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制度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制度审计报告

财务制度审计报告范文1

一、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权威性

判断单位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信息权威,关键在于内部审计的经济权威。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高校经济活动由单一性向多样性方面,经济实力有了较快增长。但是经济发展需不需要内部审计,答案是肯定的。经济管理告诉我们,内部审计是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内控制度需要而设置的,也是规避经济活动风险的重要监督环节。因此,如果按照上述认识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其在单位内部的经济权威是毫无疑问的。从另一个角度讲,内审人员看重的正是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被审对象惧怕的也是审计的权威性。所以,如果要让内部审计报告的经济信息具有价值,首先要规范我们的审计机构,提高审计权威。否则人微言轻,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就难以得到体现。

二、内部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

内部审计报告和单位财务报告一样都存在一个信息质量。我们知道一个单位的财务报告的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问题,如果是对外的财务报告信息有误还会导致投资者的损失。与其一样,审计报告中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真实与否,不仅仅是针对被审计对象的,也不仅仅是是否影响审计权威的问题,关键是这个审计报告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具有多大的价值,信息质量如何。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审计报告所提供的经济信息真实可靠,含金量较高,那么对经济管理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仅领导会认可采纳,也使审计报告具有严肃性和威慑力。

当然,审计报告的信息质量高低,除了关系到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外,信息质量的评判标准也相当重要。在现实工作中,同一份审计报告,被审对象和委托者对于报告中的经济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决定的。但是,对于任何一方来讲,审计报告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信息应该是清晰、简明、易懂,应该客观、公正、真实,这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也容易被大家认可和接受。

对于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评判,审计报告的编制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审计业务中,象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大项目专项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审计报告中都包含了众多的有用的经济信息。在审计实务操作过程中,被审对象所提供的财务资料,审计人员是难以认定其真伪的,这就象上市公司中的造假行为一样,一时是难以发现的。所以,我们希望审计报告真实,首要前提是假设被审对象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被审资料真实,否则审计披露的经济信息就没有价值。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以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认真加以识别被审对象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这是写好审计报告的前提。

另外,当收集了大量的财务数据后,还有一个确认和分析过程,审计人员出于职业习惯,总希望把所审计内容,以文字加以说明,或以经济数据加以清晰列示,但是这些文字说明和分析确认的数据,一定是要体现《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或《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业分类会计、财务制度或其他相关财经制度原则和要求。只要依据充分,分析严谨,正确,那么所构思撰写的审计报告必然会充分反映审计内容,从而就会大大提高审计报告中经济信息的质量,为被审计对象和委托者接受和利用。

三、单位管理者对审计报告的认识有待提高

微观学的告诉我们,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一个成本与效益的关联,审计活动也不例外。对于每个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几乎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体现的是审计价值和审计成果,精明的管理者是会充分意识到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的,他们会听取和采纳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去改进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但是,确实也有不少单位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价值,没有去认真审计报告,更谈不上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了,如此这样的局面维持下去,审计成了摆设。这些单位的主要管理者所以会在认识上有偏差,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原因有:

1.所有者主体缺位。我们知道高校的校长或院长,并不是单位资产的所有者,公有经济下的高校和医院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他们只不过是受托经营者,这样的运行体制导致了管理者没有内在的追求效益的动力。就象包装上市的股份公司一样,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没有改变,上市只不过是一种圈钱行为罢了。上市公司暴露出来的众多问题已经说明这种体制下的经营就是缺乏追求长期盈利的内在动力。

2.专家、学者治理。高校和医院都是知识密集型事业单位,这些具有高学历、专家型的业务专家,对于、医疗、科研的重视和全身心投入远远大于经济管理。这种“差别服务”导致了他们对于经济管理缺乏了解,也缺少资产运作能力,他们整天忙于业务,哪有时间坐下来看你写的审计报告,更不会静下心来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了。这种采取行政任命的主要领导当然只能对上级负责了。

财务制度审计报告范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运行成本 审计

一、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现状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单位领导只是重在主要业务管理而疏忽财务管理,认为财务只是个辅业务,随便从单位挑个业务不精的人员担任财务,因此造成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层次参差不齐,大部分单位财务人员属非财务专业,只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兼职,既要管财务也要管业务,财务专业素质缺乏,认为财务工作只是个“副业”过的去就好,所以在财务管理上没有研究与分析,财务制度执行流于形式,认为领导怎么说就怎做,领导就是“财务制度”,所谓的财务制度只是一纸空文。

