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1
一、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将合作的理念引入到教学当中的学习形式,按照导异小组划分,利用动态教学因素实现学生主体之间的互动进行知识学习,最终以团体所取得的整体成绩作为学习质量评价的标准,促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合作学习因其富有实效性和创意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应用,使课堂上的社会心理氛围得到改善,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优良的非认知品质。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自主学习、研究、探索新知的能力,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合作学习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实际教学脱轨
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够以自身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而是直接借他人的教学经验,体现不出自身特色,教学效果不理想。我国现有的教学与国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差别较大,教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也存在很大不同,所以直接采用拿来主义,运用到我国的课堂教学中是非常不可取的。
(二)实际运用趋于形式
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与课堂气氛的调动与合作学习的应用关系密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虽然有很多教师愿意尝试合作学习实施教学,但是,多数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只注重形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对教学结果的有效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以情感融合等状况不做课后分析、反思。
(三)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差
合作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任务,小组则是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条件。很多教师容易被这种关系所误导,认为合作学习的概念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只是简单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分派学习任务,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于缺乏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们各自为营,只是表面上的合作,而相互之间疏于交流,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缺乏了解,把合作学视作单纯的教学方式,过度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忽略了过程中的协作、交流、倾听、分享等因素的重要性。
(四)严重缺少实效评价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普遍缺少对于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教师不提供可供学生评价合作学习质量的机会以及评价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做有效评价,对出现的问题不及时做出纠正,缺少学习成果的实效评价。
三、增强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业务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的促进者、学习的合作者,又是结论的评价者。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并且进行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定期参加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学习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师技术,促进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进行合理分组,增强合作学习效率
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水平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力求每个小组的势力均衡,为各小组提供公正、公平的学习、竞争环境;重视合作学习当中综合素质强、学习成绩突出、有着较强责任心和爱心、并且组织能力强的学生的培养,负责合作学习的组织、检查及其评价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利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做到思考认真、积极发言,敢于提意等特点,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仅能从合作学习当中学到更多知识,其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问题环境的合理创设
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所做所想充分感受,学习动机得到引发,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并且要与学习活动的内容相结合,对学生合作学习适时给出合理建议。针对特殊活动内容,应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及学习思路进行适当指引,确保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向学生交代清楚相关问题的合作交流,利于合作学习的有序开展。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新评价方式,增强合作评价效果
采用合理实用的评价方式,增强合作评价效果,保证合作学习性能的高效发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师生对学习成果给出团体评价后,还应指引学生从思维方式,情感理念等方面对成果进行分析,也对学习成果所体现的学生的能力、道德、意识等展开讨论,完成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2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一)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数学开放题的常见题型,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摸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量化设计型、分类讨论型、数学建模型、问题探求型、情景研究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机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2、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3、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在研究型课程中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应具备起点低、入口宽、可拓展性强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开放题的编制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它的编制本身也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3)、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我们平时所用习题多是具有完备的条件和确定的答案,把它称之为封闭题,在原有封闭性问题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发散开去,能够启发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就有可能形成开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呈现给学生封闭题,解答完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探究更一般的结论,探究更多的情形,或探究该结论成立的其它条件等等。
(4)、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数学家的研究方法蕴涵深刻的数学思想,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家的某些研究,做小科学家,点燃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火种。以此为着眼点编制开放题,其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二)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三)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以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其教学目标是: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数学兴趣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一) 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此,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是教师自己提供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评价应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关注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注重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
(二)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途径
