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1

摘 要 对新疆高校体育竞赛市场化运作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新疆高校体育竞赛水平,提高运动成绩。为新疆高校体育竞赛的跨越式发展提高理论依据。通过研究总结发现:影响新疆高校体育竞赛市场化运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新疆高校体育竞赛的体制(校内体育竞赛体制和校外竞赛体制,校外主要指新疆高校间的);2.新疆高校体育竞赛的运行机制;3.新疆高校体育竞赛的运行环境(新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水平)。

关键词 新疆高校 体育竞赛 市场化 运作

高校体育工作都包含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体育竞赛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对推动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有重大意义,高校体育竞赛的健康发展促进了校园文化各个层面的发展,同时高校体育竞赛又成为展示和传播校园文化的窗口,它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一、新疆高校竞赛体制的现状

(一)校内竞赛体制

从国务院1995年6月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2002年“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以全民健身为目标,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贯彻“以人为本、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新疆高校均开展了较丰富多彩的学生校内体育竞赛。但高校的体育竞赛活动仍沿袭着一条数十年一贯制的老路,从组织着观念、竞赛体制、到竞赛项目设置与开发,参加人数与态度,场地器材等方面仍有许多弊端。

1.新疆高校内体育竞赛观念陈旧、缺乏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摆脱不了体育竞赛就是竞技运动项目,就是只为有竞技专长的学生从事的运动,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使高校校内体育竞赛活动偏离了以学生为本的轨道,其实质就是不重视高校校内体育竞赛。

2.新疆高校运动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还是以技术要求较高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特别是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只是一种低水平的比赛,而且学生参与少,难以达到广泛的健身锻炼效果。

3.新疆高校现行运动竞赛的内容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社会体育的健身要求相脱节。竞赛项目少且单一,多数是以奥运项目为主,没有学生喜爱的新型时尚项目。

4.群体运动竞赛的内容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不配套.虽然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提倡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但缺乏有力的措施.组织形式零散而且范围较小,学校很难对其加以引导与扶持。

(二)校外竞赛体制(新疆高校间的竞赛)

1.新疆高校竞赛体制单一,市场化运作不规范。新疆高校间竞赛主要还是政府主导,由教育厅体育卫生处下达年度竞赛计划,各高校具体承办,虽然有企业或个人赞助,但是缺乏规范的市场化运作。

2.新疆高校体育竞赛水平参差不齐,阻碍了高校竞赛的稳定持续发展。例如:新疆大学有高水平运动队,可以单招高水平运动员,甚至有一些CBA挂名运动员,几十年都是第一名,严重影响了其他高校的训练、竞赛热情。竞赛在不平等的条件下进行,高校竞赛就缺乏号召力,同时也阻碍了新疆高校竞赛的发展。

3.新疆地大物博,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高校分布在天上南北。新疆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竞赛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给竞赛活动增添了压力。

二、新疆高校体育竞赛运行环境

新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模糊,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主要是运动服装,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没有建立起来。

三、分析与结果

校内、外竞赛方面,研究认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思想观念。体育运动竞赛无论大小,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体育竞赛目的、模式、组织、管理、运作等等。高校校内学生体育竞赛因受竞技运动项目、竞赛内容的制约和传统校内体育竞赛观念的影响,造成相当一部分人对校内体育竞赛重视不够,缺乏正确认识。他们认为校内体育竞赛只是竞技运动项目的专利,或只是有竞技项目专长的学生的事,或过于看重校内功利性。

(二)竞赛活动模式老化。传统的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工作及经费由校体委统管,并由体育部负责组织实施.是一种纯属官办的运作模式,现在已远远不能适应高校体育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竞赛工作的改革。这种模式带有较强的局限性,一方面,高校体育部作为高校体育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无法和校内体委步调一致。这样就致使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组织缺乏灵活性.另一方面,无法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这样的结果无疑又把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组织拖入到形式化的轨道上.另外,竞赛内容竞技运动项目化,竞赛经费萎缩。

