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的性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逻辑学的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逻辑学的性质

逻辑学的性质范文1

关键词:高职 逻辑学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38-02

1 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高职院校究竟有没有必要开设逻辑学这门课?这个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有一种观点是逻辑学在现在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已经失去了它的位置。因为逻辑学特别是现代逻辑比较抽象,高职院校的学生毕竟基础较差,学习逻辑学有一定的困难;而且,逻辑学的教学内容相对于职业技能课程来讲,好像离日常思维和实际生活有偏离,应用性不强。

实际上,逻辑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英国的大百科全书中,把知识分为五大分科,按顺序为:逻辑学、数学、科学、历史和人文学和哲学,逻辑学排名第一。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在北大的演讲中,讲到上大学的意义有三点,第一,学习推理,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第二,如果解决做错的事情;第三,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这三点实际都和逻辑学关系非常紧密。

2 逻辑学教育的必要性

2.1 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端正学生的世界观

如果不系统学习逻辑学的知识,并不是说就没有逻辑思维。每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在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在逐步的认识世界,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大学阶段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成熟的阶段,虽然学生不学逻辑也会使用逻辑。但是没有系统地学习,在认识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并不能知道自己是否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掌握了逻辑学,规范自己的思维,才能够在思想的道路上不走歧路,正确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2.2 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随便现在社会逐步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国力的竞争逐步演变为创新知识能力的比拼。我国要在新世纪的国际社会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方,就必须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决定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低有很多种因素,其中的核心要素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特点在于敏捷性、独立性、灵活性。系统掌握逻辑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在思维时候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以免我们在思维时误入歧途。创新思维实际上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虽然有非逻辑思维,但是非逻辑思维也有逻辑学基本规律,它是不可能脱离逻辑思维而存在的。因此,我们的结论,必须以逻辑学为基础,创新思维才能更有效地培养。逻辑学具有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功能。

2.3 提高大学生辨析诡辩的能力

诡辩和狡辩不一样,诡辩是似是而非的推理,狡辩是比较容易被发现,被纠正的,而诡辩往往由于它的推理很比较强的迷惑性,所以很难觉察。

比如亚里斯多德的在《物理学》中讲说到:“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我们看到这一理论,不仅符合生活常识的传统认知,而且又是权威之言,自当深信不疑。当伽利略运用了逻辑的武器,进行了分析:假如亚里斯多德的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如果把鸡毛和石头一起绑着,相当于将一个重物和一个轻物绑在一起,那么它们的下落速度和原来相比会怎么样呢?从一方面讲,鸡毛被石头拉着,根据亚氏的理论,鸡毛要比原来的速度快了,同样的道理,石头的下落速度应该比原来的速度要慢了;而从另外一方面来分析的话,鸡毛加上石头之后,总重量应该比石头要大一些,那么应该这个组合起来的新物体的下落速度比原来的石头要更快一些。这就是说,从一个论据(或者说命题)出发,得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这就是说这个论据本身就是虚假命题,因为出现了逻辑错误。得出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比例。”这个论点的错误,我们就是运用了逻辑的武器,来辨析了诡辩。

由此,辨析诡辩,应该从诡辩根源加以分析,熟练掌握逻辑学的基本规律,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加以驳斥。

2.4 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哲学要解决本体、思维、语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语言究竟怎么样才能准确表达出思维,究竟怎么样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达思想,有效交际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说和写。或者我们说是语言,语言要素最重要的就是准确,或者说:清楚,明白。只有严密、准确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才能够进行最有效的交际。在当代社会,大学生能力的展示,交际的成功,主张的宣传等等,与人际间有效的沟通息息相关。没有逻辑学中的系统理论的掌握,没有正确的逻辑思维,大学生很难将自己的语言说明白清楚,也就谈不上有效人际沟通。逻辑学中要求大学生明确运用概念、恰当做出判断和有效进行推理,所强调的就是思维验证、论证严密,逻辑学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大学生的理论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哲学素养,规范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组织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有效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

2.5 培养大学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恩格斯说:“逻辑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获取知识,什么是知识,所谓知识,是对社会现象原因的认知、规律的把握。如何认知、把握,显然,仅仅靠感觉和信念是无法达成的,必须靠严密的逻辑推理。

逻辑对于新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类比、归纳和演绎这三种推理方式来实现。据说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鲁班,有一次被野草割伤,由野草的形状类比发明了锯子。人类历史中很多发明创造和一些重要的科学理论都是用类比推理获得的,如计算机技术、蒸汽机、克隆技术等等发明,又如自然选择理论、大陆漂移说、血液循环理论、原子模型理论等等科学理论这些都是类比推理的直接成果,然后通过科学实验去验证。大学生通过运用类比推理的理论,由个体到个体的认识方法,触类旁通,从而获取新知识。

