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学 异域文化 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88-01

1 何为异域文化

所谓文化的异域性,实质上是跨文化交际中一方对他方文化的一种解释。异域性并不是一种性质或状态,而是对他方文化感知和解释的结果。从英语教学角度出发,“异域文化”可理解为“英语语用国家的整个社会方式。”这一界定的范围比较宽泛,既涉及日常生活方式和习俗,又涉及隐藏在习俗之后的价值观念。英语教学既要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与语言交际直接相关的文化,还要注重目的语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体现这些价值观念的文学 艺术 、思想流派、、社会制度等。

2 培养学生异域文化认知能力的意义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交往的空间不断扩展延伸,这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它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对异域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从中获得英语语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交流需求,真正成为融通多元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已达成共识。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交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恰当交际的能力)。美国语言学家Timonthy Light在《现代外语教学法》一书中说:“如果学生根本不知道一种语言的文化习惯,那么他就不会使用那种语言,尽管他的语音、语法都很好。”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应有的英语知识,但却不能很好地应用到交际语境之中,成了“哑巴英语”,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英语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异域文化植入,即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内容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作为必要的补充,是达到语言教学目的的关键。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也就是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域文化的范围,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3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不断接触异域文化,感知异域文化,体验异域文化,培养他们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体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异域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思维方式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给学生介绍中国加入WTO过程中所形成的中美两国不同的谈判风格、谈判方式、决策过程时,要让学生了解中美两国除了在政治、经济方面存在差异外,还存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教师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激活这些知识,没有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就无法认知异域文化,无法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无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英语报刊,涉猎各种形式的外国文学作品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再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学语言,更要学语言背后的文化。这样,学生就可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接触异域文化,进而培养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除了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还应该成为学生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传授异域文化知识最有意义的方法是解释说明。每节课前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如地理知识、历史事件、、文学作品、节日庆典,乃至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服饰、饮食、聚会、出行等,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和教材紧密相连,很大程度上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实践证明,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比对英语语言本身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抓住时机,运用异域文化背景导入教材的篇章学习。在讲解“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一课时,笔者先简述了感恩节的由来,由此引出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庆典。西方人庆祝圣诞节,除了互送贺卡、装饰房间、购买礼物外,还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如孩子们喜欢把长筒袜挂在壁炉上,他们相信圣诞老人会坐着雪橇,赶着鹿群,通过烟囱,在圣诞节的凌晨把他们渴望已久的礼物放在长筒袜里。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制作圣诞卡片、描述圣诞老人的形象等方式为学生认知异域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认知异域文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异域文化。为了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幻灯片、教学光盘、影视资料,通过声音、图像的传递,使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情景、风俗习惯、等,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直观有效地领略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这种视听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认知异域文化的能力,又提高了听力及学习语言的能力,

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拟从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出发,来谈如何借助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取向,从而形成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能力,实现保护、借鉴和弘扬民族艺术的目的。

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充分带动本民族的艺术文化走向新的高度。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加强。不少人在吸收他国文化艺术形态过程中开始忽略民族艺术。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艺术无国界,求他但不能舍我。因为我们的民族艺术经历千年的洗礼,如同硕大的砾石经过风雨的磨砺呈现出美玉一般,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宝藏。这都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国际舞台上,只有自己民族的东西才能博得喝彩,相反,他人的东西真正用在自己身上又有几分话语权呢?因此,本文拟从民族艺术的重要性,来谈谈如何借助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能力。

何为民族艺术?它是由民族共同体艺术家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总体,每一个成熟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艺术,每一种民族艺术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民族艺术具有该民族所具有的艺术构造方式及表现手段。

民族艺术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让人们充分了解本民族美的文化,并给予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工作者创作的养分,使得创作赋有民族特色和世界眼光。例如,“衣食住行”这个古人创造的词语,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而“衣”字又排在首位,对人们来说有着突出的意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服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的旗袍可谓一朵奇葩屹立在世界服装界,是什么成就了旗袍在今天服装界的地位呢?这主要还是源于其自身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对服装的诠释,具有着鲜明的东方色彩。而且,旗袍的设计也体现了艺术设计者们对民族艺术的关注,它选用的纹样、花式和制作工艺等等,无不体现民族特色。又如,苗族的蜡染,用蜡绘花于布而染,花纹分明。由于特殊的制作工艺,在蜡冷却后产生的自然龟裂纹,染色后形成一种特有的装饰效果。试问,用这样的民族布艺来搭配服装又怎能不令人耳目一新呢?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进一步领会民族艺术美的内涵。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化设计思想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但怎样从五花八门的设计中脱颖而出呢?这就需要设计元素的重新组构,寻找自己的特色,而民族艺术与民族精神的加入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我们可通过实例来进一步说明。