校外竞赛管理方面,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管理内容缺乏综合性。高校体育运动竞赛的管理和其他体育管理一样,都包含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与时间流等四流股。这四流股之间的关系只有协调,高校竞赛的管理才能顺利进行。

(二)管理过程缺乏连续性。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管理要连续进行,不能中断,不能脱节,对一些常规不能随意更改.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无法做到对校内体育竞赛管理的连续性系统性.在很大程度上凭着行政命令或其它原因而临时或突击进行管理。

(三)管理缺乏及时的反馈。信息反馈是高校体育竞赛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在目前高校校内体育运动竞赛的管理中很难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反馈机制。很多高校在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后,只是停留在书面报告的陈述中,不能切实地认识到管理中到底存在的问题,该怎样去解决等等,这就使得高校体育运动竞赛的管理很难取得大的进展。

当今世界各国的体育管理体制可以归结为三种形式:政府管理型、社会管理型与政府和社会结合管理型,这三种管理的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体育是依托市场的一项产业,竞技体育发展是由社会团体来管理的。我国运动竞赛体制从总体框架中还没有脱离政府管理型模式。在政府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背景下,决定了管理大学生体育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只是一个无实际职权的对外联络和交流机构,它实际上是隶属于教育部体卫艺司管理的一个民间组织,

四、结论

(一)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更应重视学校体育自身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这个小环境改革,加强自身造血功能,调动各个部门积极性,共同发展学校竞技体育。

(二)应加新疆大学生体育协会实体化步伐,新疆大学生运动协会应当负责为大学的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人员制定各项法规和制度。对学校间竞赛、运动员资格审查、教练员培训、大学生竞赛体制和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等应有明确规定。

(三)改革新疆大学生体育协会会员制度,变单一团体会员制度为多元会员制度。除了团体会员之外,还应当有个体会员存在,就是说各大学可以根据自己所属区域单独参加比赛,这样可调动起各大学开展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杨铁黎.转型期我国体育竞赛市场化运作特征与对策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4.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阳光体育;体育竞赛;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48-02

一、前言

现代文明的进步和高科技的发展,带来生存环境的异化,导致人的体质弱化,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为扭转学生体能持续下降的趋势,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07年开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发起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组织和探索发展各种有特色的综合或专项学生体育竞赛,举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增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

