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雕刻技术入门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雕刻技术入门教学范文1
关键词:游戏设计课程;Zbrush;次时代游戏模型;Alpha工具
近年来,本科艺术类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中都适当增加了游戏设计课程。笔者近期通过对高校艺术类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讨论中发现,游戏设计课程主要以游戏视觉设计为核心教学目的,围绕这一目的制定了视觉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框架。其中可以清晰地分为两个类别:即偏向平面视觉设计的交互界面设计与偏向游戏角色和场景的三维模型设计。而后者直接影响游戏用户对游戏可玩性的视觉评分,不仅是游戏在视觉上能否吸引玩家用户的重要标准,也是游戏视觉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制作有视觉冲击力、外形新颖美观、动作姿态优美的游戏模型,使学生掌握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制并符合行业内标准游戏模型的教学方法。
一、高校游戏设计课程与Zbrush软件的联系
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是软件操作不熟练,另一方面是设计学基础知识转换到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的困惑。以往游戏设计教学大纲中提出游戏本题设计和游戏视觉设计两项课题,通常是指在规定的课时指导学生制作一款可以实现操作的小游戏。游戏视觉设计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款制作游戏模型的软件。由于目前人才市场需要更多能够在游戏项目上制作独立次时代游戏模型的高校毕业生,但实际上游戏产业是一项分工细致,劳动附加值极高的产业,市场不需要入门级的游戏设计者。所以,需要调整教学大纲中不适应的部分,面对学生和市场的两难境地,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得到更加专业的游戏设计能力的提升。
ZB软件可以在一般系统环境中顺畅运行,非常适合学校教学普及硬件标准,同时也是一款业界相当认可的三维游戏模型制作软件,在无纸化教学环境中,这款软件支持手写板操作,也能在软件界面上直接书写。高校游戏设计教学过多使用 AutoDesk Maya,软件本身并不妨碍游戏设计的表现与创作,但在游戏模型的结构修改和精细度表现上,教师无法用软件指导学生。例如,在Maya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完成全部游戏模型的制作后,教师才能给予评讲和评分。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制作模型的问题,不能及时叫停学生的错误操作,只能通过学生无数次试错操作后,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而ZB软件则可以通过快速增减面数,得到简单的模型和精细化后的模型,让教师在简单模型的阶段指出学生出现的结构性错误,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发生。另外,ZB卓越的细节雕刻功能,模型表面绘画着色和贴图转化的功能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转化设计学基础知识。
二、循序渐进的形象化教学思路
新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思路满足以下几个层次的需求,合乎从简到繁的适应性训练过程,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从构建模型框架结构到雕刻微小局部细节的错误操作。最重要的是使得学生掌握以多款软件联合工作来完成创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
1.数字浮雕课程设计思路
学习使用ZB软件与其他三维软件不同的是节省了大量熟悉软件界面的时间,例如,学生学会使用三维软件制作一个水杯,水杯设计不能与设计学基础知识和游戏设计的实质内容进行任何关联,但为了使学生掌握三维软件能实现从线到面,从面转换为体积物体的道理,必须设置这项课程训练。新的ZB课程训练增添了2.5维块面浮雕训练,要求学生在首节课学会安装使用手写板,对指定的经典浮雕作品进行临摹,手写操作直接避免软件界面操作,学生在屏幕上、数码泥板上以数码笔为刻刀直接雕刻,所以在基础知识中设计学的点线面转换规律可以直观感受到,而不通过第三方操作进行转接性理解,由此节约了学生学习游戏模型制作的时间。
游戏设计课必须重点讲解块面构建与点线雕凿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一样的游戏高精度模型,为何水准有巨大差别?2002年,美国艺电(EA)游戏公司外包给印尼公司“极品飞车10”项目的建模工程,完工后飞车外观俊朗,贴图华丽,但不符合EA要求,模型全部返工。唯一致命失误在于建模师躲避构建飞车复杂的结构,试图用贴图来表现车体表面,导致飞车模型在转面测试中,发现车体多处构件没有光影变化。众所周知,浮雕必须是从大块雕刻入手到细部刻画的一门雕刻艺术,如果没有良好的块面结构意识,浮雕雕刻必然失误不断。所以,学生通过练习必然会强化从模型整体结构入手雕刻的能力。
2.数字人体雕塑课程设计思路
数字雕塑课程以人体雕塑为主要内容,学生能快速理解游戏人物角色制作的要点。其中关键在于适当讲解如何划分人体各体块之间的结构,肌肉和骨骼之间正确的比例关系,以此让学生通过课程理解三维角度观察和制作游戏角色的必要性,杜绝在雕塑过程中试图通过小笔触堆砌大体块与用笔刷涂抹的方式来建立结构关系的错误做法,并在训练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各种笔刷和剪切工具综合应用的能力。
数字浮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三维角度进行设计的兴趣,在第二阶段的人体雕刻练习课程中将着眼于培养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方法制作模型,“学习人体形体雕刻将为成为雕刻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人体既是复杂的体块组合,同时也是最常见的形体。之所以挑选人体形体成为雕刻课程主要内容,是为了方便学生观察参照物,也能快速发现模型外形上的不足。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整套的人体各部分比例数据和真人模特参考图片,客观上用以修正学生的主观表现效果,通过这阶段的训练,学生形成以参考资料来辅助设计的艺术创作观念,防止学生以天马行空、无知者无畏的心态从事游戏模型设计。此外,在软件操作训练中,适度增加快捷键匹配手写板操作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练操控移动、缩放、旋转等制作手段,更好地引领学生从2.5维向三维角度建模进阶。
游戏角色模型设计仅仅能完成大致的模型形体制作,与课程目的有相当大距离,下一阶段课程让学生对已有模型展开精修。与其他三维软件相似的是,ZB软件同样要求拓扑面片的合理性,即模型不仅结构和细节精准,而且避免产生多余的不规则多边形。计算机图形学知识说明不规则多边形纳入内存计算后,无法进行持续细分,在高细分光滑模型表面会出现破损面、挤出面等问题。所以提醒学生不时注意拓扑面合理性,必须保证四边面片或三角面片。
