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借阅管理条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借阅管理条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借阅管理条例

图书借阅管理条例范文1

关键词 用户行为 客户生命周期管理 用户管理 个性化

1 引言

许多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采用静态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跃用户对图书馆的使用。例如在部分高校图书馆中,简单地将用户分为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以及教职工三类,针对每个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事实上部分活跃的本科生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高于研究生或者教职工,因此用户不应该仅仅按身份分类。

采用高效合理的用户管理模型对图书馆用户进行综合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以上问题。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是管理学中应用得较为成熟的一个模型,在电信、银行等领域都有成功应用的范例,本文试图运用该模型对图书馆领域的用户进行分析_2],从宏观上把控用户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了解用户阶段模式的变化,以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拟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

2 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2.1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客户生命周期是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简称,即指客户关系随时间变化从建立到消亡的生命发展轨迹。陈明亮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客户生命周期的存在,并将客户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考察期、形成期、稳定期和退化期。在客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客户的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现均不相同,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从动态的角度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即根据每个阶段客户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改善客户关系,实现客户长期价值最大化。

2.2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可能性

用户之于图书馆类似于客户之于企业。高校图书馆拥有电信、银行以及证券等行业的共性特点,首先,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用户,且图书馆早已进入以用户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所以迫切地需要维护好与用户的关系;其次,图书馆中的用户存在从进入图书馆系统到退出的较长时间段的生命周期过程,同时图书馆系统中保存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再次,随着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发展,可以对不同阶段的用户实现区别管理,所以图书馆有应用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

3 高校图书馆用户生命周期管理实证研究

3.1数据选择

本文选择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入学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追踪他们从2008年入学到2012年毕业这四年中利用图书馆的行为模式和用户价值的变化。

图书馆作为非营利结构,不存在销量或者利润等衡量用户价值的指标。那图书馆用户的价值体现在哪里?2008年推出的《图书馆宣言》宣示: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因此图书馆的最高价值在于在更广泛的用户群中实现知识传播。为实现该价值,图书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图书馆使用图书馆资源,或者通过网络平台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所以用户的使用是对图书馆的最大价值贡献。本文将使用作为对图书馆用户的价值的衡量标准。

高校图书馆中学生用户对图书馆的使用分为两类。一部分是对实体图书馆的使用,包括阅览、图书借还、电子阅览、听讲座以及对图书馆其他实体功能性设施的使用;第二类是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即通过图书馆主页访问图书馆各种类型的电子资源,如OPAC查询、自建特色数据库的使用、商业数据库的检索等。图书馆保存了大量的用户访问数据,由于条件限制,笔者选择了在实体图书馆中发生的有数据记录的行为进行分析,即包括门禁、借还书、电子阅览这三类行为。图书馆门禁系统数据能够全面展示用户对实体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因此本文选择对2008级 本科生的门禁数据进行分析。

3.2数据处理

将图书馆系统中的门禁数据导人SQL Server,经过数据清洗、筛选、集成和类型转换等预处理操作后,得到上海交通大学2008级本科生四年的门禁数据767323条,数据表包含的字段有学号[student-id]、进馆时间[gate_time]以及进馆[gate]。经过预处理的数据以三个字段作为一条数据条目,揭示用户进馆情况,如图1所示。

按照客户生命周期模型,需要计算客户价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中的时间跨度为四年,如果以年作为阶段,统计出的用户使用价值太过笼统,无意义。笔者选择以月份作为统计的时间段,从2008年9月到2012年6月共46个月,数据量适中,能够发现其中规律。而用户价值就以用户对图书馆的使用次数来计算,即每个月用户的进馆次数。运用SQL语句统计目标用户每月的进馆次数,如图2所示。

由于SQI,Server中不能进行可视化展示,所以将数据导入Excel中,统计所有08届本科生用户每月的平均进馆次数,并以折线图模式展示,如图3。

由图4可知,每年2月、8月,进馆次数都处于探底状态,考虑到2月、8月学校放假,这部分数据意义不大,同时由于2月、8月的数据量与平时相差较大,会影响对整个进馆情况走势的判断,所以选择去除每年2月、8月的数据,同时对进馆次数走势图进行多项式拟合,如图4所示。

为辅助对用户门禁数据的分析,笔者将用户四年的借还书数据也做了相应的处理,如图5所示。

3.3结果分析

3.3.1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的可应用性

高校图书馆用户,尤其是学生用户,与企业客户最大的区别在于生命周期的固定性。本研究中的本科生用户生命周期均为四年,从2008年9月进入图书馆系统,到2012年6月毕业时,其在图书馆中的生命周期戛然而止。由上图可知,图书馆用户使用价值随时问的变化类似于客户生命周期模型中客户价值的变化,有较为明显的考察期、形成期、稳定期和退化期,并未因为生命周期固定而对用户价值变化曲线产生影响。因此,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是一个普适性极强的理论,可应用于对图书馆用户的分析管理中。

