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报告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报告的特点

审计报告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英文审计报告 语料库 文体特征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国际市场的发展则要求各个经济实体提供可靠和公允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各种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因此,更好地理解会计和审计专业英语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研究英文审计报告的文体特征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会计、审计专业英语。

审计报告是指具体承办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在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的结果向其委托人、授权人或其他法定报告对象提交的书面文件。其作用体现在鉴证、保护和证明三个方面:即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合法、公允和一贯具有鉴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以及证明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履行情况。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国内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中外合资企业的审计业务,同时,国内很多企业的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多地由海外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这些业务大多都会出具英文审计报告。为便于与国际接轨,掌握英文审计报告的文体特点十分重要。为揭示审计英语的主要特点,本文以英文审计报告为研究对象,选取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德勤、毕马威等公司出具的8篇审计报告为样本,自建35000余字的小型语料库,从书写、词汇和语法三个角度着手,与BROWN和LOB两个普通英语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英文审计报告的文体特征,自建小型英文审计报告语料库(Auditor’s Reports Corpus, 以下简称为ARC), 主要采用AntConc 和WordSmith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BROWN和LOB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以归纳英文审计报告的文体特征。

1.数据收集

鉴于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将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公开,因此公众可以从事务所网站上查阅到相应的审计报告信息。本文中自建语料库来源的审计报告信息均取自互联网。自建语料库时将各会计师事务所的标识以及员工手写签名进行了处理,英文标识和手写签名未计入库内。为便于研究,所有审计报告均已转换为纯文本格式。

2.语料库简介

本文将自建英文审计报告语料库(ARC)与BROWN和LOB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布朗语料库(Brown Corpus)是世界上第一个根据系统性原则采集样本的标准语料库,选自美国人撰写出版的普通语体的文本,包括15种题材,共500个样本,其中每个样本不少于2000词,总计约100万词。LOB语料库由英国Lancaster大学建成,研究英国英语,包含500语篇,每个语篇约2000词。自建英文审计报告语料库(ARC)取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8篇审计报告,共计约35000词。

3.研究工具

鉴于语料库提供了大量的语篇实证数据资源,从而能够基于实际使用中出现的结构和形式来对相关文本进行文体分析。语料库分析方法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语言,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文本进行自动分析。运用AntConc 和WordSmith等特定软件能够快速并准确地检索出相应标点符号、词语搭配以及语法结构等。本文采用AntConc 和WordSmith软件以及微软word的查找替换功能对英文审计报告的文体特点进行统计分析。

二、分析与讨论

基于文体学相关理论,本文从书写、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分析英文审计报告的文体特征。

1.英文审计报告的书写特征

英文审计报告采用了多种书段以使其结构、内容和逻辑更加明确和清晰。这些手段主要包括:版面结构、图表的运用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1)版面结构

从8篇审计报告样本可以看出,尽管具体格式不一,但总体而言,其版面格式有较为统一的规定:开篇部分为总结性的审计情况阐述,包含审计双方情况、审计目的、结果及建议等,其末尾处附有相关部门或责任人手写签名。随后是具体审计内容、操作方法和结论等的详细介绍,构成了整份报告的主体,包括审计情况介绍、审计结果、审计建议及附录等。这一部分内容前附有详细目录,并在目录的末尾附上了文中使用的所有缩写对照表。以上内容是英文审计报告在版面安排上的基本特点。此外,在8篇英文审计报告样本中还大量采用了数字和字母对段落进行标注,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还使用了大量下划线和粗体字以突出相应内容和重点。

(2)图表使用

英文审计报告中使用了大量图表,尤其是表格,这些表格大多取自被审计公司的财务报表,同时审计报告中使用的缩略语和缩写词也常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如:

(3)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在英文审计报告文本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用标点符号的目的是为了意义表达更加清晰。标点符号主要有两大功能:分隔功能(即用来分隔相连的单位或被包容的单位)和指明功能(即用来指明语法、语义或语用关系)(Randolph Quirk,1985)。通过使用AntConc 和Wordsmith软件以及微软word的查找和替换功能,得出三个语料库中标点符号的分布和比例如下:

由表1看出,自建ARC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是逗号和句号,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LOB和BROWN语料库。连字符主要用于连接数字和单词,在英文审计报告中的使用频率也较高。冒号与分号在英文审计报告中也时有出现。但基于统计数据发现,英文审计报告中几乎不使用单引号、感叹号和问号。

