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检验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1

组织胚胎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微细机构及其功能关系和个体发生发育及其机制的学科,是基础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在该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作为专业培养的核心目标,为病理学实验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并为后期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高职院校检验专业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同行们一直探索的主题。近年来,我们在讲授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时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精心备课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实用型检验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在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授课内容重新调整,精心安排实验内容,完善实验全过程的设计;并坚持每周定期组织全体教研室人员集中备课,分析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研讨下一次实验课的内容,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式讲授实验课内容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观察切片,由于高职院校检验专业的实验课时数限制,每次试验课2学时要观察4学时理论课所讲内容的切片,以往的的实验课教学是教师先详讲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占用的课时时间过长,学生没有时间仔细观察切片。针对这一问题,学院配备了多媒体数码互动形态学实验室,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数码显微摄像等多种技术结合,教师在主控机上即可同时观察每位学生镜下画面,也可将教师或学生镜下典型的组织结构播放在所有同学电脑屏幕上;即可组织学生同步讨论,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观察切片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不但节约了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1]。这种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较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 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操作技术性强是医学检验专业的突出的特点,实验教学可验证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3.1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以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主,通过镜下观察人体正常组织结构,联系其功能来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显微镜也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用的工具之一[2]。因此,我们把第一次实验课的任务定为掌握显微镜的一般构造、主要部件的功能,要求每一位学生能够规范、熟练的操作显微镜。

3.2加强镜下绘图能力的培养

绘图是我们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的关键环节,实验课上我们要求学生从低倍到高倍认真观察镜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组织结构,用红蓝铅笔表示组织H-E染色的颜色把镜下观察到的重点结构描绘下来,作为课堂作业上交。这样可督促学生认真观察组织切片,巩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批注,并在下一次实验课上对上一次的绘图作业做详细的针对性讲评。

4 定期开放实验室进行辅导和答疑

实验室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检验专业的学生需要较强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在实践中找答案,并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切片标本,自行观察切片,并利用互动式多媒体互相讲解,最后辅导老师答疑。实践证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组织胚胎学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开放性试验教学应逐步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3]。

5 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和评分

为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我们加强实验科课的考核与评分,主要包括显微镜基本操作技术的考核,组织结构、形态特征和显微镜下某种组织细胞的辨认,绘图及实验报告的评分,实验成绩占总学科成绩的20%。实践证明,实验课的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真正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总之,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实验教学的灵活性较大,要建设高质量的医学检验专业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体系,只有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力度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作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适用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境,田向春,王伟等.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探索.检验医学教育.2007,14(2):17-18.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 高职 金融专业 一体化实践教学

随着现代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业的支持与引导作用日益凸显。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目前,金融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态势。金融业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高等专业人才,更需要具备实践技能的广大应用型人才。因此,金融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构建科学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更好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工学融通——厚基础、重实践,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定位的需求。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

所谓一体化实践教学,就是以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将实践教学环节与具体岗位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达到工学融通,并且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会贯通,使二者紧密配合,共同实现对学生整体培养的目标。

金融专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即结合金融专业的特点,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系统看待,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课程中都积极推行实践教学,并保持相互的衔接关联性,统筹安排,将各课程、各环节的实践作为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综合考虑。

二、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是金融专业性质的必然要求

金融学专业本身是理论性和应用型都很强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金融专业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因而金融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金融实践运作技能以满足金融实际工作的需求。金融一体化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内金融模拟实训室的运用,通过模拟具体的实际业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真正掌握金融专业各学科的知识。

(二)一体化实践教学是解决现代金融行业就业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

现代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日益呈现全球化、自由化与信息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对现代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金融发展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大趋势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从江浙沪的就业形势来看,每年对金融专业人才都有大量的需求。然而,从用人单位的使用情况来看,金融专业的学生却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预期。究其原因就是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脱节,而实践教学则是解决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通过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真正做到理论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所学金融知识和岗位需求尽可能衔接一致。

(三)一体化实践教学是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备元素

在十报告中,大篇幅讲到了教育现状,并专门提出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拥有精湛技能的人才,而且是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因为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就业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是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备元素。

