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意识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意识的作用范文1
第二、要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理念。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把学生看成过去的那种“徒弟”,要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创新意识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培养 数学教学 挖掘 智力因素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创新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关键在教师的创设。首先教师要将爱心撒播在学生中间,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温和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以优美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唯其如此,才能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民主和谐气氛。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很多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去思考,那么学生就会萌发创新的动机。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只要是思考了,错误也是美丽的,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以宽容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去引导他们。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操作,让每个同学将手中圆柱的侧面想办法展开,看看最后形成了个什么图形。很多同学都是先阅读课文,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要求怎么做的,然后根据书上的方法沿着圆柱的一条直线展开,最后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在全班大声地表扬他们,给予肯定。此时,一位同学提出自己展开的是一个正方形。我随之提问:“这位同学肯动脑筋,不一味相信别人,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同学们想想,什么样的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才能得到正方形呢?”这时,同学们发现了与自己做法不同的,马上又动起手来,思维也异常活跃起来,积极讨论,纷纷举手作答,把学习活动推向了又一个。最后,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得到答案: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气氛宽松,活动自由,主体意识强,在兴趣中培养了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挖掘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智力因素,着眼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解决的途径能否有更简便、更快捷、更方便的,答案是不是唯一的等。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若改围成一个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是多少厘米?”如果按一般方法做题,学生也能够列出式子,得出答案:(8×4-6×2)÷2=10(厘米)。这种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是有更巧妙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从拓宽解题思路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的解法。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入手去解答。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自然会得到另外三种解法:(1)8×4÷2-6=10(厘米);(2)8×2-6=10(厘米);(3)8+(8-6)=10(厘米)。这三种方法解题思路巧,应用了长方形、正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不要限制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应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得到提高。
三、适时进行鼓励,提高创新意识
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思想的探索者和事业的成功者。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渴望成功的欲望和需求特别强烈。这种欲望和需求,也是小学生最初的创新意识的萌发。针对这一点,应多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和交流的场所,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去创造。在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去体验成功。同时,教师对其学习结果进行延时性评价,不要轻易对学生不同的认识给予否定。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切忌挖苦讽刺,使学生处于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之中,保持乐学的心态,在探索研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勇于质疑、敢于创新。长期下去,学生的创新素质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志仁:《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18-20页。
[2] 李世海、高兆宏、张晓宜:《创新教育初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23-25页。
创新意识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知识转移;自主创新
自2004年始,我国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自主创新。这一名词很快就深入人心,党和政府更是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只有独立自主的创新活动才能把握住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自主创新非常及时地为我国的企业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现有的知识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将导致学习能力和组织创新的局限性,使自主创新流于口号或形式而无法成功实践。实现自主创新,需要系统、科学的知识转移作为支撑。一方面,国家需要知识转移,使科技发展水平与全球经济的现实条件相容;另一方面,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也需要通过知识转移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借鉴优秀的管理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战略眼光,使自主创新成为常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知识转移的形式、渠道和重要性
知识转移的实践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Teece才最早对知识转移的思想进行了系统阐释。此后,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开始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知识转移促进了知识的沟通和交流,是知识有效配置的重要环节,也是新知识产生和创新的基础条件。Lucas Bretschger(1999)在他关于知识转移的研究中指出,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转移。换句话说,知识只有通过转移才能促进和推动自主创新,从而实现并放大其价值。