2.英文审计报告的词汇特征

与会计英语类似,许多审计英语单词来源于普通英语,但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思。英文审计报告的词汇特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词汇的丰富度

运用Wordsmith软件可以计算出类符/形符比(type/token ratio)来探讨语言的词汇多样性。在此,考虑到三个语料库的容量不等,笔者随机选取了BROWN和LOB库的一部分使得三个语料库容量接近,进而对三者的类符/形符比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看出,自建ARC语料库的类符/形符比低于LOB和BROWN语料库的类符/形符比,也就是说,与英美国家的书面文本如印刷品、书籍、报刊、杂志等相比,英文审计报告中使用的词汇极为有限。

鉴于类符/形符比的高低受文本长度的影响,为排除文本长度这一因素的干扰,采用标准化类符/形符比来进一步对类符/形符比的比较结果进行验证。

表3中自建ARC语料库的标准化类符/形符比低于LOB和BROWN语料库的标准化类符/形符比,这一结论进一步验证了英文审计报告中使用词汇的有限性。与普通英语书面文本相比,英文审计报告的词汇丰富程度不高,这是因为英文审计报告中使用的英语多为会计、审计专业英语,是在审计这一特殊语域下使用的特定英语,故而词汇总量极为有限。

(2)词长

由表4看出,与BROWN和LOB语料库相比,自建ARC语料库的平均词长值最高,说明在英文审计报告的选词上使用较长的单词以提高文本的正式程度并引起读者的关注。

(3)词频

与BROWN和LOB语料库类似,自建ARC语料库使用词频较高的有冠词、连词、介词、助词等。此外,自建ARC语料库词频统计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审计报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其写作格式和内容有着严格的规定。运用Wordsmith对自建ARC语料库进行词频统计,发现词频统计排名前30位的单词中出现了较多实词,如:financial, lending, management, predatory, office, information, audit, travel等,而BROWN与LOB词频统计居前30位的以虚词居多。

3.英文审计报告的语法特征

英文审计报告的语法特征将从句子长度、句子特点、不同时态的转换、名词定语的使用、被动语态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句子长度

英文审计报告中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子越长,其理解难度越大,同时其语言也更正式。运用Wordsmith统计软件得出自建ARC语料库平均句长为26.73。与英语句子平均句长为17.8个单词(Leech & Short,2001)相比,英文审计报告的平均句长远高于普通英语句子的平均句长。由此说明英文审计报告相较于普通英语其理解难度更大。同时,选取与ARC容量相近的部分BROWN和LOB语料库进行平均句长比较,BROWN为24.93,LOB为21.89。这一结果表明,英文审计报告理解难度大于英美国家的普通书面文本,同时也表明审计报告作为一种正式文体,其表达要求准确、明晰并体现出权威性。

(2)句子特点

8篇英文审计报告样本的句子总数为1330,且全部为陈述句,没有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是由审计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决定的。同时,复句在英文审计报告中十分常见。复句往往由多个小句构成,它可以是并列句、复合句或者并列复合句。例如以下英文审计报告中的句子: “OFEO is currently re-establishing two internal OFEO groups to ensure that it has the proper focus on future automated systems: a) an automation steering group made up of OFEO’s senior leadership who will provide strategic direction and oversight, and b) an advisory group made up of key OFEO personnel and other functional experts who will work closely with the technical systems group to articulate OFEO requirements and effect implementation.”

(3)时态转换

英文审计报告往往使用多种时态进行表述。在英文审计报告样本中,情况简介部分的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部分使用了过去时,如“The audit was included in our fiscal year 2002 plan because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 (NMAI) Mall Museum project is one of the largest construction projects at the Institution”;而结论部分则混合使用了将来时和现在时,如“The Institution will be implementing a new financial system beginning October 1, 2002.”, “the new ERP system has a stronger, more user-friendly reporting and query capability than SFS”.

(4)名词定语的使用

英文审计报告中出现较多直接以名词做定语的形式,用一个名词做定语修饰另一个名词。英文审计报告中很多复杂的会计和审计概念都以名词定语的形式来表达。如:construction budget, construction costs, construction price, institution facilities, accounting records, management advisor etc.

