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启示;国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59-03

一、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与大企业不同,因而其技术创新活动也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断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更多地接近市场和直接面向消费者,在许多方面体现出多样性。从创新方式上说,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转移、企业研究成品与开发等;从创新水平看,既有大量的渐进产品和工艺创新,也有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往往涉及到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或者从事技术转移,或者只是为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配套服务。总之,在创新来源、创新方式、创新过程以及创新成果等各个方面,中小企业都呈现出无限的多样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许多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产业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几乎所有的产业领域,都有中小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在一些传统产业中,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这些产业的重振与发展;而在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兴产业中,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加活跃,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功。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充分的活力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量和质两方面都体现出很高的水平。有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不仅限于一般影响较小的产品创新,而且也包括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新。在许多中小企业中,技术创新者同时就是企业的创办人或经营者,更具有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因规模较小,市场导向以及运营时间较短,其组织结构一般较为扁平,组织内层级较少,这都有利于信息快速、保真地在企业上下、左右的流通和传递。另外,中小企业较为宽松、少干预的管理方式能保持一种有利于激发创造性的组织环境。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中小企业由于机制灵活,对市场与技术的变化比较敏感,富有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因此,其技术创新的动力与能力都比较强,常常在高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工艺与设备的革新等方面打破常规,取得迅速的发展和重要的突破,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技术转移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1]。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意味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并不局限于技术的发明和创造,而更多的是在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商业化方面。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赖于中小企业与外界机构的密切合作与联合。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外界在法律、会计、银行系统、资本市场以及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还需要已有的商业、技术基础设施的充分支持和中介机构的帮助。需要更好地处理企业与社会、市场等的关系,这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国外一些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一)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

美国的中小企业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反映。2 300万的中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推动力量。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到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06年,全美技术创新成果的55%是小企业提供的,在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占93%,其中70%的企业雇员少于20人。一批科技型小企业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

美国中小企业同样也面临着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美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支出占全国研发支出的18.7%。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外部资源,与外部合作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获得外部资源,获得研发的规模与协调作用,减少风险和重复的工作,通过减少专用问题,提高研发投入的刺激。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与外部合作创新可以克服内部资源的限制,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合作能力应体现在如何与外部合作,有效获取外部资源。美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很注重与其他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合作,同时美国政府鼓励小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进行联盟,引导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合作,甚至从属或依附于大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得到大企业的支持。小美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没有什么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企业只是大企业众多零部件提供商之一,但是大型企业会给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美国是世界上比较成功运用产学研结合的国家之一,其中小企业也广泛地与各个大学合作。美国政府为了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是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帮助中小企业获取外部技术创新资源:财政政策,直接投资,建立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机构。

(二)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

日本的中小企业在“二战”以后,一直在技术创新上依附于大企业。因为当时日本的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欧美引进先进技术,而只有大企业才具有动员资金和人力资本的能力。小企业一般是大企业的下请企业,接受大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转移。中小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投入上是很少的。2007年中小企业的研发投资只占全国研发资金的7.5%。在技术设备投入上,日本中小企业并没有占据什么优势。在日本的中小企业中,同样存在着20世纪40年代或50年代的机床,但同时还有80年代的设备,它们能各尽其用。

在技术人员投入上,日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中小企业在技术人员的投入也是很大的。日本非常重视提高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都道府县及政府指定的城市,在产业界、学术界及公立试验机关的协助和国家资助下完成各种技术人员的进修工作。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在东京、关西、野方、旭川办有中小企业大学,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全国各地的200多个公立试验机关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技术人员。

(三)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

在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缺点也表现得比较集中。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可能充足。迄今为止,产业界的技术创新投入仍然局限于一些大企业。2007年,所有的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中,万人以上的企业投入占了一半,而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的投入只占15%。

在研究人员方面,德国企业界集中了全国65%的以上的技术创新人员。但是中小企业人员缺乏的困境仍然无法解决。尽管德国失业人员超过了400万,但是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专业人员。

