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眼科疾病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眼科疾病治疗范文1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花红片;妇科千金片
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俗称慢性盆腔炎,是指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发生的一系列后遗症。由于病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其特征决定其病情的顽固性和反复发作性,所以该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和生理健康[1]。在现今盆腔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会有l0%~20%的性患者将发展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2]。其中湿热瘀结型最常见,症见下腹疼痛坠胀累及腰骶酸胀不适,经期加重,月经量多,色紫红夹血块,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气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本人在临床工作中就湿热瘀结型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从2014年2月~4月收治的73例盆腔炎后遗症-湿热淤结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治疗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18~50岁,将这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花红组)和治疗组2(千金组),对临床实际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列表比较,得出疗效结论。
1.2治疗方法及判定标准
1.2.1治疗方法 治疗组1服用服用广西花红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花红片,4片/次,3次/d,治疗组2服用妇科千金片,用量为5片/次,3次/d。治疗疗程均为14d,在进行治疗的前后,分别用观察临床病症、体征,并使用血常规检查、盆腔B超检查作为指标,来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比较、记录。
1.2.2判定标准 ①治愈:在用药后下腹及腰骶部位的疼痛消失,妇科、理化检查所得指标正常,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95%以上;②显效:治疗后下腹及腰骶的疼痛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指标明显改善,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70%以上;③有效:治疗后下腹及腰骶疼痛减轻,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有所改善,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30%以上;④无效:治疗后下腹及腰骶疼痛无改善或反而加重,妇检及理化检查无改善或加重,证候及体征积分和减少小于30%。
1.3统计学处理 该项实验所得结果数据均就计算机整理完毕并予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中计量资料统计采用2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Wilcoxon 两样本比较法),记数数据运用(x±s)表示,组间差异运用χ2或t检验。结果对比数据运用P表示,且以P0.05为结果无差异性及不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花红片、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湿热郁结证)的总疗效及积分情况,见表1~2。
由表1可见治疗组1(花红组)的总显效率高于治疗组2(千金组),差值显著且P0.05,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2可见花红片组的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千金片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表1、表2的比较得到,两者在总的治愈率上都显示出了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淤结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是没有显著差异的,只是在对不同的病征进行治疗时,对两种药应该有不同的选择。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其临床表现多为反复下腹或腰骶疼痛,月经失调,低热及带下异常等,病程缠绵,后果严重,常会可导致不孕及异位妊娠[3]。
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经研究表明对女性的生殖功能和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淤结型的治疗方法很多,传统治疗多使用中成药内服,疗效较为显著。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有:妇科千金片、花红片、金鸡片、金刚藤糖浆等[4]。但是由于每种药的药物成分不同,适用证也会有所区别,临床用药时要对证选取最合适的药物。以花红片和妇科千金片为例:花红片主要由一点红、桃金娘根、鸡血藤、白背桐、白花蛇舌草等调和而成,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祛瘀止痛,重在清湿热止痛,最适用于治疗湿热瘀结型的妇人腹痛,带下病以及痛经等。而妇科千金片由党参、当归、功劳木、穿心莲、金樱根、千斤拔、鸡血藤等组成。主要功效活血化瘀,补益气血,重在气血同治,清补结合,解毒祛瘀,可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带下病、子宫内膜炎等气血不足证候者[5]。
由结果中的各项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花红片和妇科千金片都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淤结证的较好药物,但是从显效率和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积分比较后我们又发现两种药对有不同的临床症状的患者的疗效各不相同,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对症下药是关键,只有经过多次的检查,和临床较长时间的观察得出正确的病证,然后针对性地用药,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人民出版社,2004:268.
[2]林盛莲. 花红片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回顾性调查研究[J].医药前沿,2014,2(4):170-171.
[3]姚奏英,陆华,尹巧芝. 花红片、妇科千金片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180例临床观察[J].中成药,2014,36(1):208-210.
