一种精神,是需要全国人民共同了解并坚持的,重要的在意识中对文化传统有执著追求的信念。

(三)中国美术教育要发挥媒材的魅力。

有位学者曾经说:“艺术家是通过媒材来思考的。”媒材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另一种途径。日常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实物如果了解其特性可以加以利用来创作,只要能表达好的观念,任何媒材都具有价值。毕加索是首个在绘画上加入现成品的人,他加入了廉价的稻草,却打破的对绘画的理解。塔皮埃斯的创作总是“变废为宝”,传达任何东西都有其自身价值的概念。在美术教育中注重给学生多种媒材的尝试机会,例如把报纸变成蔬菜、透明胶片代替画中的窗户、牙膏盒子做机器人、锡箔纸做肌理图案……多种材质引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有新颖形式的转变、高新技术的引进、人才出国深造等之变法是进步的一种策略,提高图像读解能力,注重美术与文化的学习积累和研究,培养细腻的洞察能力找寻媒材的各种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进步的长远之计。培养问题意识也就是培养观看世界的新视角,同时,也是人格培养的磨练过程,培养对艺术执著追求的坚持态度。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编著.林夕 李本正 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9月出版。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地方;美术教育;地域文化;融合

地域文化是在该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地域文化不仅具有地域性、特色性和传承性,更包含着该地区独有的文明元素。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了美术学基本原理和美术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应用于实际,体现美术学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通过介绍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阐述了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现状,分析了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

一、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的理论概述

1.1美术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美术教育是指美术教师在熟练掌握了美术学基本原理和美术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同时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拥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的学科。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应具有系统编辑教学大纲的能力、进行课程改革的创新能力、进行教学辅助工作的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优秀的授课能力。在注重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美术人才的同时也需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综合性人才,开创出更多内容丰富的精品课程。

1.2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理区域范围内,由于该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特色性和传承性,包含着该地区独有的文明元素。在弘扬地域文化时,要保护地域文化的真实性,不能一味受到经济因素的诱惑。要尊重历史、尊重道德,不能为了开发旅游业而随意打广告、制造炒作、对文化遗迹大肆修改、通过商业手段进行包装等,更不能虚夸文化的意义,弄虚作假,欺骗人民。不论是政策上,当地政府和居民,还是游客,都需要建立保护地域文化的认识。

二、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现状

2.1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情况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开展,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考生的青睐,美术知识与多元文化知识的融合学习也得到了教育界学者的认可。通过不断的教育改革,高等美术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引入了地域文化内容,但主要停留在较浅的介绍层面,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在内容和方向上,西方国家的美术学,现代美术学的理论较多,而设计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内容比较少。在研究程度来说,简单的论述比较多,深入的拓展比较少。在设立研究机构的情况看,除江南大学设置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外,研究机构的数量也聊聊无几。

2.2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的价值体现

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地域文化艺术品具有鲜明的色彩,丰富的填充度,清晰的线条和个性的表现力,需要得到物质上的保护,更需要得到精神文明层面的保护。同时,地域文化美术作品融和了当地劳动着的智慧,记录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内容,贯穿古今,具有较高的教育参考价值。最后,文化的特色与差异使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姹紫嫣红,而从历史沉淀而来的地域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渊源,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十分直观的表达了地域文化的内容,对于今后学者们对人类文明与文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三、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3.1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有利于传承地域文化

传承地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标,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承担着通过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的重要任务。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有利于使学生从专业的角度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提升爱国主义热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扬是年轻人的共同责任,美术专业学生通过接受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特色,文化底蕴,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开发中国特色的美术创作思维,将中国特色融入世界的国际化浪潮之中。

3.2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身为高校美术系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专业基础技能,更应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文化素养。通过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可以让学生们接触文化气息浓厚的教育资源,更广泛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3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需要创造力和感性思维,在教学中为了开发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需要使教学的过程避免传统的一元化,而是需要多元化的丰富教学内容。地域文化给予其自身的历史特色、文化特色、宗教特色、地域特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学习与地域文化融合后的美术学科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多元性开放思维和中国化的艺术灵感。丰富的教学内容也为学生们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是学生接触更多文化元素,打开创作思路。传统的地域文化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素材,让学生们学习传统,不盲从于传统,开拓未来。

四、总结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开展,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考生的青睐,美术知识与多元文化知识的融合学习也得到了教育界学者的认可。地域文化不仅具有地域性、特色性和传承性,更包含着该地区独有的文明元素。不论是政策上,还是教育上,都需要提高保护地域文化的认识。传承地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标,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承担着通过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应加强高校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以便于传承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黄露.美术教育技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01).