三、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要求将岗位需求贯穿教学的始终,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学生课堂、课外时间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

(一)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模拟岗位教学与理论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

利用金融与证券模拟实训室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学生仿真的凭证与相关设备。在相关理论教学进行的同时以真实的业务为基础模拟具体的业务情节,要求学生完成整个流程并对学生业务表现给予考核。

2.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同步

实践离不开技能,就金融专业学生而言,点钞、文字与数字录入是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设技能课,并将技能证书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技能大赛的东风下,我院将技能训练常规化,取得了可喜效果。

3.案例引导

课堂教学采用典型案例引起学生共鸣。案例选取应遵循时效性、真实性原则。所选案例不仅随金融行业具体讲述领域的变化而不同,而且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可适时结合时事焦点、热点。案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针对具体案例思考、分析、讨论。

4.项目实训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围绕真实项目开展,结合具体岗位需求进行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根据课程各个项目的特点及岗位要求,教师可以以任务驱动实施项目模块化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项目小组,并指定一名学生作为项目组负责人,管理项目小组并组织实施分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各个阶段的学习项目,由各项目小组在实训室将各个项目完成,如外汇交易、银行柜员综合业务等。实训过程中教师同时组织学生交流研讨,使学生既动脑、动手,又提高了综合技能。

(二)课外实践教学成果的巩固

学生职业能力的快速成长仅仅依靠课堂的45分钟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各类培训、考证、自主实践及学科竞赛等活动加以巩固。

1.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在课外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及会计从业资格的培训,将课堂专业教学内容与资格证书培训紧密衔接。

2.技能证书与外语、计算机证书并重

学校将技能证书如文字录入五笔证书、小键盘证书、珠算证书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评奖、评优过程中对技能证书给予外语、计算机证书同等权重考虑,促使学生对技能证书重视。

3.各类竞赛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

技能大赛、金融礼仪大赛及相关专业知识竞赛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将课上学习的成果最大化应用,形成学生相互激励、促进,力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三)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

1.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专题报告。实践活动可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拓展,自主完成。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除每人写出实践报告外,以组为单位。在整理、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写出每组的实践报告。以每组实训报告为题,组成员可轮流推荐发言人在课堂进行交流。社会实践是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并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表达、分析、交际、合作及理解现实问题能力的提高。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

学校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邀请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制定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共同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满足为金融机构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与金融相关企业如银行、证券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建一批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提供良好的资源平台;为高年级同学提供银行等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协助单位工作人员或独立进行工作,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在校实训掌握的技能进行实际演练,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胜任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聘请金融机构管理人员与金融专业优秀毕业生来院做讲座,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加深对工作岗位需求的理解。

3.毕业设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毕业设计的方向,如商业银行方向、证券投资方向等。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选题、搜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及动手操作工程中,也提高了对相关知识的检索和自学能力。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是学院对学生在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四、结语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在校学习,不仅包括学生课堂学习、实训,而且涵盖课外考证、竞赛,直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及实习。同时一体化实践教学也需要学院、教师、教学设施的集中全力配合。相信金融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可以大幅提高高职同学在校学习的效率,更好地为金融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金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江南大学金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经济,2011(5).

[2]于晶波.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

[3]付丽红.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4]高静.国际金融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9).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实训基地;实践;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c)-015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quirements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Guangzhou Medical Unviersity,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condi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in the college. Methods From April 2011 to April 2012,the training base was not constructed in our college as conventional group,from May 2012 to May 2015,the training base was constructed as innovation group,80 cases in each group.According 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rrangement of nursing courses,it was necessary to make a reform on the teaching methods,introduce the new teachers and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the school on the basis of nurs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was putted forward.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before and after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the student′s basic operation ability for inno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 (P