关于眼科疾病治疗范文2
干眼症定义
关于干眼症出现过两个定义,第一个是在1995年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的干眼症会议上,定义:干眼症是一种由于泪液缺乏或过度蒸发导致眼表损伤和眼部不适的一种泪膜紊乱疾病。这个定义一直延续了十几年。
第二个定义是在2007年美国干眼症协会召开的工作会议上,综合世界各地十年来的研究报告,对干眼症的定义做了修正和补充:干眼症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泪膜和眼表疾病,可导致眼部不适症状,干扰视功能,以及产生影响眼表的泪膜不稳定状态,伴有泪液渗透压增高和眼表炎症。
从这两个定义和变化上来看,现在的定义弱化了泪液缺乏或过度蒸发的概念,而强调了泪液渗透压和眼表炎症对干眼症的作用和对视功能的影响,这反映了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和治疗的趋势。
干眼症发病因素
干眼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很多外在或内在的原因都可以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因此,造成干眼症的因素有很多,找到“病根”才能更好地治疗。
环境因素:烟尘、风沙等环境污染,长时间电脑、电视和阅读写作以及长时间在空调房间里,都会导致泪液蒸发过多而造成干眼症。有的人认为,夏天空气湿润,干眼症会好些,但是夏天人们常常待在有空调的房间和车内,反而干眼症的症状是加重的,不能忽视这一点。
年龄性别:老年人、女性都是高发人群,儿童由于常看电脑电视等原因,发病率也在增加,很多儿童经常眨眼,经过检查是干眼症,用人工泪液就会得到缓解。
炎症:佩戴接触镜,睑板腺炎等,都会导致眼表慢性炎症引起干眼症。
药物:使用抑制泪腺分泌的药物,比如阿托品、抗抑郁药物以及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也是干眼症的发病因素之一,尤其是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造成的干眼症,逐渐引起眼科医生的重视。
电脑:引起干眼症是电脑终端相关眼病综合征的一个症状,日本对1025例视频终端使用人群进行了调查,发现每天使用电脑平均5小时,确诊为干眼症者占23%,怀疑为干眼症者占42%,需更加引起重视。
创伤:化学伤、各种眼科手术等,包括近视激光手术,都是干眼症的发生原因。
干眼症用药
干眼症是常见眼科疾病,不少患者眼部干涩症状轻微,无需药物治疗;但有相当数量患者干眼的症状持续,泪液检查异常,需要治疗。由于干眼的原因各异,所以需要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干眼症的眼药主要包括人工泪液和抗免疫炎症反应类药物。
关于眼科疾病治疗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弱视儿童150例(186眼)。入组标准:矫正视力小于0.9;经相关检查,排除眼部各种器质性病变;患儿无重大躯体性疾病,无精神障碍,无沟能障碍。将150例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75例(92眼),男39例(48眼),女36例(44眼);年龄3~7岁,平均年龄(5.2±1.6)岁;弱视情况:轻度51眼,中等32眼,重度9眼;弱视分类:屈光不正患儿58眼,屈光参差性患儿21眼,斜视性患儿12眼,形觉剥夺性患儿1眼。对照组:75例(94眼),其中男38例(45眼),女37例(49眼);年龄3~7岁,平均年龄(5.3±1.6)岁;弱视情况:轻度52眼,中等33眼,重度9眼;弱视分类:屈光不正性患儿60眼,屈光参差性患儿20眼,斜视性患儿13眼,形觉剥夺性患儿1眼。2组弱视儿童在年龄、性别比、弱视病情、疾病分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与护理方案
2组均采取常规弱视治疗方案:(1)配戴眼镜进行屈光不正的矫正;(2)依照儿童弱视眼的具体病情行不同的遮盖手法及时间;(3)精细化操作;(4)其他治疗方法,如眼后像治疗、视频强化目力治疗等。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眼科常规健康宣教,即向小儿家长讲解治疗方案内容、治疗的意义以及治疗过程中的需要的配合等,同时嘱咐家长按照医嘱进行定时复诊;研究组实施全面的、规范化的护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参考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文献、护理经验以及儿童、家长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制定。
1.3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
(1)组建弱视儿童、家长健康教育护理组,成员为1位主治眼科医生与5名具有3年以上眼科经验的护理人员,共同对研究组每位患儿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记录归档,每次患儿的就诊检查结果、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等均记录在此档案中。(2)护理人员根据患儿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尤其对于情绪上有焦虑的家长、儿童要重点心理护理,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向家长及儿童讲述弱视的病理、危害以及治疗的意义、手段等,特别要强调长期规范治疗的必要性。(3)每月定期组织1次弱视儿童家长课堂,由眼科主任有计划的知识讲解,并解答患儿家长在治疗方面遇到的问题,对于困难较大的家长可进行单独指导。同时,鼓励弱视儿童家长之间相互交换督导经验,以促进儿童更好的完成治疗项目。(4)在每次复诊时,让患儿看有关弱视的知识视频,时间为20min,目的是让儿童了解自己的眼睛疾病以及不良用眼习惯等,以促进儿童顺从治疗。同时采用儿童化语言方式向儿童讲一些眼睛不好所带来的烦恼与不便,为了提高患儿治疗的积极性,可用小奖品来予以鼓舞。(5)向家长强调按时带领患儿来院复诊,告诉家长定时复诊才能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以免发生不规范治疗。(6)对家长进行儿童膳食指导,鼓励家长多为孩子提供优质蛋白(如鱼类、虾类、奶类等),多提供富含维生素A、维生C及钙的蔬果,督促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加强孩子各种营养的吸收。
1.4评估方法与指
