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1

关键词: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空间环境;教育功能;文化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5—0017—04

收稿日期:2012—08—14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012XJRT001);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专项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的环境及社会机制研究”(2012RW015)

作者简介:张华春(1980—),男,湖南溆浦人,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哲学和理论研究。

大学校园是教育的重要微观环境,是教育主体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场所,它是一个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环境设计是指针对校园格调的特色性和环境氛围的文化性,通过校园建筑、景观等具体形式、造型、色彩、质感、线条、符号和图案等表达思想,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设计。与一般的环境设计不同,大学校园环境的设计在于“通过校园环境艺术的创设,以达到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的目的”。

一、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塑造教育空间环境

1.教育空间环境的布局

教育空间环境的布局,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是对整个校园环境在教育表达上的把握与分配,这里包括整个建筑体的思想内涵指向。从狭义上看,是指建筑之外连接各建筑之间、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的空间环境布局。狭义的教育空间环境在设计实践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自然地景的设计和教育人文景物的设计。无论是哪种类型,都应该遵守教育空间环境布局时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原则。首先,教育空间环境布局的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时应该围绕一个统一的思想进行,所有的空间环境布局都应该体现这一点,由此使置身其中的学子们能够强烈感受到其思想内涵。其次,还应考虑空间的连续性,教育的精神内涵在空间环境的布局上应该是连贯的,不可能单独存在一种其他的教育精神,也不可能在整个校园里只有一个地方(如教室)体现教育精神内涵,应该在校园的其他空间环境中延续这种教育精神内涵,可以是一个秩序井然又安全温馨的学生宿舍、一个充满奋斗精神的中心广场,甚至是一条宽敞、洁净的步行道、一湖清澈幽静促人冥思的湖水。

2.教育自然地景的设计

教育自然地景是大学进行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自然地景是在校园环境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校园环境进行的设计。它包括校园绿化、水体、长廊、庭院、广场甚至是一块石头、一座小山丘等地景的布局。教育自然地景的设计首先应该尊重自然,将其通过校园自然地景物化出来,成为一本无言的教科书,使学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自愿地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其次,在布局时要坚持“以人为本”,而这里的“人”指的是环境的使用者——教育主体。试想一个忽视人文需求,脱离教育主体文化立场的空间环境,如何发挥促进教育主体与环境、教育主体之间良好互动和愉快交流的作用?一个充分考虑使用者需求的环境,才能给予使用者以充分的被尊重感,从而感受并接受环境蕴含的深厚内涵。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同时也是环境认识的主体,因此教育自然地景设计必须考虑其个性成长需求,使教育自然地景与学生产生良好互动,将教育信息自然地传达给学生。

3.教育人文景物的建造

“校园人文精神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观与精神取向,是校园环境的内涵、品质与特色,决定着校园环境的功能、形式、内容和发展。校园人文是校园环境中最具盛名力、最具感染力、最能打动人心的内质,是校园环境得以发挥其熏陶、凝聚作用的根本原因。”[1](P94)大学校园人文景观本身就是开展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点打造: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2

教学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样,是为人的需要服务的。人是空间中的主体,空间环境是客体。而不同的学校,又在不同的具体教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出不同的文化特色,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特殊的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但教学建筑室内环境为谁而设计呢?——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学生是教学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与“教学楼”朝夕相处、亲身体验、感受着环境;反之,环境又发挥着“教化育人”的作用,彼此“互动”。良好的空间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濡染和熏陶。作为大学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的教学建筑室内环境,在整个文化推动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创意应该立足于以下几点:

1、创造意境

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交流环境,是学校治学的根本。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开始从内向封闭型逐渐往开放型、智能型过渡。教学建筑室内环境作为媒介体,提供师生们文化交流、信息沟通、知识融汇的场所。其设计应适应这种需求,用不拘一格的设计手法,创造出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与文化品味的学术环境和交往空间。使室内环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自然、人文及地域特色创造丰富活动空间,使之成为具有可识别性,使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空间场所。

