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Linux课程;教学方法

G434

在自由软件蓬勃发展的今天,Linux操作系统作为自由软件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在全球服务器及桌面应用领域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家战略层面也提出了软件“国产化”、硬件“安全可靠,自主可控”要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有必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作为计算机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结合混合式教学思想,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解决问题,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Linux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会把理论部分的教学与实验部分的教学分开,往往是先上几堂理论课,然后再去机房让学生亲手实践。实验教学只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部分的知识,学生通过实验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然而,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并不是很好。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包括:

(1)学生对为什么学Linux理解不深,感觉学习后无用武之地。

(2)学生对Linux课程大量的命令调试配置深感不便,没有windows图形化操作方便。

(3)Linux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不方便解决

(4)Linux实用环境不够,学生只有在Linux课程上使用。

(5)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动的学习,不能创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混合式教学的定义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而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使它逐渐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它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是由传统课堂转变而来的整合了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的学习范式。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何克抗教授的观念比较有代表性。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

三、Linux课程教学要求及目的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对应职业岗位为“网络管理员”,其行业证书为红帽认证工程师(RHCE)或国产Linux发行版相关认证,岗位职责主要有:Linux操作系统管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基于Linux平台配置企业集群及应用服务器、用户终端管理,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课程作用是:通过基于Linux系统的主要网络构架,应用本地、远程等图形化管理工具和命令行方式实现诸如DNS、WEB、SQUID、DHCP、SMB、防火墙等网络服务及构建开源集群。

四、混合式教学在Linux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探索与实施

混合式的教与学主要有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四个主要环节。 本课程共计48学时,每周4学生,合计12周完成(以Linux网络管理为例)。

1.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

目前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经比较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的确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目前网络的功能主要还是教学内容的发放和收集。学生也是被动的完成任务型。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为此需要从新定义与规划网络,提供全新的功能型支撑平台。目前国内较流行的通用网络教学平台有4A、清华教育在线、电大在线、网梯教学平台、安博在线等,国外则有WebCT、Blackboard、UKeU、Frontier、Learning Space等。

2.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

平台在以前基础上应该包括如下功能:

(1)在教学内容的的同时提供更多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网络学习平台是支持各种操作系统访问和使用的。并且是开放式的。让学生能在实训室、宿舍等学校任意地点实现无障碍操作。甚至校外的任意网络访问点。

(3)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并且能以直观方式访问学习。让学生不依赖教师情况下能完成大部分学习内容。

3.基于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混合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学会使用该网络学习平台,然后相关学习资源和教学计划。针对每次学习任务,给出学习问题,让学生在讨论问题中完成一个个小任务、小项目。随时保持学生积极性。在难点能提供重大讲解功能和反复学习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此次学生及时提高答疑帮助,并给以相关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各个阶段展示自己成果。教师给出积极改进意见。

五、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是一个新兴的话题,重点在于研究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网络与相关应用平台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的一些思想能给予实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1] 余胜泉,路秋丽, 陈声健.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W--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中国大学教学, 2015,(10)

[2] 徐玲,何巍.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高校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31)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 学习活动;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12月,何克抗教授将“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后,国内教育技术界的思想观念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将其作为当前进行教学改革及改变教学结构的突破点。然而,无论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教学策略,还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都未对教师的混合式教学产生推动作用,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究其原因在于,侧重学习内容创建、管理与共享的传统网络教学平台仍属于低层面的CMS。这种对基于内容的学习和单个学习者自定步调的学习有很好的支持,但是缺乏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的统一设计,对学习过程和教学环节的跟踪和支持存在明显缺陷,教师无法及时干预学生的学习,更不能有效地支持课程的教学过程规划。所有这些直接导致了混合式学习中的课堂讲授和网上学习“两张皮”,教师对混合式的教学缺乏整体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缺乏有效监控。

目前,教育界已逐渐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学生在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是直接作用于所认识的客体,认知是发生在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之中,是通过学习活动这个中介体来完成的。因此无论是面对面的传统课堂学习还是在线学习,都必须以有效的学习活动为中介,促进知识的内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