1.4.1依从性评估:采用我院眼科制定的患儿、家长依从性调查问答表,对入组的150例弱视儿童及家长进行依从性调查。儿童依从性调查表内容包括:眼镜是否每日都能配戴,是否能依照医生要求进行遮盖、训练等,是否培养了科学的用眼习惯,是否了解眼睛发生疾病,等。患儿家长依从性调查表内容包括:是否监督、帮助、鼓励完成各项治疗项目,是否按时带领儿童来院复诊,是否主动与眼科医师沟通、交流,是否了解关于弱视的知识、危害、治疗注意事项等。依从性调查问答表调查时间为患儿治疗满两年时,由固定的专业调查医护人员向家长进行调查、解释及问答,问题结果分为“是”与“否”,答完后当场收回。入组的150例患儿家长者进行了调查,有效率100%。
1.4.2疗效评估:患儿在治疗满2年后,根据弱视治疗疗效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治愈,患儿视力水平持续在1.0及以上;基本治愈,矫正视力水平达到0.9或以上;有效,视力水平提升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水平只提升1行或者无变化,甚至视觉功能发生减退。总有效率=(治愈+基本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按规定进行遮盖、按要求坚持眼锻炼以及科学使用眼睛这三依从性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始终坚持配戴眼镜及知道眼睛有疾病这两个方面中,研究组依从性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弱视儿童家长的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研究组弱视儿童家长在督导、准时复诊、与医护人员沟通以及对弱视相关基础知识等方面的依从性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32组弱视儿童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42,P<0.01)。
3讨论
3.1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弱视儿童的治疗依从性
儿童弱视的治疗不是短期就能成效的,而是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规范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然而,由于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配合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孩子无法按要求进行治疗或听从家人的督导,有的甚至会出现反抗治疗,这些行为会严重影响到视觉功能的改善。常规眼科健康教育由于不全面、不规范以及太笼统而不适合弱视儿童健康教育。本组研究通过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儿进行心理、行为、认知等方面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弱视儿童在按规定进行遮盖、按要求坚持眼锻炼以及科学使用眼睛依从性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了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弱视儿童的治疗依从性。另外,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儿童坚持配戴眼镜及知道自己患有眼部疾病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对以后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提供参考依据。
3.2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弱视儿童家长的治疗依从性
儿童弱视治疗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治疗效果与家长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儿童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不能自觉的、长期的执行治疗要求,这就需要依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督促、鼓励患儿,才能更好的按照要求完成治疗,因此,家长良好的依从行为至关重要。本组研究制定具体化、规范化的护理健康教育,让弱视儿童家长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弱视治疗,同时加强家长对弱视的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家长以正确的方法来督导孩子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弱视儿童家长在督导、准时复诊、与医护人员沟通以及对弱视相关基础知识等方面的依从性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充分说明了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弱视儿童家长治疗依从性较大的帮助。
3.3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
在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下,家长与儿童都能深刻的认识到疾病的危害,都能从健康教育中获得较多的、较全面的弱视知识,无形中提高了家长与儿童的治疗信心与依从性,也提高了家长对弱视治疗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促进治疗效果,由于常规眼科健康教育内容比较单一、笼统,效果并不理想。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4结语
关于眼科疾病治疗范文4
[关键词]Avastin;翼状胬肉;复发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3-0385-02
Clinical study on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Avastin for relapsed pterygium