3.Alpha工具及相关课程设计思路
服饰、道具、纹理精雕课程训练细节刻画能力是这一阶段课程的目的。学生经过前期训练,笔刷应用更为流畅细腻,然而细节雕刻需要更多耐心,同时也要细致观察比较模型整体。重点在于学会Alpha笔刷与贴图的应用,不但可以加快流程进度,增加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为学生理解贴图原理和贴图制作的技巧提供训练机会。课程目的要求学生提交游戏角色模型表面着色效果图与贴图原文件,看似简单的作业却需要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
实际上Alpha贴图是指16位灰度带有Alpha通道的图片文件,支持的文件格式有PSD、BMP和16位TIFF图像,理论上适当的照片都可以成为ZB中Alpha贴图库的内容,学生将会面临更加多样化的方案来进行游戏模型表面细节的制作,常常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此外Alpha工具涵盖的知识点异常丰富,将会涉及ZMapper、AIPloyPaint、 ZAppLink、Topology制作笔刷、制作纹理图章与镂花模板等内容,更加让学生感到困惑,从而丧失信心。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引导学生添加细节系统性为细节部分进行布局十分重要,对多边形模型进行分组,建立起有比较、有变化的细节添加方案,切不可为了变化而变化。分组雕刻的最大益处在于将刻画细节的侧重点规划出来,使学生明白细节雕琢是有比较的雕琢,不是一概而论。其次,课程中多重Alpha贴图课程要安排学生将Alpha贴图存入不同的层中,之后采取层与层之间叠加、消减的方式来得到各种效果,既不会给学生带来重复操作的痛苦,还会增添很多意外收获的学习喜悦,有助于强化记忆增加理解。最后,ZB中UVProjectionMaster 和PolyPainting 这两项重要的拓扑工具也需要学生充分理解掌握Alpha工具,它们可以直接将模型表面的画笔效果转换成UV投影纹理方向。换言之,理解Alpha工具将有助于贴图精细化合理化,将有助于游戏模型制作的完美。
雕刻技术入门教学范文2
中职学校就是一个培养技术型工人的场所,让学生学会一门专业,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有较熟练的一般专业技能本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也会偏离了这个中职教育的轴心,搞成了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的局面。烹饪专业要学的东西很多,有如:面点、西点、小吃、雕刻、热菜、凉菜、原料、宴席等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一般只学习两年时间(再实习一年时间),不可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学精,那么什么是必须学的,什么只是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和老师有一个目标定位,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有重点的掌握一门技术,一专多能,使他们的技术才能在社会上好用、和够用。
首先,我们必须理清一个观念,我们中职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什么人才级的技术力量而只是一般的熟练工。这个定位必须要准确明了,切不能胡夸乱造,否则天天举着培养“人才”的口号会害了学生、害了学校、也害了社会。厨房里的熟练工,而不是厨师熟练工。这也是必须清楚的内容。要成为“厨师”必须从“厨工”开始做起,一个合格的厨工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专业能力。
1. 爱岗敬业精神 这是前提。如果你不喜欢烹饪这个专业,很免强地从事这个工作,就不会有敬业爱岗可言。所以,我们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爱岗和敬业和遵守职业道德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要教育和深化引导,从遵守学校烹饪实验室的制度,遵守饮食行业的职业道德,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到每次做实验时的责任感负责态度等等方面开始学习,才会转化成行业岗位上的遵章守时,尊敬师傅,积极认真,主动学习等好的习惯。
2. 熟练的刀工技术 切、片、划、斩、剁、批、削、旋等等刀工技术是作为一名厨师必备的前提条件。至少在丝、丁、片、块这些原料的成型上,必须切得又快又准确(规格),要适应行业的速度,就要强练刀工基础。如:一个洗好的土豆,从削皮开始到切完成二粗丝,其用时不应超过1分钟。否则就不能达到行业的速度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 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个问题似乎不值得一提,一般人都认为卫生习惯的东西从幼儿园就开始在教育,怎到到这儿还在讲卫生教育。厨房是做饮食的地方,饮食的卫生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工作。所以,作为厨工或厨师都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积极地把每天的卫生工作做好。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不太擅长做劳动做卫生,这就需要我们中职学校在烹饪专业的教育过程中认认真真地把卫生作为一门必修课来教育学生。卫生不仅要做,还要做得好,做得快,做得勤,做得主动和积极。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行业上才能适应行业上的工作需要。
这三个基本能力,是我们中职烹饪专业学生走上社会必须具备的,不仅要学好,还要学精!现在我们一些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图求大而全,什么都学。面点、西点、热菜、凉菜、雕刻、冷拼、翻锅、勺工、原料、筵席等等。看上去学生学的东西很丰富,但是到了社会行业上,反馈回来的信息却往往是这些学生基本功太差,不好用。
这是值得我们教育者反思的。
雕刻技术入门教学范文3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认知知识整合艺术修养表达能力入门教育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第一学年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新生对该专业的认知入门教育,包含建筑认知以及必要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同时为大学二年级开始的一系列建筑设计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过渡。专业认知入门教育是整个建筑学专业的基石,直接影响初学者对建筑学专业的系统认识、建筑专业素养和职业生涯。因此,各建筑类院校在该课程的建筑学入门教育建设与投入上都非常重视。我校自2005年设置建筑学专业以来,积极借鉴名校教学经验经并结合我校实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讨以及学生反馈,把《建筑设计基础》阶段的专业入门教育作为重点教学研究内容。