就国内而言,诸多网络教学平台大都只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可共享和互操作。学习内容本身是分散的,而且与讨论、答疑、作业等学习活动是相对分离的,这些学习内容本身并不承载教学信息,不能代表教学进程,自然也就不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另外,有针对具体教学策略的学习平台,如协作性学习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等。但这些平台都只能解决教学中的某些或部分问题,不能在教学进程中动态地调整,这和当前学习策略日趋多元化、混合学习日渐流行的需求是背道而驰的。[1]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提出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所谓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灵活选择和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学习。不同的活动序列组合很自然地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避免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形式简单的叠加。

在本研究中,笔者选择自主研发的4A网络教学平台。①4A网络教学平台既提供了一个学习活动的生成环境,也提供了学习活动运行管理和实施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上非常方便地为某个教学目标创建一组学习活动序列,并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达到标准,并决定是否进入下一个活动学习;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快速地进入某个学习活动序列,从而进行高效的个人或小组学习。

二、学习活动序列和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纵观教学模式的各种定义以及一线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学模式无不反映出整个教学系统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的动态性和整体性。作为结构框架,它从宏观上把握了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2]它适当规范了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举例来说,传统授受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进程可概括为“讲—听—读—记—练”;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阶段提出了九大教学事件,其教学进程可概括为“引起学习者注意—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先决条件—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行为表现—提供行为正确性的反馈—评价—促进保持与迁移”;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可概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探究解决问题—评价和反馈”。

不难看出,不同教学模式往往从不同的教学环节和程序安排上显示其特征,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相对固定的活动逻辑步骤和每一阶段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序列化安排设计,便可形成多种教学模式,甚至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序列化教学活动来实现多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思想如图 1 所示。

重庆大学吴中福教授的研究团队对现有的两千多门精品课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16种教学模式,分别为单点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辩论式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式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模式、双语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换位式教学模式、比较式教学模式、主干式教学模式、讲座式教学模式、实践式教学模式、示范式教学模式。钟志贤教授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中提出信息化十大教学模式,[3]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序列来呈现,如表 1 所示,这里只作部分展示和说明。

教师要在4A学习活动管理系统中设计不同的活动序列来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很简单,通过可视化的学习活动管理编辑器,只需将活动工具箱中的活动工具拖拽至编辑区,再通过活动管理栏中的“连线”工具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活动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活动序列(如图 2 所示)。

三、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3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探讨

1 概述

大学教学方法是为贯彻大学培养方针、实现大学教育目标服务的,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使当前教育目标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学习手段和传播教育内容的应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然而,越来越多的教学使用者在实践中发现,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各有优缺点,因此混合式学习逐渐产生,这种模式下两种以上的教学方式或媒介进行结合,渐渐将混合学习定义为传统面授学习与在线/网络学习结合。目的在于提供多元的学习渠道和内容。

2 混合学习模式含义

混合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 model)是一种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它“把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和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进行合理的结合;换句话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其目的在于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综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形式、基于“合作”模式的小组教学形式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2]。

3 混合学习模式的特点

①混合学习在关注技术通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与 “教”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分析哪些信息传递通道最佳,采用何种信息传递通道,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提高达到最佳实践效果。混合学习模式中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就是学习通道的选择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适应。

②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学”与“教”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地优化组合。混合学习遵从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即最小成本和最大价值率[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适当地选择与组合媒体,以实现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4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首先应该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需求和特征等要素,前提是特定的学习环境,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完善的网络环境、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课件、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网络试题库、网络交流平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以计算机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基础平台,以网络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载体,教师作为中心节点[4]。以本文的观点所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5 结论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已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实现了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点的新型学习方式,核心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逐渐构建一种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混合式学习,不是简单地网络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面授学习的机械式混合,而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有效嵌入结合,相辅相成、扬长避短、互相促进,是一种全方位的深度混合式学习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路秋丽.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2]胡凡刚.网络环境中学习评价的发展趋势探析[J].远程教育,2004(6).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英语混合式教学 改革和探究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方法和效率,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科目,本身就是应该注重其在实际生活的中的应用。老师通过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能力。所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未来英语的教学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国已经被研究很久了,但是在我国应用的却并不是很广泛,而且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固定的定义。其主要的特点是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好的运用了网络这个平台,让学生可以更加自主便利的进行学习。它很好的彰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便于老师进行指导和监督,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等。这样混合式教学模式很符合现在我国新课改的多种要求,所以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的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现代网络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充分的把微信、微博和各种手机应用软件应用到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可以在一个网络大平台上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实现学生线上线下都可以进行学习。而且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的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