ZHOU Xiao-ping,KUANG Guo-ping,ZHU Jun-do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Chen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Chenzhou 423000,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is study attempt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vastin on relapsed pterygium.MethodsThis is a retrospective case-observation study.The clinicaldata of 31 eyes from 21 patients with relapsed pterygium were included in this analysis.All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sub-fascia injection of 1.25mg (0.05mL) Avastin without other any therapy priorto the injection of Avastin. Then were performed prior to injection and 1d,3d,7d,15d,1w,3w after initial injection.ResultsThe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of Avastin cure rate of 83.87% (26/31),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77% (30/31). No follow-up with the injection and drug-related ocular and systemic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Sub-fascia injection of avastin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relapsed pterygium.
Key words:Avastin; pterygium; relapse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病机理仍不很清楚。有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近来对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有研究发现在翼状胬肉中几种纤维血管生长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明显增加。VEGF是调控血管生成的首要调控因子,它在组织中的表达反映了该组织的血管生成活性。Avastin(阿瓦斯汀),化学名为“贝伐单抗”是由Genentech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抗癌药, 2004年2月26日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主要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此药为世界上首次被批准上市的VEGF抑制剂[1]。由于该药在抑制VEGF方面作用明显,自2005年起一些眼科专家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oevascularization,CNV)相关疾病的治疗。因此我们针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明显增加,采用抗VEGF药物Avastin注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本研究为病例回顾性观察分析。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筋膜下注射Avastin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21例(31眼),其中男10例(13眼),女11例(18眼);年龄30~52(平均42.5)岁;均为翼状胬肉切除2个月~1年内复发者。手术方式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瓣转位术。治疗时均为胬肉进展期,胬肉头部与体部内可见较粗大血管。
1.2 注射方法取:术前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倍诺喜)表面麻醉Avastin注射液(100mg/4ml,美国Genentech公司),以lml B-D针头,Avastin 1.25mg/0.05ml注射到胬肉颈、体部病变组织下,尽量避免药液广泛进入健康结膜或注射过深。注射后用典殊眼膏包扎注射眼,回家后点典必殊眼药水。术后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至少1周,4次/日。
1.3 疗效标准:①治愈:整个胬肉消退或头部萎缩变薄不充血,表面光滑,其状如薄膜状;②有效:整个胬肉萎缩呈灰白色,粗大而扩张的血管中断或变细,凸起的头部变薄,生长终止;③无效:胬肉无变化或缩小不明显;④恶化:胬肉加重,进展加速。
1.4 观察及随访每次注射前后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眼情况,术后1天,3天,7天,15天,1周,3周各观察一次,观察指标包括胬肉颜色、血管、刺激症状、眼前段炎症反应、晶状体透明度、眼压变化等,并计算治愈率和有效率。
2结果
31眼(21例)中,治愈26眼,有效4眼,无效1眼,治愈率为83.87%(26/31),有效率为96.77%(30/31)。所有患者注射后均无明显的不适,仅有部分患者注射后1~2天内出现轻微眼痛、结膜水肿,但均自行消退。注射后未出现虹膜等组织的炎症,未见晶状体浑浊等情况。
3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只发生在人类的常见眼表疾病。吴开力等[2]在斗门县共调查4 214位中老年人(50岁或以上),其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为33.01。其中女性患病率(35.70%)明显高于男性(29.70%)。翼状胬肉的发生部位鼻侧(93.31%)多于颞侧(6.69%)。迄今为止,关于翼状胬肉的确切病因及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解释清楚。近几年,有研究发现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翼状胬肉的形成和发展[3-4]。VEGF是调控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分子量为45 000,它在组织中的表达反映了该组织的血管生成活性。VEGF不仅仅能特异性地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血管形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加速基质降解及趋发炎症细胞,同时还具有促血管通透作用,使血管内大分子物质溢出,从而有利于血管外基质的形成,为血管内皮的迁移及血管形成提供物质,最终促使新毛细血管生成并促进功能成熟。