3.3.2图书馆用户生命阶段的划分

对2008级的本科生用户而言,2008年9月到2009年7月为考察期,该阶段用户的平均进馆次数较低,且有小幅先增后减的波动,说明用户与图书馆的关系尚不稳定,在探索中向前发展。2009年9月到20lO年7月为形成期,该阶段用户的平均进馆次数稳步上升,随着用户与图书馆接触的频繁增加,用户与图书馆之间形成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9月到2011年7月为稳定期,该阶段用户的平均进馆次数最高,同时在该阶段的后半段也开始出现用户进馆次数下降的趋势,表明已逐步过渡到退化期。2011年9月到2012年6月为退化期,该阶段用户进馆次数急速下滑,直至2012年6月用户退出图书馆系统。

3.3.3数据结果解释

对高校本科生用户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与用户所处的年级惊人吻合,也就是说年级是影响用户对图书馆使用的重要指标。不同年级的差异在哪里?经过多方调研发现,对本科生用户来说不同年级的课程设置差异较大。

本科大一课程全部都是公共基础课,这类课程是对高中学习的延续,难度不大,通过老师授课和参考书的使用就能够应付,但是该阶段课程多,作业繁重,学生们时间紧,所以来馆次数不多,进馆的主要目的也是以借阅课程参考书以及个人所喜爱的书目类别为主,并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利用图书馆的学术氛围做科研。因此该阶段进馆次数为四年最低,但是借书数目为四年最高。

大二课程以公共基础课为主,略带专业基础课,课程依然很满,但是因为涉及到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始进入专业细分领域,学生也开始涉及到全新的专业课,出于对课程的生疏,需要参考资料,进出图书馆的次数变得频繁。

大三的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加专业课,专业化程度明显,难度加大,学生的学习进入研究性阶段,喜欢图书馆的学术氛围,所以进馆次数明显增加,但是借书量不见增长。同时大三是一个分水岭,学生开始为毕业后的不同去向做准备。打算考研和出国深造的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会明显高于求职的学生。从对学生所处的学院的分析就可以发现,理科在大三时对图书馆的使用远远超过工科和管院。理科偏重于学术研究,应用性较弱,据不完全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刚毕业的理学院本科生中,49%出国深造,27%在国内读研,其余选择工作。而工科和管院情况完全不同,60%以上的学生选择直接工作。

大四的上学期依然有专业课,但是课程不多,下学期未设置课程,以做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为主。大四学生对专业课已经有相当基础,对图书馆的依赖降低,同时不管何种去向的大四毕业生,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准备学习以外的事情,因此随着生命周期接近终点,对图书馆的使用逐步减少,直至退出。

4 对高校图书馆用户管理的建议

通过上文的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用户存在明显的生命周期变化,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使用价值差异较大,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对用户的管理不应该是固定的,而应采取动态的管理模式更为科学合理,这也正是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的价值所在。

4.1增加大一新生的借阅权限

结合大一新生的门禁数据和借书数据可以看出,大一学生进馆后发生借书行为的概率最高,同时大一也是四个年级中平均借书次数最多的年级。新生对图书馆比较陌生,需在使用中增加对图书馆的了解,因此适当增加新生的借阅权限,可以激励新生更多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扩大图书借阅量,同时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每年会推出新生专栏服务,该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介绍图书馆实体资源和电子资源以及如何使用,快速拉近新生与图书馆的距离。在该栏目中增加关于大一新生借阅权限的说明,可以刺激新生的借阅需求,激励借阅行为。

4.2对大三学生阅览和自习空间的管理

大三学生对图书馆门禁系统的使用极大地区别于其他年级,但是借书数据与其他年级无明显差异,表明大三学生更多的是使用图书馆的阅览服务以及学术氛围。因此可以划分出专门的区域用作大三学生考研复习、准备出国以及学术研究的场所。该专区设立的目的是保障大三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通过场所的集中使考研、出国以及做科研的学生分别集合起来,可以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促进学生之问的互相激励和相互学习。同时在专区周围设置该区学生可能会用到的参考书目,给学生提供极大的便利,也充分体现图书馆帮助用户更好更广泛地获取知识的宗旨。

5 研究的结论与不足之处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本科用户使用行为的分析,以门禁行为为主,借书行为为辅,获取用户行为的特征,再根据用户行为特征的差异提出个性化管理方案,以更好地促进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以及配置。

图书借阅管理条例范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效率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主要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主要为广大师生提供图书服务,在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图书馆工作开展中,图书流通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认真研究高校图书馆提高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的成因

首先,高校的教师跟学生有自选书籍的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有目共睹,时代的发展要求人才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因此,高校师生会抽出时间去图书馆查阅、翻看和借阅图书来充实自己,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来适应形势发展需求。其次,各个专业的教师跟学生会去图书馆借阅教学和学习用书。这是强化对本专业知识理解的要求。很多时候,老师会要求学生去借阅跟专业相关的书籍来完成作业,从而在课堂讲解中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再次,高校的师生会借阅一些科研用书。教师跟学生在科研的时候需要一些文献数据以及资料作为参考依据,需要围绕科研专题来查阅和检索资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去图书馆翻看图书,而且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时候也需要借阅图书资料,加上学生过级考试、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等都需要大量的参考书,他们中的一部分会选择去图书馆查阅参考书,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图书馆提高图书流通管理的现状