逻辑学的教学与大学生的素质教学是息息相关的。经过系统学习,大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在短时间内将整个问题进行逻辑联系和逻辑推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逻辑学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大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关键点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需要大量各类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的知识,而逻辑学作为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学科的必要学科,将越来越承担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逻辑教学,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水平,有效和大学生其他素质教育学科紧密结合,为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服务。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各类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社会的趋势,努力实现逻辑学的系统教学,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向东,袁正校,郭泽深.逻辑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学立.大学逻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08.

[3] 何向东.改革逻辑教材服务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5(2):63-64.

逻辑学的性质范文2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的校园BBS、百度贴吧、个人网站、博客等为个人观点的自由表达和传播提供了公共平台,每一个上网者都可以参与各类事情的评论。校园网络舆论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中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同时由于大学生活正处于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使得大学生极易受到舆论你的影响以及参与到舆论当中来,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则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基于此,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研究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探讨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影响,有利于高校采取正确的网络舆论政策,引导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三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文献回顾

迄今关于网络舆论的定义都是从舆论的定义开始的,但由于人们对于舆论的界定都存在很大分歧,从而导致网络舆论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但综合各方观点,可以认为舆论就是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由此,在理解网络舆论的时候,主要是认清舆论的载体的变化所导致的定义的变化,例如,邹军认为网络舆论即为通过互联网表达的社会舆论。把网络舆论界定为“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但这里,网络舆论的主体所指并不明确,“公众”和“网民”之间的异同也有待辨析。此外,另有学者则进一步把“网上公众发表的意见”区分为两大类,包括网上各种传统媒体延伸的新闻言论,和网民在互联网上表达的舆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的舆论行为,不涉及到新闻言论的问题。因此,笔者把网络舆论界定为狭义的网络舆论,即“网民在互联网上表达的意见”。而大学生网络舆论则特指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民意见的舆论。

现有文献大都关注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甚少文献专门针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进行研究。目前对于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界定也存在差别,有的叫做大学生网络舆论,也有的叫做高校网络舆论,但不管如何叫法,主要研究对象都是大学生。此外,现有研究主要是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例如余惠琼认为大学生网络舆论主要有三个特点,即更为张扬的主体意识、更为多元的价值取向、以及更为多样的行为方式。刘建华、陆俊则从传播学的原理出发,论述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过程,认为大学生网络舆论经历了浅舆论阶段、显舆论阶段和舆论化阶段等三个阶段。此外,大量的研究则是探讨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等。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存在两个个明显的不足。一是现有研究主要建立在思辨分析的基础之上,缺少实证研究。既然建立在思辨的层面,则其结论的正确与否有待实证研究的验证;二是没有综合考虑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的机制及其影响路径关系。虽然现有研究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但仅从行为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而没有探索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前置变量及其后置变量等,从而不能揭示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的真正原因,例如为什么有的焦点可以形成网络舆论,而有的焦点却不能;为何有的学生反应积极,而有的学生反应冷淡等,这些现象值得更进一步探索网络舆论的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前置变量。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学生网络舆论形成的前置变量及其调节变量,从而探索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引导策略。

1.舆论的性质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影响

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程度往往跟网络舆论的性质密切相关。虽然网络解放了人们的话语权,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和信息的垄断,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网络,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成为焦点,都会成为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对象。如果要成为大学生讨论的话题,这些信息还需具备一定的特点。一般来讲,网上信息可以分为社会公德方面的和非社会公德方面的。事实上,许多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因为这些新闻所揭示的事件往往关乎整个社会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的突破。例如2009年5月7日杭州富家子弟飚车撞死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在事发后飚车的富家子弟们的态度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折射出了富二代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才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学生自然也会对此进行讨论。因此,舆论越是具有重要的社会公德性质,越有可能引起大学生网络舆论,由此我们得出假设1。

