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资源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资源的作用范文1
论文关键词:资源环境 资源与环境法 课程
论文摘要:目前,资源与环境法课程已经在资源环境类专业中开设,这门课程虽说是法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对于资源环境类专业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开设资源与环境课有利于丰富教学授课形式,有利于学生了解常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完善资环类专业的科学体系,有利于大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等等。
一、引言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世界人口的迅速膨胀,全球的环境急剧恶化,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比如:土地的退化,水资源的缺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中国作为全球的一个发展大国,更是面临这样的环境问题,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了367万平方千米,并且还在增加。荒漠化也在迅速扩展,每年由于酸雨的破坏造成50亿美元的损失,并且殃及其他相邻的国家。1997年,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由于水、气的污染,经济损失高达540亿美元,这还仅仅只是间接损失。若是更为详细全面的考虑,直接经济损失2-3倍,甚至10倍。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国民尤为关注。为此,我们国家将保护环境制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资源与环境法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种边缘学科,也是交叉学科。其内容涵盖了伦理,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在高校中开设资源与环境法是很有必要且具有意义的。
二、开设资源与环境法课的作用
(一)开设资源与环境法课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环境法常识
资源环境法中有许多基本的常识问题,人们通过资源环境法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了解了这方面的常识,详细分析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如此恶劣,开设资源与环境法课程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
意义。
(二)开设资源与环境法课程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
开设资源与环境课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法制教育。环境问题如此的严重,进行保护和管理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法律手段用其强制性,权威性等特征,成为主要手段。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更容易的约束其破坏行为,在高校开展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三)开设资源与环境法课程有助于完善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学科体系
开设资源与环境课有助于完善资环类专业的科学体系,资环类专业课程开设多方面学科,而资源与环境法内容与其密切相关。如环境管理制度制定,农用保护,总体规划等解决环境问题,涉及了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要加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相关知识学习……要想保护环境,纯粹的自然学科知识远远不够,因为它涉及到了人口、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方面。所以,社会科学的知识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律手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以及资源与环境法教育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法律意识,知识水平等能力的提高等重要作用。资源与环境法应该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开设,去增强大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开设资源与环境法课程有利于大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人类要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推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大学生扮演着主要角色,通过开设资源与环境法课程树立大学生价值观、环境观、伦理观。积极开展资源与环境法,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而如今,许多高校正在扩招,校园就得增设面积,校园就得规划,其中包括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引导大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说,爱护花草树木,垃圾分类投放,尽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节约用水,用电等等。在实践过程中养成保护环境的日常行为习惯。
(五)开设资源与环境法有助于优化校园环境,创建“绿色大学”
“绿色大学”的创建,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的保护环境,保护我的的校园。在环境幽雅,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下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知识。古语曾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创建好的校园环境,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和谐价值观有机的结合,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可以只让创建“绿色大学”只注重形式,要付出实际行动,让校园成为学生们发展的良好平台。
总之,在高校中开设资源与环境课程非常有必要。在资源与环境法课中,有些比较抽象的理论,所以可以采用非富多彩的方式授课,寓教于乐。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希望,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的改善,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我们加大立法执法和宣传力度的同时,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加入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改善客观生态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蔡守秋.论环境安全问题[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5).
