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

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范文1

关键词:文化融合;英日双语;综合素质;积极作用

一、引言

现存的关于东西方文化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东西方文化泾渭分明,背道而驰;另一种则认为东西方文化在本源上讲有很多共性部分。笔者认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现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将目光放在如何有效利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切实提高双外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这一问题上来。从这一点来看,双语(尤其是东方语系和西方语系同时学习的)学习者,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首先,双外语的竞争力比单一语种更强,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双语(尤其是东方语系和西方语系同时学习的)学习者因为能够接触到完全不同,甚至是相悖的文化,在综合素质的养成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东西方文化融合对英日双语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英日双语学习者能够接触到东西方两种文化,应该充分利用双文化这一优势,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与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接受和吸收。笔者认为东西方双文化比较融合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1.价值核心

英美国家重视成果,成果是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而日本则将成果只是作为评价标准之一,日本的价值观中,个人的成长过程同样重要,即使结果不圆满,但是过程中的成长也同样能够体现个人的价值。只重视成果,容易出现实用主义倾向;只注重过程,则可能目标方向性不强。价值核心方面的东西方文化融合,能够在提供明确前进方向的同时又不拘泥、不强求结果,能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来不断提升自我。

2.信仰追求

英美国家追求自由、平等,能够在各个领域形成一个比较自由宽松的环境,但是缺点是可能会缺乏制约和秩序。而日本社会等级秩序的观念和社会模式,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在信仰追求方面的融合可以让大家在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各司其职,权责分明,同时充分尊重他人的不同想法和行为,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和平台。

3.思维模式

英美国家注重个性培养,鼓励锐意创新,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自身实践来积累经验的;而日本则非常注重前人的经验积累与传承。过度单纯求异求新,想法难免天马行空,难于落到实处;但是过度在意前人经验,则可能裹足不前,缺乏激情。因此思维模式的东西方融合,可以在尽可能地吸收利用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锐意创新,既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能不断实现完善和提升。

4.工作模式

英美国家工作中倾向于个人奋斗,个人的工作成果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而日本则更注重团队协作,弱化个人的功能,强调集体的成就。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人才的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强。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缺一不可,既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又要有集体协作的精神。因此,工作模式上英美国家的积极进取与日本的团队精神互为补充,其融合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

5.表达方式

英美国家语言表达以达成目的为主,准确直接,高效清晰;日本人则更注重自己表达的礼节性和氛围性,推崇暧昧委婉,礼貌和煦。所以西方国家的人在学习日语或于日本人沟通的时候常常一头雾水,把握不到谈话的重点。而与此相对,日本人常常觉得英美人很多时候太过直接,不顾及对方的心理和感情。正是因为这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迥然不同,才导致了沟通交流不畅,甚至产生误会。那么,如果能够尝试融合东西方表达方式,基于东方文化,更多地关注到对方的心理和感情诉求,进而采取更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时融入西方表达方式的简洁明了、注重实效,那么,我们将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目的明确地进行有效沟通。这对于跨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双语专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在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双语中的“英法”“英德”“英西”等专业,因为处于较为相似的文化圈中,文化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养成方面因为其“一元化”性质明显。而“英日”专业有其特殊性,语言体系文化体系可以说背道而驰,但是同时这种“多元性”文化的差异和融合也有着有益的影响。

因此,在英日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大文化的导入力度,不仅要通过文化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更要让学生辩证地吸收两种文化的精华部分,以英美国家的自由平等、求实求新、拼搏奋斗作为动力,以日本的谦虚有礼、稳中求胜、集体协作为保障,为双语型、应用型、全球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范文2

Yang Yinshan; Yang Weihong

(Hebei Jiaoto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35,China)

摘要: 本文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针对部分高职学生存在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指出应结合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Abstract: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akes a deep exploration of and thinking ab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art of students of vocational college, points out we should build scientific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cultivation combining with enterprise's requireme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培养

Key words: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college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09-02

0引言

2006-2010年间,我们通过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电话问询的方式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合作、沟通、交流、表达力、职业道德等方面。被调查的用人单位有:庞大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北京恒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二十三家企业。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在“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有何意见”一栏内,82%的单位提出希望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有的单位还具体提出加强合作、沟通、交流、表达的能力训练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需求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近乎苛刻。而与此同时,我国高职教育受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深刻影响,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日益显著。各个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社会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严重低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再加上因高职院校扩招过快、职业教育本身发展不平衡等多种主观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生源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等现象。