德国的中小企业有很多与大企业进行合作,有些就是大企业的分包单位,这在汽车工业和电气工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著名的西门子公司的数万个分包单位中,中小企业就占了2/3,他们同西门子公司有着长期和巩固的协作关系。

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德国中小企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研究开发领域更为突出。德国政府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出了中小企业促进计划,把中小企业员工的初始培训和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进修作为中小工作来抓。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定补贴。

三、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启示

(一)加强中小企业人才技术培训

人才培训在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加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对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培训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里设小企业信息中心,退休经理服务团,问讯处为小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培训和拘束援助等全方位的服务。小企业管理局还通过商会、大专院校、中等学校、贸易协会和成年教育小组等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经销及决策等管理方面的培训,开办讲座和讨论会。在日本各道府县的“支援中小企业机构”利用跨区域信息网和各种数据,向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技术和信息等各种咨询服务。

(二)支持中小企业从事研究开发

为了鼓励企业从事研发项目,美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了特别的科研税收优惠,20世纪80年代后,对企业科研费用的增长额也进行税收冲抵。1983年开始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CSBIR)计划,要求开放的研究和研究开发基金超过I亿美金的联邦机构要从其研发经费中拿出固定的比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美国有22万多中小企业向SBIR提交了申请,3.3万家获得资助,金额达40多亿美元。据一项调查显示,6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SBIR/STTR项日可以直接提高企业销售额。这些企业表示这些销售额的增加受益于SBIR/STTR项目对产品创新与工艺改良。81%的企业认为获得SBIR/STTR资助可以从新产品,工艺及服务中获益。近年来,研究与技术部每年都向中小企业拨款2亿马克用于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三)鼓励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

鼓励中小企业使用新技术和加快技术改造是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的重要措施[3]。因此各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也应用来引导其采用先进技术。美国实施的STTR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而韩国政府也积极推动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

(四)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

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所以中小企业更具有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的倾向。据美国SBA的资料,在没有大学参与的研发中,大企业的支出回报率为30%,中小企业为44%。美国在1994年开始实施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STTR),旨在加强中小企业与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实力,德国联邦研究与技术部于2003年执行中小企业研究合作促进计划,目的在于激发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积极性,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英国政府成立了工业研究协会,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科学研究服务,负责审议中小企业的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资料和试验设备,委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同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研究。

(五)促进中小企业更新设备

中小企业技术装备对于提高中小企业提高制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先进的设备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缩短制造周期。所以各国政府都积极地促进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设备。主要做法可以提供中小企业设备政策优惠贷款,提高折旧率,给中小企业补贴。如日本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的长期款。而提高折旧率不仅可以提高设备更新换代还可以减少当期的税收。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修改了旧的折旧法,对加速折旧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缩短固定资产折旧提成年限。德国的设备折旧率也从10%提高到20%。

(六)树立技术创新主体意识

国外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于其自身的需要,创新主体意识强烈,不断开展创新活动,建立和发展竞争意识。国外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通常在管理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科技意识”,每年都有固定的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而在中国,部分企业决策者的科技观念还不够牢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联度日益增大,不抓科技就会失去主动地出击市场的能力,因此,企业应该有主体意识,树立科技意识,主动强化技术创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建立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从技术开发到商业化应用的技术创新功能。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工艺,消化新成果,获取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

(七)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体系

发达国家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举措充分说明,在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的活动中,不能够忽略政府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客观上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引导、支持和管理力度,为企业创造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首先要切实贯彻落实好 《中小企业促进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和技术转移的规范化、法制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成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基金用于创业企业。再次是建立统一健全的中小企业管理结构。

(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企业个体、政府的事务,也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社会的力量往往更为有效。中介组织是联结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也是加强企业间合作的最好媒介[4]。中国各级政府要有组织地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中小企业的行业协会、同业工会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执行标准和监督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机构的成立和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和提供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

