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环境设计专业

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范文1

关键词:专业特色;建筑;课程改革;创新意识

环境设计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关系发展应有的方向,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环境艺术设计尊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景观的完整性,既重视历史文化关系,也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创造、环境体验与审美引导相结合的特征。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类。建筑凝聚着人的智慧,城市生活中蕴含着感情、审美和追求,环境设计理念把建筑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渗透到设计师的性格和想象中。建筑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学习中外建筑史课程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艺术意识,加强学生对建筑的热爱和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各国的物产、气候、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不同,所产生的建筑也有自身的特色。在学习了解由于各国宗教、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形成的各自的建筑体系、风格等方面,这门课程也是明显优于传统设计系列课程的,在创新性改革实践中,其自身的难点与改革创新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时问题,二是授课方式问题。

一、课程内容创新思路与教学思路

教师要分析、研究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程应当如何上,如何把建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传达给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在现有的课时中教好这门课程。实践城乡景观、风景园林、建筑室内等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要以环境中的建筑为主要对象,环境设计专业开设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课程也是围绕培养优秀设计师的目标开展建筑史论的学习与研究,是专业课程设置最具亮点的课程之一。教学改革以挖掘专业特色文化资源为指导思想,在一定的学时内讲授一门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一定难度,要上好这门课,编好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讲稿与PPT,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环境设计按教学计划用怎样的方式授课以达到教学目的,在现有的课时内授课,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让学生领略中外建筑史课程的精髓,如何精细、全面、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建筑并感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特色,是相当难解决的问题。要上好这门课程,教师就要用艺术专业的视觉特点,收集、编辑大量建筑图和文字解释,重点说明建筑历史理论、建筑师设计思想,从而以更生动、创新的教学参与方式,拓展学生的兴趣、文化想象与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授课。同时,教师要以抓重点、抓历史节点、抓建筑风格的方式解读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以突出重点,分析、讲解重点的方式解读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建筑思维与空间理念,丰富其设计文化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展开课程的内涵与计划

课程重点介绍每个时期和每种建筑类别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并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师及其设计理论和设计观点。对中国与外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背景、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建筑师与建筑理论等进一步展开介绍,主要分两大部分,即中国建筑史部分与国外建筑史部分。如,第一部分分五个章节,按历史时期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的中国建筑进行分析与阐述;第二部分分四个章节讲述外国建筑史,介绍古代到中世纪及近现代的欧美建筑。建筑史教学应内容丰富、全面,跳出理论课程的教授方式,着重分析设计专业学生的特色。艺术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史论的学习有其自身的思考方向,教学中教师怎样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处理,结合艺术生的特点和学习重点、大框架讲述建筑史,这也是教改项目的难点。在课程设置上,教师要突出讲述地域文化的建筑体验,使学生在接触建筑史理论的最初阶段,就通过身边一系列的视觉图片对建筑及其所在城市的文化传统、艺术成就、风俗习惯等,建立起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树立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结合古西安的文化特色,通过图文资料,如半坡人类遗址、秦兵马俑、明代城墙等,让学生了解该区域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景观特色等,初步学习、感受并建立起对历史文化积淀及其所创造的优美建筑形式的印象,培养其文化审美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范文2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创新型综合实验;创新型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144-02

Design of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Course on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Specialty//Fang Wu, Cheng Haifeng, Wang Yanping

Abstract The specialized cours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specialty is content much and area wide. Through setting up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course, the scattered knowledge would be systematiz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way, and the deficiency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would be making up for, students’ engineering ability would be improved. Meanwhile,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arket to applied talents and stratified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a regional college has implemented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course, its teaching experience will be introduced.

Key word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specialty;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innovation talents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个学科交叉性较强的专业,专业知识涉及建筑、环境、能源、机械、电子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的量多面广是其鲜明的特点。同时正是由于专业知识的范围广,所以其深度较浅,更侧重于各个学科知识的衔接和应用。针对这种特点,在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上就必须突出知识点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综合性是要将各门课程相对零散的知识加以融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性则是通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项目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于区域性高校尤为重要,因为区域性高校的毕业生多数是要到基层一线的岗位工作,没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就无法迅速适应工作的需求。下面结合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开展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谈谈思路。

1 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思路

如前所述,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必须要着重考虑两个方面,那就是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1.1 实验项目在设计上必须考虑多个知识点的综合