高校运动会、校内群体竞赛等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体育工作的一次检阅。有效地组织校内群体竞赛,可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推动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但是,目前高校运动会等群体竞赛的尴尬境地人所共知,学生对各类运动会的兴趣降低,参与度下降,传统的校内群体竞赛亟待改革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高校校内群体竞赛模式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详细查阅相关书籍,用“校内群体竞赛”这一关键词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搜索相关的期刊及相关领域硕博毕业论文23篇,筛选对本研究具有相关性的文献和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②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市部分高校体育部主任及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各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开展的状况并提出建议。③数理统计法。本文用EXCEL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开展以“淡竞技、提兴趣、重参与”以健身为目的多种形式的校内群体竞赛、构建新的校内群体竞赛模式。阳光体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创新,使校内竞赛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淡竞技、提兴趣、重参与”作为群体竞赛改革的主旋律,把校园群体竞赛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需要,使学校群体竞赛成为人人有兴趣、个个爱参与,较好的体现了竞技性、娱乐性、趣味性三者的结合,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校内群体竞赛新模式对改进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①打破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模式,开展主要以参与度较高、娱乐性强、学生有兴趣的校内群体竞赛。我校学生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形成我校特色鲜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阳光体育运动成效显著。群体竞赛活动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为引领的校内主干群体比赛,院系协会基层赛事多层结构。每年校级群体竞赛从2011年到2014年由16项增加到22项。我校创设的特色校园体育活动众多,从春季的3・7女生体育节,春秋季田径运动会、游泳比赛、校园铁人两项赛等到冬季的12・9长走大会等,这些校园的群体竞赛贯穿学生全年的学习生活,引领和培养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和积极性。201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年共有5945人次参加校内群体竞赛,648人次担任裁判工作。②校内群体竞赛的组织形式与内容能够以学生为本,兴趣为主线,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以锻炼身体为目的。据统计我校2006年参与运动会405人,2007年468人;校内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等群体竞赛基本上也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参与率特别低,三四年级和研究生参加很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创设了很多特色校园体育活动,例如3・7女生体育节,是专门为女生设置的体育节日,有单人项目踢毽、跳绳,以宿舍6个人为单位的团体项目踢毽、跳绳、拼图、手拉手钻呼啦圈等活动。12・9长走大会是不设锦标的比赛,没有先后名次之分。仅这两项校内竞赛2014年的参赛人数达到1463人次,比一届全校田径运动会的参赛人数都要多。这些我校独创的比赛形式不以锦标为目的,参赛的过程是学生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加交流的时间,学生参加兴趣极高,锻炼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2.对全校春季、秋季运动会的改革。①竞赛性项目33项。竞赛性项目就是传统的田径项目。②快乐健身项目。主要为两到三人的团体项目,项目内容有男生项目:双人踢毽接力赛、双人双摇跳绳接力赛、三人引体向上接力赛、三人俯卧撑接力赛;女子项目:双人踢毽接力赛、双人单摇跳绳接力赛、三人仰卧起坐接力赛、两人传垫球比赛;男女混合项目:男女混合垫球比赛、男女混合踢毽比赛、三人板鞋。③集体性项目:参赛人数在6~20人之间,都要求女生要占参赛人数的一半,经过三年的比赛实践,确立了集体比赛项目的内容为六人绑腿侧行比赛,跳大绳比赛,跳大绳、彩虹飞舞、旋风跑、齐心协力、鼓动人心、有轨电车、毛毛虫竞速。表1是2014年春季学生运动会集体项目参赛情况的统计,仅集体项目参赛人数就达到2088人次,这些集体项目即考验了团队协作能力,又锻炼了身体素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3.改革运动会计分办法:①运动会报名方式的改进。报名时以院系年级为单位进行,各院本科生以年级为单位各组一队,研究生以院为单位组一队。而学生人数较少的外国语学院、学院、提高采收率研究院以院为单位,本科、研究生合组一队参赛。竞赛项目限报2人,每人限报2项,但是集体项目、快乐健身项目不限报个人报名次数,鼓励学生们参与集体项目的比赛。②名次录取及记分办法的改进。团体总分录取采用两次计分录取奖励办法。第一次计分,以各参赛队各项目得分累计计算各队年级组团体总分;第二次计分以院累计分计算院系组团体总分,年级组团体总分录取前8名,院系组团体总分录取前3名。田径接力项目、全能项目分数加倍,集体项目双倍积分。这些计分方法的改革打破传统的院系计分模式,给外语、人文等学生人数较少的院系更多比赛的机会,创设公平竞争的比赛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①开展以“淡竞技、提兴趣、重参与”以健身为目的多种形式的校内群体竞赛、构建新的校内群体竞赛模式。打破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模式,开展主要以参与度较高,娱乐性强,学生有兴趣的校内群体竞赛;校内群体竞赛的组织形式与内容能够以学生为本,兴趣为主线,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以锻炼身体为目的。②对我校春季、秋季运动会的报名方式、名次录取及记分办法均进行改革,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提高身体素质。

2.建议: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创新体育竞赛内容,大力发展学校传统项目的同时创造新的运动项目,充分表现学校独特的文化色彩突出竞赛的育人理念,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兴趣和积极性,使高校校内体育群体竞赛竞技健身娱乐并存,全面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宫晓丽.对积极创建高校体育竞赛工作新局面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3,25(2):51-52.