[2] 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9.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2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研究制定并出台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抓紧修改完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按照文件要求,牵头制定有关配套文件,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的落实情况。加快破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陈旧观念,尽快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尽快完成《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完善并《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跨省区或规模较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管理办法》。三是研究制定《关于鼓励创办小企业的政策意见》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有关文件,指导全国中小企业培训工作。

二、继续实施创业、融资、培训三大工程

(一)实施中小企业创业工程

大力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的工作,做好创业辅导服务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创业政策,积极推动创办小企业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网上服务公示,促进服务供需双方的对接。

(二)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创新,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

规范和扶持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担保业的准入制度、风险防范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加强政府对担保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探索设立再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在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境外上市工作的同时,合力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加强和完善对中小企业板的监管,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体系。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优化信用环境。切实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探索建立全国中小企业统一的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推动和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创新。组织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体系。积极推进并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工程。探索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

(三)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地开展培训,通过国家的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普遍接受培训,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素质,使企业形成自主培训、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

三、加强创新、信息、开拓市场三项服务,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一)加强创新服务

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在产业集群和具有产业优势的地区推动中小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基本规范试点工作。

(二)加强信息服务,推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将建立覆盖全国的、以北京总站为龙头、以省市网站为基础、以地市网站为支撑的上下互动的大型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各网站间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互动,形成上下一致、形象统一的政府公益性信息服务网。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企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职工教育培训

提高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72-02

《“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成长,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中小企业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中小企业要走从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要效益的“内生增长”道路,在制度安排有效的前提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的可持续提高成为关键。只有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的可持续提高,才能产生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的积累效益,由量变到质变,向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要效益的“内生增长”道路方可持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人力资源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手段。本文介绍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方式,论述正确把握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几个关系,对提高中小企业职工培训有效性提出建议。

一、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方式

(一)自主培训方式。自主培训方式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的需要自主组织职工开展教育培训,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主要有两种组织方式:一是由企业制定培训方案和组织教学,外聘师资或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授课;二是以“师徒”关系的方式进行的传、帮、带式培训。

(二)依托中介机构培训。依托中介机构培训指由企业出资,由中介培训机构为企业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并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一是依托中介培训机构单独制订培训计划进行的培训;二是根据由中介管理咨询机构制定的企业管理项目连带开展的培训;三是外送员工参加企业外的相关项目培训。

(三)参加政府资助的培训。目前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培训的资助方式有多种样式。涉及面广、影响大的是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培训或具有培训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对中小企业广泛开展政策法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准则与资本经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这种方式以短期培训为主,注重宏观管理效益,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管理层,层次、理念、选课、师资等都有一定的高度。但是,由于强调参培企业的广泛性,课程安排上不能完全符合企业需求。中小企业参加此类培训的最大好处是员工可以多方位接受新的企业经营理念。

二、正确把握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几个关系

(一)企业经营特殊需要和职工素质培训的关系。重视企业经营特殊需要的培训,不重视提高职工素质(职工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在此特指文化素质)的一般教育培训,是许多中小企业的通病。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环境的摸爬滚打,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客观上也明白开展高质量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但是,企业主由于担心培训员工的投入不能带来预期应有的产出,或者担心员工素质和技能提高后另谋高就而为人做嫁衣,对一般的提高职工素质的教育培训项目往往不那么积极。即使是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也以各种借口推辞。对于无法推辞的,也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人员参加。对企业经营特殊需要的培训在认识上比较重视,舍得重金开展培训,但在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上往往又做不到位,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容易出现两头不到岸的结局。这其实是忽视了职工素质与企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职工素质;而通过培训来灌输企业文化,可以从整体上加快职工素质的提高,职工素质与企业文化呈正相关关系。而能否营造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文化基础。由此可见,不能忽视提高职工素质的培训。