Aspiotis等[5]研究发现翼状胬肉间质部分比正常结膜高表达VEGF,VEGF主要表达于翼状胬肉的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而不是在上皮细胞中,与在正常结膜中观察到的有所不同。推测在翼状胬肉中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含有的VEGF,能够引起血管的增生,导致微血管密度值增高,而正常结膜的VEGF含量不足以导致血管的增生。从而认为新生血管参与翼状胬肉的形成过程。金姬[6]等研究发现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生长抑制因子PEDF没有或弱表达,而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FGF-2高表达,提示两者不平衡表达引起纤维血管增生。
Avastin (即Bevacizumab)是人源化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重组鼠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药物。由于该药具有抑制VEGF的作用,自从2005年起一些眼科专家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CNV相关疾病的治疗。近年研究表明,该药在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以及渗出性病变中疗效显著,而且价格便宜,应用前景十分广阔[7]。而在对一些角膜新生血管患者行结膜囊下注射Avastin 2.5mg并进行随访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患者的角膜新生血管明显减少,少数患者部分消退,且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8]。虽然Avastin已经在全球眼科广泛开展,但由于Avastin作为眼科用药尚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因此,我们在为病人进行Avastin注射治疗前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我们的初步研究中发现Avastin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愈率为83.87%(26/31),有效率为96.77%(30/31),31眼中只有一例患者一眼翼状胬肉组织的血管未隐退,但一月后补充注射Avastin一次,翼状胬肉组织的粗大而扩张的血管中断或变细,凸起的头部变薄,生长终止。从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Avastin在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方面效果确切,其机理可能与Avastin抑制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血管化来减缓甚至终止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生长有关。由于本研究的观察时间较短,对于筋膜下注射Avastin的安全性及其远期疗效等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基础研究与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观察。且复发性翼状胬肉与单纯性翼状胬肉可能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差别,其对Avastin的反应也是下一步研究的课题。另外,当前就价格来说单纯手术治疗费用可能比Avastin治疗更有优势。
[参考文献]
[1]易伟斌,胡竹林. Avastin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眼科新进展,2007,27(11):874-877.
[2]Wu K,He M,Xu J,et al.Pterygium in aged population in Doumen County,China[J].Eye Science,2002;18(3):181- 184.
[3] Kria L, Ohira A, Amemiya T.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transforming growt factor-β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 the pterygium[J].Acta Histochem,1996,98:195-201
[4]Lee DH,ChoHJ,Kim JT,et al.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pterygia[J].Cornea,2001,20(7):738-742
[5]Aspiotis M, Tsanou E, Gorezis S. Angiogenesis in pterygium: study of microvessel density,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d thrombospondin-1[J].Eye,2007, 21(8):1095-1101.
[6]金姬,关明,马建兴,等.PEDF和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不平衡表达[J].眼科研究,2004,22(5):505-507.
[7]李夏,王雨生.Bevacizumab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现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1112-1115.