[Key words]Training base;Practice;Effect

o理专业在医学院校中属于招生较多的一类专业,此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完成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实训基地,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为社会及医院输出综合技能较好的高素质人才[1]。护理工作的实质不仅包括单纯疾病治疗,同时应实施护理手段满足患者身心需要、进行精神护理最终达到治疗与康复目的[2]。而实习生在学校接受专业实践训练,将来实习时可运用至临床[3]。由此可见,高等院校中护理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贴合职业需要,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为医院输出实践性人才为目的进行教学活动,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因此,学校建立实践基地工作已经刻不容缓[4-5]。本文研究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学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未建设实训基地(对照组80例),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设置实训基地(干预组80例),对照组年龄19~22岁,干预组年龄20~24岁;纳入标准:均为我校在读护理专业学生。本次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取得所有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所有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法

①对于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意义的研究,护理及临床专业在教学后期会有大量的实验及实践技能操作课程,且随着护理专业学生数量逐年增长、临床医院实习需求性及护理岗位特殊要求、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临床患者需求及对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高及医疗纠纷事件频发的现状,此类因素均要求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院校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理解度不够,必须结合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掌握情况,而上述种种局面,最后均要求学校建立护理专业配套的实践基地,学院通过每周进行固定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自身实践能力[6]。②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相关实验及实训,此类训练均需要有实践基地作为支撑。学校建立实践基地,将护理专业教学中的理论结合实践特点,加强学生对于基本操作动手及掌握能力,将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过程模拟,为实习做好准备[7-8]。③临床对护理人员最基本要求除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科室基础疾病知识、不同给药方式、各种注射方法、生命体征基础测量及并发症观察等知识,且应在上述基础上根据临床疾病具体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应变能力[9]。④本院应定期安排老师到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通过相关部门理论指导与协助,完成实践基地布局。实训基地格局分布应仿照医院病区设置,按照标准护理流程对学生进行护理训练,教师应教会学生从准备用物至护理结束等一系列的护理操作,锻炼学生判断护理诊断能力,包括指导学生如何查看医嘱及正确执行、掌握一定医疗用语,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科目实践训练[10-11]。⑤学院在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理论及具体临床需求,有选择性地针对重要技能重点培训,同时校内实践基地与教学区距离不宜过远,基地应引进医院现有各种中西医设备,聘请临床实践教学老师,并结合课本对学生进行逐步训练。同时基地建立时应做到资源共享,基地应同时满足医学院多个专业的实践需求,设立多个实验室,并根据学院实际学生数量及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基地格局[12-13]。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护理精神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临床人文护理精神,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养成良好服务态度,在实验室墙面张贴护士宣言、名人名言,营造良好人文护理服务氛围。我院实训基地均配备专业教师,大多数均外聘,条件要求在三甲医院临床科室工作,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及护师以上职称,综合素质较高,且有一定临床带教经验,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本院应定期外派教师去兄弟院校进行进修学习,学习新技术及管理模式[14-15]。⑦每次实践课之前,教师均应为学生合理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应积极备课,为学生示范标准护理操作流程,注重培养学生无菌操作能力,因为这是所有护理操作基础,并于每次课程结束后进行随机抽检,观察学生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提问,对于不懂之处多讲解。将基础操作相关流程打印成册,并发放,指导其熟悉并掌握,教师在教学时均应指导学生做好对患者解释、操作后的健康宣教等工作,加强对学生技能培训并监督,及时进行考核[16]。

1.3 观察指标

观察我院建设实训基地后,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观察学生对于基地建设的总满意度,其中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z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实践能力评分的比较

干预组学生对于临床基础操作的掌握力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满意度的比较

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对于医学临床及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改革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加强理论知识理解力,也可为临床实习做好准备,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基础技能加以训练,加深学生动手能力[17]。而对于学院而言,建设一个实训基地,其首要要求即要有良好实验环境,软硬件设施均齐全,装修时应尽量依据现有资源贴合临床要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更好代入护士角色[18]。对院校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学期课程安排应均衡,同样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应更改传统教学思路,着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训,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且实训基地管理工作也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采取情景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与临床相似的工作环境,提供真实病例,让学生自主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要求其贯彻以疾病治疗为目的、以患者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以人文护理为核心思想的工作模式,尽可能按照临床真实情况进行教学。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举办讲座,激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为了保证学院实践培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医学部应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主动维护实验室环境及设备完好性。学生在上课时必须统一着装,均需穿着护士服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护士礼仪培训,告知护士服及护士帽的正确佩戴,打造良好护士形象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前提。