2.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制度执行不到位。典型的虎头蛇尾,只是重在年初时多造预算,想尽办法增加预算额度,部门预算编制缺乏科学预测,一般都是凭领导说了算,预算编制根据领导精神任意造数,编制人员根本没有对预算进行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单位预算集体决策形同虚设。年终时财政对预算执行监督管理不够,没有及时对单位年度预算进行跟踪管理,单位预算指标用完后就要求追加,一般财政都能满足其要求,如果财政不能满足单位需求,就通过单位领导做“工作”,通过做“工作”后就能获得预算经费的追加。

3.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费用列支不规范。违法违规列支、超标准列支人员福利、超范围列支等现象十分普遍。有些费用会计法规明文件规定不能列支,通过“包装”后顺利过关。各单位想方设法钻会计法规的空子,为了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不低于其他单位,在本单位和下属单位变相发放各种补贴(实物)。有些费用与开展业务无直接关系,按规定不能报销,经过巧取名目,稍加技术处理后顺利通过会计审核报销。

4.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责任追究机制尚未形成。对被审计单位存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审计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后,在审计意见建议沟通时,被审单位还要讨价还价,审计部门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认为都是政府职能部门,你好我好大家好,审计报告定稿后就等于审工作结束了,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后续审计工作没有履行,如果不能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管理和问责机制,就等于审计监督职能没有履行,审计工作形式化,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轻财务重业务的现象。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的本审计

1.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时将单位财务人员胜任能力纳入审计,从根本上解决财会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要想财务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上下功夫,担任财务岗位工作人员须持证上岗(既会计从业资格证),鼓励其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将薪资与专业技术资格相挂钩,积极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其二是单位财务人员可以从社会上公开招考,可以根据单位财务工作的特点,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不同层次的财务专业人员,因岗所需,实现了快速提高单位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有效执行奠定基础。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业务各不相同,即使行业相同区域也不同,很难用某一行业标准来衡量,这就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丰富的职业判断力,不断探索和研究审计测量与分析的方法,其一可以根据历史标准,将预算数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其二是利用同区域行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行业之间预算执行的差异原因。其三是人员与项目经费进行测试,审计是否存虚报冒领,项目预算是否科学合理,有无任意扩大项目预算(主要是对照可行性论证和项目预概算及发改部门的批复)。其四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追加调整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预算调整审批资料是否齐备,是否存在“公关性”预算经费增加(既通过人系关系),相关审批手续是否到位。

3.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各种费用的列支,还少不了审计这只有形之手,否则违法违规、超额列支补贴和超范围列支现象会愈演愈烈,首先要严格按照会计法规要求规范列支行为,法规规定不能列支的费用,对已列支的费用进行调账,将收回的款项予以冲销。再者对单位人员津补贴的列支进行审计,实行人员津补贴总额控制的原则,将国家及地方政府规定的津补贴及其他福利全部纳入审计范围,重点审计在下属单位发放的各种福利、补贴,对于超出总额的部分全额清退,并在下年预算额度中扣减超额列支的人员经费,以后年度将其纳入预算执行重点监控对象。三是审计行政事业单位重大事项及大额支出的决策机制是否健全,抽大事项的集体决策会议纪要及大额支出集体联签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有无存在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财务制度审计报告范文3

一、民办幼儿园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取得审批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二、民办幼儿园必须在银行开设以审批部门批准的幼儿园名称为名的银行基本帐户,必须依法建立和完善财产及财务制度,实行成本核算,科学计算教育培养成本。

三、民办幼儿园对接受教育者可以收取的费用为保育费、幼儿膳食费(含点心)及代管费三项。民办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由幼儿园根据办园成本自行测算确定,并持办园许可证、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中介审定的成本报告、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备案表等材料,提前到县教育、物价和财政部门备案。取得备案许可后,将收费标准予以公示。收费标准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动;如需变动,必须在下一个年度重新备案并经公示后方可执行。幼儿园收取的费用应保证幼儿园正常运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抽逃、挪用办学经费。

四、民办幼儿园必须按照《会计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配置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及时记帐、对帐、结帐及编制财务报表,做到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民办幼儿园应当对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根据其性质和消耗方式预计使用寿命,合理分摊入各期培养成本。

五、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民办幼儿园必须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上一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结果(办学出资情况、资产状况、收费情况、经费支出情况、负债情况、节余与分配情况等)以及审计评价与建议。

财务制度审计报告范文4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电子化的程度较高,几乎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笔者通过对各商业银行网站的考察,来了解其会计信息网上披露的情况。其他网站也有某些银行的会计信息,比如许多提供上市公司资讯的网站有已上市的四家银行的信息。笔者排除了这些因素,因为这些是银行本身无法控制的,缺乏可比性,而且不容易统计和对照。

