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信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规划信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规划信息

旅游规划信息范文1

旅游业在桂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作为国内少数几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体系的城市之一,桂林也一直引领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潮流。

挑战与机遇并存。目前,桂林市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着“两改一融合”的战略机遇。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桂林市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201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桂林市成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国家对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改革试点,以及全球产业正在酝酿的变革,使桂林市处在加快发展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历史机遇期。

目前来看,桂林市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是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缺乏知名龙头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尚未有效掌握资源配置的主动权。这也导致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有效释放,产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仍然较大。

同时,桂林市的多数旅游网站依附于传统旅行社,业务发展受落后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严重制约,自主性不强。它们仍保持着小作坊式的传统发展模式,策划能力不强,营销方式单一,资本力量运用严重不足。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如火如荼,小草软件、恒宇软件、奥普软件、联恒科技、桂林生活网等桂林本地企业也推出了相关产品和服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这些应用还是零星的、初步的,尚不能有效支撑产业的发展。桂林市亟须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善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环境。

桂林是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四大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引领着我国入境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产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位居全国第一位。

自发展之初,桂林的旅行社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国外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弥补了桂林市场资源的先天不足,减少了产业环节,开创了组团社发展的新模式,并引起国内旅行社的纷纷效仿。

桂林国旅从1998年起,审时度势地发展起电子商务旅游,是同行中最早涉足旅游电子商务的公司之一。2012年线上交易额1亿元,超过全社总收入的40%。为全面推进业务转型,桂林国旅还计划建立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中国旅游业资源,为旅游行业打造直销模式,给游客提供直面旅游产品提供商的机会,改善目前旅游企业小、散、差等状况。

2009年唐朝国旅的上线,其基本的商业模式是将欧美客人带到东南亚五国旅游。该模式下,唐朝国旅是典型的资源整合者、信息服务商,它开辟了我国客源地和目的地都不在国内的(即“两头在外”)一种全新的模式。

桂林拥有种类繁多的旅游商品、富有特色的土特产,而且背靠东盟,越南、泰国等国的商品琳琅满目。依托这些产业基础,桂林很多商家纷纷在阿里巴巴、天猫网、淘宝网等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销售旅游产品。在淘宝网上以“特产”为关键词,在桂林本地可找到相关店铺 190家。其中,皇冠店铺6家。

电子商务的应用有效促进了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但是,相对于线下业务来说,网上销售量普遍不高,这些应用还是小规模的,电子商务交易量在桂林旅游商品销售中所占比例还很小。

由此可见,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核心,服务类旅游电子商务又是旅游电子商务的核心。因此,未来5年要把服务类旅游电子商务作为重中之重。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类旅游电子商务和衍生服务业。

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要依据市场形势而主动思变,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桂林市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根据桂林市的资源禀赋以及未来的产业发展战略,未来5年桂林市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将遵循“核心带动、两翼齐飞、鼓励发展”的策略,即以旅游电子商务为核心,旅游网络媒体业和旅游软件服务业为两翼,鼓励旅游硬件服务业和旅游信息化支撑服务业的发展,也即“122”战略。

以旅游电子商务为核心,大力发展入境旅和公民旅电子商务。鼓励旅游企业利用各种途径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加快变革营销方式,以整合营销为手段,以品牌建设为中心,打造若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提高对全球客源地市场的覆盖率。重点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打造全国性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大力促进平台型企业的发展,加快掌握资源配置的主动权。有序引导有条件的旅游网站独立成为专业的互联网公司。着力推动产业创新,以移动电子商务为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国旅游网络媒体业的产业规模还相对较小,但是其地位和作用很大,且已诞生了几家平台型企业。未来5年,桂林市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其旅游网络媒体业务独立为专业网络公司;大力扶持社会化媒体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业态的发展;鼓励旅游网络媒体探索多种盈利模式,鼓励旅游网络媒体向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培育1~2家全国知名企业,力争培育1家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

旅游规划信息范文2

论文关键词:密云旅游业,“十二五”规划

 

