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电环保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电环保设计范文1
关键词:水利水电;设计;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产业的不断发展,水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各个流域都建设了水利水电工程,而且某些枢纽工程已经建设在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地一般工程面积较广,它包括生活办公区、料场、运输道路、弃渣场、加工场以及建筑工地施工区等,这些场地大多在野外,而且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作业往往要进行土石方面的施工,这很容易破坏周围的环境,所以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管理尤为重要。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也是政府的义务,应该以企业保护为主,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为辅的方式进行环境保护。
一、修建水利水电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一)破坏水质,加剧水污染
在建立一些水库时,因为水库对水的阻挡和囤积作用,使得水不能以正常的流速流走,当水进入水库时,流速降低,就使得水原本对污染物的搬运稀释作用大大降低,使得水中污染物浓度大的上升,从而导致水质恶化。有的水库甚至会散发恶臭,或发生水华,一些水生生物因为藻类的大量繁殖夺取了阳光和养分,从而导致死亡。同时,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污染,有的是生活废物,有的是施工时产生的废物,这些废物排入水中,也是对水的一种严重污染,而这最终也影响了人们的饮水。而施工时需要挖土及石块,土壤及石块进入流域,增加了水的泥沙含量,加剧了水污染。
(二)对周边气候起到影响
水库对水的蓄积作用,使得水库周边易形成区域小气候。如会使水库周围区域的降雨增加,夏季温度较其他相近区域下降,冬季较升高,温差缩小,水面上的紫外线强度也较陆地高。这些改变给周围动植物和水中动植物的生长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原因由于下垫面的不同,水库的下垫面大部分是水面,使得水分蒸发较快,周围空气湿度增加,同时,水面对太阳光线的反射,吸收和折射同陆地完全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了水库小气候的形成。而因为水体的变化及施工的影响,导致土质发生了改变,更加增加了地震、泥石流、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的几率,一旦发生,给当地环境和居民带来的毁灭将是无法估量的。
(三)对土壤、空气、人们生活所起到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让地下水减少,因为其有拦截污泥的作用,会使流向下游的污泥量大大减少,从而使流域岸边的土壤肥力减低。与此同时,输水渠道两岸的渗漏将抬高地下水水位,容易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2]。土壤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工程建设也大量占用了土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无可避免的会发出噪音,汽车产生的声音,机器设备的声音,特别是爆破的声音,都是影响人们生活的噪音,这些噪音不仅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休息和睡眠,长期处于噪音的世界,还会危害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而在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灰尘和尾气,更是会使周边的空气恶化,长期吸入这些灰尘,可能会引起鼻炎,肺癌等,而这些灰尘覆盖在植物上,也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要占用大量用地,于是便引起了周边居民与工程建设直接的矛盾,移民及土地赔偿都要付出大量金钱和精力。因为水利水电的建设使得水域面积扩大,河流之间的交汇机会变多,从而一些病原体传播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它可能经这条河流入那条河,不断发生,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为传播病原体的昆虫的滋生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它们的繁殖加快。
二、强化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环保理
(一)强化环保理念
为了提高水利水电的设计水平,就需要在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并且相关的策划部门在进行策划设计时要深化环保理念,将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策划和实施的指挥棒。
首先,相关的设计部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责人要深入强化环保理念,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严格实现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策划的专业人员要有环保意识,只有这些设计的骨干工作者能够重视环保,才能够确保环境保护的落实和其实效性。最后,设计部门和工程负责人要重视其他相关专业的介入,在调整各专业的效能中融入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内涵,并且环境保护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的实效性。
(二)重视环保,提高设计产品的水平
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核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并且提升工程的设计水平必须依靠环保的设计。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符合时代和人们对于工程项目的要求和规定,这样有利于促进维护机构和策划机构间的合作。
1.项目建议书阶段。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基本上要明确该工程的开发是否有巨大的环境制约因素,然后依据所分析的因素,来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工程的立项提供了相应的环境依据。
2.可行性研究阶段。在此阶段,可以依据环保评定将相关的环保报表为参考,来掌握该项目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且将工程设计机构和评定机构的契合作为主要任务,对于那些没有进行环境评定的项目进行环境评定。
3.初步设计阶段。环保策略的设计和投资预算是环保设计的核心,该阶段大概描述了环保策略的整体分布情况和对文件的评定和审定意见。在该阶段中,对于影响环境的评定不再进行实施,但是依旧会依旧相关的审核意见和工程的设计调整的要求,对于评定结果再进行核实和评定。
4.技术施工阶段。该阶段是在初设评定和审核的建议的基础上,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一起落实环保设计方案和投资方案。
(三)环保规划相协调
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人们对于上一层次的设计协调的探究十分重视,但却忽略了在环保层面上的统一协调的探究。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要经过不同层面概括性的探究比较,更完善的落实环保理念,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观,从而将工程效益和环境保护有效的融为一体。
(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贯彻环保理念
在工程的设计、策划和施工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环保理念。首先要增强环境保护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的沟通,如机电专业、建筑专业、施工专业和规划专业等。此外,要增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评定单位、技术审核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够统一设计单位和其他单位之间的环保工作重心,降低项目的设计时间,从而优化调整工程的设计,并落实环保的实际措施。
结束语
环境保护工作时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应该从工程的各个阶段来考虑,将环保专业和其他专业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并且由传统的水利工程正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还能够提高建筑单位的综合竞争能力,最终使得工程的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J].广西水利水电,2011,01:49-53.
