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1

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在近年来多次参加经管类学科竞赛的经验基础上,探索独立院校经管类专业“教、赛、学一体化”互动体系的建设。提出应整合经管类实验教学资源,发挥经管类专业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优势,以学科竞赛为引领,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推进实验教学范式改革,着眼于“增强学习目的性、趣味性及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开发“教、赛、学一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于开放性、实用性、创新性相结合,融实验教学、实验管理等内容为一体的“教、赛、学一体化”互动体系。

关键词:

经管类;互动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4801

1 经管类专业“教、赛、学”体系的建设现状

1.1 教、赛、学分离,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从总体上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经管类专业的“教、赛、学一体化”互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广度和深度都比较欠缺。虽然较为重视实验教学,同时也依托学科竞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但学科竞赛作为第二课堂,其吸引学生参与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参赛可获得学校资金资助、参赛获奖后获得奖金证书,同时获得素质拓展学分认可等。由此造成参赛学生为赛而赛,违背了第二课堂开设的初衷;另外,由于实训条件及资金不足,学生实践活动的范围、形式受到很多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赛、学一体化”的有效组织和管理设置了门槛。

1.2 具有“教、赛、学一体化”基础的相关课程有待进一步开发整合

目前常见的“教、赛、学一体化”实验教学课程形式是建立实验室进行软件模拟比赛,或者构建模拟商务环境来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验和竞赛能力,但它仍不能解决高校独立设计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实验课程、实验项目与竞赛一体化对接的根本问题。由此,我校有待在针对经管类专业现有实验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学科竞赛及专业特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赛、学一体化”实验教学课程开发整合。对“教、赛、学一体化”课程群中每门课程开发教学大纲、实验教案、实验指导书等实验教学要件,并配套出版系列实验教材、开发和建设教学视频资源以及案例库等教学辅助资源。

2 经管类专业“教、赛、学一体化”互动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2.1 建设目标

在近年来多次参与学科竞赛的经验基础上,整合我校经管类实验教学资源,发挥经管类专业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优势,以学科竞赛为引领,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推进实验教学范式改革,着眼于“增强学习目的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开发我校“教、赛、学一体化”的实验教学资源体系(含课件、竞赛教材、竞赛软件及竞赛教学团队等),打造涵盖竞训功能区(包括开发设计区、竞赛实训区、研讨分析区、综合报告区)。

2.2 建设内容

(1)“教、赛、学一体化”实验教学资源开发

针对我校经管类专业现有实验课程,结合现有学科竞赛,在全校范围内开发建设“教、赛、学一体化”课程群;每门课程开发教学大纲、实验教案、实验指导书等实验教学要件;对应“教、赛、学一体化”课程群,配套出版系类实验教材;针对每门课程,开发和建设教学视频资源以及案例库等辅助教学资源;配置或开发满足“教、赛、学一体化”的教学软件资源;通过学历学位提升、国际国内访学交流、观摩培训等方式,建设一支既懂实验教学规律、又擅长指导学科竞赛、适应“教、赛、学一体化”要求的高素质实验教学团队。

(2)“教、赛、学一体化”实验教学功能区。

重点建设“教、赛、学一体化”研发、实验实训、研讨分析以及综合报告等四大功能区。具体内容如下:开发设计区,主要包括竞赛课程化设计室、竞赛软件开发室、教学设计室等;竞赛实训区,包括标准化创新实验室若干,供教学及竞赛使用;研讨分析去,主要包括教学研讨区、竞赛分析室、教学分析室;综合报告区,打造可容纳不同学生规模的、用于赛前动员培训、竞赛答辩、赛后总结表彰、交流沙龙等的报告区。

3 实践效益分析

3.1 改善实验教学和学科竞赛条件,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经管类专业“教、赛、学一体化”互动体系建成,将整合我校经管类实验教学资源,发挥经管类专业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优势,开发和整合建成重点课程及配套要件、实验教材、建设食品资源库及教学案例库,购置或开发一批“教、赛、学一体化”教学软件,建设高素质“教、赛、学一体化”教学团队,极大地改善实验教学和学科竞赛条件,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2 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该体系建成后,将从教、赛、学三个层面,探索认知教学同步于应用教学,学科竞赛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改革新模式,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试内容和形式、实践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以“教、赛、学一体化”的理念为导向,探索和构建通过寓赛于教学、寓教学于赛、以赛促教学的赛、教、学一体化;使“教、赛、学一体化”的实验教学内容逐渐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和本身内容,使人才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和实践、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2