关于眼科疾病治疗范文5
【关键词】 A型肉毒杆菌毒素 眼睑痉挛 面肌痉挛
眼睑与面部肌肉痉挛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有两种类型:原发性眼睑痉挛和半侧面肌痉挛。两者均为慢性进行性神经肌肉性疾病, 部分为面神经炎后遗症,其余病因不明或为功能性疾病。既影响美观,也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心理治疗及手术等,前两者收效甚微,后者并发症多且复发率高[1]。1976年Scott发现肉毒杆菌毒素A可以有效地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应用于斜视、眼睑痉挛和面部肌肉痉挛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2]。我院自1998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对237例眼睑、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原发性眼睑痉挛108例(功能性患者15例),其中单侧眼睑痉挛69例,双侧眼睑痉挛39例;男性33例,女性75例;年龄59~80岁,平均65.8岁;病程3个月~28年,平均2.7年。半侧面肌痉挛患者159例,男性58例,女性101例;年龄45~78岁,平均57.3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2.1年。共267例。
1.2 药品: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为冷冻干燥结晶体,每支100u或50u冰箱低温保存,使用时用0.9%生理盐水溶解成2.5u/0.1ml溶液。
1.3 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检查眼睑位置,确定痉挛强度,常规检查眼前节及眼底,排除全身疾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于眼睑皮下多点注射,即上/下眼睑的内1/3、外1/3,(后因大量患者出现溢泪现象改良为上眼睑内1/3、外1/3和下眼睑的中1/3、外1/3),距外眦5mm颞侧以及眉头、眉梢部各1处7个部位的皮下眼轮匝肌内注射(见附图1)。合并面肌痉挛者除上述7点以外,做颧面部肌肉(抽搐明显的部位)注射2~3处,所有眼睑及面部每个注射点各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2.5u。一次注射总量不超过55u。有残存痉挛者可于1周后追加注射,每点剂量可增至5u,1月内总剂量不应超过200u[3]。功能性患者加用心理治疗。
1.4 治疗后观察:于治疗后1周内随访一次,以后每隔2~3个月随访1次,主要观察注射后痉挛消失、痉挛复发的时间以及副作用等情况。
1.5 疗效标准及评估方法见表1、表2[4]:
2 结果:
267例注射后最快数小时症状开始改善,一般2~7天痉挛迅速缓解,痉挛缓解平均为3.1天,最长一例为病史长达六年的双眼睑痉挛女患者,一个月才开始缓解。一次注射后有效作用时间最短6周,最长25周,平均14.1周。一次注射后总有效率为100 %(见表3)。上述病例最少注射1次,85例重复注射2~4次,最多注射15次,注射超过十次并获得明显而稳定的改善的患者有55例,达20.1%,疗效持续时间不随注射的次数增加而降低;5例(1.9%)患者完全治愈,症状未复发,均为原发性眼睑痉挛功能性患者。所有病例注射后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较常见的局部副作用有上睑下垂15%(40/267),复视2.6%(7/267),暴露性角膜炎6.4%(17/267),下睑无力1.9%(5/267)等。均在1~6周逐渐消退。多次用药的副反应基本同单次用药。与眼睑痉挛相比,半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更好,有效持续时间更长,平均4~5个月。
3 讨论:
原发性眼睑痉挛2/3为女性,多在60岁以上发病。早期有明显眨眼增多或保持持续睁眼困难的症状,通常在1~2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不自主眼睑痉挛性闭合。眼部症状是最早期表现,虽然患者有眼睛刺激感、发干、畏光,但眼科检查并没有明显眼表面或眼睑异常的证据,推测这是瞬目反射的中枢异常的眼部表现。随后出现不自主眨眼次数增多,眼睑痉挛性闭合,表现为睁眼困难,眼周特别是鼻根部皱纹加深增多。在暗室中或戴墨镜后患者眼睑痉挛症状多可缓解或减轻。部分患者有“感觉窍门”,即触摸颌面部某位点或打哈欠也可使患者眼睑痉挛症状缓解或减轻。其病因未明,偶见有脑干病变者。痉挛的频率和时间不等,严重者可引起病人功能性的失明[5]。诊断时应除外由角、结膜炎,倒睫和睑缘炎引起的继发性眼睑痉挛。
半侧面肌痉挛是累及单侧的病变,面肌周期性的强直性收缩。痉挛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展到面肌的其它部分,无论病人清醒或在睡眠时均可发作。常起自中年,女性多见。病因常为第七颅神经根在小脑桥脑角被血管或肿瘤压迫。面神经外伤或麻痹后的第七颅神经迷走再生常引起异常的面部运动,其表现与半侧面肌痉挛相同[6]。