(一)开架借阅制度方面。

所谓开架借阅,主要是读者在流通的图书资源中选择那些自己需要的图书进行借阅,其主要特点是读者直接接触图书资料、广泛的自主挑选。通过进行开架借阅能够实现高效图书馆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文献的拒接的概率。而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的主要表现就是及时整理排架,这样能够方便师生去借阅图书,保证新书能够及时的上架,还有读者归还的图书也能及时整理到位,整理凌乱的书籍,准确答复读者的需求等。在新时期,提高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图书的开架借阅工作。纵观当前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现状,表现在开架借阅方面的问题是摆放乱架,出现了文献丢失的现象,也有文献破损的状况。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开架借阅工作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没有很好的保护开架的文献,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开架借阅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信息咨询方面。

高校图书馆进行图书流通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信息咨询,通过加工、整理,把有效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从而满足读者的需求。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就必要对高校图书馆工作进行科学创新,这对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纵观当前图书馆管理状况,图书馆工作由于编制、薪酬待遇以及自身长远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部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是本专业出身,这就直接导致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到位,缺少相应的专业管理技能,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上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中缺少科班出身的计算机人才、管理人才等,读者的多元化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使得图书馆的功能难以得到全部发挥。此外,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重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创新,或者说对此认识不是特别到位,在信息咨询方面的工作有待提高。

(三)图书借阅与归还之间的问题。

在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中,借阅与归还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错借漏还。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借阅人员的审核方面有不完善的地方,存在没有办卡的人员能够出入图书馆的现象,加上对读者所借阅的书籍在归还日期方面审核与执行的不是特别严格,甚至存在一部分原则上只能在图书馆中查阅的书籍出现了外借的现象。除了硬件设施不完善的因素,还有管理人员操作方面的问题,导致图书借阅与归还书籍管理不到位,使管理人员跟读者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矛盾。

三、创新形式下高校图书馆提高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

(一)严格执行图书流通管理借阅制度实行规范操作。

如前文所述,开架借阅这项工作虽然不是特别复杂,但是却在图书资源发挥、知识价值分享以及保证读者满意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制度的作用,结合高校图书馆实际,建立严格的图书借阅与归还制度。所以,在新时期,制定新的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制度要结合读者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等,对借阅时间进行调整,让读者能够接受新的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要想充分了解读者的兴趣以及节约需求,需要图书馆针对此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为满足读者需求做准备。总之,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认真研究图书流通管理规范,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减少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图书借阅问题的出现,认真负责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真正提高图书流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此外,要根据具体的责任目标,建立相应的执行监督机制,实现操作的规范化。

(二)提高馆员素质,提供人性化服务。

在创新形式下要提高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工作效率,就要注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创建一支业务熟练、综合素质高的图书馆员队伍。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要认清当前形势,进行角色的转换,除了给读者提供服务之外,还要能够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成为读者的“知识导航员”,提高信息咨询服务。首先,要坚持“以读者为本”开展图书服务。图书馆在对员工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时候,要先把入职关,选择一批适合图书馆工作的人员来馆工作,针对入职的员工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包括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管理方式、技术以及流程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读者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明白服务读者的重要性所在,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来增加读者的满意程度。除了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条例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求工作人员坚持以读者为本,还要进行全方位的外部监督,比如,在高校图书馆外部设立“意见箱”与“投诉箱”以及“感谢箱”等,让广大师生有地方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此外,还可以要求工作人员都佩戴相应的工作牌,让读者监督自身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其次,完善员工继续教育计划。作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重视D书馆员的培训和学习,让他们进行继续教育,强化其终身学习意识,让指导性计划与自学计划相结合,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是指导性学习,注重员工思想政治与业务等方面的学习,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指导学习方式,可以聘请相关专家与学者来进行知识培训;其次是自我学习,通过制定考察评比的相关措施,要求员工每隔一段时间写一次读书笔记,每年举行一次论文的评选活动,在年终测评的时候采取民主化测评方式,把测评的结果纳入到员工年度考核的范围中,进行量化评比,让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习进步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图书流通管理服务。

(三)及时更新借阅归还的硬件设施和完善服务质量。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主要是知识文化以及资料文献的储存之地,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比较高,依赖性比较高,人流量也比较大。要及时更新图书借阅设施,对于那些老旧的操作机器要给予淘汰处理,这样能够减少在借阅和归还高峰期产生的硬件设施损坏等问题,增强借阅与归还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少读者在借阅问题上出现的麻烦。当读者在出现图书借阅与归还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耐心的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减少矛盾与摩擦的出现,让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达到最优化,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提供工作质量。

(四)结合读者需求,优化图书馆流通管理方式。

在开展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到师生的具体需求,统一图书馆与读者的思维理论,站在读者需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构建和谐的服务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借阅关系,这种借阅关系是建立在读者与馆员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在制定图书馆管理条例的时候,不能只站在图书馆的立场上去考虑,这样会给读者带来很多约束机制,难以取得读者的喜爱,甚至让其产生不满情绪。一般来说,由于著作权等因素,导致图书馆所购买的一些数据资源只局限于图书馆内查看,针对这种状况,可以利用相应的技术为高校师生提供远程访问数字资源服务。也可以采取发放数字读书卡的方式,通过卡号和密码让读者在图书馆外部访问数字资源。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建立读者群或者电子邮件等方面来提高服务的深度,为师生提供文献信息的深度加工等形式的服务。通过这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从多个角度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图书资源信息,使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总之,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的依据是读者的借阅习惯与规律,以读者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管理,这样才能从实现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结论

科学兴国战略的实施,使得教育事业成为重中之重。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分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创新形式下高校图书馆提高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图书流通管理借阅制度实行规范操作,提高馆员素质,提供人性化服务,及时更新借阅归还的硬件设施和完善服务质量,从而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吕阳洋.现阶段基于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策略探究[J].黑河学刊,2015(04).