[2]才惠莲,王宗廷.高校环境法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3]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课程资源的作用范文2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172)
摘要: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出发,探讨以高职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对提高高职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55-03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然而,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如何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保证。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多样,本文仅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明确高职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将有效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资源与高职课程资源开发
对于课程资源,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一般说来,课程资源是指在整个课程活动中,可以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培养目标以及与课程实施有关的人力、财力、物力、场地、设备和环境等等。课程资源包含的范畴较为宽广,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
高职课程资源,则是指在高职课程活动中能够被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总和。高职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在高职院校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将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加工、整合以及利用的过程。有别于普通课程资源,高职课程资源开发还需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教师和社会需求的特点,体现课程资源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将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加工、整合以及利用,将相关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职业生涯中所必需的综合技术能力。
以高职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一般包括教师、学校、行业专家和学者等,不同的主体在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仅从高职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角度,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可采用的策略。
(一)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承担的角色
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首先,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最新技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研究适合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者。第二,教师作为课程源开发的主体,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第三,课程资源最终需要运用到教学上,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使用,所以教师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第四,教师完成授课,根据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程资源的体验、学生学习的反馈、教师对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的反思,对课程资源做出评价,因此教师又是教学资源的评价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活动贯穿课程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学习者、开发者、使用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策略
基于教材的开发策略 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教材本身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基于教材的开发策略,一方面,高职教师可考虑对教材本身进行开发,即重新编写教材;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应根据所在区域产业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已有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取舍和加工。(1)将教材本身作为课程资源开发。近年来,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随着对高职教育定位认识的清晰化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高职教材建设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尚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开发课程资源,应重视教材本身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第一线的高职教师应积极参与教材的开发和建设,运用高职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新知识引入教材,开发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2)对教材内容适度取舍和加工。高职教育应避讳照本宣科。再好的教材,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支持的,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地域差异考虑教材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取舍、加工和再开发。
基于学生的开发策略 高职课程资源是为实现高职教育目的而开发和利用的,其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课程资源是否有利于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否在高职课程活动中发挥积极影响,需要通过其作用对象即学生的使用效果来检验。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脱离了学生实际,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应把学生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我国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开发课程资源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难易适度的课程资源;针对学生学习热情相对较低的情况,寻找并挖掘能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课程资源;要关注学生的问题,从学生的提问中捕捉课程资源;并且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从学生的视角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资源,使课程资源具有学生的属性。
基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发策略 (1)开发课堂教学中预设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课程资源开发除了与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项目等资源的开发外,也应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的开发,教师采用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开发,以及实现这一过程所需教具的开发等等。(2)开发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情况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另一方面,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沟通中捕捉和搜集学生的反应和诉求,针对这些动态产生的资源加以分析和利用,对原有课程资源进行丰富和整合。
基于社会需求的开发策略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真正培育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将来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高职教师应积极寻求机会与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沟通,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和分析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了解社会对相应高职课程应涵盖的主要内容及深度的期望。综合这些源于企业的信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与补充,整合和拓展现有课程资源,或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基于网络平台的开发策略 (1)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网络环境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等优点,是高职教师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新技术论坛、学习论坛,还是资源素材网站或是教育网站等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素材来源,教师应对这些资源加以筛选、加工并利用到课程资源开发上。(2)开发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师和学生除课堂以外的另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它能使学生快捷方便地获取课程教学资源;有益于教师与学生课后交流,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有益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共享资源;为教师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提供便利;同时也为有效管理课程资源提供平台支持。
除了以上策略,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还应充分利用院校优势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与教师同行结成学习共同体,在交流学习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分析教师自身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开发适合自己的课程资源等等。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将各种策略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课程资源开发模型
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需要围绕高职教育课程目标不断地进行。高职教师在开发使用课程资源时可采用具有循环维护特点的瀑布模型。课程资源开发过程如下:首先要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专业人才素质需求,根据需求指导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进入教学和使用,通过师生及外界评价获得效果反馈,教师对课程资源使用效果和评价进行反思,课程资源不断进行修改、调整和扩充。因此,课程资源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维护的过程,课程资源开发模型如图1所示。
课程资源开发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涵盖三个基本范畴: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和专业情感的健全。高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是高职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行动研究,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过程。
第一,促进高职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教育专业知识。课程资源开发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职教师在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无论是教材的开发还是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保证课程资源的质量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动态、掌握前沿技术,使课程资源与时俱进。
第二,促进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决定了教学内容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资源的开发,要求高职教师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宽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加强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第三,促进高职教师专业情感的健全。教师的情感是教师在教育职业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支撑作用的内在品质。它是以情感为表征,以爱为核心成分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艺术以及教育风格等因素组合的综合体,其主要内容包含:职业认同感、职业成就感、职业敬业感、职业动机、职业理想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情感存在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事实上,高职教师主动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其初衷是期望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是教师对专业热爱、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表现,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学习和合作能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以及对专业的认同感。当课程资源作用于课堂和学生时,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因此,可以说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是高职教师专业情感健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忠香,胡贝利.高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现实处境及其成因分析[J].职教通讯,2012(1).