二者的治疗以往多采用面神经切除术或选择性周围面神经切除术,但术后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复发率高。肉毒杆菌毒素分为7型,其中最安全、作用最强的A型被临床广泛应用。对由于不随意肌肉收缩的眼睑痉挛,在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就可使选择性的肌肉麻痹,从而抑制肌肉收缩。其作用机制为化学去神经作用, 肉毒杆菌毒素A肌肉注射后被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末梢选择性吸收,阻断Ca2+介导的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麻痹。经过2~4个月后,神经轴突末端"发芽"生长,逐渐形成新的运动终板,并重新与肌肉发生联系,肌肉恢复正常的收缩功能[7]。关于肉毒杆菌毒素A使用剂量,本组的病例每个部位注射2.5u有效率达100%。安全性方面,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均在1~6周内症状消失。本组中有5例功能性眼睑痉挛患者经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加上心理治疗后完全治愈,表明本病的诱发原因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关于疗效持续时间,有学者对眼睑痉挛应用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的患者做了血清抗肉毒杆菌毒素抗体的测定,包括疗效减弱的所有全部病例,抗体均为阴性,认为使用常规量的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不容易产生抗肉毒杆菌抗体[8]。我们认为:尽管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是暂时的,需周期性使用,但由于所有患者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方法简便易行,治疗无痛苦,无全身反应,局部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病人易于接受,并愿意重复治疗,可作为治疗眼睑面肌痉挛的首选疗法。
参考文献
〔1〕Elston JS, Marsden CD, Grandas F, et al. The significance of ophthalmological symptoms in idiopathic blepharospasm[J]. Eye, 1988, 2:435-439.
〔2〕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Botulinum toxin theapy of eye muscle disorders.Safety and effectiveness[J]. Ophthalmology .Instrument and Book Issue,1989,37:2411.
〔3〕卢炜,张方华.特发性眼睑痉挛[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2,10:471-473.
〔4〕Shorr N,et A.The Use Of Botulinum toxininble pharospasm[J].Am J Ophthalmol.1985,99:5421.
〔5〕John SE. Long-term results of i-diopathic blepharospasm with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s[J]. Br J Ophthalmol, 1987, 71:664-668.
〔6〕吴晓. 肉毒杆菌毒素在眼科的应用[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1999,7(1):50~53.
关于眼科疾病治疗范文6
【摘要】
目的:分析以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 ON)为首诊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21例,提高对ON与MS的认识,评价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4/200804收治的以ON为首诊的MS 21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患者4例符合Poser诊断标准,17例行MRI后确诊;通过给以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15例(71%)患者视力改善。结论:对于首发视力障碍就诊于眼科、诊断为视神经炎的患者,应常规行MRI检查以除外MS,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是MS首选方式。
【关键词】 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诊断
AbstractAIM:To devote much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ptic neuritis (ON) and multiple sclerosis(MS).METHODS: The 21 ON among the patients of MS who were admitted to eye center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2004 to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symptom,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MS with firstdiagnosis of O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According to Poser and MRI criteria of diagnosis, 21 cases were identified as MS. Through treatment of a large dose of methylprednisolone,the visual acuity of 15 cases (71%)was improved.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optic neuritis to do conventional MRI to exclude MS.A large dose of methylprednisolone is the first choice.