实验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它要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知识, 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1]。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个应用型的专业,这一特点注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无需加强单个知识点的深度,而要注意多个知识点的衔接与应用。换句话说,就是弱化其深度,强化其广度。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就非常重要了。

1.2 实验要强调应用性,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实验多数是与课程内容相连接,也就是课内实验。这样的实验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与实际工程是脱节的。当前的人才市场是需要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人才,单纯的基础性实验教学显然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教学中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作为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手段,却没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然而现在工程单位体制上的改革让多数的实习已经变成走马观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设置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能力为目的实验课程,是对毕业设计和实习的补充,同时也是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1.3 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作为实验的主要形式

综合性实验前面已有提及,这里着重谈谈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于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较高层次的教学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题目由实验教师提出,学生在实验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并操作实验仪器,记录整理数据,思考论证,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应该说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在执行上要比基础性实验麻烦许多,然而它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有好处,特别是当前提倡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类实验就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另外,设计性实验也为开展开放性实验、分层次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以往的实验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教学方法,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能力的培养。须知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将来的专业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在教学中也应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别,做到因材施教。设计性实验在其教学形式上相对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专业志向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进行学习、探索和思考,开放性、分层次的教学理念在此也就得到落实。当然,设计性实验在学生组织上相对松散,所以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的引导和监督也是必要的。

2 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的内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以建筑环境科学为依托,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研究人们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划并创造人工环境的一门综合型应用学科[2]。既然作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那么其实验内容应该对该专业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这里从系统、设备、人工环境三个方面将实验内容列出。

2.1 系统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在做系统,优化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使其工作协调一致。这里有4个实验项目。

1)空调系统的现场认识。此项目是要学生通过实验对中央空调系统有个全面的认识,认识空调系统设备,了解功能,根据现场布置画出系统原理图。

2)对暖通空调综合冷热源系统运行节能调试。这个实验项目包括有土壤源、水源、空气源等多种低品位热能的综合利用,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可以对空调系统中的各种能源利用方式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同时能通过实验掌握这些新能源利用方式的具体实施手段。也就是说,学生不仅知道空调系统中哪些能源可以利用以利于建筑节能,同时也知道如何实施、如何操作来实现这些构想。这也体现了实际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3)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与自动化运行管理。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空调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空调课程与自控原理课程是分开的,这个实验项目将两者综合在一起正体现了实验的综合性这个特点。此项目可设置多种类型的实验,可以按教学要求设置深浅不一、内容多样的实验子项目供学生学习锻炼。

4)空调水系统和风系统水力平衡实验。系统的水力平衡是空调系统的老问题,然而管道网络在流量和压力分配的复杂性上也一直是设计者的难题。也正因为这样,这个实验项目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良好平台,或许将来学生就在实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2 设备

设备是组成系统的主要单位,通过实验对设备性能进行学习和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设备方面设置4个实验项目。

1)风机盘管实际运行特性测试及控制。作为中央空调系统常用的末端装置,学生必须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非常熟悉,实验中还应了解测试和评价风机盘管性能优劣的方法。

2)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的性能检定。组合式空气处理机对空气的处理方式较多,可以对表冷器、喷淋、除尘等分别设置实验项目,同时也能对该设备进行综合测试,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自由空间。

3)风冷热泵系统运行控制。风冷热泵系统及多联机系统在工程中都有其应用场所,学生也应通过实验了解此类设备的结构、工作特点和测试评价设备性能的方法。

4)水泵运行调节特性分析。在流体输配管网课程的课内实验里有关于水泵和风机的性能测试实验,这里提出的水泵运行调节特性分析是研究水泵接入管网后其性能特点的变化,学生能通过实验了解水泵在管网中工作的情况,为其以后工作中水泵选型、水泵运行节能增加直观的认识,可以说更具综合性,也更有实际意义。

2.3 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工作的对象,系统工作的好坏首先要看它实现的人工环境是否满足要求。学生要掌握测试评价环境优劣的方法,控制调节环境参数的方法。这里设置了两个项目。

