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技术及其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冶金技术及其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冶金技术及其理论

冶金技术及其理论范文1

将研究基地建在实践前沿

目前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大多以浙江等沿海省市民营企业为例,温州模式下的企业制度创新更是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力。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作为一个承担着各种纵横向研究项目学术研究机构,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有关教师为核心,凝聚校内、浙江省内致力于国际经济和中国对外开放问题研究的同仁,从事国际经济理论问题及中国对外开放现实问题的学术研究活动。在目前已经形成的特色研究方向中,除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现实、西方保险研究等专题外,还特别包括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即企业“走出去”理论与战略和民营企业国际化研究,以及区域经济开放研究,即对中国国内区际开放进行理论分析,对中国主要地区“二重”开放与经济发展进行考察等。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赵伟教授介绍说,研究所从成立之初就立足浙江,关注浙江,广泛深入地运用国内外经济学理论成果来分析探讨浙江经济发展的实际。他本人就兼任着浙江省委政研室、浙江省经济规划院等多个政府研究机构专家及浙江工商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主持并完成十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及研究项目。

在谈到浙江温州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即“温州现象”时,赵伟教授指出,企业往往是在一国特定的地区(市镇)建立并开始发展的,除出口加工型企业及少数一经建立就完全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市场空间的扩展,往往是沿着先国内后国际的路径展开的。事实上,对于地理上足够大的国家来说,特定地区企业的空间扩展同时涉及到两个层面:一个是向国内其他地区扩展,另一个是向国外扩展。这意味着,企业空间扩展同时涉及到两个维度的扩展:一是区际化,二是国际化。这一特征,实际上与“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论”相一致。

“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论”最早是由赵伟在2001年提出的。基于对沿海几个较为成功的工业化区域模式的研究,1997年,赵伟在提出“外资导向的工业化模式”和“乡镇企业导向的工业化模式”时,已经涉及到区域经济开放问题。进而,通过对先行国家工业化经历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区域开放的两种模式,即不列颠模式与美利坚模式:不列颠模式之区域开放始于区际化而落于国际化,美利坚模式始于国际化而落于区际化。而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区域开放模式,既不同于英国也有别于美国,与此二者相比,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开放顺序上,两个层次的开放同时发生;二是对外开放严格受制于政府的开放战略与政策;三是区域开放范围大于先行市场经济国家工业化期间的开放范围。赵伟教授特别介绍了他对中国两大经济区域开放路径的研究,结论是这两大三角洲区域经济开放路径是不同的:珠三角地区属于先国际后区际的路径,而长三角地区采取的则是先区际后国际的路径,但最后殊途同归,两个层次的开放同时进行。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偏小,最初是在区域内交易,随着规模的扩大,交易范围突破某一区域而在区际间进行,最终突破国界在国际间进行。这些研究,可以作为判断中国民营企业空间扩展模式与路径的依据之一。

对民营企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对浙江和温州经济发展的研究进而对民营企业及其国际化问题一直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赵伟教授的博士生古广东简要介绍了目前对温州及整个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国际化问题的一些研究成果。

1.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与国际化。民营企业国际化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企业自身因素。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最重要,这是国际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另一方面是政府支持程度,最重要的是资本管制放松与金融支持程度,这是促成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外部因素。企业自身最重要的创新是制度与技术创新。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由于拥有较为优越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制度已与国际接轨,因此国际化要求的制度创新程度较小。作为转型经济,中国民营企业产生成长于不健全的市场制度基础结构中,国际化要求的制度创新程度要大得多,因此制度创新尤其关键。温州民营企业正在经历“二次创业”。由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的转变,是产权制度的深刻变革。温州民营企业,在原始积累的初创阶段,选择的是与传统家族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即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现在的二次创业则是结构性调整,其实质是弥补上一阶段因财富积累速度超越企业组织结构完善程度所造成的缺陷,最终把企业改造成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我国民营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从壮大自身、强化企业竞争力着眼,走股份制道路。实际调查资料表明,股份制是现行温州民营企业选择最多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约占温州民营企业总数的54.8%,股份制又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约占温州股份制企业的87.6%。温州民营企业以产权制度的变革为基础,经营方式从以生产加工为主的产品经营逐渐向品牌经营甚至资本经营转变。这既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今后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