[2]石兰萍,成丙炎.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内涵、原则和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3]李庆原,石令明,左妮红.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3).
课程资源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教师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55-02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很难全面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目标。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任何材料和物质条件。据此,我们可以将所有有助于学习和教学的材料如教科书、课外读物、音像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以及教室、桌椅、音像设备、网络和图书馆等看作是课程资源。现代外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日益丰富,传统的资源如黑板、粉笔和教科书已不能满足当今外语教学的需要。
课程资源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在课程资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居于主导地位、对于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是关键因素。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教师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在课程教材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看作是实现课程资源价值超水平发挥的关键。
在我们所进行的初中英语课程资源调查中,以英语教师作为课程重要资源一项设置多个题目,让接受调查的教师就学校及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并说明如何开发与利用自身课程资源。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指出教师是课程资源,但对于如何开发与利用自身资源表述不清楚。有的教师更多的认为选择教学参考资料,对学生加强课内外辅导,极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教师资源的利用。这些理解不全面,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而且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一、教师资源的特点
教师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在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自身作为课程资源,有其他课程资源无可比拟的优点。“教师是一座课程资源宝库”。教师资源具有即时性、灵活性、实用性、多发性和无限性的特征。考虑到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学条件有很大差别,在一些边远学校,英语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学校能保证有英语教师授课已相当不错了。在资源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英语课能否开设,开发到何种程度都是由英语教师决定的。英语教师在条件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能充分挖掘自身的素材资源,利用可利用的有限资源开始进行英语课程是可行的。英语教师作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可以提供给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条件,语音的模仿、字母的练习、语言知识的掌握,甚至包括语言技能的训练都是可以广泛并深入的开展。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提供必要的语言练习方法与手段来丰富因条件资源不具备而产生的缺憾,学习只有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相关时能保证最佳效果,能保证有意义的学习。英语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可以创造性的利用一切可用的材料,将这些材料应用到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教师资源的重要性的强调再多也是不过分的,这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学生交际的合作者;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英语的毅力和意志,帮助克服自卑的消极心理因素等。教师是新课程理念实现的保障。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英语教学应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英语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而且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注重人格和道德的提升,将自身锻炼成为一种优质的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资源的特点,在开发与利用时要遵循的原则是:开发性、经济性、针对性和个性,在各种资源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坚持优先性、适应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教师应具备教育哲学、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基础知识,能够对课程资源进行鉴定和筛选;要坚持优先开发现有资源,优化课程资源的配置,发挥其最大价值;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的常规化,加强资源的建设。在开发模式上,教师除了自主开发以外,还做到以学生为主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为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利用教师自身资源?我们认为:教师首先应有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目前我国各地、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制作和播放大量的英语教学节目,其中大部分节目都有质量保证。这些节目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文字、声音、图像结合起来,提供真实的英语运用场景,有利于英语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节目,组织学生收看或收听,也可以对节目进行录制、保存有目的地用于英语教学。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阅读实现的。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不仅是教科书,还应该包括大量的课外读物。国内的适合中小学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逐渐增多,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恰当地为学生选择,加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因特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网站下载英语学习资料,包括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教学软件等;可以建立师生沟通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辅导与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练习。
其次,引导教师加强对教师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学习英语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研究是教师资源的一部分,教师理应注重包括教育哲学、教学论、课程论和心理学等能促进教师终身发展的各种要素。