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的学习当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提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才能使得英语教学事半功倍。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可以很好的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学生无论是对音乐、动漫还是电影等感兴趣,通过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都可以很好的让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做到投其所好。比如一个学生喜欢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曲,那么老师就可以通过手机发个这个学生一些关于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曲或者是MV等,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的爱好发给他们不同的英语资料,从而引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加的立体、生动,让枯燥的课堂也变得有趣。从而让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感受到英语的乐趣。

2.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在保证学生课堂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出老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当学生在英语学生中遇到困难或者是难题的时候,比如像不懂的词汇或者生僻的句式等,学生可以直接的询问老师,请求解答。老师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移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英语方面的知识,同时为他们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这样的学习中,会慢慢的被各种优秀的英文作品,像歌曲、电影或者动画等深深吸引,慢慢的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1.把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英语学习中,因为各种原因,每个学生的学习英语的情况是各不相同有好有坏的,他们之间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一些英语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仅仅采用网络教学是不太合适。因为他们英语学习差的原因可能本身就是讨厌学习英语、而且课堂的自制能力差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高,采用网络教学的话,不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反而可能因为课堂气氛的轻松使他们浑噩度日。对于这些学生还是应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老师对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多些管束,就像一颗小树苗要想长成苍天大树的花必须要进行修剪。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等,从而把传统教学和网路教学混合起来,弥补彼此存在的不足。

2.把课堂学习和课下学习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提高整个英语课堂的效率,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起一种融洽的课堂气氛。其次就是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比如在网络环境下,为学生创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通过音乐、图片和影响等多方面的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到了课下,老师可以通过现在的手机建立起微信群等建立起网上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学生没可以自由活跃的发言,老师可以把自己的精心挑选的英语课件等好的学习资料分享到这个群里。而且老师也可以通过这里给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和有趣的学习活动等。这既保证了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同时也极大的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所以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很好的把课上和课下教学混合在一起,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3.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多种互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只有通过学生视觉和听觉共同的学习,才能进行很好的掌握,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很难做到这一点。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很轻易的完成这一点,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接受到知识,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双重的感官体验,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掌握的更加牢固。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方面就是演示型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把教学的内容编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比如一个PPT,并且在其中配上与文中相关图片和录音等,这样不但是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在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氛围变得有趣,知识内容变得形象,有助于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

另一方面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进行交互性教学。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传统教学是线性的教学模式,而现在网络教学是多面性的教学模式。网络可以将大量的英语的知识信息通过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传达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及时的的反馈出自己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和学习成果,老可以对此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掌控。而且英语作为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为了其可以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交互性的学习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有关Food的时候,在课下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的游戏,在微信群这个平台上,首先老师可以给定学生一些食材,比如像fruit、meat、和drinks等,然后让一些学生扮演服务员,一些学生扮演顾客,然后进行对话,微信本身也就有对话功能,所以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四、总结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移动网络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说到底就是把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大力度推动这样的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改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变化,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聂爱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101-102.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经济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互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270-03

在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经济法几乎都被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但是目前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实践中,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理想,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学习参与性低等问题,课程“鸡肋”性质凸显。随着教育技术信息化和互联网工具的普及,大学生是率先接受并积极应用的群体,针对于他们的教学活动更是亟待改变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传统的授课模式,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多元互动、自主学习、依托技术成为当前高教中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热点,其中“混合式教学”便代表了目前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念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最早于2002年由美国学者斯密斯・J和艾勒特・马西埃提出,将E-Learning的纯技术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理念相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给出了更通俗的定义: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既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形式、互动讨论形式,也有学生课前课后的网络自主学习和集体实践环节等,既有教材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有网络资源的搜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最终能让学生达到深层次的泛在学习状态(U-Learning),即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普适学习[2]。混合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变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既体现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不忽视传统教学的功能,又要构建新的课堂平台,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混合式教学应用在经济法课程中的优越性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面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在教学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上都不同于法学专业,但至今普遍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师“灌输说课”,虽然加入多媒体、案例教学等,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仍然欠缺,经济法课程性质与授课对象等决定了混合式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有良好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一)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学时紧张的普遍问题