假设1:大学生舆论涉及的社会公德影响力越深,越有可能引起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参与度。除了社会公德外,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还有可能涉及到自身的事情。网络上的公共论坛、各个高校的校园BBS以及个人网站、博客网站等为个人观点的自由表达和传播提供了公共平台,针对各类事件的评论成为每一个上网者都可以参与的事情。随便点击一个高校的BBS,都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留言,对其日常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学校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评论,抒发感情。综观这些评论可以发现,它们是跟学生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例如学校食堂、学校考试制度、图书馆管理等,这些评论者虽然只是少数,但一旦某个评论或焦点事件关乎到学生的重大利益的时候,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网络舆论的发生机,吸引大多数学生的参与,从而成为一个公共事件。例如2008年1月4日,中山大学论坛“逸仙时空”赫然出现一个帖子《中山大学微生物专业艾云灿教授:请您不要再害人了好吗?》,发帖人“伤心博士”以该教授所带研究生的身份,揭发导师几大“罪状”,包括打骂学生、对想要转导师的学生打击报复等,帖中有名有姓,言辞激烈,在学生中引起一片哗然。这个帖子之所以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是关于学生培养的重大事情,关乎学生自身前途命运等重大利益的事情,因此广受关注,成为一个公共事件。由此可以发现,网络舆论的对于学生的利益相关性会影响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程度,由此我们得出假设2。

假设2:大学生网络舆论与学生的利益相关度越高,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程度也越高。

逻辑学的性质范文3

摘 要: 逻辑学教学对于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逻辑学的教学活动。本文简要分析了逻辑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重要性的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大学生;逻辑学;素质教育;重要性

逻辑学以其独有的严密性、规划性、创新性以及基础性等特点,一直备受教育学者的青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中,逻辑学的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逻辑学所发挥的影响,并在不断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深入地探究逻辑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一、关于逻辑学的相关分析

从逻辑学发展理论方面进行分析,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以及工具性兼备的学科,其基本理论也是其他学科普遍适用的原则和方法。实质上,逻辑学在各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倾向于从心理教育、情感教育、德育教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养。逻辑学在这几方面的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相对来说,逻辑学在我国教育中的教学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逻辑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重要性的分析

1 逻辑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逻辑学与思维科学密切相关,并在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其在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学习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理论的基础之上,探究更高层次的知识理论。逻辑学的教育,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使之可以更好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大学素质教育活动中,高校必须重视逻辑学的教学活动。

2 逻辑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能力

从逻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分析,逻辑学的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经过高等教育,应具备一定的文书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而大学生在语言能力方面缺乏一定的逻辑综合能力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一定意义上分析,逻辑学的教学活动,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规范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有效地避免语言表达出现不必要的语病以及颠三倒四的情况。

3 逻辑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逻辑学对社会理性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逻辑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实现逻辑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学的有机融合,成为当展的一种必然。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整个事件的逻辑联系进行思考,从而利用逻辑推理的作用,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因而,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思维敏捷的社会型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使学生可以在各种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及时地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以自身的能力独立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因此,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逻辑学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中,逻辑学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大学生素质教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逻辑学的教学,提高逻辑学的教学水平,使之可以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所有教学目标发挥促进作用。因此,各高校应在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前提下,大力发展逻辑学的教学,使之可以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为其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逻辑学的性质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网络道德行为;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32-02

一、目的与意义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崛起,网络给学生带来了海量信息,提供了高效的学习条件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信息选择和判断的困难、失范言行的影响、网络依赖和主体缺失乃至网络成瘾,导致人格缺陷。学校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帮助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养成,将成为教师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抚州市三所高校的高职高专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高职高专学生开展网络行为道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以东华理工大学、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高专共146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问卷分为客观情况问卷和主观态度问卷两大类。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问卷1469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有效回收率为97.3%。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上网的目的和对网上行为的道德问题的态度。态度决定行为,了解高职高专学生对网上行为的道德问题的态度,对于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69.6%的被调查者非常反感聊天室骂人现象,49.3%的学生表示不浏览黄色网站或网页,51.8%的学生认为在网络中应遵守社会公德,48.3%的学生赞成“与网友交往,应保持在网上进行”。这反映出高职高专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关于高职高专学生上网目的调查显示: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追求消遣娱乐、学习知识、结交朋友、查资料。由此可知,上网已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扩大交往面、丰富业余生活、求职择业的重要方式。(见表)