[2]杜光友.高校群众性体育竞赛与运动会改革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6(4):136-137.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广州亚运会 高校教师资源 融合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Integration Research on Guangzhou Asian Games and

University TeacherResources

WU Yi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5)

AbstractFrom the reality of planning projects of the human resources involved in the 2010 Guangzhou Asian Gam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do macro forecast analysis through the problems in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in sport games,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n the requirement of human resource in sport games. And do some basic theory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of human resources for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sports event.

Key wordsGuangzhou Asian Games; university teacher resources; integration

0 前言

广州亚运会需要高校体育人力资源。体育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行业中属于比重比较大的专业,面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应抓住机会,利用各方面优势,以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为目标,服务于广州亚运会。广州亚运会举办,为体育专业人员提供了实践的有力契机,不仅要支持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而且还应在亚运舞台上有更好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东省高校教师资源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检索国内期刊的相应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文件和相关书籍。(2)专家访谈法。对亚组委的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高校内资源管理有影响的专家进行访问、调查。(3)问卷调查法。本调查是从2008年3月份开始至2008年7月结束问卷总共收回30份,有效问卷30份。(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并逐项录入,将原始数据运用运用Execl和Spss软件对进行归类整理,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广东省高校提供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教师资源分析

(1)拓展亚运文化和终身体育的主导者。亚运文化是和奥林匹克的精神想一致的。我们在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哲学。这些都是亚运能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大学体育是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培养终身体育发展的最好阶段。在大学里学习好体育技能的发展,对学生体验运动快乐,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2)大学体育学校运动训练队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个别项目有热爱,身体条件好又有专项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科学训练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竞技运动水平,属于学校体育中的竞技体育的一部分。竞技体育是属于高品质、高水平、高质量的体育文化。大学中的竞技体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果我们利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高水平教练员的指导来针对高校体育训练,必然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有利于高校体育氛围,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推动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3)体育科学的研究者是随着高等学校的使命和功能的变化,高等学校校教学目标和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使教学工作更好的完成,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成为高校教师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他们自身也具有高水平、高层次。他们不仅为教学服务,还承担着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任务。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方向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

(4)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裁判者。体育竞赛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和促进体育运动成绩的的重要手段。高校体育竞赛也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之一。

2.2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师资源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资源合理配置与分析

通过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体育科学研究是体育专业教师为亚运会所能提供的第一类资源形式,排在第一位,达到0.25。广东省体育科学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基本是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院校、和体育科研机构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此外,体育部门的研究机构不断增多,体育科研人员的数量不断上升,学术团体在科研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科学研究平台。为提高我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竞技体育的学术研究的实力,充分调动所能掌握的科研资料,深入开展备战亚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争取在整体的运动训练成绩上得以突破,广州市体育局采取公开招标、择优委托的方式组织实施备战亚运会的科研攻关研究,这种形式将有利于体育院校积极参与到备战亚运的科学研究行列中。体育科研队伍是2010年实现“科技亚运”的中坚力量,他们为我国体育健儿在亚运赛场上勇攀高峰提供强大的科技保障。因此,高体育教师在体育科学研究方面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2)编写竞赛相关资料是体育专业教师为亚运会所能提供的第二类资源融合形式,专家的贡献率达到0.21。体育教师队伍不仅在教师队伍数量规模大,在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都是有很好的示范效应。亚运会会期间开展管理、组织、经营、科研等各项工作的人员,其最基本地应具备体育专业理论与知识。各运动专业体育教师自身的理论基础高,更加熟悉本专业的竞赛项目,应该让他们来完成编写竞赛的相关资料。对于不同运动项目来说,它们对于场馆的策划和内部部署是完全不同的,在比赛前和比赛中的安排工作是具有不同专业高校体育教师必要的完成的任务。

(3)比赛协商与联络是专业体育教师为亚运会提供的第三类资源融合形式,专家的贡献率达到0.12。专业体育教师具备各种专业技术知识,在比赛中能为亚运会的各项比赛进行各场馆之间的协调以及联络。

