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的企业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孝道的企业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孝道的企业文化

关于孝道的企业文化范文1

关键词:图书出版;文化营销;营销策略

0 引言

进入21 世纪后,从第一场工业革命逐渐发展到高峰的工业经济也走不出它的生命周期,慢慢变得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了,而在19世纪末逐渐兴起的知识经济则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间段。知识经济时代,不单单有物质商品的存在,更把文化知识的使用、增值,及其传播作为产品;经济行为与文化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日益密切。现如今,由于各类新型技术的发明和投入使用让同类产品的独特个性逐渐消失,真正有特色聚焦人们眼球的则成为了商品内在的含金量;同时由于文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只注重物质享受,更青睐精神消费,而文化作为精神食粮毋庸置疑的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商品。图书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产业,更应该抓住时机,利用文化这种精神力量的魅力促进自身的持续高效的发展,“文化营销”理所当然要被其关注并采纳。

1 文化营销概念

来源于拉丁文的“文化”是指耕耘土地,种植培养作物和人自身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繁杂整体,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如是说。知识文化的形态结构分类,古今中外学者各持其词,而来自美国的传播学家多德提出的三层面文化结构论较有代表性。三层面是指精神所代表的的内层;关于文化的相关活动和相关规则所代表的中间层面;物质层面所代表的的外层。文化营销中三个层面都有体现。最主要的精神层面表现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强调的社会价值观念,所遵守的职业道德和附有的文化风俗等;而企业平日里经营的活动就是中间层面;企业厂家商品所带有外在物质属性则是物质层面的表现。

因此,作者认为:文化分析是文化营销的坚实基础,满足广大顾客的精神享受是文化营销的目的,商品是其存在的载体,市场交换则是它的渠道。文化营销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其一是企业要注重培养自身形象,重视企业文化建立。其二是企业的市场营销中应融入文化创意,将文化运用到营销组合中;抓住不同文化时机及其不同特点形成特色活动。

2 为什么图书出版业应该展开文化营销

2.1 为企业保持长久的差异竞争力量

基于现今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行业信息共享范围越来越宽广,产品更新速度快,企业的营销中4P差异化越来越小,极易被其他企业模仿甚至超越直至替代,所以要拥有长久的绝对优势的竞争地位越来越难。而这一问题对于图书出版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图书市场盗版猖獗,同类书籍太多,因此出版行业的产品同质化更严重。基于这种现状,企业应该进行深层思考,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期望价值除了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外还有那些?顾客需求是否大同小异?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究会让我们不断向“文化”靠近。当商品和文化相融合,形成一种新的资产。为何一瓶原料易得,成本低廉的法国香水能在市场上卖得如此高昂的价格,那是因为在这一瓶小小的液体身上赋予了浪漫的因素与不同的文化价值。所以图书出版业为了在商品同质化严重的现实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必须要将文化真正打入产品,使产品拥有鲜明的特色。

2.2 社会及经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现在消费者早已不满足只接受产品的使用价值了,而是在单纯物质满足感达到后更深的受到社会制度、环保问题、舆论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想要很好的解决顾客需求问题还需社会问题相结合。这样,绿色营销的概念就随着环保这一问题提出来了,关系营销也伴着企业、竞争者、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相互制约应运而生。所以文化营销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受到重视更是历史发展时代的要求。纵观营销历史发展趋势,从生产观念到营销观念再到社会营销观念,文化因素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图书出版业作为大时代市场经济下的一部分自然也不能例外,文化营销是历史要求使然。

2.3 有助于社会营销的发展,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加企业无形资产

对社会价值内在文化的企业形象是其无形资产,而众多企业的良好形象是来源于对社会价值和内在文化的反映。一个恰当的例子就是我们小时候看的一个广告。妈妈倒水给奶奶洗脚,孩子看到后也端着一盆水踉踉跄跄喊妈妈洗脚。这是哈药六厂的关于孝道和父母为孩子的最好老师的一个公益广告。这支小小的广告,不单单教育了孩子,更强调了孝道在整个中华民族重要性。当然这也使得哈药六厂在人们心中有了一个良好形象。不过类似行为却并未在国内那个图书出版业中出现过,不得不说虽然图书出版企业虽然在文化营销中占有巨大优势却并未利用。