(5)被动语态的使用

英文审计报告中使用了大量的被动表达。通过Wordsmith软件的Concord功能,以 “am *ed/is *ed/are *ed/was *ed/were *ed/be *ed/been *ed”条件进行搜索,得出了8篇英文审计报告样本中的359个被动表达句,与句子总数1330相比,被动句占27%。大量被动结构的运用使得英文审计报告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客观。

三、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在书写方面,英文审计报告的版面有较为统一的格式要求,采用了大量数字和字母来标明段落并运用下划线和粗体字以突出重点,表格、逗号、句号、连字符使用较多。在词汇方面,英文审计报告词汇较为有限,长单词、实词较多,文本的正式程度高。在语法方面,英文审计报告的句子较长,理解难度大,其用语要求准确、明晰并能体现其权威性。 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决定其句子均为陈述句,并使用大量复句表达。同时,英文审计报告使用的时态多样,不同部分采用的时态不尽相同。此外,运用了较多的名词定语以便更加清楚、简便的表达概念;运用了大量的被动结构以体现其客观。通过对英文审计报告进行文体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英文审计报告的内容,同时也希望能对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审计从业人员出具英文审计报告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Bradford, Richard.(1997). Stylistics Routledge.

[2]Crystal,David & Davy,Derek.(1969). Investigating English Style. London: Longman

[3]Leech,G. and M.Short. (1981) Style in Fiction[M].London:Longman

[4]Quirk, R. ,S. Greenbaum, G. Leech, and J. Svartvik.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审计报告的特点范文2

摘要:本文以和美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中国和美国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加以比较研究。中国和美国在独立审计规范性质、审计责任和职业关注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中国和美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地借鉴美国审计报告体系先进的做法,全面改革和完善中国审计报告体系和独立审计规范体系,将是我们积极迎接审计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措施。

审计报告是注册师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来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编制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完成独立审计业务的标志。由于中美环境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审计模式内容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审计报告的比较和,探求改善和完善中国的审计报告体系和独立审计规范体系。

一、审计环境的比较

1.美国。在20世纪以前,美国独立审计的主要是在随资本一起涌入的英国职业会计师的帮助发展起来的。进入20 世纪后,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使美国的法定审计得以确立,独立审计得到飞速发展,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强调独立审计是自我管理的职业,政府不加干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一个实行自我管理的全国性职业组织,该协会制定出了具有重大世界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已达30 多万人,其地位很高。

2.中国。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财政部于1979年10月在上海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试点,并于1980年12月颁布《关于设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从此,我国正式恢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行业起步较晚;我国共有五千余家事务所,大多数仍属于中小型所事务,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偏小;目前我国参与对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监管的有审计署、证监会、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违纪行为,监管部门主要采取警告、暂停执业、撤销等行政方式,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很少、较轻。

二、中美审计报告具体内容和格式上的异同

审计报告是整个审计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审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一般而言,正式立项的审计活动,都是要撰写审计报告。就现阶段而言,中国和美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的格式与内容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后,我们发现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美审计报告的相同之处

1. 对收件人规定相同。中美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均规定为审计业务的委托人。

2. 对报告日期规定相同。中美审计报告均规定审计报告日期为CPA完成外勤审计工作的日期。

3. 使用的专业术语相同。中美审计报告均规定在导言段或范围段使用“审计了……”的专业术语,借以表明CPA签发的审计报告不是复核或编表报告, 而是一种保证程度极高的报告;在意见段使用“我们认为、在所有(或全部)重要方面均公允地反映……”等专业术语,以说明审计意见不是对事实的绝对保证。

4. 对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可增加解释段的规定相同。中美审计报告均规定当CPA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时,如认为必要,可以在意见段之后增列解释段,增加对重要事项的说明。

5. 对审计意见类型的规定相同中美审计报告均规定有四种审计意见类型,即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

6.对审计范围的规定基本相同。中美审计报告中规定的审计范围,均是指主要的年度会计报告及相关的附表、附注。

7. 对发表各种审计意见条件的规定基本相同。

中美审计报告均规定了发表四种审计意见的不同条件。从总体来说基本相同。只不过我国审计报告准则规定得比较详细、具体。而美国则规定得较笼统抽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CPA职业判断能力偏低的现状。

(二)中美审计报告的不同之处

1.对标题规定不同。我国审计报告的标题为“审计报告”,美国审计报告的标题为“独立审计人员报告”。美国审计报告含“独立”字样,籍以区别内部报告及其他类型的报告,我国审计报告却未能做到这一点。

2.对导言段规定不同。美国审计报告的导言段简要说明审计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我国审计报告不设导言段,将导言段的内容并入范围段。正因为我国缺少导言段,才导致我国审计报告(二段式)与国际通行的三段式审计报告存在区别。