1 处理好专业入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1 感性的建筑认知
什么是建筑,它的范畴又是什么?对于这一个问题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未必能正确的回答出来,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点。由于初学者的知识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通过老师对建筑的本质、范畴、技术性、经济性、艺术性以及人文历史等知识去进行理论的、口头的阐述,往往作为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士能够很容易理解,以提高认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抽象的概念与文字,确实很难理解,并且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针对这种状况,“建筑构筑生活”,我们首先将建筑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建筑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场所,并且每时每刻都影响人的社会行为。基于这一点,我们分门别类的将理论型的概念转换为实际的建筑形象,通过搜集专业资料、专题报道等媒体,对大家所熟知的建筑如身边的商场、学校、城市广场、道路桥梁、雕刻艺术,以及闻名于世的北京故宫、巴黎凯旋门、奥运场馆鸟巢、悉尼歌剧院等进行专业的说明。让学生带有兴趣的对建筑的范畴有了形象的认识,对建筑的概念认识也由模糊到清晰,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正确的理解建筑学专业特征
自从人类社会开始,建筑就一直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文化背景等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恰恰代表了建筑的三要素。然而,由于历史上众多的学派对建筑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强调“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沙利文(Louis H.Sullivan)则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特别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即功能主义;而另一位现代主义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则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科学性的艺术”,把建筑的艺术性放在首位,即形式主义;同样还有结构主义等等。建筑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建筑学这门学科的观点本身就是多派别的,也决定了建筑学教师的立足点是多选择的。在教学之中,教师立足点不同往往左右学生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以至学生对建筑学的认识出现出现两种极端的认识。这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建筑就是艺术,将建筑设计混同于美术;二是建筑就是功能,就是结构,没有任何的艺术修饰,将建筑设计等同于土木工程。而且这两种认识对于初学者来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事实上,建筑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功能、空间、形象的设计,还包括结构、材料、设备、建筑物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等,对此,我们通过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形象、建筑空间等课程从下列四种方面来端正初学者对建筑设计的认识:1)建筑的目的首先是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是建筑的空间性,空间设计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质量,这是任何建筑的共同点,即满足功能需求;2)不同的建筑类型对艺术性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公共性强、规模大、影响度广对城市景观起到标志性作用的建筑则艺术性要求更高,而普通的住宅对艺术性要求较低,外表相对平淡;3)任何建筑无论功能性、艺术性如何,建筑空间都需要结构支撑,依靠建筑技术来实现;4)对设计院实践工作的分工与设计流程进行演示、解说,并展示完整工程图纸。当然,对建筑学的认识,也是随着课程深入的展开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深化的。
2 侧重各项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素质与人文修养,全面深刻的理解建筑,顺利完成建筑学专业入门
建筑学不仅是一门工程学科,更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要求设计者既要有艺术气质,又要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人文素质的合理组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随时能吸取新思想,创造新事物”。这是对新一代建筑设计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
2.1 教学要重视各专业学科知识整合
大学一年级作为主干专业课程主要就是《建筑设计基础》系列,而其它的专业课程如《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结构选型》等则尚未开设。导致在教学中往往发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初学者由于刚刚接触建筑学而专业知识不够宽广,同时兴奋而好问,往往将现实中所见的庞大、多样、复杂的建筑方面诸多问题求助于基础课老师;二是在高年级的教学当中,虽然已经学习过上述的专业基础课程,但仍然不会将它们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甚至在某些高校毕业设计之中也有与此类似的尴尬。这两种现象经过笔者调查,在一部分学校中经常存在,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整合能力不够导致设计方案有致命缺陷,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我们要求教师在以课本为依托,讲授科目所规范的内容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科内其它科目知识的“整合”。同时在专业授课当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是建筑设计课程还是专业基础课,授课老师都要积极的将其它专业基础知识有机的与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时间结合,以提高同学们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耐心的帮助同学弥合各门专业课之间的裂缝和填平现有开课目录以外的知识缺陷,这也是学科知识体系中有些开课目录中所未涉及的,这些知识的增长除了依赖学生课后阅读大量资料以外,教师的引导起着不可替待的作用。