在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中,经济法是唯一的法律课程,因此被赋予了过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的法律教育都被寄托于此课程,经济法内容本就繁杂,涉及多个领域的部门法,而为了向这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目前几乎所有面向经管专业的经济法教材都又加入本不属于经济法范畴的内容,诸如合同法、诉讼仲裁法、甚至民法总论的内容,教学章节“臃肿不堪”,教学时间却只有50左右课时甚至更少,面对完全没有法律基础的经管专业学生来说,学完所有章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引入混合式教学,则可以把一部分教学内容转移到“线上”进行,或者让学生提前预习,节省课堂讲授时间,或者直接让学生课下自学,只需在线提交接受教师的网络评价检测,这种多重课堂的同时学习,可以缓解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量,同样学时下可以达到更多的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二)有助于解决教学中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

法律课程尤其是经济法都会面对制度更新的问题,我国目前快速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决定了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法的相关制度内容(比如公司、证券、社会保障等方面)会更新较快,而教材往往有一定滞后性,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某些章节不能依赖教材、内容需要修正的现象,而开放在线学习则无须顾虑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中获得最新的法条、资讯,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为教学所用,能有效减少教材内容的滞后单一,海量的网络资源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信息量和最新的知识视野,对学生来说时效性与生动性兼具。

(三)有助于解决法律课堂中案例教学事倍功半的问题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法律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案例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环节的设计、时间的把控等都是需要教师考虑的因素。传统教学中,案例及问题一般选自教材或参考书籍,课堂上对于案例的陈述和熟悉就要花去一定时间,且案例往往老旧。而加入互联网工具,则教师可以事先从经济法的案例数据库或直接网络搜索最新的热点案例,按章节师生共享,上课时教师甚至无需事先准备,随机调取,或者要求学生课前了解数据库中某案例,课堂时间直接开展讨论,完成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更新补充案例数据,可以将社会热点、最新典型案件纳入其中,改变传统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耗时耗力事倍功半的局面。

三、构建经济法教学中的新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是目前高教研究中的热点,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其适用仍应因课而异、因人而异。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更强调的是应用性和启发性,避免过多抽象的法律原理的研究,针对目前经济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教学欠缺、课程内容设置不当等问题,引入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即改变单一的固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实体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多重课堂来组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和监控作用,又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热情,增加教与学各种形式的互动。

1.利用网络工具,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并重。混合式教学的亮点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教师在实施课堂传统授课的同时可以开拓另一阵地,利用手机APP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随时学习。如今已有不少高校购买网络平台产品供教师登陆使用,教师把经济法中的热点案例、重要原理、可以由学生自学的内容,用文字或微课的形式放在平台上,或者把教学内容分章节和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要求学生课下点击学习,教师布置作业和任务,学生要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平台上,教师应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监控学生登陆时长、点击次数、提交作业等进行评测和排名,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个人微信公众号或APP应用的方式,打造互动平台,把所需讲授的知识点或者是与经济法有关的案例视频、法律动态、学术研究做成专题,推送到手机客户端,学生只要关注该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学习查询,并且可以和老师实时语音或文字沟通,便于提问和答疑,师生互动相较于传统更为便利和频繁,对于教与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加学生平时的碎片化学习,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深层次的作用,可以模糊传统课堂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构建课上课下随时随地学习――即泛在学习理念。

2.实施翻转课堂,增加互动参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提出:即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师生解答疑惑、汇报讨论的过程,即形成了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3],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典型体现。经济法课程自学性较强,又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因此比较适合尝试翻转课堂。首先,教师把本次授课的知识点讲解通过各种形式制作,或者让学生自行搜索下载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前在线学习,这些学习资料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课件、录制的微课,也可以是网络开放搜索的教学资源、案例视频,对于抽象枯燥的法律原理通过各种形式更加生动、通俗的传达,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进入到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不必再重复理论,提出本课要解决的任务即实践案例,可以让学生对照理论尝试适用法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层次,案例先易后难,学生可以分组也可以单独陈述自己的判断和理由,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旁听者和节奏的掌控者,必要时给予启发或者发起辩论,在知识的反复陈述和观点的反复碰撞中,尽量由学生自行得出接近正确的结论,最终教师回答疑问,强调教学的重点并布置下次翻转课堂的资料。当然这样的翻转课堂效果如何,关键还是教师应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课堂讨论中题目的设计、讨论模式的选择都应事先考虑,并预想整个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