3.范围段内容不同。(1)导言段的关系不同。我国审计报告隶属于二段式报告,所以报告的范围段纳入了三段式报告中导言段的内容,即审计范围、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而美国审计报告为三段式报告,故范围段不包含导言段内容。(2)审计依据不同。我国审计报告的审计依据为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而美国为公认审计准则。(3)对所实施审计程序的说明详略不同。我国审计报告只是概括说明取得的“合理把握”。就此而言,我国审计报告的范围段没有明确指出审计程序及CPA所负责任的程度,进而增加了其所承担的风险。

4. 意见段内容不同。我国审计报告的意见段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美国审计报告则就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表述意见。我国同时规定“三性”是有原因的。首先,我国国情接近于大陆法系,主要通过法规规范会计工作。故借鉴大陆法系的审计准则,规定合法性要求。其次,我国审计准则主要是借鉴国际审计准则,故规定公允性要求。最后,由于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情形比较普遍,而违反一贯性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故规定一贯性要求。

5. 对签章规定不同。我国审计报告规定由CPA签名盖章,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并标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 而美国审计报告规定由会计事务所合伙人或负责该项审计业务的CPA签名。需标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有关签章的规定便是个人签名、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因此这样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三、审计报告差异产生的因素分析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差异,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独立审计规范性质的认识不同

为了清楚的说明中国与美国对于独立审计规范性质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这三个地区的会计职业团体与政府的关系;(2)独立审计规范的制定与方式;(3)约束力及违反规范的处罚。

表1 中美对独立审计规范性质认识的比较

比较对象 会计职业团体和政府关系 规范制定与方式 使用范围 约束力 对违反规范的惩处

中国 CICPA为民间机构,且受财政部监督、指导 CICPA制定,并由财政部批准 CICPA的会员 准则必须遵守,指南则参照执行 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暂停执业、取消执业资格

美国 AICPA为民间组织 AICPA制定 AICPA的全体会员和其他执业CPA 必须遵守准则(指南)和规则 中止或开除会籍、吊销资格证书和执业执照

通过表1,我们可以发现,独立审计规范的实质在于对执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规范,独立审计人员在实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或应当遵守,否则,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美国独立审计规范的性质在于职业界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因而其审计规范往往由民间审计机构制定和。的独立审计规范则兼有自律规范和他律规范的双重性质,独立审计规范的制定与,以及违反规范的惩罚,受民间会计职业团体的制约。

2.对于审计的责任与职业关注认识上的差别

审计观念是指对审计的看法、观点和认识的总和。限于篇幅有限,在这里, 笔者将审计观念仅界定为公众对审计独立性的看法。现阶段中国和美国的审计观念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审计的责任和应有的职业关注是规范审计人员执业的行为指南,同时也是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利益的根本保障。按照《国际审计准则》中关于“审计责任” 的定义, “审计责任” 应该包括《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基本原则》、《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工作质量控制》、《舞弊与错误》、《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及法规的考虑》等要素。现阶段而言,中美关于审计责任与关注观点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表2 审计责任与职业关注比较

比较对象 审计责任与职业关注 对错误与舞弊的认识

中国 审计人员违反职业规范,将会受到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严重者还会受到刑事责任的处罚。 CPA应该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能够发现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

美国 不遵守行为守则可能会被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开除会籍。对因触犯刑律而被判处一年以上监禁的会员,或因各种税务事项而被定罪的会员,将被自动中止或开除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籍。建立同业复核制度。 审计师有责任计划和执行审计,以便为财务报表中是否不存在因错误和舞弊而引起的重要错报获得合理保证。

通过表2,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对于审计责任与关注的认识以及对错误与舞弊的认识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中国关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和职业关注,在独立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均作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将审计责任划分为行政、民事赔偿与刑事处罚三种不同类型、性质的责任,便于规范注册会计师市场,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质量。美国则更强调审计人员的执业自律,而且职业道德规范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一般而言,审计证据必须具有充分性和适当性两个特点,其中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得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即审计证据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联,并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

表3 审计证据差异比较

比较对象 关于审计证据的规定

中国 CPA可以运用包括检查、观察、监盘、查询、函证、、性复合等,以便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美国 CPA可以运用包括实物检查、函证、文件检查、分析性程序、询问客户、重新执行、观察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中美都规定,审计人员在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才能出具审计报告,但是在具体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上,中美法也不尽相同。中国审计证据的方法显然非常丰富,而且结合中国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将监盘法从观察法中单列出来,更加体现出中国审计准则的主义特色。关于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中美的表述基本相同,表述均为“充分、适当”。

