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文1

【关键词】传统民居装饰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内涵地域文化

1.关于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简要概述

1.1民居装饰艺术的最初起源

民居装饰的最初起源是基于人类对不断发展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民居建筑在最初只是用来遮风挡雨取暖以及防止野兽侵害而产生。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人们考虑的不单单只有民居的实用性,装饰艺术越来越激发了人们对于美的不断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居装饰艺术中所体现的美学规律也在不断升华。自古以来,圆形就一直被当作是美的―种造型,原始人类受到启发,因此,在远古时代,人类使用的器物装饰基本都呈现出对称、连续的图案和形状,这些都是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基础的来源,逐渐产生了别具特色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1.2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特征

首先在地域方面,地理环境对于传统民居的外在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不同的风格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装饰表现艺术。例如,南北方之间由于气候环境方面存在差异,在民居建筑所选材料方面就会存在很大区别,因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审美观念以及风土人情,民居的外形、色彩等艺术加上特定地域的图腾标记的使用创建出了不同地区间传统民居装饰的不同风格。然后表现在原创性方面,民居装饰艺术主要是来自于民间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因为民居审美习惯存在巨大差异。最后,等级制度影响了传统民居装饰艺术。风俗民情、审美观念的差异对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3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风格

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域间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装饰艺术,使传统民居显示出了多样的风格。自古以来,农民的小院是最朴素的,其朴素的装饰艺术风格却表现出了对生活的极大热情。再比如,傣族通过竹编创造出了美丽的壁面装饰,而北方人则喜欢在门上贴门神、对联,将住所装扮的红火热闹,从中也能看出强烈的生活气息;一般平民的住宅大部分都能够体现出精美的装饰风格,例如,江南民居屋顶多为硬山、青瓦,窗格、檐下、栏杆等都十分精美独到。

2.在现代环艺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装饰艺术

2.1传统民居装饰对于现代环艺设计中的意义

传统民居装饰是一种历史内涵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主要是建立于城市环境之上。传统民居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其中传统民居装饰的运用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民俗文化,反映出当地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取向。传统民居装饰蕴合了历史以来人们普遍的审美传统,具有雕刻、书画等等多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同时还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能够传达出难舍的故土情怀,这不仅能够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延续了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精神风貌,也是我们表现民族装饰文化、体现我国广大人民审美取向的方法。

2.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民居装饰的关系

现代环境艺术建立在现代建筑技术和现代文化艺术基础上,其典型特征表现为地域性、时代性等。但是其中更多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设计艺术。要遵从大多数人的喜好和审美倾向,例如当初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为了使参观者在乐园内自由行走,根据出游人踩踏出的草坪痕来设计了供游人行走的路线。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论呈现出怎样的形式特点,回归自然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最终趋势。山水植物自然景观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使用的较为普遍的题材,要在传统民居装饰独特最单纯质朴的自然气息中,寻求现代化的城市环境设计的灵感,同时还要与环境艺术设计回归自然的趋势相结合,这对于体现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顺应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潮流的历史趋势。

2.3在现代环艺设计中应用传统民居装饰的思路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喜欢抽象的表达方式,设计的原则主要是把握“形变而神不变”这一特点。比如中国人认为石狮子能够代表吉祥如意,而中国狮的经典形象经过从古至今艺术家的雕琢,一直以来都较为注重神情的表现,表现了狮子的威武等内在精神。在现代环境的设计中,可以将中国传统的神兽和图腾观念融入到创作中去。我国传统装饰技艺充满了民族和古典的气息。木雕在宋代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法,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更能突出审美倾向和民族风格,渗透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文2

关键词:“以赛促教”;环艺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31-02

2015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培养动手能力强和专业应用水平高的学生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首要方向,“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深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现如今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一方面提高了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客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与此同时社会上许多企事业单位却招不到所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甚至出F了“用工荒”现象。“就业难”和“用工荒”普遍存在,环境设计专业也不例外。我们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动手实践能力弱,缺乏技术性的知识环节,不能毕业后立即进入岗位角色。环境设计专业应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只有培养出了社会认可的高水平的毕业生,才能提高专业影响力,办出特色专业,使环境专业得到发展。