2、赋予人性和情感

创造以“人”为主导的、为“人”服务、充满人文气息的人性化空间。注重人对空间环境选择的多样性需求,如教学建筑内的交往空间,廊、道、厅、庭、院等等以及设置各种人性化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的立体组织,突出环境艺术特征。简单的说,文化校园的教学建筑室内环境既要有利于学习,又要能满足使用者的感官需求,还要注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并使之得到思想上的升华。使之不仅是人性的,而且是文化的,最终要体现大学校园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的文化精神。

二、文化校园教学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创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注重功能的原则

教学楼室内设计非常强调其内在的效率和秩序性,既要为内部提供一整套信息传输、教学科研环境,同时也要为外部的学术交流、联系提供方便。因此要有合理的区域划分,就教学楼内部空间而言应该有动与静、开敞与封闭、单体与群体空间之分,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总体形象、办学层次、办学风格,因此总体内部环境应突出严谨、大气、透出秩序、富有理性而不失生机。一旦入得其内,无不为之感染。

2、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环境的主体,也是教学建筑服务对象,所以在文化校园教学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创意的同时,如何为其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其更加具有“人性化”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校园通常是经过较为漫长的历史形成的,其室内环境的设计与其形成时期的历史文化和使用需求相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观念指导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使用者的行为也随之产生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充分了解现代环境行为学,心理学,美学的一些根本理论,从而了解现代高校使用者的多层次行为,心理和审美需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对文化校园教学建筑室内环境的使用层面上加以创造,满足使用者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正如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所说:“只有把技术功能主义的内涵加以扩展,甚至覆盖心理领域,它才有可能正确,这是实现建筑人性化的唯一途径。”

3、延续文脉的原则

传统高校通常都有自己独特悠久的历史,其教学建筑室内环境也不可能脱离时代,割断校园发展的历史与文脉,要用心分析传统环境的内涵,创造与之协调发展的新形象,以恰当的,与自己所处历史位置相称的形式实现校园文化传统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历史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不仅指保持其外观风貌的连续,还包括内部空间结构、校园生活和文化传统的连续,这些都是文化校园的直接体现;而自然环境包括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强调校园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和客观性,这使强调校园环境表现出地方性,人文性的特征。

三、结语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3

关键词:校园环境,育人,文化,生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乃至校园外面,因此校园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校园内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学校环境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情趣、人格完善以及生活信念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营造具有时代气息、互利共生的校园环境,将有利于促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校园环境的构成要素和作用

1.1校园环境的构成要素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双重内涵。就物质形态而言,道路、建筑、各景观节点等是构成校园环境意象的基本元素。校园环境的规划建设,需要对这几个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有整体性的校园环境意象。精神内涵则是指校园文化的营造。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它体现了反映了办学理念,展示了校园的历史文化精神,同时成为发展学校价值的推动力。

1.2校园环境的作用

高校是进行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文化场所,承载着为社会不断输送具有高等素质人才的历史责任。校园景观设计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景观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设计师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把环境做漂亮的问题,关注的目光已投向更深层的精神内涵上来,并由此提出了“大学校园环境的精神文化氛围创造是整体景观的灵魂”这一设计目标。只有当校园环境具备能够激发参与者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才具有真正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2、校园空间环境设计趋势

2.1更加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校园规划创造的是一种情景、一种氛围和一种情感。因此,校园环境规划应把无形的精神与有形的物质环境相结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也是学校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现。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常以校园的建筑、景观等要素为主要载体表现出来,并通过道路体系、建筑组群的划分和围合,形成了功能不同、等级不同的环境空间,这些不同等级的空间形成了不同尺度的景观区域。这些景观形态可以归纳为“轴、架、群、皮、核”。在校园景观中,其特色文化就是通过这五个空间形态给予表现。因此,“轴、架、群、皮、核”是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此外,在校园环境空间尺度方面应注重营造富有亲和力、多层次的宜人尺度,创造多种形式的交流聚会空间,以此满足校园景观的空间特质需求。以达到“环境育人,环境陶冶人”的最终目的。