随着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密云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新统计表明,2008年密云接待游客70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4亿元。从2005开始,密云旅游每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密云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目前,在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 ―2020 年) 中,密云与平谷、怀柔、延庆、昌平西北部、门头沟九龙山以西部分以及房山山地部分被规划为北京远郊度假旅游带,主要以开发自然观光、乡村度假、野味探险等旅游活动为主,满足北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这对密云旅游业而言是一个大的发展契机。本文作者根据专业课所学理论知识以及结合跟随学院教授课题的实践经验,对“十一五”期间密云旅游业发展现状作一个归纳性的梳理、总结,明确密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亟待改进的方面,从而制定出在“十二五”期间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与开发对策,促进密云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健康有效的发展。

1 密云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区位优势分析

密云是北京面积最大的区县。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大平原北缘,是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是北京通往东北及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全县总面积2226.5平方公里,县城呈三角形。从1958年起,密云县正式归属于北京市管辖,到2005年,密云县辖17个镇(密云镇、十里堡镇、河南寨镇、东邵渠镇、巨各庄镇、大城子镇、北庄镇、太师屯镇、新城子镇、古北口镇、高岭镇、不老屯镇、冯家峪镇、石城镇、西田各庄镇、溪翁庄镇、穆家峪镇)、1个民族乡(檀营满族蒙族乡)。共有65个社区、334个村委会。密云县北邻河北省滦平县,东接河北省承德县和兴隆县,南与平谷、顺义县相连,西与怀柔县毗邻。这种区位优势为密云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特征,这种区位特征赋予了密云旅游业良好的区位条件。首先,密云紧邻北京客源市场,拥有充足的客源市场优势。从地理空间来看,密云距北京东直门仅6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约40公里,京承高速开通之后,从北京市区到密云只需30分钟。目前,在京承之间业已生成大量的旅游客流,密云如何能够有效地加以吸引,使之作短暂停留,就能大大促进密云旅游业。其次,密云地处北京远郊休闲旅游带。随着北京市民利用节假日及周末做郊区休闲旅游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密云旅游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1.2 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密云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日益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十一五”期间,密云旅游总量不断扩张。全县已开业旅游景区18家(表1),目前正在开发景区7家;旅游宾馆饭店5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24家,星级餐馆11家;旅行社及其门市部3家,旅游纪念品公司1家;旅游民俗村35个。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密云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经过多年来建设已形成了以密云生态精品卫星城为中心,带动东西南北四条旅游热线的一城带四线的旅游分布格局。一城既:密云生态精品卫星城,东线主要分布有:司马台长城、古北口、云岫谷、白龙潭、九龙十八潭等景区,南线主要有南山滑雪场、黍谷山景区,西线有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潭、京都第一潭、桃源仙谷、清凉谷等景区以及白河市级旅游度假区,北线有云峰山及不老屯万亩草场观赏区。

表1 密云县A级景点

 

名称

等级

地点

电话

司马台长城景区

4A

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

69031051

黑龙潭旅游区

4A

石城镇大关桥

61025028

桃源仙谷自然风景区

4A

石城镇南石城村

61025309

云蒙山森林公园

3A

琉璃庙镇后山堡村

61622480

云峰山自然风景区

3A

不老屯镇政府

81098688

清凉谷旅游风景区

3A

石城镇贾峪村

69015208

首云铁矿

3A

密云县巨各庄

61031673

北京青菁顶自然风景区

2A

石城镇黑龙潭北

61025909

白云峡

2A

石城镇捧河岩村

69017593

九道弯大峡谷自然风景区

2A

石城镇北石城村

69050004

云岫谷游猎自然风景区

2A

新城子镇遥桥峪村

81022436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

2A

密云县石城镇王庄村

61008258

卧虎山长城景区

2A

密云县古北口镇

81051291

京都第一瀑

2A

密云县石城乡柳棵峪

65880066

古北口旅游景区

2A

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

81217725

北京紫海香堤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A

旅游规划信息范文3

旅游地图是地图学和旅游学交叉、渗透、结合的产物,是旅游地理信息产业和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信息的图形表达形式,是表示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时空信息,专门为旅游规划决策者、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服务的专题地图。从广义上说,旅游地图包括导游图、旅游交通图、旅游宣传图、旅游规划图等。通常市面上见到的旅游地图,主要是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是一种狭义的旅游地图,确切说应是导游图。