2.4 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要实行文化营销就必须将商品注入更多的文化因素,就要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这些都得靠企业的员工来完成,所以首先有关于员工的培训,这个过程中整个企业的组织文化也会有所上升,员工自身素质能够提高。长期坚持下,必然会使企业整体进步。

3 图书出版企业要进行文化营销该从何下手

图书出版商想要在现今注重文化的今天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就必须要分析消费者不同个性和特殊需求,将其分为不同群体,采用正确的文化营销策略。

3.1 文化营销中的产品策略

“4P”原则是指在市场营销中的四大营销组合策略组合。第一个就是产品(Product)。因为有再好的营销策略,再多的文化因素,首先还是得有产品。产品的核心在于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这些需求有外在使用的需求,当然也有符合时代的健康环保等新消费观念的满足。所以图书出版企业就应该积极主动分析当前市场,出版发行消费者焦点关注图书,同时做出好的活动策划,已达到引导消费者的阅读需求。比如在《百家讲坛》讲历史风靡一时之时,图书市场关于历史的书籍也是一片火热。

3.2 关于文化营销的品牌策略

品牌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同样性能的运动产品在乔丹和国内运动产品企业就有不同的价格,前者虽然价格高出很多但依旧有很多人选择。这就是品牌带来的客户信赖原因。所以研究品牌文化,定位自身品牌,制定出符合自己企业的文化品牌策略是图书出版业的重中之重。也许不少企业会发现,做自己的品牌,但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却并不乐观,因此无法长久发展,深层分析,是因为所选择的品牌并未融入文化,拥有自己的品牌文化是用于固定消费群体并不断扩大市场的重要保障。石头记的经典广告语“世上仅此一件,今生与你结缘”,就表达了浪漫的情感,相比一般的首饰店就更中能打动人心,当然会带动消费,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观察现在的图书出版行业,少有的几个聚焦人们眼球的知名品牌譬如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联书店等等,他们通过自身良好的品牌拥有了大量的忠实读者,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优秀作 品与名作家,而这些又为品牌加分,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文化营销在各行业中都十分重要,于文化相关的图书出版业更是无需多言。

3..3 文化营销中的渠道策略

销售渠道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可以使产品从生产厂家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企业和个人。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通畅的销售渠道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当前图书出版业的现状看,大多渠道单一,所以图书销量并不乐观。但其实图书行业是可以存在多种营销渠道并存的。订单销售,直销,微博等网络销售等可以融入文化因素的渠道都能有助于销售并且吸引更多读者。

3.4 文化营销里的定价策略

定价有很多因素影响,成本的大小、需求的多少和市场经济因素等。市场营销中定价方法主要有利润法、成本定价法和市场法。实际上,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定价很大程度上并非考虑的是商品的成本有多少,而是产品的形象和消费者获得的让渡价值。广受年轻人吹捧的“哈根达斯”冰激凌,价格高到离谱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买,有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它的广告语——爱她就请他吃哈根达斯。这句话在年轻情侣中,效果甚大,因为它将爱情和产品联系在一起了。而且哈根达斯提出的“享用哈根达斯是高贵时尚文化”也一些追崇时尚和奢侈文化的人们所追捧的。所以虽然价格高昂但依然有特有的消费群体。

由此看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心理需求是越来越重要了,所以要根据这个来制定相关策略。哪些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得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畅销书《狼图腾》之所以能大卖就是因为准确抓住了当下压力大消费者寻求励志寻求缓解压力的需求。因此,在图书定价时,首先要考虑好消费者的需求而并非其他这样才能为销售做好铺垫。

4 总结

上面是作者对于在图书出版行业开展文化营销的浅薄分析,旨在起到投砾引珠的作用,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以求能为图书出版业做出小小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玮志;图书出版业的文化营销[J]2011(01)

[2]罗雪英;图书出版业协同营销策略探讨[J]2013(03)