2.2 重视建筑艺术修养,提高手头表达能力
一项完美的建筑作品,离不开设计者创造性的构思,更离不开将设计构思顺利的用图纸表达出来的能力。比如,朗香教堂、流水别墅、央视办公大楼新址、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国内外著名的建筑能够深深的打动人,都凝聚着建筑师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深的人文底蕴。特别是在当今大力批判方盒子幕墙玻璃的“国际式”风格而强调建筑的地域化、创新性、人文性时期,在“建筑设计基础”阶段塑造学生的建筑设计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2.2.1“意在笔先”,在建筑设计中突破常规,实现新意,就需要广泛的融合历史、艺术、文化等人文因素,为创造性思维提供素材,使学生有可能把建筑方案的物质形式与社会背景、文脉环境、风尚习俗、生态环境等多要素有机的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立意深远的作品,为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特别重视文化、艺术、意识等的人文课程的比重,具体开设了人体尺度测绘、西方古典柱式、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特征、建筑画临摹等理论课与辅导课,同时涉及建筑环境行为学、中外美术史、中国古典民居、现代主义大师系列、美学原理、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古典园林等其它课程,而全面提高和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和创造力。
2.2.2“图”是建筑师的语言,有了好的创意仅仅是完成建筑创作的第一步。在传统教学中,表现技法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必须接受大量的严格的手工绘图训练,掌握各种绘图技巧,顺利的表达出自己的建筑创作,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随着计算机在建筑制图中的广泛应用,建筑师已经从繁重的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方案构思和推敲之上。于是,在教育上也相应的做了调整:减少手工绘图而代之计算机绘图。对此,我们应该,两面地看待。一是计算机绘图效率高,准确精美,便于修改,易于信息传递,更可以创造出一些独特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应当鼓励运用;二是很多学生盲目迷信电脑,过于依赖电脑绘图,从而过早的对严格的手工技法训练失去热情,不仅导致绘图能力下降,甚至有些同学离开电脑无法顺利完成建筑创作。针对这一问题,老师的合理引导尤为重要,因为在当今社会,快捷高效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市场化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种建筑绘图软件,更要掌握熟练的手头表现技能。据调查,当今各建筑设计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首先考察的就是应聘者手头表达能力,即建筑快速设计。因为手工绘图是建筑师高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反映,有助于建筑师的快速方案构思和表达,同时又是建筑创作者之间交流的“语言”,形象而又快捷,更有助于创作者把握稍纵即逝的创作灵感。
雕刻技术入门教学范文4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绘画、雕刻、建筑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素描既是绘画入门的基本功课又涵盖着艺术问题,它肩负着双重使命。其一,它是完成一个常人到艺术家的基本转变条件。其二,它又是一个艺术家终生创作的艺术语言。在这一意义上,与其说素描是一种很强的技术性训练,不如说素描是一种关于绘画最基本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的训练,是对未来艺术家基本素质的训练。
关键词:绘画 雕刻 工艺美术 转变条件 艺术语言
素描是完成一个常人到艺术家的基本转变条件
古往今来无论哪一位画家,不是从素描学起呢?素描好比盖房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结实了,房子才会坚固,才不会变成空中楼阁。就拿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来说,他开始学画画时,无非是一个鸡蛋,就要画上成千上万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总而言之,他是为了掌握素描这项基本功。所以这一切的准备工作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素描基础,就不会有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
素描是一个常人到艺术家的转变条件可以从素描水平发展的几个阶段看出来。第一阶段是幼稚阶段。也可以把它认为是培养兴趣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感性认识,只凭幼稚的直觉美感印象作画,其认识和表现方法均处于不自觉和朦胧的状态。第二阶段是研究阶段,也可以是画形为主的阶段。随着画着理解力的提高和正规训练的开始,要求准确的表现形体的自然状态。为了达到此目的,画着必然用心研究“形”的比例、体面、明暗、透视等一系列自然规律,并努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素描技法。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或者说是自觉地主动刻画形象的阶段,即“形”与“象”并重。在这一阶段,画者不仅对形体中较深刻的理解和画准的把握。而且对形象的美感特征有较鲜明的感受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画者在准确地刻画“形”的自然特征的同时,力求把其对象的美感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即所谓“形神兼备”。在这一阶段,画者的表现技巧已趋于完美和熟练,达到了从“有法到无法”的较高境界。第四阶段,是意象表现阶段。在这一阶段,画者对形象的美感认识产生了飞跃,充满了表达自己主观独特感受的愿望和激情,在表现形象时,画者已不再拘泥于形体特征的准确再现,不受其约束和局限,表现方法也更加大胆和为所欲为。但这不同于对形体的不理解的糊涂也有别于轻浮的乱抹。意象素描所表现的形象,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法则及标准技法来衡量,其形象却更具有气质上的合理性,更具气派,更加感人,更有艺术个性和表现风格的独创性。