2.银行选取

英国的国际金融界权威杂志《银行家》公布的2000年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中,有我国的14家银行。笔者选取了这14家银行,并加上我国目前仅有的4家上市银行中没有入选的深圳发展银行,共15家作为考察的对象,它们应该代表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主流。

3.调查项目

各银行网站是否提供财务报告、首页是否能直接链接财务报告、提供了几年的财务报告、是否提供英文财务报告、是否提供审计报告、是否提供完整财务报告的下载等。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考察,来展现目前我国银行业网上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调查时间

笔者在2002年6月对于这15家银行的网站进行了调查,所取得的资料以2002年6月30日的情况为准,也希望以此来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见下页表。

三、主要结论

1.大多数银行主动提供了财务报告。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15家银行有14家提供了或简或详的财务报告。而且,只有上市的四家银行是根据证监会的要求提供网上财务报告,其他银行可以说是自愿披露的。这说明银行业已经比较重视财务报告的作用。

2.从提供的方式来看,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只提供网上直接浏览(即HTML格式),这样提供的财务报告除了个别银行以外,一般不是很详细,采取这种方式的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共9家;第二种是只提供财务报告下载(全部都是PDF格式),这样比较完整,但一般需要下载后才能阅读,采取这种方式的银行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共4家;还有一种是既提供HTML格式的浏览,又提供PDF格式的下载,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3.多数银行比较及时地提供了网上财务报告。截至2002年6月30日,15家银行已有8家提供了2001年度的财务报告,占总数的53.33%.

4.财务报告被置于比较突出的位置。有7家银行在首页就可以直接链接到财务报告,这也说明银行对于财务报告作用的重视,不再只是空洞的提供一些情况介绍、业务说明、发展历程之类的内容,而是靠数据说话,来宣传自己。

5.不少银行提供了英文的财务报告。15家中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7家提供了英文的财务报告。而且这些银行的网页本身就提供英文版本,这表明它们关注自身的国际化,也希望给人一种国际化的气息。但是,除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3家以外,其他银行所提供的英文财务报告的年度都是2000年以前的,说明更新速度比较慢。

6.报告的年度不同。大多数银行只提供近两、三年的财务报告,多的也只到1997、1998年,跨度只有4、5年。这反映了我国银行业开始重视会计信息的披露,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

7.各个年度的内容、格式差别较大。各银行提供的报告基本上是近两年的比较详细,更早的就很简单。而且,报告的内容越来越详细,格式也越来越规范、复杂。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银行会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银行信息自愿披露范围的不断扩大。

8.不少银行没有提供现金流量表。15家银行中除了上市的4家银行外,只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3家提供了现金流量表。这可能是银行自身就不编制现金流量表,也可能是银行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披露。如果是前者则说明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或者说会计工作水平比较差;如果是后者则说明银行存在信息的选择性披露问题,即只提供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比较好看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不提供按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

9.大多数提供了审计报告。许多银行为了显示其所提供报告的权威性,提供了相关年度的审计报告,有11家银行提供了由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占总数的73.33%.其中上市的4家银行还提供了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后出具的审计报告。但是,对于审计报告的披露形式是不同的,一种是HTML格式,可以在网页中直接浏览,这样做突出强调了审计报告的作用,更引人注意。采用这种方式的银行有6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另一种是包含在下载的财务报告中,而不能直接在网页中浏览,采用这种方式的银行有5家: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

四、存在的问题

1.银行会计信息网上披露基本处于自愿阶段。目前,只有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网上披露有规定,而对于一般的银行并没有规范可以执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网上披露尚处于自愿阶段,这也是导致许多问题存在的原因。

2.披露的内容和程度差别很大。虽然大多数银行在网上披露了自己的财务报告,但是披露的详细程度差别很大,一些银行只是提供了简要的财务数据,另一些则提供了详尽、完整的财务报告。由于网上披露尚无统一规范,银行可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披露自己想披露的信息,这对包括广大投资者、存款人在内的社会公众是不公平的。

3.披露的格式不统一。报表种类、报表项目、报表附注都不尽相同,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财务制度审计报告范文5

绩效审计在我国高校内审工作中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审计实践中,高校内审的主要审计工作仍然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来开展,在审计报告中鲜有涉及有关资源利用的效益情况的评价。