研究报道称[19],医学院校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可有效提高本院护理专业学生对于临床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且大部分学生对于学院教学计划及安排感到满意。本文得出在学校建设培训基地前,大部分学生实践课只能在教室进行,由于场所及设备限制,实践教学质量较差,且学生对于学院安排满意度较低,但我院开始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后,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较好且满意度较高。两组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对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可以结合其他院校示范进行参考,与学院专业人数及课程安排作为参照,合理安排基地布局,丰富学院师资力量,多引进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作为实践指导老师,定期来院授课。教师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宗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总之,校内建立护理实践培训基地,应建立良好实践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护理服务精神、指导其树立正确临床服务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其综合素质,让其更加适应临床需求,成为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丽文,邹玉莲.加强高职院校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2):61-62.

[2]张书文.具有服务特征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3):82-83.

[3]张晓杰,杨立群,李强,等.护理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34-836.

[4]周玉琴,张梅英,朱青芝,等.加强护理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的几点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0):85-86.

[5]熊杰平,周俊杰,朱庆欣,等.“七位一体”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8):841-844.

[6]郑小波.中职护理专业校内临床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86-87.

[7]李灿辉.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探讨――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5):12-15.

[8]孙海燕,潘红宁,肖佩华,等.院校合作共建“院中校”护理实训基地及运行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4,29(10):69-71.

[9]窦丽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1-73.

[10]钟丽强,王晓琴,赵丽,等.仿真模拟教学中护理病例的设计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63-64.

[11]俞宝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护士执I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9):681-683.

[12]管慧.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维护理实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1):123-125.

[13]张歆,陈群,许瑛,等.开放式护理实训室的团队管理模式初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155-156.

[14]胡泊.“导生制”下的护理实训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5):114-115.

[15]赵蓓.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951-953.

[16]万慎娴,李惠玲,孟红燕,等.护生在医护合作急救仿真实训中现场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 30(1):70-73.

[17]向邱,徐素琴.护理实训基地预约培训管理的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22-125.

[18]苏淑贤,黄秋杏.护理实训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全科护理,2016,14(4):405-407.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范文4

1传统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缺乏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之间独立设计实训内容,实训教学多在分割状态下进行,没有体现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的脱节。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缺乏国家统一专业设置标准和相应医学检验职业资格标准,实训课程内容大多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自行开发,很难契合职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甚至出现校内实训教学脱离职业岗位基本需求现象,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2不利于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传统的专业实训教学为单一课程训练,带教老师主攻某一课程,要全面地从整个专业及岗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进行教学比较困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该专业技能的实质,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利于打造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全面指导学生临床实践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在学生实习前,将以往的单一科目实训课程改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2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2.1课程安排

综合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总学时为 84学时,在校内仿真门诊化验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项目集中训练,由双师型专任教师全程指导。

2.2实训项目的选取

笔者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特点,结合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协同行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反复论证后,选取血液常规检验、输血技术、血糖测定、血脂测定、肝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乙型肝炎病毒5项测定、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常规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粪便常规检验及隐血试验、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为实训项目。

2.3教学环节设计

2.3.1项目导入

训练前老师告知学生实训项目,并提出相关问题,如标本的种类与要求、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问题,查阅教科书,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3.2任务驱动

学生抽签分组(5~6人一组),以化验单为载体,按照实际工作流程(病人准备与标本采集标本运送与处理标本检测结果报告与分析废物处理),进行分项目训练。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患者、接诊人员、检验人员等)共同完成任务,在训练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3结果分析

实训结束后,各小组对实训项目的目的与原理进行阐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异常的结果要找出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发现问题后要求其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确认后才能把化验单发放出去。

2.3.4考核方法

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制订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评分标准,训练结束后,老师对项目进行编号,让学生抽签进行单独考核,考核以动手操作为主,采取全程评价方式,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判,考核不合格者,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进行补考。

3讨论

3.1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具有综合性

综合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评价各种检验结果的初步能力,使其具备了自主学习及较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其综合素质。

