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1
“红眼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怎样避免患上这种眼病?怎样正确治疗这种眼病?怎样制止其反复发作?笔者就此采访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眼科医院贾智艳副教授。
贾智艳副教授告诉笔者,“红眼病”是民间的俗称,专业名称为急性或亚急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从病名上就可以看出,该病起病很急,发展很快。从几岁的儿童,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患此病。
检查时可见眼睑肿胀,上下睑被分泌物连在一起。结膜充血呈鲜红色,以睑部及穹隆部结膜最为显著。严重者结膜表面可覆盖一层易于揉掉的伪膜,所以又称伪膜性结膜炎。球结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失去透明度。角膜与结膜表面、睑缘等部位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如果是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双球菌感染,可出现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并伴有散在性小点片状出血。角膜并发症主要是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表现为卡他性角膜边缘浸润或溃疡,病变开始呈浅层点状角膜浸润,位于角膜缘内侧,以后浸润互相融合,形成弓形浅层溃疡。
除了上述细菌可以引起急性结膜炎以外,有些病毒也可以引起“红眼病”,但两者发病症状类似,都是以粘脓性分泌物增多为主,仅靠肉眼看难以分辨。可引起急性结膜炎的病毒有多种,临床表现也轻重不等,有时会和细菌混合感染,病情就较严重、病程相对也较长。临床常见的有腺病毒感染的结膜炎、单纯疱疹性结膜炎、牛痘性结膜炎、带状疱疹性结膜炎等等。常见的是腺病毒感染的结膜炎,一般认为是腺病毒第8型感染引起的。腺病毒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可分为31个血清型,感染者主要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还经常合并有角膜病变。
贾智艳副教授说,不管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急性结膜炎的传染性都比较强,多见于春、夏等气候比较温暖的季节。夏季天气炎热,闷热潮湿,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加之游泳的人增多,因游泳得急性结膜炎的比例极高,非常容易造成大流行。
急性结膜炎可散发感染,也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所。发病急,潜伏期大约为1~3天,两眼同时或相隔1~2天发病。发病3~4天时病情达到,以后逐渐减轻,病程多数少于3周。病原体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有研究显示,冬天主要是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较多;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则多见于春夏时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释放外毒素和激活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血素、纤维蛋白溶酶、凝固酶等,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多半有睑缘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晨起由于黏脓性分泌物黏住眼睑而睁眼困难,较少累及角膜。
肺炎双球菌性结膜炎有自限性,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潜伏期大约为2天,结膜充血、黏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在2~ 3天后达到顶点。上睑结膜和穹隆部结膜可有结膜下出血、球结膜水肿。可有上呼吸道症状,但很少引起肺炎。
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成人中也可见。潜伏期约为24小时,临床表现为充血、水肿、球结膜下出血,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症状3~4天达到高峰,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后7~10天症状消失。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引起眶周蜂窝织炎,部分患者伴有体温升高、身体不适等全身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等检查。对于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者、结膜炎严重的儿童和婴儿治疗无效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全身症状的还应进行血培养。
当患眼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冲洗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角膜上皮。治疗以去除病因、抗感染治疗为主。局部使用广谱抗生素眼药,确定致病菌属后给予敏感抗生素眼药治疗。根据病情的轻重,可选择结膜囊冲洗、局部用药、全身用药或联合用药。患眼切勿包扎,因为包扎起来以后患眼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反而可能加重病情。但可佩戴太阳镜以减少光线的刺激。成人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一般选择滴眼液。儿童则选择眼膏,避免滴眼液随泪液流出,各种眼膏比滴眼液的作用时间更长。
应该强调一下抗生素滴眼剂和眼药膏的使用。急性阶段每1~2小时点一次。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所致者可局部使用青霉素、磺胺醋酰钠、利福平、杆菌肽。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者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或奎诺酮类药物,如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剂或眼药膏。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而致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或伴有咽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在局部用药的同时,应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或利福平。治疗1~3周以后,病情可明显好转或者痊愈。
那么,这种“红眼病”是如何引起的呢?或者说怎样预防“红眼病”呢?
