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分析范文1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大二年级开设分析化学课程,选用教材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凌和王淑美主编的分析化学上册和下册,总时数为54,其中理论教学为28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概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位法及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的现状
本人在我校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只学习了基础化学,没有系统的学习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因此,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还有很多学生由不同的专业转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基础不一,教学难度大。此外,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数学公式,但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大一没有学过高等数学,部分公式理解起来吃力。因此,如何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开设的六个实验项目和药学类专业一致,与临床检验联系并不紧密,专业相关度低,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此外,由于开设的实验项目均是验证型实验,且学生人数多、课时有限,实验中所需的试剂都是由实验教师配制准备好后供学生使用,学生参与的实验并不完整,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分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实验课的实际体验并不好。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设置的探讨
(一)适当增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时
分析化学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其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总时数为54,其中理论教学为28学时,实验教学为26学时,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无论是理论教学课时还是实验教学课时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受到课时限制,要不只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调整,要不就只能给学生讲授教材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4],而不能就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章节进行扩展,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学生感受不到分析化学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性,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建议适当增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课时,在医学检验的过程中体现分析化学的重要性[5],提高教学效果。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理论课程设置的探讨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归属于第一临床医学院,而分析化学的教学任务由药学院承担,课程的设置不是很符合实际需求,因此,在设置课程之前,任课教师应该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负责人员充分沟通,优化教学体系,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内容,适当减少滴定分析的教学内容、增加色谱法等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用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教材是针对药学类专业的,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而言,并不具有针对性,应重新选用教材。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实验项目设置的探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课应该尽量与临床医学检验接轨,以培养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应该更新实验项目,减少滴定实验项目的学时数,提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实验学时数量,并增加原子吸收光度法和色谱法中相应章节的实验,如学时紧张,可通过开放实验室的方式,间接增加学时数量[6]。此外,应该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让学生独立准备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试剂,如果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分组的方式。
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结合实际,开展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和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7]。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例如,将“人体血清钙指标的测定”引入到配位滴定法的课堂教学中[8],围绕配位滴定法“能不能测人体血清钙?”、“为什么能测?”和“怎么测?”展开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和掌握配位滴定的理论知识,感受分析化学对医学检验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
在每章理论课结束,要求学生做好实验的预习,并书写好预习报告,老师在实验课开始前要予以检查,实验课时,老师只要简单讲解一下实验的内容、强调关键的步骤即可,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让学生把问题带到实验中解决,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去,避免有人做有人看,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三)增加实验考核
现有的实验课考核方式主要是依据出勤、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计算分数,这种考核不能够真正地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内容和技能,同时也导致部分学生对实验课不够用心,因此,应该在所有实验课结束后增加实验考核,让学生在平时实验中感受到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对疑惑的地方主动向老师提问,主动掌握实验技能。
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岗位需求 中职 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调查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125-02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岗位就业,而课程改革是影响职业教育的关键。北海市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为了做好医学检验技术示范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及进行课程改革,我们于2013年7月至10月对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医学检验行业开展了包括各级医院检验人员岗位需求和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于2014年1月完成报告初稿,并邀请课程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沉淀完善,使得本调研的结果更具科学性、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向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各级医院发放问卷,由各医院检验科内任意5名以上检验技术骨干填写,不足5人者,要求全部检验人员填写。