正如图(1)所示,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选用了中国红与中国结为搭配元素。两个具有鲜明中国民族艺术特点的设计元素重新组构,充分凸显民族文化,给国人一种亲切感。在标志造型中,又有两个明显的“心”型,上下相连,体现着心与心的交流。

图(2)是靳埭强先生在八十年代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志。该标志采用外圆内方的“孔方兄”为构图元素。这一元素主要代表金钱滚滚的银行。而且,在图形中的“中”字赫然,简洁明了地传达标志的含义。从整体上看,标志选用了红色,并在设计中融合了“天圆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设计思想。这些民族文化的加入,使得整个设计更有中庸之道,大气沉稳,并且多了一些人情味,少了一点铜板臭,创造出一种温馨和亲和的形象。①

由此可见,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设计者们对传统民族艺术元素的提炼也随之加大。设计出具有鲜明民族艺术内涵的现代作品,不但对现代设计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如此一来,在面对民族艺术时,人们如何正确评判它就直接决定了民族艺术价值的发挥。这种根据自身的评判标准来对事物个性特征、构造方式和表现手段等等作出评价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

每个民族大都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群体特性。这直接影响了审美观念的发展。再加上世界的融合、文化的碰撞和艺术的交流等等,都带领着民族艺术迈向一个新的高度,也使得审美观念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简单的说,一件好事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而一件坏事同样可以引起注意。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一个民族的艺术往往会或隐或现的体现其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这种民族特色优势,很容易引起外人的兴趣和关注,但它给别人呈现出的可以是有价值的、高品位的,也可以是浅薄的、粗俗的,甚至是伪民俗化的。

须特别指出的是,在当前中国的民族艺术领域中,有人为凸显民族性、地域性的行为,这表现出了浅薄和粗俗的一面。他们搜奇寻异,亏幽探秘,甚至对一些荒诞愚昧的东西大加展示,或牵强附会,任意夸饰,不顾应有的文化底蕴作表面文章。这样的民族艺术可能会引起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注意,但这不过是满足人类的猎奇心理,而并非真正的美学欣赏。这样的民族艺术无疑是自己给自己的一耳光,又怎么禁得起时间的推敲,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消失在这大浪淘沙之中。

因此,虽然任何优秀的民族艺术都是具有独立的品格和丰富的审美内涵,但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才能正确评判它,才能为民族艺术披沙拣金,充分发挥其价值并发扬光大。

而要树立正确审美取向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借助美术教育是方法之一,即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能力。

在传统的民族艺术教学中,传授方式一般以“技”、“艺”两种方式,虽然它们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部分,但形式仍偏陈旧。在这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老一辈的方法固然重要,但也要大胆尝试新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认知和领悟民族艺术的能力。

第一,构建民族艺术的教育理念。

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宽知识面,主动去探究和把握民族艺术深层次的东西,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他们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努力做到理念先行,真正从思想上认识民族艺术。如此一来,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的成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内容的兴趣程度。如果是老一套的灌输模式,既枯燥又乏味,学生在学习当中会产生一种抵触排斥心理,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大家想看到的。这就要求我们美术工作者要紧随时代步伐,了解新东西、掌握新东西和运用新东西,通过自己的智慧把民族艺术的内容艺术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理解和认知民族艺术的内涵。

此外,在笔者看来,教育是人与人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学生。当你自己是一名学生时,想怎样学习民族艺术。这种投其所好的学习方式会带来不错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加入民族电影鉴赏课,或者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些民族工艺品并将其在校内外展览,展示他们对民族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我成就感。我们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做的有多么好,多么精美,而是为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习民族艺术。

中华千年的灿烂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这对艺术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笔丰厚的物质财富,亦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历史给予了我们财富,我们就不能辜负它对我们的厚望,我们要将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审美取向,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内涵,方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这也是美术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尤其是在这个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年代,美术教育对民族艺术的传播将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共同的努力。

注释:

①钱定平.《logo的文化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5

参考文献:

[1]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

[2]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 .

