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范文1

一、 培训

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的不断变化,因此无论原来教师的学业水平如何,都需要在职的继续培训,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这是教师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基础的要求。

作为学校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在职培训,如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现在正在进行的国培计划等,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其次是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如每年的各科优质课大赛,班主任培训等,这样的外出学习确实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校外的一些优秀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第三,就是坚持校本培训,通过学校内部骨干教师的精心准备,实现集体研讨,集体学习。

二、 读书

由于培训受到资金的约束,那么更主要的学习渠道是让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是读有字之书,还要读网络之书,图书室对教师开放,倡导教师积极读书,尤其是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学校主要向教师提供足够的书源,引导教师读书的兴趣,搭建教师读书交流的平台,比如班主任论坛在进行时,向每个班主任发放班主任工作相关的书籍2本,要求学期末的时候上交,校长亲自检查,可以在书上圈点勾画,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想,并且要在下次论坛交流心得体会,但是目前在对教师读书积极性的引领上还是比较欠缺,大多数教师还是埋头繁琐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需要进一步做好工作。

三、 赛课

课堂仍然是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行分轮赛课,是学校一直要坚持的方法。人人讲公开课,组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每期都要进行,而且每次讲课要求每讲必说,每听必评,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最后推选出的选手在全校上观摩课,学校对这些选手大力表扬,并推选为县市省的优质课选手,营造出积极参与听讲评课活动,通过赛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使一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思考的是如何革新赛课的方式,让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如何完善赛课的评价机制,使我们赛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教学能力相伴教学反思而增长

教学能力是教师成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在因素,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能力是需要教师去发现、丰富和提升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中得来的,并且需要教师的总结、积累和交流。因为学生是具有流动性和差异性的,相应教学也要灵活面对这一特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很多不确定的情境。只有通过对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能力才得以生长,成为教师适应、把握和创造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源泉。即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具有丰富的、良好结构的情境化知识可供选择和使用,包括学科、教学和社会背景知识等,能够迅速的处理教学中的情境或困境,使问题迎刃而解。因而,对于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的每堂课、每一天、每一学期、每一年都长期坚持对教学的反思,针对具体教学问题来进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经验,那么教师对教学实践就越具有操控能力,教师的行动空间便不断扩大。

五、教学反思是交互作用的结果

教学反思是以日常教学情境汇总的困惑或其它情境为基础,经过教师的认知加工,不同程度的把教学实践情境用概念表征出来,进而理论化提升的结果。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体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的反馈性思考,而且也需要在学校文化环境中和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交流中来进行。教师能以开放的心态、保持质疑的心来探索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交流中,才有可能去发现一些在个体反思时忽略的问题,或自身未给予重视的问题。可以说,教学反思是理论引领、合作交流和个体反思三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教师个体的反思位于核心。每个教师个体所面临的教学情境不同,专业能力和教育理念等背景因素也不同,因而教师通过实际反思而获得的专业成长可谓自主学习过程,反映在教学反思的水平上,也有一定或较大差异。

六、课后反思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层次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范文2

关键词:掌控能力;情境创设;课堂教学;认知;兴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0-004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0.019

新课标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化学教师如何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在国家颁布的课时要求中,完成九年级化学的教学任务,并且让学生能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化学课堂中,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具备随时调控教学的能力——课堂掌控能力。

所谓课堂掌控是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境的创设控制,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应用,课堂掌控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限时性的把握。下面就笔者在如何提高课堂中的掌控能力的一些做法归纳如下:

一、改变课堂呈现形式,创设课堂教学新形态

如何使学生在45分钟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讲述为主的课堂形式,将课堂形态改为互动生成性、民主和谐性、合作生成性。

案例一: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空气这个学生经常听到、用到的词汇,似乎十分熟悉(实际上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它并不了解),加之本课题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不多,如果我们在教学时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教学方式,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便无从掌控课堂教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就以创设问题情境“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通过实验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并又一次创设问题情境:“关于空气你都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将同学们引导到对空气的关注上来,通过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将学生已经具备的一些空气的组成知识呈现出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将学生逐渐引导到本节课的重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用“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红磷没有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打开止水夹,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1/5体积的水呢?”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真正得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心得,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最后从实验的结论中得到空气是一个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就是通过问题的生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从中不仅可以自主生成新知,而且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由于课堂中始终贯穿着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讲述式教学,以一个与学生一样的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看似没有掌控实则掌控于无形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课堂的呈现形式,创设课堂教学新形态,从而使教学掌控于无形之中。