知识转移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知识传输方将知识源通过某种知识媒介或载体传递给知识接收方的过程。转移在个人、团队、组织间通过一系列方式和渠道交互发生。按照转移双方所处的不同地位,本文将知识转移分为传播型、学习型、交互型3种类型。一是传播型知识转移,知识传输方占主动地位,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有科学出版物和说明、人员培训、知识数据库、知识黄页、学习型历史文献等。二是学习型知识转移,主要针对知识溢出,强调知识接收方在知识转移中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在企业集群、技术引进及各种合作联盟中,知识溢出都是知识接收方获得创新关键要素――隐性知识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三是交互型知识转移,双方对知识传输和接收的意愿都很强,常常是双向的互动式的转移,主要形式有专利转让、校企合作、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合作联结、联盟、跨职能团队、职员轮岗、实践社区等。相比起来,这种形式的知识转移目的性强,转移效率较高;充分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容易形成深层次的知识转移和创新。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知识转移的渠道不断丰富,各种传输通道使得发送知识呈现出多样性,以往单向的知识流动越来越多的变为双向交流互动式甚至是网络式的知识转移,通道的转移能力还可以通过互动性、带宽、结构和再利用能力来进行完善。高丰度的媒体有利于减少转移渠道对知识受损的影响,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进而提高创新的活跃程度。知识转移和创新的效率也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和基础设施,我国信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的事实成为限制自主创新的瓶颈。
二、自主创新依赖于知识转移的广度和深度
我国经济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整体上看还很薄弱。2004年我国180多家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国有大型企业申请专利总数仅6570余项,还不及美国、日本和欧盟一家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数多。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不注重对教育的投入和对新知识的吸收,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特点以及模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技术创新对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技术创新发展随时间的变化不再是随机的,而是累积性的,依赖于已有的知识存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主动、自觉、大规模地转移先进的知识已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须途径,这就涉及到知识转移的广度和深度。
知识转移要有广度。从内容上看,转移的知识学科覆盖面要广,信息量要大。现代科技发展表现出高度分化和越来越专门化的趋势。但创新成果的问世,往往不是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而要涉及多个不同学科。可以说,现代创新的基础条件就是学科交叉,知识复合。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甚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知识转移要有深度,即要有系统性、持续性。转移知识不是简单的照搬知识,而是消化吸收知识并不断跟踪转移知识的新成果。我国企业往往热衷于引进设备和技术,一个项目引进回来,注意力马上又转向下一个引进项目。殊不知,如何使已获得的知识成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并持续保持转移知识的先进性,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从广度和深度的相互关系上看,只有知识转移的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即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和接受人群、组织达到一定数量时,才有利于转移深度的发生。同时,只有知识转移不断的深入,其转移的广度才可能不断扩展,并以此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形成这样的局面,自主创新就有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知识转移,如何从知识到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不可谓不多,但多数引进的知识都无法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使我国经济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越来越高。同样是吸收西方经济和技术知识,日本却在20世纪中期快速崛起,并创造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精益生产”等重要管理思想和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在不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比日本少走了一步,我们对知识只重“移”而轻“转”。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首先要充分理解、掌握外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适当改造转化,才能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为下一步创新服务。我国企业一定要克服急躁的心态,吸收消化被转移的知识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常常需要持续的投入,而不会马上反映出收益。
从知识到创新成果投入使用,这是一个链条,这个链条有很多环节,我们需要做的是把知识迅速充分地转移到最能实现知识价值的环节。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中介组织等都有可能是创新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但自主创新的主体还是企业。有研究表明,在世界近100多年来的发展进程中,对经济发展起决定的技术几乎全部源自企业。当今时代,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也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只有企业,才与市场联系得最紧密,才能最敏感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我国企业尚未普遍成为自主创新的合格主体,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企业自身要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之外,国家也要从制度、体制、机制上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的观念、动力、条件等问题,知识转移的侧重点要向企业倾斜。目前我国的科研资助体制和评议制度,导致科研资源向大学集中,科研水平评估的运作方式也有碍知识转移。当前,评估委员会在实际运作中往往过分注重纯学术标准,如在重要期刊上的量,而忽视与企业的合作情况。这导致有些科研院系决定不与企业合作,而是集中力量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评估排名。这往往使大学的工作单一化,非研究密集型大学不是集中力量发展自身的比较优势领域(这可能对其本地经济具有真正价值),而是追求世界级标准。
四、知识转移对自主创新的促进和决定作用
纵观世界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后发国家的崛起都与大规模的知识转移有着密切联系。从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改革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我们可以看到,积极自主地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进行转移是推动着两个国家竞争力迅速提升的主导动力。我国现在强调自主创新,重心是要加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提升应该也只能是建立在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科技精华并为我所用的基础上的。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强力推进下,一个大规模知识转移的浪潮正在蓬勃兴起,自主创新成果也成批涌现,一批具有国际先进科技水平的企业已经崛起在国际市场的舞台上。资料表明,“十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量增长速度迅猛,在我国总量高达270多万件的专利申请量中,近6成是在“十五”期间受理的,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55万多件,是“九五”时期的3倍。
最后说明一点,也是需要引起我国企业重视的是,知识转移对自主创新的作用不是即时发生的,知识和技术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发生创新的质变。而且积累量变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追加投入,自主研发的过程,如果企业一开始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认识,就容易沉不住气,在看不到收益的情况下半途而废,而止步于自主创新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Lucas Bretschger.Knowledge diffu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s[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1999(33).