[2]葛杰,张卫国,张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2:159-160.
水电环保设计范文2
1 引言
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十分复杂的。它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影响;既有局部影响,也有全局影响;既有可逆影响,也有不可逆影响,还有累积影响。客观、全面地认识水电站对环境的影响,趋利避害,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是水利水电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和应尽的社会责任。
2 小水电站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小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及运行期两个阶段。
2.1 水电站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电站施工期内,其拦河坝、引水渠道(包括引水明渠和引水隧洞)、压力前池、压力钢管、发电厂房及变电站、尾水渠等主体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各主体工程施工场地布置、弃渣场设置等破坏地表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其影响范围较广而且较为分散。
(2)施工扰动原地貌,施工场地及主体建筑周边地表松散,加剧区域水土流失,对区域河流、土壤等造成不良影响;弃渣场甚至容易引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3)施工人员进驻,施工设备布置,扰动区域野生生物的生境,同时各种施工及爆破等噪声惊吓,将对区域野生动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其逃离原来的生境。
(4)主辅工程占用土地,改变区域原有土地的用地性质,使得各种土地资源减少。
2.2 水电站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小水电站建成后,拦坝引水或蓄水抬高水位等,改变了河流原有的自然流态,将对水生生物及岸边陆生生物等造成一定影响。主要生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坝后,水体流速变缓,不利于水体自净,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上游来水中大量泥沙将在库区沉积,使得水质变差;同时可能导致水库水温分层,水库底层温度低,有一种经验判别法,水库的平均水深大于10m 时,下层水温不受上层水温影响而保持一定温度,温差可达4~8℃[1]。若坝下放水不采取措施,可能会导致低温水对下游河流生态环境或灌溉区域造成不利影响。
(2)由于坝体阻隔,水文情势变化本文由收集整理,库区水生生态环境将受到一定影响。坝下的上溯鱼类将不再能进入水库河段,除大坝截流前滞留在库区的少量个体外,库区上溯的群体数量将逐渐减少;随着库区的形成,水流速度变缓,水深增加,一些适于水面宽阔,水流深缓及广布性的鱼类如鲤、鲫、鳊亚科的鳊、鲇形目的鲇;鱼旨科的鳜鱼;鱼危科中的绝大部分及鳢科的种类比例将有所增加,并能形成较稳定的种群,成为库区的主要经济鱼类。
(3)库区水位升高,将淹没原河流两岸的部分土地,淹没区内由陆生生态环境向水生生态环境转变,原有陆生植被被淹没,生物量将有所减少;库区原有耕地被淹没后,将影响农业生产。
(4)发电后,坝下将形成不同程度的减水河段,最为明显的是引水电站,拦河坝至发电尾水入河口之间,由于引水发电,该河段流量减小,其河道原有水生生物将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该河段沿岸的生产生活取水将受到一定影响。
3 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电站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破坏植被,扰动地貌引起水土流失。可采取以下生态保护措施:
(1)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尽量减少土地占用面积,不可避免占地的,应尽量考虑占用荒地、坡地等,电站工程所占用的各种土地,必须取得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建设。
(2)施工过程中,应搞好各施工场地及道路的排水截流沟渠,避免大量雨水汇集冲刷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周边应做好挡拦工作,坡度较大的地方应修建挡土墙,及时搞好护坡工作。
(3)施工期间,开挖的土石方应尽量回用于施工,减少弃渣量。对确实不能充分利用的土石方应合理设置弃渣场,全部运往弃渣场堆放。弃渣前,修建拦渣坝,先挡后弃;弃渣过程中应分层堆放,层层压实;弃渣完毕后,应平整渣场表层,对其覆土恢复植被或进行复垦。
(4)施工时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并搞好施工设备的减振降噪措施,采取合理的爆破方式,尽量降低施工噪声对区域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
(5)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减免———减缓———补偿”的原则,对各施工场地及主体建筑周边裸露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对确实不可避免的破坏,应按照“破坏多少,恢复多少”,“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在电站附近进行恢复,植被的种类应选择乡土草树种。
3.2 运行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电站运行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库区、减水河段的生态影响。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消除或减缓电站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电站应合理规划,选址应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坝抽线、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运行方式等应进行多方案比选,优化开发方案,尤其是坝抽线及正常蓄水位的选择,应将减少淹没耕地数量作为重要指标加以考虑,尽量减少淹没土地数量。确实不可避免要淹没的,应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开垦与所淹没或占用耕地数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应按照规定缴纳开垦费。
(2)对于生产移民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同时,对于就近补偿耕地的生产安置移民,要积极引导他们,科学耕作,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对于无法补偿耕地的移民,应鼓励他们从事其他行业,如外出打工、搞个体商业等,不得在库区进行陡坡开荒耕作,以减少库区水土流失,确保库区水质不受影响。
(3)电站蓄水前应清除库区内的有机物及其它废弃物,蓄水后,应协调相关部门,搞好库区各种废水的处理,确保其达标排放,避免影响库区水质;加强库区农业耕作管理,禁止陡坡耕作,搞好库区及上游沿岸的绿化,尽量减少库区水土流失。