1)室内环境的人工控制。要求学生首要掌握环境温度的控制,然后再向湿度、洁净度、气流流速控制方面延伸。在控制技术上,学生要掌握PID控制的方法。

2)室内气流组织与分布。学会实验测量室内流速的方法,并会利用CFD技术分析各种气流组织形式的特征。随着CFD技术的应用普及,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先进的实验分析方法,对其以后的专业发展意义深远。

3 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的实施

由于该实验课程涉及整个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所以需要在主要专业课程修完后才能开设本实验课程,时间可以选择在空调季节或供暖季节,集中2~3周时间来完成。由于实验多是设计型实验,需要前期给学生几天时间对实验进行构思和查阅资料。设计型实验在人员组织上比较松散,不利于组织管理学生,所以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学生管理和考评办法。办法制定上必须把成绩的评定和实验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同时应考虑办法执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结束语

创新型综合性实验课程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对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处的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手段的创新,这是手段;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目的。完全实现这两个意图并不容易,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和研究,因为这不光是单纯的教学问题,还有管理体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范文3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影响;促进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每天都在发生着进步,也在影响和促进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影响与促进更是十分明显。研究现代科技发展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影响与促进,能够更好地把握该门专业的进步。

二、研究科技对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影响的意义

1.是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总结,在很多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都已经把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作为城市未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依据点,而且建筑环境就是把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和住宅需求达到了先进技术的设计和创新理念的应用,而且能够把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发展相结合,给城市的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才能把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形势得到全面的空前提升,通过自动化和专业化的技术改进,把各生活基本条件带动起来。

2.是对先进技术进一步引进和发展的主要基础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要把与居民生活最基本相关的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的专业进一步的利用,也带动了建筑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因为建筑环境管理就是给建筑工程本身点明了注意事项,所以建筑工程中的环境管理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给建筑事业的单一性增添了更多的实际增分点,因为建筑事业的开展必须要有建筑环境的全面规划和科学分析,再加上设备工程对建筑物的不足之处进行的填补,从而给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更多的实际意义。

3.是社会现代化建设人才未来发展走向的具体表现,实施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建设,能够促使高校开设相关的技术专业,给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应对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的利用和开发中,相关专业的开展例如:电气自动化、供热通风与管理、空调制冷技术等一系列的增强建筑环境实际质量的面向现代化的新专业不断涌现,也加快了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

三、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设备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良的技术环境。计算机能对建筑热湿过程及空调系统工作过程进行模拟与仿真,使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最优化决策及运行中的最佳化调节和管理成为可能。此外,通过CFD模拟能使空调气流组织的合理运用,可以在保证工作区空气环境的情况下,减少空调负荷和扩大进排气温差。正是由于计算机的应用,设计方法正在发生从静态的设计情况的分析到动态过程的研究的转变,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和网络技术的介入与应用成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时代特征。

现代科技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要求已越来越高,住宅不再是只向居住者提供吃住的场所,而是朝着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社交、工作以及享受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现代化装备和最新的高科技成果都已被运用到智能化的住宅中,信息社会的所有特征都能在这样的住宅中找到。我国也已经明确要求21世纪商品住宅的建筑都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智能建筑的出现和发展。智能建筑首先在美国出现,美国智能建筑学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通过对建筑物几个基本要素即从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高服务性的大楼。我国则以大厦内所配置的自动化设备来衡量智能建筑。新加坡规定智能大楼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调节大厦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室温、湿度、灯光、保安、消防等,以创造舒适的环境;二是良好的通讯网络设施,使数据能在大厦内进行联网;三是提供足够的对外通讯设备,并向国内外进行联网。

四、现代科技发展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影响的结晶――绿色建筑

建筑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科技进步的一种基本体现。随着人类由荒蛮走向文明,由落后走向现代,人类的建筑也经历着由被动地适应大自然到主动地寻求舒适的进程。然而,在人类不断地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现代工业的弊端也逐渐地显现。如大自然遭到了难以弥补的破坏,人类已经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全球的共识。而建筑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工具和文化体现,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建筑就随之而生。

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具备了“绿色”性态,即适应大自然的一类建筑。它在能源消耗上,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而少消耗常规能源如石油、煤等;在设计上,尽可能地利用构造处理技术来达到舒适的内部环境,而少利用设备力量满足人类需要;在土地利用上,尽可能地少占用土地。