关键词:汽检专业 共享资源库 故障诊断能力主线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039-02

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深入调查、分析,结合行业、学校等职业技能大赛技术要求、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能力分析,共同探讨汽检专业学生就业面向、成长阶段、工作岗位以及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故障诊断能力是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在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重构汽检专业“故障诊断能力主线”课程体系,实施立体化课程开发,实践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以“课程-网络-设备”立体化开发实践为突破口,开发完成课程配套的虚实结合的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及系列配套实训设备,为学生故障诊断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1-3]。

1 “故障诊断能力主线”下虚实结合教学资源库的设计

“故障诊断能力主线”教学资源库的设计,离不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环境的支持及现代信息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开展以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学习平台网站的建设(即课程体系的线上线下结合);在教学环境上,形成以课程配套设备标准和设备技术标准制订为基础,以满足教学实训操作为支撑的课程配套设施研发,在实操实训设备研发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开发虚拟实训的仿真平台(实训教学的线上线下结合),最终实现课程体系和实训教学环节的线上线下有效结合。

“故障诊断能力主线”下虚实结合教学资源库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即通过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化、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课程配套实训设备标准化等课程体系的立体化构建途径,解决了原课程教学资源单一、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设备与教学内容不吻合等方面的问题。

课程体系立体化开发,综合考虑了课程教学内容、网络教学资源和课程配套实训设备三个立体面,共同构架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系列课程配套设备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相融合的立体型教学资源库。

在教学环境与实施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自主开发的基于B/S结构的汽车仿真实训平台和基于C/S结构的汽车在线实训系统及配套教学实训设备,突破了教学时空限制,实现了网上/网下、虚拟/现实教学[4-6]。

2 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实现途径

为有效保证课内(网下)的“教、学、做”和课外(网上)的“学、练、考”的实施,根据汽检专业建设与教学的需要,以满足学习者课程自主学习、学习素材查询、汽车维修资料查询、仿真实训、技能鉴定与竞赛为需求,为此构架开发了具有课程中心、仿真中心、资料中心、素材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等内容的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平台(http://)。

其中仿真中心(http://),根据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普适性规律“部件认识线路分析部件性能检测故障诊断”进行归类,以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的启动系统故障诊断为切入口,设计了部件认识、线路分析、性能检测、故障诊断四大任务,每个任务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了入门培训、模拟考试、过关考试三类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内通过软件的仿真教学,强调对课程学习重点的把握,减少因实物设备对教学时空的限制;学生则通过仿真中心,可跨时空地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练习与考试,减少学生自身对学习环境(设备、场地)的依赖,提高学习效率。

3 系列配套设备研发与应用

为配合“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满足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要求,一方面需要改造“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场地条件),另一方面开发与课程教学内容配套的系列教学设备。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普适性规律“部件认识线路原理分析部件性能检测故障诊断”,结合汽车专业教学特点开发了以“故障诊断主线”的课程配套连线实训台、排故实物实训台、排故模拟实训台、在线实训系统、实车实训装置等系列配套教学设备。

4 结语

高职汽检专业共享资源库的建设,关键是围绕“故障诊断能力主线”,以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入手,通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实现课程传统的网下教学向网上/网下结合式学习转变,进行课程体系与相关资源的立体化开发;在实训教学环境上,通过制定专业课程配套设备标准与设备技术标准,逐步优化系列课程配套设备,以实操实训设备为蓝本,根据实训教学的需要,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与实操实训设备共同形成实训教学环境上的“立体化”共享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少华,宋迎进.涉农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4(3):231-233.

[2] 冯丽丹.论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 2013(12):187-185.

[3] 肖怀秋,李玉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库开发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 2013(30):5-76.

[4] 谢晓伟.基于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J].硅谷,2013(24).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型;建设框架;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38-03

一、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现代高职教育的大环境下,各地职业院校已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在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力度进行资源的全面开发。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资源建设问题却不断出现:多资源、少精品的问题时常出现;高的建设率和低的使用率相伴而生;各大院校相似或相同课程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数字化的资源开发出现“形式大过内容”的现象,无法真正体现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内涵。

在各大高职院校中普遍开办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也面临同样问题:软硬件建设力量不足,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材、课程、场地、设备以及合作企业资源差距较大,导致开发出的资源无法达到优质效果。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求高职院校牵头,保质保量地开发出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合格资源入库,并确保资源更新率和使用率。