二、转变角色,细化备课,加强课堂掌控能力

课堂掌控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限时性的把握,但并不等同于一些传统认识:不同于执行教案、以教师为权威、教条化表现。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的张弛设计教学思路,对课堂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并能通过阶梯式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并在课堂中达成共识,掌握新知提升能力。

案例二: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与热量”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已有知识分析——在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可以说学生们对于燃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的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的影响因素、灭火的原理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而且针对学生对于与生活联系紧密知识感兴趣,但对于没有生长点的知识缺乏持久学习热情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设计采用播放火的历史和神舟八号升天的视频,将学生带入到火的世界,体验到火给人类带来的福利,适时提出“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概念)”、“燃烧要怎样才能发生?(燃烧的条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中来。通过改进后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以及影响燃烧的外部因素:氧气的浓度。然后又通过视频呈现火灾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引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怎样才能灭火呢?”结合前面对于燃烧条件的学习得出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不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对于灭火的理性认识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举例讨论,并通过演示泡沫灭火器加强感性的认识。至此学生们对于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已有了充分的掌握。但是怎样将学生引入到爆炸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呢?由于在改进的实验探究中学生们已经得到了影响燃烧外部条件的一个因素——氧气的浓度,设计问题“还有什么办法使燃烧更剧烈呢?”将学生引入愤悱状态,结合架空烧篝火,得出另一个影响燃烧外部条件的因素——接触面积,再演示粉尘爆炸实验,使学生很快转移到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上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前认真备课,转变教师角色,认真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提问与展示视频、改进实验将学生的思维一直控制在积极思考的状态,增强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

三、加强自身的能力锻炼,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能够充分掌控课堂的教师。而怎样才能提高自身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呢?这不仅仅要求我们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熟悉学生心理、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新的课堂形态。而且要求我们教师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锻炼,来提高课堂掌控的能力。

(1)组织管理能力:改变教师角色,创设新的课堂形态,并不是说将教师变成纯粹的一名学生,这样的课堂势必是无序的,也不符合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管理者。在教学业余时间内,能够学习一些教学管理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

(2)察言观色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得能在课堂中察言观色,察“弦外之音”(少数人、与众不同的人);察“异样云彩”(为难之色、异常举动);便于随时采取措施,使自己对课堂掌控的广度得到提升。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范文3

关键词:教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78-02

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大部分高校陆续引进大批青年教师,这批年轻人朝气蓬勃,敢于拼搏,不甘落后,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立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们满怀一腔热情,但毕竟年轻,缺乏经验与耐心,易心浮气躁,心态未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导致注意力不够专注,容易被功名利禄所牵制,教学内容空泛,教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很好地应用教学艺术。对讲授的数学内容点到为止,缺乏深入的分析讨论。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应用无从延伸拓展;对内容缺乏梳理,欠缺数学课程应用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照本宣科,缺乏知识的纵向深度和横向关联,讲授内容寡然无味,板书提纲标注不清晰。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3)传播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和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组织管理自己的活动的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由下面五方面构成:(1)基本素养;(2)学科知识背景;(3)对所教知识结构的认知;(4)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5)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是通过教学实践的磨砺,整合前面四个方面内容而形成的一种能力。通过听课向同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将自己与听课教师进行教学比较,听课之前可以备好上课教师的课,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与上课教师的课有什么不同。若有差距,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试着分析自己的优势与闪光点。教学比较是一种教学反思,通过反思不断琢磨适合自己的教学技巧,在实践中加以尝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如今这个信息流通迅速的时代,一个知识青年注重身心健康发展,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善于学习新知识,更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健康向上地工作、学习、生活。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者,更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强化自己的业务素养,顺应时代的发展。

高校数学教师引导大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得学生头脑中具备数学思想,能应用其中的思想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何谓数学思想?数学思想较之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数学方法处于更高层次,它来源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在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及方法处理数学问题时,具有指导性的地位。如字母代数思想、集合与映射思想、方程思想、递推思想等等都为数学思想。学生如何才能获得数学思想呢?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慢慢渗透,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取了数学思想。

作为高校数学任课教师,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数学基础扎实,各个分支领域有所涉猎,道德高尚,为人谦和,人文社科类知识深厚,熟知天文、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兴趣爱好广泛,关注时事动态政策,了解新新人类的思想与当前媒体聚焦的热门话题,清楚当下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和蔼可亲,语言精练自然,表述准确,注意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应用,语言表达抑扬顿挫,饱含激情,感染力强,尽量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诙谐幽默的语言,面部表情丰富,适当借助肢体语言,与口头表达相结合,声情并茂,传递给学生有效的信息,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都知道,相对而言,数学知识理性较强,不带感彩,知识内容客观科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是富有感情的,对情节生动的故事易产生好感,而对这种“冷冰冰”的真理,若个人本身不喜欢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没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精神,一般很难被动接受,所以数学教师授课的难度就更大一些,但责任摆在这儿,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本人任教已有五年,对教学作了深入的思考,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与初入职场的青年同行共勉。