二、旅游地图的特点

1.突出旅游三要素

在旅游地图上,着重突出旅游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供旅游经营管理者使用的旅游地图需要突出旅游主体要素,即客源地的分布及其地域特点;旅游者的职业构成、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旅游目的、游客流向、流量及其时空变化等。在旅游规划和导游地图上要突出旅游客体要素,即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地域内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其空间分布,旅游资源的规模、等级及质量差别,旅游资源评价因素的时空差异以及各种旅游线路及旅游区划等。为游客服务的导游图及综合旅游图上,必须突出而详细地表现旅游媒介要素,包括旅游宾馆、饭店,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旅行社等的分布、类型及等级。

2.紧扣旅游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旅游地图的选题必须紧扣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倒如,为推出并宣传“中国名山胜水游”的旅游产品,我国编制出版了黄山、泰山、华山、峨嵋山、衡山、长江三峡等一系列名山胜水的导游图;为满足专项旅游的需求,许多地方编制出版了专题旅游地图,例如,垂钓图、狩猎图、美食购物指南图、体育比赛观光图、宗教朝拜及科学考察图等。

3.设计强调艺术美

求新、求奇、求美、求乐、求知是旅游者共同的心理特征,其中,领略自然和人文之美是旅游的最基本要求。旅游地图作为旅游产品的广告载体,旅游主体和客体的媒介和导游的工具,必须满足游客追求美的心理需求。因此,旅游地图上表示方法的选择及符号的设计必须在保证地图科学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艺术美。在实践中,为了突出山水的奇、险、秀、幽等形态美。旅游地图上的地貌一般不采用简单的等高线表示,而是采用透视写景、鸟瞰写景、彩色遥感图像及晕渲法等多种艺术手法烘托。为强调景物的色彩美,旅游地图上的色彩往往不采用地形图上的简单色系,而采用与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类似的复合色系。应用色彩的象征与联想、对比与优化,给予旅游者强烈的视觉感受。

4.图文有机结合

在有限的图幅上,要传递与旅游相关的“行住食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必须图文结合。显示旅游要素空间分布特点及其规律的地图,信息丰富的遥感图像,栩栩如生的彩色照片、彩画及素描写景图组合成有机的整体,辅以适当的文字,共同展示旅游区的特色。既要引导游客游什么、到哪里去,又要告诉游客景点景区美在哪里,唤起他们求美的共鸣。

三、旅游地图的功能

1.旅游信息的载体功能

旅游的主体、客体、媒介三方面的相关信息,均可在调查、分析、评价、预测的基础上,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经过地图综合的处理,采用旅游符号系统存储在旅游地图上。在一幅旅游地图上,根据需要可以存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旅游带、一个旅游区或一个景点的综合旅游信息。

2.旅游信息的传输功能

制图者用生动形象的地图语言将客观世界的旅游信息存储在旅游地图上,实现了旅游信息由客观世界到地图的第一次传输。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通过对地图符号的识别、解释和地图量算、地图图解分析、地图数学分析等方法,从地图上获取大量直接或潜在的有效旅游信息,实现了旅游地图到认识世界的第二次传输。这些信息为旅游者安排旅游活动、制定旅游计划、确定旅游路线、选择旅游期间住宿及就餐;为旅游经营者市场目标、设计旅游产品、改善服务设施;为旅游决策管理者进行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了全面、直观、系统的依据。

3.综合性的教育功能

地图既是空间环境信息载体,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工具。集自然、人文、地理于一身的旅游地图,其文化传播作用和教育功能更加明显。旅游地图把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的综合信息与地理信息融为一体,跃然纸上。众多的人文遗迹承载着历史文明的烙印,可以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可以培养人们的人文主义情感;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可以让人们亲近自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4.美学艺术的感染功能