2.2生态型校园建设趋势

校园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子系统,理应在校园环境规划中重视生态问题。校园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一个子系统,理应在校园环境规划中重视生态问题。生态校园建设的首要作用在于强调校园环境质量的改善,重视校园建设的和谐协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其次,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并能强化校园文化的中心辐射作用。环境的这种育人性,使生态校园的建设成为了宣传和普及生态意识的重要方式。

在校园建设中,不仅要从校园基地原生状态出发,建设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景观优美的新的生态构架。更应考虑室内外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使校园空间的使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以促进学生交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合理的场所。生态校园的建设,还应该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回收利用。例如,建筑装饰材料的应选用新型环保的材料,避免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选择性的将部分生态节能设施外露于建筑外部,并附以标识说明,以此到达宣传普及生态建设的作用。

2.3可持续发展趋势

高校的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充满变数的过程。在有限的地块上展开具有前瞻性和弹性的规划是进行校园规划的重点。

可持续发展校园的建设,可以归纳为 “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硬件”设施建设是指学校的环境工程建设方面,“软件”设施建设则包括部分“硬件”之外的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措施。“硬件”措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持,避免大量的挖填土方。要适当控制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为后续发展留有余地。二是对能源的节约和利用。这又着重体现在节水和节能上。学校节能设计的目的并非仅仅在于节约电费支出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能源只是用来表示环境品质的反面指标而已。可持续发展校园最基本的建设途径在于绿化。但绿化量的提高不应该单纯的只是绿化率的增加。因为近年来,有的学校为了盲目提高绿化率,设置了大量人工化绿地,导致植物物种日趋单调,有违生物多样性原则。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近年的大学校园建设中,有的学校过分强调建筑造型,忽略了最单纯的生态气候原理。新学校建筑日渐出现单面采光,大面积玻璃幕墙立面,导致学校越来越依赖空调设备和人工采光,从而消耗大量能源。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体现在对校园文脉的延续,既精神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开阔发展思路,对地区文化传统予以尊重和传承,才能在预防生态荒漠的同时,预防文化的荒漠。

3.结语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进入一个深刻变革和全面发展时期,许多政策、办学理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校规划设计师们也在努力通过美学与心理学、生态学、建筑学、风景园林等学科的相互渗透来追求“人、建筑、环境”的融合,从而进入社会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广阔领域。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深刻的认识到新时期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以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时考虑校园的动态发展和未来需要,从而最终实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泽方,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齐康.城市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4

关键词:环境景观;概念设计;环境品质

校园景观是学校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内容,优美宜人的校园景观也成为世界许多院校的旅游财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涌现很多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与此同时,伴随人们精神需求的增加,各类使用人群对于校园景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校园环境景观现状

1998年开始实施高校扩招的战略,在缓解了之前接受高等教育难的同时,师生规模的骤增也给学校的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个校园通过改建、扩建及新建的方式来应对难题,但是由于规模浩大、周期缩短,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新建校区规模大利用率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舒适性降低;老校区建筑密度的增加,导致校园建设绿地的减少,从而导致校园空气质量的下降,不利于身心健康;校区改建未能注重风格的统一与文化的传承等等。

所以,发现校园景观营造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及时归纳总结,提出改善景观设计的对策,这无疑对于社会资源的节约,对于校园景观建设的合理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

校园环境景观是具有独特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规律的外部空间规划设计,不是单纯的指具有一定绿化面积的场地,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其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工环境为使用人群提供必要的交流空间。所以说校园景观既包括静态景观又容纳动态的生活景象,是包含教育文化与景观环境的重要场所。