(二)自主培训与外包培训的关系。自主培训方式的培训成本低,操作快捷、流程简单、方便操作。这种方式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培训计划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吻合程度、授课教师水平的高低和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好的培训计划是实现提高自主培训效率的前提。现在中小企业往往不注重编制培训计划,或计划的与实际需要的关联性不强,很容易使得培训目标最后流于形式。授课教师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教师授课不应是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而应是根据职工的智力类型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通过各种案例和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职工思考问题。自主培训方式用于时间较长、知识和技能传授有系统性的培训,教学效果好,培训成本也低。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对于低层级的员工以及包含企业商业和技术秘密的培训,以企业内部人员授课,特别是“师徒”关系的方式进行的传、帮、带式的培训,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培训效果好,也有利于生产技能和企业文化的传承。但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性加大,利益格局混乱,这种“师徒”关系的传、帮、带式的培训方式已经日益淡薄。

依托中介机构培训外包培训业务的特点是培训流程健全,培训项目目标明确,课程设置质量高,管理咨询机构开展的培训质量高于单纯培训的质量,并且更有针对性。但是,这种方式的培训成本高,可持续性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员工对企业聘请的培训师实战经验与授课技巧的认知程度。

不少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手段有限,培训实力不足。真正能够独立自主地、系统地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中小企业不多,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经营管理体系薄弱,很难建立起系统健全的职工教育培训机构。没有专职培训师,教学培训缺少总体规划,过于强调成本而减少职工培训投入,对中介机构进行职工培训依赖性过强,这些都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人力资源使用和培养的关系。对人力资源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根源于中小企业草创时期“船小好掉头”的经营思想,特别是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为节省总成本,在人力资源培育的规划上通常采取节约成本的措施。加上当前人力资源市场部分行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诱使企业产生了“拿来即用”的思想,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长期培育。其结果是使企业深感人才不堪大用,企业无人可用。事实上,人才只有经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断培育、激励和磨砺,才有可能转化为企业人力资本。在企业成长阶段的困难时期,即使无力开展点对面的全面培训,也要抓好点对点的师徒式培训,才能为进入成长期良性循环阶段的人才培训积累经验和找到可循的规律。

(四)职工教育培训的临时性与长期性关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训是教育过程中的临时性进程。一系列系统、科学的培训进程,形成一条完整的教育链。在实施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首先要架构完整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目标体系,通过分解为各时间节点上的具有连贯性的培训项目,实现既定的教育培训目标。并通过评估机制检查是否实现既定的教育培训目标。但是,目前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和健全完整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目标体系,也没有职工教育培训的评估制度,有些仅以职工培训后的一纸证书成绩是否合格来评估培训效果,缺乏系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无法掌握培训内容是否合适本企业,也不清楚职工是否真正掌握了培训所学的内容,不跟踪反馈培训项目是否对企业经营产生效益。仅仅把每一个培训作为孤立的项目去看待,有违教育的规律。

三、提高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有效性的建议

(一)建立中小企业职工教育指导体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正在逐步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体系中职工教育培训指导应有突出的位置。要将职工教育指导体系作为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的准入条件之一。通过建立完善的职工教育指导体系,为中小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供有效的规划、指导、服务等手段,推动企业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二)以信息化推动职工教育手段升级。建立中小企业远程教育公共网络平台,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人员工作的需求,充分利用视频系统、互联网系统,大力开发以流媒体为主体的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网络网上精品课程,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职工教育培训手段,实现职工教育培训网络化和常态化。

(三)建设有中小企业特点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继续教育交流组织。全方位协调、指导企业开展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并以此实施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主要使专业技术人员在理念和知识更新拓展、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技术适应、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使其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资助形式。目前,政府支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行“普惠制”式的免费培训、培训补贴等经济杠杆作用资助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很大一部分是经过培训中介机构间接体现到企业上,企业感觉培训效益不明显,因而积极性不高。完善资助方式,应从间接式的资助转变为对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效果评价等全过程的资助,促进企业建立一个规划完整、目标明确、需求科学、体系健全的职工教育培训系统。