关于孝道的企业文化范文2

多元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人及社会发展的作用。关于文化的含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不同的学者从自己所属学科和研究对象出发,赋予其不同的解释。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笔者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出发,倾向于从狭义的范畴中将文化定义为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模式、态度取向、价值观念等内容的总和,其中价值观是其核心。

多元文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源自于美国一些学者提出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目前,关于多元文化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完全达成共识。纵观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多元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多元文化意指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存在并相互联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狭义的多元文化则是指多种精神文化的集合体。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多元文化,是指古今中外多种文化交织、兼容、共存和发展的系统,其“多元”不仅指文化类型的不同,也指价值取向、道德趋向的差异。

多元文化对技工院校学生道德发展产生的影响

多元文化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由此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独立、自主、进取、竞争、民主和市场经济意识,使他们的思想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活跃和富有创造性。然而,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由于传统道德思想不再独占意识形态领域,而是与不同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碰撞交融,导致人们在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上的分歧和冲突,给缺乏成熟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致使他们在道德素养的“知、情、意、信、行”几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道德认知偏差 道德认知是对道德价值与规范的认识。部分学生价值观念迷失,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虚荣心强,不爱学习,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认同“及时行乐”的观念,出现了相互攀比、贪图安逸、热衷享受、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的现象。

道德情感淡漠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部分学生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我行我素,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不关爱同学,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对人对事总是抱怀疑、冷漠、怨恨或无所谓的态度,不明辨是非善恶,遇到不平不公之事奉行“明哲保身”的信条,袖手旁观,缺乏正义感,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道德意志薄弱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部分学生性格缺陷较为明显,如任性、懒惰、固执、骄横、敏感、脆弱、耐挫力差、依赖性强、报复心强等,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碰到困难就退却,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感觉前途渺茫,生活没意义,甚至漠视生命。

道德信念危机 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内心的确信。部分学生在精神上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失去了独立思考、评判和选择的能力,不能用正确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言行,盲目地去追求和迎合他人的言行,没有坚定的信念,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无责任意识,在理想和现实、物质和精神、个人和集体之间不知如何选择,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道德行为失范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上,从本人意志出发自主选择的行为。部分学生缺少最起码的文明礼貌,粗言秽语,乱扔杂物,破坏公物,大声喧哗,浪费水电,纪律涣散,不服管理,弄虚作假,考试作弊,迷恋网吧,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有的甚至触犯法律。

基于多元文化的技工院校道德教育内容构建

面对多元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技工院校在选择和确定道德教育内容时,应注意在比较和鉴别中认识和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的优秀成果,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让不同文化所蕴含的高尚道德观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含、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概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条等。这些优秀的道德理论和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予以珍视并将其纳入道德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诚实守信、以义为上、正直善良、仁爱孝道、谦逊好礼、修身律己、自强不息、勤俭朴素、积极进取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发展观、是非观、责任观、审美观、财富观、消费观,从而使学生在中华优秀道德文化的熏陶中吮吸传统精华,滋养心性品德。

借鉴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 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其优秀文化成果都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大胆吸收借鉴之。纵观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道德教育,我们应进一步创新学校道德教育的理念,充实道德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道德价值观、义利统一、自我完善、尊重生命、国际主义、种族和谐、生活准则、生态责任、竞争意识、规则意识、效率意识、团队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以及对自由的尊重、对个性的崇尚等教育,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种族、国家人们的人格,培养学生对人类的博爱精神,学会选择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

开发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特殊的地域性。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水土不仅是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财富,其地方文化也为人的成长提供滋养。如利用地方文化中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和分裂,抵御外敌入侵,共创中华文明,推动人类进步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乐于助人、热心公益、重情尚义、谦和好礼的优秀社会公德资源;以质取人、履行契约、遵守诺言、热情服务的从商准则教育资源;强调“人与自然是兄弟”,用各种禁忌、习俗和道德规范去引领人们积极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利用文字诗词、戏曲表演、歌曲故事等各种载体的文化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予以充分挖掘。