创新意识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市场创新;市场定位;企业发展
1 市场创新的内涵
市场创新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始终充满活力和发展后劲的动力。企业只有不断进行市场创新,并把握市场创新的内涵,找准市场创新的切入点,才能不断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创新活动满足了顾客的真实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企业进入新的21世纪及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个善于创新的企业都把市场创新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市场创新,简单地讲,就是把新的东西或要素融入到市场开发战略中,或者把多种市场要素进行综合考虑而进行的市场开发活动。
2 市场定位的重要性
市场定位是市场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水利水电基建企业在开发市场过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和优势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也就是说在开发市场、提供技术服务和投标活动中,要结合自已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制订市场开发战略,以便企业在市场开发中抢占先机。无论从地区市场、社会市场和国际市场,或是从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和外部环境来看,水利水电基建企业不管是同行业在国内进行竞争或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对市场形势、自己的技术优势、竞争对手技术特点等方面有明确的了解,创新市场开发战略,界定市场定位,以便于在市场开发和投标过程中,趋利避害,少走弯路,主动出击,把握市场的主动权。
3 树立主动性市场理念是市场创新的核心内容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只有实施市场创新战略,树立和塑造职工的主动性市场理念,爱护已有市场,开辟新的市场,才能不断地拓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企业在制订了经营战略时务必要重视市场战略的研究和开发,必须以市场为中心来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尤其要强化企业全员主动性市场理念的树立和培养。
那么什么是主动性市场理念?就是指企业内在地有着尊重老市场和争夺新市场的冲动,主动地去爱护和开拓市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也就是说,在市场问题上,企业完全是非常主动的,在确定自己的所有经营行为的时候,都首先考虑到了市场状况,把市场看作决定自己所有经营活动的最根本性依据。
那么如何树立主动性市场理念?树立主动性市场理念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具体内容的。为了赢得市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进行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运行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是为争夺市场而进行的前期工作,也可以认为是企业主动性市场理念的内容之一,而把握争夺市场的有效方法,使企业能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机制实现对市场的有效争夺,则是树立主动性市场理念具体体现 。一般来讲,企业利用市场机制争夺市场的有效方法包括价格机制、质量机制、效用机制、品牌机制、资源机制、服务机制、客户机制和技术机制等。
主动性市场理念的两个重要内容是爱护老市场和开拓新市场。企业在开发新市场的同时,要主动地爱护老市场,尊重原来的老客户。现在有不少企业都存不注重爱护市场的倾向,尤其在市场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就忽视了市场的爱护,结果导致了市场的萎缩,而市场萎缩之后,要想重新恢复、占领和开发,还需要一定时期,从而造成这些企业的发展处于波动状态。
现实情况表明,凡是爱护市场的企业,即使在市场回落的时候,它们也仍然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并能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当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及实体经济效益下滑的形势下,石油石化基建行业一定要树立主动性市场理念,主动地爱护我们的市场,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4 全员参与市场开发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市场创新的关键
近几年来,面对水利工程的减少和水利基建队伍的扩大,竞争日益激烈,很多水利基建企业把市场创新放到与企业管理思想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文化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仍然存在着“市场开发是企业领导和市场开发部门的事”的传统思想,企业内部没有形成全员参与市场的理念,不利于市场信息的搜集、反馈、老市场的巩固和新市场的开发和占领,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市场开发。”这是很多水利水电企业在市场开发的摸爬滚打过程中领悟到的一条至理名训。企业上下只有真正以市场为中心,形成有利于开拓市场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和保护广大员工主动找市场、揽项目的积极性。同时,企业在制度建设、危机意识教育、市场理念的培育等方面,要注重对企业职工全员参与市场理念的培养,让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市场的紧迫形势和奋斗目标,认清只有外闯市场才是生存的唯一出路,牢固树立“企业生存靠市场,开拓市场靠大家”, 以实际行动主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企业的生存空间才能越来大,效益才会越来越好。
5 市场激励机制和人本主义是实施市场创新战略的保证
在实施市场开发创新战略过程中,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营造“鼓励创新,敢于尝试、风险共担,快乐工作,勿忘原则”的人文环境,让从事市场开发的人员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是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尽量让他们快乐地工作,激情地创造和创新。同时,企业也要建立“重奖励,轻罚款”、“重平等,轻等级”、“重团结,轻形式”的市场激励管理机制。在福利待遇、晋升提干、职称评定、评先褒优等方面,企业应该把市场开发人员与企业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同等看待,或者给予更好的待遇,让市场开发人员融入到企业“和谐、温馨、尊重个性、激励创造、实现多赢”的文化氛围之中。尤其是要在市场开发战略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市场开发人员的身心健康,彰显人性化管理,为他们创造和谐、安全、激励及平等的工作环境,以保证每一个市场开发人员都能轻装上阵,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市场开发工作中。
创新意识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静脉泵入;副作用;临床护理干预
我科在2010年5月~2010年11月对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了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泵入治疗,虽取得满意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或轻或重的副作用。结合用药情况,谈谈该药在使用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1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53~87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合并有高血压19例。
1.2药物
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用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2~5d,剂量从10mg/h开始,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滴入的剂量。
2方法