2.外部经营环境的优化,在民营企业国际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投资审批程序的简化,外贸管制的放松,与海外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政府对企业海外投资的日益重视等都将大大提高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外贸管制的放松、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大大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外贸出口。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职能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进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动力源泉。另外,他们在研究中还发现,温州民间金融亦存在创新,这也是温州模式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

3.学习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以提升自身竞争优势,是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动因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了解外部世界,掌握跨国经营所需的信息也更加便利,由此促使许多企业在国际化方面摒弃传统的“由近及远,先易后难”模式,越过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呈现跳跃式发展。激进式或跳跃式发展模式,缩短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周期,使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具有先发制人优势,因而近年来被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广泛采用。如温州的打火机和眼镜产业,在目标市场的选择方面,一开始就瞄准国外市场,基本上跳过了“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等环节;在经营方式上,越过了纯国内经营阶段,直接进入出口环节。我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万向集团,采用的也是直接到美国投资开设海外分公司的先难后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而华立集团干脆就直接收购飞利浦公司CDMA手机芯片的核心技术,从源头上掌握了整个核心技术。企业从事跨国经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国外市场知识和跨国经营经验,对于国际化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而言,能否具有学习能力,实现模仿创新的后发优势,是能否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关键。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即使通过国际化变成了跨国公司,也带有“后来者”成长时期的烙印。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其一, 它们是快速的跟随者,并具有明确的追赶目标;其二,它们是技术的模仿者,并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新的组合优势;其三,它们有较强的学习吸收能力,并结合当地市场条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无疑应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特点出发,利用后发优势,走“干中学”之路。

冶金技术及其理论范文2

“高职高专国际金融专业课程优化的研究和实践”(项目编号2010JGA203)

[摘 要]本文结合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双证书”制度建立与实施的实践,论述了“双证书”制度建立与实施的障碍,并探讨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 国际金融专业 双证书

所谓“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即在高职高专院校内推行两种证书的制度,使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两类证书(大学专科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双证书”制度,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和基础知识,在获得学历文凭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获得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机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较快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然而,在各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与实施国际金融专业“双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却面临着各种普遍障碍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则该专业“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则无从谈起。

一、“双证书”制度建立与实施的障碍

(1)“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质量不高

“双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必须要有一批既懂得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实际操作水平的师资队伍作支撑。但是从目前各大高职高专院校情况来看,师资队伍中能胜任“双证书”教育的“双师型”人才甚少,整体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此,师资力量薄弱成为制约“双证书”制度建立与实施的首要障碍。

(2)经费短缺

经费短缺也成为制约“双证书”制度建立与实施的另一大障碍。经费短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高职高专院校缺乏足够经费购买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书籍、资料,图书馆中关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书籍量太少;二是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各种费用过高,如报名费、培训费、购买资料费用等。

(3)学生对“双证书”制度认识模糊,盲目考证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学生对“双证书”制度认识模糊的原因是宣传不到位和指导不到位。一部分学生甚至完全不了解“双证书”制度以及其实施的意义,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参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但其行动时盲目的,只是为了考证而考证,导致学生本身的技能得不到提高,甚至影响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

二、我院国际金融专业“双证书”制度建立与实施的实践

为了解决高职高专院校“双证书”制度建立与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障碍,我院国际金融专业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双证书”制度建立与实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企业人才“引进来”