地图是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视觉产品。旅游地图的美学艺术、审美价值更是其功能的体现。旅游地图的美是通过其外观形象表现出来的。封面的色彩、图框的整饰、题目字体的美术、装帧的形式;旅游地图上协调对称、结构合理、表意深刻的线条、符号、色彩、图形;三维立体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完美结合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图片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一幅色彩绚丽、图形美观、形式新颖的地图,能吸引人们对旅游景点的认识了解,激发审美感觉和艺术感染,进而引起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四、旅游地图的运用

1.旅游规划管理中地图的运用

(1)地图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基本技术手段。旅游规划和开发作为指导旅游发展与开发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图纸不可缺少,没有图纸的规划是不合格、不完善的规划。地图是一个地域的缩略,可以直观、系统地反映旅游开发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空间分布。一个地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旅游资源的分布、经济的布局、人口分布状况、区位特征等复杂多样的因素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域的旅游规划和开发的现状,决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只有地图可以把这些要素具体、直观、系统、科学地综合展示出来和联系起来,增强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可操作性,提高旅游规划和开发的科学性。

(2)旅游规划图是管理决策中的参谋。旅游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旅游地图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信息,是管理决策者无声的参谋。借助于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分布图,管理决策者可以全面了解旅游地域中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环境的规模及优劣等级,研究开发其利用价值;借助旅游经济图,管理决策者可以认识各地区旅游经济结构、创汇水平以及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制定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奠定基础;借助旅游规划图,管理决策者可“描绘出旅游地域开发的宏伟蓝图。在这张蓝图上,管理拓荒者可以科学地进行景点、景区的划分,确定景区的功能分区,划定景区、景点的管理保护范围,测定景区客流量,设计旅游交通,确定旅游区的建筑特色和规模等。

(3)地图是旅游规划和开发的成果展示形式。旅游规划的成果形式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旅游规划图件具有表达方式的直观性、表现形式的吸引性、传达内容的精确性、空间要素的丰富性等特点。相对于文本而言,规划图件是更为直观,具体的成果展示形式。旅游规划开发中常见的规划图件主要有区位分析图、资源分布图、交通规划图、项目规划布局图、游线组织规划图、绿化规划图、基础设施规划图等七种。

2.旅游经营者对地图的运用

(1)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产品的合理优化设计是旅游经营者成败的关键。旅游经营决策者可以利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设计合理的、符合不同旅游消费者需求的旅游线路;借助旅游交通图,经营决策者可以在认识旅游地域现有交通条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满足旅游者省时、省钱、省力等不同需求的交通路线;借助旅游市场及旅客流向图,管理决策者可以分析现有旅游市场,挖掘潜在市场,确定旅游经济发展的市场目标,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服务对象、服务方向及服务水准。

(2)旅游本体产品的宣传。旅游地图使用范围广、发行量大、更新快,因而迅速成为区别于电视、标牌、图片、文字的特殊广告。一幅设计新颖、印刷精美的旅游地图就是一幅功能齐全的旅游广告。在旅游地图上,人们用科学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地图语言宣传景区、景点,介绍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推出旅游线、旅游项目及旅游报价,推销旅游产品,从而大大提高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扩大旅游市场,增加旅游创汇,加速旅游资源的价值转换。

(3)旅游相关产品的广告。此外,作为广告的载体,旅游地图也可成为与旅游有关的各类工商企业的广告载体,从而促进旅游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腾飞。当然,必须注重旅游地图与工商企业广告图片、广告条目之间内容的统一、编排的科学、形式的协调和比例的适当。切不可片面追求利润,将与旅游无关的大幅广告充塞画面,忽略了旅游地图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用途。

3.旅游者对旅游地图的运用

(1)旅游活动中无声的导游。由于旅游的异地性,使许多旅游者对景区、景点缺乏足够的了解。旅游地图是旅游者无声的导游。一张内容丰富的旅游地图,详细再现了旅游区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要素,是联系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纽带。人们通过旅游地图,可以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景区景点和旅游服务的地理信息,判断和识别其方位,了解旅游线路,便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旅行。