由于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主要扩张外周血管,在用药过程中重点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血压明显下降,[1]并针对其副作用分别采取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2.1头痛:7例感头痛难忍,14例可勉强忍受。
措施 :行心理护理,取舒适卧位,必要时遵医嘱调整单硝酸异山梨酯泵入的速度、行双氯芬酸钠栓1粒塞肛或颅通定60mg口服
2.2恶心、呕吐5例呕吐较为频繁,13例感恶心,无呕吐症状。
措施取半靠位,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行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行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
2.3血压明显下降2例出现休克症状3例出现性低血压
措施24h留陪、行安全宣教,必要时遵医嘱调整单硝酸异山梨酯泵入速度、迅速补液、加用升压药物、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3结果
判断标准:症状缓解或消失为有效,症状无缓解为无效
护理干预后的结果
4讨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为新一代的长效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通过扩张外周血管, 特别是静脉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射后约9分钟内分布到总体液中,分布容积为0.6~0.7 L/kg。ISMN的蛋白结合率
4.1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首先给患者及家属讲明用药的意义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嘱其配合医务人员做好用药期间的疗效观察,使患者对我们的工作有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活动,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若要改变,动作不宜过大过快,尤其在起床时更要小心,以免出现性低血压,在入厕或做各项检查时要有家属和医务人员陪同,以免摔伤及其他情况出现。
4.2严格执行给药浓度
根据单硝酸异山梨酯在体内的作用,维持消失时间血压、心率等情况提醒医生并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以保证患者不产生或减少副作用前提下,给予最有效缓解心绞痛药物浓度,使患者处在最佳的治疗水平。
4.3严格控制药物泵入的速度,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静脉通路的通畅。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及时、有效、准确。
4.4心理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存在焦虑不安、烦躁甚至濒死感等异常心理,且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都给予心电监护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患者用药时间长,一般持续给药2~5d,而在其间又或多或少的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副作用,所以在治疗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以免造成恐惧心理,加重病情。做到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通过护士严密的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后,副作用均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说明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泵入只要掌握好用药剂量、及时处理,副作用的症状或发生是可以缓解或避免的。以上亦是对我们护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的护理工作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方巧云,江晓风.静滴鲁南欣康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5,6(4):65 ,66
创新意识的作用范文6
关键字: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经济发展;企业技术创新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describ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services platform system project, namel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ccelerated and promot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point out the new idea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services platform.Key words: technology transfer service platform;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技术转移是关系区域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在企业技术转化和技术转移中的工作任务,为技术所有者和拟采用者提供更多更好且有用的信息服务是技术转移机构的重要作用;在政策制定中,技术转移机构也是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提供者,技术转移机构是技术创新体制上的重要环节。做好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需要系统、循环地进行和创新,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服务、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法。宗旨,技术转移服务的提升不是光靠几个体系、几个制度、部分人的努力可实现的,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推进,和技术经济发展同步。
我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情况
1.1我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概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第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987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1992年,山东威海市成立了第一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000年,科技部、教育部决定首批认定清华大学科技园等22个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1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被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002年,经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家网上技术市场“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正式启动,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举办,被誉为“永不落幕的市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技术市场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我国技术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在开放市场初期只有7 亿元,到2007 年就达到了2226.51亿元。我国的技术合作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用了17 年,但从1000 亿元增长到2000 亿元只用了4 年,这充分显示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科技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但我国技术转移服务行业的发展还远不尽人意,粗放型技术转移服务仍占据主导地位。
1.2 技术转移分类