(4)拦河坝合理的设置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保护区域水生生物,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库区水生生物进行补偿保护;或采取经相关部门批准的其他补救措施,如建立鱼类保护区、投放相应鱼苗等。
(5)电站运行期间必须调节发电引水量,确保一定的下泄流量,保证减水河段正常生态用水。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为满足特定服务目标的变量,它是能够在特定水平下满足河流系统诸项功能所需水量的总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电水利建设项河道生态用水、低温用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环办函(2006)11 号”文件印发的《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对引水式电站坝址下泄流量做出明确规定:“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 时取5%用)”。因此,水电工程建成后,必须按照规定,下泄一定的流量,保证下游减水河段的正常生态用水。
(6)坝下放水用于维持河流生态用水、灌溉或其他用水时,应采用从不同深度分层放水最终混合调节到适当温度后进入下游河道或进入灌区,避免低温水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或灌区等产生不利影响。
水电环保设计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监理工作工程环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after a fumble stage by stage, in recent years also obtained certain result. However, due to various negative factor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also exist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pervision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cessity and measures of a simple explanation.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pervision work;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对于环保事业也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事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它的环境监理工作也受到了我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问题是个技术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项目,如果仅仅依靠建设单位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借助社会监理机构对建设单位提供管理服务。
1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制度“三同时”存在的缺点
1.1建设单位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高
从目前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来看,许多建设单位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是很高,他们仅仅注重对“三废”的治理,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等环境保护问题。在这方面多数人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当地的环境保护监督力度不够,对环境保护问题设计都一笔带过,实行起来相当困难,在生态环境保护等环境保护问题方面涉及的区域比较广泛,导致建设单位不能做到有利地保护和管理。
1.2环境保护设计过于简单
虽然国家明确提出对建设项目与环境采取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和同时投入的“三同时”措施,但执行起来难度却很大。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我们常说的噪声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保护等环境保护问题以外,还涉及到了下游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移民的安全转移措施等。由于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规范,因此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等比较难的环境保护问题无法执行,缺少对这方面的环境保护设计方案。
1.3环境保护措施难以落实
虽然我国目前对水利水电工程都要求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编制,但在他们对工程资金预算中都没有把对工程环境保护投入的资金列入一、二级项目范围之内,而是把它列在其他项目费用中,让人们对这项问题模糊不清,造成了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不强。
1.4我国水利水电监理工程制度尚未完全实施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来国家对环境监理报告书的编制也提出了要求。但因为尚处于初步阶段,这个项目发展还不成熟,导致监理工程制度在管理问题、资金问题等方面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依照我国对环境保护所制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利用自身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建设单位提供管理服务。它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2.1它所涉及到的专业面宽而且杂,还有很强的政策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保护问题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宽,要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首先在生活用水、施工废弃材料和大气层、噪声的污染处理要得当,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做好水土保持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虽然我国对有些水利水电工程已经采取了环境监理工作,但我国的这个项目还处在不够成熟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实行了监理工程制度,就要对工程招标和对施工图设计严格把关,让环境监理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
2.2监理对象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量很大,涉及到多种专业,施工过程中层层分工。因此,它的监理对象也很多,而且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面比较广,常有不确定因素发生,给环保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2.3设计方案要随时变更