(二)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我们自行设计了各级医院对医学检验人才综合素质需求情况调查表和中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情况调查表,向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共64家各级医院发放问卷,钦州市28家,北海市29家,防城港市7家。其中市级医院(三级)8家,市县(区)级医院(二级)21家,乡镇及社区医院(一级)27家,民营医院8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现场回收、邮寄等形式回收调查表。共发放医学检验人才综合素质需求情况问卷表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回收有效率84.5%;发放岗位对北海市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需求情况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回收有效率85.0%。
(三)统计学方法。用Excel软件录用统计处理数据,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性描述。
二、结果分析
(一)各级医院对医学检验人才综合素质需求情况。见表1。
表1 各级医院对医学检验人才综合素质需求情况(n,%)
综合素质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份数(份) 百分率(%) 份数(份) 百分率(%) 份数(份) 百分率(%)
思想素质 169 100 0 0 0 0
职业道德与素养 169 100 0 0 0 0
敬业与工作态度 169 100 0 0 0 0
人文素质 151 94.1 18 5.9 0 0
身体素质 169 100 0 0 0 0
法律素质 169 100 0 0 0 0
心理素质 142 84.0 27 16.0 0 0
基本临床医学知识 162 95.9 7 4.1 0 0
检验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 169 100 0 0 0 0
计算机应用能力 155 91.7 14 8.3 0 0
英语应用能力 99 58.6 63 37.3 7 4.1
新技术应用能力 159 94.1 10 5.9 0 0
自主学习能力 169 100 0 0 0 0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69 100 0 0 0 0
创新能力 163 96.4 6 3.6 0 0
表达能力 164 97.0 5 3.0 0 0
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169 100 0 0 0 0
人际沟通能力 169 100 0 0 0 0
团结协作能力 169 100 0 0 0 0
从表1中“重要”一栏可以看出,在人才素质方面,各级医院选择的比例,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与素养、敬业与工作态度、身体素质、法律素质均为100%,人文素质为94.5%,心理素质为84.0%,心理素质这一项的比例较低,可能是各级医院日常工作中不太注意这方面的考量。在知识方面,各级医院选择的比例,检验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为100%,基本临床医学知识为95.9%,表明我们培养的学生需要具有丰富的检验专业知识与过硬职业技能,掌握基本临床医学知识。在能力方面,各级医院选择的比例,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均为100%,表达能力97.0%,创新能力96.4%,新技术应用能力94.1%,计算机应用能力91.7%,英语应用能力58.6%。调查中91.7%的人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重要,这意味医学检验行业与自动化、软件化操作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必须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58.6%的人认为英语应用能力重要,这是调查中比例最低的一项,但是这不表示英语在医学检验行业里不重要,许多大型、先进仪器均是进口的,虽然有中文翻译的说明书,但是仪器操作界面及部分项目等还是英文符号。我们认为此项比例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评职称需考职称英语,大家都比较排斥,但是又不得不面对,所以不选;二是英语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少。检验行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新操作系统、新项目的研发、仪器更新等要求我们培养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行业岗位的需求。
(二)岗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需求情况。我们选取目前北海市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的21门进行问卷,结果见表2。
表2 岗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需求情况(n,%)
课程名称 重要 一般 不需要
份数(份) 百分率(%) 份数(份) 百分率(%) 份数(份) 百分率(%)
解剖生理学基础 132 77.6 37 21.8 1 0.6
生物学基础 142 83.5 26 15.4 2 1.1
无机化学 119 70.0 45 26.5 6 3.5
物理应用基础 107 62.9 50 29.4 13 7.7
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 119 70.0 51 30.0 0 0
英语 100 58.8 64 37.7 6 3.5
有机化学 124 72.9 41 24.1 5 3.0
分析化学 128 75.3 42 24.7 0 0
病理学基础 140 82.4 30 17.6 0 0
生物化学 161 94.7 8 4.7 1 0.6
临床检验 169 99.4 1 0.6 0 0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170 100 0 0 0 0
微生物检验技术 162 95.3 6 3.5 2 1.2
病理检验技术 141 82.9 28 16.5 1 0.6
疾病概要 147 86.5 23 13.5 0 0
寄生虫检验技术 168 98.8 2 1.2 0 0
免疫检验技术 169 99.4 1 0.6 0 0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 134 78.8 26 15.3 10 5.9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 133 78.2 37 21.8 0 0
检验士职称考试应试指南 145 85.3 22 12.9 3 1.8
医护礼仪 134 78.8 29 19.4 3 1.8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物理应用基础(62.9%)、英语(58.8%)两门课程不超过70%外,其余课程均高于或等于70%。结果表明,北海市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多数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基本适应。北海市卫生学校曾进行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部分的课程设置学科体系明显还需进一步改进。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如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所需的各种溶液浓度,以及这些浓度的相关的实验技能包括的各种玻璃容器、量具(移液管、滴定管、量筒、容量瓶等)的使用,以及天平、分光光度计等都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等课程内容授课的重点,学生能熟练这些浓度的计算、熟练配制相关的溶液、熟练使用相关的容器与量器是专业课对该基础课的要求。教学中应把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内容,让学生理解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应用这些技能去学习、训练专业课的实践技能,而不是在专业课学习时重新复习和训练这些知识和技能。
另外,在调研中我们也收到各医院部分医学检验专业在职人员的建议,例如增设检验仪器使用与保养、医疗事故的防范、医患关系的处理、基础统计学、医疗卫生法规等方面内容的课程。