[2]李力加.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4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1.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社会的认知度比较低,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比较弱。对刚接触世事的他们而言,世界是充满着新奇和未知的,因此,一味地为幼儿灌输美术理论知识,他们是无法接受和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美术概念和美术手法的。所以从现实生活场景出发,让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构建美的概念,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美术。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实施幼儿园美术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真切地感受美,并适当给予美术指导,能够打破传统幼儿美术教学的束缚,也能够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及需求,更加有利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2.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能够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与成年人相比,幼儿的世界是美好而单纯的,是无限的,同样也是需要被保护的。因此,关心每个幼儿的精神生活对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儿童的精神生活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所以说儿童只有拥有良好的精神生活,才能够更好地成长。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将他们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是幼儿在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因此,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应该呵护幼儿的天性,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

二、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途径

1.体验生活中的各式美食活动,开展美术教育

中国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且不同的菜系以及各种餐具的应用都包含着诸多的美术元素。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陈鹤琴先生曾经就提出过,应该让儿童与一饮一食、一草一木进行接触,并将其纳入课程教学当中来。因此,可以带领幼儿体验生活中的各式美食,让幼儿在饮食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各种滋味,然后让幼儿进行交流和操作,让他们表达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具体来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教师可以从诸多的饮食活动中筛选出与幼儿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作为美术活动的素材,例如,从食物划分,包括水果、蔬菜、肉制品、鱼类等食物。从餐具划分,包括盘子、碗、杯子、筷子、刀、叉等餐具。从饮食环境划分有饭店、酒店、美食城、西餐厅等。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体验生活中各式美食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幼儿生活经验和其自主性的发挥,鼓励幼儿通过对生活环境的体验和感悟,创造出更加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问题;原因;改进

1高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的制约,美术课程的学习在高中阶段已经几乎被放弃,绝大多数的普通高中学生不再进行美术的学习,只有少部分学生或出于个人兴趣,或出于其他功课成绩较差而作为特长生考上大学而学习美术。实际上,早在初中阶段迫于中考的应试压力,只在初中的前几个学期开设美术课程,大多数同学的美术水平只停留在小学水平甚至更差。总之,在高中阶段美术的学习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大多数人对美术根本没有概念;很少一部分人迫于美术的功利性价值而学习美术。如今我国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就是在普通学生中高中美术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美术特长生中美术教育功利性过重,往往是考什么就学什么,导致这些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较差,发展受到制约。

2高中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源

2.1应试教育的导向作用使得美术教育备受冷落

在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下,高考的导向作用影响力是决定性的。高考的考试大纲如何规定考试范围,那么全国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就要围绕其来准备考试学习文化知识,而学校等教学机构就必须像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一样时刻紧盯高考的指挥棒,在指挥棒划的范围外做了多余的工作被认为是白做功,而只有规规矩矩地按照指挥棒行事才可能完成学校的使命――将学生送到更高级别的学府去深造。这一工作完成的如何直接决定着学校能获得的教学资源的多少,进而决定着学校的生死存亡。而从学生这方面而言,参加高考并考取更高的分数是直接目标,考取一个理想的高等学府并且将来能够得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是稍远的目标,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人生走向。这几个目标环环相扣,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为学生的个人前途造成巨大的影响。学校和学生都紧紧围绕在高考指挥棒周围使得在普通高考中并无一席之地的高中美术课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好在还有艺术特长生可以通过美术特长进入大学这一途径吸引了一批学生学习美术。

2.2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中美术在个人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养成等提高个人素质方面的作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于美术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实际上,除去应试教育中直接的分数作用,美术在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和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等心理和生理方面均能发挥较大作用。美术是审美的艺术,学生在繁重的高中课程学习之余如果可以改变一下思考方式,由数学、语文等科目的逻辑性思维转换成美术的非感性思维上来,这可以达到使学生得到休息和放松的目的,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当今教育体制无法做出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也是使美术提前发挥其基本效用的尝试。然而做到一切需要教育者们拥有较大的魄力,毕竟美术教学的功效到底有多大,并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到其收效的;相对其收效,学生其他文化课时间被压缩则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决策者对美术教育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实际上能够深刻领会美术的人才本就不多,所以美术难以在高中教学中争得一席之地。

3完善高中美术教育的建言

3.1更新观念,给予高中美术教育应有的重视

要想改变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就必须更新对美术的认识,使美术教育对于现代化人才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人心才行。美术教育不但对于现代化人才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大有裨益,而且对于高中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大有帮助。面临高考的高中阶段学习是出了名的辛苦和劳累,学生在题海中奋战、在书山上攀登,而且各种模拟考试、期末期中等考试纷至沓来;学生每天一睁眼就面对着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的轮番轰炸,闭上眼睛脑子里还是各种方程式定义概念的身影。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中,适当的调剂是必需的,美术正好可以承担转换脑筋的任务。美术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一大法宝理应受到教育管理阶层的青睐,无奈在旧有观念的指导下,学习靠时间而不靠效率的现象层出不穷。更新对美术教育的观念势在必行。