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分为景观空间构想、景观技术构想、环境装置的构想、材料的构想、景观空间成长的构想和景观的感观环境构想。校园景观空间构想是对校园景观环境内外部的一个研究过程,将景观空间分隔,进行平面、立面、剖面构想,强调景观空间的艺术气息、功能使用和生态效应等;校园景观技术构想是以校园景观空间构想为基础,研究构想空间中的结构构造、装饰材料、设备材料、植物群落的选择等技术及硬件装备的过程;校园景观空间一经构想完成,各种景观元素就构成一个立体形态的景观空间环境,保证景观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的良好的环境特性是环境装置构想的目的;校园景观设计的材料构想是通过材料的选定实现景观空间环境的基本和特殊要求及环境气氛的创造;校园景观空间中活动方式的改变伴随着景观空间中植物群落的改变,也影响景观空间中构成材料的耐久性和寿命的改变;校园空间的感观环境是指空间环境中对人的感观构成影响的物理量,例如光、热、声音、空气等,使空间中人类的感观具有一些特定的心理指向性。

三 校园环境景观概念设计的意义

3.1 建立良好的生态化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伴随着城市环境的污染,校园环境也受到了影响,寻求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综合和谐的发展模式显的日益重要。运用生态化理念、生态化手法进行生态化环境设计,让我们的校园重回生态,回归自然。对校园里原场地保留的元素和材料进行再利用,让场地诉说历史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护,这样也节省了原材料,减少了因生产加工而消耗的资源。校园景观设计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要尽可能的使用再生原料,发挥这些资源的潜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形成净化水系统,一方面帮助景观植被的自然生长,使校园有更优越的自然人居环境,同时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3.2 彰显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摇篮,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校园环境的组成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功能,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沉淀着人的审美感受,物化着人的精神体验。所以说,校园环境是集技术、功能和艺术的综合体。

不同的建设形式,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承载着不同的主题精神。校园环境在应注重其艺术语言,结合校园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景观的抽象性、艺术性、象征性的特点,体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时代精神,使校园文化精神得以流露和升华,这才是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根据建筑及室外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处位置和相应标准,运用技术手段和美学原理,创造舒适优美、功能合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环境,景观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校园景观的设计应具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反应校园建筑风格、历史文脉、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3.3 大学校园景观推动文化素质教育

校园是文化知识和精神传承的神圣之地,推动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全面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关键,科学地分析和确定它的固有价值和地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校园环境景观中的雕塑为例,它不仅是一种景观,也是文化事件的象征,它和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点睛之作、神来之笔。此外,它也是一种标志,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激励我们前行。目前的艺术教育还未能达到我们所想,但雕塑等校园景观作为大学精神的承载体,将会弥补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不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生活方式,对周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面对雕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雕塑将这些复杂的感触通过具象表达出来,让人理解,与人交流,以柔化的造型,创造校园最美、最生动的景观亮点。

主体雕塑建设具有较高艺术品位和深厚文化底蕴,是最具公益性的艺术品。校园雕塑应结合校园的总体规划来合理布局,做到有序发展。结合环境特色赋予雕塑一定的精神内涵,注入校园主体和文脉,在达到教育的同事提高校园文化艺术品位。在很多公共空间如广场、花坛、绿地、道路等地方都可以建设,在充分尊重校园现有基地的基础上,以关键节点为重点建设对象。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搜集有关校史、科技等题材,创建校园特色,提高校园品位,提升学生的美学思想和科学素质。同时,校园雕塑也可以以鼓励优秀教师员工等形式建立,表彰积极展示以人为本的治学精神。总之,在校园环境景观建设上,以雕塑为主要载体,积极宣传校园主要思想,展现当代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小结

伴随着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原本的校园需要进一步的扩建,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校园,用新的理念来设计校园景观,延续校园文化脉络,建立和谐生态特色校园。

参考文献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5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talent cultivation, of all kinds of schools in the school inter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put more effort into the campus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to enrich the cultural life on campus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a natural and human elements of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ampus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 is an important work to create a campu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r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as the core objective of the.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system cul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是学校的校风、文化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以“内隐外显的模式”感染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综合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对价值的追求;甚至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受教育者走上社会后的发展方向。因而学校特别是高校根据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校园环境的建设,这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些年来,各类各级学校特别是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加强和改善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教育配套设施的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各类各级学校都进行了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分配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学校的领导层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深刻的影响。