3.2综合实训教学环境具有仿真性

综合实训教学的仿真门诊化验室与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环境高度一致,实训项目在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存在,即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解决了知识与技能在检验工作岗位中的应用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了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

3.3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明显不足,实训效果自然不好。而在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课前提问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过程中,学生有疑问,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建构学习的理念,也符合真实的职业活动。

3.4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医学专业;信息化;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已成为现代医学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适应医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根据现代教学理念设置科学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现状

1.1 医院信息化建设

目前,医院信息化已成为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支撑和手段,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7年对全国3765所医院信息化的调查显示,以费用和管理为中心的全院网络化系统应用已经超过了80%,甚至连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DA(个人数字助理)、TabletPC(平板电脑)、服务器集群等先进的系统和lT技术也已经开始应用。显然,医院的信息化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

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在我国已建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医院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得到有效利用的仅为65%左右,有部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形同虚设。在乡镇以及社区等基层单位,信息化普及率更低,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受到严重阻碍。

2 医学信息化给医学人才培养带来挑战

医学的健康发展,依赖于掌握人最最新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信息系统利用率偏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山医院缺乏这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现阶段卫生信息人才培养计划中,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应用型卫生信息人才的任务放在首位,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以适应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3 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改革设计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研究成果显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典型设置为“计算机基础+软件基础”。其中,计算机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内容;软件基础主要包括以Visual FoxPro、Visual Basic为代表的程序设计语言。

3.1 课程设置的设计思路

人才职业化的思想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计算机课程的定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鉴于其内容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特点,我们将其定位为“双基、一技、一拓展”的交叉型课程,“双基”即信息知识基础、信息素质基础,“一技”即职业信息技能+信息生存技能,“一拓展”即职业拓展素质,淡化与各专业课之间的界限,逐步加深信息技术对专业的渗透,所以应根据医学生以后岗位的需求,补充计算机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相关知识。

3.2 以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3.2.1 课程知识体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我们将本课程的总目标设计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信息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内容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单元,以其相关性和内聚性为依据组织成7个互相联系又独立成章的模块,每个模块又以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我校本课程教学时数为84学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医学专业实际应用,结合全国和本省的等级考试要求,整合相关医学信息知识,打造了一个面向高职层次的计算机课程知识体系,如表1所示。

3.2.2 文献检索的教学改革

在我校,有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医学信息检索课程,该课由图书馆教师授课,但从以往上课的情况看,该课往往成为学生上网娱乐时间,在我们的提议下,学校将医学信息检索内容纳入计算机课程,既避免了重复开课,又满足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效果较好。

3.2.3 课外拓展计算机知识

为了突破传统课堂讲授的限制,我们建立了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并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习题、参考资料等内容上网,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同时,为了营造学习计算机的良好氛围,我们确保一年开展两次与计算机相关的竞赛,如计算机知识竞赛、网络游戏、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竞赛,并不定期开设计算机相关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满足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3.3 精选教材

卫生部明确指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用上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引进知识结构新颖、符合高职医学生特点的教材。2006年我校将原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调整为《信息技术基础教程》,在原来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应用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发展,在对医学岗位进行充分的调研之后,我们于2007年将教材再次更改为《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在之前的基础上加入了医学信息检索、电子病历等医学信息内容。

4 改进教学方法

4.1 教学方法设计思路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我们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学生方面,因为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多个省市,所以,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二是课程方面,计算机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学科,高职生应更多地培养动手能力。鉴于上述两个因素,我们对教学作如下安排。

