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科技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生态科技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生态科技发展

农业生态科技发展范文1

关键词: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生产活动

1要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首先,要尽量使垃圾能够得到利用,使垃圾变废为宝;要增加除填埋、焚烧以及露天堆放之外的处理做法,积极探寻处理方法,把垃圾分成不同类别,要采取分离垃圾的做法,还要积极加强对城乡居民生活垃圾的治理;其次,保证小康社会的建设,建立绿色的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环境的污染得到抑制,才能改善农业环境的污染现状,只有实行好的规划,要积极做好城乡工业布局的规划,把对环境的污染治理工作做在污染之中,必须加强城乡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建设好生态环境;再次,解决资源的循环利用,农村沼气得到大力应用,要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的应用。一方面,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使有机肥料得到大量利用,还能够为农村的植物增加有机肥料,还有利于缓解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净化农村环境,沼气使用量的增大。把有用的水用到实处,增强人们节约用水意识,提倡节约用水,我们还要积极建立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设施,在建设现代化农村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业生产力[1]。

2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要从保护农村耕地资源出发,对于农村的耕地,保护耕地是防止资源退化和缩减的有效措施,实施在行动中,农村耕地的红线要始终记在心中,在农村要对耕地资源实施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农民不能失去了基础,更不能失去了耕地。使农村有限的耕地资源得到保证,在调整中绝不占用耕地面积,达到严格限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基本农田建设,坚决不能触动底线,一定要加强规划管理,当地政府要把加强农村生产的建设用地。提高农业灌溉利用率的农村生产方式,建立创新的,这样就可以转变传统的大水灌溉农业的生产方式,积极构建节水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要组织农民,应积极推广节水技术,主管的农业部门,要利用高科技保护水的蒸发速度,要对农村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模式,积极加强保护水资源[2]。

3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的必经之路,这样才能使中国农业生产之路,缓解生态环境被不断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要从原有的观念的转化中,逐步转变只是片面追求农业生产量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资源得到大的收益,不断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中,可以利用中国现有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品种资源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它有利于缓解中国农业资源的短缺问题,这就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

4要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使广大人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才能够尽快增强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环境意识淡薄的现状,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必须提倡宣传教育,这一点必须要让广大农民知道。首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深刻的认识到环境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后果,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广泛宣传《森林法》、《土地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其次,提高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使人民将环保意识上升到生存意识,增强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快培养社会公众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的激情,加深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使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到良好促进,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工作去落实,使农村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同人民一道认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要充分发挥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3]。

5结束语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大事,需要全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人民的大事。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使中国人民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梦想,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这样才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为全体人民谋福利,这样才能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又要积极利用环境科学手段,考虑生态资源的保护,必须坚定的方向,注重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对于国家和社会已经各阶层的百姓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赫男.农业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张铁亮,周其文,郑顺安.农业补贴与农业生态补偿浅析——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J].生态经济,2012,(12):27-29.

农业生态科技发展范文2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用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对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优质化,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各种环境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问题接踵而至,而且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开发程度的加大,农产品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此同时,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发展生态农业致力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协调好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对于推动整体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吸取农业发展的相关经验教训,结合生态环保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具体而言,生态农业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严格按照生态学的相关科学原理,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并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其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对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合理的利用,而且还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并实现增值效应,加速物质循环以及能量转换,从而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而且,生态农业能够创造出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品种多样的农产品,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再者,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优化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促进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能够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以及滥用,而且还特别注重对一些可更新的资源采取增值措施,对不具备更新的资源则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从而确保相关的自然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为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态农业是建立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前提

建立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需要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要前提,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为发展目标,通过采取相应的生物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等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还需要坚持以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协调好农产品地区性以及结构性过剩问题,对农业生产经济结构做出合理的战略调整,从而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当然在此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农产品的污染问题,确保人们的安全消费,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生态农业,例如无公害粮食生产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区重点建设的生态农业,对于建立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了构建全面的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还需要创新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完善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农产品改良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认证体系等各方面因素,形成全方位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以及产品标准体系,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二)生态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避免以破坏农业生产可再生资源以及降低环境质量作为代价来盲目追求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农业努力协调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经济的现展理论和相关科学技术,从而建立一种具备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的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生态农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三)生态农业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当前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资源短缺等严峻的发展问题,这就严重制约了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然而,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的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退化。具体而言,生态农业通过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体系,不仅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生态农业满足了市场经济多层次以及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通过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并合理地组织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活动,同时结合农业发展的地区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特点,确定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而形成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加工业为发展龙头的生产加工销售贸易一体化的全方位的发展格局,为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生态农业适应了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需求,尊重了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对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结合农业生产的内外部发展条件,努力完善相关的生态农业发展制度体系,创新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振军.探究唐山市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4,21:1011