三、讨论
通过对医学检验人才综合素质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培养适应于当前社会主义医疗条件下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掌握较丰富检验专业知识和具备熟练职业操作技能、能从事各医疗机构检验工作的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培养要求:一是素质方面,培养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与素养、敬业与工作态度、身体素质、法律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二是知识方面,培养具有丰富检验专业知识与熟练职业操作技能、掌握基本临床医学知识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三是能力方面,培养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上述的调研有利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应依据工作岗位对各课程知识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适当减少文化基础课比重,增大专业课、实训课比重。根据调查反馈的意见及建议,我们认为应当调整某些课程课时,适当增加岗位急需知识结构的课程,如检验仪器使用与保养、医疗卫生法规等方面课程;应该围绕着检验工作的任务和过程,参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资格考试标准,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最终使校内教学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练就需要的技能,有能力通过资格考试,为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总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通过对行业岗位需求的调查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改革,这仅是人才培养的一部分。要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还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适应现代岗位需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符秀华.从护理岗位需求调查看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2]全立群,吴文林.新形势下大连中职学校(检验)技能与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J].学理论,2011(2)
[3]曾顺良.对中职卫校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学教学内容与部分相关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10)
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中职;院校合作;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23-02
一、引言
自从18世纪雷文霍克用自制显微镜看到细菌,使微生物病原学得以成立,医学检验(微生物检验方面)这门新兴学科就开始萌芽。但我国医学检验起步晚,解放前虽有北京协和、湖南湘雅、山东齐鲁、广州中山等医学院校开展相关专业建设,但组织形式松散,多附设在院校的各个教研室内,全国仅有两三所医学院校能培养出少数检验医学技术人员。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医技型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职院校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结构、规模、质量、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从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院校合作模式入手,分析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难点,并通过院校合作模式的成果找出发展的新途径。
二、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困境
1.校内实训场室和经费有限。学生技能训练离不开与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操作室。但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只能提供基础性的实践训练,跟行业的实际情况往往脱节。其次,实践操作需要标本,某些稀有标本(如脑脊液、骨髓等)学校无法获得,多数试验仪器设备昂贵,但使用率不高,有的甚至一年只用一次(医学类仪器专业性强,有些仪器只专用于特定检查项目,因此只有在讲解特定章节的时候才会使用)。
2.严重缺乏专业课老师。该学校的医学检验专业从间断招生到现在每年级4个班,学生人数猛增。但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办学条件差,缺乏跟得上时展步伐的先进设备。大部分老师没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新理念少,天天忙于备课改作业,办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僵化,培养的学生大多缺乏创造创新意识。
3.解决思路。通过到国内先进的示范校学习、听取专家建议、学生调查问卷等方法集思广益,尝试新的教师引进模式――聘请行业专家、临床一线高技能工作人员为学生讲授专业课,同时将部分实验实训与临床结合,直接将实验室放入临床检验科相应科室。
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方法
该校结合实际,通过征求专家、学生的意见,设置2个实验班,共计80名学生,并将专业建设与能力提升联系起来,通过聘请行业专家采用“会课”、“串讲”的方式,开展最能符合临床要求的理论教学;将一些实验项目放在医院专业实验室进行。参与教学的行业专家共计12人,累计授课600学时;开展的校外实验项目65个,每个学生至少参与380个学时的实验教学,整个院校模式历时1年。
1.行业专家授课模式。针对现有中等医药卫生职业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标准还在进一步规划和改革中,为了更好地做出探索性的尝试,该学校聘请了当地三甲医院临床检验一线专家开展授课,其中授课内容按照与临床一线实践实际联系紧密的理论讲解,并且将内外科等其他专业知识穿插起来,用整体、系统的观点深入讲授。值得一提的是,《免疫学检验》与《微生物检验》使用的是串讲模式,将两种教材、两门学科中的知识点贯穿起来,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累计授课1992学时。
2.实验项目临床化。实验实训的项目同样是按照《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4门核心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包括了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粪便形态检查、尿沉渣检查\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血清葡萄糖测定\免疫比浊测定法(C3定量测定)、间接凝集试验(类风湿因子检测、甲胎蛋白检测)、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的检验、链球菌属的检验、肠球菌属的检验等。实验实训的方法采用“一对一”、“一点多面”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是针对难点、重点,尤其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实验项目,导师统筹安排学生单独指导,在时间上实现了轮换调度,既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同时节省实验时间。“一点多面”指的是实验导师通过示范操作讲解实验的基本点和重难点,要求学生自行按照学过的理论和操作说明展开练习,主要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的训练课程上,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四、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模式的成效