3.在实践课堂中引入模拟法庭。模拟法庭作为法律实践教学的常见模式,在许多法学专业里普遍设置,但在非法学专业中应用较少,在此加入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都是很好的途径,也能够间接督促学生掌握相应实体与程序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生动方式。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开设模拟法庭需要注意面对几个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法律实务经验和法律原理知识,从模拟审判的案例选择、诉讼流程、法律适用、分组讨论、评析总结,都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师是模拟法庭活动背后的主导,把控好节奏和时间,在庭审中如果学生出现错误、卡壳等问题时,可就地分析纠正。其次,给学生充分的庭前准备。因为是非法学专业,学生应提前熟悉诉讼流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法庭旁听或者播放庭审视频,也可以布置学生事先从网络平台自行查找学习,在案例选择上可以选择经管类学生较为熟悉的公司企业、合同类的典型案例,若有教师本人经历或者的案件则更合适,对于案例涉及到的理论和法条,学生应理解熟悉。第三,角色分配的问题。鉴于模拟法庭参与人员毕竟有限,在角色分配上尽量做到全员参与,避免一部分学生只能旁听的局面,可以设置调解程序、一审、二审程序,每段程序换不同的同学[4],增加第三人、证人、鉴定机构、律师助理等出庭人次。最后,教师应注意庭审结束后的总结评价环节。从程序操作、司法文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和纠错,并给学生打分评级,作为课程考核评价依据之一。

四、结语即反思

总之,在经济法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教与学和谐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其具体的教学方法还可继续探索尝试,但是显然不管如何这种教学活动的成功,都需要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和设计,也需要依靠互联网软件技术,这对于教师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教师不光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的学习教育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实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另外值得思考的是,针对于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其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混合”应该并不仅仅是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形式的结合,即便线下,实践中也可以拓展不同类型的课堂和手段;而对于互联网,不管何时网络资源和各种平台之于教学只是工具之一,依赖或是拒绝都不是明智之举。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备受推崇告诉我们,教学者应该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环节、培养目标、实践应用等各方面,打破过去孤立、固化、单向的形态,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注重学生个性、更加有利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其亮,汪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0.

〔2〕孙刚成,王莹,杨眉.泛在学习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取向[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7):132-134.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6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念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最早于2002年由美国学者斯密斯·J和艾勒特·马西埃提出,将E-Learning的纯技术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理念相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给出了更通俗的定义: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既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形式、互动讨论形式,也有学生课前课后的网络自主学习和集体实践环节等,既有教材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有网络资源的搜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最终能让学生达到深层次的泛在学习状态(U-Learning),即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普适学习[2]。混合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变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既体现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不忽视传统教学的功能,又要构建新的课堂平台,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混合式教学应用在经济法课程中的优越性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面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在教学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上都不同于法学专业,但至今普遍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师“灌输说课”,虽然加入多媒体、案例教学等,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仍然欠缺,经济法课程性质与授课对象等决定了混合式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有良好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一)有助于解决教学中学时紧张的普遍问题

在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中,经济法是唯一的法律课程,因此被赋予了过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的法律教育都被寄托于此课程,经济法内容本就繁杂,涉及多个领域的部门法,而为了向这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目前几乎所有面向经管专业的经济法教材都又加入本不属于经济法范畴的内容,诸如合同法、诉讼仲裁法、甚至民法总论的内容,教学章节“臃肿不堪”,教学时间却只有50左右课时甚至更少,面对完全没有法律基础的经管专业学生来说,学完所有章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引入混合式教学,则可以把一部分教学内容转移到“线上”进行,或者让学生提前预习,节省课堂讲授时间,或者直接让学生课下自学,只需在线提交接受教师的网络评价检测,这种多重课堂的同时学习,可以缓解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量,同样学时下可以达到更多的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二)有助于解决教学中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

法律课程尤其是经济法都会面对制度更新的问题,我国目前快速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决定了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法的相关制度内容(比如公司、证券、社会保障等方面)会更新较快,而教材往往有一定滞后性,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某些章节不能依赖教材、内容需要修正的现象,而开放在线学习则无须顾虑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中获得最新的法条、资讯,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为教学所用,能有效减少教材内容的滞后单一,海量的网络资源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信息量和最新的知识视野,对学生来说时效性与生动性兼具。