[2]李跃其.基于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的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3]张静.图书馆管理基于以读者为本理念的流程优化[J].赤子(上中旬),2015(10).

图书借阅管理条例范文3

【关键词】图书管理;书标;用途;维护

目前,我国所有高校和部分中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甚至一些事业单位,都有其图书馆。存在图书馆就必须要有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但是图书管理工作任务量相当大,而且过程并不简单。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使读者们对馆内图书资源有效合理的加以利用,实现资源最大化。但是,图书馆的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图书不断地被引进,除了管理人员之外,寻求有效的图书管理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其中,书标的使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书标可以对图书进行分类,方便人们快速准确的找到需要的书籍,不仅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而且还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但是书标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图书的借阅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书标的损坏甚至遗失,所以为了保证馆内图书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要对书标进行维护,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一、书标的作用

图书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不够的,书标管理也同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在图书的管理中是很依赖书标的。不仅在图书管理中,读者在查阅书籍时,也会依赖书标。书标的作用是对图书进行分类,以方便查找和管理。也可以是使图书馆管理变得井井有条。以下是其在图书管理中的几个具体作用:

(一)、总结作用

书籍具有书名、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等基本信息,而这些基本信息都可以在书标上显示出来。读者在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时,并不需要翻阅整本书籍,因为图书的基本信息和主要内容都已在书标上显示出来了,读者一目了然,就可以准确找到自己想要的或者感兴趣的书籍。此外,部分书标还设置了图片,这不但更加简化了读者们寻找图书的程序,还有吸引读者的作用。书标的总结作用在实际中的应用,不仅仅方便读者,节约其查找图书的时间,在另一方面提高了查找效率。

(二)、分类作用

图书馆的书籍具有内容涵盖面广泛,而且数量巨大的特点。在图书管理中,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提高读者的体验以及服务质量,需要对所有图书资源进行分类。假如不利用书标,仅仅是去靠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人工去分类,其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太过庞大,但是使用书标后,就能更加容易的实现对所有图书的分类,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量。

书籍在引入图书馆前,就根据其内容、作者等基本信息制作书标,然后再将图书置架,每次引入图书时都要进行这一步。在日常管理中,由于书籍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排,如果在编排时,管理人员出现错误,那么读者在查找书籍时,就会按着已经错误的顺序查找,最终导致找不到其想要的结果,这大大的降低了读者们的阅读体验,也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如果在设置书标和置书入架时严格按着书标进行排序和分类,这样就能使图书分类准确、顺序整齐、查找方便。此外,部分图书虽然是属于同一种类的,但是种类较多。基于此,可以通过书标进行图书的分类,这样读者就能正确的进行辨别。在此举一个管理上的实例:同一种类的书标,采用相同形式的书标,以区分其与其他种类的图书。另外,在实际管理中,管理工作者可以将受欢迎程度较高的图书和其他图书区分开来,这样就方便读者迅速找到热门图书,但是在此项管理中要及时的更新热门图书。

(三)、引导作用

除了以上的两个作用,书标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作用。一方面,方便读者,使读者在查找图书时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另外一个方面,图书馆一般是对外开放的,而且馆内资源数量巨大,所以严格管理图书是极为重要的。在借阅时,管理员必须要通过书标,才能完成对借出图书的登记。而在读者归还图书时,管理人员才能对图书的入架和分类进行管理,方便读者下次借阅。

二、书标的维护

由于图书馆里的图书属于公共资源,使用者较多,而且书标一般为纸质的,容易在读者翻阅的时候造成损害和破坏,从而对图书的管理工作造成影响,最终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基于此,为了保证书标在最佳状态,方便读者和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所以要对书标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下给出了书标维护时的几个方法。

(一)、 定期检查

作为图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应当使其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图书管理人员在图书管理中要切实做好对书标的维护,首先就应该定期的对书标进行检查。检查时应该注意核对书标的内容,查看其内容是否和对应图书的基本信息相符合,如不符合,要尽快做出调整,使书标和图书一一对应;此外还要检查书标上的字迹是否有模糊不清的情况,情况轻者可以对其进行修复,如果出现毁坏或者遗失,则必须要及时补上新的书标。这将会对图书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便利。

(二)、外借图书书标的管理

由于图书馆中有很多图书时允许外借的,尤其是高校的图书馆。对于这些图书的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格外重视。因为外借图书容易丢失,所以为了保护图书馆资源,以及其他读者的利益,要严格管理外借图书。在读者归还图书时,要对读者所还的图书书标进行仔细严格的检查,发现异常应该进行解决。在新书标制作之前,该图书一律不准外借。这样做,就是对图书资源的保护,保证其他读者的权益,还为读书的管理提高便利。此外在读者外借图书时,会应该提醒读者保护好书标。