二、“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特点

“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是以仿真性职业情境训练为依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大赛的具体项目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开展专业教学,以竞赛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1.“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符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有一定的艺术设计基础,又要求学生具有完备的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的相关知识。当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实践之间产生了断层,导致毕业生不能快速胜任工作岗位。“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磨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与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是相符的。

2.“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常规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着重于创新意识的训练过程,但创意若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是不够的,只有把意识化的概念转化为有形的设计方案,或者实施完成具体作品,才能将劳动力转化为经济效益,整个创作工作才算全部完成。应用型人才是同时具备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的人才,应当具有能把创意思维转换成具体方案的综合能力。在“以赛促教”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在修改和完善设计创意的过程中,综合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与执行能力,提高了其实践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一致的。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专业的竞赛,锻炼了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动手能力。在成绩考核中,教师考核和评价方式也从曾经的期末考试,调整为多重考核,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4.“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从单一理论转向知识与能力并进,专业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的深层发展。在以设计竞赛为主的教学中,学生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融合别人,最终融入社会的开放平台。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和不同团队的选手之间相互交流,既可以肯定自己的优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又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鞭策自己向更优秀的选手学习,取长补短得到进步。

5.“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激励了教师与时俱进。“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能力;同时反作用于教师教学过程,使学生被动参与转变为师生互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由于长期专注于教学和科研,缺乏成熟的方案实施和设计项目业务运作经验,对目前市场上最新的设计材料工艺和前卫的设计案例不甚了解。“以赛促教”教学模式迫使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竞赛内容与具体的授课方案紧密相连,学、练、赛一体化,调动学生的兴趣,既增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创作团队的指导水平。

三、“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1.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依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企业的用人标准为脉络,根据基础课、技能课、专业课、职业规划四层递进建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在增加实践学时比例的同时,采取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双轨并行”模式,强化课程传授内容与提高就业能力的联系,保障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质量。

从教学实践上,以设计竞赛的具体要求为实践训练的主干,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将专业竞赛作为一个单独教学模块穿插在日常的教学中,因势利导,服务于日常教学;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整理出一套适合不同基础、不同能力学科的训练方法,促进全班每个同学的发展进步。同时邀请权威设计专家和前沿设计师开展教学讲座,实时安排设计沙龙活动,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和参赛积极性,也提高了参赛的起点。

参赛后及时总结经验,以团体小组为单位,就比赛中的创意设计、方案表达和项目实践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书面报告,取长补短,瞄准自我的不足,将总结经验与教学计划的制订相结合,在课程设计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归纳出新的设计趋势和方向,为下次参赛做积极的准备。

2.培B“双师型”教师队伍。参赛学生的创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水平。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以高职称、高学历的知识型教授为主,现阶段教师中具有丰富的一线设计项目工作经验的人数比例不高,因此高校应针对自身实际,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和措施。一方面加强自有教师团队的培养,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对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选派教师参加前沿行业的培训,到大型设计公司参观学习,提供教师到设计单位学习实践的机会,使之快速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针对教师结构不完善的板块,广纳人才,从企业、设计院、事业单位聘请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导师来校任教。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参加比赛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建立课下学习小组,强化参赛的意识,提升参赛的稳定性、积极性。如创立专业竞赛社团,区别于学生自发组织的普通娱乐兴趣社团,主要由专业教师设计方案,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和专业方向直接相关的专业性社团,配合专业教学。学生拥有自己的设计方案,加上竞赛的经费的支持,就会在竞赛中百舸争流,自然就全情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去。

4.制定奖励政策。对学生进行鼓励性奖励,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奖励办法,如在相对应的设计课程中实行“以赛代考”考核模式。学生在比赛中的设计方案和作品,可以作为学生的考核作业进行测评,把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作为课程考核成绩之一;甚至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竞赛成绩都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

针对教师的奖励制度,则需要对指导教师降低日常教学工作量,对在竞赛中获得成绩的教师给予鼓励。具体措施很多,如建立教师参赛专项基金制度,为教师的创作和指导提供专项经费,另外也可以把教师的参赛成绩与其年终考核和教师推优等荣誉评定相挂钩,鼓励专业教师踊跃加入到专业比赛中,提高教师的参赛意识。