农业生态科技发展范文3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 对策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降低,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威胁着人类生存。因此,生态安全研究已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农业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自然资源可供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处于无污染、未破坏的少受威胁的健康状态。只有在这种生态安全的状态下,农业才能实现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可以说,生态安全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一、概况

1、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农业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自然资源可供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处于无污染、未破坏的少受威胁的健康状态。只有在这种生态安全的状态下,农业才能实现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可以说,生态安全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我县生态系统结构相对不稳定,对干扰因素反应比较敏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在定量地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程度、分析其生态安全变化的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对策,对指导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性所决定的。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的生产特性。也就是说,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既是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动植物本身生产发育和繁殖后代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这是与工业生产过程的最大区别。农业自然再生产存在周期长、季节性、区域性,以及对自然环境要素依赖和受环境要素多变的影响,易影响产品的质量和造成产量的大起大落,所以,农业又被称为弱质性产业,其生产循环不仅需要外部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有助于农作物生长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的生态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要素的总称。―般认为,农作物可以利用大气中二氧化碳、太阳光和水制造碳水化合物并且能释放出氧气,对环境还有正外部性作用。但农业不合理生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环境同样产生负外部性影响。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主要考察外部系统和农业生产内部系统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二、我国农业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保护环境观念

从认识上,要提高认识,认识到农业环境问题不仅是农业的环境问题,鉴于农业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农业环境问题不仅要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生态意义;还具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营养的生活意义;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做到既发展农业也对周围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2、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针对我县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加强领导,做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资源环境执法和监督。在该地区建立耕地、森林、水资源等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规划水平和管理水平。要在进一步完善《土地法》、《森林法》、《水法》、《环境保护法》等的基础上,实行资源环境一体化管理。以坡耕地整治、生态公益林建设、企业技术改造、水土流失治理、污染防治、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提高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提倡使用有机肥、绿肥和秸秆还田。利用当地独特的寒地黑土资源,鼓励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或有机食品。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再则,从政策上,围绕总体是建立国家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农业环境污染立体控制体系,建立系统的农村(户)环境管理计划,引入环境评价机制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还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种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建立和大力推广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生产方式的试点示范,加大对农业污染防治科研的支持力度,促进各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发挥技术的优势

从技术上,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加强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的各项技术标准的制定,大力推广成熟的生物技术和各项农业生产的高新技术,提高生产资料如化肥和农药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改进对农民的技术服务支持;开展综合防治技术区域适应性研究,筛选出关键防治技术、示范推广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

4、发挥市场的作用

发挥市场作用,建立长效机制。过去,我国环境制度过分强调行政机制的作用,忽视了市场及社会的力量,个体化责任突出,社会化责任强调不足,环境保护制度效率低下。解决的途径是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行政加市场作用的双轮驱动的长效机制。在农业环境综合治理上,要鼓励多元投入,强调社会责任,形成政府、社会和各市场主体的整体合力。对那些做得好的企业进行奖励和评奖,树立典型示范。

5、加强对农田和土地的综合治理

(1)严格保护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田生态条件,积极控制和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有效治理农业污染。大力推广实用农业高新技术,全面实施“肥土沃野工程”,积极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技术,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措施,兴修水利、拦洪蓄水。在充分考虑到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前提下兴修水利,可变害为利,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合理使用。同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采取旱改水等具体工程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改造中低产田也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改造低产田,主要通过引导农民采用先进合理的耕作方式,

努力培肥地力,控制耕地的盐化和碱化,并尽力改造现有盐碱化和沙化土地,促使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上发展。

(3)治理盐碱化土地。针对我县盐碱化土地盐碱含量高(耕层0.3%-0.5%),质地粘重,低洼易涝等特点,对低洼易涝盐碱地可发展水田,有效抑制土壤返盐;利用轻度及中度盐碱化土地种植优质牧草,并与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不但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而且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对于重盐碱地包括连片的大面积碱斑,选择耐盐碱性强的先锋植物,如黄花草木樨、碱茅等,建立人工草地,发挥其生物改良作用,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方法。

6、维护生态环境的其他方法

(1)发展旅游产业,加强现有的资源观光景点,用有限的耕地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以“一线四带”为重点,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可以建设林果牧产业示范带;可以建设无公害高效种植业示范带;可以建设无公害水产养殖和水面种植示范带;也可以建设绿色奶业示范带。以自然风景区为核心,以度假村、省高新农业示范园的形式,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安全工作。

(2)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以培育新型农民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县业技术培训机构多、新人驻企业用工需求多的优势,抓好对农民的生产技能、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解决农民工的转移就业问题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同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卫生、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民切实享受新农村的建设成果,从根本上做好维护生态环境的工作。