3.2采取足够措施,保障高中美术教育的实现

高中美术教育好处多多,但各种配套设施、资源却严重缺乏。首先是需要为高中美术课程足够的课时保证,其实高中美术作为高考非必考科目不需要占用多少课时,只需一周一个课时就足够,比体育课所占的课时还要少,但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作用明显,所以其产出投入比较高,可谓物有所值。其次,需要配置足够的高中美术教师,以往因为几乎不开设美术课程,所以高中美术教师严重缺乏,现在则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美术教师给所有的高中生每周至少一个课时的课程量。最后就是学校应该以足够的频率对美术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可以是研究学生成绩的统计数据,也可以是直接对学生美术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结束语:高中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撇去人文素养培养等优点不谈,高中美术教育对于其他科目学习的促进作用就不可小觑。正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在高中课堂为美术课争得一片天空,让我们的高中学生们更加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3]尹少淳.走进课堂――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孙乃树、程明太.新编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文聘元.西方艺术的故事[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6

一、课程的结构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依旧存在

近几年,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受到重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在办学的规模、在专业的构建上,专业课的结构上都有了提高,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存在问题。《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美术鉴赏》等课程,目前是我国的美术教育课程的科目,但是课时量却严重的偏低,大部分的院校技法课程占据到总课时的60%以上,这种不合理设置,会严重影响高美术师资人才的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

二、学生对美术学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师范类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对待“美术学”的课程问题上的学习态度,还主要停留在理论的考试是不是能够过关作为关注点的问题上,根本缺乏学习的兴趣。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为什么学生会对“美术学”的课程缺乏兴趣。理论课程的设置比较不合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教师的重视也是存在的一个客观原因,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师范类院校的美术学生,由于过于专注于专业课的培育,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的素养较差。尤其全国的高师类美术教育的招生环节所采取的形式是“低分录取”,我国现在美术招生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意义,“低分录取”的制度对于一心学习医术,对于美术有着较高领悟的学生而言,是件好事,但是也有一些“速食班”出来的考生,他们只是为了读大学而学习美术,丧失美术学习的热情,不热爱美术的学习,为了考学而考学习美术,这成为了很多文化素质较低考生的“终南捷径”。

三、“美术学”课程缺乏专业的美术学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的教学构架之中,“美术学”的课程自然也不会受到教学组的重视。很多师范类的美术院校对于相关的“美术学”课程都是选择由艺术专业的其他教师代课性质,而非是专业教师来授课。代课性质的教师,只能是兼代,缺乏一定的“美术学”的专业基础对于美术学的课程没有全面地了解,难以形成系统地研究,也难以做出系统地课程知识传授。教师不专,学生更无心学习。美术教育一直都是把美术学科作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的类别,他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以及能力,是为了促进国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若是单纯的以技法作为的美术教育,又如何承担起这样的目标。

美术师范类的教育是培养大、中、小等学院或是学校的美术教师的主要原则,师范类的美术专业学生代表着未来的美术教育之中的教育实施者,在校所学的,所形成的知识的结构以及基本的美术素质对于之后的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那种把技法的训练作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比较难培养出具完整的美术知识以及美术教师的素养。现代的师范类美术的教育其实就是把素质教育作为核心的教育,因而学校要改变过去的思路与思想,尤其是处于信息爆炸时代艺术教育,要形成我国的特色,要让艺术的课程日益走向综合性,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格是否健全还要注重发展艺术教育对于审美思想的培养,要鼓励我们的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学习,要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要从传统的重技能模式中脱离出来,要把学习的中心做出转移,重视审美以及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培养。

美术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对于审美的认知以及对于美的表达能力的个体体现,不是简单强调技法的问题,美术表现的形式感,不再仅仅让学生知道,技法如何具体应用,是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对于客观物象通过自身的理解与领悟的艺术再现,是作为了美术的主体的表现,能反映出创作主体的思想观念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审美的理想文化的修养等具体素质。我认为,美术类学院进行教育的初衷应该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的训练,应该更注重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具有较高的文化品格的创新人才。在现代的师范美术类教育中,一方面要重视技法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应该看到历史上的美术大师基本都是文化大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思想和有精神的人,才能够成为文化教育的传播者,不可缺少文化。在这一点上,师范美术教育中开设的有关美术学的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美术学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