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者四个阶段是循序渐进、谁到渠成的过程,没有一定的实践积累,不提高认识与修养,企图硬性地跨阶段飞跃式不可能的。
素描真正的成熟和系统化石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发展,人们探索发现了解剖学、透视学和明暗造型的科学原理,并作为一种科学的法则来指导素描,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艺术大师和许多优秀的素描作品。严格与严谨,在学习素描过程中,特别在初级阶段是必须提倡的,由于长期的严格素描训练,严谨认真的写实功夫,这些大师才开辟了走向成功之路。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素描发展的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流派。从15世纪到20世纪,变化时巨大的。这宗变化,来自画家们不断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成为素描艺术不衰的动力。西欧的一批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丢勒、荷尔拜因等把素描艺术推向高峰,在造型的精确,对解剖的精通等方面,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以致使后人都难以超越。随着光影、体积、空间、色调等领域的开拓,对各种虚实,强弱变化着的节奏感和质感、量感的追求,从17、18世纪开始又把素描引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并成力学院对未来画家训练的多元化课题。
总之美术初学者,以素描来练习绘画的基本功;对于画家来说,通常是以素描来作习和为创作起稿用,也通过素描簿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素描本身也具体独立的艺术价值,素描作品也是独立的艺术的艺术作品,世界上许多美术馆收藏有许多优秀的素描作品。素描形式也可以进行创作,甚至可以创作大型作品,如我国家王式廓的《血衣》,就是一幅大型的素描创作作品。
素描又是一个艺术家终生创作的艺术语言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属于绘画范畴。广义上讲素描包括所有单色绘画和简单几种颜色绘制,而不以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作品。即广义上素描也包括国画、白描、原始岩画、水墨画,以及用油画色、水彩色等绘制的单色作品等。通常所说的素描是狭义上的素描,它实际上是西画的一个画种与油水画种一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但因为素描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在我国美术院校教学体系中一直把它当作造型艺术基础训练手段。所以素描,不单单是指课堂练习中对描绘对象一丝不苟的再现过程。广义地讲,它的形成是极为丰富多变的,即要严谨逼真,又需要写意夸张,精微而不繁琐,概括而高度充分;可主观增添,又要合理精减。、
前边提到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等,他们的一生创作中,无不在追求着素描这个概念而行程着,他们以线条为主体,明暗为从属,以坚实的透视,解剖知识为基础;来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以及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他们作品中有我们现代素描中孜孜追求的那种飘逸洒脱。
雕刻技术入门教学范文5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在纯艺术诞生之前,工匠群体肩负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任务,并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高尔基(Maksim Gorky)曾说:“艺术的奠基者是陶器匠、铁匠和金匠……总的来说,就是手工艺匠人。”这种工艺样式传承对艺术产品生产者而言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传承方式。它既包括实用的功利目的,同时又包含教与学的双重互动。实用的技艺特征所反映的教育功能在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即“技”的美术教育。“百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行为不仅是一种物的创造,而且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传承,更是一部彪炳史册的文化巨献。
新时期教育亟待转型升级,从过度关注升学的传统教育到聚焦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转型,要由过分关注共性发展到更加重视个性的培养,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潜能倾向,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或发展方向、课程和教学活动,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等。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育转型升级的立足之本,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是现代课程最显著的特性,如果没有课程的高选择性,教育升级转型将成为空白,不同学校应该立足自身优势或特点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相关课程供学生选择,同一学校中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尽相同,学校课程内容应更具选择性。
笔者所在校目前拥有99名教师,区级以上骨干教师43名,有一大批具有专长的教师,而学校的1300多名学生85%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工子弟,文化成绩虽参差不齐但比较淳朴,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有的学生有音乐天赋,有的学生有体育特长,有的学生的电脑操作技术比较熟练,有的学生在陶艺方面有基础,有的学生对书法有兴趣……学校领导根据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有学校特色的“百工课程”,专门腾出一幢宿舍楼改为“百工楼”,在“百工楼”中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24个工坊。以“格物致知、创物知能”为基本理念,旨在“以工树德,以工启智,以工求真,以工育美”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充分发挥各类骨干教师和特长学生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健康成长每一位学生,培养活力学生”为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编写校本教材,让每一门校本课程在学生成长中不断得到完善。