四、结论

中美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审计模式,而不同的审计模式又决定了不同的审计报告。而从长远来看,同国际惯例接轨与审计市场国际化是中国独立审计规范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美国是现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监管经济的水平相对比较先进。因此,充分借鉴美国的做法和经验,必将会促进中国审计报告体系和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加速中国审计市场国际化的步伐。

1. 赵景诚:《审计报告的国际比较》.经济师[J],2004(9)

2. 曾小青:《中美审计报告比较》.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J],2000(1)

审计报告的特点范文3

针对国际国内普遍认为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观点局限性,结合风险的多样性、潜化性、集群性和可控性等特征,采用列举法、归纳总结法、判断推理法等,概要描述了审计风险的含义,分别重大错报和审计检查等两个层面,归集了审计风险要素群,并提出有效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以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

独立审计;风险要素;规避措施

一、独立审计风险要素的归集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我国审计准则规定,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可能性,但不包括独立审计错误地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大错报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要素群的归集。(1)重大错报风险要素群。在中国审计文化背景下,重大错报风险不宜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来抽象概括和笼统表达。它是由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技术风险、个人责任风险、执业道德风险和领导授意风险等多要素共同构成的风险集群。1)内部控制制度风险。企业经济运行中,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结构复杂,落实工作量大,执行中频繁出现认识不统一、政策不配套、越权管理和以权代制等现象。无制度管理和制度“不作为”现象极为普遍,内部控制失灵,其会计政策落实、会计岗位分工负责及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必然大打折扣,报表重大错报在所难免。2)技术风险。不论老会计和新会计,都会存在因工作疏忽和技术差错造成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老会计岗位经验丰富,实操熟练,但往往工作拖拉,职业态度消极,缺乏知识更新,执行会计准则及税收法规政策能力欠缺;新会计理论基础扎实,工作学习热情高,愿意接受新挑战,但经验成熟度低。可见,会计人员核算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疏忽和遗漏,一旦成为操作习惯性,问题就会集腋成裘,反映在会计报表上就是重大错报。3)个人责任风险。国内企业会计岗都实行固定职务工薪,不予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即工作好坏和承担业务多寡都不会影响工资水平。(2)检查风险要素群。上述重大错报风险的诸多要素同样适用于检查风险,只不过要素的存在对象从企业转换到了独立审计行业上。1)签约风险。是审计的基础风险,是指事务所及授权CPA在签订业务约定书过程中,因关键要约含混不清或有疏漏而履行后产生责任危害的可能性。2)个人修养风险。独立审计人员的素质与修养参差不齐,学历、专业知识方面差距巨大。而且个人修养与审计报告的撰写密切相关,个人修养不高很可能导致撰写审计报告中因用词不当和语法修辞错误,使委托人曲解、误解而影响了审计报告应用效果。3)审计报告风险。由于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所以审计报告的撰写尤为重要。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直接反应审计程序、手段、取证事实等的过程及查验结果。因此,独立审计的执业风险,都集中体现在审计报告撰写及应用上。

二、独立审计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充分关注被审单位经营状况。独立审计在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要对被审单位的组织结构、中高层领导的品行和能力,员工的个人素养,等多项公司的性质充分了解,并加以识别和评估,以确定是否能够具备签约的条件

(二)认真制定审计方案,实施严格的审计程序。高质量的审计计划是防控审计风险的基础,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审计项目作充分了解,从审计的角度,审计重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认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审计方案。

(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和专业指导培训机制。为了有效的保证了独立审计审计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专业指导机制,将该机制应用到每个部门,每个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身上。同时,可以聘请专业的独立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教师,并组织开展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得以提升。在注册会计师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咨询教师,听取指导意见和工作建议。这样一来,在有效地提高了审计质量的基础上,可切实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

(四)建立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也是所有审计结果呈现的载体,审计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务中,有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过度依靠模板,往往因为一时的粗心大意造成重大损失。所以,要建立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将审计报告的质量提高,从而很好的预防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审计报告的特点范文4

1.建立单位内部审计行为规范标准,涵盖审计计划、组织分工、资源整合、现场管理、审计复核、审计结果公告等方面需要遵循的规范。2.建立单位内部审计技术标准,包括实施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档案所应遵循的格式、内容和方式、技术与方法。