旅游规划信息范文4

引言

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管理难度大,主要体现在资源范围广、变化过程短(尤其是自然资源)以及信息量庞大等,但引入现代测绘技术将大大降低的管理难度,这也为推动现代化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还不够成熟,也缺乏经验指导,这也是我国大多数旅游区管理不善的一大原因,对旅游业发展非常不利。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地貌、水体、气候以及动植物等一些自然因素,这些因素相互结合构成一个个吸引人们去观光旅游的天然景观;而人文景观则是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其中有各种历史遗迹、古今建筑精华以及各民族的习俗等。当前,现代测绘技术在旅游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包括,资源调研、开发以及规划,资源动态监控及保护,制作旅游资源遥感图,旅游信息系统的策划、开发,设计虚拟旅游系统等方面。

一、使用遥感技术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1.将遥感技术引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中

做好旅游资源研究的前提是对其进行充分的调查。以往采取的调查方式多为人工实地调查。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成本投入也高,效率也很低。而遥感技术的引入,不仅使测量范围增宽,也节省了时间人力,更使测量效率得到提高,形象也更加客观,更兼有重复观测等优势,所以,在旅游资源调查的过程中中引入遥感技术,并将其与实地观测联合应用,对提高结果质量及调查效率而言作用十分明显。遥感数据在选择分辨率时要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通常,分辨率较低的遥感数据多被用在面积较大的自然景区上,如TM数据等。利用遥感技术为明十三陵拍摄的航片上面能够清晰观察到每个陵园的范围、形状以及布局等。遥感技术被应用到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常见方式:

(1)使用遥感技术独有的波谱,创建对应的解译标志,并在遥感图像上面使用目视解译为各个旅游资源做出标识。

(2)使用监督及非监督的方式划分旅游资源的种类。进而将其数量和布局查清。

(3)遥感图像经过几何纠正后,在上面添上地形、交通以及土壤等各种信息,在参照地理位置及气候等因素,对旅游资源做出合理评价。

2.遥感技术被使用到旅游规划中

遥感航片能全面反映出景区面貌,规划人员使用它能够大概掌握景区的情况,进而对景区做出全面规划。甘肃省地图院使用遥感技术拍摄的全色航片,全面的得出麦积山风景区的各项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规划出旅游线路。工作人员在室内根据航片得到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覆盖等数据,制定出初步的公路线路,再进行实地勘探,对线路中不合适的实地做出调整,线路中桩也因此一次性完成放样,这样做不仅保障了设计合理性,也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生态旅游是现在很热门的旅游项目,其规划人员可使用遥感资料及其有关分析,在景区内部划分区可供生态旅游使用的区域,并作出旅游规化。此外,遥感资料还能被用作旅游规划的底图,也能从其上提取相关数据充实旅游信息数据库。

3.遥感技术被使用到环境动态监测中

遥感观测具有多时性、周期性的特征,将其使用在旅游资源管理中可获取动态化的资料,景区人员就能利用这些资料对旅游资源进行动态化管理及再开发,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库也能因此及时完成更新。此外,遥感调查也能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资源保护中,调查数据可以全面反映出景区的状况,其多时性、周期性等特点有利于观察人员获取最新的数据及变化状况。

4.遥感技术被使用到影像旅游地图编制中

以往的线划旅游图只能大概描述出景区地貌,而影像旅游图的出现则是采取类似光学摄影的方式把遥感影像和地图、遥感技术和旅游之间相联系起来形成新型图种。其具有以下特点:形象逼真、图形清晰易懂、色彩明快等。游客可以从图上快速找出自己所处位置,及所要去的景点方位和名称。它具有两种形式:二维和三维。

二、GIS技术被使用到旅游规划中

1.GIS技术为旅游决策添加了理性角度与定量分析,使其更具有有合理性。旅游决策涉及的情况很复杂,包括环境、生态以及经济等不同领域。GIS应用到旅游规划中将起到如下作用:

GIS在数据的存储、处理以及管理方面具有强大功能。这项功能将会给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带来大量数据。

(2)GIS在旅游空间分析方面具有强大功能。使用GIS技术中的拓扑叠加技术将环境层(地貌、地址及气候等)和旅游资源评价图进行叠加处理,并使用其分析开发区域的可行性;同时GIS技术可以用来规划旅游线路、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的位置;也可使用GIS具有的缓冲区功能,将景区保护范围划出;GIS具有的数字高程模型可确定出某一点观看其他位置的可视性,方便完成规划时的通视性设计。