引入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为企业的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具有独特的激励、约束、凝聚、调适、教化、维系和辐射功能。如北京同仁堂的堂训“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这一理念影响着员工的行为,陶冶了员工高尚的情操,培养了员工优秀的品质。吸收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对学生进行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社会责任及企业伦理道德、生态道德、行业道德、职业道德等内容的教育,无疑体现了技工院校文化育人的特色。

应对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不分国界、地域的信息文化。它一方面以知识的丰富性、传播的快捷性、参与的直接性成为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又以传播的虚拟性、隐匿性和多元性给学校的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环境下生成的道德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因此,学校要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指导学生将社会需要、历史责任、人类理想等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要和动机,进行上网规则、网络礼仪、网络安全、网络道德规范、慎独思想、忠恕之道、心理健康、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以确立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形成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践行“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

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技工院校道德教育对策

直面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道德教育,作为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应清醒认识到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正视多元文化的挑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达到提高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的良好教育效果。

树立道德教育新理念 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原有的一些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道德学习和教育的要求。为此,学校的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确立换位、合作、沟通、共赢、对话、分享、多元、自新、超越等道德新观念,使学生自由、和谐、文明并富有创意地生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树立“以人为本”、“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双主体”的道德教育新理念,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批评学生转变为培养学生,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活动中领悟、在生活中体验道德的魅力和力量,在实践中提升道德能力,实现由接受道德到体验道德、发现道德、建构道德的飞跃。

坚持一元导向和多元价值取向的统一 道德教育应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当今先进文化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要将坚持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灵魂和方向,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道德教育的内核和主题,将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道德教育的精髓和主旋律,将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教育的价值准则,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道德教育原则,加强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同时,要树立“和而不同”的道德教育理念,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元导向的前提下,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寻求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点,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选中找优势,促进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建立实现一元主导多元融合的既反映人类共同愿望又符合世界文明进步的道德价值体系。

创建校园道德文化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诱导、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提升、情感的陶冶。学校要通过构建涵盖价值目标、办学理念、教育理想、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和校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校园网站等体现学校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班级成员认可思想、行动、言论、价值取向、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班级文化,创建包含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四个层面内容的能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校园道德文化,让道德价值和道德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营造出具有尊重、公正、平等、友爱、赞赏、协作、开放、和谐、积极、向上、健康和丰富等特点的良好道德教育环境。

实施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 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觉、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它 使个体的道德行为植根于明敏的心灵、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之中。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培养学生自律、自主的道德,其目标体系建构为: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使学生摆脱狭隘自私的愿望,崇尚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以及献身真理的生活;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实的社会和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参与正义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具有信仰、责任、诚实、民主、公正、良心、爱心、自由、平等、宽容、团结、尊重等普遍化道德。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认知和情感平衡发展、智力和道德协调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精神世界完整而丰富的人。

关注学生的道德困惑 学生是成长中尚不成熟的生命个体,在价值多元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中,其个人道德形成和发展时期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对此,学校应密切关注学生的道德困惑,要在教育实践中设法创设矛盾冲突情境,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现实,在困惑、焦虑、犹豫的心态中寻求正确的道德认知,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确立合乎社会规范的道德标准,澄清非道德的、不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道德判断水平,从而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的过失,善于发现蕴含在其道德失范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用深情提示、反面警示、心理疏导、变管教为交流的方法,为他们指点迷津,唤醒他们迷途知返,耐心期待和帮助他们内省、进步。

重构道德评价方式 传统的道德评价方式大都以社会对人才的最终道德要求为标准,按照具体的条目分段实施。此种评价方式以道德认知代替品德形成,以孤立的行为代替品德发展,以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存在重他主、轻自主,重约束、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外显、轻动机,重知识再现、轻实践行为的缺陷,显然难以满足多元文化环境中学校道德教育的要求。因此,构建自主评价、反思性活动评价、情境评价、案例评价、激励性评价等新的更为有效的道德评价方式,是实现学生道德主动、自主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升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 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道德人格的典范性,教师优秀的道德人格是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最有效的隐性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注重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积极进取、淡泊名利和崇高的理想,高度的责任心,广博的学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精良的教育教学艺术,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情绪情感,对学生的慈爱、尊重、信任和宽容,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等优秀的道德人格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促使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健敏.道德学习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如才.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