为了解决“双师型”人才资源缺乏的问题,我院国际金融专业每学期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聘请企业专家进入课堂授课,不仅弥补了师资的不足,也给学生提供了与企业一线专家面对面的机会,对学生专业操作水平和职业素质修养都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如国际金融专业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职业能力核心课程都是聘请企业专家或者由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授课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考证指导;聘请金融行业的各类专家到学院开设与职业资格证书有关的选修课,学生修完课程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学分,不仅为考证后期培训打下基础,也以课时费的方式节约了部分培训费用的支出;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关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讲座,使学生明确各类资格证书的作用,进而确定自己的考证方向。

(2)与企业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我院国际金融专业的校内实训室为金融证券综合模拟实训室,该实训室的项目主要包括模拟银行系统和结算业务系统以及股票交易、外汇交易等。该专业的实训课程一般都聘请企业专家在实训室进行授课。考虑到金融行业的实际情况,该专业主要选择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作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0年上半年,我院国际金融专业与广发证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南宁星湖路证券营业部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双方定期派遣人员进行互访。

三、总结

虽然我院经过四五年的实践与研究,国际金融专业“双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一些尚未解决的困难,如一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通过率较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后,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不大等。这些将作为我院日后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晓飞.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理论导报, 2010(7).

冶金技术及其理论范文3

内蒙古科技大学热能工程组建于1956年,原隶属于矿冶系热工教研室,1985年组建冶金热能系,从1991年开设招收冶金热过程方向研究生。前期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主要由贺友多教授、李保卫教授领导下的冶金研究所完成。2001年与有关学科合并成立了能源与环境学院,2001年建立热能工程硕士点,2005年增设工程热物理硕士点。学科现有工程热物理和热能工程两个工学硕士点,一个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内蒙古科技大学热能工程是自治区重点学科,热能工程学科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结合内蒙古地区的特点,已充分发挥了钢铁和煤炭资源优势,围绕地区行业需求,形成了“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冶金热过程”、“稀土冶金传输过程”等特色研究方向,建立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优秀学术梯队,获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化科技成果,培养了大批钢铁企业、热能行业发展急需要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冶金工艺与热过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专业教育平台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冶金工艺流程,掌握冶金领域的热工过程、主要热工设备的构造原理和结构特点,认识各种冶金设备在热工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热工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用热理论分析研究冶金工艺流程各环节的热量变化和温度变化情况。

钢铁及稀土冶金行业是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为了更好地为的钢铁、稀土等支柱产业结构更新的需要服务,在本科教学中优化及整合教学资源,适应经济发展对冶金和热能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1 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所讲授的冶金热过程主要有:加热、熔炼、烧结与煅烧、干燥、焦化、相变(凝固、结晶、汽化与冷凝等);本课程主要涉及的热工设备有: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烧结机、球团焙烧炉、回转窑、各类熔炼炉窑、各类竖炉和流化床炉、连铸相关的热设备,各类热回收设备(换热器、蓄热室、热管、余热锅炉等)。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利用热传输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涉及到了冶金的从烧结到连铸的所有工艺,工艺繁复,设备众多,涉及到的热传输过程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中穿插有稀土冶金方面的四个学时,增加了课程的特色,但是内容较多。这些都为本课程的讲授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本课程和实际冶金工艺结合众多,非常需要现场的实际介绍,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才能更好的看清设备背后的理论知识。但是从目前来看,很难找到这样系统的见习机会。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同时,本专业又非冶金专业,也为本课程教案的编排带来很大困难,往往对于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够。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有必要组织与整合冶金工艺的教学资源,例如现场录像,冶金工艺动画等,首先让学生对整个冶金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1]。同时编写适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冶金工艺及热过程的教案,满足非冶金专业冶金教学的要求。