1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1 思想道德素质在校高职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她)们从小到大没受过苦,不少人骄娇之气十足。他(她)们在应试教育下轻视公共课的学习,缺少人文精神的陶冶和人文素质的养成。

1.2 文化素质由于高职院校扩招,生源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进入高职院校后,高职学生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在新的学习过程遇到更大的困难。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拚博的进取精神,“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成为他们共同选择的逃避方法。

1.3 专业技能素质通过调查,在刚进入了新的学习环境时,高职学生都渴望能够学到专业上的一技之长。然而,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他们,往往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缺乏恒心和毅力,从而难有所成。

我国的高职教育或者受到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者为迎合市场需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专业、轻素质,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象。这些现象导致部分高职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思想认识水平较低,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心理脆弱,公德意识和审美情趣低下,自信心缺失,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此充分暴露出德育教育的乏力和综合素质教育的缺失。因此,高职院校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和谐发展、培养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2市场对高职毕业生(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高职毕业生,只有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2.1 具有严谨务实的作风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志岗位成才。要有强烈的上进心,不断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武装自己,提高本领,适应岗位的技术和操作要求。

2.2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注重员工自身素质培养的同时,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凡事以大局为重。

2.3 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发挥自主性,积极思考,不断建立自信心,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2.4 吃苦耐劳俗话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要求员工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踏实肯干,高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2.5 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作潜力,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经济效益,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施展专业技能的基础,也是就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如何借鉴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并结合具体行业的不同特点,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实施对人才的培养,制定具体详尽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完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和方法,探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已经势在必行。

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3.1 提高认识,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我们要主动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拓展到企业,引进企业介入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积极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基地,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让企业了解学生,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企业规范对学生的辐射、陶冶作用,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纲,系统化、模块化、阶段性的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

3.2 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合理定位,确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在高职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勇于实践。高职学生应主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企业第一线去,从而了解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认清形势,合理定位,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不断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日后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3 融入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加强文化素质课的建设在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考核与评价中应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应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的运作模式及其创新、企业行为规范与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等作为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具体实施上,可以逐步探索三条基本途径:①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企业文化课程并进行企业文化的模拟教学;②在各门专业课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素质教育;③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对企业文化素质教育和训练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企业文化素质教育中直接对接和双向贯通的重要桥梁。

3.4 提高高职教育教师及其从业者的综合素养综合素质教育不在于课程怎样设置,而在于用什么样的人来教。高职教育从业者的综合素养同样不可忽视,除了教师作为育人主体外,其他从业者对学生的影响同样重要,如行政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这类人员学历往往参差不齐,素养高低差异明显,他们往往是高职教育的盲点,但他们与学生接触时间和频率仅次于教师,因此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应纳入到学院整个教职工队伍素质建设的大环境中来。

3.5 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现由高职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根据工学结合模式,我们应该注重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努力完善高职学生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健全人格塑造体系,极力打造学生职业化健全人格,逐步加大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把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检验标准。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围绕求职心态、求职技巧、职业适应等方面开展职业心理的辅导和培训,优化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负责任、有纪律、能吃苦、耐挫折、讲团结、善协作,能沟通、善表达的职业素质,顺利实现由高职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陆秀英.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4,(3).

[2]周丽娟,李凌.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方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6).

[3]黄斌,邹茜茜.高职素质教育的着力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范文3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人们的肚子里有大量的“墨水”,饱读诗书,自然才华横溢,高雅光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极为重要。文学素养是教师思想、文化水平的直接体现,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教师的文学素养具有内隐和外显的双重性质,但又常常处于内隐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展现出来,在言谈举止中流落出来。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不断地拓展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有一种美的熏陶和感受,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提升,促进自己文学素养的提升,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和观察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但对于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会阅读或者关注一些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坚持每天阅读,将阅读作为一个日常的行为和习惯;经常写作的教师更是少数,尤其是对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日益浮躁,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进行写作和创作的教师更是少数。所以,对于现代的语文教师而言,文学素养偏低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样的现状急需得到有效的改变。那么,是什么促使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偏低的现状呢?