在工程实施之前所写的计划书远远不能解决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因为施工环境保护项目繁多,不时要针对问题做出设计变更。因此,设计方案也要随着问题的出现不断更新,让整个工程布置更合理。
3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环境监理的必要性
虽然环境工程监理发展得尚不成熟,建设单位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足够重视,环境保护的设计方案也不够完善,但目前形势让我们必须实行环境监理并针对遇到的这些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解决。如果水利水电工程实行了环境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就会在工程招标和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提出对环境保护的设计要求,建设单位还可以利用编制的报告书对环境保护实施单位提出要求,用合同形式让对方在环境保护监理工程得以有力实施。环境保护监理是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环保监督的需要,也是环保措施的有力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环境保护监理工作,通过对监理措施、监理制度和监理目标等方面的加强管理,加强对各个施工单位宣传教育,确保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可以看出它也是投资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实施环境监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手段。
4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的几点措施
环境工程监理要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以法律和所指定的合同为准则,让双方的合法权益受到有利保护。环境监理工作就是在坚持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三同时”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让“三同时”制度得以有效执行,提供了几点建议。
(1)对国家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要坚决执行
在2011年,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问题做了调整并颁布了有关条例。它的内容很广泛,设计到多种方面,多种专业:对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噪声环境保护、水土环境保护、固体废弃物保护、人群健康保护、景观文物保护、移民的安全转移问题等都制定了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并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调整、环境影响复核、环境保护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对环境监测与管理和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等设计内容和要求都做了相关的规定。要求各个单位都应该把国家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贯彻到各级各单位,提高全民意识,坚决执行这项法律法规,让它在工程建设中对环境保护问题得以贯彻执行。
(2)对水利水电工程投资预算编制办法进行修改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监理,适应了我国政府向宏观管理改变的需求,方便了社会建立服务中介体系,也为进行投资的企业提供了一套环境技术服务并对其有效制约。因此,要对审批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经费具体落实,让环境治理从社会效益和公共事业中体现出来。
(3)采用法规形式要求每个水利水电工程实行环境工程监理
要求每个工程都要实行环境工程监理是对环境保护最有力的措施。为了提高环境保护设计方案得以顺利进行,就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水利水电工程制度明确化,让环境保护施工单位增强责任感,用制度来约束才能保证工程得以实施。
(4)建立一套完整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管理制度
人们对水电水利环境保护措施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一般只注重“三废”和噪音环境的保护,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比较专业的项目环境保护认识不高,比较盲目,不懂得要具体采取什么用力措施。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监理工作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资质管理制度,发挥环境监理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作用。
5结束语
水利水电的环境保护问题近几年一直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为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每个工程都必须实行环境保护监理。经过实践证明,环境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减少了周围环境和人群健康的不良影响,环境保护监理是为了保证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达到环保要求而应该采取的必要手段,同时也为工程竣工圆满成功打下基础。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确保环境保护各种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减少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素,同时还可以提高各个部门的环保意识,有效监督各个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环保治理。环境监理保护是我国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实施和加强环保治理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因此,各个单位都要明确责任,提高意识,为我国的水利水电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金中彦,李国庆,张志强,等.万家寨引黄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实践和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4):7~72
[2]张宏发、尚宇鸣,解新芳,等.黄河小浪底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监理【J】水电站设计,1999,15(3):95~98.