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而技术转移正是有这样一种作用。技术转移是指为提高生产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产业等等一系列活动 。多数大企业集团设置了技术中心,并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考核和检验,认定为省级或国家级技术中心,从事企业自有技术研发、自有技术转化等工作。同时,还存在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如政府设置的技术转移中心,地方性成立的技术市场服务机构等是促进技术向拟采用者转移的中介机构,是以加速技术转移、促进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结合,推动产学研联合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任务是开展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扩散、推动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这些转移机构属于第三方转移机构,是企业和技术所有者之间的桥梁,同时制定出如税收减免、税收返回资金补助等相关的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带动区域创新和区域技术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意义
建设服务平台总的目的是:促进产、学、研结合,以需求为导向,逐步形成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格局,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进行业科技项目的产权化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创新,支持与帮助企业产生、获取、使用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1补充和完善目前行业技术转移服务链不足的状况,以需求为导向,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2.2 通过完整的行业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使行业内的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研究成果真正为企业所用,成为企业创新的技术来源,建设创新型的企业。
2.3发挥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推动国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科技服务平台的窗口支持与帮助企业产生、获取、使用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参与全球性的竞争。
在企业技术转化过程中,企业希望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往往出现“政策、市场两张皮”的结果。技术转移机构做好市场信息和企业信息的吸收和反馈,给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同时利用机构之间的信息积累和传递,满足企业对市场、技术等公共信息的需求。尤其对于内陆二线城市企业,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影响和当地信息获取水平的影响,对外在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情况比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要迟缓,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可向这方面发展,同时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当地区域信息技术获取能力向发达地区靠拢。
三、技术转移服务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作用研究
3.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技术转移业务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本土化的能力是企业是否愿意系统而科学地引进技术的关键,因此技术转移过程的服务是决定该技术转移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通过技术市场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校、所、联合建立技术转移平台,可以建立“论证-转移-消化吸收-创新”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采用灵活多变的模式和手段提供配套的专业化服务,可以为企业寻求先进技术提供强大支持,并为企业的技术后续发展提供研发及更新发展支持,从而将强有力的推动技术转移业务的开展,真正实现平台的主要任务。
3.2建立科技成果资源数据库
汇集国内外相关专利技术,相关院校、科研单位认为先进、成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或欲与企业合作开发的科研项目,建立科技成果数据库。同时在数据库基础上,由技术委员会完善项目评估,组织推动小试技术的后续研发和中试技术的工业化。
3.3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
多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分类整理后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行业中的各大、中、小企业是技术的受体方,其技术需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此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将给平台的技术转移、技术开发工作带来指导性影响。
四、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构思
4.1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首先要立足于现有科研事业机构、大专院校的资源整合、功能整合、体制创新和充实提高上,从机制体制创新入手,提高平台服务能力与水平,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符合无锡实际的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新路子。最终实现政府资助、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模式。
4.2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依托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现有的科研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通过必要的政策优惠,积极推动全社会增加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科技事业的投入。
4.3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要建立行业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保证公共平台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4.4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要同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结合起来,让技术平台同信息平台、技术交易网络进行有效互动,鼓励行业协会、技术市场中介机构和投资商参与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去,通过建设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功能,有效提高技术中介服务水平,加速技术的扩散和产业化进程。
五、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应加强科学管理,重视对企业技术转化的服务与沟通,及时收集与反馈意见,使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以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手段,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国家对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宏观管理和促进高端生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将信息服务、技术对接、科技会展、项目咨询、技术交易、国际交流等活动标准化,使业务活动高效、规范。
参考文献:
[1]吴江.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牛近明.构建国际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探索 探索与思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