2.高职高专学生上网的频率及时间。对三所学校高职高专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上网时间在每天1个小时以内的占上网人数的22.7%,每天1~2个小时的占上网人数的50.8%,选择每天上网时间为2~3个小时的占上网人数的12.9%,3个小时以上的占上网人数的13.6%。当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甚至不同性别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是有较大差异的。相关调查表明:高职高专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段集中在下午和晚上,有极少学生逃课上网。62.8%的学生选择在自习或晚上休息时间或者周末上网,37.2%的学生根据需要而定。学生已把上网作为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有些学生不能自控、自律,通宵上网现象也时有发生。通宵上网,势必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3.高职高专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我们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显示:高职高专学生网民中有68%的学生将60%以上的上网时间用于玩游戏;有55%以上的学生每周玩网络游戏超过12小时,更有高达32%的学生玩家每周玩网络游戏时间在20小时以上。现在的高职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或多或少存有厌学情绪,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特别当无法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就会开始逃避,为摆脱“弱者”地位,寻找能够满足成就感的替代品。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大多数游戏告诉青少年的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玩家对杀助长暴力倾向。学生以“杀死”对手从中获得积分、财物、奖赏和级别为快乐,把取得胜利理解为获得个性的体现和潇洒。游戏世界的搏杀延伸到现实世界易酿成学生中的打斗暴力事件。长期接触暴力游戏的学生,一旦遇到了同样的暴力情景时,就容易模仿,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高职生上网打游戏,导致无法跟现实生活中的同学、朋友正常交往,无法与社会交往,逃避现实生活,希望自己永远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我行我素,往往表现为冷漠、自私、攻击、无情的情绪反映,失去有效的道德判断力。现在网络游戏设计都是根据学生好奇冒险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场面惊险刺激,游戏一关接着一关,引着你要玩下去,要想“通关”,就得连续“奋战”。这虽不像对烟、酒、等物质的依赖力量大,但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玩者普遍会感受到在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随着乐趣不断增强,就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逐渐成瘾,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四、结论

抚州市三所高校高职高专学生上网的目的动机总体来看是积极健康的。学生对网上行为的道德问题,大多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部分沉溺于网络的高职高专学生也折射出网络道德的失衡,学生在网络行为道德上的认知与其行为之间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沉迷于游戏的是高职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建议和对策

1.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宿舍上网条件,建立学生网络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平台的负责人从辅导员和学生中选取。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最了解学生这个群体的上网情况和思想动向。经常组织网页设计比赛、绘图比赛,在校园网上设立辅导员信箱、情感大姐等栏目,促进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化解学生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

2.利用班主任博客平台掌握引导学生网络舆情。班主任是高职高专院校管理部门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QQ、MSN、微博等现代化的通讯方式,方便与学生沟通。班主任通过博客平台表达观点,展示自我,与学生进行交流,收集一些心理箴言,富有哲理的故事、热门话题、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等喜闻乐见的资源,供学生分享,使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受到文化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增加投入建立比较成熟的校园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校园要实现校园新闻宣传、后勤服务、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各项工作安排和服务,都通过校园网络进行,为高职高专学生创造出一个课余生活的新空间,使校园网络成为学生网络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李一.主体性缺位与建构——解析和应对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关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1).

[2]张素姗,李彬.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网络行为调查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逻辑学的性质范文5

关键词:认知灵活性理论;网络教学;交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3-0034-04

The Alternative Design under 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in Web Teaching

Du Jian,Wang Yizhi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and its viewpoint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n discusses the elicited influence of 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on alternative design of web teaching. And finally it explores the detailed design of web teaching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from “man-host” and “man-man” aspects of alternation.

Keywords: 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Web Teaching; Alternation

随着各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量教学软件或教学系统的开发实践与使用也迅速发展起来。为了给学习者提供一个适合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如何实现良好的交互已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交互技术已经能支持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同步或异步网络传输,但是多数交互活动把学习者与教学资源的交互同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孤立起来,没有实现三者的整合,而完全依靠学习者的自觉选择。只有对网络教学交互设计的理论基础作深入思考并运用理论作科学细致的设计,才能维持高水平的交互,更好地组织网络教学活动。

1网络教学交互设计的理论基础

1.1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是由斯皮罗(Spiro)等人提出并倡导的一个理论,它属于建构主义的一支。但相对于极端建构主义来说,它吸取了认知加工理论的长处,采取了一个较为折中的观点,它既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作预先限定,让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同时也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只强调学习中非结构的一面,忽视概念的重要性。它主张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留给学习者广阔的建构空间。

认知灵活性理论把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在此阶段中涉及的是结构系统。联系紧密的知识领域,称为良构领域。相对地,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有如下特点:一是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都包含着许多广泛的概念的作用,即概念的复杂性;二是同类的各个实例之间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即实例的差异性。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要求学习者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广泛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可以说,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初级学习,而复杂和非良构领域的学习则主要是高级学习。

1.2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在复杂和非良构领域中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进行的双向建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为了实现对知识的双向建构,斯皮罗等人提出了“十字交叉形”(criss-crossing)学习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1认知灵活性理论十字交叉形学习法示意图