[3]郭黎莅.关于民族艺术与美术教育的思考.河南郑州:河 南省美术馆,2008.

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元认知能力;关系探讨;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01-02

当前教育领域元认知理论的提出源自西方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所谓的元认知,主要是指从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自我心理状态的构成、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自我学习任务的构建以及自我学习策略的制定等等。在各种认知的形成过程中,元认知起到主要的监控与调节作用,这也是构成生物学习思维的主要模式。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状况来看,元认知指导着学生思维活动的执行,同时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起到相关的协调与促进作用。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远不足以代表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而建立在教学情境基础之上的认知活动发展才真正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

一、关于元认知能力与高中生物教学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元认知理论应用强调特定教学情境的营造,在有效的认知活动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元认知能力培养,不仅仅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和记忆过程,而着重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的多重角度,无论是教学手段的选择还是教学目标的构建,都应建立在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基础之上,从认知培养角度提升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关于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之间的本质联系,大致可从如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元认知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关于元认知知识的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对自我知识的一种整合与完善过程,这与生物学认知概念中的结果呈现有着相同的含义。这不仅在于学习目标的构建,更在于一种学习方法的掌握过程。因此,生物教学中通常会运用实验或是探究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元认知知识的灌输,突出环境影响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2.元认知调控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元认知调控的存在关键在于一种认知活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无论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还是教学环节的修正,都必须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过程中达到一定的策略完善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生物课程中元认知调控的执行,不仅关系到学习反思过程的实施,也与整体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

3.元认知体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这一认知体验过程的实施是对学生现有生物课程知识的一种补充与完善,无论是教学情绪的优化还是教学环节的优化,都是一种元认知概念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这些全新的认知体验过程势必能够让学生在生物教学中获得更加有效的情感体验。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具体措施

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绝非仅仅在于生物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应当是一种主体性教学思维和终身学习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传播。元认知能力培养更加重视学生阶段内学习效果的提升,注重生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从多角度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这是当前生物课程教学的基本改革趋势,也是元认知理论应用于生物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实施现状,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从如下几方面得以呈现:

1.教学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学在于一种生命教育内容的灌输,它不仅涉及到相关的生物理论知识,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元认知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知识构成不仅包含了相关的生物演化过程,一些生物遗传或是环境特征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更好地促进学生元认知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拓展。

2.认知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与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与必要的课堂教学情境设置紧密相关。这一教学情境是学生能力与思维共同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气氛创设的重要因素,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过程,也使得元认知调控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了体现,更好地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3.注重教学反馈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体现。教学反馈也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这一环节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教学反馈关系到生物教学的教学结果,同时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也是学生意志力培养的有效路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多种教学手段共同实施,这一系统性的教学实施过程也是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4.重视元认知监控在生物教学实施中的有效补充。关于元认知监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是指教师必须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元认知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找准教学过程的重难点,为生物教学的开展创设更加有效的教学氛围。因此,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存在的元认知监控过程,对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施效果也极为有利。

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范文4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 能力 培养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reform, how teaching better reflect students ' learning has become a focus of subjectivity. Our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is to foster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to allow students to learn; and students of cognitive ability is the student learning activities. Therefore,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acognitive ability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Metacognition abilities and its meaning;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Metacognition in main content - meta-cognition of the concepts and structure;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the mathematical Metacognition is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hematics learning; the fourth section describes how the teaching of metacognition.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acognition; training

一、问题的提出及元认知理论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写道: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 “学会生存就是学会学习”。

当前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开展和深入进行 , “教会学生去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去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整个教育界 ,乃至整个社会迫切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很多问题 ,主要是不会学习或不太会学习所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 ,而不是主动获取知识。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学效果就要改变学生学习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教学策略 ,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上的指导 ,特别要在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上下功夫。在此形势下 , “元认知”这个 70 年代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韦尔提出的概念在我国受到异常重视 ,因为它对开发学生智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有重大的指导作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学科教育领域方面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关注元认知问题 ,并且也开始着手研究 ,有的教育工作者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而且在现行教育条件下元认知的开发已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前景。

元认知理论对我们工作的意义在于研究指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自我意识的活动,可直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反馈的作用,对人的知识又起到一个监控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学,同时学会自己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的调控方法,学会获取反馈信息,矫正学习中的错误。