第三,教师资源的利用方式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来加强学生语言练习的实践经验。比如在学习“family”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和家人的照片来帮助学生熟悉英语词汇的表达,让学生尝试语言利用的方式;学生总是对自己的教师非常感兴趣,想了解教师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表达的愿望,从而掌握结构“this is…”和“that is…”就变得容易一些。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教师除了介绍自己的语言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资源;学生大多都很佩服自己的教师,往往教师的行为是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策略和学习方法是今后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会对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课堂的授课方式、说话表达时的用词习惯、教师的举首投足、常用的手势都会为学生津津乐道并模仿学习。语言表达时犯一些口头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教师最好不要犯错误,但如果有错误产生时也不必大惊失色,造成学生的语言学习焦虑。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语言错误的机会给学生传授语言交际时的可容忍错误和口头失误时的弥补方法;教师对待语言错误时的宽容和方法将会减轻学生语言运用时的焦虑心理,对英语学习充满自信。
教师的情感是教师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中,情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研究者所共识;在语言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教师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热爱与赞美,无形中会影响学生对待英语语言的态度与感情,从而努力掌握英语语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会激发学生的感恩心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喜欢英语和英语教师有着密切关系。此外,教师的积极情感在创造和谐课堂气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情感往往决定着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效率,教师激情澎湃,学生也斗志昂扬,奋发向上。
教师资源的利用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方式,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总结很多经验供我们参考、学习和利用。
三、教师资源的充分发挥
教师资源能否尽其用,教师应该有这种意识,积极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但我们必须注意这个现实,很多教师课程资源利用方面准备不足,理论和实践知识相差较远。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教师资源开发负有很大责任。教育主管部门要调整资源建设思路,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强对资源建设的规划与引导,加大对软件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不同层面各种类型资源建设的调控力度,加大对资源建设中问题的研究和过程的指导,尤其是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研究和开发的力度。要注重吸收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的研究成果。学校应该给英语教师提供资源开发的一切有利条件,重视资源开发并积极参与资源开发管理工作。
只有作为资源开发实施主体的教师本人真正成为资源建设的主体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具备资源意识,具备发现和鉴别资源的眼光,将素材转化为资源的能力。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意识到这一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各种资源,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实践反思;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情感和价值观等丰富的素材及时整理加工,资源会更丰富,成为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在教师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资源意识不强、不会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不恰当等。教师需要得到有效的指导、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需要一个有力的保障。在这方面,教育管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开设相关的资源开发理论课程: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哲学等,组织英语教师资源利用的交流会,给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参考资料等。
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常规化,不断积累教学素材,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语言教师要尽快地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要做到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真正掌握、精通。不但要会使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认真备课而形成独特思路,精心设计并构思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打“团体战”。教学素材的收集以及课件的制作,单靠一两个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应该在教研组、备课组中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形成教学思路,然后大家一齐努力,一齐动手,制作合格的教学课件。教师和教师之间要“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以促进和优化英语教学。
四、结束语
积极开发与利用教师资源是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不可或缺的内容,是英语教学创新的内容之一;同时,这是英语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英语教师适应时展、顺应教流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陈 琳、王 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课程资源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课程资源、探究、认知、效率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实验室的条件都是有限的,造成教与学的矛盾,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育理念之间的悖逆。实践证明,多媒体课程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载体以其固有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程资源,是一条化解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激发探究意识。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探索,这就要求在课堂有能吸引学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而多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隐含丰富的兴趣因素,可以直观形象展现观察的事物或现象,打破了教师只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的讲授模式,易于引起学生注意,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例如:在讲物理“引言”课时,放映录像带,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神秘的画面:浩渺的宇宙、运行的星球、腾空的火箭、雷电交织的夜空、透过森林的阳光、闹市拥挤的人群……这样一定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录像,将自己常沉浸在物理情境之中,认识到物理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有利于提供感性材料,加速认知进程。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例如:天体运动、大型船闸、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