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满足所有或大部分的能源需求,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的保温能力和空气密闭能力,充分利用土壤蓄能、水分蒸发吸热、“烟囟”效应、建筑绿化等自然空调手段来改良室内热环境,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通风装置和人工照明系统,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现代科技为绿色建筑提供了广阔前景

我们的祖先虽然为如何利用大自然作了良好的阐释,但由于缺少现代科技的支持而无法实现。绿色建筑的真正实现需要大量的建筑设备支持。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开发了大量人性化的建筑设备,使建筑实现真正的舒适,可以说现代科技造就了“绿色建筑技术”。在我国,建筑耗能占全国总能耗的40以上,在建筑中尤其是建筑使用阶段合理采用可再生新能源,对改变住区能源消费结构,节约采暖、空调等生活能耗,降低环境污染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综合节能技术途径有:①通过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②通过开发新型建材提高门窗气密性。绿色建筑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使之成为现实。现代科技将成为人类改造环境的重要成果,成为21世纪的建筑设备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五、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

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调研

在开展专业建设的活动时,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开展调研工作。可以派专人去一些名校进行调研,收集教学计划和大纲、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教学资料,还可以观察并了解他校的教学结构体系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以便为学校专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做一个铺垫,为学校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调研后的反思

我国高校在1952年创办了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专业,当时全国只有少数大学开设了此专业。四十多后,一些高校才陆续建立该专业。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1998年国家教育部研究决定,将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专业和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合并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这就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个专业的由来。到了21世纪,全国有许多高校已设立了该专业。

3.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发展

为了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上,我们要加强其他专业技术课程的课件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等等。为了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还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如加强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适当的培养模式,构建两个体系,对于核心课程要建设多媒体课件等等。

六、结束语

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影响与促进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更好地把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脉”,就要更为深入地探究现代科学技术对其造成的深刻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相关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从严,吴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综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88-89.

[2] 孙世国.21世纪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发展趋势刍议[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03):101-102.

[3] 吕志涛.新世纪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建筑.2013(11):25-29.

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范文4

以国外四叶苜蓿幼儿园、国内蔡甸中心幼儿园、嘉定新城幼儿园为例,分析国内外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现状,从多个角度探讨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的优化策略,有助于幼儿学前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幼儿园,建筑环境,空间造型,安全设计

1国外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

欧美各国都十分注重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而且相关研究也比较早。本文以四叶苜蓿幼儿园为例,旨在通过幼儿园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与优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1建筑内部环境设计

四叶苜蓿幼儿园平面坚持组团式布局,四片叶子分别代表了四个组团区域。每个区域都设置了很多个儿童独立活动单元,配备了相关的设备,以中间的小型公共活动场地为核心进行环形布置。四个组团区域之间有交集点,是幼儿园的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幼儿园组团区域内部采用风车式布局,小型公共活动区域外部不仅有活动室,还空出了一部分方便采光和通风。大型公共活动区域和组团区域呈放射式分布,每个组团区域内的儿童都可以很方便的到达公共活动区域进行交流[1]。

1.2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从高空上看,四叶苜蓿幼儿园的外形就像是一片草地上长出一个巨大的四叶苜蓿草。幼儿园建筑轮廓参考四叶苜蓿草的叶边缘进行了曲线设计,使得整个幼儿园建筑都呈现出一种流动感,不仅减轻了室内空间的封闭感,也符合幼儿灵活、多变的心理特征。四叶苜蓿幼儿园共有3层,属于低矮型建筑。低矮型建筑有一种亲地性,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建筑结构材料以木料和砖填充的预应力混凝土和玻璃幕墙为主,所有的室内构件以及木质格栅都使用当地纯天然材料制作,所以更加环保,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生态建筑理念。整个建筑都充分展现了材质的原有质感,外墙格栅、底板以及室内的天花板都呈原木浅褐色,屋面为乳白色,再搭配透明的玻璃幕墙,使整个建筑都和附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2国内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

我国幼儿园环境建设已向国外吸取了很多经验,功能配置上愈加完善,幼儿不仅可以在室内活动,还有室外活动场所,幼儿不仅可以在幼儿园中学习,还可以体验、探索大自然[2]。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以蔡甸中心幼儿园、嘉定新城幼儿园为例。