四、结语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既加强了教学理论内容与职业实践应用之间的相关性,又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完成比赛的过程建构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是积极推动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moting the Teaching with the Gam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ty

DONG Qiu-min,ZHANG Huan

(Wuhan College,Wuhan,Hubei 430000,China)

环艺设计与环境设计区别范文3

关 键 词 小城镇;景观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1-128-02

1 景观设计的概念

何谓景观?景观,是由景观元素组成的,景观元素是指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它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分为拼块、廊道、基质这三种类型。在城镇体系中不同规模等级的城、镇,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单元,它们是由不同类型的景观元素组成的,例如建筑物,公园等,不同类型的景观元素在空间形态、格局以及职能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从根本上来说,景观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城市生活的物化形式,是不能脱离城市生活与社会现实的一种物质与社会的综合体。城市景观是与一定的时间维度相关的,城市与时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处于动态演变之中,城市景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化的。

景观设计是指围绕着环境主体,并对环境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的设计艺术。

景观设计是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协调,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是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起来进行的人类活动,它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目的是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景观设计涉及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相关领域的许多知识和方法,例如地理学,宗教学,城市设计,园林设计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追溯到封建社会时期,东西方都曾出现过有关城市的景观设计的作品,例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以及中国的苏州园林等。

景观设计要注意的问题是:

1)使用的问题,现代的室外景观是面向大众的,作为开放空间,它是公有的,而不是私人领地,任何人都拥有使用的权利。

2)精神文化的问题,将一定的景色景物通过人的思维创造转换成具有精神文化含义的景观。

3)绿化,创造环境,一方面给人以优雅的环境,另一方面也给其他的动物一个栖息的场所。

室外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对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观赏,休闲和娱乐的一些设施的设计,和经过设计的自然景观。包含了强调精神文化的室外景观设计,面向大众群体的室外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亮点室外景观规划设计,面向风景旅游区保护开发的室外景观规划设计,面向资源环保的室外景观规划设计。

2 小城镇的景观形态与内涵

小城镇的景观包括的形态是很丰富的,其中包括体现小城镇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它代表了当地的文化品位和特点;小城镇原有历史建筑所形成的历史性景观,体现了当地的传统风貌;用现代景观组合所展现出不同功能的功能性景观;利用小城镇的自然环境,并融入当地人文风情所形成的生态景观;小城镇的商业区,居住区,娱乐区,公园所形成的人工景观;小城镇的各种形式的绿化带;向人们提供娱乐活动场所的广场以及从侧面体现小城镇特色的节点建筑。

小城镇景观可以分为物质性景观和非物质性景观两类,如何维持小城镇景观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表现小城镇的地方特色,体现小城镇群众的生活方式,传承小城镇的文化传统,是小城镇景观设计中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

在小城镇范围内,建筑及其群体作为环境中的硬件是小城镇形象的主角,室外的景观艺术设计,即室外景观中的植物,水景与光环境的设计,室外的设施设计,游乐与文化设施设计,室外传播艺术设计构成了小城镇室外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这些虽然不是小城镇空间的决定因素,但是在空间的使用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和影响。

3 小城镇的景观特点

小城镇的景观可以分为自然风光和乡土文化两个方面。自然风光,是指山、水、林、田,这些是自然环境空间的主体要素,展现出相互交融的自然生态格局。乡土文化,是指小城镇的历史文化和近代革命的史迹。

小城镇的风景资源虽然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是自然的景观与独特的文化韵味相结合,却达到了一种如同人间仙境的奇妙感觉,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小城镇是处于城市与乡村的中间地带,在自然景观方面,它是一个很贴近自然环境的人工环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环境艺术是最关切自然环境的艺术,而小城镇又是更贴近自然的人工环境,它拥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自然资源,又是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滋生地,民间传统艺术保存得相对完整,这为小城镇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创作素材。在人文景观方面,小城镇拥有比城市中更加完好的地方文化,民间传统艺术保存得相对完整,在小城镇的景观设计中要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素材,保护原有的历史文化景观,形成小城镇景观的地方特色,给小城镇建立一种与自然和谐亲近的形象,创造轻松宜人,如诗如画的环境。