1.注重课堂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主要场所。因此立足于课堂,深入挖掘教材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深入其景,成为主体去研究,让学生了解探索的艰辛和反复,体验研究的氛围和成功的喜悦。
2.利用数学开放题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开放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开放题的引入使学生原有认知和新认知发生冲突,增强问题的研究性,拓展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活实践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经验和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的定位
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强调这样一种课程定位,有助于防治数学研究性学习变为新的数学学科竞赛。因此,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中学生对社会的回报将是无法估量的,让我们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刘兴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09(1):13-16
2、李建平、研究,从这里起步、中国教育报,2001,3,23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教学 对策
当前社会,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得到普遍使用,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将迎来新的改革与变动。为此,高中数学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简易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和直观性。
一、转变观念,学高为师
信息技术社会的到来,为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传统的常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了。以往的教学都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多数时候都是作为听众,很少参与到课堂中来。数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老师需要更新自身的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信息社会,学生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广泛,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为此我们的教师更需要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教得了我们的学生。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改革,要主动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效利用信息化的途径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教育教学有自己的规律和方法,对于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来说,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情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们人类的学习定律中,一般来说,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也需要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实现有效的学习,并且,如果周到这样的刺激还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习数学需要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需要实践的辅助。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如果内容本身抽象得让人感到茫然、毫无头绪,而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是要让学生知道面对的内容是什么,然后留给他们一定的思考的操作空间。可见,思考需要一定的媒介作为载体,让学生在这个载体的辅助下,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规律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思考、学习数学,而多媒体手段正是起到了这种载体的作用。比如,笔者对所执教的班级进行两个平行分组比较实验:在学习解析几何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对第一小组采用《几何画板》、《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对椭圆轨迹的形成、变化(点运动变化形成椭圆),让学生观察、发现椭圆形成的特征,从而认识、总结椭圆的定义,化抽象为具体,既突破了以前仅用语言难以突破的难点,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内容结束后,对两个小组进行测试,并对成绩进行统计比较,第一小组的成绩远远高于第二小组。所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符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巧用信息工具,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纯粹依赖黑板和教材,根本无法实现创新教学,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淡,学习的效果就很差了。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被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它以自身的优势,发挥了极大的教学辅助作用,通过声文图茂,能够创设一定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三角函数图象的学习时,关键要让学生对图象有个形象、具体的认识,因此,笔者在设计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时,从引入开始,把内容分成若干个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应用Authorware中的不同动态过渡效果,让内容按照叠放顺序逐一呈现出来,通过自变量x与应变量y之间的变化关系及图象的动态叠加,使学生在视、听觉的刺激下,对抽象的内容有了具体的认识,理解了三角函数图象的特征。这样,就把静止的内容在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加快理解速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选择题答案的选择,对于选对的答案,可以赋以有情感的、美妙的音乐,对于选错的,设计出现一个夸张的、哭丧脸的漫画,使学生有较深刻的印象。还可以根据意愿再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就不同程度地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在创设情境时,还能以生活化的视角去解读疑难的数学问题,把课堂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收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四、重构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功能与普通投影仪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如,在程序设计中,既可以根据依次顺序演示课堂学习内容,也可以单独调用某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重复教学,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多媒体可以很简单的进行操作,在播放的时候也可以按照知识联系的结构进行重构教学内容,而书本的顺序就可能会被打乱,这样就可以更结合学生的学情,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是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多媒体课堂还可以很好的处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充分的照顾。如:在教学《正弦定理》时,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在电脑上现场画出一个三角形,请学生用鼠标拖动三角形任意一个端点,自己观察和发现:无论三角形的位置(横放、竖放、斜放)、形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大小怎么变,让学生观察,,对同一个三角形是不变的。最后自己得出正弦定理。这样的教学由于是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得出的结论,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在简单问题的处理上,可以粗略的一讲而过,对于较难的题目,我们可以反复强调和学习,对于差生来说,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看到解题的过程和步骤。而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则可以更清晰和明了解题的方法,加深对解题方法的体会和理解。所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做到因材施教,收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5