笔者以“地理课程与百工课程有效整合”为主题展开了研究和探索。
一、对百工课程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价值的认识和体会
百工课程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是指将“格物致知、创物知能”为基本理念的百工课程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其目的是利用“百工教育”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探究性优势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在两者的整合中,百工课程作为认知工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促使百工(综合实践)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的必然要求。
百工(综合实践)教学与初中地理教W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我校百工教学的发展一方面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地理教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百工教学提供了化抽象为直观的平台和方法,把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更加直观形象,也使得地理问题越来越生活化,更使得地理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真正从书本和课堂中走出来。实践证明,利用百工教学各环节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地理学习环境,通过动手制作的方式呈现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以实物的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地理教学更具有直观性,更活跃,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价值。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就必须在地理课程理念、地理课程的设置以及实施中与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地把学校的校本课程――百工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活动课程进行叠加,而是利用百工教学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使百工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
二、对百工课程与地理学科整合作用的认识和体会
百工课程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是互为促进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百工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经过研究发现,两者的整合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黏合剂”。这就要求我们要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快速提高学习效率。如,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中地球仪、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等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借助百工十字绣艺坊制作地球仪(按照课本第5页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全部集中于此。他们一边“欣赏”自己的成果,一边聆听教师生动的讲解和仔细的指导,心中自然会充满神奇的遐想和成功的喜悦,会增强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利用乒乓球外表的胶布和铁丝的分布,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使他们获得理性的判断和规律性的认识,以此熟练掌握极点、重要的经线、重要的纬线、半球的划分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比,让学生享受收获成果的快乐。这样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动手操作、过程掌握和探究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从而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型。
新形势下的教学中可以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给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众所周知,许多地理事物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难以牢固记住。如中国的疆域(省级行政区)。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表现这些,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还可能导致学生似懂非懂,难于记住。“身在曹营心在汉”,死记硬背虽有一点效果,但总体教学效果较差。而百工纸艺坊却具有很强的活力,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在百工纸艺坊,发给每位学生一张《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要求学生从工具箱中拿剪刀沿省界线剪下每一省区(两个特别行政区不剪),教师利用PPT进行指导,学生在剪图操作中对每一省级行政区轮廓更易记忆;10分钟剪纸结束后,让学生打乱重新拼合,通过拼图让学生对每一省区的位置有了准确的方位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百工课程与地理学科整合途径的认识和体会