(3)GIS在空间建模上具有很强的实力。可使用GIS技术为旅游资源建立虚拟模型,其中有环境容量、游客容量、景区受污染状况等模型种类;也可使用GIS技术建立出景区的三维模型,方便规划人员立体化了解整个景区的状况。

(4)GIS在制图上有很强的优势。制图属于GIS技术的基础功能之一。应用GIS软件能够绘出各种清晰明快的图形,包括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旅游规划图等。

2.GIS技术被使用到旅游信息系统中

旅游信息系统又称为TIS,其是将旅游信息数据库作为信息基础,在使用计算机,在系统工程与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支持下,对旅游信息进行综合化、动态化的获取、存储、控制、分析、查询以及应用等。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及WebGIS的开发应用,一些以WebGIS为基础的旅游信息系统逐渐成为开发热门。因为WebGIS具有客户遍布世界、服务器扩展性较佳以及跨平台等优点,所以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应用。

三、GPS技术被使用到旅游发展规划中

GPS具有精准的三维定位及导航功能。其在旅游业发展中主要有三个作用:

1.辅助遥感技术完成旅游资源评估。遥感技术分析的地质地貌并不完全精确,所以使用人工实地调查不能避免。GPS能够为实地调查提供准确定位。

2.起到导航作用。GPS技术被应用到导航上能够使旅游者时刻明确自己所处位置。

3.用于测量高程。使用GPS技术能够准确测量出景区的高程,有利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设立,在使用遥感影像图,运用GIS软件绘出景点的三维景观图。这三者虽然在现代测绘系统中相互独立,但在实际使用中经常被集结在同一应用系统中,现代测绘技术被使用到旅游资源管理中通常也是这三种技术相互联合进行,如在绘制景点三维景观图时使用GPS完成三维定位时,RS完成数据采集、更新,GIS完成空间分析及综合处理。

四、现代测绘技术被使用到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1.将其和虚拟技术联合运用

景区规划人员可把现代测绘技术和虚拟技术联合运用,使用虚拟技术能够在不实施的前提下就能检测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也能使规划人员客观的判别出各项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如规划旅游宾馆如何吸引人们的关注,商业网点在那个位置才是最佳,污染企业放那个位置对景区影响最小等。现代测绘技术和虚拟技术的联合,还能给游览者展示已经消失的景点。如,将以前的三峡风景区做成虚拟景点,利用以往的航片、卫片以及各项实测数据设立一个地形地貌模型库,再附上相关人文数据,雄壮巍峨的三峡美景就会映入人们的眼帘。

2.现代测绘技术和其他技术的联合使用

现代测绘技术可跟多媒体技术及动画技术一起被应用到旅游资源管理中,并使旅游信息系统呈现多样化特色,为景点起到宣传作用,进而增强景点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来游览景点,提高景点经济效益。

五、结论

旅游规划信息范文5

[关键词] 民营企业;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7-0038-03

[作者简介] 张晓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领导科学;

孙春晓,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浙江 杭州 310024)

一、引言

近年来,旅游垄断的解禁激活了民间万亿资金,投资方式多样化和领域多元化为民营企业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旅游业以其良好的环境优势、较低的进入门槛和不断提升的产业地位,成为浙江民营企业投资的一大热点。

景区的发展往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项目为支撑,以产品为细胞”来进行的,经营者应设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与经济优势。因而,尽管民营企业频频出手,但由于业主对旅游业的相对生疏等原因,景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的全面整合刻不容缓。

二、研究重点:民营企业要加强旅游景区的资源整合

旅游讲究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的有限性要求资源应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资源的整合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本身需要资源的整合,旅游资源的普遍共生性和空间层次性也要求旅游资源全面加强整合行为。在眼下,民营企业面对旅游景区,该思考的不是该不该整合,而是主要在哪方面整合以及如何整合更有效等问题。