(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图书的管理,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书标管理条例。在做好以上日常的管理外,还应该让读者严格的遵守管理条例,外借图书出现损坏的,要对图书进行赔偿,书标出现损坏应该对其进行罚款处理,时刻提醒读者保护好书标;此外,要定期的开展宣传,给读者们教授保护鼠标的方法,让保护鼠标的意识深入人心。

(四)、建立书标的维护体系

管理制度仅仅是一个方面,要想做到保护书标工作,还应该建立书标的维护体系。第一点,图书管理员应该有正确统一的方法对书标破损的情况进行修补,要做到修补后字迹清晰;第二点,图书管理员在修补和更换书标之后,应将其登记在册;第三点,发现书标的损坏原因,根据所记录的情况,总结出书标的损坏原因,然后提醒读者;第四点,对书标维护的制度张贴在图书馆的醒目位置。

(五)、 利用先进科技制作书标

一般情况下,书标都由纸制成,但是纸质书标太容易损坏了,所以在鼠标的材料上应该有所创新,比如更换更软的塑料。此外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书标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比如采用电子书标,在日常管理时,只需将条码扫描一下,就能得到图书的相关信息,读书在外借时,也只需扫描一下,简化了图书管理的程序。

三、结束语

在图书馆的管理中,书标切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量,也方便了读者的阅读,所以注重书标的管理和维护,将十分重要。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真正做好对书标的管理。图书馆是服务单位,为读者追求知识的诉求,图书管理人员责无旁贷,因此,在重视书标的管理之外,工作人员还应该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让读者在获取知识时有更好地体验。

参考文献:

图书借阅管理条例范文4

摘要:图书馆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馆员和读者的情绪互动对于读者服务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情绪感染理论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可以有效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12-0084-03

收稿日期:2013-11-22

作者简介:张恒(1974-),盘锦图书馆馆员。

1图书馆读者服务和情绪感染理论分析

1.1图书馆读者服务

图书馆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平台,是传播文化的舞台,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应该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读者为己任。在当代社会中,图书馆除了要具备健全周到的借阅服务,还担当着解疑释惑、构筑和谐的借阅氛围等责任,这就是读者服务的重要内容[1]。

图书馆读者服务从设施的角度看,包括硬件服务和软件服务两个部分。硬件服务即图书馆拥有的硬件设施的水平能否满足读者的需求,通常包括图书馆的藏书量、图书馆的借阅设施、图书馆的电子化水平等;软件服务则主要是指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水平、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图书馆的声誉以及社会评价等。图书馆在做好硬件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工作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其在读者服务软件方面的能力,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解疑释惑服务,不断构筑和完善和谐、积极、健康、正面的图书馆借阅氛围[2]。

1.2情绪感染理论

情绪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通常指人们在与社会接触的时候,会受到情绪的控制,影响他们从社会中获取信息[3]。人们在与同伴一起接触社会时,会在无意识或潜意识的情况下,模仿同伴的表情,受到同伴情绪的影响,在情感交流中从同伴的情绪中找到自身情绪的痕迹,从而更加确定自身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情绪感染。在学术界,有专家也将其称为情绪体验,是指该情绪接受者受旁人所感染,被人激发,并最终与激发者保持情绪一致的过程。

在早期的研究中,专家对情绪感染的研究主要以个体情绪的感染为例,针对个体情绪受到他人情绪影响并有所反应的过程,研究个体受到他人情绪感染的机制过程,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其受感染强度等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情绪感染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情绪感染有利于人们有效地把握和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即使有时候是在人们无意识或潜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4]。

情绪感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及受他人影响的一个综合体,是多维度、多角度、多功能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最近几年,有些专家开始扩大研究范围,将研究视角从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感染转移到人与群体之间,研究情绪感染对于群体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2基于情绪感染理论的图书馆读者服务

根据情绪感染理论,读者在图书馆的借阅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情绪感染案例。然而,情绪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心理过程。读者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学习和科研工作方面的需求、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实现自我提高的需求,并针对每一个层次,研究分析情绪感染理论的影响和作用。

2.1学习和科研工作方面的需求

图书馆是一个传播知识与文化的载体和舞台,首要功能就是满足读者的学习以及科学研究的需求,这也是读者来到图书馆最为直接的一个需求,即第一层次需求。这一层次需求的产生,主要是来源于外界给予读者的压力以及动力。通常情况下,读者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靠自身的意志和理智来驱动,需求具有明显的时间阶段的特征[5]。尤其是对于一部分学生群体来讲,其阅读的目的性和阶段性更为突出,往往是出于学习或科研的需求,一旦原定目标达成,其借阅行为通常会减少或者结束。第一层次的需求受情绪感染的影响较小,一般都是出于读者理智的思考和判断。但是,不可否认,读者在图书馆的借阅行为会对其他同时借阅的读者产生间接的情绪影响,也会对其日后使用图书馆形成一定的印象。