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1.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内涵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面向专业教学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信息系统,它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载体与共享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目的是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幼稚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件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2.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集中职业院校教育和管理多媒体相关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知识的社会普及,具体体现在:

(1)共享优质资源,推广专业建设成果;

(2)为专业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实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高质量就业的互利互惠;

(4)深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可见,建设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借助资源库的建设促进不同学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共享和再应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和高效使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基于共享模式的教学资源库的总体建设框架

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大力推动和发展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有效途径。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全过程必须与专业所对应的产业、行业、相关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以实现共赢发展。在我校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制定专业建设标准

专业标准的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在专业标准的制定和实践过程中,要开展充分的调查和研讨过程,确保行业中先进企业的全程指导和参与,以实现专业契合行业标准、准确定位的原则。

步骤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开展广泛的人才培养调研,有条件的情况可以将调研范围扩展到国外,参考和借鉴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发展特点和特色,最终形成应用于各类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标准化文件,并且密切联系企业实现实时更新。

步骤三:制定专业课程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支撑课程、拓展课程等构成,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为体现专业核心技能性课程,专业支撑课程为核心课程的支撑和基础支持课程。

步骤四:设计符合教学及就业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鉴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殊地位,将深入研究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步骤五:核心课程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核心课程建设是专业的立身之本,因此对核心课程的开发是资源建设的重点。课程资源开发可参照国家制定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标准展开全面的资源建设。

步骤六:专业资源平台建设

建设符合专业特点和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在本项目中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独立开发的网站为资源平台,实现动态的资源、更新和管理。

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进行调整和升级。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入库的标准,结合产业、行业和合作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选用企业新项目改进资源内容。可采取边开发边使用的形式,力求资源库的建设伴随学生学习全过程,并为其职业生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案例分析

在我校重点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校本资源库建设中,重点从三个方向大力推进,最终实现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和实施:

1.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有关专业标准的基础研究

(1)实施方案: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资源库建设的起点是专业的基础建设。包括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等。这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工作是专业开展的根基,决定着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基础扎实才能明确专业定位,确保资源库建设路线的正确性。

(2)主要技术手段:针对教学设计中课程设置的修改,开展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具体执行过程在“广东省电子信息类教指委项目――以‘核心课程群’为节点搭建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综合性虚拟实训平台”中实现,主要内容为以“四类能力节点”构建实践教学整体方案。以改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原有实践教学体系中曾经开展过的以“课程为主导的实训形态”和完全以“综合性项目为主导”的实训形态中的不足。

2.针对核心课程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1)实施方案:针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专业课程的资源开发过程有助于形成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共享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2)主要技术手段:通过明确课程资源建设的入库标准,提供资源开发的指导,规范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对于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资源的开发制定出了“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的入库标准”,在该课题开展的过程中(以两年时间为界限)力求用专业的资源建设入库标准为指导对核心课程开展建设工作,以形成示范效应,并在后续的专业建设中对其他核心课程开展相关的建设,并逐步实现所有核心课程的优质化。

3.开展专业资源库系统的建设,作为校本资源库的基础平台

(1)实施方案: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资源库系统建设中,我们通过开发专业群网站,以专业建设带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

(2)主要技术手段:在网站中所有与专业相关的基础文件、课程建设资源、专业宣传资源、素材库资源等,并实现注册会员管理等功能。由于整体建设以“校本”资源为目标,网站会通过分权管理的方式实现专业宣传性内容全覆盖,而专业核心资源只针对特定用户的功能,以明确的权限管理解决网站运行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入库标准如表所示。

五、成效分析与未来展望

在为期两年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规划和实施中,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效果的评价和成效的分析,整体而言实现了三方面的突破:

1.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实施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优化和推广

选取高职院校色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施全方位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综合性虚拟实训系统、专业教学网站等各类型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将项目落到实处,力争形成典范。

2.探索符合现代高职院校特点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模式

在研究现代高职院校信息化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数字化教学资源标准,落实具体专业进行典范建设,在实际应用中推广和优化资源,并最终形成适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从“虚的研究”到“实的建设”到“虚的总结”,形成一套创新的“专业资源库建设推进模式”。

3.自主开发特色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示范,并形成教学成果

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建成一批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成果, 资源类型包括: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系统、计算机教育软件等。在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开发更多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合力,包括虚拟实训系统,自主学习系统等,从根本上推进资源的内涵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是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专业化、信息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确保专业、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一体化,真正实现专业的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许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5.