二、数学元认知

(一)数学元认知概念

数学元认知就是对数学认知活动的认识和监控 ,它具体包括数学元认知知识、数学元认知体验和数学元认知监控。数学元认知知识是学生对自己数学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及有关内容的认识 ,包括数学经验知识、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核心思想、数学思维模式和数学策略性知识。关于元认知的知识的获取是通 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的认识而不断获得 ,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二)数学元认知能力与数学学习

数学元认知能力是学习者对数学认知活动的认识和监控的能力,它不仅仅是对所学习的数学学习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同时需要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 ,以保证数学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还要对数学学习结果了解和评价 ,检查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是否达到预定目的。

数学元认知能力不仅要求学习者意识到自己的加工材料和加工过程 ,还要不断反省自己的策略是否运用恰当 ,要不断地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调节、改进和完善 ,使数学活动不断向预定目标前进。在此过程中 ,对目前的处境作出清醒的自我评估 ,并由此作必要调节 ,既使出现错误 ,也不会简单放弃所作的努力 ,而是力求找出原因,作必要修改 ,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数学元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 ,能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转化数学问题解决的目标。元认知能激活和改组对数学问题的解决的策略。元认知能通过元认知知识的引导作用 ,使学生主动理解题意、主动思考解题策略 ,不断对头脑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尝试与探索;元认知能通过元认知体验的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参与 ,使学生超越认知障碍 ,不断克服困难 ,朝着目标前进;元认知能通过元认知监控作用 ,剌激学生解题思维模式的内部运行机制 ,促使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另外 ,学生在数学能力上表现出差异 ,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元认知调节和监控等内部机制的作用所以发展数学能力重要方面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

总之 ,只有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水平提高了 ,数学学习的目的性、计划性、灵活性、自控性都会得到提高 ,就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创造性 ,会对数学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学好数学。

三、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教师数学教育观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等方法进行有效训练。

(一)数学教育观的转变

先进的数学教育观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是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指导思想。在目前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 ,课堂教学仍然是进行数学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让学生真正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习数学不是单纯的“镜式反映”而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数学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心理过程 ,而不是其外在表现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在自己头脑中建立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但应该高度重视本身观念更新的同时 ,也应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力图促使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观念产生变化 ,要让学生摆正自己学习主体性的地位 ,极大地调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和发挥最大能动作用,让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水平得到极致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

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可以投入数学学习活动的各种力量的认识。自我意识是学习活动的前提,而学生的数学自我意识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向,是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力量源泉。

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这一有利时机 ,积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增强自我效能感。在某种意义上 ,自我意识与元认知有共同的本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如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 ,随时肯定学生的长处 ,巧妙灵活地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技巧指出学生的短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区别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 ,学会自我评价 ,让自我评价起到矫正、激励、完善、优化的作用;克服学生自尊心理的变态表现 ,努力消除不恰当的自卑感或优越感。

(三)加强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与方法就是数学中的元认知知识,而数学元认知知识是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基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学元认知知识,数学元认知能力水平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数学思想与方法是中学数学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整个中学数学的内容基本上按照基本数学思想的轨迹而展开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等同于数学知识 ,在课本中 ,数学基础知识是一条明线 ,反映着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数学思想与方法则是一条暗线 ,反映着知识间横向联系 ,常常隐藏在基础知识的背后 ,需要人们加以分析、提炼才使之显露出来。

在具体教学的实施中 ,数学教师可以把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到教案中去 ,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掌握数学知识 ,重视教学过程的展开 ,在通过转化、变换、综合、分析、尝试、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宏观型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着重理解其思想实质 ,认识到他们的重大作用;对逻辑型数学思想方法着着重清其逻辑结构 ,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其逻辑推理形式;对技巧型数学思想方法应着重培养运用方汉的技能技巧 ,注意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中 ,不能操之过急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与知识教学、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按照反复孕育、初步形成 ,应用发展的顺序逐步完成 ,结合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知识教学 ,有意识地反复孕育同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尤为重要 ,以期收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之功效。中学数学中解题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数学教师可通过解题教学 ,挖掘、提炼解题的指导思想、在归纳总结、揭示规律 ,在较高层次上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作用 ,使学生掌握其本质。

(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就是对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及有关内容的认识 ,包括数学经验知识、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核心思想、数学思维模式和数学策略性知识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