二、以通用审计程序为重点,加强内部审计程序控制体系建设

1.以审计资源为控制中心,针对审计计划、资源整合、现场调控、后续跟踪等审计全过程的审计人员行为,设计内部审计管理程序,合理配置有限的审计资源,提高使用效率,既要避免低风险领域审计过量和控制过量,又要防止高风险领域的审计不足和控制不足。2.以风险识别和分析判断为中心,针对审前调查、综合判断、分析取证、形成报告等审计全过程的技术与方法,设计内部审计业务程序,准确把握被审计单位或事项的内在发展规律,识别存在重大风险的领域,确定重点精确延伸。

三、加强内部审计责任控制体系建设,确保审计控制标准和审计程序得以贯彻和执行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明确审计各个阶段、所有参与人员各自应承担责任的条件和责任,增强审计人员质量意识和责任感。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检查制度,规范检查程序和检查方法,通过对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考核与奖励优秀审计报告,督促不合格审计报告的及时修改,增加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与审计风险意识。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由于个人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不作为或过度作为导致被审计单位或本单位乃至国家利益遭受损失,严重影响审计形象的审计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和党纪政纪处分。

四、加强内部审计项目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1.加强对审计实施方案的审核,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审前调查到位、审计目标清晰、重要性水平分配科学合理、审计重点明确,审计技术方法选用适当。2.切实执行审计复核制度,由审计组组长、业务骨干、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报告并同审计工作底稿、取证资料及原始材料进行逐级复核,重点复核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判断和有关依据是否充分、审计结论是否恰如其分、措辞表达是否恰当、审计建议是否实用和可操作。要特别重视现场复核和业务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3.形成审计业务会常态机制,在审计实施方案的确定、审计过程中重大发现、疑难问题讨论、审计意见出现分歧、审计报告定稿等关键环节,应经审计组业务会或审计机构业务会集体讨论确定。4.重视并主动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过程中,经常性地就管理状况、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和特殊事项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审计报告编制初期,应与被审单位就报告编制与披露方面存在的不同意见进行必要沟通;审计报告初稿形成时,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对象)的意见,对被审计单位(对象)提出的不同意见,要将审计采纳情况,特别是不予采纳的理由及时反馈给被审计单位(对象),以使审计报告更符合客观实际,能被其接受。同时,应就审计意见或建议整改落实的必要性,与其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尤其是领导加强沟通,促使其积极主动整改。

五、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

审计报告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主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主审既是实施审计项目的组织者,也是具体实施审计的当事人,对审计全过程的具体环节和操作细节都较为了解。他既组织现场审计实施、审定工作底稿,还参与起草审计报告,同时又承接审计组长与审计成员、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联系;他不仅要具体办理审前准备与审后处理各项事宜,而且要把握每一个审计人员所审计的内容与结果。因此,主审的政治、业务水平直接决定着审计项目的质量。笔者就如何做好主审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审计工作总体来说可以分成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这三个阶段纵向贯穿了审计的全过程,横向涵盖了审计的各环节。要做合格的主审,必须从内部审计的各个阶段、环节入手,全过程地进行把握、协调、监督、检查。

一、从审计准备阶段入手,为实施审计程序打好基础

在审计准备阶段,作为主审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组织审计人员

合理的人员结构及数量,能够保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任务并节约审计成本。目前,内部审计任务重、人员少是普遍现象。因此,作为主审在组织审计成员时,就应针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特点、结合审计目的,合理组织审计小组,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的特点及所承担的审计分工。根据各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审计经验、受教育程度、协调沟通能力等进行权衡,使其组合能够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遇有特殊业务要求,可聘请相关业务部室及社会中介机构人员,从而确保审计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为审计项目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认真进行审前调查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才能保证以后阶段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主审在开展审计项目时,要做好审前调查,并详细填写调查记录。审计前调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在编制审计方案前,作为主审应选择恰当的方式(如,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座谈,现场观察,索取会计报表、电子数据等),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性质、组织结构、业务范围、人员状况、内部控制体系等进行初步了解。二是查阅以往的内部审计工作档案和外部审计结果。借阅该单位前期的内部审计工作档案,充分做到审计信息的再利用;搜集该单位前期的外部审计结果,做到审计资源的共享。同时,将前期发现的问题作为本次审计的关注点,可以很好地避免审计风险。三是搜集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行业资料,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内部考核等资料,并对前期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变化和变动,分析重要问题和线索,初步确立审计的重点、难点,为制订审计方案打好基础。

(三)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作为主审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切忌过于简单笼统、内容不详细、分工不合理,这会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性,导致审计成本增加、效率低下。因此,应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本着重要性、谨慎性的原则,围绕审计目的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制订详细、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审计工作方案。方案的内容应分工明确、合理,确保每位审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结果要求,保证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的前提。