(三)有助于解决法律课堂中案例教学事倍功半的问题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法律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案例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环节的设计、时间的把控等都是需要教师考虑的因素。传统教学中,案例及问题一般选自教材或参考书籍,课堂上对于案例的陈述和熟悉就要花去一定时间,且案例往往老旧。而加入互联网工具,则教师可以事先从经济法的案例数据库或直接网络搜索最新的热点案例,按章节师生共享,上课时教师甚至无需事先准备,随机调取,或者要求学生课前了解数据库中某案例,课堂时间直接开展讨论,完成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更新补充案例数据,可以将社会热点、最新典型案件纳入其中,改变传统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耗时耗力事倍功半的局面。

三、构建经济法教学中的新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是目前高教研究中的热点,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其适用仍应因课而异、因人而异。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更强调的是应用性和启发性,避免过多抽象的法律原理的研究,针对目前经济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教学欠缺、课程内容设置不当等问题,引入新型的混合式教学,即改变单一的固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实体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多重课堂来组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教师在教

学活动中的主导和监控作用,又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热情,增加教与学各种形式的互动。 1.利用网络工具,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并重。混合式教学的亮点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教师在实施课堂传统授课的同时可以开拓另一阵地,利用手机APP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随时学习。如今已有不少高校购买网络平台产品供教师登陆使用,教师把经济法中的热点案例、重要原理、可以由学生自学的内容,用文字或微课的形式放在平台上,或者把教学内容分章节和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要求学生课下点击学习,教师布置作业和任务,学生要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平台上,教师应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监控学生登陆时长、点击次数、提交作业等进行评测和排名,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个人微信公众号或APP应用的方式,打造互动平台,把所需讲授的知识点或者是与经济法有关的案例视频、法律动态、学术研究做成专题,推送到手机客户端,学生只要关注该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学习查询,并且可以和老师实时语音或文字沟通,便于提问和答疑,师生互动相较于传统更为便利和频繁,对于教与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加学生平时的碎片化学习,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深层次的作用,可以模糊传统课堂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构建课上课下随时随地学习——即泛在学习理念。 2.实施翻转课堂,增加互动参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理念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提出:即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师生解答疑惑、汇报讨论的过程,即形成了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3],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典型体现。经济法课程自学性较强,又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因此比较适合尝试翻转课堂。首先,教师把本次授课的知识点讲解通过各种形式制作,或者让学生自行搜索下载相关资料,让学生提前在线学习,这些学习资料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课件、录制的微课,也可以是网络开放搜索的教学资源、案例视频,对于抽象枯燥的法律原理通过各种形式更加生动、通俗的传达,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进入到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不必再重复理论,提出本课要解决的任务即实践案例,可以让学生对照理论尝试适用法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层次,案例先易后难,学生可以分组也可以单独陈述自己的判断和理由,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旁听者和节奏的掌控者,必要时给予启发或者发起辩论,在知识的反复陈述和观点的反复碰撞中,尽量由学生自行得出接近正确的结论,最终教师回答疑问,强调教学的重点并布置下次翻转课堂的资料。当然这样的翻转课堂效果如何,关键还是教师应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课堂讨论中题目的设计、讨论模式的选择都应事先考虑,并预想整个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

3.在实践课堂中引入模拟法庭。模拟法庭作为法律实践教学的常见模式,在许多法学专业里普遍设置,但在非法学专业中应用较少,在此加入模拟法庭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都是很好的途径,也能够间接督促学生掌握相应实体与程序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生动方式。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开设模拟法庭需要注意面对几个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法律实务经验和法律原理知识,从模拟审判的案例选择、诉讼流程、法律适用、分组讨论、评析总结,都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师是模拟法庭活动背后的主导,把控好节奏和时间,在庭审中如果学生出现错误、卡壳等问题时,可就地分析纠正。其次,给学生充分的庭前准备。因为是非法学专业,学生应提前熟悉诉讼流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法庭旁听或者播放庭审视频,也可以布置学生事先从网络平台自行查找学习,在案例选择上可以选择经管类学生较为熟悉的公司企业、合同类的典型案例,若有教师本人经历或者的案件则更合适,对于案例涉及到的理论和法条,学生应理解熟悉。第三,角色分配的问题。鉴于模拟法庭参与人员毕竟有限,在角色分配上尽量做到全员参与,避免一部分学生只能旁听的局面,可以设置调解程序、一审、二审程序,每段程序换不同的同学[4],增加第三人、证人、鉴定机构、律师助理等出庭人次。最后,教师应注意庭审结束后的总结评价环节。从程序操作、司法文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和纠错,并给学生打分评级,作为课程考核评价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