(4)场馆策划与部署和人力资源招募与培训是体育专业教师为亚运会所能提供的第四类和第五类资源融合形式,专家的贡献率达到0.09和00.10。专业体育教师熟悉场地要求和规则,具备对场地整体部署与策划的能力。教育工作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体育教师的肩上,因为他们更了解亚运会更需要什么样的人。

3 结论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师资源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可利用人力资源指标融合程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体育科学论文报告、编写竞赛相关资料、裁判员与技术人员、比赛联络与协商都是具有比较优势,场馆策划与部署、人力资源招募与培训,则具有一般优势。

2010年广州举办亚运会,实现广东省高校教师资源和亚运会的融合意义重大。 高校人力资源数量大、质量高,使用大学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筹办亚运会的惯例。因此, 对这一规模庞大的特殊组织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探求高效的亚运会人力资源,是办出一届无与伦比的亚运会的保障。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4

摘要:文章从运动损伤的起因及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原则、有效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运动训练和各种各样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运动损伤 有效措施 安全健康

本人从事体育工作多年来,发现校园里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或各种比赛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和运动员出现了多例运动损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也给体育教学、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在近几年里,全国几例中小学生在运动会中赛跑比赛时发生猝死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极大地引起了教育部门领导的高度关注,更引起了学校体育教师对此问题的重视与研究。

一、运动创伤的起因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运动损伤的例子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其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动作;运动负荷过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有问题;集体活动中的冲撞、推绊、击打等;以及不良气象的影响等。根据以上诸多原因,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关节脱臼、骨折等。在各种体育教学与运动中,这些都充分说明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中预防伤害事故是责无旁贷的。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开展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如果高校体育在运动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不遵循体育运动中的基本原则,不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就有可能经常发生各类运动中的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生学习,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个人、家庭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和损失,甚至妨碍学校体育运动地正常开展和学生运动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学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运动训练和各种各样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在学校各种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始终处在主导地位,除了自己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采取有效措施外,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坚决做到“安全第一”,克服任何麻痹思想,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扬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

2.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的合理安排相关内容,动作由易到难,练习次数由少到多,运动量逐步加大,运动负荷由弱到强,逐步激发学生的活动激情。对个别体弱或有慢性疾病的学生应减少运动量或进行“保健体育”。要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的掌握跑、跳、掷、篮、排、足等动作要领,防止错误动作的出现而发生伤害事故。

3.“准备活动”原则。任何体育运动项目活动前,都应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前要认真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场地、气候与相关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有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量大和运动强度又大的项目准备活动要做到充分、到位。准备活动的量要因人而异,做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兴奋情绪开始引发时为宜。准备活动时间应恰到好处,最后放松休息3-5分钟后再投入比赛或活动为最佳状态。如比赛或活动间歇时间太长,要补做有关准备活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4.易伤部位的强化练习原则。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对易伤部位的强化练习是防止损伤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专门安排针对性地准备练习,如集体对抗性强的竞赛项目,对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强化赛前练习,并对小腿、大腿、腰、背、肩等韧带进行伸展与放松练习。强化练习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不要超过15分钟。

5.场地器材等设备的维检原则。大多数普通高校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跑步、健身健美等活动的场地、设备应定期(每学期2次,1次在开学前另一次在各学期的第十六、十七周)进行维护与修理,并有固定的部门(后勤部、体育部、学生会等)与专人负责操作全过程,做到万无一失,不因器材与设备的原因而发生一起伤害事故,真正地完全彻底地为学生活动做周到细致的服务。