水电环保设计范文4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 环境影响 对策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子,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因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
1、对气候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 但修建大 、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 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 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 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 气温 、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1)对降雨量的影响 。一是降雨量有所增加, 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 在阳光辐射下 ,使蒸发量有所增加 ,进而使降雨量增加。 二是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 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 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 空气变得湿润 。据有关资料介绍 ,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区降雨则有所增加, 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 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 (2)对气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 ,库区的下垫面由陆面变为水面, 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 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
2、对水文的影响,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 ,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 ,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 ,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 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下游天然河流断水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因河流流量减少, 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 以发电为主的水库, 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 ,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 ,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 、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 ;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 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3、对地质的影响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 塌岸 、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1)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诱发地震。 其主要原因在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 水渗入断层 ,可导致断层之间的程度增加 ,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2)库岸产生滑塌。 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 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 ,易发生塌方 、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3)水库渗漏。 渗漏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 ,若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 则渗漏易造成周围地区地下水体的污染。
4、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引起库区土地浸没、 沼泽化和盐碱化。 (1)浸没 。在浸没区, 因土壤中的通气条件差, 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减少, 肥力下降, 影响作物的生长。(2)沼泽化 、潜育化 。水位上升引起地下水位上升, 土壤出现沼泽化、 潜育化 ,过分湿润致使植物根系衰败, 呼吸困难。 (3)盐碱化。 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 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 形成盐碱化 。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 ,可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5、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这里的鱼类是特指的 ,生物物种则泛指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 当前极为关注的是大坝建设对洄游鱼类造成的影响。(1)对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影响。 永久性影响及直接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陆生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 。间接的影响: 指局部气候 ,土壤沼泽化、 盐碱化等所造成的对动植物的种类 、结构及生活环境等的影响。(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主要指对水生藻类植物的影响 ,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有植被的死亡 ,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 ,库区周围农田、 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 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有利条件。 (3)对鱼类的影响。 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 ;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 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下泄清水, 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 影响鱼类的产量 ,高坝溢流泄洪时, 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 ,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
二、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的对策
1、制定可靠的水利水电环境因素评价系统,要正确地对水利水电工程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必须首先弄清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明确工程性质、规模及地理位置等,考虑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本工程直接影响的区域,还要包括一定范围的邻近地区,甚至全流域。不同的工程性质,由于工程目的、作用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不同,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参数之前,必须在弄清全部工程设计的同时,要对环境现状作全面调查,摸清家底,从而选择主要评价参数,一般应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诸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分析计算,明确工程对环境参数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并分析不同设计方案间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区别,从而提出选择方案建议。
2、加强后期的水利工程环境保护措施,为对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中提出的对策措施的作用与效果做出评价,同时对工程有利影响进行评估,有必要在工程运行若干年后,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工程,将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一部分同时验收,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工程,可在工程总投资中扣出部分资金,用于环境影响后评价,这样既可复核工程环境评价的正确性、客观性,又能为以后的环境评价积累经验,有利于水利水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在进行回顾评价时,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对工程建设后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工程建设前后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特别是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对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
水利水电建设和运行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环评报告及环保设计中的措施和要求,防止和减缓工程施工和运行造成的各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和人们保护环境观念的加强,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中要创新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使水利水电工程成为节约利用资源、生态保护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 张茜.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及补救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2) .