[2]解文明,欧少闵等.建立高校数字教学资源激励和评价机制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2(8):1-3.

[3]苏小兵,祝智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2-4.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4

关键词:资源库 课程建设 教学资源

一、国贸专业资源库建设的背景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 号)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和有效运用,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迎来了发展良机。为将国贸专业向纵深推进,深化校企合作,助力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统一标准并且整合校企优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达成培养国贸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我们系国贸专业以学院迎接辽宁省示范校建设为契机, 以国贸示范专业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国贸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同时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国贸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思路

(一)课程资源设计与建设

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是要体现职业能力的训练,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及课程在专业的地位,围绕专业要求及就业需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完成相关教学资源的制作。

对于教学资源库的课程建设,要求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应着眼于多媒体素材的制作,除了文本资源,更需要受学生喜爱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源。多媒体素材设计与制作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更注重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时要参照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学科领域最新发展融入教学当中,开发对应的知识点与技能点、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内容,这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用仿真体验的方式接受学习,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

(二)课程内容设计

我系国贸专业于2014年4月参加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承担《外贸单证实务》等10门课程建设开发的任务,本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高等职业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本课程进行了设计和开发。

以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为例,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任务是合同条款的拟订操作,出口业务信用证操作、进口业务信用证操作、出口结汇单证缮制操作、单据审核操作、综合流程操作、单证归档等七大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又根据实际工作流程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以技能操作为主体内容,专业知识为支撑线索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并把工作任务进行典型化,设计相关的案例、动画、交互式实训等资源。

课程内容开发过程首先制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内容范围,并以教学内容主线设计教学模块,针对教学模块制作教学活动设计. 先进行课程设计的系统化,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知识点、技能点实现资源碎片化,最后围绕教学活动设计进行知识点、技能点的资源制作。从而把课程从复杂到简单、从综合到单一进行分解。形成了碎片化资源素材彼此联系的系统项目序列,把职业能力融入到相关的工作任务中,完成了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项目设计是基于工作流程进行的,通过课程的整体方案设计,围绕学习模块为单位来开发课程的资源素材,对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有效而直观的帮助,从而满足职业技能的培养。《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建设首先制定课程标准,再以教学主线设计教学模块,然后制作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提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课程资源素材根据相关目标进行设计和制作。最终形成配套的学习模块学习包素材资源,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数字信息资源,构建成教学资源库。

制作资源包括了:教学大纲、教学活动设计、演示文稿、教材、题库、课程案例、实训项目、教学视频、专业视频、图片、动画、交互式实训动画、网络课程等表现手法。

教学大纲、教学活动设计、演示文稿、教材、题库、课程模块单元案例、实训项目、网络课程、交互式实训动画这些资源是以系统的观点进行构建,来建立课程系统。而教学视频、专业视频、图片、动画、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最基本的独立单元,每一个单元只包含一个或少数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实现知识的碎片化。这些资源的综合运用,把系统性和碎片化实现了有机融合,让系统教学和个体教学实现了整合。

三、课程资源库课程应用效果分析

本课程为一期建设内容,课程采用边建设边应用的方式,本课程在建设的一年时间内,不断把制作好的资源库素材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进行修改。目前,本课程通过学院网络中心开放使用,学生们可以自主学习及资源下载,通过学习中心及时获得、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能在课余拓展了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们也可以共享下载学习资源。

本课程在2015级国际贸易实务班实施教学实践,对比以往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课间不休息,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学习效果明显,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制单能力得到了训练,学生参加单证员考证通过率达到了100%通过的好成绩,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资源库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也获得了同类院校的好评。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把课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集成,用系统集成和知识点碎片化的模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高职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开发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把理念与实践整合为一体,根据教学和就业的需求,建设课程的多媒体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库的模式,对于培训高素质的高职技能型人才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安芹,牟伟.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济南:中国成人教育2013.24期.