6.加强保护与保健原则。爱好体育运动的人要学会相互保护与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事故的发生。根据不同项目活动的技术特点与运动前一般的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相互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对足球飞快推进时的铲球与蹬踏动作判断后的保护,篮球快攻时突破与阻挡判断后的保护。跌倒摔跤时顺势滚动,缓和冲力,千万不要撑顶撞击。如器械练习时,要有人保护,以防不测。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类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保健”。如何做好保健工作?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听取保健医生的指导意见,量力而行,由易到难,全面练身,选好器材与保护用具、合适的运动鞋服,定量定时地展开本人喜欢的运动项目活动。身体状况不佳时暂停或减量活动,必要时请医生做医学检查。

四、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1.学生健康卡制。高校新生进校时要参加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学校要对新生的血液、心肺、肝、血压等主要器官与有关部位的检查情况记入健康卡片,对慢性疾病和有关缺陷等也列入内容之一,以便进行人体健康跟踪调查与跟踪服务。跟踪调查的卡片制作与统计由学工处负责,跟踪服务由医务室、体育部负责。

2.学生损伤事故与疾病登记卡制。学生在校期间如出现伤害事故,由医务室立即救护并记入卡片,有关体育老师应参与一切服务工作。同样,学生首次在高校发生疾病时,由医务室人员记入卡片,及时跟踪服务。此卡片复印后送至体育部有关体育老师进行医疗保健体育,服务到彻底康复为止。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组织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ZHANG Ka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Thia paper use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s, site visit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for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colleg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for analysis, summed up the impact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of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port activitie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1 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1.1 高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已经被大学生所接受,它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相同的,保证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持续性。但实际上,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与频度却不尽如人意,这与大学生们认识程度有较大差距。男大学生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2~3次,女大学生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1~2次,每次活动时间在45~60分钟左右。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每周能坚持锻炼3次以上,多数大学生没有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1.2 高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现状

1.2.1 早操、课间操组织管理状况

科学合理的早操锻炼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和改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促进学生强身健体。据调查辽宁省高校在扩招前,由于人数相对较少,易于管理,多数高校采取集体出早操的形式。这种组织管理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存在活动形式单一性和强制性。由于锻炼强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在扩招之后,因学生人数剧增,体育场地设施有限,不易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采取只要求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出早操,学生可自由进行锻炼由各院系自行组织管理的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但对于高年级没有体育课的学生仍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而这部分学生恰恰是学校中参加体育锻炼相对较少的群体。在课间操方面,各高校基本处于无管理状态,只有少数高校播放广播操音乐,学校没有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学生不能做到自觉锻炼,锻炼效果极差。

1.2.2 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状况

目前辽宁省各高校每年都能定期举办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等传统体育比赛,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体育竞赛具有规模较大、组织规范、连续性好、观赏性强等特点。另外,各院、系、班级还根据学校场地条件,组织小型多样的单项体育赛事,如跳绳比赛、踢毽球比赛、拔河比赛等。这种小型体育竞赛的特点是简单易于开展,学生参与面广,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灵活多变。这些竞赛活动主要由体育教师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组织和技术指导,学生在体育教师带领下共同完成裁判工作。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裁判能力,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在开展竞赛的同时,要注意竞赛的局限性,不能持久开展,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和培养学生锻炼习惯方面作用有限。

1.2.3 课外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组织管理状况

目前辽宁省大多数高校利用较充足的体育场馆,成立了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体育团体管理条例》及活动计划,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项目,作为自己相对稳定的锻炼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卫生保健、医疗救助、身体状况评定方面的知识。这种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锻炼方式由于其组织明确,活动效果明显,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下转第201页)(上接第198页)供参与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空间,已日渐成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组织形式。但由于体育教师日常所承担的工作量较大,除了要上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组织各项体育赛事并担任裁判工作外,还有训练校体育运动代表队及带队参加省、市级比赛的工作任务。另外还有个人进修、科学研究等工作压力,导致没有过多时间来指导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目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主要由学生会、体育骨干负责,因缺乏教师指导、经费支持和奖励机制,虽有制度和活动计划,但执行情况较差,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和频率逐渐减少,锻炼质量不断下降。