贾智艳副教授指出,目前还没有预防“红眼病”的药物。“红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传染所致,病因并不复杂,要想预防也不算难。
一是要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不少人不习惯于经常洗手,由于不经常洗澡、洗手、剪指甲,导致身上所带的致病菌通过诸多途径感染眼部,如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等,往往导致病菌通过这种方式入眼,造成感染,引发结膜炎等。
二是接触感染。有的人卫生习惯不太科学,日常用品有时会与他人混用。这种不分你我的习惯,很可能让病菌通过这些途径交叉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要注意自身的清洁,还要尽量不要接触使用他人用过的物品。
三是用眼过度。在学生群体以及办公室坐班族中,很多人都需要长时间工作或学习。长时间的用眼可导致眼部过度劳累,出现酸痛等现象,若不注意保护眼睛,劳逸结合,那么,眼部抵抗力下降,就很可能引发感染,患上“红眼病”。
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2
登革热
症状: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感染导致的。感染病毒后并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全世界每年有3亿9千万人感染该病毒,其中约有9600万人发病。通常来讲,该疾病的潜伏期为3~14天。发病后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高烧、严重头痛、眼睛痛、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疲劳、恶心、呕吐、皮疹和出血(如鼻子出血、牙龈出血或者是身体上很容易就出现淤青)。有些时候,因为出现的症状较轻,所以容易被错认为流感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病毒感染。
登革热病毒还会引起一种较严重的登革热临床类型,也就是登革出血热。除具有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外,还会出现淋巴和血管损伤、肝脏肿大以及循环系统衰竭等症状,甚至会发展为大出血、休克甚至是死亡。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或者是二次感染的患者患登革出血热的可能性较大。
诊断:通过血检即可筛查血液中是否有病毒或者是相应的抗体。
治疗:还没有能够有效治疗登革热的药物。发病后可遵医嘱服用扑热息痛来止痛,但是建议避免服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因为阿司匹林会加重出血症状。
提醒:登革热主要多发于热带地区,对中国来说,就是南方的部分省份及地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台湾地区等。上述地区的人们应注意预防。
基孔肯雅热
症状: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肌肉酸痛、疲劳、恶心、呕吐、皮疹、发热、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症状通常并不严重,但是老年人发病后出现的症状可能较重。该疾病的潜伏期为2~12天。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都能痊愈,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的关节疼痛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十几年。虽然基孔肯雅热本身并不是致命性的,但是该疾病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诊断: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或者病原学检查,筛查血液中的病毒或者是相应抗体来诊断。
治疗:目前还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疫苗或者是特定疗法。发病后应多休息,大量饮水,并遵医嘱服用布洛芬、萘普生或者是扑热息痛来缓解发热和疼痛。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区别: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急性发热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均为发热、肌痛和昏睡。与登革热不同的是,基孔肯雅热患者发热期较短,还有可能出现双侧多关节痛,且疼痛持续的时间明显更长,甚至会发展为关节炎。虽然这些症状在辨别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时候会有辅助作用,但临床医生在诊断近期去往热带地区的急性发热患者时,一般会同时考虑这两种疾病。
黄热病
症状:黄热病是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黄热病的潜伏期为3~6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仅仅会出现发热、头痛、疲乏、食欲下降、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并持续3~4天。其中有15%的患者会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患者会重新出现发热以及腹部疼痛,口腔、眼部和胃肠道出血等症状。感染引起的肝脏损伤会导致黄疸,这也是黄热病中“黄”字的由来。该阶段患者的死亡率为20%,而黄热病整体的死亡率为3%。
诊断:结合临床症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血清学试验均可对该疾病进行诊断。
治疗:和其他的虫媒传染病一样,目前还没有能有效治疗黄热病的方法。由于病情恶化可能较快,建议患者应住院接受特别护理。一般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性疗法为主。
黄热病疫苗:计划前往或者是居住在黄热病高发地区的人均应该接种黄热病疫苗。接种后10天内,超过90%的人可获得免疫力,而且免疫力至少能保持十年。
不建议接种黄热病疫苗的人包括:
.9月龄以下儿童(疾病流行时放宽为6~9月龄儿童,因此时疾病风险高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风险);
.孕妇,但在出现黄热病暴发疫情,感染风险很高时例外;
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3
一、病原学
猪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virus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和h3n2。
猪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00ml/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g/l高锰酸钾、1ml/l升汞处理3min,750ml/l乙醇5min,1ml/l碘酊5min,1ml/l盐酸3min和1ml/l甲醛30min,均可灭活猪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
二、流行病学
在1976年美国发生所谓的“新泽西事件”中,大约500人感染了猪流感h1n1亚型病毒,该病毒与当时从猪体内分离的病毒相同,首次证实了在自然条件下,猪流感病毒可从猪传播给人。1999年10月,香港1名10[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月龄女婴感染了猪流感病毒h3n2,现已完全康复。这些年来,世界各地都有人感染猪流感病毒不同病毒株的报道,但并没有大规模流行。近日墨西哥及美国等部分地区暴发了人感染猪流感疫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墨西哥和美国感染的病例属于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一个相同毒株。(一)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二)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四)高危人群。从事养猪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人感染猪流感常发生在冬春季节,猪感染猪流感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一)临床症状。人感染猪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二)体征。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三)预后。人感染猪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1n1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6%。(四)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2.血清学诊断:可使用间接elisa、抗原捕捉elisa、荧光免疫法等;3.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由于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特点,已用于猪流感病毒基因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4.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吸出物、痰或肺组织)分离猪流感病毒。常用的方法有鸡胚接种法和细胞培养法。现有的诊断方法中,病毒分离法是较敏感的,但需要2-3周时间。(五)胸部影像学。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