[2] 戴勇.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

[3] 李雁翎.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J].中国大学教学,2010

[4] 陈晓琴.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简介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5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职教改革的深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被越来越多高校重视。本文结合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就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意义、建设目标与思路和具体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职教改革的深入,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一环被越来越多高校重视。教学资源库是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专业资源库的建设既是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1、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1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探究式学习与训练,构建其独具个性的职业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自主学习资源。学生可以获取对应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教学素材,反复学习、思考,掌握重点难点问题;可以获取相关习题和模拟试卷,反复练习并考量自己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环境,开展人机交互训练,快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教学资源库通过提供网络教学资源,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从而逐渐构建起独具个性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2 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提升其课程及资源开发能力。一方面,教学资源库为专业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从过程到内容、从媒介到手段、从课内到课外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为教师自身知识更新提供帮助,不断拓宽知识的外延,建立起饱满而丰富的知识架构,并以此弥补实际岗位工作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在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使用、研究其他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学习其课程开发理念、资源开发思路等,并不断更新理念,逐渐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

1.3 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高专课程改革要求打破传统的科学体系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以能力为基础取代以知识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围绕掌握职业能力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要保证课改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新的课程标准、编写配套教材,还需要建设大量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可以提供大量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同时,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可以规范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2、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设目标与思路

本着“关注用户需求,强调实践能力,聚焦资源内容,促进专业建设”的原则,研究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探究式学习与训练,构建其独具个性的职业能力;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2.1 关注用户需求

强调用户需求导向,借助调研,探知学生、教师的真实需求,为资源库建设提供精准方向,提高资源库的可用性、适用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2.2 强调实践能力

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建设专门的实践项目库,设计电子商务专业所需的课程实践项目和综合实践项目,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2.3 聚焦资源内容

依据学生和教师的需求,精心设计、开发、组织资源。与此同时,更关注新的教育技术的应用、学习形式和方式的设计,适应生源素质不断下降的现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增强学习趣味性,强化学习参与性,提高资源库的适用性和吸引力。

2.4 促进专业建设

以专业资源库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调研工作,明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梳理电子商务专业面向岗位,明确专业职业能力要求,设计对应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3、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研究

3.1 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整体框架

电子商务资源库的设计规划工作以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资源库结构包含2类资源、5个子库。具体包括:专业类资源和课程类资源;专业标准库、考试(认证)资源库、课程资源库、教学素材库、实践项目库。建成的电子商务资源库分为专业、课程、素材三个层级。如图1所示。

3.2 专业标准库

主要提供高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等标准性文档,为电子商务专业师生提供在校期间的教与学的目标和整体方案。同时,还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执行计划、专业教学条件等专业相关资源。

3.3 考试(认证)资源库

主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电子商务师相关考试资源。分为职业资格认证介绍、学习资源库、考证试题库、常见问题解答四个子类目,具体包括考试简介、考证相关知识问答、考试教程、考试课件、模拟试题库、历年真题等资源。

3.4 课程资源库

调研结果显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大致分为三类:技术类、商务类和综合管理类。其中,技术类岗位细分为网站策划/编辑人员,网站设计/开发人员,网站美工人员等;商务类岗位细分为网络营销人员,网站运营/客户服务人员,网站推广人员,电子商务创业;综合管理类岗位细分为电子商务项目经理和电子商务部门经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初始就业岗位定位为网站编辑员、网站开发人员、网络推广专员、客户服务专员、电子商务网上创业。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课程”对应关系,确定重点建设《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运营》、《网络支付与结算》和《网站设计与制作》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相关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活动设计、理实一体化教材、实训指导书等,并配有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课程习题、课程评价试题等资源。

3.5 教学素材库

主要包括: 案例子库、视频资源子库、动画子库、图片子库。素材库中的案例、视频、动画、图形与课程密切相关,可以灵活集成到课程中。各类子库的资源的搜集和整理主要围绕电子商务相关工作流程、作业场景、作业规范、典型电子商务企业案例等展开。教学素材库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大量重复性劳动,为教师备课和开发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学资源库中丰富多样的素材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3.6 实践项目库

主要包括: 虚拟仿真环境、实践课程设计、相关多媒体课件、任务书等相关资料。电子商务专业试点资源库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构建其职业能力和素养,有利于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实施,有利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

同时,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充实的建设过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只有坚持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电子商务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电子商务各专业课程为主线,以高水平资源建设要求为标准,不断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设计等方面,组织采集并开发与课程相关的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优质教学资源,并按照标准入库,确保资源库中的资源质量,才能切实实现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王慧.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数字型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1(4):33-36

[2] 解恒慧,田巧娣. 高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调研分析与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3(8):38

[3] 姜泽东,陈保国,史维琴. 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2011(3):30-31

作者简介: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6

【关键词】 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流;东财网院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4—0063—06

一、引言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为了有效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探索网络教学资源质量评价机制,从而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质量与规模的同步提高。