2.1蔡甸中心幼儿园

武汉市蔡甸中心幼儿园属于公办幼儿园,总建筑面积约为8000。幼儿园在供应用房、行政服务用房、活动单元等方面都有完善的配置。尤其是公共活动室,底层设置了一个圆形的音体活动室,2层设置了一个大型多功能室,还有很多专业教师用于幼儿的教学。幼儿园的平面设计采用了传统的院落式布局,以内庭院为核心设置各个教师,由环形走廊连接起来,各个活动单元交错布置。外部造型方面,弧线与直线相结合,采用体块穿插组合方法,体块的色彩变化丰富,。从整体而言,建筑形态不够活泼,室内楼梯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和传统公共建筑相似度较高。幼儿园建筑的南面是室外活动区域,分为器械活动区域和集体游戏区域,器械活动区域的人工痕迹过重,孩子无法接触到大自然。几个方形场地组成了集体游戏区域,从空间形态上看有些单一。蔡甸中心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功能的配置方面较为齐全,室内环境设计也进行了一些趣味性的尝试,但是在交流空间的营造上还比较单一,外部造型没有特色,室外活动场地的规划也存在很多缺陷[3]。

2.2嘉定新城幼儿园

嘉定新城幼儿园位于上海,建筑面积约为6600。幼儿园在每层都设置了专用的活动室,2层设置了图书资料室,便于幼儿学习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平面设计上,幼儿园没有坚持常见的分散式设计原则,而是加强整合,平面形状呈折线形。建筑物的南侧是幼儿的公共活动室,采光良好,建筑物的北侧是供应用房和行政服务用房,用坡道和空中走廊连接起来。幼儿园各个活动单元之间设置了公共活动平台,便于幼儿交流。在外部环境设计上,嘉定新城幼儿园没有坚持“一个房间一个窗”的传统设计手法。建筑物的墙面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窗洞,再配合不同颜色的玻璃作为窗户,洁白的墙面和彩色窗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非常有特色。幼儿园建筑体量为两个白色立方体,一个白色立方体外面罩上了一层金属格栅,另一个只在底部坡道外部罩上了金属格栅,互相辉映,形成了两种不同材质的对比。在夜晚,房间透过金属格栅,散发出彩色的灯光,使得整个建筑都呈现出梦幻的景象。嘉定新城幼儿园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具有多样化交流平台和充满趣味性的室内环境,建筑外观设计有特色,但是公共活动室的配置还不完善,室外环境设计过于单一。

3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3.1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设计

首先,幼儿园在选择地址时,要尽量避免在城市主干道附近,视野开阔,南边没有高层建筑物,以免阳光被遮挡,使得整个幼儿园都处于高层建筑物的阴影之下,确保整个幼儿园光照充足,便于家长接送。其次,不仅幼儿园中的卧室、活动室、卫生间等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而且室外活动场地也要保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使得室外活动场地保持干燥,环境优美。再次,幼儿园的选址要尽量避免污染区域,以免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可以选择上风侧,同时确保卫生防护距离足够。

3.2幼教建筑的环境设计

幼儿园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时应坚持造型简单的原则,使用一些粗线条,更能体现出幼儿园的轻松、活泼。如:使用春芽图案来体现外形轮廓,必须要刻意雕刻叶脉。同时坚持艺术系的原则,可以起到美化、提升艺术品味的作用。低年龄幼儿容易幻想,所以艺术性的外部环境会让幼儿进入幻想的世界中。如:在幼儿园外部墙面上刻画童话人物,使幼儿园成为幼儿向往的童话世界。还有坚持和谐性的原则,线条、图案与墙面的比例、色彩等都要和谐,使得整个幼儿园外部建筑环境都呈现出活泼、和谐的感觉。