(3)完善有关立法,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当前,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立法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重污染防治,轻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法规相比,生态保护方面法规较少,工业、城市污染治理受到重视,而农业生态环境则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而长期被忽视。第二,重点源污染,轻区域治理。它忽视了自然界的物物相关性及环境要素的整体性,将各环境要素以及工业、农业环境看作是孤立的,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第三,重末(两)端控制,轻全过程控制。我国在环保法律上虽确立了预防为主原则,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估、“三同时”等预防性制度和“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养护、破坏者恢复”的制度,但缺少必要的支持系统。所以,应加强支持系统外,关键是不能把末(两)端控制与工业、农业生产及资源开放过程相割离,重视和加强工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的全过程控制,避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的积累性的不可逆的潜在危害。

三、结束语

农业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经济部门。农业作为与资源、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其可持续发展研究更是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就这个目前大家关注的课题做出了一些分析和探讨,重点探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农业环境治理的一些相关对策,以期给相关工作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晓辛: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5(1)

[2]张树彬等:发展农业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探讨[J],吉林地质,2005(3)

农业生态科技发展范文4

首先,科学技术以及成果转化的限制。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这时的农业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很快便出现了自身存在的弊端,传统的依靠劳动力和资源投入获得产出的方法,并没有使得农业经济呈现稳定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不断的转变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再次,体制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约束。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体制支持,但是,到现在为止,我国的现行的经济体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一定的制约,其主要表现在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推进,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的缺陷显露出来,这种小规模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资源优化配置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

1.保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开展生态农业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生态学规律,自然规律保持充分的认识,保证生态农业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开展生态农业的各项工作。对农业生态系统以及机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管理,促进资源和能力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的循环和流动,并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保证农业生产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关系之中,以科学的态度和原理组织安排各项农业经济活动,保证生态农业的发展处于较高的位置之上。

2.大力发展和优化农村地区的环保产业

在农村地区建设和发展环保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可以有效的带动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发展环保产业过程中,还能够与外部的生态系统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将资源节约同农村的环境保护优惠政策结合起来,只有得到了政策的支持,才能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经济方面的支持。

3.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使农业经济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下,需要我们加强对生态农业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建设,要尽快出台与农业投资和贷款相关的优惠政策,保护生态农业市场。鼓励生态农产品外销和出口,加快土地的流转,必要时还可以开展规模化经济点,扩大集约型农业的范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加快生态农产品的认证和市场的准入制度,建设生态农业的保险机制,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补助。

三、结语

农业生态科技发展范文5

 

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为原理,使用经济合理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的精华,从而合理利用资源展开农业生产。生态农业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升,粮食、能源、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我们必须根据秦皇岛市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为支撑,提出适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措施。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不同农业生产主体,在经济活动内完成相应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自我维持和发展。影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除去人为政策的制约外,主要取决于农业经济系统自身效益的情况及内部结构是否合理,也表现在农业生产更加有效地使用各种生产资源和要素。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确保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保证。

 

二、秦皇岛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秦皇岛市的气候资源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处于我国的华北地区,渤海之滨,市辖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海港区、卢龙县、抚宁县、昌黎县、青龙满族自治县。秦皇岛市地貌特征多样,以低山丘陵区面积最大,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0.3%,全市的耕地面积共有293万亩,多数为棕壤褐土质,占整体耕地面积的72.7%。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地上河流众多,覆盖范围大的河流主要有48条,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28亿立方米。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类型,年均气温为11.1摄氏度,无霜期约为170~188天,从南向北逐渐减少。年日照量在2700~2900h,7~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5%以上,形成了春季干燥多发,冬季寒冷少雪的特点。本市从事农业的人约为190多万,人均耕地不足1.5亩。秦皇岛共有20万亩浅海和6万亩沿海滩涂,这一天然资源为秦皇岛水产养殖业提供最佳的天然环境。本地区粮食作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玉米、小麦、花生等。气候、水资源、土壤等有利因素有利于农业生产,适合大面积的耕种农作物。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改革开放之后,秦皇岛市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状态。

 

(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秦皇岛市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尤其是水库防洪标准不高、河道险工险段较多、灌溉工程老化、地表蓄水量不足等因素,导致本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同时,没有设置完善的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病虫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手段需要进一步强化。同时,因不合理的建设和生产等人为因素,致使秦皇岛市有些河流流域森林植被覆盖率急剧下滑,水土涵养能力逐渐减退,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

 

(三)农村市场设施比较落后

 