一是备教材,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有清晰、完整的认识。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和长效设计。认真钻研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培养方向对教材内容合理取舍,并参考相关的书目及考察练习题,设计好每堂课的内容。

二是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障碍,还要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规律。第一,通过学习、研究和与学生相互交流获得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知识与体验,需要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观察、分析,获得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认知等。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完善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第二,对知识点研究透彻后,接下来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作为一个初学者,学习这些知识时会有哪些难度,重难点是什么,哪一种方式传授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知识并很好地理解,进一步灵活应用。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感悟能力也不一样,基础不一样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这些都应在备课时考虑到。第三,板书设计一定得追求艺术化,呈现给学生的板书,字迹清晰,条理性强,知识点完整,重难点突出,整体框架准确。第四,恰当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有些图形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展示,例题演示,练习题的演示,动画演示变化过程等等,借助多媒体可以给学生直观真实生动形象的感受,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第五,注重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美好的氛围。

下面我们以《数学分析》中函数的连续性概念这一节内容为实例演示以上五个环节,教师在走进教室以后,端正自己的心态,抛掉所有的杂念,展现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心中默念,此时我将扮演这门课程的化身,作为知识的引领者,完全忘却自我,带领大家尽快进入状态,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首先引入现实生活的实例,借助多媒体展示瀑布水流,水流给人连绵不断的感觉,说明水的流动是连续的过程;水银柱中水银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高低也是连续变化的;火箭发射时,火箭的轨迹是一条连续的曲线。生活中也会有另外一些事物给人断层、阶梯的印象,如物流公司计件收费的标准,一件包裹20斤以内是10元,20斤至30斤是15元钱,若做出函数图像,就会发现价格随着包裹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并不是连续的。这样分析比较使得学生对连续这个概念有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曲线在某点连续的本质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上述连续的现象抽象出来,在直角坐标下作出连续函数图像,另外作出三个函数图象,分别演示函数中某点无定义,或是有定义但无极限,或是有定义也有极限,但极限值不等于这一点的函数值,这三个都是反面的例子,函数是不连续的,通过比较分析总结,黑板上板书出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定义,强调函数在一点连续图象具有什么特征,并给出典型的例题考察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及应用。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范文4

活动;交流;合作;课外小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7—0053—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物理实验教学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教学主要不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这就造成了教师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教学,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做,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局面。学生为了获得“准确”结果,甚至任意修改数据,没有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新课标指出: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二、做好演示实验

初中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奥妙,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我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实验后,学生惊奇地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他们感到疑惑不解,我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

三、选择适合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从课本和实验报告册中选择活动内容。同时还应该结合学习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活动。

对学生来说,探究活动各个环节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样,都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的实验进行延伸,增加难度或研究内容。例如,课堂上通过学习“小水瓶气压计”的实验,学生得出“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结论,我便让学生回家自制水瓶气压计,用它进一步探究“大气压与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并绘制图像。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让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亲身感受。

四、重视实验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和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实验探究一般都是分组进行的,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转换,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

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也要重视口头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作口头陈述。

五、鼓励学生勤做课外小实验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范文5

关键词:教育学 实践能力

教育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并不是一般的学科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根据学习规律而产生的教学规律。如何让教育学适应师范生的实践需要,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把师范生培养成为懂教育和重视教育实践的教师,这样教育学理论教学才能为学生走向合格教师的讲台夯实理论基础,搞好对学生进行教育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把握学科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1.把握教育理论的哲理性,在思考中形成、完善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在教育理论中要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在古代典籍里传承下来的很多教育原则都还很值得今天的教育者借鉴,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笃行之,慎思之,明辨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

2.寻找教育理论的社会性。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教育理论根源的剖析缺乏深刻的认识。事实上,“杜威的民主社会思想广泛吸收了这些思想的精华,但是也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他既不要一个理想国式的等级社会,又不要卢梭式的纯粹自然人性化,而是去寻找一个人性的自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契合与平衡点,一个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互相交流、合作互惠为基础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已经淡化了人的身份,人们不能够再依靠身份来获取社会财富,而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贡献的标准来获得个人的利益。在这个社会里能够互相交流合作,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联盟,而不是我们人为地去构造一个集体。”这样,深入理解教育培养人的个性和共性的统一目标的双重目标性就容易了。