 

(一)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的客观因素

 

当前,我国的绝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都来源于师范院校。按道理经过专业化的师范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但是,当前,在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往往偏重于一些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忽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和文学的品读能力培养,从而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存在着文学素养偏低的现状,这类学生一旦涌入高中院校,其思维习惯也容易影响到高中学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偏低是师范院校培养存在问题的直接体现。

 

(二)教师自身具有惰性心理

 

对于很多公立院校的教师而言,一旦入职,将属于已经端上了“铁饭碗”,从而使得很多教师在入职以后,思维和行为习惯开始慢慢懒散,不再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往往过度依赖参考书,从不思考和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通过各种丰富的参考书对学生进行教学。长此以往,教师的思维惰性逐渐增强,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文学素养都会呈现逐渐衰退的局面,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教师教学压力大,无暇顾及阅读和写作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更是感到力不从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已经花了不少心思。尤其是对于一些既有家庭又要工作的中年教师而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更甭谈什么阅读和写作。所以,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偏低,一方面还是源于教师压力较大,少读懒写,影响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提升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偏低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提升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刻不容缓。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极为重要。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明确阅读方向

 

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和长期大量的阅读密不可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学校主管部门应当对教师的阅读进行一个详细的规划和研制,确保教师在日常行为中进行有效的阅读。例如,学校教育专家给教师开出一些专业化的阅读书目,或者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确保教师在日常行为中进行广泛的阅读,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

 

(二)激励教师进行文学创作

 

写作是展现教师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创办文学刊物的形式,激励教师写作。文学刊物的创作必须具有特色,且在每期的刊物中,要通过一些简单的评比激励教师的写作热情。例如,在每期刊物中,学校可以通过推选“本期人物”的方式,对一些喜好写作的教师进行一个人物概述,激励教师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让教师在日产生活中积极进行文学创作。长此以往,教师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教师自身要具有提升自己文学素养的意识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彻底改变传统懒散的教学心理。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加强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建设,确保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进步。

 

(四)学校加大培训力度

 

要想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学校需要多做努力。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名师讲坛的方式,对大量的青年教师进行再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可以设立青年教师比武的擂台,培养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解读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息息相关。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低下的现状,笔者通过认真思考和分析,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策略

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快、普及面广。大部分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都可以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在职业教育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文化素质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要将英语国家的文化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那么,中职英语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呢?第一,学生要正确掌握课本上的单词、语法、语句结构等;第二,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第三,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和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

(二)道德品质方面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思想品德教育是第一位的。英语课程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其中渗透素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具备哪些素质呢?一是要具有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二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审美能力;四是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体会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心理素质方面众所周知,一个人成功与否,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欲望;二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观察力、理解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三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英语的动机;四是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自信。

二、如何在职业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一)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学,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职业素养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1]。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对当前社会经济的看法、自然环境的看法、对人文精神的理解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因而,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言传身教地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快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职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形态、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挖掘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的途径,引导学生对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鉴于此,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促使自己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运用课堂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渗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新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2]。此外,要想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顺应课程改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三)对学生严格要求职业学校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在现代职业教学的发展中,很多学校忽略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进入社会,如果此时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就会对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十分不利。基于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一方面,严格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3]。在日常教学中,除了严格约束学生之外,教师还要尊重和关爱学生,在学生学习困难或者生活有困难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帮助。教师可以设置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激励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为此,在职业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

(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职业教育中,课堂的主体都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更好地汲取英语知识[4]。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为了保证素质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落实,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在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要将素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就可以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英语国家的歌曲、影视作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魅力,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英语环境和氛围中感受英语文化,接受环境的熏陶,从而提升英语水平。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创新教学方式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素质教育融入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对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主动进行探索,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

(七)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在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创建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内,教师将学校的环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总之,教师精心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能够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全面的、科学的认知,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范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文化素养

一、陶冶民族文化情愫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民族文化,想要学生培养出艺术气息,需要从民族文化方面着手,在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和艺术情感教育是很好的方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维系着课堂的纽带,当教师能够以丰富的情感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时,学生才能够从课堂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感染,其创造性的思维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简单作画或者手工制作。另外,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设境,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设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二、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素养提升

小学生处在幼年,其抽象思维尚未建立,他们理解事物大多是用的形象和图像思维,因此,美术课堂恰恰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趋势,适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精心设置别样的美术课堂,充分利用美术的图像感和色彩感,并融入民族文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理解授课内容,同时又不乏想象的空间。如此,既可以激发学生民族文化的情趣,也可以积累更多的美术知识和艺术体验。如果能够结合多媒体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图、文、色通过多样性组合构建出理想的美术载体或是作品,可以使得美术课堂更加丰富生动且艺术感和灵活感十足。