因此,提升校园文建设中的生活设施、体育运动设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生活和增强身心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质量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同时,高雅的文化氛围和文明的交流气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而言之,提升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协调与配合校园内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是创造具有校园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环境为核心目的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分类

校园文化建设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这四个类别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可以为学校树立起完整且完美的文化形象。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同时也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实际存在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无不反映出教育目标性和价值观。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场所;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让学生在求知、求实、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完备完善的设施、科学合理的布置以及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和塑造师生的美好心灵;将激发出在校师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在校师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历史沿革和全体在校师生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其是一个学校核心本质、个性特征、精神思想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班风、学风、教风、校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等等。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其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规范仪式和规章制度等等;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言行,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风气,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4、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考虑校园环境文化底蕴、要考虑校园地域文化特色和学校自身的文化涵养、要结合现代文明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这就是环境文化建设的宗旨。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院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赣南师院科技学院的环境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现状与分析:校园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已形成完整规章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以环境文化建设来展现,而我院的环境文化建设设施存在不足、建设缺乏统一性。

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内容

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校园环境改造和重塑造以及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求保留已经形成的良好的校园风貌,强调校园学习环境建设,形成建筑、绿地与人“三元素”之间弹性协调关系。校园规划设计根据现行社会政治条件、学院师生教学和生活需求来设置各类功能设施;来增添校园文化设施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场所等内容。同时,明确校园发展方向及近期建设项目内容,把校园的现状基础与长远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

3、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所遵行的原则

(1)特色原则:立足地域和品牌优势,创造新的特色,形成具时代典型代表性的独立学院;(2)效益原则:满足师生需求,创造亲和学习空间,力求取得学习和实践效果最大化;(3)生态原则:保留已经形成的美好校园风貌,重组和增添新的校园文化景观环境。

4、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的设计理念与立意

“以人为本”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将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改革完美结合起来,是将“教”做为设计的灵魂和指导的方针。“以人为本”即整个规划设计以人性化学习、生活空间的营造为主要目的,不同的功能分区满足近远期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即组织建设好三角废弃地(裁花组景、植树造荫),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形成系统的空间关系,以教学为灵魂,合理的布置建筑、构筑物、水体、植被等人工和自然要素,营造高质量教学环境。

5、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这一教育信条贯穿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校园的空间组合形成:入口区(核心展示区)中心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休闲体育运动区。整个空间序列由“高低高”,由“动静动”的层次变化。

(1)入口区(核心展示区)环境文化建设改造设计

校园三面紧邻城市道路,特别是主大门设置在红旗大道这样的城市标志性主要发展轴线上,这将学院的可识别、可到达性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但现状校园入口区并不具有高水平的设计和高质量的环境,也没有强烈的表现出科技学院的特色。现状入口空间处理较单调、景观元素的布置没有充分的考虑视觉景观的要求,也没有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改造设计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现状,在入口区的东侧布置一“孔子主题园 ”:其吸取“松下问孔子”的典故,并在中心的大树(保留原有一株香樟树)下设置一与人体高度相一致的孔子石雕像,同时将孔子的言行语录以文化墙的形式进行半围合立体展示,并在孔子主题园的左入口设置一代表“师”形象的图腾柱。孔子主题园总体形象为“师”,取孔子的“师”为设计的主要元素,以营造特殊的师范类高校特质;在入口区的西侧,以景观栏的形式设置一校史、校文化介绍栏,栏的形式采用仿古“告示”墙形式建设;还在入口区的西南方向的三角形花坛用地上布置一代表科技学院学生时代气质的“放飞理想主题园”,放飞理想雕塑设计为一名学生站在一叠书上手托代表理想的鸽子,遥望着太阳升起的东方。

入口空间整体布局图

孔子园(平面布局图、效果图)