近年来,国内外高等院校和远程教育机构不断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网络教育实践。

国外网络教育的发展比较成熟,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有更高层次的应用。在美国,凤凰城大学的课程采用集中开发的形式,先确定课程的基本框架,然后由课程开发人员在框架中添加内容,而且,在课程开发时已对课程资源、作业、学习活动、评估等做好设计,课程的设计及内容的确定完全取决于市场的变化[1]。在英国,英国开放大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优质、高效和可靠的特色:①完善的课程组机制;②规范的课程开发流程;③创新的网络课程开发;④实用的课程模块和教学包;⑤网络资源建设质量评价机制[2]。

从1998年首批试点至今,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不仅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形成了高等院校与专业机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交相呼应的多元体系。但是随着市场等外部环境要素的逐渐成熟,我国远程教育在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管理上的缺陷也迅速暴露出来,并成为当前制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3]。

在我国现阶段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①部分网络教学资源开发流程缺失教学设计环节,导致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4];②缺乏将学习资源、教学活动与支持服务高度整合、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网络平台,这使得学习资源不能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5];③缺乏有效控制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机制,导致网络教学资源质量无法保证;④缺少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各类人员的有效沟通机制与支持各类人员资源共享的技术平台。

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提高开发过程的管理效率和工作绩效。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工作流技术,可以支持网络课程开发的项目规划、进度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控制等方面,从而提高开发过程的管理效率及工作绩效。由于工作流概念在网络教育中具有普适性,因而在网络教育中的各个领域均有所应用,如网络学习过程管理[6]、E-learning环境[7]等。在高校普通课程的设计中,基于工作流的协同工作系统亦有所应用[8]。网络课程开发过程具有非常鲜明的工作流特征,鉴于国内还没有研究或应用工作流技术来进行网络课程开发管理系统的研发,东财网院与北师大知识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研发了“网络课程开发管理系统”[9],该系统运用工作流技术将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以模板、文档、规范等形式显性化,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支持工具,将其整合到网络课程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中。本文全面总结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模式,并分析了系统使用后的应用及效果。

二、工作流技术应用于网络课程

开发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 工作流技术和工作流参考模型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流程的任务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来完成这些工作并对它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目标。而工作流系统则是支持组织运营过程高效执行并监控其执行过程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是将工作流管理思想通过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

虽然工作流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但主要和流程的概念相关联。工作流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在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把工作流技术应用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FMS)的工作流参考模型[10](所图1所示)中,工作流系统管理监控模块能够对工作流在整个组织内的流动状况进行监控,并提供一系列的管理功能,以实现安全性、过程控制和授权操作等方面的管理。

2. 工作流技术应用的可行性

高质量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是现代远程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条件,直接影响着网络教育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资源开发是在一定的约束下,为创造独特的远程教育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具有鲜明的项目特征[11]。网络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工作繁琐且涉及人员多,项目计划管理、文档管理、沟通管理是影响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质量的关键因素。

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应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管理思想基础上,通过标准化建设和过程控制,实现整体优化设计,从而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网络课程开发过程具有极为鲜明的流程化特征,可分为规划、设计、开发、测试、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定义清晰的工作流程。通过定义,每个流程涉及的工作任务、管理角色、岗位权限、工作模板及审核标准可以进行组合绑定,使得弹性化的流程定制在网络课程开发中得以实现。

网络课程的工作流特征决定了在其开发管理中可以引入工作流技术,以支持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项目规划、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控制,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管理效率及工作质量。

三、网络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的设计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教育资源建设分为素材、课程、评价和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四个层次。其中素材与课程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基础,评价和资源管理系统则分别是确保质量与实现资源建设的工具与手段。

本研究结合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新形势,采取“分析与调研—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管理模式设计—网络课程开发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投入应用—根据应用反馈完善和改进”的技术路线,通过研究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律,构建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四、模式的实现——东财网院

基于Workflow 的网络课程

开发管理系统的开发

1. 系统简介:技术方案与选型依据

本系统由东财网院和北师大知识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研发,以网络课程开发理论的 “三五”模型为指导,将网络课程开发分为规划、设计、开发、测试、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置开发任务、质量控制点、审核标准,根据网络课程开发人员对工作流的需求与用户体验,系统使用开源的JBPM作为工作流核心,在此基础上实现流程、角色、任务、机能模块的任意绑定,增加业务模型的扩展性和广泛性,为实现通用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工作流技术,可以支持网络课程开发的项目规划、进度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控制,从而提高开发过程的管理效率及工作绩效。