2.2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

第二层次的需求,主要是指读者到图书馆借阅,并不是出于学习工作的压力,而是自身为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开阔眼界和知识面,不断发展完善自我而产生的借阅行为。例如:人们并不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前来阅读文学名著,而是出于自身爱好和提高自我修养的想法。这一层次的需求既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阅读行为虽没有受到外界因素强制制约,但是也出于一定的主观目的,这一行为的持续时间较第一层次长久,在阅读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会在广度和深度上影响着读者的行为和心理,在某些时候甚至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2.3实现自我提高的需求

张恒:基于情绪感染理论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张恒:基于情绪感染理论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实现自我提高的需求是读者需求的第三层次,完全出于读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这类读者产生借阅行为,完全出于读者的自身兴趣爱好,不受外界的丝毫压力和影响。他们以读书为乐,主张读书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因此,在图书馆借阅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成为其是否决定借阅的唯一标准。处于第三层次的读者在进行借阅行为的时候,并非出于特定的客观目标,他们会为了获得读书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去读书,图书馆也成为他们喜爱的精神家园,这是图书馆最高的读者需求。

读者对于借阅的三层不同需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也是可以发生转化的。处于第一层次需求的读者,可以通过维持和扩大借阅范围,升华为第二层次的需求;第二层次需求的读者行为,在巩固第一、第二层次需求的同时,可以向第三层次发展;第三层次需求的读者,在无形中也可以达到第一、第二层次的需求,并且还是一个不断实现并满足自我需求的过程。

在读者满足三个不同层次需求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周到和完善的服务,会影响到读者的借阅积极性,以至于挫伤读者的借阅积极性,严重时还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读者的借阅行为容易受到这种消极、抵触情绪的影响,会降低和改变读者的借阅需求,严重时会改变读者的借阅行为。例如:处于第三层次需求的读者到图书馆进行借阅,由于在图书馆受到了负面情绪的影响,导致读者的借阅需求降到了第一层次,使其只有在受到客观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才会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甚至会更改借阅地点或者改变获取信息的方式。3根据情绪感染理论,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建议读者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也是图书馆的生命之源[6]。因此,方便和服务读者是图书馆的根本目标和宗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优质和高效的服务来赢得读者的信赖和喜爱。让读者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想要获得的知识,达到其阅读的目的,同时也保证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可以充分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为了更好地完善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满足读者各种层次的需求,根据情绪感染理论,笔者对改进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3.1提高图书馆员优化自身情绪的能力

3.1.1明确自身定位是图书馆员培养职业情感的基础。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就是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工作中心[7]。图书馆员处于工作的最前沿,位于与读者打交道的第一现场。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直接影响读者的态度和印象,进而影响读者的情绪。因此,图书馆员应该明确自身定位,熟知工作职责。只有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才能对图书馆员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也才能将个人的工作热忱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在工作中摆正自身位置,端正工作态度,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图书馆员的工作中去。

3.1.2加强业务学习,是馆员产生积极健康情绪的保证。业务素质过硬、勤于业务学习的馆员,在为读者服务时通常占有更加有利的位置,更富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更加的自信,可以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读者服务。即使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和麻烦,他们的灵活变通性和抗压能力也优于其他的馆员,可以始终保持稳定的心态和良好的态度。因此,要不断运用各种手段,办理各类培训班和交流会,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使其能经受得住读者的考验。

3.1.3提高情商水平,是馆员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良策。情商,通常指个体了解、控制自身情绪,并调节自身情绪向积极有益方向发展的能力。情绪受大脑思维的控制,很多时候,不良情绪主要是源自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馆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学会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尤其是与读者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切不可一味顶撞和钻牛角尖,而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对读者的做法和想法多一些理解和体量[8]。在日常生活中,读者的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往往是由于对图书馆的管理条例和规则不了解造成的,并不是读者的成心之过。所以,馆员应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切勿轻易情绪失控,应该视读者为朋友,和颜悦色、善意规劝,指导读者合理和有效使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

3.2从管理制度角度增强图书馆的情绪管理水平

3.2.1制定人性化的图书馆员管理规章制度。图书馆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馆员的立场和利益,听取馆员的意见,既要满足读者的需求,也要维护馆员的正当和切身利益,重视规章制度的可行性。例如:当图书馆在更新相关设施以及软件的时候,要重视过渡时期的员工培训和配合,切勿蛮横粗暴;在要变更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措施时,应该听取馆员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地取得馆员的理解和认同;在日常工作中,要营造一个轻松稳定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位在图书馆工作的馆员都能心情舒畅,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读者服务工作中。

3.2.2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为馆员排忧解难。负责读者服务的图书馆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影响,受到读者质疑和误解的情形较多,这时候容易使馆员产生心理失衡和情绪消极的现象。在发生这种现象之后,图书馆的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馆员的心理变化。如果馆员自己不能很好地做出自我调整,不能顺利地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图书馆管理层应该从实际出发,关心馆员的心理变化,既要帮助馆员平衡心理、恢复情绪、重拾信心,也要帮助馆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读者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时候,往往是将整个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看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读者并不会就问题进行分门别类,而往往将问题推卸给馆员[9]。这时候就需要整个图书馆上下协调一致,通力合作,努力解决读者所反映的各项问题,还要格外注意和关心馆员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馆内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

3.2.3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图书馆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位馆员的性格特征、专业特长,科学合理地安排馆员进行工作,使每一位馆员都能学以致用,发挥专长。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评估,充分考虑每一位馆员在人格、待遇、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提高每一位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3.2.4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图书馆读者文化。在日常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馆员和读者之间的情绪是相互感染和影响的。在很多时候,即使读者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不满意,如果能够得到馆员真诚、友好、正面的回应,读者会理解和谅解图书馆的失误,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始终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读者,用愉快、正面、积极、阳光的正能量来影响读者、感染读者,满足读者的各层次需求,并促使读者不断提升其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旭明.国内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研究及思考[J].图书馆,2013(2):98-100.