KEYWORDS:optic neuritis;multiple sclerosis;diagnosis
0引言
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 ON)的病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以致在临床中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引起ON往往易被忽视,使治疗效果不尽理想,现将我院200404/200804收治的以ON为首诊的MS 21例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男9例,女12例;年龄31~48岁,病程1wk~1a;单眼14例,双眼7例;视力无光感~0.04;首诊病例6例,复发病例15例;眼底检查:视盘充血、水肿9例,眼底未见异常8例,视盘苍白4例;全身症状:双下肢无力2例,排尿障碍1例,复视3例,眼球震颤3例;视野:双眼同侧偏盲6例,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9例,向心性缩小6例;4例患者均符合Poser诊断标准[1];17例MRI结果:至少二处脑部病灶,合并脊髓病灶3例,符合200007国际MS的诊断标准:2次或2次以上发作,2个或2个以上部位病变的客观临床证据[2],确诊21例患者为MS。
1.2方法
甲强龙1g配液静脉注射3d,然后给予强的松片按1mg/kg口服,每3d减 10mg,以15mg隔日口服维持2mo,配合扩血管药、Vit B1,Vit B12。
2结果
视力完全恢复4例,视力提高3行6例,视力提高2行5例,共计15例(71%)有效,视力无变化6例,1例双下肢无力缓解,1例排尿障碍改善。
3讨论
1884年Nettleshis首次描述了ON,ON即成为一个多世纪来眼科医生常用的诊断名词。ON通常被认为是视神经的感染所致,但事实上大量的病因学研究已经证实,多数病因是视神经的原发性脱髓鞘病变[3],而MS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两者病理生理改变相同,即白质有T细胞、巨噬细胞的浸润和局部脱髓鞘病变,且MS病变累及部位广泛,可以同时或先后侵犯多组中枢神经,视神经是最易受累的部位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可反复发作,自行缓解,呈急性、亚急性,发病年龄10~59岁,其症状是肢体无力、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或失明,感觉异常、复视、共济失调。张晓君等[4]报道113例ON患者中83例(73.5%)符合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是ON最常见的病因类型。ON的发病率和MS有关,约70%女性和35%男性ON患者最终进展为MS,确诊MS的患者中70%有ON的临床证据[5]。吕山[6]报道的112例MS患者中首发症状有视力减退者已达65.1%,部分患者来就诊时已有视神经萎缩,本组有4例就诊时也已视神经萎缩。当以ON作为MS的首发症状时,往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ON难以区别,但MS的视力障碍有明显的缓解与复发的特征,视野改变多种多样,具有不稳定性和多变性,本组病例也支持这一点。已有报道认为[7],对于临床确诊的MS患者,几乎都能通过MRI显示出病灶,并且MRI能早期发现MS,对MS作出定位与定性诊断,并能动态观察MS斑的消退、进展与转归,评价药物疗效,是目前诊断MS和评价疗效的最佳方法。国内报道[8]MS患者头颅MRI扫描异常率为53%,并且有ON的患者头部及颈部MRI的异常频率均明显高于无ON患者组。对于临床中出现的原因不明的球后视神经炎,或反复发生,能自行缓解的ON,都应考虑有MS的可能,并作MRI检查,以期早期确诊。
郭硕等[8]报导应用大剂量甲强龙静脉输液合并丙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MS引起眼部症状的42例患者中,37例(88%)症状减轻或缓解,视力下降的34例患者,有31例(91%)视力提高,好于本组71.4%。最近新型免疫制剂B干扰素治疗MS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另外还有如免疫球蛋白、米托蒽醌甲氨蝶呤等;黏附分子治疗也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免疫疗法,目前关于该方法治疗MS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9]。
总之,由于ON与MS在预后和治疗都不同,早期诊断是非常必要的,正确认识两者的概念和诊断,合理规范的治疗,挽救这类患者的视功能是眼科医生的责任,有益的探索和必要的争议都将有助于深入认识此病,获得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Poser CM, Paly DW, Scheinberg L. New diagnosis criteria for multiple sclerosis:guidelines for research prolocols. Ann Neurol 1983;13:227231
2盛迅伦,孟瑞华,庄文娟.眼科复杂疑难病症诊治精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74175
3魏世辉.进一步提高对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的认识.眼科 2007;6(16):361362,364
4张晓君,王薇,王虔,等.视神经炎病因学的临床分析.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22(6):367368
5王维治.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1;8(3):131
6吕山.112例多发硬化的眼部改变.眼科1998;7(2):108111
7 Sderstrm M.Optic neuritis and multiple sclerosis. Acta Ophthalmol
Scand 2001;79(3):2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