1、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策略及适用范围。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辩证性、概括性、科学性。与之相对应的策略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事实上 ,学生已不自觉地运用其中一些策略解决题目 ,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让学生看到思维策略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2、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 ,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问题、变更问题、选择策略、变更策略、引入辅助问题、综合运用策略 ,总之 ,要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这样经过长期训练 ,学生就能有针对地选择适当策略 ,有效地对自己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调整。

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对学生所得到的解法、解答 ,教师应让学生出声地把思维过程展现给自己 ,而不是简单地评判错、对 ,教师应从他们出声的思维过程中得到足够的信息 ,从而有效地向学生清晰地示范如何解决问题 ,使学生掌握缺乏的技能 ,逐步完善认知技能 ,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选择最佳策略以求高效低耗 ,发展思维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高层次,学生数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元认知知识、数学元认知体验和数学元认知监控都会得到提高,则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也就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前根据学习内容明确目标及思维方法 ,通过观察、类比、分析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学习中能及时发现问题 ,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自我调控;在学习结束时能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学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 ,判断自己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和策略的运用水平。

总之 ,只要我们采取适当、可行的教学策略 ,必将对开发和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数学教学中这些培养元认知能力的途径的实施 ,学生将逐步完成从“要我学数学” ,到“我要学数学” ,从“教师教我学数学” ,到“我自己学数学”的过渡 ,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也即达到学会在二十一世纪生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中华.浅谈中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辽宁教育学院报,2002(9)

[2]齐宗平.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开发.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3]马志成.元认知理论促进新课程反思性教学.教育探索,2009(9)

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范文5

关键词:元认知;反思性教学;元认知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17-02

一、元认知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21世纪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必须学会学习。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并且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思维的过程,即学生要具有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个人为了理解和学习所必需具有的、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1]。元认知不但包括学生使用的策略,还包括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及如何应用它们。当一个人具有元认知能力,他/她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能否有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策略进行反思被认为是衡量成功教育过程的指标。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批判就体现在传统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和元认知技能。

弗莱维尔(Flavell)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明确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元认知研究开始在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领域开展,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策略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祖林(Kozulin)的研究表明,受过元认知培训的学生表现与受过元认知培训的教师作为教学中介者所表现出来的素质有显著的正相关。即,受过元认知培训的学生和教师能更有效地运用元认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科祖林(Kozulin)在其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年会上的论文《谁更需要元认知:学生或是教师》中指出,教师解决认知问题的能力与反思其解决问题策略能力方面有很大差距。所以无论是针对那些教公认学业成绩差的少数学生的教师们还是一般教师培训,尤其要给予元认知足够的重视[2]。拉赫曼(Rahman)在其论文“元认知意识强的教师能培养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吗?”得出结论,元认知意识强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业方面表现更好[3]。

在我国外语教学界,近十年来有关外语教学的元认知研究,除了杨文滢[4]研究了步骤和模式外,都是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一定时间的元认知策略训练证明培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具体语言技能和学习质量。此类研究都是以学生元认知为研究对象,教师元认知如何及其与学生元认知是否存在相关很少被研究。只有吴迪从教师元认知的内涵和结构入手,结合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教师元认知与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他指出,“教师元认知能为教师提供自我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保证,加强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5]

本篇文章着重论述如何提高教师元认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定义、特点和趋势

提高教育质量是目前各国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教师专业发展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说法不一,但一般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叶澜,白益民1996)[6]。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进行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两类知识,关于学科的知识和教育的知识。第二是强调教师要有实践反思取向,即教师实践知识和促进教师以某种方式反思。第三是教师以哪些途径和方式促进专业发展。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总结其中的共同点可以理解为:大学和中小学的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个体对自己实践的不断反思、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

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步确立了教师发展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不断创新,但是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不平衡。虽然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差距,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由教师群体的和外在的专业提升演变为教师个体的和内在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提高教师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增强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教师元认知能力是教师个体的和内在的专业发展,外语教师教学元认知是指教师了解培养学生元认知所必要的知识,通常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在特定环境下所应有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教师对于教学必需的知识的理解对于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外语教师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元认知能力将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根本。

三、提高教师元认知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元认知,培养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有利于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者,有利于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提高教师元认知?如下两点可以借鉴。