这种“一引进”、“一走出”方式,充分挖掘有效教学资源,实现通过院校深入合作提高师资水平、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这一建设目标。首先解决该校医学检验专业专业课老师缺乏的燃眉之急,保障了应有的教学质量,且在这种行业专家授课的模式下,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财富,进一步为改革中等职业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技术资料。其次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院校合作实验班的毕业生本年度就业率达到了95%,且均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通过后期的追踪回访,90%以上的医院表示这种院校合作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基本达到了现阶段临床实践的要求,病患家属以及社会反映均为良好。从学生个人的角度阐述院校合作模式的优缺点,第一巩固了已有的理论知识,第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带来学习的成就感,第三保障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各方面的需求。
五、前景与不足
纵观本次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院校合作模式开展的前前后后,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专业老师缺乏且培养慢、教学设备滞后且更新快的障碍,通过校院之间的深度合作,让学生技能在做中学,学中做。它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前瞻性,可以尝试将这种模式运用到更为广泛的医学教育中,如现阶段的护理专业、药剂专业、助产专业等,都需要用行业需求的角度去挖掘更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当然,这种院校合作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如对环境的要求高,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更有专业方面的限制,如护理专业在实践过程中,如何避免可能发生的医患矛盾就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深思。
值得肯定的是,该学校现已在国家第二批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项目中,将院校模式扩大到护理、药剂等专业的建设中,并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有理由相信,一个完善、系统、工教结合的卫生职业教育将向我们徐徐走来。
参考文献:
[1]黄达人.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个观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22-22.
[2]翟悦.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的需求与基础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30):9-11.
[3]黄达人.关于职业教育的几个观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3,(18):22-22.
[4]常冰梅.校院合作培养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28-29.
[5]徐克前,李登清.多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4):3-4.
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全程参与 实训教学 职业素质 职业意识
1 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 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
职业意识是什么?当前关于职业意识的定义主要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意识形态三个角度来论述的,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完善和消化吸收的过程。职业意识必定是在就业前、择业中、就业后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心理认知、道德认同、文化理解等一系列主观活动,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必定对学习、择业和就业乃至升职一系列过程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职业意识统领职业生涯对职业的发展起到调节和整合的作用。职业意识的形成是知、情、意活动的统一。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强调的是职业二字,应该包含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文化、技能和身心素质。职业素质提供给从业者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稳定的职业心态,保证在工作的过程中从业者本人及其服务的对象都获得良好的感受。
3 校内实训教学分析
传统的实训教学的定义是: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今天的校内实训教学往往以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为依托,设计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条件下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在现阶段的校内实训教学中更多的倾向于职业技能的锻炼,而忽略掉了在校内实训教学中的人文因素,舍弃的大好的树立职业意识和培养职业素质的时机。后果就是,校内实训教学仍然只是职业技术模拟,距离真正的职业和就业仍有不小的差距。
4 免疫学检验实训教学学生全程参与情况
免疫学检验是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资格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基础医学研究以及医学检验技术研究的前沿学科之一,课程的特点是技术复杂、原理抽象,因而是学生们非常头疼的一门考试课。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学生主观因素造成了学生在校内实训教学中并未获得足够职业训练的结果。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以往学生学习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后对校内实训教学进行了改良,决定以让学生全程参与的方式参与到整个实训教学的执行过程中。
首先对免疫学检验的校内实训教学进行合理规划,我们根据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范围将免疫学检验的校内实训划分为免疫检验实验室基本培训,免疫检验化学,免疫检验标记技术,综合免疫功能检测四个大项目。在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者安全的前提下,规划出可由学生承担的部分并准备实施。每个项目实施间期需要进行阶段性考核,全部完成后需要对全程进行综合性考核。
在第一个大项目免疫检验实验室基本培训中,我们在培训学生使用实验室基本设备和器材的同时,加入临床实验室的设计理念,管理规则。在经过测试学生满足校内实训对本项目的要求后,实验室管理教师就会根据学生对项目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室管理的认识,将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作为贯穿整个学科的基本任务布置给学生并予以监督,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在任务状态下,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室的归属感并逐步熟悉实验室的规则和日常管理,为日后使用同样场地进行的其他实训项目增强兴趣,并且能够为日后就业甚至是升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第二个大项目免疫检验化学以及第三个大项目中免疫检验标记技术,我们将临床实验室中技术操作的SOP标准操作程序性文件引入实训教学过程,在校期间就开始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将要贯彻始终的标准意识、质量控制意识、程序意识。同样在这两个大项目中我们设计了感染、超敏反应、自身免疫、肿瘤等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对疾病和检验技术认识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组织工作进程,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等必要的职业素质。同时抓住学生每个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将“意外”转化为珍贵的资源。在协助学生分析发生这些意外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珍贵的探索精神和怀疑精神,更早期的形成职业意识。