二、影响高校绩效审计的客观因素

(一)绩效审计体系不健全,缺少操作性强的绩效评价标准

这是目前绩效审计缺乏实施条件的主要因素。绩效审计的对象具有复杂多样、综合性强等特点,所以很多理论知识和操作模式都没有定性,给绩效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绩效审计虽然在很多领域已有所实践,并颁布了较为详细的绩效评价操作细则或准则,如:《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等,但是此类文件,所提及的指标体系多为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财务指标,仅与经济性和效率性效益相关,对于其他效益方面难以评价。高校作为主要依托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企业的财务管理指标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财务制度;且高校主要职能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仅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不能满足高校资源使用效益全面评价的要求。缺乏针对高校情况所制定的绩效评价体系、操作细则,没有明确的量化的评价标杆,直接影响高校绩效审计的开展。

(二)审计证据的限制

传统财务审计中,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评价,主要是对报表、凭证等财务资料进行检查,通过翻阅会计凭证即能获得大量原始证据,收集起来较为简单且完整。而绩效审计却要收集大量业务资料来作为审计证据,证据收集时还需要审计人员依靠财务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经验来判断证据的相关性、充分性及可靠性。同时相对于高校财务部门财务制度的完善程度,被审对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不一,所提供资料真实性、可靠性存在风险,甚至存在无法提供足够的审计所需资料的情况。审计证据的不充分增加了绩效审计评价风险,按照“四个不评价”原则之“对在审计过程中,未取得确凿证据或审计证据不充分事项不发表评价意见”,绩效审计难以进行评价。

(三)结合型绩效审计的制约

目前绩效审计在高校展开的主要形式是结合型绩效审计,该形式无法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特色。目前高校绩效审计主要采用传统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工作中,将绩效情况作为额外需要关注的方面提出,未明确要求做出有关绩效情况的审计分析及评价;另一方面,一些资源使用的绩效情况,从宏观角度进行汇总分析,才更容易全面发现问题,如:高校资源各部门之间共享程度低,一些设备购买买来了闲置不用,一些老师却缺乏经费购买必要设备;基础建设工程缺乏长远计划,反复工程等。仅在单个部门或项目的传统审计中运用绩效审计,对于资源使用情况的信息掌握容易出现不够全面的情况,导致对绩效情况无法评价或评价不够准确。

三、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相应对策

(一)健全绩效制度建设,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绩效审计程序

要想更好的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就需要在实践中规范体制,发现和总结问题,健全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适用于高校经济和教育活动的绩效审计制度,这是发展绩效审计的前提,之后应在此基础上确定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细化评价指标,这是有效展开具体审计工作的依据。相对于较为成熟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2011财政部颁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更为适用,目前该评价体系已对“项目决策”及“项目管理”这两类一级指标细化了其评价标准,而对于“项目绩效”这类一级指标仍然没有细化出具体评价标准,高校需要根据高校的特点及发展情况,对评价体系进行细化,才能更具有操作性。

(二)加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优化绩效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优化现有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才能更好的实施绩效审计。首先绩效审计的发展需要得到学校各层领导的重视,正确认识绩效审计所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其本身的局限性,才能正确推进绩效审计的工作开展。其次,高校应建立健全各部门的内控制度,加强部门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妥善保存必要的基础业务资料,提高审计所需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为绩效审计提供良好的可实施环境。最后审计部门需要规范绩效审计程序,明确审计对象,确定审计重点,做好审计计划,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也便于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考核。

(三)加强高校审计队伍建设

高校审计部门普遍存在审计人员少、审计任务重的情况,因此需要保证审计队伍的精锐性。高校应加强审计人员的任前选拔制度,选拔具有一定的审计专业背景的人才;上岗前,应重视岗前培训,如财务审计人员需要在财务处进行实习,了解高校财务运作体系等;在岗员工应加强后续的理论教育培训,形成一定的后续培养机制。同时绩效审计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审计人员在需要具备基本的审计、财经、高校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要依靠审计人员丰富的个人实践经验。因此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需加强在岗人员的实践锻炼,轮流担任主审、高校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与学习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开展独立型绩效审计

独立型绩效审计更有利于从宏观的角度汇总材料,分析现象,从而发现体制、机制的问题,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其可以着力查处资源浪费、资产流失、效率低下等专项问题,促进各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审计监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相对于传统审计突出查找问题,独立型绩效审计则突出对影响绩效成因的分析并提出建议,其审计报告可以以审计调查研究报告、审计建议函等形式,向被有关决策部门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对于一些虽然符合现有政策,但存在制度性缺陷或政策落后不符合发展现状,短期内难以做到根本性改进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报告模式,向被审单位、决策者阐明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提出改进或发展的思路和框架。所以,通过独立的绩效审计,更能宏观的、针对性的发现问题,利于更好的发挥绩效审计建设性作用。