二、强化审计实施阶段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

审计项目的现场实施阶段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合格的主审应做到,在审计组成员取证中给予指导,在汇总所有审计证据后进一步分析、复核,并对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加以复核、使用、管理,以保证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质量控制到位。

(一)汇总复核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用来证实审计事项、得出审计结论的凭证。只有依据充分的证据作出的审计报告和处理意见,才有充分的说法力,才能被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所接受。因此,在审计组成员按照审计方案分工,将搜集的审计证据提交给主审后,作为主审,应首先鉴定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并不是越多越好,应以能说明问题为限。主审应对每份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加以鉴定。检查证据是否充分,是否足以证明审计事项并形成审计结论;检查证据是否相关,证据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的,则予以保留,证据与被审计事项没有内在联系的应果断剔除;检查证据是否可靠,即证据是不是客观存在,有无歪曲事实的现象,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其次,分析、复核审计证据。对经过鉴定的证据还必须加以分析、判断,主审必须对相关证据从总体上加以归纳、分析、整理,使其条理化、综合化。通过综合,选出最适宜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一过程,能使审计事项从个别上升到全面、从表面跨越到本质,为建设性审计意见、建议的提出打好基础。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是形成审计报告的依据。主审应对底稿的完整性、合规性、正确性负责。主审在审计现场实施后,应及时对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复核。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审计底稿与所附的审计证据的内容、金额是否相符。二是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做到审计发现的问题定性准确、依据充分,审计工作底稿内容是否全面、规范。

三、规范审计报告阶段是促进目标实现的关键

审计现场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应在归类、整理、核对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中,主审应特别关注以下四点。

(一)审计报告的原则

1.客观。主审的写作态度应实事求是,不带丝毫个人偏见;事实是审计人员亲自证实的,并非来源于道听途说。所揭示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并有审计证据作支持的。

2.清晰。要求审计报告具有良好的组织安排,内容容易理解。一份表达清楚的审计报告应该使使用者准确地抓住报告的中心主题,理解报告的内容,明确报告所要表达的思想。这要求主审必须用词准确,文章逻辑性强,前后一致且突出重点。

3.及时。审计报告能否达到审计目的,发挥其监督服务作用,取决于报告的及时性。因此,主审应该在审计实施现场工作完成之后,及时进行编写并呈送给有关人员。审计报告修改定稿后及时上报或下达执行,提高审计报告的时效性,是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关键一步。

(二)审计建议要可行

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发现问题、批评过去,而在于解决问题、指导未来。审计报告要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建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领导对问题的解决速度与决策。事实上,当公司领导接受了所反映的事实和问题时,他们会很自然地问审计人员“既然这样不行,那你们说该怎么办或我们究竟该怎样改进”。审计建议最常见的毛病就是针对性不强,分析问题部分与建议之间缺乏相关性,造成建议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论,没有明确的方案与做法,没有操作性,更谈不上效果了。

(三)做好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作为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

1.评价的原则。(1)合法性。即审计评价的内容及依据必须合法。评价的依据必须是适用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2)客观性。即审计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计查明的审计问题情况如何,审计评价就应据实加以评价,做到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2.评价对象。审计评价必须是对审计范围内的事项所作的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信息不应作为审计评价的范围。

3.评价的资料来源。评价必须依靠审计直接审查过的并已经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凭空想象、主观臆断。未经审计人员审核的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能作为审计评价的来源和基础。

(四)用词恰当

审计报告的特点范文6

为使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总体框架更具应用价值,需要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流程设计。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教育部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内部审计相关业务流程的规定以及2009年出台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等文件的要求,将业务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以及审计报告阶段。在具体的流程操作上,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业务流程将充分考虑信息化的特点,更加注重内部控制的基础性作用。对于每个阶段的具体流程,详细叙述如下:

1.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准备阶段是指正式实施审计前的阶段,该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审计立项、送达审计通知书、开展基本调查、编制审计方案以及进行审计公示。审计立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教育部17号令)第二十二条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和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部署,制订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报经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信息化环境下,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进行审计立项时,其有效的依据可以包括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审计任务、学校领导交办的审计任务、学校有关单位委托的审计事项以及平时调查论证需要审计的事项等。同时,需要选派审计组成员,指定审计组组长。送达审计通知书。教育部17号令第二十三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应组成审计组,编制审计方案,并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对象送达审计通知书。又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的相关规定,审计通知书需要通过纸质版资料进行传送,内部审计机构在实行审计3日前(特殊情况除外),向被审计对象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由审计组组长按规定格式编写,并报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批。而且,内部审计机构认为需要被审计对象自查的项目,应在审计通知书中写明自查的内容、要求和期限。开展基本调查:在开展基本调查时,审计组可以通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自动取得要求被审计对象提供的有关资料。当然,对于所获取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都应该由被审计对象负责。编制审计方案。《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第十七条规定,审计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订审计方案。《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第二十条规定,审计方案应当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核批准,重要事项报经本部门、本单位主管审计工作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审计组在随后的实施审计过程中,若发现审计方案不适应实际情况,还可以对先前制订的审计方案进行实时调整。审计公示。编制审计方案后,在审计组对被审计对象正式进入审计阶段前,将审计项目的内容、形式、依据、审计组成员构成以及监督举报方式等以文件、简报、进点会或内部网站的形式进行公示,接受各方的监督,增加审计信息的透明度。

2.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组对被审计对象展开具体审计的阶段,此阶段是审计组将审计工作方案付诸实施、转化为具体行动的阶段,是高校内部审计全过程最主要的阶段。该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设计出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流程,该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获取相关资料、确定审计重点及要点、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和全面评价以及审计工作底稿汇总。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阶段,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流程中审计日记的编写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获取是伴随着整个审计实施阶段的。获取资料。审计组进入正式审计阶段后,需要先获取相关的资料,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及要点。然后根据所获取的相关资料,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及要点。并通过调查,确定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流程更注重内部控制的基础作用,若确定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就可以直接退出审计,提出相应改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若确定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可进行相应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审计测试。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的细则规定,确定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后,就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可以通过穿行测试和小样本测试两个主要阶段完成符合性测试。通过符合性测试,确定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程度,若确定被审计对象有效执行了内部控制制度,则可进入实质性测试阶段。信息化环境下,实质性测试一般都是借助计算机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进行核查,测试类型具体可分为六种类型:出错处理测试、数据质量测试、数据一致性测试、实务盘点与审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比较测试、利用外部数据对审计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进行测试以及分析性检查测试。获取审计证据和全面评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第二十五条至第三十条均是关于审计证据的规定,由此可见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在审计实施阶段,如何收集并鉴别审计证据更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全面评价将审计组各成员所收集的零散的审计证据和初步评价结果进行综合,筛选出重要的证据和主要的问题,并进行重点综合评价。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应当记载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和时间等,并附审计证明材料。审计日记的编写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较为零散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汇总和整理,以便为审计报告阶段的工作做准备。审计人员在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审计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做出详细、准确的记录,编写审计日志,以便反映出审计工作的全部过程。

3.审计报告阶段

对于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流程,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应该根据上一阶段汇总的审计工作底稿,编写相应的审计报告。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审计负责人核查、编写审计报告初稿、与被审计对象讨论报告初稿、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和改进建议、回访检查以及审结归档。审计负责人核查。流程设计中,对于汇总的审计工作底稿,需要由审计负责人进行核查,若确定不能按审计程序继续下一步工作,则要追加必要的过程。若确定可以按审计程序继续下一步工作,则开始编写审计报告。编写审计报告初稿。《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应当在实施审计终了后15日内向内部审计机构提出审计报告;特殊情况下,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提出审计报告的时间可适当延长。审计报告应当经审计组集体讨论并由审计组组长定稿。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由此,在完成了对汇总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后,应严格按照规定由审计组编写审计报告初稿。与被审计对象讨论报告初稿。在流程设计时,审计报告初稿经内部审计机构审定后,须与被审计对象进行讨论,征求其意见,采纳相应的意见并修改审计报告,修改后的审计报告报内部审计机构,由审计负责人审批,出具正式的审计报告。经过主管校领导审批后的正式审计报告才能送达被审计对象。回访调查。对于提出的正式审计报告和改进建议,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督促被审计对象及时提交整改方案或整改结果报告,以便了解审计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后续审计。需要说明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对重要审计事项组织相关的后续审计,检查被审计对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并出具后续审计报告。审结归档。《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第十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及时地将审计报告归入审计档案,妥善保存。教育部17号令第十八条也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管理审计档案。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保存,可通过纸质保存和电子介质保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归档。对于必须要进行纸质归档的审计材料,首先由立卷责任人按立卷的规则和方法对整理后的文件和材料进行组卷,经审计组组长复查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案卷的编目和装订。审计组立卷完毕后,统一报送内部审计机构,由内部审计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审计档案的保管和移交工作。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审计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