图1中,a、b、c、d及其指向o的箭头表示在不同背景或主题中对知识的理解,o表示最终的理解;从o指向a、b、c、d的箭头表示知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椭圆表示不同背景中对知识的理解相互影响。十字交叉形这一隐喻表明,在不同的背景下建构的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多个角度对知识进行建构,最终形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只有对知识进行多维表征时,学习者才能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所建构的知识才能较好地迁移到其他领域。

1.3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教学的观点――随机通达教学

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是斯皮罗等人提出的适用于结构不良领域中高级知识获取的新的教学方式。随机通达教学的核心是,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以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多次进行,以达到获得高级知识的目标,即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随机通达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

(1) 非线性和多维性。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2) 案例性和情境性。该模式不是用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讲解概念应该如何应用,而是把概念放到不同的实例当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从不同方面说明其含义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2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网络教学交互设计的启示

2.1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导下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

由于网络学习具有学习自主性和认知灵活性,学习者的能力也应相应提高。在认知灵活性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者应尤其注意以下两种能力的提高:

(1) 在学习过程中探究交互的能力。网络学习的自主性使学习过程表现出灵活的交互性。在网络学习中,如果对教学情景不够熟悉或者学习的任务比较难、比较重,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交互与他人合作来达到学习目标和效果。同时,网络共享资源为学习者创设了探究学习情境。学习者提出思考问题后要收集资料,按照计划对问题进行探索,有了结果后还要学会借助信息表达工具公布和发表。对于比较复杂的学习情境,学习者要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探索性的操作实践,从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关系和规律。

(2) 在具体的情景中迁移的能力。网络学习的知识存在于多元情景而非单一情景中,当知识通过多元情景获取时,学习者既能获取概念的相关特征,也能获取更广泛、更丰富的知识。学习者在不同背景下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尽相同,通过对知识概念的多角度建构,就会形成对知识概念的全面理解。这样,在面对新的学习情景时,学习者头脑中就会以一定的方式重新组织知识序列,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新情景,从而能更清晰地揭示概念的复杂关系,并且随着情景的变化达到知识迁移。

2.2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导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要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模式,体现认知的灵活性和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运用交互策略,对交互活动进行设计;将各种资源与课程内容整合起来,设计一些问题和提示,引导学习者到教学资源库查阅相关资料;重视问题回答方式的设计,提高学习者的主体参与程度;引导学习者在讨论社区参与讨论,加强对学习者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对学习者的活动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价,以维持较高水平的交互活动,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的同时积极进行各种类型的交互,从而提高学习者对课程的理解和自学能力。另外,还要注意情感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增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2.3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导下的网络教学交互设计总体原则

网络教学交互的设计应该从认知灵活性理论出发,结合随机通达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的特点来综合考虑。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导下的网络教学交互设计总体上应体现如下的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技术管理人员的辅教作用,充分考虑学习者之间的交流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者练习和训练内容,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启发学习者的联想思维,赋予学习者串联知识和网络浏览的自,提高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同时,注重教学资源主体的价值实现与个性解放,尽可能地实现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的优化整合,努力建构一种教学资源建设者、提供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往对话机制,做到互动及时、可控性好、互动程度广而深。

3网络教学交互的设计

3.1“人-机” 交互

(1) 教师与教学资源的交互

目前,大部分的网络教学资源都以网页形式呈现,而大部分的网页都以静态方式展现,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更新频率不够快,不能真正建立起持续交流的教学过程。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即网络教学资源的结构应根据学习者的不同认知规律,或不同的认知水平来构建知识框架,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途径,更好地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通过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技术服务系统和管理工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者的各种学习信息,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调整,从而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高质量保证。由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学习已经超出了教材的限制,教师与教学资源的交互就不能再停留在备课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创建和更新教学资源上,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通过对多种观点的辨析与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者与教学资源的交互

学习者与教学资源的交互是学习者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习者面对他认为有意义的或与其相关的问题。因此,在网络教学设计的虚拟课堂中,要尽量表现一些对学习者来说真实的并且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任务,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一定的挑战性,切实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引导学习者体验实践和主动参与。通过网络提供的这种教学情境,学习者就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教学主题的建构者。学习者不仅仅可以浏览、下载所需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修改,如添加心得体会,等,构建自身的基于具体情景或具体案例的知识序列;再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对概念的交叉学习,实现知识的灵活迁移和新知识的创造。