四、诊断人感染猪流感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一)人感染猪流感的诊断标准。1.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猪流感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2.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试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3.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者。
4.确诊病例:从呼吸道标本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猪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可确诊为人感染猪流感。
(二)人感染猪流感的鉴别诊断。人感染猪流感应注意与流感、禽流感、上感、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等鉴别。
五、治疗(一)对症支持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对人感染猪流感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二)药物治疗。1.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达菲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猪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剂量75mg/d,疗程5天,儿童慎用。从美国最近的猪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2.抗生素: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4
性病是通过传播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我国常见的性病有淋病、非淋菌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梅毒、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艾滋病等。
常见的性病――衣原体病
这是一种细菌感染,是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染病,但如果进行早期治疗,是可以通过抗生素治愈的。75%的女性患者及25%的男性患者不会有症状表现。如果衣原体病确实有症状,通常表现为排泄物异常,小便疼痛,下腹部疼痛或时疼痛。
经典性性病――梅毒
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它能侵袭人的心脏、眼睛、大脑、骨骼及神经系统。初期梅毒表现为出现无痛溃疡,通常在受感染后10天到3个月后开始出现。
古老的性病――淋病
淋病是感染淋病双球菌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慢性炎症,是仅次于梅毒的第三大性病。据调查,在我国性病发病率中占首位。淋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病程在2个月以内者属于急性淋病,超过2个月者属于慢性淋病。不洁是主要的传染的方式,带有淋病双球菌分泌物的器具也可致间接传染。
临床表现为尿道口灼热疼痛,有白色或黄色分泌物,白带增多和膀胱刺激症,应高度怀疑本病。尿道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找到淋病双球菌,即可确诊。
容易忽视的性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是由生殖器支原体、衣原体、阴道毛滴虫等病菌通过性接触感染引起的尿道炎症。男性表现为尿刺痒、尿痛、尿道口红肿、分泌物稀薄;女性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排尿疼痛、引起盆腔炎则出现腰痛等症状。“非淋”如不及时医治会引起女性输卵管炎、盆腔炎、流产和不孕;男性则造成前列腺炎、精囊炎、不育等并发症。
生殖器上火了――疱疹
生殖器疱疹是病毒性传染性皮肤疾病,常发生于男子的包皮、、冠状沟等处和女子的、或子宫颈口。生殖器疱疹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一般在感染后2~10天发病,个别患者可在几个月或一年后发病。女性患病居多。
临床表现有自觉灼热,生殖器局部出现多发成片的小丘疹或水疱,继而可变为脓疱或溃疡,同时伴有排尿不畅、发热、头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结合不洁史和实验室检查发现生殖器有单纯疱疹病毒,即可诊断本病。
毒恶之花――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不洁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的软性赘生物,多见于女性阴道口、阴道粘膜及子宫颈和男性尿道口、冠状沟、包皮内侧及周围。在我国,本病发病率占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西医认为是由于感受人瘤病毒所致。
生殖器及会为好发部位。初起为红色小疙瘩,逐渐增生至米粒大小,且融合成片,表面如菜花状,在其根部有蒂与皮肤相连,结合有不洁史,即可诊断本病。
妇女的常见病――滴虫病
这是由寄生虫引起的感染,其症状表现为阴道有分泌物,时有不适感,排尿疼痛,以及阴道恶臭等。对于患者本人,尤其是男性,有可能身患滴虫病而自己一无所知。因为这种病常常没有什么症状。由于这种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所以可以通过服用抗生素类药治疗。
烦恼的性病
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5
传播途径:科学家指出,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
传播范围:流感专家担心,最近一段时间出入墨西哥城国际机场的旅游者或许已携带着病毒抵达世界各地。
感染症状:人感染猪流感病毒后的症状与感冒类似,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广东疾控专家提醒,近期赴疫区的广东人如出现发热症状,应尽快到发热门诊就医。
病毒类型:此次流行的猪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断。
易感人群:世卫专家世卫专家称,此次流感的不同之处在于患者多为身体强壮的年轻人,而非一般流感容易感染到的老人和儿童等抵抗力较弱的对象,而这一点正是会造成大量死亡的严重流感的特征之一。
潜伏周期:奥尔斯特霍姆说,病例研究发现,眼下的这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7天后才表现出病症。因此,他认为,眼下可能有更多的潜在病毒携带者正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预防手段: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治疗方式:人感染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猪流感病毒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症状。病毒感染早期使用达菲(Oseltamivir)有效,但对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有抗药性。预防措施主要为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人,保持个人卫生等;入境后如怀疑感染猪流感,居家或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纽约卫生公布的预防猪流感小贴士
第一.如果你已经有了流感的症状,千万要待在家里不要去上班或者上学,直到流感的症状消失。
第二.当你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一定要捂住鼻子和嘴巴;还有记得要常常洗手。
第三.当你发现呼吸困难时就要迅速去医院,但是如果症状不严重,就呆在家里,以防把病毒扩散在医院里。
第四.民众还没有戴口罩出门的必要,但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者和曾经与猪流感病患有接触的人一定要戴上口罩。
第五.吃猪肉是安全的,烤箱温度一定要到160度以上充分加热才能食用。
国内人群预防猪流感措施
增加户外活动,均衡饮食、合理营养,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等个人防护,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用猪肉或猪产品只要烧熟,就不会感染猪流感;
■ 增强个人防范意识,应尽量避免与禽、鸟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 对于一些密切接触禽类的工作人员,如养殖、销售、屠宰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穿防护衣等。
■ 药物预防包括:板蓝根冲剂、小柴胡颗粒、抗病毒口服液
关于防控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的答问
近来,在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此次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虽然目前我国尚未发现疫情,但需要加强对公众防控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何谓猪流感?猪流感病毒是否可以传染给人?