水电环保设计范文5
关键字:输变电系统 问题 环境 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on China's development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n the main question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e sugg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is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power system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M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220kV及以上输变电电力线路在2007年底达到了32.69万千米,容量达到了114.145万千伏安。如今,我国的500kV超高压电力线路分布于全国各大电力系统,成为当地的骨架与联络线。伴随逐步投入的建设项目与大型水电站如三峡等的正式投入运行,必将迎来输变电建设的发展高峰,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也不断涌现。因此,如何在贯彻国家相关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实施能源结构调整与电力结构优化,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下输变电系统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输变电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与环境管理研究
(一)电源与电网建设脱节
伴随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电厂实现了与电网的分离。伴随电源建设的快速发展,电源的投资很大,使得电源与电网的建设失去原有的平衡。电源与电网建设的脱节使电力建设中电网这一薄弱环节逐渐凸显,这也使得电力的投资逐步向输变电网络靠近,特别是超高压等级的电力系统。因此,我国应在今后的输变电发展中加大投入力度,将电网资产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二)缺乏电源与电网规划的系统性
在电厂与电网分离后,各个发电企业之间难以形成合理、统一的布局,电源建设规划也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在建设电网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项目上,而很少实施有效的规划,即便有,也显得过于形式化;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不注重横向与纵向的有效沟通,使电源规划脱离电网规划。
(三)输变电系统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
高压输变电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电磁环境、生态环境、噪声环境、水土流失、景观以及选址选线影响等方面,一旦输变电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后,会造成很大的电磁环境影响,尤其是在阴雨天环境下,电磁环境影响很大,甚至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与投诉。因此,应对输变电系统引发的环境问题客观对待,借鉴国际发达领先的输变电环境评价技术与标准,对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将输变电系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环保竣工验收欠缺足够的规范性
输变电系统电力线路较多,路线较长,且敏感点多,给拆迁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对生态与景观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输变电系统环保竣工验收作为建设运行期间环境问题最终验收的关键环节,应对输变电项目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把握,及时了解公众的反应和看法。对环保竣工验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总结,使输变电项目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二、针对我国输变电系统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与环境管理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使电源和电网发展保持协调性
国家应科学安排统一的机构加强对电源和电网工程的建设,对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原则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实现电网的经济性、稳定性、安全性;对电源建设提出相应的要求,针对有利于电网稳定与安全的电源,应优先进行建设,对电网结构进行优化,使电源与电网协调统一发展。
(二)合理规划电网建设
以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为基本路线,加快电网建设,实施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需从根本上实施电网的科学规划。主要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煤炭与火电基地,对国家电网的规划依法实施战略环评,合理审查输变电网络的整个规划,对其宏观布局进行合理地分析,使主体构架体系科学、合理。
2.对环境影响的规划工作实施有效评价,使电力线路避开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等目标;还能将输变电线路的无序架设情况进行有效避免,杜绝输变电占地较多等问题;使电网规划同国家政策相互协调,同电网发展相协调,同环境保护相协调,同生态建设相协调,同电源点的建设相协调,同土地的利用相协调,实现电网的科学合理发展。
(三)对输变电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实施后评价
进一步严格要求输变电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针对该阶段有需要调整的运行线路进行环评,对随意更改线路的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对社会与环境敏感的输变电项目应进行后评价,以后评价工作对输变电的环境管理问题进行透视,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对环境评估、评价以及纠纷等提供相应的处理经验。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我国输变电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与环境管理展开了分析研究,并针对我国输变电系统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与环境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减少输变电系统问题,加强环境管理,确保输变电系统正常、安全、可靠、持久运行。
参考文献:
[1]朱法华,刘大钧,王圣.我国输变电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环境管理建议[A].2008年火电厂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 梁冬,严福章,史玉柱等.加强电网工程环保规划设计的探讨[J].电力建设,2011,32(2):35-38.DOI:10.3969/j.issn.1000-7229.2011.02.008.