三、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独立思考,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多媒体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都是很有帮助的。学生认识事物,往往是从笼统模糊的印象向确切清晰的感知过渡。在这种过渡中,学生要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对事物进行去粗到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具体形象中把握事物本质,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述滑轮时,要探究的问题之一是:外力提起绳端的距离与物体升高距离的关系。由于刻度尺刻度太小,不仅后排的同学看不见,就连前排的同学也难以观察到演示实验中这一重要关系。如果用投影仪将实验装置投影出来,增大可见度,通过学生细致的观察,处理获得相应的数据,就能分析、概括出这一规律,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既训练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程资源的作用范文5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我国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老师所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新课改规定教学活动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提升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历史是记载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承,学好历史不仅是应试教育的需求,也是让学生了解过去、创新未来的重要手段。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资源种类丰富,网络资源作为其中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在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回顾等环节展开网络教学,收集网络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开展远程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下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网络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促进教学课程资源多元化
所谓网络资源,是历史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网络资源的应用,为学生展现出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资源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将抽象、微观的内容转变为具体、宏观的内容,降低了历史内容学习的难度,促进教学课程资源多元化。
(2)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网络资源的应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学生愿意接触新鲜事物,在教师教学范围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提升学习能力,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提升,其学习过程与内容控制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教学的需求,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水平。网络资源的应用,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过程中网络资源的应用
(一)网络资源应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新课改背景下,网络资源以信息形式多样性、信息互动性、信息分布网络性、活动空间虚拟性等特征,成为了学校各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历史教学资源中具有革命性的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将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际完美衔接,充分发挥出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以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完美的历史课堂。比如在学习“改革开放”内容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改革开放相关的视频、音乐,让学生与历史更零距离的接触,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改革开放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相关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进行回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更好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网络资源应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相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时应综合考虑教材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把教材内容与知识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针对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主上网查询,通过电子邮件请教专家学者,也可以以小论文的形式反馈给老师,以此达到师生共享学习成果的目的。另外,在该堂课结束前,有意识地提及下节课教学内容,并强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并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往往会主动上网寻找相关的网络资源,为下节课历史课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比如在学习“”一课前,要求学生查询的起止时间、相关事件等知识,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在此期间,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插入相关视频和图片,配以适当的讲解评价,将一个个生动画面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网络资源应与师生的情感交流相结合
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极大丰富了历史课堂,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是一种丰富信息与资源共享功能的多向交互方式。但是这种“人机”教学模式并不能代替传统教学中师生面对面交流及情感沟通。一般而言,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往往教师善意的眼神、亲切的话语、生动的表情都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采用网络资源教学时,应特别强调师生的情感交流。比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建立专题、QQ群、聊天室、博客等,赋予学生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对教学情况,包括教学模式、教师不足、课程形势以及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帮助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实现师生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综合能力。