答: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国等地也出现过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问:人如何感染猪流感?人感染猪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答: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问:是否有治疗猪流感的疫苗?
答: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猪流感,但人感染猪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问: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猪流感?
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问:出国人员如何加强预防?
答:目前,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发生地已知有美国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得克萨斯(Texas)和堪萨斯(Kansas)3个州,以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FederalDistrict,Mexico City)、东南部的瓦哈卡(Oaxaca)、中部的圣路易玻托西(SanLuisPotosi)和北部的墨西卡利(Mexicali)和下加利福尼亚(BajaCalifornia)等5个地市。建议中国公民前往上述地区商务和旅行时,应了解当地疫情进展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各旅行社在组团前往上述地区时,有责任告知团员疫情情况,提醒团员做好个人防护。主要个人防护措施有: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问:回国人员如何加强预防?
答:1、从上述地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
2、从上述地区回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质检总局紧急公告要求加强人感染猪流感检验检疫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徐博)国家质检总局25日紧急公告,要求来自人感染猪流感流行地区的人员,如有流感样症状的,入境时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
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近期美国、墨西哥出现人感染猪流感(A/H1N1)疫情,截至4月23日,两国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98例,62人死亡。
卫生部等高度关注美国和墨西哥人感染猪流感疫情
病毒感染眼睛症状以及治疗范文6
炎症,癌症的“引路人”
“炎症”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病理过程,是很多带“炎”字疾病的共同特征。你或许认为,炎症都是“小病”,吃点“消炎药”就能好。但它可能发展成多种疾病,治疗也不能乱来。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的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其实是由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这些感染,多数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发炎”。在导致人体癌变的感染中,最主要的有4种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以及人类瘤病毒,它们主要引起胃癌、肝癌与子宫颈癌等,最初都可能表现为炎症。统计表明,仅这4种病原体,就导致一年内全球近200万人患上了癌症。
抗菌药≠“消炎药”
临床上,有两类药能缓解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可称为“消炎药”:一类是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类是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等。而青霉素、头孢等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例如明确是“细菌性肺炎”,才能遵医嘱选用相应的抗菌药,不能将其直接等同为“消炎药”。
防住最爱夏天惹祸的“炎”
1. 过敏性鼻炎患者
进入空调房,扑面而来的冷空气会刺激鼻黏膜内丰富的末梢神经和血管,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这种效果会被放大,进而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此外,如果空调长期不清洗,过滤网上的灰尘、尘螨等随风飞扬,加上门窗紧闭,也容易导致过敏性鼻炎发作。
对策:给鼻子一个“空调适应期”。建议对冷空气敏感的人进入空调房之前,在门界处适当多站一会儿,让鼻腔对温差有一个适应过程后再进入;在家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太低,可调整为26℃左右;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开空调应定时开窗透气。
2. 喝水少、久坐一族
司机、白领等人群,由于工作忙碌,经常喝水少、长时间憋尿。加上夏季温度较高,出汗多,容易引起膀胱和尿道感染,出现炎症。女性的尿道口在汗腺丰富的会附近,在高温潮湿的夏天,细菌繁殖快,尿路感染的风险更高。
对策:适当喝水,促进排尿。
3. 妇科炎症过度清洁者
国外有调查发现,约75%的女性在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阴道炎,其中一半左右会反复发作。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喝水不足等原因,妇科炎症更为高发。如果每天用洗液清洗,过度清洁,也同样容易引起妇科炎症。
对策:“勤洗”不如“勤换”。女性使用卫生巾、护垫期间,建议每2~3个小时更换一次。每天更换内裤,用清水清洗外阴即可。此外,游泳、旅行时,应选择卫生条件好的场所。
4. “红眼病”电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