关键词:数学;研究;课堂;渗透;开放性;训练;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是面对 21 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一、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如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了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以及“优选法”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中实现最优化目标的巨大作用,并介绍它在建筑、艺术、语言、生物等方面的奇巧应用,使学生惊叹数学无所不在,神通广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到应极快掌握这一知识。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一个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例如在讲授排列应用题时,我们的开场白是:现在我手上有6本不同的书,分给某6位同学,每人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甚至拿着六本不同的书在试着分法,然而怎么也分不清。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出:这一问题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方法问题很容易解决。这样尽管这节课的内容是一些繁杂枯燥的计算,学生在课堂上却是兴趣盎然。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敢说,敢想,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讨论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心理优势,有一次在讲棱锥的时候,我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已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则底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跃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正方形还是菱形,两种意见争持不下,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男同学用纸织了一个模型,送到了讲台上,这个模型说明了菱形的不可能性,因为如果是菱形,则底面不可能放在桌上,即底面四顶点不在同一平面,坚持正方形的同学兴奋极了。最后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创造精神并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结论,使另一部分同学心服口服。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性学习在开放性题型中合理训练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了使数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选择了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切入口,开放题的引入,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于开放题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近两年高考题中也出现了开放题的“影子”,如“关于函数f(x)=4Sin(2x+π/3)(x R),有下列命题:由f(x1)=f(x2)=0可得x1-x2必是π的整数倍;②y=f(x)的表达式可改写为y=4Cos(2x-π/6):y=f(x)的图象关于点(-π/6,0)对称;④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π/6对称。其中正确的命题是──(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显然《高中代数》上册第184页例4“作函数y=3Sin(2x+π/3)的简图。”可作为其原型。学生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就会产生对问题开放的需求,逐步形成自觉的开放意识。
有了开放的意识,加上方法指导,开放才会成为可能。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
如《高中代数》下册第12页例7,除教材介绍的方法外,根据目标的结构特征,改变一下考察问题的角度,或同时对目标的结构作些调整、重新组合,可获得如下思路:两点(b,a)、(-m,-m)的连线的斜率大于两点(b,a)、(0,0)的连线的斜率;b个单位溶液中有a个单位溶质,其浓度小于加入m个单位溶质后的浓度;在数轴上的原点和坐标为1的点处,分别放置质量为m、a的质点时质点系的重心,位于分别放置质量为m、b的质点时质点系的重心的左侧等。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范文6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两大类型: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有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六个主要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毫无疑问,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有何创新意义?
1.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打破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聆听、接授、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推向主体学习、自主学习的地位。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在创新面前,后进生、优等生都是平等的,他们同样具有创造潜能,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挖掘和培养。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师只是从理论、研究程序、方法上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如
提供可参考的研究课题和介绍一些资料整理、图表绘制的方法等,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自已的观点和见解,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开拓精神不断地得到锻炼和发展。
2. 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喜欢以统一的模式去衡量和要求学生,忽视了学生有丰富个性的一面,结果造成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的缺乏独立个性的人。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就是要求每个教学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因此,虽然研究性课题的选题至关重要,但绝不能由老师指派学生进行某项研究,而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行选题,要具有自己的思维风格,这样才能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才能,使他们能更自觉、主动、充分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以全面提高他们自身的整体素质。
3.重视学生研究过程体验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提倡“重过程”,即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体验。书本知识都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当前的自然、社会仍存在许多现象和问题等待我们去观察、分析,以获得解决。只有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引入到丰富多彩、富有创新目标的学习实践中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为了收集更多的资料,学生除了去图书馆找参考书外,还可以在因特网上找到不少材料,甚至还可以外出实地考察、访问。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运用,确定“研究”方向,从而有所发现、创造和提高。整个过程,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获得体验和感悟,这与阅读课本或听教师讲解所获得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坚持的三个原则
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有不少教师作了努力和探索。我认为,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至少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这就是“互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不唯一性原则”。
1. “互动性原则”。
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思路进行思考,最后得出教师规定好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把原本由教师讲授的内容改为学生讲述。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共同探究。探究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重在探究的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2.“实践性原则”。
我国的基础教育曾走过弯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基础教育的教材,普遍存在知识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加上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死板、单一的检测手段和评价标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尽管花费了不少时间,读了不少书,但大多跳不出单一的教科书和广大教师为他们编制的问题范畴。所以说,我国的青少年,在接受12年基础教育的时间里,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这不仅使他们所学的知识脱离时代、脱离生活,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错过了培养人格、锻炼品格的最好时机。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社会现实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它们运用到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3.“不唯一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