二、全面把握教材的系统结构,根据教育改革需要对教材去粗取精

当代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教育理论不容易,必须合理调整教育学固有的繁杂的体系结构。赫尔巴特在创建教育学体系时,就意识到教育理论与应用的分化问题,他将教育学划分为“教育学的基础”、“一般教育学”(方法论)和教育技能(教育学的特殊方面)等三部分。继赫尔巴特之后,赖恩把教育学划分为历史教育学和系统教育学两部分,在系统教育学中划分出基础论和实际论两大分支,明显是把应用教育学划分为实践论部分,然而又同时承认属于理论教育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和新型人才观,把新时期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整合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如: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条件、教师素质观、学生(人才)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教育的方法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方法等板块,让学生掌握教育技能,养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育行为习惯,突出当前教育学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的重点,那么,教育学新的理论结构就会成为师范生掌握教育理论的一个成功的开端,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教育学理论丛林中走向条理清晰的教育理论和行动实践。

三、深入课堂,回归实践检验,让理论找到起点

理论最终会在实践中体现它的实际意义,课堂,包括名教师的课堂、普通教师的课堂、师范生自己的实习课堂,都可以寻找到理论的原形,透过理论的原形,再回到自己实践的原点,感悟理论的效用。

例如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成”知识而不是“占有”知识的生命成长过程,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在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生成、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去讨论、观察、体验、感悟,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师范生实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对课程理念的实践贯彻,在教学之后,必须认真对照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不是让学生围着自己的教学任务转、围着死记硬背的知识转。

陶行知早就提出:在做中学,在做中求真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实践是教育理论存在和发展的支点,也是学习掌握教育理论的支点。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与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教育知识,如果教育理论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对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加强现有教育理论的运用为原动力,教育理论的学习就会为教育原理的应用提供真实的舞台,为师范学生专业成长提供丰富的、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9,1。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范文6

药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医学桥梁学科。它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中药物的理论,都经过许多动物、临床实验得出的结果,因此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理学实验一方面除了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抗挫力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将来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然而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能自主去探索、创新、思考[1]。因此,我们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通过一些操作性较强、实验现象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药物对在体肠平滑肌和肠系膜血管的作用》的实验中,让学生能观察到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对肠道平滑肌的兴奋作用,然后再用硫酸阿托品进行对抗,使学生能够客观上观察到两种药物对肠道平滑肌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药物印象。此外,通过实验现象要求学生分析原因,从而使学生在好奇、感兴趣的状态下进入角色学习,学生才会积极去探索,积极去查阅相关的理论知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药理学实验感兴趣才会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学习,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实验教学水平才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1.1课前预习

自担任药理实验课教师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在课堂上,不管怎样精心设计、讲解、互动、激励,仍有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性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调查研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看什么内容,部分学生认为没必要预习,上课时按照老师讲述的内容做即可,更不要看相关的理论内容。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实验操作不熟悉,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应该布置给学生相关问题,然后要求按照相关理论知识去预测实验结果,并说明原因,同时可以布置给学生相关的临床案例,要求学生去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积极性。避免学生在实验时,实验步骤懵懵懂懂、颠三倒四,避免学生稀里糊涂的做实验。

1.2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巩固和强化知识,使学生能真正的理解理论知识,并切实将其应用到临床。经过有趣的药理学实验后,使枯燥药理学理论知识更加的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当药理学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所以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实验课还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只有加强课后复习,学生经过对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总结、比较,才牢靠的记住了所学知识,并将其真正的应用到临床实际当中。

2重视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应该要创新教学,将权力下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教学创新,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在以后临床工作中,都需要老师与学生的配合,医生间的配合,医生与护士的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伙伴,通过实验养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体谅、互相包容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和自我奉献精神。

3重视实验的失败,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任何实验都会有失败的可能。所以,一旦学生实验失败,教师不应该全责备,而应该和学生一块儿分析失败的原因。如,在《钙镁拮抗实验》中,部分同学实验失败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是不是由于抢救不及时,还是钙剂推注过快造成的等等。从失败的实验中激发学习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承当责任的精神。

4重视实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完成实验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实验中存在问题解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和分析[3]。实验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和遇到很多困难,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大胆质疑并提出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总结,总结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并针对实验的依据、原理、设计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由学生本人来完成实验报告。

5效果评价

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6个班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为两个组,其中抽3个班(201位学生)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另外3个班(205位学生)实验组,实验组进行了上述4个方面的改革。6个班级分别同时进行《钙镁拮抗实验》的技能考核,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操作、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及分析能力、实验报告书写。然后我们用spss13.0统计软件中Independent-SamplesTTest对技能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统计结果作为此次教学改革的评价依据。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技能考核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药理学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要随时关注学生动向,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迈进新的台阶,学生综合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朴英姬.药理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