2 组织与整合教学资源手段

(1)利用当地优势,邀请包钢技术人员在课程开始的前两个学时对冶金行业和冶金工艺进行介绍。冶金行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行业,通过这两个学时工程技术人员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冶金工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收集及整合冶金工艺方面的录像、动画等,重要的是,合理的穿插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连铸过程中,钢液的液-固变化,及后续的冷却,可以用动画演示,增强教学效果[2]。在有关工艺及设备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模拟动画和工程录像对冶金工艺及设备进行解剖和分析,使原来黑板上难以讲解透彻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冶金过程及其热工过程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国外许多大专院校的工程专业相继开设了有关“传输现象”的课程,传输理论成为与力学、热力学及电磁学等具有同等地位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70年代初,美国盖格教授主编的“冶金中的传热传质现象”出版。该书将传输理论引入冶金热工过程,使冶金热工理论有了质的飞跃。将传输的相关知识,特别是热量传输的知识附着在工艺上,讲授给学生,让其用专业和理论的观点观察冶金工艺的方方面面[3]。

(4)在完善《冶金工艺及热过程》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写新的《冶金工艺及热过程》教案。教案的编写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仅起教的作用,而着重起导学的作用。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并参考三到四本精品教材,同时吸收优秀课程的成果,同时照顾到非冶金专业的特点。参考其他院校的冶金工艺课程教案,结合多套教材,进行编写,做到涉及方面广,适度的深入。同时希望能找到一本适合非冶金专业用的冶金教材,也为学生们学习找到一本好的参考书。开发系列课件,改善内容的条理性,有效解决专业课时压缩和信息量大的矛盾。将课程相关资源上网,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扩充性资料索引,包括相关教材、相关的教学网站和资源等,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5)利用我校在钢铁冶金上的教学优势,安排专项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原理验证、主要技能训练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相应的方法分析解决冶金生产的实际问题。

3 课程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效果

冶金技术及其理论范文4

[关键词]生产实习;质量;冶金技术

中图分类号:TF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258-01

一、冶金技术专业简介

冶金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对矿石加工钢铁或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技术的研究是科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培养。推广和应用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新技术。高层次人才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冶金企业。

新的组合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阶段是冶金技术的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冶金过程的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优质冶金材料行业的相关要求。二是减少冶金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这也是先进专业的主要方向。考虑到中国冶金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因素是低和复杂矿产资源的多元化特点,专业不仅致力于研究减少废物的过程。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也是评价和指导的环保意义和经济意义的复杂矿石的冶炼技术,根据这一原理复杂矿石的利用,最终实现中国优质冶金材料生产生态。

根据上述特点,冶金技术专业主要有三个分支: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除了一般的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冶金技术专业主要包括内容:冶金和材料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冶金和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能源;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新技术的综合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冶金资源。高质量、高附加值制造业冶金产品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

冶金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技能,和冶金和金属加工和毕业生,广泛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新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冶金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目前,一年中只有20多所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是非常有限的,但市场需求特别高。冶金国家快速施工技术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钢铁冶金,有色冶金企业是一个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技能的好地方。

二、明确生产实习目的

冶金企业生产现场高温、高压的特点,化学用品和噪音,因为不熟悉环境,对生产和管理系统缺乏了解,并在七月温度高的生产实践,导致学生不敢进入实践领域,不想学习甚至缺岗现象,从而影响练习效果,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明确的目的和生产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核心。学生实习动员实践之前,向学生讲解实践内容,实践和管理措施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同一时间!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计划等于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多种实习方式相结合

主要生产实践包括跟班学习,实地考察和研讨会。显然,最好是跟班学习实践模式,但由于冶金技术专业进行了为期4周的一般实践,很短的时间,需要在这段时间学习的学生包括生产氧化铝,电解铝生产的碳电极材料的生产。因此,为了解决太多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学习内容的矛盾,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的实践,提高实习质量。

跟班学习结合小组讨论。针对氧化铝生产过程的特点,长期的过程,学生不可能在每个过程的实习期短周期的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参观学习现场基于植物,被分为几组,分别到各车间跟班实习车间,根据实践,重点了解,并安排在实习阶段结束时的小组讨论,由相同的学习问题和回答其他学生!集体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整个工厂的情况。知识和学习重点。与对方沟通,实习结束后学生。