[2]朱萍,蒋佳文.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核心——服务态度[J].兰台世界,2013(11):106-107.

[3]王潇,李文忠,杜建刚.情绪感染理论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8):1236-1245.

[4]杜建刚,范秀成.服务消费中多次情绪感染对消费者负面情绪的动态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2009(4):346-356.

[5]张涛.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探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6):47-49.

[6]王芹,温小明,李春.海南省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拓展与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9):199-202.

[7]顾华芳.公众生活转型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2(8):40-42.

[8]牛红艳.社会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6):52-54.

图书借阅管理条例范文5

摘 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聚集场所,其安全工作关系到国家的资源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共安全体系对图书馆至关重要。本文仅就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060-03

近年来,人类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等灾害的不断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暴露出了国家在公共安全建设中的缺陷和不足,为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意识到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共安全预防处置救助体系的重要性。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场所,其人员的流动性和聚集性,决定了公共安全隐患的存在,建立图书馆公共安全体系不容忽视。本文意在对图书馆公共安全的预防及处置等安全体系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1 图书馆公共安全的分类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从广义上讲,对安全的理解包括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生态安全等。

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个体,安全涵盖人们工作、生活以及生存的方方面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当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富足、家庭安康、社会和谐的目标时,也越来也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安全成为实现这一切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图书馆是文献收藏、借阅、信息交流的公共文化机构。人的存在和人员的流动聚集,决定了图书馆必然是公众关注安全的重要部门。安全涉及很多范围和领域,就图书馆而言,其传统关注的往往是自身文献资源、藏书等物质方面的安全。安全以人为本,作为大众的活动场所,图书馆的安全应该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结合与大众安全最为紧密的环境等多种要素,图书馆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应包含公共消防安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治安安全、自然灾害预防救助等方面。

2 公共消防安全机制的建立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历来是消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多起商场、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的重大人员财产损失,时刻提醒着人们消防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等法律法规都对图书馆的消防安全防范作出了明确规定,消防工作已有法可依,但关键是严格遵照执行。

图书馆消防安全一方面要确保建筑物、图书文献的安全,另一方面要确保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公共消防安全机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制度

一是要有充足的消防安全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二是要组建义务消防队,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训练,对单位内重点防火部位作到心中有数。三是要有健全完善的消防工作制度,包括消防工作职责、消防工作例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防火检查和巡查、消防安全警示措施、防火公约、火灾隐患督促整改、消防器材维护管理、消防工作考评与奖惩等各项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四是要建立消防工作档案,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消防工作组和义务消防队、消防工作制度、消防会议和活动记录、消防宣传教育情况、防火检查和巡查记录、火灾隐患督促整改记录、消防器材登记册及维护保养记录、火灾事故记录等,并做到内容翔实,保存完好。

2.2 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有现代化的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和喷淋、气体等自动灭火系统,并做好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各种设备运转正常。要有健全的消防水源、室内外消火栓、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并有明显标志,做好消防器材的保养,使之时刻可以使用。要有专门的消防值班值守人员,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2.3 开展宣传教育培训

一是要在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安全警示牌等,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公共场所防火逃生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增强职工及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二是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进行灭火与逃生演练,做到会报火警、会扑救火灾、会自救逃生、会疏散引导,以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及时疏散引导读者至安全区域。

2.4 做好火灾预防和初起火灾的扑救工作

一是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做到检查情况有记录,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有纠正措施,并督促落实。二是每日进行防火巡查,提示职工注意消防安全,及时发现并扑救初起火灾。

2.5 建立健全消防事件处置预案

要有消防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并根据实践不断完善。要结合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演练,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直接面对读者的保安、保洁、一线借阅服务人员能全面掌握火灾救助技能,在出现紧急事件时能构筑起第一道防线,确保安全。

3 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机制的建立

2003年,世界范围内的“非典”疫情,使国人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图书馆的公众聚集性质,也就决定了卫生安全隐患的必然存在。所以,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机制必不可少。

我国关于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这些为图书馆建立健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约束。图书馆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包含环境卫生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急病紧急救助等。图书馆应当设立专门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健全完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公众在图书馆的卫生及健康安全。

3.1 图书馆环境卫生安全

环境卫生主要包括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等自然环境因素;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卫生设施、卫生用品、中央空调通风设备等设施因素。这些因素一旦不符合标准,就有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安全造成损害。做好环境卫生安全要做到:一是场馆内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以及为观众提供的用品用具等要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并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定期进行卫生检测。二是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卫生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卫生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消毒。三是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严禁在场馆内吸烟。