2. 系统开发技术

本系统应用JBPM+Struts2+Spring+Extjs技术框架,实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如图3所示)。

JBoss JBPM是设计及开发工作流和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一个先进平台。JBPM是一个灵活的、易扩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由API、特定领域的语言和图形建模工具组成的框架,可供开发人员和业务分析人员使用通用平台进行沟通及操作,并可部署在主流应用服务器上。在JBPM中,流程定义被封装成流程档案,流程档案被传送到JPDL流程引擎加以执行。

Extjs是一种与后台技术无关的前端AJAX框架。本系统使用ExtJs开发RIA的AJAX应用,通过参考JavaSwing等机制,调用可视化组件,实现UI界面CSS样式的应用。

Struts2 是在Webwork基础上构建的MVC框架。通过Struts2的拦截器,可以进行AOP编程,以实现权限拦截等功能,另外,Struts2的类型转换器、多种表现层技术支持、输入校验功能,以及全局范围、包范围和Action范围的国际化文件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风险,优化结构。

Spring是一种用于解决企业应用开发复杂性的开源框架。Spring使用基本JaveBean,并提供更多的企业应用功能。本系统使用Spring的内存处理功能,将任一类交由Spring托管,通过配置文件注入另一类中,即通过配置文件完成类与类的关联,从而实现服务层与组件层的关联。

3. 系统技术架构

系统技术架构采用无状态接口及自定义流程理念,突出构架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本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定义构架目录结构;第二阶段,实现从资源层、组件层,到服务层、逻辑层、表示层和调度层的目录结构、相关基类和引用包;第三阶段,完善安全层相关功能,逐步嵌入已实现子系统,并对相关层次的灵活性、性能、可扩展性进行验证,通过整体优化,完成系统技术架构设计。系统技术架构的层级及描述见图4。

表示层作为技术架构的最前端,采用EXTJS技术实现,根据个性化需求采用多种页面表示方式。应用层在外部接口的设计上,遵循标准的Http协议和Json格式。服务层实现工作流服务、系统管理服务、消息管理服务、任务处理服务、项目管理服务。组件层是提供细粒度的服务组件,通过服务组件(SCA)的构建,将组件接口和传输协议解耦,使开发的组件可以用任何传输协议进行调用。数据层为工作流服务设计了一个独立的Oracle数据库,通过将业务数据和工作流数据分离,以支持上层服务灵活拆分、组合、扩展和变更,有效提高工作流的处理效率。系统采用SSL协议传输、Base64数据加密传输实现表示层安全,并通过MD5加密存储、身份认证、JAAS安全框架等技术,保证系统数据在交互中的安全。

4. 系统功能

依据网络课程开发的业务流程,本系统构建了六个管理模块与子系统,即:基本信息管理、流程定义与开发模式管理、项目管理、任务处理、消息服务、例外处理等子系统(如图5所示)。

(1)基本信息管理

该子系统主要是对网络课程开发流程中涉及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系统管理者通过该子系统对教师、课程、业务模板以及审核标准等信息进行管理。

(2)流程定义及开发模式管理

该子系统运用定义工具定制网络课程开发流程,将工作任务与岗位角色、管理权限、业务模板、审核标准等进行组合绑定,使得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的灵活性性与标准化得以统一(如图6所示)。

(3)项目管理

该子系统的主要操作者是项目负责人,其根据网络课程开发需求,选定开发模式;在项目维护功能模块下,可以对项目进行增删、查找、启动与停止;在任务配置模块下,可以对任务信息与完成人进行设置;在项目计划模块下,可以对任务描述、计划时间与工时等信息进行设置;在项目进程管理模块下,可以对项目进程及完成情况进行掌控(如图7、图8所示)。

(4)消息服务

该子系统实现了消息模板与渠道的管理,通过配置消息的用途、模板和发送方式,实现了经由通讯软件(E-mail、BQQ等)向任务完成人发送即时项目消息(如图9所示)。

(5)任务处理

该子系统主要包括任务的处理与审核。任务完成人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接到开发相关的任务,根据任务要求、标准和模板完成开发任务并提交给项目负责人审核。审核人依据标准审核课程开发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填写相关的审核意见。若审核通过,则流程进入下一环节;若未通过,则流程返回至任务承担者,由其修改后再提交审核(如图10所示)。