专题讲座与跟班学习相结合。熔熔盐电解铝行业相对于氧化铝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短。因此,为了提高实习质量,确保培训效果,采取专题讲座与研究相结合,讲座的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安排,并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使学生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实践,听讲座的问题。

专题讲座与现场参观相结合。作为附属单位铝冶炼企业和矿山的炭厂,实习时间的限制,使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因此,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确保培训效果,实践两单位座谈和现场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使用。与感性认识的植物学生主要设备,用于铝冶金生产的一个完整的概念。

四、综合评定考核

生产实践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的实践结果,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还涉及到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其他方面的内容。因此,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实习任务,制定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包括劳动纪律,组织纪律,技能等。实习报告,包括完成!写作的标准报告,和综合素质,探讨和总结知识的改进。理论试验和生产实践,主要内容应该是实践的重要内容;综合评价将进行几个成绩按3:4:3的比例,最后的结果是实践。

参考文献

冶金技术及其理论范文5

关键词:焊接冶金学 课程改革 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汽车、船舶等制造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而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等制造行业焊接工艺。是这些行业必不可少的工艺技术,它是一种可靠、精确、低成本的连接金属材料工艺方法。《焊接冶金学》是金属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他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详细的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焊接专业理论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环境的不断复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较以往有所不同,需要基础知识掌管过硬的综合人才。因此,如何不断改革《焊接冶金学》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一定自身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课程地位及目的

《焊接冶金学》是焊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从事专业领域工作必备的焊接理论与技术课程 ,该课程在培养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之后 ,学生才开始具备对焊接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 良好的基础 ,因而本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程目的在于研究金属材料在熔焊条件下,有关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方而普遍性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各种具体条件下具体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为工业生产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探索提高焊接质量寻找新的途径和提供理论依据。

2.传统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在以往的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实行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给学生讲解某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够背熟相关知识 ,来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课堂中通常是采用黑板课教学,教学方法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内容,课堂中没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整个课堂教学只是学生跟着老师的套路教学。其实,焊接冶金学这门课程本身内容较枯燥、空洞、抽象,加上在课堂中教师理论讲述效果欠佳,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开设焊接专业的学校非常少,从而使得相关专业教材、辅助教材很少,更新速度慢,实践课时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因而,不可避免地给专业教师备课或者学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等带来一定困难。

3.焊接冶金学课程改革与教学策略

3.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每一个举动、每一种思维方式都将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专业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责,充分感受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因为,最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师只有把握好授课、毕业设计、指导实习和课程设计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可以通过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不断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科研成果融人到教学环节中,应当深信教书只是一个过程,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以开放的胸怀去接纳学生,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影响学生。更注重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在教会他们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2强化实验教学

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每组的实验人数,使每位学生都能动手进行焊接前准备红酢及实际焊接操作,对实验现象及本质的理解更加透彻,收获和体会也更多。建立实验课程的信息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发表建议的机会,部分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好的建议可以被采纳实施。

此外,增加综合性实验环节,使实验内容紧扣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对很难焊接的紫铜进行焊接性的综合评价实验,从实验准备、焊接操作,到焊后的试样制备、缺陷分析及性能测试,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学生能够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工艺,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3改革实践环节

《焊接冶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原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目的的实验课进行改革,改成创新性实验课。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课题式的自主实验,激发创新欲望、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将课内实验改成不限时间的全天开放性实验,随来随做,解决实验设备不足问题;将实验报告改成实验论文,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训练;实验成绩根据从“结果的对错”改为“过程的创新程度和实践能力表现”。

3.4改革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放弃过去满堂灌输的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提问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根据所讲 内容列举相关的工程实例 ,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然后指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进而导出要讲的内容。另外 ,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每章内容讲解结束后都给学生留有一定量的作业,还有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5改革教学手段

冶金技术及其理论范文6

1、旅游管理。该专业与工商管理并列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该专业是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专业,也是我国较多工科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

3、金属材料工程。该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覆盖了冶金、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粉末冶金等方向。

4、自动化。它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在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