水电环保设计范文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环境监理
水利水电工程是以防洪、灌溉、发电、供水以及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对项目所在区域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1-2]。在项目施工期开展环境监理工作,能够确保环保措施制定与执行进度保持与工程进度同步,确保工程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确保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达到环评及其批复的相关要求,建设绿色、环保的水利水电工程[3]。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间对环境影响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对施工期环境污染源的分析及环境监理要点的总结,探究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的关注重点。
1水环境保护监理
1.1生活污水
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包括食堂废水、粪便污水、洗涤污水、淋浴污水等,所含污染物主要为BOD5、CODCr、氨氮等。各种污水混合后,BOD5浓度在200mg/L左右,CODCr浓度在400mg/L左右,氨氮浓度在25mg/L左右。环境监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生活区食堂是否设置隔油池及其建设规模;(2)检查各处生活区是否设置化粪池及其建设规模;(3)检查各处生活区是否设置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能力,检查各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系统配置情况;(4)巡视检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隔油池、化粪池、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清水池(即回用水池)建设情况;(5)巡视检查每个施工区域是否设置临时厕所(移动厕所);(6)重点关注生活区、施工场地选址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如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检查环境敏感区采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措施是否满足环评要求。
1.2生产废水
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废水主要包括: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机修及汽修含油废水、洗车平台废水等。环境监理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巡视检查砂水分离器、调节池、压滤机、清水池(即回用水池)等建设情况,检查其建设规模等是否满足环评要求,重点旁站砂水分离器安装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程;(2)巡视检查回用系统建设情况及其是否满足环评要求;(3)巡视检查预沉池、沉淀池、清水池等建设情况,重点检查其建设规模是否满足环评要求;(4)巡视检查废水处理是否选用“隔油+气浮”处理工艺;(5)巡视检查隔油池、气浮池等建设情况,重点检查其建设规模是否满足环评要求;(6)重点关注以上废水处理系统选址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如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重点检查环境敏感区采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措施是否满足环评要求。
2环境空气保护监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炸药爆破废气、施工作业面粉尘、砂石料加工系统粉尘、机动车辆和施工机械排放的燃油尾气以及施工交通道路扬尘等,主要污染物为TSP。因此,环境空气保护监理主要包括施工粉尘、机械燃油和爆破废气、道路扬尘等防护措施的监理[4]。
2.1施工粉尘防治措施
环境监理重点巡视检查大坝、库盆、隧洞口、采石场、土料场和临时堆料场等多粉尘作业面、场地是否按环评要求定期洒水;巡视检查砂石料加工和混凝土搅拌系统是否按环评要求安装除尘设施;巡视检查地下系统洞群开挖是否采用湿钻工艺,开挖钻机是否选用带除尘袋的型号;巡视检查地下工程是否采取增设通风设施,加强通风,在各工作面是否采取喷水和装捕尘器等,在出风口是否设置除尘袋。
2.2机械燃油废气
环境监理重点巡视检查施工现场的机械及运输车辆是否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燃油;巡视检查机械及运输车辆是否定时保养。
2.3爆破废气和粉尘防治措施
环境监理重点关注工程爆破是否优先选择凿裂爆破、预裂爆破、关面爆破和缓冲爆破等技术,凿裂、钻孔、爆破是否采取湿法作业;巡视检查地下系统洞群开挖爆破时是否加强洞内通风,检查施工人员是否佩戴防尘口罩或防毒面具;巡视检查爆破钻孔设备是否选用带除尘器的钻机,检查爆破时是否采用草袋覆盖爆破面。
2.4道路扬尘防治措施
环境监理重点巡视检查施工车辆途经环境空气保护目标附近的地方是否限速缓行,是否设置限速标识牌等;巡视检查施工阶段是否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是否配备洒水车,洒水频次是否满足环评要求;巡视检查渣土等运输车辆的密封和车辆保洁情况;巡视检查施工场地是否设置洗车平台,避免渣土带出施工现场。
3噪声控制监理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原因主要源于施工机械噪声、施工爆破、交通噪声及其它施工辅助企业生产等。环境监理应关注的重点:巡视检查电站大坝、隧洞施工区是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22:00~6:00)是否禁止爆破作业、控制行车,是否禁止高噪声施工活动在夜间进行;巡视检查是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巡视检查砂石料加工设备是否设置隔声罩和吸声材料;胶带输送系统是否采取塑料板围护密闭措施,内部是否采用吸声材料进行吸声;巡视检查粗碎车间、中碎车间、超细碎车间及筛分车间等是否在加工设备的底部加设隔振、减振装置,如ZTA型阻尼弹簧隔振器、DH型吊架减振器等;巡视检查施工运输道路沿线是否设立限速标志,是否禁止高音鸣号,是否禁止夜间车辆行驶。
4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理
4.1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集中产生于施工人员临时生活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按1kg/人d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工程量大,施工人数和工程施工期较长,因此,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需要妥善处理[5]。环境监理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巡视检查施工期生活垃圾是否集中收集及收集设施配套是否满足环评要求;巡视检查生活垃圾是否外运至附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或焚烧发电厂进行集中处置;巡视检查生活垃圾是否日产日清处理。
4.2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渣土、废石料、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金属、竹木材、废弃的装饰材料以及各种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这些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大坝砌筑、道路铺设和其它施工现场、建筑工地。施工加工厂也有一些建筑垃圾产生,如钢管加工厂和钢筋加工厂产生废金属、木材加工厂产生废木材和木屑等。这些垃圾相对集中便于回收利用,少部分不宜回收的可弃于渣场。施工期对于建筑垃圾处理处置措施,环境监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巡视检查工程废弃物中有用的下脚料,若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是否由指定的物资回收部门定期回收利用;(2)巡视检查可回收废物包括报废施工机械和车辆、废旧钢材、钢管、油桶、包装袋、木材、蓄电池等是否回收利用;(3)巡视检查剩余一些无回收价值的固体废弃物,是否统一运送至弃渣场。