多数农产品市场没有创建电脑信息网络,与外界信息沟通程度不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步骤迟缓。秦皇岛市的海阳和昌黎县是本市农副产品发展最好的地区,2012年,秦皇岛市实施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69个,产业化经营率为67%。本市多数市场交易设施比较简陋,配套服务落后,市场规模不大。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现阶段,秦皇岛市某些龙头产业依然出现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本市有8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5000万元以上的屈指可数,拥有现今世界先进技术装备的龙头产业仅有1/4,同时名牌产品不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团队无法适应发展需求。

 

三、秦皇岛市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不断优化产业机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种植业必须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建设,逐步落实农业基础性工作。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的农业和旅游业,在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升单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面积,增加优质小麦、甜玉米高淀粉玉米的面积,逐步提升农产品产量,扩大无公害和绿色产品的种植面积,达到农产品食品安全化。采用延长产业链条,创建绿色生态型农业模式,提升整个种植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林木业根据秦皇岛市人民的加快林牧业发展建议,创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建设工程为重点,依照水体流失和开发利用合理结合的原则,给予生物、技术、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种植乔木、灌木、草地创建水木防护林,为涵养水源、改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提供最强大的支持。根据秦皇岛市整体的规划纲要,以建设重点区域森林绿化工程为基础,促进长城沿线生态防护林和绿化工程建设,全面改善整体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品位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大力开发风能、地热能,从而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

 

(三)提升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严格落实国家的良种补贴、种子产业化等优惠政策,面向国内市场有针对性的引入不同优良品种。增大繁育和推广力度,促进品种快速更换的程度,从而创建完善的营养良种繁殖体系。创建土壤信息化平台和专家施肥系统,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情况,提供统测统配各项服务措施,从而达到平衡施肥产业化、系列化的服务。引进一系列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的技术成果,有助于现代科技成果转向现实生产力。大力开设农村成人教育,借助农业、广播、科技等方面的优点,开展针对性强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继续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力度,提升全体农民群众的科技素养和技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秦皇岛市优良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开展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农业生态科技发展范文6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环首都城市 农业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1河北省环京津生态休闲农业区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1涿州市生态休闲农业区建设情况

涿州市地处华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门。东临固安,西接涞水,北通北京,南到高碑店。涿州市隶属于河北保定市。总面积742.5平方千米。临近北京,地处北京大经济圈紧密层,位于京、津、保三角区中心地带。截止至2010年12月,涿州市全市户籍总人口约为64.55万人。全境地处太行山前倾斜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69.4米,最低海拔19.8米,地面坡降1/660左右。地貌形态受拒马河冲积影响,南北各有二级阶地,高差2-4米不等。

(1)涿州市建设生态休闲农业区的有利条件:

①生态农业资源与产品丰富;

②旅游开发优势较为明显;

③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条件。

(2)涿州市生态休闲农业区建设的发展现状:

①发展迅速,效益逐年提高;

②对生态休闲农业的认识逐渐深化。

1.2涞水县生态休闲农业区建设情况

涞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北端,总面积为1650.5平方公里(247.6万亩),辖7镇8乡,人口34万(2013年末)。涞水县东界涿州,高碑店,南与定兴,易县为邻,西与涞源、涿鹿、蔚县交界,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相接,与北京接壤110公里,距北京市中心90公里,距天津市中心170公里,距保定市中心75公里。2013年涞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4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9.2%。

(1)生态休闲农业建设规划完整。涞水县生态休闲旅游在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指导规划的指导下,通过详细谋划,细心调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态旅游产业布局,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形成了“两核”“两区”“两镇”“一水”“一带”“一圆”的完整布局规划。其中,两核是指涞水县城、野三坡;两区是指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示范区;两镇是指天鹅湖欧式风情小镇、一渡温泉新新小镇;一水是指拒马河水岸景观;一带是指京赞路沿线观光旅游产业带;一园是指森林公园。

(2)生态农业生产的附加价值仍很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生态农业生产给涞水县相关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由于生态农业产品的品种单一,仍然大量集中在农村土特产,鲜活产品等方面,附加价值极低。又由于北方地区生态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造成了生态农业在季节上的不可持续,这些都需要通过大力开发生态农业高附加值产品来解决。

2河北省环首都生态休闲农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2.1统一思想,树立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

将生态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可以永续利用资源、绿色环保的产业形态,既要保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又要增强民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力争将生态休闲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

2.2生态同保,河北环首都生态休闲农业区统筹规划设计

要将生态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以生态环境一体的空间结构为导向,基于各自市场需求、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差异化的生态休闲空间。

2.3差异互补,低碳科技创新与服务支撑

对于北京和天津两个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着重发展以低碳、生物、智能、信息等高新技术主导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和生态休闲农庄。对于位于河北省的河北省环首都生态休闲农业区区域,则适宜以现代设施、循环模式和优新品种主导发展精品型生态农业观光园,以提升生态休闲农业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