2 制约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2.1 场地器材匮乏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在校学生数迅速增长,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基本只能满足大一、大二年级上体育课的学生需求,学生课外锻炼会与体育课教学、体育代表队训练等活动发生时间上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目前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滞后是制约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2.2 缺乏运动氛围

大学生个体锻炼行为很大程度取决于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自主性。部分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由学生自主安排锻炼时间,没有形成群体性、有组织的活动,没有形成氛围,因此降低了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热情,锻炼效果不尽如人意。

2.3 缺乏专业技术指导

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技能是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前提,也是大学生形成自觉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先决条件。很多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有较高的认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但由于自身掌握的运动技术和能力较差,又未能得到正确的技术指导,没有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逐渐失去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随之减少。

3 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的建议

(1)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体育教学部门和体育教师要承担主要工作,但学校有关部门――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各体育社团和各院系也要相互协调配合,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2)完善各项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法,明确落实学校各部门在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责,工作分工到人,责任明确,才能使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形成切实有效的组织管理。(3)组织管理模式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出发,优化现有体育设施条件和师资力量的使用,完善组织管理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管理方法上应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评价能力。(4)规范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的管理,体育教师要对其进行理论和技术指导。同时建立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裁判知识、体育信息和相关政策的传播,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理论的指导,促进科学健身,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通过网络平台,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进行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严华,李蓉蓉.略论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J].湖北体育科技,2012(3).

[2] 蔡瑞广,邱梅婷.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

[3] 聂环玲.普通高校课外体育组织形式新思路[J].内江科技,2010(11).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高中体育;素质教育;顽强意志;团结互助

一、高中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强健其体制

体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强健人的身体。中学生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则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与旺盛的精力来从事其学习活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若能采取正当的教育方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免疫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顽强意志与团结精神的培养

实践证明,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仅能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对其顽强意志的培养、团结精神的加强起着莫大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认真学习与顽强拼搏,尽自身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有一个的生理或心理困难,完成一个有一个的目标,都对学生的精神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3、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高中生而言,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住其得到更多的学习收获。科学证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大脑功能的强化、思维灵活的提高以及学习精力的补充都有着促进作用,这也是劳逸结合最典型的代表。

二、高中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高中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活动的实施者更是体育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当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时体育教师首先应更新体育观念,升级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这些都要求了体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同时,体育教师还应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出发,帮助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实现其人生的全面发展。当然,体育教师要充分融会贯通体育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从各方面保证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2、加强对高中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思想品质的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应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在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严密地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听从指挥、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例如,体育教师在课前可以和学生约法三章,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让学生切实做到听令行事。

其二,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活动,让学生养成团结互助、坚韧顽强的品质。由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现在大部分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这就导致了他们自私自利的劣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设计一些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切实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顽强其毅力。

其三,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可通过举办各项竞赛活动来实现。众所周知,体育成绩的获得定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以及各种失败的打击。因此,当体育教师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时,学生必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而努力锻炼。在学生每次的锻炼中学生必然要在失败中学会勇敢顽强的精神。

最后,在加强对中学生体育教育中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也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做到以身作则的表率。

3、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俗语有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获得体育的乐趣。若是一些中学生因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缺乏兴趣,而体育教师又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中学生对所有体育活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只有当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以活动形式或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教学的效果。例如,一些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长跑倍感惧怕,但长跑又切实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在公园或是广场开展学生的长跑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减轻学生对于跑步的压力,最终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转变对体育的态度。

4、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时展的需要,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蔓延至学校。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因为升学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调查显示,中学生因为升学压力轻生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已变得尤为重要。当然,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可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例如,体育竞赛的组织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含义。

5、加强高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的实施离不开课外活动的配合。课外活动的组织不仅可以巩固体育教学的效果,更能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为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考虑将体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运动,让学生在费力的登山过程中学会坚持与互帮互助。再者,体育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多参加球类活动或是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长跑,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体育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但对学生的体育发展却是一项难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郭科明.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之一――对高校运动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