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与教学资源的交互不仅体现在学习的教材内容上,还要提供更丰富的交互形式,如通过Flash等多媒体技术将真实的实验环境在网络上呈现,使学习者可以在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帮助下学习,以弥补目前网络教学实践机会少的缺陷,促进学习者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智能性和及时反馈性对于网络教学系统“人-机”交互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监测交互活动是否发生并给予反馈,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例如,单元测试的计时答题和批改,当学习者在5分钟内没有任何动作,系统提示“您答题的时间过长”;当学习者提交答案,系统自动统计总分并显示。这就需要对学习内容作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交互设计。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对于激励学习者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尤其是儿童)都喜爱且乐于接受具有人类特征的生动的卡通形象。交互设计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将人类的情感融入到信息反馈中去。另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界面主题风格等个性化的设计也是“人-机”交互应当考虑的因素。

3.2“人-人”交互

(1) 教师之间的交互

网络教学资源除了具有教育性、技术应用性等特点外,还应有艺术性,它包括整个界面的布局,点、线、面的使用,字体的使用,色系色彩的使用,等等。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需要教学资源建设的各位教师和技术人员能够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网络教学资源“设计-制作-发送-教学-反馈”的全过程。

在网络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同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重点难点不能差异过大,因此,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互相督促,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备,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对于小组学习或协作学习,教师还可以交叉组织、指导讨论活动,并且通过建立电子学习档案等对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持续关注。

(2) 教师与学习者的交互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教师不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只能依赖于网络教学资源来实现交互。所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必须考虑使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如文本、音频、视频,等来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同步或异步的交互。

教师可以通过记录登录次数、翻看答案的次数、交作业、提问的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各方面,建立起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及时反馈和评价;可以通过电子公告牌系统(BBS)或在线聊天(CHAT)引导学习者讨论问题,启发学习者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系统(E-mail)或手机短信息实现网络教学的交互式答疑;可以通过导航系统,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课程单元数、学时数,从此帮助学习者了解学习该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水平、自己的知识层次、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的系统,从而建立起教师与学习者的虚拟对话,引导学习者进一步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学习工具,如计算器、日历之类,以提供即时的帮助。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习者感到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并非只有计算机和自己在对话,而是始终有其他学习者共同参与、有教师提供指导的,是人性化的。

(3) 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学习者以自己的整个身心去感受教育情境中的问题、事实、情感和价值,并通过网络生动地传达自己的思想,积极地进行教学交往。学习者可以借助网络通讯方式,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和讨论活动,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应充分提供数字化协作学习的工具,例如网上的电子白板、布告栏、BBS、E-mail,或者聊天室、虚拟教室、虚拟会议,等,让学习者自由选择小组,自由进出,进行主动学习或自我发起学习,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与志趣相投的伙伴进行合作学习,实现一人与多人、多人与多人的交互。通过多种交互渠道建立的协作学习小组,在网络环境下不需要聚集在一起就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小组学习者之间通过交流与探讨,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激发和产生共同知识,互相弥补知识建构的不足,让学习者感觉到有其他学习者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从而弥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所带来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缺失。

4总结

认知灵活性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一个分支,是新信息技术与当代学习理论发展的结晶。它强调知识的学习应从不同层面、不同概念入手,让学习者充分了解知识的不同方面,这对网络教学交互设计极具启发意义。基于认知灵活性理论的网络教学交互设计突破传统教学交互的局限,对支持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加强理论与真实生活情境的联系,促进知识在情境中迁移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精心设计的各种交互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针对复杂与结构不良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习者自己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索与建构,有助于学习者培养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Spiro, R.J., Jacobson, M.J. & et al. (1992), Cognitive Flexibility, Constructivism, and Hypertext: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Ill- structured Domains.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 A Conversation.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2

[2]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O3.6.

[3] 范琳,李玲.认知灵活性理论与网络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4,(3).

[4] 高秀芝.认知灵活性理论与课堂教学改革[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3,(4).

[5] 王超杰.认知弹性理论与网络课程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1,(4).

[6] 范龙.论网络教学的非实时交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

[7] 周榕.基于Web的教学学习资源设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O02,(1).

[8] 舒存叶,张雷,赵蔚.网络课程交互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

[9] 王同明.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1).