3.2 图书馆食品安全

随着图书馆服务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诸多图书馆内增设了读者餐厅、休闲吧、文化产品商店等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餐饮等服务。因此,食品安全也必须得到重视。一是从业人员的健康保障。从业人员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对于国家严令禁止的患有相关传染疾病的人员坚决不予聘用。二是要严格按照食品法和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食品的购置、加工、储存、检查等,确保出售的各种食品安全卫生。

3.3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急病紧急救助

在这一方面,图书馆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一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进行场馆环境的消毒,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并保证相关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时清运废弃物,清理传染源。二是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部门要求,做好各种监控防范,必要时关闭场馆。三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在观众突发急病时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救助,为后期救治争取时间。

4 社会治安安全机制的建立

图书馆社会治安安全主要指维护观众在馆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多已实施免费开放。观众成分的复杂性,为馆内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暴力事件、意外事故、财产损失甚至恐怖事件等都有发生的可能。因此,治安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治安安全机制,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观众准入门槛的安全防范。在入口要利用安检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确保观众不能携带危险物品进入。二是加强安保人员业务培训和训练,能识别可疑人员并进行必要的监控。三是进行不间断的巡逻检查,同时和辖区公安部门建立联系,请公安巡警定时对馆内进行安全巡查,对犯罪分子及不法人员形成威慑。四是对馆内地面、楼梯、栏杆、电梯等读者服务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使其符合安全标准,谨防因设备原因对观众造成人身伤害。五是要有反恐意识,谨防公共场所反人道、的恐怖事件的发生。

5 自然灾害预防救助机制的建立

作为建筑物,图书馆同样面临着地震、泥石流、狂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因此,自然灾害预防救助机制的建立同样不可忽视。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图书馆建筑要严格按照《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等,做好图书馆建筑的选址及抗震等防灾设计建设。选址要远离河道、地震带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抗震设计要严格按要求达到相关标准,从建筑物建设源头就消除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二是要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和救助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人员要掌握基本的地震等灾害救助技能,并经常开展演练,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及时引导读者做好防护和逃生自救,最大限度的确保人员的安全。

6 图书馆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安全工作重在预防,但是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就要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主要做好以下几项:

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组织机构,负责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二要结合各种安全事件的性质,制定周密详细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不断组织演练,确保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能及时处置。

三要和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专业的指导,确保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各相关部门能快速介入,妥善处置。

四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突发事件上报机制和报道制度,在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能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通过新闻会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进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猜测,造成不良影响。

五要严格按法律办事。法律是安全工作的保障,也是安全工作的约束。图书馆各项安全工作要严格按照各法律法规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7 结语

公共安全机制的建立是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服务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公共安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最终体现出政府对公民生命及健康的尊重。建立起完善的图书馆公共安全体系是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而它也将最终惠及公众、惠及百姓,为社会发展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伟巍.新编公共安全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2] 秦启文,李天安等.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樊运晓.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实务――理论实践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图书借阅管理条例范文6

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交流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到学生的家里走访,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基本家庭情况对学生的上学压力、困难等。

支教队长感言

从XX年7月4号到7月19号,我们15名队员在xx市xx县xx小学进行了15天的支教活动。这次活动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团队队员管理角度来说,通过15天的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上课、家访,大家的认识及感情进一步加深,成为了更好的合作伙伴们。但是这次的队员管理也有两点不足:一是除了日常工作/生活之外,缺少了一些团队集体的放松的活动或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团队的凝聚力;二是有些队员的严格的管理条例或制度,没有从始至终大力严格执行,而是碍于一些特殊情况延缓或放松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每晚的开会制度实行为要事会议制度----即有必要事情才开会;教室办公室的一些严格的约束放松了,没有做到让所有队员下课都到各自的班上或操场陪孩子一起,出现少部分队员下课在办公室扎堆现象。

其次,从教学角度来说,从第一天开营仪式后的正副班主任的见面认识与副科(趣味科目:音乐、美术、手工等)老师上课及交流,班主任、副班主任与学生的设置以及各年级主科科目(语文、数学)试上课与了解、调整以后上课难易度及进程到学校卫生的管理再到放学后的专门队员负责校门开放及留滞学生处理等,这些方面比较成功,2、3天便进入正轨。但不足之处有两点:1.有些班主任到后期对这个班级的关注度有所降低;2.下课办公室学生借阅学习体育用品特别是图书没有掌控好。虽然要求学生排队进行借阅,但由于有时人员众多、学生使用体育用品不够爱惜、后期有些队员的倦怠感的这些原因,有时会出现借记混乱的情况。

再次,对当地老师、村民交流方面也存在优劣。对当地老师,从开营到期中活动到闭营仪式,以及中途和老师关于教学及生活方面的交流及改进是做到位的。但是对当地村民,由于大多村民都不会汉话,言语不通,平时我们队员的活动半径也主要是在学校及住宿的工厂里,以及未能找到合适的公共活动和一些对队员安全问题的考虑,因而沟通较少。和村民的主要沟通、认识方式就是平时必要时的几次生活物资购买(主要是食物方面)和家访,其中家访的走访和沟通是比较好的方式,有较好的效果,这跟这次家访的主旨定义也有关----单纯从关心了解孩子学习角度出发和家长了解、交流、沟通孩子的学习及继续上学情况出发,不进行贫困生及家庭敏感问题和家庭情况资料照相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