1)少讲,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可留更多时间练习。

2)操作实践,这是将计算机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能力的必经之道。

3)精讲,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难点和重点。

4)辅导,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师一生”和“生。生”的辅导模式。

5)总结,教师对每次课进行内容总结,并E升到理论或规律认识。

4.2 融“教、学、做”为一体

计算机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科。传统授课方式一般是教师先进行理论讲授,再利用下一次课上机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次性灌输的内容太多,而且由于不能及时上机练习,许多内容学生已经淡忘,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课都在计算机房进行,并以典型案例为任务驱动。在任务的准备上,我们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作难易程度不一的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布置任务,并由学生自主选择与自己基础相当的习题。操作完成后,学生将文件以自己的姓名为文件名存储到教师机的指定文件夹中。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机房巡回指导,及时掌握课堂动态,并进行适时指导。在任务基本完成后,教师将 学生现场操作情况和学生操作结果汇总,精选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最后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这种以“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归纳分析”三部曲_3]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方式,既做到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集“教、学、做”一体,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4.3.1 任务驱动法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实行“任务驱动法”。讲授每一个知识要点之前,老师都以任务的方式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网上搜索、共同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如将Word中字体、段落、邮件合并等知识点设置成单一的任务由学生完成,这样既明确了教学目标,又强化了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4.3.2 案例教学法

与其他传统的必修课程教学相比,计算机课程难度较大。由于学生之间计算机水平差距较大。传统的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其教学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详细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精心选取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如毕业推荐表的设计排版、药店销售数据的分析处理、医院办公软件的模拟应用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4.3.3 异步教学法

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我们将实训内容制作成难易程度不一的案例,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只要求其针对考试内容的基础案例进行学习,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则要求其从综合性的案例着手,注重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信心,又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 改革考核方式,优化成绩评定方案

5.1 改革考核方式

我们在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始终坚持“以学生职业信息能力为中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高职计算机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我们取消了不必要的“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机试考核方式,并做到“三取消三强化”:1)取消死记硬背的概念,强化实践。2)取消没有实际意义的作业,强化技能。3)取消难于理解的抽象理论,强化应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是指平时作业、到课情况等考核,结果考核与过级成绩相关。

5.2 优化成绩评定方案

我校学生参加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已经成为惯例,我们认为,该等级考试内容涵盖了整个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且能客观、恰当地评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所以,我们将期末考试改为成绩评定。具体方案如下:通常56分为合格线,而60÷56≈1.1,即“过级成绩×1.1”能较客观地替代结果考核的成绩,学生的最终成绩为“过程考核×20%+结果考核×80%”。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使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并减轻了他们的考试压力,也为学校节约了教学成本。

医学检验专业知识范文6

摘要:文章以丽江师专旅游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探讨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具体通过阐述校内实践课程英力克英语口语和旅游服务技能课程改革和建设,指出着重训练学生英语口语和旅游服务技能是培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改革;英力克英语口语

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性强,但目前实践教学却比较薄弱。近年,各高职院校相关教师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作了较多探讨,提出构建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思路、新模式(如,李莹莹2009;罗长欣2010;梁悦,胡爱清,蔡龙文2010)。①②③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李丹和崔蓉蓉(2006)强调以市场导向设置课程,刘杰英和廖晓敏(2009)认为应根据导游的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定位,重新设计课程模块。④⑤专业能力培养方面,顾宝珠(2007)认为应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陶卫(2008)认为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动手操作、市场竞争、开拓创新等综合职业能力。⑥⑦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已成共识。以上关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如何设置专业课程,怎样培养专业人才等核心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怎样实施实践教学却很少提及。本文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阐述本校旅游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具体做法,提出训练和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

以教学改革项目促进课程建设,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及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丽江师专外语系采取的具体措施:

1“. 英力克英语口语”课程的设立和建设

把传统英语口语课程改革为“英力克英语口语”,贯彻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的英力克英语习得模式。杨丽萍(2012:62)解释道:“英力克是英语句子‘English Acquired as a Native Lan?guage In China’首字母缩略词EANLIC的中文音译。其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汉语的环境里人为地创造出一个类似于英语母语国家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里结合课堂学习的方式自然习得英语知识和能力,最终达到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目的。”⑧ 该课程改革自2005年在丽江师专实施以来,不断完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与原来课程最大的不同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绩评价方式:该门课程的评价体系为“倒三七”比例,形成性评价占70%(出勤占15%,学生自评和互评分占15%,英语服务团评分15%,学生主持英语晚会的表现15%,教师对学生课堂、午谈、晚会的参与性,积极性和效果的整体印象10% );终结性评价占30%。课程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努力程度和过程积累。成绩评价成员由多方构成,能力衡量标准多样、细化,已形成完善的考评体系。二是教学方式:大一由老师上课,给学生做示范,从大二开始由学生教师上课,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老师每周给每组学生分配单元教学任务,学生课外自学讨论,作教学设计,每人承担一部分内容给全班学生上课,老师课前与学生交流,审核学生教案,学生根据老师建议修改完善,再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作评价。