3.3幼儿园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1)色彩。由于考虑到幼儿身心的特点,幼儿园建筑室内环境在设计时,要选择一些纯度、明度都较高的色彩,使得整个环境既活泼又和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白色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红色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是红色面积太大会影响到幼儿耐心的培养,导致幼儿不可能长时间、聚精会神的做同一件事。黑色虽然耐脏,但是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甚至有恐怖的感觉。所以幼儿园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时,要根据幼儿好动、活泼的性格来匹配相应的色调,既要有色彩对比,也要考虑到整个画面的和谐,可以在较大的浅色块基础上,选择其他的色块进行点缀。2)空间造型设计。幼儿园建筑室内空间造型设计是指室内平面设计。设计人员要对幼儿园建筑的特点、人流动向、总体布局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设计时,对整个空间和平面进行完善或者再创造。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建筑结构设计既要充分利用各个空间,提高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与流畅性,还要提高室内界面处理的科学性。平顶、墙面、地面等界面的特点、使用功能、形状与肌理的设计以及和水电等管道设施的协调设计等[4]。3)尺度设计。幼儿园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尺度设计也非常重要。尺度是指幼儿园教师中家具的尺度,如:课桌、椅子等。如果这些家具尺度设计不合理,幼儿在使用时就会感到非常吃力、难受,一旦有这种感觉,就会严重影响幼儿在桌椅上读书、做手工、绘画的兴趣。与此同时,长期使用这种尺度设计不合理的桌椅,还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长期不正确的坐姿会导致视力下降、骨骼畸形等问题。所以,设计人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征,合理设计家具的尺度。

3.4建筑环境安全设计

幼儿园建筑环境的安全设计至关重要,涉及到空间设置的合理性、饮食的健康性、空气质量等诸多要素。尤其是在空气质量和家具设计的安全性方面,因为幼儿在幼儿园内和这两点无法脱离。从家具的角度来看,应使用实用、安全、坚固的材料,如:市场上常见的全塑料椅子、钢管书架等,都是较好的选择。此外,幼儿园要尽量避免使用镜子、玻璃等易碎材料,一方面反光很强,产生眩光,对幼儿还未成熟的视觉器官造成刺激,另一方面,一旦破碎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

4结语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幼儿园责任重大,不仅要优化对幼儿的教学,还要改善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的优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不容忽视。设计人员在进行幼儿园优化设计时,应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考虑,为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茁壮成长。

作者:涂凡 胡丽丽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洁平.谈某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J].山西建筑,2016,42(25):20-21,67.

[2]李炜.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5(20):202,208.