(一)百工课程的选择性和实践性,满足了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之前就已经有了生活的经验,他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在学习之始,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同时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化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百工课程结合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可实现对地理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这些载体,可以极大程度地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实物、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地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学习《长江》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播放长江的某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声音、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得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奇。然后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描绘出长江,让学生把长江流经的省区用彩色笔涂出来,把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湖口)用黑点描出来。等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后,再分组观看中国地形模型上的长江,了解长江流经的地形区,为下一节长江的水分特征夯实基础。这些教学环节,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积极,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利用百工教学模式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百工教学如同一个庞大的知识与技能汇聚点,汇聚并贯穿了众人的智慧,是学校树德、启智、求真和育美的基地。用百工课程辅助地理教学,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运用百工课程辅助教学的模式,使课堂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思维,让学生丰富了学科知识。例如,“澳大利亚”有很多特有生物,如鸭嘴兽、考拉、鸸鹋等,在探究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存在原因这个重点时,可以借助3D营造社,利用社团活动制作flas模拟大陆漂移运动,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澳洲独特的地理位置的成因,另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揭示古老生物之谜。
(三)利用百工课程灵活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此时,我们可以利用百工课程教学灵活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百工课程教学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学习。百工课程教学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改变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有利于改变以往教学只重知识掌握不重知识应用的现象,有利于教师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有利于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例如在学习《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的内容时,教师课前布置准备“大洲大洋拼图”,主要目的是用来考察和训练学生对大洲大洋的空间分布以及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在百工课程教学中,可以首先在学生准备的拼图上设立几条重要的经线和纬线,制作各大洲的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大洲大洋位置的了解进行剪图、拼图,通过剪图和拼图,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为以后世界地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并进行拼合,同时进行思考和讨论,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百工课程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了自我构建过程。
(四)利用百工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演讲者;学生往往是被动地 听,是听众,书本是学生学习的世界。而百工课程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教师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的建构者。以百工课程为核心的特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地理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百工课程教学中“剪拼捏动手操作,听看欣赏”这些手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师生点评,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扩大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中,可利用百工课程中的逸品陶社让学生捏制等高线地形模型图(注意陡、缓坡),学生在捏制地形模型的过程中掌握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什么是陡坡、什么是缓坡、什么是等高线等。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等高线地形图不同的概念,还丰富了知识面,培养了兴趣。
雕刻技术入门教学范文6