2.英力克英语口语外延课程“英力克实演”课程的设立和实施

“英力克”项目经过多年实验,除课程每周2学时外,于2012年增设实演课,作为英力克英语口语的外延课程,具体包括每周四英语日的午谈和英力克晚会,每项2学时。全系师生参与英力克广场进行的午谈,每班至少1位教师与学生交谈,交谈话题与该周所学教材单元主题为主,教师提前布置要交谈的话题,有的补充相关词汇,此外也可以聊广泛的话题。英力克晚会在各班教室举办,每学期初,英力克英语口语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计划给学生分组和分配任务,每组一般3 名学生,轮流组织晚会,学生需提前准备,提交活动方案、老师审核,提出建议,老师参与晚会,对学生的表现按标准打分,并作评价。同时英语服务团的成员也轮流到各班观摩评分。学生教案要求用英文写,并且活动自始至终要求用英语主持。这些要求对学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同时又很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帮助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一年级新生,新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生怕说错,或者说不明白,通过晚会,学生的胆量、自信心、兴趣和特长等都能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施展。

3.加强综合英语及其它英语课程中的口语训练环节

为更好地贯彻英力克英语习得模式,丽江师专外语系把传统的综合英语课改革为综合英语及口语实践,专门分出2节课时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并且期末专门考核。由此,在所有开设的专业主干课中,英语口语学时学分明显增加,相当于每周8 学时,比重明显高出其他英语课程。而且英力克习得模式贯穿和渗透于其它英语课中,以及星期四全天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在其它英语课程中教师尽量用英语授课;英语日师生相互带动,相互监督。

4.激励师生参与英力克项目的措施

英语口语课程改革和建设初期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克服师生畏难的心理,其次师生习惯用汉语交流一时难转变思维,觉得大家都懂中文,用英语交流很别扭,麻烦,很不自然,还是用汉语方便。其次,更难的是坚持,对于学生,一年级时候还觉得新鲜,二年级三年级兴致就有所减退。所以,活动内容、形式,能力要求应有层次地安排,具体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只有学生能力不断有提升才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教师,从要求到自愿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别人休息的时间自己要去付出去工作,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学校给参与英力课午谈和晚会的老师计一定的课时。不承担项目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只要参与午谈和晚会外语系年终考核时给予加分。这些措施为老师也愿意参加到项目中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老师的切身体验是,不仅学生,老师自己也从参与项目活动中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英语日大家是否用英语交流,监控体系由惩罚转向激励。因为根据二语习得理论,每个人在交际过程中都有母语优先原则的倾向,所以为促使人人说英语,曾经有过不参与英力克活动就扣分等做法。但后来主要偏向只要参与就加分等激励机制。2005年至今近8年时间,丽江师专能够把英力克项目坚持下来,并不断发展是很不容易的。

5.健全支持英力克项目实施的配套机制

设立相应的实训场地、服务组织,以及实训项目。开辟开展英语日午谈的英语广场和举办英力克晚会各班教室,以及英力克咖啡屋(有外教和学生管理师生可以在咖啡屋一边喝饮料,一边聊天、看书、看电视、玩游戏,举办聚会,在里面只用英语交流)。系英语资料中心对学生开放,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语音室等设施设备都是为了学生课内外训练英语口语能力的实训条件,如成立英语服务团(协助英力克教研室实施完成各项活动),成立英力克教研室(负责与英力克有关的教学、科研等),成立英力克之星班(着重培养学生英语演讲和辩论的能力),外语系定期为学生组织英语之夏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圣诞晚会。这些相应的配套机制逐渐相成了英力克实训基地。

坚持英力克习得模式理念,巩固、提升、扩大英力克实训基地,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保证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保障。