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范文5

设计学是一门新兴的基于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以人的设计创造行为为对象,是关于设计行为的目标、内涵、价值、方法及其解释与评价体系的科学,具有艺术与科学的双重属性。自工业革命以后,设计与工业化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相结合,设计成为推动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设计学领域中的“环境设计”,以优化人的生存环境为目的,是针对城乡人居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知识结构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环境设计同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一起构成国家建设设计领域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三级层面的有机组成部分。环境设计是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深化与延伸,满足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对微观层面人居环境问题的具体研究与解决。环境设计隶属国家建设设计领域和工程体系的定位,决定了学科建设和发展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等工程学科具有必然的联系。这种对环境设计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针对性,强调工科院校在环境设计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方面要突出工程技术的办学特色。建设和发展工科大学特色的环境设计学科是适应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优化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促进工科与文科优势互补的需要。紧密结合社会对环境设计人才的规格要求,注重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等工学类相关学科与环境设计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体现了环境设计与现代城市和建筑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反映了艺术与科学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环境设计专业及其学科虽然隶属于艺术门类,具有艺术性的相关特质,同时还具有技术性、工程性和应用性的特质,与相关工程技术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环境设计的这种特质,表现在用科学技术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人居环境中的人文艺术问题,通过应用理学知识体系中的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实验技术等,研究和探求解决环境设计与建设工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包括选择相应的技术方法、特定的材料,并确定符合技术要求和性能规格的设计方案,以满足结构或产品的要求,解决施工中的经济、安全问题,达到工程质量要求的工作步骤、方法与工艺,创造性地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所以说环境设计既是艺术创造,也是技术工程,强调把科学技术与艺术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全面、更综合的形式实现对人居环境的价值创造与形态创造。“环境设计”包含了环境的艺术设计和环境的工程技术设计两大方面的内容。环境的艺术设计关注人的精神性,解决的问题包括环境体验、文化创新、生活方式及审美取向等人与物关系的相关情理问题。在改善和创造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使人获得新的领悟,具有影响、塑造人的思维、行为和人格的力量,具有审美教育、信息交流等作用。环境的艺术设计与哲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密切关联。环境的工程技术设计主要关注环境的物质性内容,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环境工程设计中的自然材料、人工材料、技术手段、工艺流程、生物生态等物与物关系的相关物理问题。工程设计是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认识自然的理学原理加以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某种结构或产品的形式体现或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环境的工程技术设计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学以及理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学、生态学、地理学、测绘科学等工程技术科学密切关联。环境设计学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依托,创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和解决人居环境中的问题,既具有艺术性的一面,又具有工程性的一面;既涉及形象思维,又涉及逻辑思维,是艺术学与技术科学的结合,其学科背景具有很强的交叉性。环境设计正是合理运用环境的艺术设计方法和环境的工程设计方法,使两者有机结合、协同创新,共同实现设计的目的,其中既包括解决人居环境中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也包括解决人居环境中物与物的关系问题。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环境设计学科建设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专业教育方面要注重多学科知识融合;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与转化;注重用技术的手段解决设计问题。总之,环境设计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应用的媒介,强调用设计转化科研成果,实现产品效益与价值的作用。环境设计的实质是技术支撑下的艺术设计工程和实践性的应用科学,具有艺术学与工学双重属性的特质。理解这种认识对促进工科大学设计学科的办学特色和环境设计专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构建以工程技术为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一直以艺术学科为依托和背景,专业特色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特征,学科的知识结构多以艺术学相关的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构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在工科院校建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起初大多沿袭艺术院校侧重艺术装饰特点的环境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环境设计专业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特质,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相关联,是文理结合、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所以在课程体系中逐步融入理工学科的相关教学内容,依据各自资源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设计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新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规定了设计学学科可授予“艺术学”和“工学”门类学位,规定可由学位授予单位授予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应的学位,这为工科院校发展以理工为依托的“工程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探索发展突出工程技术为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工科大学开办的环境设计专业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构方面体现工科特点,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协同创新,推动建设适应社会需要的“工程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这对促进培养适合于城乡建设设计行(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理工科院校设有设计学科和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建设和发展工程型和技术型的设计学科与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和条件。要强化这种优势与特色,确立以理工为依托的设计学科与专业建设定位,以工程与技术性特色为原则的办学基础,探索工程技术与设计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和时效性,完整体现设计的技术属性与人文属性,使设计艺术与工程学科之间相互借力、相互补充、协同发展,构成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开办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中,要对应行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在理工院校开办设计类专业的优越条件,突出工程技术应用知识构建设计基础平台;围绕项目设计与工作室式的课题研究方式进行设计类专业教学组织;结合实际项目的实践训练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强调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能力培养体系,包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的能力、设计表达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组织协作的能力;形成关注社会需求,关注行业发展的办学建设指导思路,主动同设计与文化创意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环境设计是以环境中的建筑为主体,在其内外空间综合运用艺术方法与工程技术,实施城乡景观、风景园林、建筑室内等微观环境的设计。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扩大与延伸,也可以把环境设计看成是建筑学和艺术学派生出的边缘学科。作为建筑学大系统下涵盖的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艺术和科学,同建筑学有很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设计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设计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建筑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关键所在。以建筑学为依托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平台,强调依靠工科资源和背景,倡导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理念在设计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与建筑学科交叉融合,突出与城市环境、建筑环境密切相关的设计教育特色;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设计进行课程体系的建构。以建筑学为依托的工程型环境设计专业,主要学习与城市和建筑环境相关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推进工程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实践。这样的教育平台是以设计课程为主干课程,原理类课程为核心课程,技术类课程为辅助课程,辅以拓宽知识面的选修课程,构成本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建筑工程和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独立进行环境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

三、总结

建筑环境设计专业范文6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化,装修业也迅速崛起。现代化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更加注重个性的体现和房屋舒适度的追求。无论是室内的整体色彩、质感,还是家具的布局及家电的安装等,除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外更加注重个性和美观。基于美学理念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把美学理念融入环境设计中,满足人们现代审美心理的同时,给人们提供了高品质的家居生活。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演变

随着人们价值观的不断改变,人们的审美理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美学行为,但是随着人这一主体的介入,变得更具功利性。传统的室内环境设计缺少心理和情感的体现;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更加注重人的主观性。目前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从空间利用、装修材料的运用还是绿色植物的切入,都更加具有人文性,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怀。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传统的卫生间设计大部分以公用为主,目前我国的卫浴设备无论从空间上考量还是从舒适度上考量都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人文关怀。另外,居室面积利用、家居色彩设计、客厅厨房的基础设施配备都能体现出基于美学理念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文性。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审美功能和意义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一方面是指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另一方面指整体建筑环境的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应该以目前装饰行业的整体审美趋势为基础,它既能够表现出地域文化内涵,也应该具有时代意义,在设计过程中植入当代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个性的追求,室内设计中的美学理念也有着不同层面的表现力,现代室内设计要更加体现人们对个性和时尚的追求。