4 小城镇的景观设计规划

小城镇的景观设计的规划要考虑生态、文化与特色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态,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向导,文化,是设计思想的素材,特色,是设计的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创造小城镇优美的环境,带来人性化的感受,突出小城镇浓厚的地域特色。

首先,在生态系统方面,小城镇处于比较接近于农村的地理环境,所以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在进行规划时要将这样的优势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设计景观的时候要尽量地利用这样的优势,注意保护和体现自然环境的自然属性,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对自然景观进行改造,保护小城镇原有的景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具有自然属性和文化含义的新的生物圈。我们要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环境,将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让小城镇充分体现出城市所没有的自然宜人的优美环境。

其次,在对小城镇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居住人群的生活习惯,原则是要以人为本,要根据人们的喜好,根据人和环境的关系来设计景观,这样,小城镇的景观就能和人们产生互动,能够将人们和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联系起来,带动大家对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加深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创造舒适,温馨的小城镇环境。完善的环境景观设计体现着一个城市文明建设和社会的民主,完善的室外景观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第三,对小城镇进行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打造小城镇的形象,提高其知名度,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将各类景观进行合理地组合,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5 小城镇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小城镇的景观设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小城镇景观缺乏特色。

这些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很快,建设也很快,但是小城镇在树立自己的形象时,没有景观艺术设计的一种观念,并且没有去发掘自己的地域文化,并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与景观、形象结合起来,而是盲目地相互模仿,造成了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面貌相似的情况,很难从景观上面看到镇与镇之间的区别。

2)小城镇的景观生态系统失衡。

小城镇的一些景观设计破坏了小城镇原有的自然景观形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景观设计,开山修路等,这些做法带来的后果表面上看是破坏了环境,更严重的是影响了生态的平衡,超过了小城镇景观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

3)小城镇景观缺乏正确的定位。

有的小城镇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规划时对于这个景观对当地所带来的功能和性质没有很好的分析和研究,将一些不适合的设计成果搬到小城镇的空间中,一味地模仿大城市,设计大的广场,设计宽的道路,没有计划地任意破坏尺度,实际上是破坏了城镇的和谐之美,这使城镇的居民感觉到空旷冷清,这些都与小城镇的空间格格不入,严重损坏小城镇的形象。

4)景观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

建筑的单体不应该只注重单体的效果,而是要从风格,尺寸上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

5)小城镇的景观设计忽视了文化的内涵。

在Nassauer(1995)提出的景观生态学中,“文化现象研究的基本原理中有: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着居住景观和自然景观;景观外貌反映文化的准则。文化习俗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景观的注意力,影响人们对有趣景观的发现以及对景观的偏爱,习俗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创造景观,尤其是创造本地景观的行为。人们是按其对自然界的认识、按其美学追求以及各种需求、社会习俗等文化因素来建造或改变景观的,因而,除纯自然景观外,景观的外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文化准则。”文化是景观形成与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子,景观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文化塑造景观,景观反映了文化。

小城镇的人们在当传统文化与现在的高信息时代产生巨大反差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埋没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脱离了当地文化的氛围。

6 针对小城镇景观设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小城镇的景观设计要认识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并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要突出小城镇的自然地理特征,因地制宜,“显山露水”,将自然景观有机地组织到城镇的景观之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注意对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的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注意突出地域文化特征。地方性是设计的依据和前提,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要正确地处理好地方性与国际性的关系。研究城镇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镇空间,防止盲目地模仿大城市的格局,维持小城镇的和谐,要结合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有效地利用小城镇的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金俊.理想景观 城市景观空间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J].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9.

[2]韩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丛书―室外景观艺术设计[J].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8.

[3]刘冬雷.环艺设计[J].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6.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J].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

[5]过元炯.园林艺术[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

[6]刘永德,等.建筑外部环境设计[J].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0.

[7]韩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丛书―室外景观艺术设计[J].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8.

[8]文剑刚.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J].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5.

[9]唐丽秀,赵荣山.小城镇规划[J].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7.

[10]韩巍.室外景观艺术设计[J].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8.

[11]文剑刚.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J].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