(6)例外流程处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系统为适应网络课程开发工作实际设置的,主要实现在规范前提下系统的功能扩展[12]。流程跳转是经任务完成人申请,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流程调转到相关任务处理模块。任务完成人调整是根据项目实际,因任务完成人无法按计划完成项目任务,由项目负责人进行任务完成人调整操作。

五、东财网院网络课程开发

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效果

东财网院网络教育课程开发工作流管理系统于2010年10月完成开发,随后投入使用。该系统的引入解决了学院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网络教育资源开发流程电子化、本地文件共享化、课件审核有序化、课件开发质量与效率明显提升以及工作平台的智能化,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1. 开发流程电子化

每门课程的制作流程、开发模式、课程管理等在工作线上进行;每一个任务都有相对应的责任人、规范、审核标准、模板、权限、计划时间等,责任人在接到任务时通过平台一目了然,无需线下沟通和反复提醒;线上实时提醒功能使得每一个任务责任人实时收到整个课程制作过程的消息,及时了解自己所在课程项目的进度,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整个项目进度,了解各个项目及任务的风险。整个课程项目制作过程发生的所有数据都会实时记载在系统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环节无遗漏、过程可追溯。

2. 本地文件共享化

该系统与 SVN 客户端紧密结合,通过 SVN,任务责任人在本地可以实现共享文件的上传、下载、更新、查看版本、责任人查询等。此类功能的实现方便了工作人员在本地对文件的操作,同时可以在出现问题时追根溯源,避免互相推诿的现象。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其端正工作态度,增强员工凝聚力。

3. 课件审核有序化

课件的审核设置了五大环节,每一环节规定了审核标准、审核模板、审核人员,每一环节的审核侧重点不同,通过网络课程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了每一环节的特定功能和先后性。例如,只有在课件一审通过后,课件二审的责任人才能接到任务,课件一审没有通过,二审则无法进行。

4. 课件开发质量与效率明显提升

上述五大环节保证了平台的课件错误率降低,提高了课件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东财网院学员对课件的满意度和相应的总评分。与此同时,在网络课程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前后,学院课程开发的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5. 工作平台智能化

该系统避免了手动操作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今只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域的信息浏览与变更,工作平台更加智能化。信息更新后,无需线下沟通和逐一通知,系统会在指定时间发送消息提醒责任人,避免冲突的产生,该系统同时可以实现信息检索统计等功能。

6. 不足之处与解决方法

该系统设计时在流程管理、工作协调,部门互动、文档管理等方面考虑较多,但是在产品设计、生产、测试等原始材料的高效使用以及自动化生产方面考虑不足,在下一期的开发过程中,将在此基础上扩展自动化生产模块,将原始资料、业务流程进行高效整合,从而实现产品的生产管理全部流程化和自动化。

六、结束语

基于Workflow的网络课程开发管理系统从现代远程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保障了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实现了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经验的有效积累,使得开发过程中那些有价值的文档得以保存,极大地提升了课程资源的复用性,降低了资源建设的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开发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多模式、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模板和开发流程。东财网院通过该系统的研发与运行,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规范、标准的课程开发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研发与实践过程是对我国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郭炯,黄荣怀,张进宝. 美国凤凰城大学与我国网络学院比较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6):31-37.

[2] 柳怀. 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启示[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 报,2005,(3):6-8.

[3] YANG Q, YANG Y, CHEN J. A New Model of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 Knowledge-Point-Based and Goal-Oriented Platform [C], IEEE AINA 2004.

[4] 陈庚,黄荣怀,徐琤,李松. 课程建设是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 保证[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5-10.

[5] 陈丽,陈庚. 试点高校网络学历教育教学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10,(1):21-26.

[6] 高燕,秦志刚. 基于工作流的网络学习过程管理[J]. 中国电化教 育,2008,(8):102-105.

[7] 叶海松,季隽. 基于工作流学习的E-Learning环境[J]. 开放教育研 究,2007,(2):73-76.

[8] 肖文锋. 高校课程设计工作流协同工作系统的设计[J]. 电脑知识 与技术,2010,(12):10445-10446.

[9] 杨青,马江舰,张进宝等. 网络课程开发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 开发[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5):71-80.

[10] Hollingsworth, D. (1995). The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DB/OL]. Http: // wfmc. org/standard/mode.l htm.2010.

[11] 张进宝,李松,马江舰. 基于“瀑布模型”思想的网络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模型[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64-67.

[12] 赖耀东,朱建新. 基于多Agent虚拟组织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异常 处理机制[J]. 计算机工程,2003,(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