第四个大项目综合免疫功能检测的设计中为学生设置了复杂的情境,对应临床实践中复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测过程。在此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考察前三个项目中学生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应用先进的、前沿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目的。学生们完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会使学生对职业方向有进一步的明确认识,并更主动的表现出逐渐积累的职业素质。第四个大项目的执行真实的为学生展示了自己专业的职业状态。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没有了像刚刚接触本课程时候那样的畏惧学习的情绪,更加愿意进行实践活动了,对职业状况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5 结论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免疫学检验课程的校内实训教学中有意识引入了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由已有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毕业生的自我感受、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看来,如此的尝试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后的个人发展。毕业生和就业单位都对此表示认可,说明我们的这种尝试在以职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中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
[3]王证之.21世纪职业意识内涵研究述评[J].教育与职业,2010,
15:19-21.
[4]林莉,曹大友.关于职业意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
301-302+304.
[5]许启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04:13-17.
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分析范文5
目的:评估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成效。方法:对病理学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教改,强化病理学与检验实践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选取2014年医学检验专业1班(82人)作为教改组,2班(83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期末考核,对两个班学生进行评估。结果:教改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病理学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改革;医学检验
病理学作为医学检验的重要内容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一直是各大高校教学工作者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更新理念、完善课程结构、攻坚克难的方向[1]。为了弥补病理学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为医学检验部门输出高素质技能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我们对医学检验专业的病理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医学检验专业1班(82人)作为教改组,2班(83人)作为对照组。
1.2教学改革内容
1.2.1病理学理论内容的改革
课本内容是实现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直接载体,是传递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渠道,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学院教研组组织专业教师对病理学理论部分进行梳理整合,如精简概念性的内容,通过穿插实际案例等方法对涉及的概念性知识进行讲解,将检验相关的知识渗透到出现此病理过程的常见病变或者常见疾病中。增加病理检验技术相关知识如病例组织学检查技术和细胞学检查技术,另外在讲解常见病过程中增加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等。
1.2.2病理学实验内容的改革
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有必要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检验医学的发展,增加病理检验技术和脱落细胞学等实验项目,比如标本的处理方法、常规石蜡切片制作、冷冻切片、免疫组化切片等新兴的技术。并在实验过程中将标本和临床表现以及形态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病理学和检验实践相结合
每一个疾病都与临床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阐明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了解病理变化与相关蛋白、酶及其它理化指标变化的关系。现行教材中缺少此类教学内容,例如发生炎症时,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肿瘤产物中,相关检测手段和肿瘤抗原、激素类分泌物的关系,应顺应医学的发展融合到教学改革中,强化理论和检验实践的联系。
1.2.4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教师照本宣科,达不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所以需要强化教师队伍,革新理念,以为社会培养素质过硬、专业过硬的人才为教学目的。
1.3方法
1.3.1教改方法
1班按照教研组梳理的教学内容进行,即将传统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相结合,增加趣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班按照传统的病理学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
1.3.2评价方法[2]
1.3.2.1考核
理论试卷由教务处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题型有选择、填空、是非题、简答,涉及记忆、理解题型,重点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验考核内容主要是根据医学检验过程中出现的病理学表现拟题,着重考察,学生选择何种指标进行检验及分析病理学特征,进而阐述引起这种表现的病理学原因。
1.3.2.2阅卷
记忆性问题以教材内容为准,分析性问题答案由本教研室教师统一制定得分点,统一阅卷,密封阅卷。
1.3.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改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病理学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照本宣科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不适应培养多种专业人才的高校的需要,同样也不适应汲取丰富医学知识学生的需要。只有将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深化改革,从解决实际问题中强化学生的理论概念,以厚实的理论基础应用于实践中。滁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病理学教研组率先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强化培养专业过硬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理念,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杜军英,刘元昀,狄柯坪,等.病理学教学改革创新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1):72-74.