5生态环境保护监理
5.1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水利水电项目的水库区、引水隧洞施工及施工支洞、各施工场地、道路改建等施工工程将会损毁区域内的植被,造成绿地面积的直接减少,导致区域内自然体系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发生改变,对区域生态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6]。因此,环境监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巡视检查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是否按环评要求进行生态修复;(2)巡视检查施工场地是否按环评要求建设临时拦挡、截排水措施等;(3)巡视检查施工场地是否按环评要求对表土进行剥离、暂存等;(4)对需进行就地保护或异地保护的物种,是否按环评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及后期的跟踪养护和跟踪监测。
5.2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期作业将对下游溪流的水质造成扰动,将对施工溪段及其下游溪流的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受影响范围内的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所下降,但该影响持续时间有限,随着工程的结束将自动消失[7]。环境监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巡视检查是否按环评要求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手册,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2)巡视检查施工爆破工艺是否满足环评要求。(3)巡视检查是否按环评要求在上下库清理过程中是否将可能成为未来库区本底营养源的植被残枝清理干净;(4)巡视检查厂区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是否满足环评及其批复要求,是否严禁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流域内。
6环境监测管理
6.1水环境监测
环境监理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监测点位/断面、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频次等相关技术要求是否满足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监测合同要求;(2)水样采集是否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的规定方法执行,样品分析方法是否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方法执行。(3)监测人员及仪器设备是否采用合同管理方式,委托具有相应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
6.2环境空气监测
环境监理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施工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及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时段和监测频率等相关技术要求是否满足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监测合同要求;(2)监测方法是否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中规定方法执行;(3)监测人员及仪器设备是否采用合同管理方式,委具有相应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
6.3声环境监测
环境监理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噪声监测点及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时段和监测频率等相关技术要求是否满足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监测合同要求;(2)监测方法是否按照《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中规定方法执行。(3)监测人员及仪器设备是否采用合同管理方式,委托具有相应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
6.4陆生生态调查
环境监理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8]:(1)了解工程施工和建成运行对陆生生态的影响,掌握施工场地和周边的动植物保护措施和景观建设的实施效果。(2)了解区域植被类型与特征,不同类型植被的生长特征,报告书编制阶段调查范围内的植物多样性现状,包括区域植物种类、区系特征,特有种、珍稀保护物种的分布、数量、生长环境、保护类型和等级等。野生动物区系组成、种类和特点,种类的不同生境类型、地理分布与栖息地类型,珍稀保护动物的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分布范围、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工程建设后评价区域的生态景观拼块类型、分区、面积等情况。(3)施工前(已调查)、工程竣工验收时和运行后(第3年)各进行1期陆生生态调查。(4)采用的方法包括:有关部门历史资料收集与研究、遥感和卫片比对、施工监理报告分析和现场调查复核法等。(5)必须委托具有相应技术实力的科研单位承担。
6.5水生生态调查
环境监理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了解工程施工和建成运行对水生生态的影响。(2)调查断面布设时,水生生物采样断面必须与现状调查断面一致。(3)水生生物调查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着生生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数量、生物量。鱼类调查内容包括鱼类的种类、区系组成、资源量、分布特点等。经济鱼类的种类、种群、资源量情况,分布特点。建议竣工验收调查时对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同等复核。(4)施工前(已调查)和工程竣工时各进行1期水生生态调查。(5)调查方法按照《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2014)、《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等进行采样和检测。并向当地相关部门和周边人员进行走访,收集有关资料。(6)调查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技术实力的科研单位承担。
7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管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必须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有关“三同时”项目必须按合同规定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运行。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闲置。水利水电环境保护验收主要是工程竣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程验收,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实施,验收内容包括项目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如污废水处理系统运行情况、声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