【参考文献】

[1]李义平.创新与经济发展――重读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J].读书,2013(2)

[2]冯善德.浅论提高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J].经管空间,2011(8)

[3]叶孟波.对提高中小企业培训实效性的现实思考[J].西部科教论坛,2010(4)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4

【关键词】技术创新 服务平台 企业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市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对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说,中小企业创造的利润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为我市整体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培养工程,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涌现出了阳光能源、汉拿电机、锦州航星集团、奥鸿药业等中小企业创新的典型,这些企业通过自身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40项,其中国家级以上5项,推动新成果、新技术转化22项。

但我市中小企业的总量和集群化水平还很低,基本上以劳动密集、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拥有渤海大学、省农业经济技术学校、锦州农科院、辽宁工业大学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但这些科教优势都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竞争优势。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落后,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弱,致产学研结合不紧,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业化率不高。因此,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是建设创新型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具体做法是:

(1)加强锦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围绕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重点建设开通了锦州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初步具备了科技成果展示、转化,科技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等功能。

(2)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锦州科技信息网,经过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向全市开放,可实现国内最权威的科技学术会议论文、国内近2500种核心期刊、国内最为完整的科技信息群、最为权威的企业产品数据库、科技外文数据库以及各行业法律法规数据库等资源的共享,可为企业提供信息检索、项目查新、科技成果、技术转让、成果转化、网上宣传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3)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专项行动。走进多家企业,走访驻锦高校院所,搜集企业技术需求200个,举办、参加校企对接活动10余场次。成功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所项目在我市实现转化落地。

2 构建人才培训、引进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人力支撑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经营者是科技创新与研发的执行者和领导者。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撑。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大企业经营者培养力度,着重抓好对中小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培训,通过举办:企业家论坛、经营管理战略研讨班、职业经理人及工商管理进修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培养力度。

(2) 要协调组织各类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开展技术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培训力度,为中小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

(3) 实施专项人才引进计划,把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引进与我市产业发展关联度高、善于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专家型企业家、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努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效应。

3 构建技术支持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成立专家咨询团,手把手扶植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建设专家数据库,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难题,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等活动。积极发展企业自主、联合研发机构,加快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我市产业特点,构建公共技术研究平台。定期举办技术成果会,开展产学研对接,由政府牵头培育市场,加快新技术、新成果转化。

4 构建中介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等良好服务环境

(1)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结合。要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探求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方式,通过共同研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实现产品的研发,促进技术成果和先进技术的转移和转化,成为企业的技术孵化器。

(2)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协作网络,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根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支持建立和发展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引导和鼓励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参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转让、技术信息、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服务等。

(3)营造环境,调动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性。目前,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在经济环境、产业政策、管理知识、信息、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服务和指导,要建立开放式、规范化、面向大众的、系统的服务体系,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4)建立专家协作体系,开展技术咨询和诊断服务。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难题,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等活动。

5 深化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1)平台运行机制市场化,实行政府主导与企业化运行相结合,让市场成为调动和配置科技资源的主要手段。

(2)平台服务对象社会化,平台将不再只满足研究需要,而是面向研究、开发、产业化等不同环节的创新主体。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5

一、推进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出台《贯彻落实重要举措分工方案》中尚没有完成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的意见》、《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

二、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以及突出服务性的原则,重点围绕信用担保、投资融资、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经营管理、国际合作等领域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综合服务组织和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作用。引导各类服务机构转变观念、改进服务作风,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质量。

三、推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淘汰、禁止、限制发展污染严重、低水平、浪费资源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人力和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加强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和规划,提高企业集聚度。大力发展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中介服务中小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小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

四、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引导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和监管。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鼓励和支持企业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内部管理,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体系、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和健全安全、劳动、财务等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五、加强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素质。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形成科学的培训工作服务体系;加强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以精简高效为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素质。