1.开展外语教师教学元认知培训课程,培养外语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鉴于外语教师对于元认知及元认知策略的理解参差不齐,培养教师元认知能力首要的就是由专家向教师介绍元认知,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激发教师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高级管理过程,并分析教师教学元认知。主要涉及三方面。计划过程、监控过程和评价优缺点的过程。教师可以就量表式问卷作答,并算出以上三方面的得分。分析教师得分结果时,侧重对自我优势和劣势的反思性自我分析。然后培训专家分发活页,对于如何展开教学给予建议。这些建议仍然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三方面的指导。这种活页能用于开展行动计划,提高教师对教学的高级管理水平,教师因此能从元认知角度更加系统地思考教学过程。另外一种提高外语教师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就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录像,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元认知研究标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2.培养外语教师对教学的批判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教师以一定的元认知知识为基础,伴随元认知体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知监控的过程。培养外语教师对教学的批判反思能力,以此提高外语教师元认知监控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第一,鼓励外语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教师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和自我成长的关键。第二,学校应对外语教师对提高教学所付出的努力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学校要考虑教师在反思方面的具体要求,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外语教师自觉反思。第三,对于外语教师的反思要加以引导,要指导教师具体地直接地对日常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改变教学行为,行动上有所体现。第四,对反思的方法和内容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要创造有利于教师反思的机制和环境,使外语教师做到经常反思,让他们主动进行思想交流,如教师间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活动。反思的内容包括对经验进行反思;对各种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问题进行反思,如反思某次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过程是否根据学生的个体进行调整,等。

四、结语

目前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对于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元认知的水平和能力成为广大教师和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但是研究很少涉及到教师的元认知。本文通过探讨如何提高教师元认知能力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及专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考察教师实际课堂行为,来检验课堂行为是否反映出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元认知意识强的教师是否能更多地思考自己课堂上的行为,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Flavell,J.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In L. B.Resnick (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J]. Hillsdale,NJ:Erlbaum,1976:231-236.

[2]Kozulin,A.Who needs metacognition more:students or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M].Canada:Montreal,2005.

[3]Rahman,F.Do Metacognitively Aware Teachers Make Any Difference In Students’Metacogn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2010,2(6).

[4]杨文滢.关于将元认知训练纳入英语教学之研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28-29.

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范文6

通过音乐教育促使学生创造意识被激发出来,主要是受音乐教育内容的影响。由于音乐教学内容形式比较丰富,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积极的加入到音乐创造活动中。在进行音乐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时常会进行各种作品的演绎,作品内涵的分析,营造一种愉悦的、心情舒畅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各种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大胆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除此之外,音乐艺术具有非语义性,形象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音乐作品是通过感受和理解,将其所要表达的含义体现出来,此种方式不像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等能够直观的、清晰的理解做作品的含义。相对来说,音乐创作不受局限,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将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创作的音乐作品,体现音乐作品的个性化和自由化,对于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训练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是体现创造性价值的重要表现。由于创造性思维具有形象性和直觉性,通常是通过各种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育中不仅仅是讲述和演奏著名音乐作品,还要求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国家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一个具有灵魂的作品诞生。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贝多芬创作钢琴奏鸣曲早期,一直沿用前辈的演奏技巧,在钢琴奏鸣曲创作的中期,贝多芬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非常迫切的想通过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突破传统的演奏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和创作,促使钢琴奏鸣曲的诞生。从美学角度来说,音乐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作品的鉴赏等,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模式。

三、音乐教育可以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发展空间

所谓创造性想象是指不依照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的形象。在美学中提到这样一句话:“音乐创造是一种把内心体验转化为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和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同时也是音乐创造性价值的体现。可以说,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性价值探索为了充分的体现创造在教育中的应用,音乐教育可以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发展空间正是创造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具体表现。

四、音乐教育过程中培养元认知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对于提高学生音乐水平和音乐创作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所谓元认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自身知识基础认知,学生通过元认知能够对自己音乐水平有一定的认知。其有助于重点提升自己音乐学校中掌握不熟的地方。在音乐教过程中需要进行音乐作品欣赏、音乐演奏、音乐作品分析等音乐活动,在进行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元认知能力对每项活动中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情感、音乐的力度、演奏技巧等方面有一定认知。在进行自我创作的过程中合理的借鉴各种音乐作品中的风格、演奏技巧、演奏力度、作品情感的表达方式等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多元认知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元认知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间接的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创造价值。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