逻辑学的性质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心脑通络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理。方法使用兔开胸结扎冠状动脉造成缺血性心脏病模型,将30只兔随机分成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心脑通络液高、低剂量组。2 d后检测NO及其基因表达,ET1及其基因表达。结果心脑通络液能升高NO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ecNOS mRNA水平,降低ET1 mRNA水平,疗效优于地奥心血康组(P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 心脑通络液; 基因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sm of Treating Ischemia Heart Disease with Xinnaotongluoye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mechanism of treating Ischemia heart disease with Xinnaotongluoye. MethodsMade the model of AMI by tieing up the rabbit`s coronary artery. Divided the rabbits into five groups. After two days the NO,Et1 and their mRNA level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study showed Xinnaotongluoye could make level of NO and its mRNA up and the level of ET1 and its mRNA down, the relative effect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Xinnaotongluoye group than the Diaoxinxuekang group (P

Key words:Ischemia heart disease ; Xinnaotongluoye; Gene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目前最有力的手段是心肌血运重建疗法,主要是介入疗法及静脉溶栓治疗,但介入疗法价格昂贵,目前尚难以适应我国国情而广泛开展,溶栓疗法也受到诸如就诊时间、年龄、禁忌证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特别是对心肌血液重建后再灌注损伤等问题尚无有力手段,仍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中医针对其病机气虚血淤的治法-益气活血法尤为重要。心脑通络液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从分子水平探讨了心脑通络液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希望能开拓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途径,进一步丰富心脑通络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模型制备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0只,雄性,体重2.0~2.3 kg,4~5月龄,均购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使用兔开胸结扎冠状动脉造成缺血性心脏病模型。

1.2 动物分组、饲养与给药将30只雄性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6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心脑通络液高、低剂量组。各组家兔均采用灌胃给药,2次/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服;地奥心血康组灌服地奥心血康悬液10 ml/kg(剂量相当于生药0.1 g/kg);心脑通络液低剂量组灌服心脑通络液5 ml/kg;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灌服心脑通络液10 ml/kg。各组灌胃量均以生理盐水平衡。连续灌胃3 d,末次给药1 h后进行造模。心脑通络液,主要组成:黄芪、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水蛭、瓜蒌、半夏、甘草等。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制剂室提供,200 ml/瓶。地奥心血康,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0406058 0.1 g/粒。

1.3 方法造模12 h后开始灌胃,灌胃2 d后用20%的乌拉坦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剂量为1 g/kg,剪开腹腔,从下腔静脉按各试剂盒要求取血保存,按各试剂盒方法检测NO,ET1水平。打开胸腔,取出心脏,用0. 9%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在心脏左室心尖部剪取心肌组织,按相应原位杂交实验要求保存,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O基因表达,ET1基因表达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均以 ±s表示,将数据输入计算机SPSS系统中处理,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家兔血清中NO的检测结果见表1。表1中所示,实验后假手术组、地奥心血康组、心脑通络液低剂量及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NO数值均高于模型组,与之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2.2 各组家兔血清中ET1的检测结果见表2。表2中所示,实验后假手术组、地奥心血康组、心脑通络液低剂量及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ET1数值均低于模型组,与之比较,地奥心血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各组家兔血清中NO的变化(略)

与模型组比较,*P

表2 各组家兔血清中ET1的变化(略)

与模型组比较,*P

2.3 一氧化氮合酶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结果见表3。表3中所示,实验后假手术组、地奥心血康组、心脑通络液低剂量及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ecNOS mRNA数值均高于模型组,与之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表3 一氧化氮合酶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结果(略)

与模型组比较,*P

2.4 内皮素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结果见表4。表4中所示,实验后假手术组、地奥心血康组、心脑通络液低剂量及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ET1 mRNA数值均低于模型组,与之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表4 内皮素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结果(略)