室内环境设计与整个建筑的大环境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室内环境设计作为建筑环境装饰的组成部分,应该以整体的建筑环境为基础来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当前室内环境设计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总体的审美理念上来改变我国室内环境设计现状,让基于美学理念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具有个性、创新和美感。

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室内环境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造型艺术。但是欣赏价值并不是室内设计的重心,它只是作为设计中的一个分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基于美学理念下的室内艺术设计,更加注重的是其实用性。

1. 美学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优秀的室内设计能够给人以意想不到的美学体验。现代住宅的装修设计更加注重对室内空间的合理利用,合理的室内空间设计和布局,既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专业素养,也能够给人以心灵及感官的审美体验。设计者应该摆脱传统的住宅设计框架,最大程度上地开发室内空间的利用率,让其更具美感的同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且不断提升住宅的室内美感和舒适度。设计师们不仅能够合理分配、组合室内空间,而且能够赋予人们以崭新的观感体验。室内空间设计直接影响着室内设计的整体布局,因此,设计师应该注重美学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更新,合理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室内环境设计布局,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对现代住宅的设计要求。

2. 美学理念在家居色彩设计中的体现

色彩搭配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色彩能够对人的感官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室内设计中合理进行色彩的搭配设计,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够直接影响人的心情,甚至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时,除了遵循基本的设计规律外,也应该注重住宅主人的审美爱好及新时期的审美要求。

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直接决定了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舒适度以及日常的家居气氛等。设计师们应该考虑建筑风格、住宅主人的爱好、室内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建筑室内设计的色彩搭配。同时,要兼顾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合理搭配,无形中提高住宅设计的品位。

3.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装饰要素

室内空间的装饰直接体现了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住宅主人的喜好、品位。室内空间的装饰既包括对墙壁、顶棚的装饰,也包括对柱子、卫生间等各个建筑构件的装饰。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合理利用和安排装饰材料,釆取合理及多样的形式对住宅进行装饰。以体现住宅的风格及整体审美效果。室内设计既是一种装修实践,同时也是一门能够创造美学价值的艺术。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设计师不仅要有设计才能,而且要兼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带给人以审美体验。不仅要用绘图形式把自己的设计思想表达出来,而且要与施工人员一起,通过对室内的总体布局和建筑材料的合理搭配,让美学的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满足人们对现代优质住宅环境的需求。室内设计和施工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并不仅仅依靠设计图纸或者施工图纸来完成,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中将崭新的设计理念和多样的设计元素应用于室内设计和装饰中,以实现室内设计的美学价值和实用性。

四、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美学理念

美学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体现既彰显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显示了人们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基于美学理念的室内环境设计,更加追求设计的艺术性和个性化。

1. 艺术性与实用性

美学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既能够体现室内设计的艺术性,也应该彰显出住宅的实用性特征。艺术性是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果室内设计仅仅囿于传统的居住和生活需求,缺乏艺术的表现力,很难体现出住宅的美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现代化的室内设计在满足人们各项生活设施的实用性基础上,更加追求艺术性。随着装修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装修理念和装饰材料被应用于住宅的室内装修,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性的追求,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舒适和惬意。当然,注重室内设计艺术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室内设计的实用性。

2. 结构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

室内环境造型表现为结构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结构性造型是从整体来对室内进行设计和规划,比如用建筑材料进行空间的切割和分配等,来凸显设计的美感;装饰性造型,是以室内的个体性元素为主体进行的造型,主要为了突出整体的装饰效果和氛围。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元素的搭配,来增加室内设计的艺术美感。

3. 整体审美意义

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大的整体,设计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和谐。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住宅整体风格的设计。确定设计主题,然后根据这个设计主题,进行设计元素和色彩的搭配,保证主题风格的统一,提升室内的整体审美内涵。比如,墙壁的造型和色彩要与家具的造型和色彩相匹配,形成统一的风格,防止因设计元素的搭配与设计主题不一致而造成的突兀感。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