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重点,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信息化,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继续组织实施“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在开展调研、组织培训、举办展览和论坛等各项活动的同时,推动20万户中小企业上网,初步实现信息化,提高中小企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

七、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渠道。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支持中小投资公司设立和发展。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范文6

关键词: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43-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已成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现有研究来看,学者们主要把目光投向产业或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的探索则相对较少,对于科技创新人才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研究的就更少,但是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经验,人均GDP发展到5000-10000美元时,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而只有一流的高精尖人才,才能掌握一流的科学技术,才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可见,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和源动力,而科技创新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核心之一。科技创新人才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支撑。然而,调研发现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其产品的技术层次和科技含量普遍不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科研意识不强,科研力量较为薄弱,最终导致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在于当前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流动问题。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给转型升级中的浙江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现状分析

人才的流动主要包括“进”“出”两个方面,即吸纳与流失。

1.从企业吸纳人才来看,转型升级中的中小企业吸纳科技创新人才难度较大。中小企业因受资产规模、行业层次、管理模式、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人才市场招聘到满意的科技创新人才,更多的是企业自己培训或是向省外的高校进行定单式培养或是将研发机构放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吸引人才等等,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吸纳成本。如万顺机电制造有限公司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拥有台州市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达800余万元,但因是中小企业又地处台州温岭而无法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无奈之下只得又在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现上海研发中心7人均为研究生学历。地处衢州江山的浙江江山福赐德蜂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同样存在引进科技创新人才难的问题,只得到福建农林大学、湖北大学等省外高校去招聘。浙江九阳光电有限公司则采用了与当地的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高职院校进行半定单式培养的方式来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2.从企业流失人才来看,转型升级中的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归纳调研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流失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内部流失。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岗级专门晋升通道不畅、个人自身价值取向等原因,致使科技创新人才离开研发岗位走向企业内部管理岗位而造成岗位上的人才流失。第二种是外部流失。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薪酬、岗级、科研环境或个人自身等原因,致使科技创新人才离开企业。第三种是隐性流失。也主要是由于上述中小企业和个人自身的种种原因,科技创新人才不安心当前工作,处处兼职,造成人在心不在的工作状态。[1]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流失,分析其原由主要是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企业内部因素而造成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企业本身对科技创新工作不够重视或者重视只是停留于形式,制度和经费的缺失或不力,导致人才流失。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的一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大多只有销售总额的2%左右,甚至有些还不足2%,根本无法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环境,更不可能打造可持续的科技创新发展平台,使得科技创新人才感觉自身没有被得到认可和重视,专业和事业上发展前景渺茫,自身价值和理想得不到实现,从而对现在岗位和企业失去信心。另外还发现,还有些中小企业还因为害怕人才流失而不愿意花大力气培养人才,导致更留不住人才,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第二种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而造成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主要包括政策因素、地域因素和竞争因素等。政策因素主要是指因受相关政策限制规模不大、技术不强的中小企业很难能够批准建立研究所、实验室,也很难争取到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地域因素主要是指受企业当地经济、文化、消费等因素的影响,使乡镇乃至县级城市,特别是欠发地区的中小企业很难招到和留住合适的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因素主要是指中小企业很难和中、大型企业直接竞争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中、大型企业的人才需要对中小企业的人才队伍形成了“泵抽效应”,特别是在新兴行业,人才往往供不应求,稀缺程度越高,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人才的泵抽拉力就越大,导致人才流失变成越容易。第三种是由于科技创新人才自身因素造成的流失。主要是指出于追求实现自身的更高价值、对家庭的考虑、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方方面面科技创新人才自身的因素而离开企业。正如温岭市环宇轴承有限公司人事科长金哲明所说“现在的80后大学毕业生的想法很难让人理解,明明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却会因为有更好的单位或是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或是考虑到男女朋友分居两地的问题或是因为这里房价太高等原因,毅然离开,几乎不会受合同的牵制……”。