与模型组比较,*P

3 讨论

缺血性心脏病的基本治则:祖国医学中没有缺血性心脏病的概念,但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来看,根据缺血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其大致相当于“胸痹”“心痛”之范畴。从中医学角度出发,缺血性心脏病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脏气虚亏为主,标实以痰淤痹阻为多见。气虚血淤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机,益气活血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基本治则。益气除可使脉道之血在“气帅”之下而正常运行外,尚可助于化淤祛痰。这正是治病必求于本的体现。而化淤祛痰则是针正对其标,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缺血性心脏病多发于老年人,老年人在生理上本虚,且在生理性本虚的基础上并存病理性本虚,病理性本虚乃有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或有客邪久留,或反复受邪,或劳倦过度,情志内伤,或房室不节,耗损真阳,伤之脏腑,而留发生缺血性心脏病之隐患。气虚不能摄血,可致血行淤滞不畅,气虚失于运化,可致痰浊内生,痰淤胶结痹阻心脉而发病。从现代研究来看[1],痰淤相关有着其深刻的物质基础,两者在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自由基及血液生化改变等方而都有相同或近似的改变,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痰淤相关学说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可见益气活血,化淤祛痰作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本大法,用于临床有良好疗效。中药心脑通络液的作用机理:NO是一种信使分子,它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它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冠脉循环、维持正常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2]。NO是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催化下,由L-精氨酸和氧生成的,心脏中NOS有三种同工酶,即ecNOS、neNOS和iNOS,生理情况下心脏中绝大多数为ecNOS,通过自分泌的形式抑制儿茶酚胺类的刺激肌力作用,促进心肌舒张,降低心肌耗氧量。内皮细胞中ecNOS合成释放NO是血管张力的主要调解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可维持释放NO,以维持一种基础的血管张力,内皮细胞的NO基础释放可作为内源性缩血管物质的缓冲,NO能灭活过氧化物,可防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3],缺血心肌中ecNOS基因表达减少或消失,故血清NO水平下降。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心脑通络液可拮抗这种病理改变,能从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对ecNOS进行调节,显著升高家兔心肌缺血后血清中NO水平,保护缺血对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的损害。ET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和效应最持久的内源性血管活性肽。对全身血压、局部血流灌注及细胞增殖等具有重要作用,对心血管方面的影响最为广泛[4]。ET 有三种异构类型,即ET1, ET-2和ET-3。其中,ET1细胞产生的唯一家庭成员,它产生于血管平滑肌细胞。ET在心肌梗塞形成中是个重要因素,急性心肌缺血时血浆ET1显著升高,引起心功能恶化和梗塞扩展[5]。各种生长因子和血管蛋白调节ET1基因的转录,这些物质也能调节ET1 mRNA的翻译[6],NO释放增加,可间接起到干扰ET的作用。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心脑通络液可以降低ET1水平,能从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对ET1 mRNA进行调节,保护缺血对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的损害。心脑通络液是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效方,主要由黄芪、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水蛭、瓜蒌、半夏、甘草组成。该方具有益气活血、化淤祛痰的作用,针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机,具有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有补有通,补而不滞邪,通而不伤正的特点,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心脑通络液重用黄芪、丹参,益气活血止痛,为方中君药。黄芪甘温,善于补气固表,可补心、肺、脾、肾之气虚,有补气行气之功,丹参与黄芪相配伍,是益气活血的代表典范;臣以桃仁、红花、水蛭、瓜蒌、半夏活血祛淤,化痰通络,与君药相伍可加强活血之效,并祛痰而不伤正,本组药物是针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时伴随的痰淤互结的病理状态而设;气为血帅,气行则血畅,活血不忘行气,故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甘草调和诸药,以之为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强心、增加心排血量作用,还具有抗心肌缺血,保护实验性心肌梗塞及再灌注性心肌损伤,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据报道,黄芪总皂苷能减轻缺血心肌损伤,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对抗血清CPK, LPO浓度的升高,增加SOD含量,缩小心肌梗塞范围[7];丹参在心血管系统应用中,是现代药理学研究最多的一种中药,具有强心、扩血管及抗血栓形成作用;还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凝、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氧化等诸多作用[8,9]。当归、红花、川芎均有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和促进PGI2生成、降低血液凝固性、增强纤溶酶活性、降低血液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促进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10];瓜蒌具有扩张冠脉、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1]。综上所述,方中这些主要药物具有的这些药理作用,为心脑通络液组方的科学性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可见心脑通络液治疗作用是多方面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疗效的机理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铁涛.冠心病的辨证论治[J].中华内科杂志,1997,2 (1): 40.

[2] Palmer RMJ, Fertige AG, Moncada S. Nitric oxide releaseaccounts for the biologicals activity of endothelium derived relaxing factor [J].Nature, 1987, 327:524.

[3] Matheis G, ShermnMP, Buckberygd, Pathway, et al. Role of L-arginine-ni-tricoxide in cardial reoxygenation injury[J]. Am Jphysiol,1992,262:16.

[4] Levin ER. endothelins N Fngl J Med, 1995, 333:365.

[5] Watanabe T, Suzuki N, Shimamoto N, et al. Contribution of endothelins to the extens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in rats[J].Circ Res,1991,69:370.

[6] Hu R-M, chuand My, prins B, et a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 stimulate the production and seeretion of endothelin-1 from cultured 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J]. J clin Invest, 1994, 93:1056.

[7] 侯云生,何振山,齐书英,等.黄芪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实验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7):381.

[8] 秦青通,王肖铭.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 (7): 242.

[9] 刘 义,肖志杰,齐志敏.丹参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抗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