医学检验技术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医学检验教学;专业技能;综合素质
【中国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67-01
检验医学相对于其他临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的医学检验教学往往过多地追求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单纯以学科为中心,对于学生对于实际工作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则不够重视,“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阶段截然分开。正是由于理论脱离实际,基础脱离临床,单纯传授知识,导致检验专业毕业生的知识面不宽、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常常难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一、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
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临床医学对检验医学提出的要求,更是检验专业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对于医学检验的教学,应该进一步理论课学习、实验课培训以及专业实习,增加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时数及其实验课的教学时数,使实验课教学时数达到与理论课相等。而且在学生实习检查时强化要求,返校毕业考试时加试技能操作,促使学生提高专业核心能力。还可以每学期开展检验技能操作大赛,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此外,专业实习时间是提高专业核心能力的关键阶段,临床检验技能可以得到充分训练,能够逐步形成临床检验的职业思维和职业能力。教师应该要求实习生掌握医院检验科各类检验仪器的操作规程,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检验科各项管理的程序和内容,从而促进教学与临床一体化。这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对检验科各相关工作室等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积极思维,以适应新世纪对检验人才的要求,适应临床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可见,国家把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处于人生转折时期的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成长,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医学检验靠检测数据和结果为临床提供资料,检验是一门综合学科,检测项目繁多,每一项检测都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实事求是,比如交叉配血时,如果粗心大意弄错病人的血型或者没有注意弱的凝集反应,就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育强化他们的医德,深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宣传检验专业毕业生和实习生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做出的贡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此外,有的学生认为这个专业前途渺茫,教师也要用亲身说法去引导学生对检验医学重要价值的认识。新的技术、自动化仪器、复杂的图表参数等待着新一代检验人员去操作、开发和利用,很多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临床医生也要请教检验人员,检测结果往往指导着临床的治疗。检验已成为医学诊断、治疗、预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就要不断进行敬业爱岗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三、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医患之间建立成功的双向交流沟通,促进和谐、互动式的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是避免医疗纠纷发生和矛盾激化的有效方法,检验医学工作人员要能够走出实验室,与医护人员合作,与病患沟通,把实验室工作与临床紧密联系起来,竭尽全力为病人服务,实现个人价值。他们要能够积极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病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采取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同步分析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如何选择实验进行疾病确诊或疗效观察等信息,从而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检验项目结果,合理使用检验资源。所以说,检验系学生还应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集体凝聚力与团队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学生的科研素质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教学过程应注重对科研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创新型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医学检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为临床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和科研型检验人才。以学科前沿课题为依托,训练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独立撰写课程论文,通过书写课程论文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此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实习期间书写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论文设计、资料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经老师修改并要求达到基本要求,于实习结束返校后进行论文答辩,使学生了解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培育学生的科研能力。
随着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与相互渗透,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医学检验人员不仅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能正确分析检验结果,还要具备和临床医生进行交流,以及合理处理病人投诉的能力要能够,对临床医生及病人提出的疑问给予合理、正确地解释。所以说,为适应临床发展的需求,就要优化医学检验教学,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晓丹,韦莉萍,李伟峰,PBL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现实意义[J].现代医院,2005,5(11):4-6
[2] 吴晓宁,林发全,李山.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