二、职业能力支撑课程改革和建设

1.课程设置模块化,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业培养方向,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旅游英语专业在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设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得以加强,实践学时、学分明显增加。根据2012年修订的《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旅游英语专业专门实训学分占总学分的近35%。⑨

旅游英语专业设导游英语和酒店英语两个方向,分别有明确职业知识和能力要求。鼓励学生获取英语等级证书和全国导游资格证书和酒店服务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并给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得同学加学分,从课程分类不清晰,能力培养支撑课程混杂,到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分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从重理论到重实践,选修课从无到有,实践环节从少量学分到占多数学分,从实习一个学期到实习一年的转变过程。

导游英语方向减少旅游理论课程,增设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为学生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创造条件。模拟英语导游增加学时,每学期都学云南、丽江、中国旅游景点和文化习俗介绍的不同内容。教材采用本土和校本教材,突出实用性。补充了模拟导游实训室的视听资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导游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宽视野,提高英语导游能力和专业兴趣。教学手段和方式强调精讲多练,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课堂模拟英语导游讲解,老师带学生到丽江景点实地演练,听取旅游景点讲解员的介绍,观摩和参加丽江市旅游局组织的旅游服务技能大赛。教研室每年为学生组织导游知识竞赛,模拟英语导游讲解比赛。假期到旅游景点当讲解员,在教师指导下作旅游行业社会调查。

酒店英语方向也增加了前厅、餐饮和客房实训课程及实践学时,为此专门建了校内酒店服务技能实训室,用于上课演练,技能服务比赛和期末考核。酒店管理课程也使用英文版的教材,拓宽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

为利于就业,导游英语方向和酒店英语方向学生相互可以选修实用的课程。校外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是课中、周末、假期的见习和试岗,以及毕业实习。假期间组织师生到旅游企业做旅游市场调查。

2.把企业培训课纳入教学计划中,充实实践教学

旅游企业如酒店岗前培训课程,弥补了学生英语口语和旅游服务操作能力薄弱的现实问题。从2011年开始,教学系和丽江两家高星级涉外酒店合作,在学生实习前给学生做岗位培训,弥补了本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对加强学生标准化职业技能训练,较快适应实习工作岗位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践教学不仅在学分学时上有大幅度的增加,实训的方法和途径上趋于多样化和重实际效果,逐步改变起初学生动手能力弱的状况。同时旅游企业参与到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人才培养中来。学校投资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扩展、巩固和提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硬软件资源,为学生服务,为专业建设开辟了很好的局面。

根据旅游市场需求,从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入手。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旅游英语专业培养涉外旅行社和酒店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更加明晰有特色,课程开设更加注重实用性,专业方向和职业能力达标层次更加具体,课程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侧重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校外实践教学侧重旅游服务技能训练,两者的有机结合有效利用了有限的资源。

目前,丽江市和云南省其它地州的高星级旅游酒店纷纷想要丽江师专外语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但生源有限,满足不了旅游市场特别是酒店业的需求。今后如何把旅游英语专业做强,实践证明创新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训练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旅游服务操作技能是一大突破口。云南省特别是丽江市的旅游环境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可以由实习转向就业,这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无疑是条有效的途径。另外,下一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应与合作企业商讨制定,避免重复,需要整合精简,把企业培训课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学时学分,细化实习成绩的考核的评价方式,学校教师和酒店培训师应进一步合作,开发校企合作培训教材。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推进的工作和值得研究的问题。

引文注释

①李莹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6):99-100.

②罗长欣.就业导向下高职旅游英语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职业时空,2010(12):53-54.

③梁悦,胡爱清,蔡龙文.高职高专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以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涉外模拟导游》课程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7):30-34.

④李丹,崔蓉蓉.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教育探索,2006(11):62-63. 99-100.

⑤刘杰英,廖晓敏.基于工作过程的导游英语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4):108-110

⑥顾宝珠.新时期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2007(52):210-211.

⑦陶卫.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培养[J].中国市场,2008(18):149-150.

⑧杨丽萍.民族地区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云南丽江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2(3):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