课程资源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 《反应器操作与设计》 空间网络资源平台 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个性化教学的需要。近年来,建设了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平台满足学生求知的个性化需求,众多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完善增强了课程教学效果。但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存在诸多问题,既有因功能单一、界面单调或对教学资源格式限制等而使应用受限,又有因操作不便而长期未更新或互动太少逐渐丧失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沦为一种摆设。世界大学城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目前,职教新干线学习平台机构数量达157个,个人空间达11.5万个,利用“职教新干线”进行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网络空间资源课程建设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变革,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这种开放式的空间网络资源为学习提供了保障。
《反应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是我院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等化工技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操作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化工生产关键的化学反应岗位操作、控制及优化的能力,以达到培养本专业学生岗位操作及工艺控制的能力的目的。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是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性。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工程概念、抽象的过程机理和复杂的反应设备。
在《反应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使学生对反应设备中物料抽象复杂的流动类型、设备构造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给学生分析阐述清楚。针对课程改革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我们尝试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建设课程网络空间资源平台,辅助课程教学。
1.课程空间网络资源平台的开发
1.1开发思路
突破传统课程资源平台的局限,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具有知识学习、在线仿真、交流沟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课程资源平台。
1.2.教学资源库的设计理念
基于情境化、精细化、扁平化、集成化的设计理念,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教学资源,课内与课外结合、真实与虚拟结合、教与学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现直观性、互动性、实用性、全面性。
1.3课程空间网络资源平台的组成
课程空间网络资源平台由自主学习、仿真实训两大模块组成:
自主学习模块主要是为在校学生、企业在岗人员及社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自主学习平台包括课程标准、表格教案、教学视频、课程资源等内容。其中表格教案是对课程资源(原理库、方法库、案例库……)的调用集合单元。
仿真实训模块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再现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原理,高保真动静态机理模拟开停车、操作、调试、事故处理等过程,包括多个反应器实训单元,能逼真地模拟真实的生产装置,实现对装置的冷态开车、正常运行、故障的处理和正常停车等操作,真实地再现生产过程。在仿真实训平台上可反复进行开车、停车、事故处理训练,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有选择性地学习与训练,灵活地把握学习进度,提高实践技能。
1.4课程空间网络资源平台的特点
1.4.1针对性强,绿色环保。
针对化工行业具有工艺过程复杂,条件要求严格并且常伴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等不安全因素,常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课程技能训练的要求,通过仿真模拟生产运行过程,既安全、节能又绿色环保。
1.4.2学练结合,操作性强。
通过空间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重构教学内容,搭建学练平台,既可进行知识学习,又可以进行虚拟仿真实训,增强了教学实训的实效性。
1.4.3师生互动,弹性学习。
基于空间的课程资源平台具有留言板、私信等交流沟通方式,可以实现师生跨时空的互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1.4.4共建共享,动态更新。
基于空间的课程资源平台应不断更新内容和标准,以保证教学与生产实际贴近,并展现新技术、新动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行业企业的资源,引进行企业的标准,使培养的学生更能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
2.课程空间网络资源平台的应用
以《反应器操作与设计》学习情境——均相反应器的设计为例,利用空间课程资源平台基于项目工作过程的组织教学。
2.1资讯阶段
教师在大学城空间布置任务,项目任务单帮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的要求。包括描述学习目标及内容、布置任务、发放相关学习资料,使学生了解任务。
2.2计划、决策阶段
学生在课程资源库中寻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自己制订计划,进行工作过程步骤的设计,拟订检查、评价工作成果的标准。比较计划、确定工作计划,师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设计方案的缺陷加以修正。
2.3实施阶段
学生根据计划独立开展工作活动,完成设计和模拟,做好有关文字记录,教师监督纠正。
2.4检查阶段
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自查,师生依据先前拟订的评价标准检查工作完成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准确性。
2.5评估阶段
任务结束后,学生首先汇报,然后自我评价所承担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然后与教师一起讨论评价结果,提出不足及其改进建议,包括项目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资料整理。
3.课程空间网络资源平台的完善
在空间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体会到了通过建设虚实结合的空间课程教学资源库,可以突破传统仿真教学的局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学练合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向完善课程网络资源平台:
3.1动态更新课程资源。
对接化工生产现场,以应用为出发点,构建反映化工典型设备、典型工艺、体现先进技术的普适性、可拓展的专业课程资源,力争使专业教师、在校学生、企业在岗人员、社会学习者都能从资源库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专业资源。
3.2开发能力训练与测试平台
空间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化工仿真平台的功能完善,在空间开发能力训练与测试平台,建设课程题库,题库内容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建设,题型设计以职业能力测试为主,把“知识运用测试+技能操作测试”有机结合起来,满足在校学生、企业在岗人员及社会学习者等不同使用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都亚京,张敏,李黎.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课程资源优化策略研究现状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7):18.
[2]刘翔.大学城空间教与学的有效互动[J].民主教学,2013,(3):203-204.
[3]康蕾,彭桂莲.化工仿真在工学结合《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2,(9):220.
[4]李楚梅.基于网络空间平台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82-18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