“放飞理想”主题园(平面布局图、效果图)

(2)中心教学区环境文化建设改造设计

紧临入口区的是主要教学区,此区域聚集着学院的主要行政办公楼和教学楼以及各个学院楼;此区域是校外校内、学习运动的集散、分流的空间。师生每天都将由此经过,此处的景观代表了整个校园景观。中心教学区域设施包括:综合楼、图书馆、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第三教学楼、第四教学楼、艺术楼、休闲读书苑等。

规划设计将中心教学区做为本规划设计的重点改造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教学设施周边环境的维护和改造来达到提高校园室外环境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规划设计要点包括:保留区内主要道路的走向和空间的划分形式,通过道路的铺装、道路的性质和功能来加以区分和整合;规划对区域内的植物的种类和植物的组合形式以及植物的配置进行安排和调整。休闲读书苑是本区规划设计的重点,规划除了保留了时代雕塑主题空间、贝多芬雕塑主题空间、静思者雕塑主题空间外,增设了美术系专用展示栏和“我心永恒”雕塑主题广场,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部分都设置在了这一片绿色的空间中。

中心教学区空间整体布局图

(3)学生生活区环境文化建设改造设计

学生生活区内共有学生宿舍7栋(包括新建的学生宿舍7栋和待改造的学生宿舍6栋)、灯光球场和学生食堂等。规划设计保留区内主要道路的走向和格局;对建筑和道路周边的绿地环境进行改造。规划设计强调庭院景观营造,着重改善宿舍间各个庭院使得它们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舒适的使用功能,也就是将学生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人数最多的庭院做为体现学院注重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和体现!景观方面从对植物的配置,道路铺地和休闲设施的布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4)休闲体育运动区环境文化建设改造设计

休闲体育运动区域在学院西南洼地内,该区域设置足球场、田径运动场、单双杠体操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运动场设标准100M跑道、标准足球场;运动场设施设置集中,便于学生参与和日常管理。运动区设计在低洼处便能利用现状地形,增添了临时性观赏空间;同时因运动区设计在校园次要出入口处,使外来利用者不通过教学区和生活区而直接到达运动场所参加各项活动,结合地形的阻隔将因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噪音削减到最低值,确保了教学区的宁静和安全。

(5)道路交通体系

规划设计区内道路系统为:“一环、一轴”。一环是指环绕校园一周的主要交通道路,环路是方便各区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一轴是指是校园中轴线,是人流集中带,也是联系各分区块的纽带。校园内道路标准为:车行双车道7.0米,消防通道4.5米,人行道2米。 规划设计在校门内西侧以及综合楼南侧设置停车场、自行车棚等停车设施以减少人车的混交和保证停车的安全。

(6)绿化环境再塑造

校园绿化环境设计是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用地相比,绿化用地占地面积大,其中花坛、树木、水景、小品、雕塑等是营造校园文化和推动校园景观建设的重要元素。

校园内绿化采用多种组合形式:

A、重复直线形引导式种植,此方式运用于中轴线和中心环线上;

B、缓解地面与建筑物的渐变式种植,此方式设置于建筑和构筑物周围;

C、缓解地形高差形式的缓冲式种植,即凹角处为高植物,凸处为低植物,此方式用于坡地、休闲运动区域,绿化增加自然感,烘托校园自然气氛,同时也是乘凉休息的好去处,从安全角度上要求尽量避免种植带刺、有毒、挂果大的植物。

三、结束语

赣南师院科技学院在地域、文化和经济条件共同促使下将表现出独特的校园环境风格与校园文化内涵,同时将朝着更好的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等多功能教学形态发展。

我院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将众多因素融入到校园环境中,利用学院的宣传栏、雕塑、碑刻等宣传工具来宣传学院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我院校园文化精神。我院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将不断提升和展现校园的风采;将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统一的色彩体系,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强调不同层面、不同区域景观的统一性,使各种序列空间组织合理化、科学化。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强调在学院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中,尤其要注意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标识性构筑物,并让新的元素与原有元素相呼应,以此来体现一个现代化、景观化、人文化学院的办学宗旨;以此来鼓励学生向科学高峰勇敢攀登的时代精神;以此来体现学院向新时代独立学院迈进的雄心壮志。