四、结束语

财务制度审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高校,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折旧,账户设置,信息披露

如今,教育已经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公共产品。由于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拓宽,信贷资金被引入到高校的建设中来,越来越多的政府以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进来,高等教育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模式,成为了一种混合产品。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应着重于会计财务制度的改革,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机制,找出改革的图突破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高校会计财务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一)会计计量基础

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会计核算除经营性收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预算资金都采用收付实现制。这种会计记基础具有的双重性质难以适应现行的高校教育制度。首先,自收自支的非公学校实质上是教育企业单位,收付实现制无法合理真实反映经营成果。其次,学校应该计算教育成本,而收付实现制无法达到教育成本的准确合理评估。随着现在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收入也趋向多元化,尤其是那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他们实质上更趋向于企业性质,使用权责发生制才能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高校的有效运营也越来越依靠有效地财务决策与管理。

(二)固定资产折旧

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按原值入账。这与企业会计制度中严格要求固定资产折旧的制度相背离。固定资产是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能够可靠计量成本的。不提折旧就很难准确的计量成本费用,也虚增了资产,不利于财务管理。固定资产本来就会在使用过程中遭受到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修购基金的提取并没有减少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这就难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和净资产状况。

(三)科目设置问题

我国的高校会计科目设置不足和不合理问题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比如:“借入款项”这一科目是指从金融机构或其他单位借入的款项,它包含了所有有关的负债科目,没有明确是短期还是长期借款。随着高校的扩建,而政府财政拨款的限制,高校越来越倾向于向银行借款筹资,这些由银行借款支付工程建设的资金都被归入了这一“应收和暂付款”科目,虚增了资产,不利于财务管理。又如:专用基金,指用途受到限制的净资产,该总账科目过少,高校向银行借款进行工程建设都被归结在该科目内,因此该科目内的修购基金占了很大的比例,到底是行政性的建设、教学建设、还是学校员工的住房福利建设都无从考证。学校基金当年的收支结余没有单独在账户中体现,所有的基金结余都被统一到一个结余账户。使用事业单位其他财务资源设置基金形成了事业单位的准收入和准支出,在事业单位支出中却表现为实际支出。

(四)信息披露问题

我国的高校会计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很大的缺失,不仅披露的内容少而不完整,而且存在很大的审计缺失。高校会计报表只向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报送,不对外公开。而要求高校编制的基本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这三张报表主要反映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并没有披露现金流量表。而在美国,就要求高校披露现金流量表。现在高校扩建资金来源也不再是单一的政府拨款,有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和捐赠者、校友、学术机构等其他利益相关者。这既不利于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又不利于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现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大学年度财务报表接受外部审计的制度,缺少必要的外部审计鉴证,在西方国家,高校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需要经过政府的独立审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且独立审计报告随同财务报告一起对外公开披露。二、高校会计财务制度改革问题的改进意见

(一)逐步扩大权责发生制的覆盖范围,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有机结合起来。鉴于收付实现制不能对教育和科研成本进行正确的核算,不能使收入与费用恰当的配比,而且容易被管理当局用来操纵业绩。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基础的“基金会计”模式,把一个总账系统划分成多个分支,从而比较充分的反映出财务资金的使用状况。鉴于高校向学生收学杂费的时间特殊性,不在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之内,采用权责发生制更能有效的管理这类事业型收入,避免挪用贪污等违法行为。

(二)实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制度,增加“累计折旧”的科目,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按综合折旧率和分类折旧率折旧估算净值。具体做法是,计提折旧时:借:固定基金

贷:累计折旧

这样既利于为多元化的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又加强了成本收入管理。

(三)按实际需要增加科学的合理的会计科目,明确划分会计科目。比如在“借入款项”中设置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科目,加强借款。增加专用基金的明细科目。单独列示出当年的各项基金结余状况。设置准支出与准收入账户,区分使用其他财务资源的基金。

(四)提高对高校财务信息的监督,实行强制披露制度,制定完善的信息披露规章制度,引导高校编制真实准确地财务报表,尤其是要披露现金流量表。适当的引入社会审计组织进行第三方的审计,政府审计部门负责监督抽查社会审计的工作质量。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俊萍.关于我国高校会计与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探讨.[教育财会研究]

[2]胡慧娟.论高校会计与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财务会计][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06.

[4]夏庆利.高校潜在财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投资理财]

[5]厄尔·R·威尔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