学生生涯已离我远去。工作以来,我不曾放弃过画画。尽管自已画得不是那么完美,有时也会半途而废,但它对我的吸引力始终不减。画画的人都知道,画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看似容易,做起来难,而这种难的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挫折,让我从中收获不小。自我认为,要想画好水粉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坚强的毅立和乐观的心态。画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没有顽强的毅立,平和的心态,怎能承受的了几小时画一张画,甚至几天画一张画,更有甚者几年画一张画的折磨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会遇到相同的或不同的困难和阻碍。我在工作过程中观察到,能力好的孩子并非最终会取得好的成绩,而能力差的学生,因为他们有着非凡的毅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不但能坐住,而且对待一幅画也有一种不搞明白不放弃的劲,反复推敲思考,在高考中取得让人惊叹而显赫的成绩。在今天浮躁的的社会里,孟子给“坚忍”做了最好的诠释:“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蒲松龄的一副对联是这样说的:“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见,惧怕困难者,庸庸碌碌;顽强不屈者,则以坚忍的精神成长为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脊梁。
其次,画画要严格遵守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违背了这种规律,必定事半功倍。所以,要想画好水粉画还必须拥有扎实的素描基本功。素描一词相对色彩而言,一般指的是单纯,朴素的单色画,它主要借助单色的线条或明暗来表现物体的造型,研究造型的基本法则。素描相对色彩而言更具理性,特别是基础素描的训练,用理性指导观察,用观察丰富理性,把素描建立在理性的观察上,从而达到素描的完整性,为后期各种形式的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米开朗基罗说:“素描是油画,雕刻,建筑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是一切科学的根本,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已占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素描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别的科目的成绩。如果没有素描的专门联系,色彩的塑造可能永远都无多谈起。
最后,还要熟练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及色彩基本规律,并且参加大量的水粉写生实践活动。对于初学者,枯燥的说教没有触及技法的层面,没有给初学者提供最直接的表现方法。使得许多学生往往把色彩理论当成技法,拿起笔来,照本宣科或糊涂乱画,最终一塌糊涂。什么是水粉画的技法呢?我认为,首先要掌握水粉画颜料的性能以及水粉画工具的特点,再结合水粉画表现的具体要求,全面认识,这样再来谈技巧就避免了空洞的界定。作为色彩写生的载体,水粉画的练习必须和正确的观察方法结合起来,只谈表现技巧,而忽略寻求自然美的发现,水粉画永远只是浅显片面的形式主义。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写生观察不外乎整体和对比,所谓整体观察就是彼此对照,区别不同,特别是用“同类对比法”最能照会到微妙的色彩变化,把相同或接近的色彩进行反复区别,找出色差,然后再分解调出。为了避免局部观察物体,最好侧身用余光意会物体的色彩。观察物体时可以上下左右,跳跃着对比观察,这样可以加强不同物体,不同方位的色彩的联系与区别。
另外,从临摹入门。临摹时应当带着问题,从理解入手,先看画面是何类色调,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是绿色调还是红色调;是深色调还是亮色调。从素描角度和冷暖角度逐一认识比较,何处最深,何处最亮。何处色彩鲜艳,何处色彩较灰。哪些属于暖色哪些属于冷色。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是如何变化的等等,然后在调每一笔色彩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如何调准色彩,同时还要考虑如何用笔,是摆还是点,是湿还是干,是大笔触还是小笔触,等等。做到胸有成竹,否则不求甚解,被动机械地照搬照抄不但进步缓慢,而且降低兴致,日久会失去对色彩的热情,导致“望色兴叹”。
水的运用。做为水粉画的调和剂,水是水粉画、水彩画和水墨画等画种不可缺少的主要媒介。虽然水粉画也可以象油画那样采用干画法和厚涂法,但还是有许多限制。没有水就不能更好地发挥水粉颜料的性能。教学多年,我发现许多初学者之所以画不好水粉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用好水,因为水的运用是几乎贯彻做画始终的。忽视了水的把握,也就忽视了基本方法的讲究。建议你先准备一块吸水性能较好的毛巾,为的是每次涮笔后在上面吸吸水。当然,干画法和湿画法对水分多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笔上含水分的多少,有时决定做画进度和做画效果,水太少,不利于用笔,水太多画面容易被水分冲坏,而且不易干,拖延了做画时间。所以,希望初学者先重视水分的运用,从中找出规律,有条不紊地寻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子。
调色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有两个难点令人困惑,一是面对静物看不出色彩变化,二是看出颜色调不准色彩。我认为看不出色彩,不是色盲色弱,就是方法不对。看出颜色,调不出来很大程度是和经验有关。教水粉画几年,我认为唯一不能教的就是调色,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人的感觉不一样,看出的色彩有差别;调色时种类的多少,比例的多少都可能制约着所调之色的准确与否。要想把看到的色彩调的比较准确,首先要把感受到的色彩进行归纳,看看它和哪种颜色更接近,区别在哪里?然后进行分解,把看到的颜色最多分解成两种色或三种色,不可太多,多了就容易脏,比较以下哪两种或三种色最能配出你需要的颜色。接下来就要尝试比例的分配,也许颜料量的比例是我们调色时最难把握的。比例不正确,调出的颜色不是倾向不对,就是过而不及。
塑造的方法。也许每一个初学者都是从素描开始自己的绘画历程的,色彩和素描是相互联系又彼此不同的绘画两个形式,当我们能看出一定色彩关系后,怎样才能把一组静物塑造的体积感足,空间感强呢?当我们面对一组静物时,除了努力观察,理性的素描处理能力是形体塑造的基本依据。用颜色画素描是水彩画的大忌。怎样塑造呢?可以用概括的方法对基本形体进行“三大面五调子”的分析,强调笔触的独立性,把一个物体归纳为有限的几块颜色,即块面画法。这样,画面就会层次分明,色彩简洁明确,加上笔触的变化,作品就显得干净利索,形体结实,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关于块面的塑造方法,可以让初学者多练习《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尤其是一些从明到暗的色阶推移,来区分色彩的层次。只要付出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对于我们绘画者来说,水粉静物画是绘画基础课程,也是考验我们绘画能力的标志,它不但要求我们要有绘画天赋,更要求我们学会观察,学会坚持不懈,学会总结。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才会在绘画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参考文献:
[1]从中学到中央美术学院.
[2]高中美术基础教程.
[3]西方绘画大师材料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