小学美术的课堂,其重点并不是教授多少的美术专业知识,而是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多少的艺术素养、艺术灵感和艺术创新思维。通过美术教学启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通过加强艺术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加强德育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某些美术文化的情愫,探索他们的本质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根据每个人自身个性的需求分层次发掘他们的艺术素养,进而实现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理想。

参考文献:

综合素质的文化素养范文6

要构建研究生的通识教育体系,就要解决研究生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重视研究生的通识教育,同时必须把教育中心思想推及所有的课程制定、校园规划,并选择关于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学生成长的一整套人格教育学理论―― 包括职业教育、智力发展、情绪引导和创意开发。

1 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和途径

1.1 以文化素质讲座和课程为载体,开设短期素质教育课程

可借鉴本科生假期期间小学期的做法,开设一些与当代生活有关的课程,涉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地理、自然科学与技术、美学艺术等方面,如当代艺术、现代科学基础、电影文化、社会心理学、西方哲学与文化、营养与健康等课程,课程形式也可以是新颖的,如艺术可以通过研究沙拉盘、墨汁瓶、门锁把的设计等而被教授。这些课程假定对当现实情况的学习,能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作准备;并且假定如果教授得当的话,它们完全可以拥有跟那些基于研究跟生活毫无联系的问题和材料的传统学科一样的学术气质。

打破以往的学科界限,以前瞻的视野完善学子们的知识结构,邀请来自理学、工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知名教授就其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他们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经验分别从学科架构、学术素养、学科前瞻和学科应用研究等方面,解读学科奥妙,分享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生科学精神与学科素养,为同学们从事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产出。

1.2 实施名著阅读工程,建立阅读指导和考核制度,强化研究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名志研读,是获取知识汲取人生智慧的最便捷途径,作为读者,我们只需沉下心,便可窥得作者一生的感悟与智慧。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应当仅局限于专业学科知识的积累,还应当重视涉猎人文、自然和社会多领域的知识以提高个人修养,拓宽视野。名志研读在研究生范围内展开,可以充分发挥出研究生专业背景不同、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鼓励学生与教师相互分享相互学习。

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心理健康咨询室、科学以及数学实验室,文学艺术工作室以及素质拓展中心等,这些设施应该要被用来应对进一步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成年人的需要,使研究生在美学和审美、文化和信仰、经验推理、伦理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了解更为系统。图书馆可开展开放式系列讲座,创办形式较为固定的图书馆通识教育班,邀请知名学者来馆做“通才导师”,积极开展书评活动。

1.3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在培养研究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将研究生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举办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具体而言,就是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要区别于本科生,需要坚持以研究生为本,活动的方向、主题、形式以及规模等都需要根据当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来定,要开展一些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学术性活动,是有别于本科生校园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方面可以聘请前沿的专家学者到校讲授课程,或者举办专家学者讲座、学术论坛、读书报告等活动,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拓宽视野,提高研究生学术兴趣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设立研究生科研活动创新基金,专款专用,奖励学生科学创新,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

研究生中开展的通识教育,应该强调导师素养及其对学生的引导,注重文化的传承和良好人格的塑造。在平时的交流和沟通中,帮助学生对现实保持开放、关注的态度,体察到社会的需求并富有创意和热诚地发展相应的技能,乐于经历一切。

2 结合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构建有效的通识教育评估体系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是一项必要的管理环节,也是调动研究生学习科研积极性、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构建有效的通识教育评估体系,可以结合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将研究生通识教育效果分为五个模块来评估: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可以按五个模块成立审核专家组,进行课程分类审核,审议的主要依据:一是活动的目标应符合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交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二是活动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相对比较成熟,符合通识教育活动类型设置要求;三是活动所面向的学生应具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四是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还要对研究生通识教育活动方案制订、实施和结果进行评价,着重对活动目标的可行性、计划的合理性、实践设计的科学性、活动内容的适应性、活动组织和实施的严密性、活动效果的满意度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考查,从而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做出相应的改进,保障研究生通识教育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

3 充分发挥研究生会在研究生通识教育中的主导功能,加强研究生“三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