究其原因分析便不难看出转型升级中的中小企业人才流动频繁,这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人才流动成本压力。

二、中小企业人才流动的成本分析

综上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现状来分析,人才流动的成本主要有吸纳成本和流失成本两部分组成,即人才流动成本=吸纳成本+流失成本。

1.企业吸纳科技创新人才的成本分析。因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小企业吸纳人才难度大,从而无形中增加了吸纳人才的成本。调研发现,不少企业为了能吸引和留住科技创新人才,不仅扩大了科研投入、改善了工作和生活环境,甚至还建设了实验室、建立了培养深造制度等。分析得出处于转型升级期的中小企业吸纳科技创新人才的成本项目主要有:

(1)招聘成本。指招聘过程中所发生的跟招聘科技创新人才直接或是间接相关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前期的招聘策划费、广告费等;中期(现场招聘)的差旅费、本地交通费、工作餐费、住宿费、场租费、加班费、相关津补贴等;后期的面试接待费、体检费等。

(2)培训成本。指对新录用的科技创新人才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或上岗培训时发生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相关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学费、讲师费、场租费、差旅费、住宿费、资料费等。

(3)培养成本。指把新录用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为能够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现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发生的相关支出,主要包括新手失误损失、深造培养支出等。

(4)福利成本。指企业为了让科技创新人才安心工作而特别为其投入的生活设备和各项福利支出。

(5)安顿成本。指把创新人才引进到正处于转型升级、前途未明的中小企业比一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需要多支付的安顿、稳定人才生活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租房费用、住房补贴、配房(车)费用、配偶子女安顿费用,等等。

2.企业流失科技创新人才的成本分析。根据调研分析,处于转型升级期的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就形成了另一部分数目相当大的成本项目,主要有:

(1)缺岗成本。指科技创新人才离岗后,因岗位空缺导致整个研究项目受到耽搁而无法正常进行所造成的各种损失。[2]

(2)心异成本。指科技创新人员在考虑离职到真正离职前因工作热情下降、工作效率低下而形成的各种支出和造成各种损失。

(3)“机会”成本。指科技创新人才流失所引起的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各种支出和损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离职时可能出现的诉讼费等;二是如果是科研核心成员离职可能会带走一批人或者带动一批人离职,从而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三是如果科技创新人才离职后将技术带到竞争对手企业,那可能直接导致研究项目中止或是面临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而造成的各项损失和支出。

三、中小企业人才流动的成本核算

以上两大类成本项目中有些是可以确认和计量的,如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培养成本、福利成本、安顿成本、缺岗成本、“机会”成本也有一部分,有些是无法确认和计量的,如心异成本等;有些是显性的,如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福利成本、安顿成本、缺岗成本、心异成本等,有些是隐性的,如“机会成本”;有些是必然发生的,如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缺岗成本等,有些是可能发生的,如培养成本、福利成本、安顿成本、心异成本、机会成本等;有些是固定成本,如招聘成本等、有些是变动成本,如培训成本、培养成本、安顿成本等。对于企业经济管理者来说,这些都是科技创新人才流动需要考虑的成本项目,而对于会计核算来说,只有可以明确确认和精确计量的项目才能作为成本核算内容,因此进行成本项目核算时,可以把“人才流动成本=吸纳成本+流失成本”具体描述为:

吸纳成本(Cr)=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培养成本+福利成本+安顿成本

流失成本(Cl)=缺岗成本+“机会”成本”

则,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浙江中小企业在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时的可能需要承担的人才流动总成本为:

Ct=Cr+∑PiCli,(i=1、2、3……n)

其中:Ct为人才流动总成本、Cr为吸纳成本、Cl为流失成本、P为人才流动概率。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人才流动是有成本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的成本更高,也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从成本控制、防范人才流失风险和成本效益相匹配的角度出发,符合企业实际地做好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工作,从而有效促进企业顺利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宫丽华.再谈青年科技人才的流失问题[J].科技?人才?市场,1997,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