参考文献:

高校校园文化概论 孙庆珠 山东大学出版社

文化设施的多用途开发[美]哈罗德·R·斯内德科夫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范文6

【关键词】 校园文化 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设计

教育学原理指出:“儿童是在同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交往过程中认识世界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才能、性格、理想和信念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境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个性和才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说明了好的环境可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人进取奋进,尤其是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它需要担负起育人的责任,通过校园环境体现出育人的精神,可见校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一、对校园环境文化的理解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而校园环境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环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师生们每天很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接近傍晚,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个角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所以我认为校园环境建设特别重要,我们应该重视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让环境处处育人。

二、校园环境设计理念

首先明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这本书中说:“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所以,教育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那么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校园环境体现教育的精神。校园环境需要把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寓教育精神于环境之中。我在设计学校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了“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主题空间环境为主营造育人之境,每个空间环境之间又互相贯通,彼此产生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校园环境设计实施

㈠综合教学区设计

1.教学区

走廊墙壁设计,一楼名家诗词欣赏,二楼名人百传,让学生追寻名人成长奋斗的足迹,三楼墙壁设计民族文化瑰宝,让学生感知民族文化。四楼古人名言警句,让名言警句成为学生成才路上的指路灯。教室设计:每个班级门口设有班风特色展示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教室黑板正上方国旗两边是八字的校风,体现庄重肃穆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室后墙是班级展示版。

2.办公区设计

办公室体现严谨、庄重、每个办公室的墙壁上都配有教工展示板,内容有师德师风展示及才艺展示、诠释了广大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领悟。

3.实验区设计

机器人实验室、综合实践室、自然实验室设计合理规范,使学生在这里逐步接触各方面的科技知识及综合知识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4.立意深远的长廊设计

⑴德育长廊。一楼有长幅画卷《百子图》再现可爱的孩子们的童真、童心、童趣,美德少年榜美德少年的动人形象,二楼主题是师德师语,由木雕竹简韩愈的《师说》和教师对教育的感悟。楼梯部分是《清明上河图》《陋室铭》、我爱家乡图片等等。三楼道德讲堂,背景是以清明上河图为内容的背景墙,墙上悬挂竹简老子的道德经,后面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文字的浮雕字,让学生认识儒学中华传统美德。四楼是竹简《道德经》。⑵外语长廊。外语长廊,墙面上是外语活动图片展,西走廊拐角处是外语角外语书吧构成,同学们课间可以到这里交流外语,长廊向北延伸至室外长廊配有漂亮的欧式椅子,供同学们看书休憩。⑶科技长廊。三楼楼梯至西走廊为科技长廊,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科学宫,门口由绿色植物构成,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地球仪模型,墙壁上挂着图片有科学家、科学发明等等。北面是一个的指南舵。同学们在这里感受科学的奥秘。

㈡多姿多彩的多功能活动区设计

一楼读书世界长廊,长廊两侧的墙上中外文学名著及小学生必读书目介绍,爱心书吧。二楼体育世界长廊有各种体育项目介绍、奥运冠军事迹展板、还有学生及教师的体育活动照片。三楼美术天地长廊展示着同学们创作的作品。四楼音乐时空长廊。

各功能活动室设计:阅览室:体现“雅、馨、静”,给人清洁畅快之感;墙面是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毛笔等装饰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享受学习的愉悦和获取知识的快乐。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国画教室环境设计优雅,合唱教室,以流动的音符为背景,阶梯式台阶设计。古筝教室古色古风。舞蹈教室:舞蹈教室宽敞明亮、以“让舞蹈艺术注入每颗心灵”为主题,红木的地板、落地的衣柜、玻璃排镜、固定的把杆等。会议厅布置庄严、简洁、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