什么是旅游资源?具体来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其实差异就是旅游资源。大量的社会事象、社会活动其实都可以成为景区资源,最关键的是我们是否可以将其转化成旅游产品。亦即,只有能转化成旅游产品的才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点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和开发后能产生效益。

景区资源的内容同样很广泛,主要包括关系整合、区域整合、文化整合、信息整合以及营销整合等。

1.关系整合。在资源整合中首当其冲的是关系整合,其意为尽可能不让业主在投资和经营的复杂关系中无谓地消耗太多的精力、财力等有限资源。眼下有些混乱的管理体制却阻碍了景区的发展,通过关系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增强景区发展活力。

(1)民营资本在景区投资过程中的关系整合。比如,民营业主在景区投资时多少会涉及一些名胜、文物、山林等,由于归属的复杂性,他们会遇上一系列“关系”问题,因为风景名胜区归建设部门管,文物保护单位归文化部门管,森林公园由林业部门管,自然保护区归环保部门管,地质公园归国土资源部门管,寺庙由宗教部门管,江河湖泊与水利工程由交通和水利部门管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体制制约着景区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各部门与业主之间的关系需要整合。

在眼下的投资过程中,各行政区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突出。如浙江永康的石鼓寮景区与方岩景区间就存在类似问题,地方政府的职能扯皮导致业主经营上的困惑,不同的管理部门造成了景区的人为分割,由此引起了价格、交通、客源等方面的恶性竞争。在浙江武义石鹅湖景区则由于行政区划的频繁撤消而导致民营业主在经营上面临不少难题。这些都属于关系整合的内容。

民营资本的旅游投资行为与所在地的居民利益直接相关。比如,景区建设过程中涉及森林资源的开发,会对农民利益产生损害,农民时不时地“闹事”,这时就需要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帮助业主渡过难关。

(2)民营业主在景区开发与经营过程中的关系整合。在开发和经营中业主同样面临不少关系问题,如居民不满占地赔偿扰乱业主经营的行为。地方政府肩负着旅游开发的监管责任,需帮助企业整合具有共生关系的资源,加强关系协调。在景区经营中,行政、公安、税收、环保、物价、工商等都可能对此进行直接和间接调控,他们“无端”频繁地发号施令,也是关系整合不善的体现。地方政府不能仅在招商引资时要费尽心机,在业主经营中同样要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当地居民等对旅游业的整体把握和认识上还未建立起全面意识。这样的关系若不整合,民营企业的旅游经营不可能十分顺利,久而久之,各区域的整体旅游形象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的好坏既与气候、交通区位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也需要各种社会经济系统的大力支撑。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开发、人员的培训等都和各种关系的协调有关联,这些不协调都将导致对各种投资力量的扼杀。在浙江的丽水和衢州,交通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就很明显。

2.文化整合

(1)文化整合的意义。旅游景区发展主要依托该区域的资源优势。旅游景区是以物质产品为载体、以精神产品为内涵的综合产品,它需要丰富的文化因素。无论人文资源或自然资源,大凡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项目,往往能有众多游客光顾。例如,湖南苗族文化在开发上就很有思路,许多到张家界游玩的游客都提出要到苗寨走一走。宋祖英在王村唱的《小背篓》、刘晓庆领衔主演的《芙蓉镇》以及凤凰古城等文化内涵也为此线路增色不少。

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形象策划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各区域内的文化若能得到业主重视与认识并进行有效整合,旅游特色将日趋明显。浙江安吉的“竹子文化”就是很好的例子。“安吉农家乐”始于1998年,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主动抓住了文化整合的良好机遇,在“竹”字上大作文章。爬竹竿、住竹房,睡竹床、躺竹椅、吹竹笛、观竹海、经营竹子制品,业主们共同营造了内涵丰富的“竹子文化”。这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主要原因,也是竹乡知名度的重要特色。

相反,假设缺少了文化的底蕴,项目便会失去特色,从而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据资料报道,在全国有不少和宋文化相关的景点,可经营都未能如杭州宋城那么成功,关键原因在于杭州宋城在开发宋文化方面的优势。显然,通过文化资源的整合,旅游质量得到了提高。

(2)文化整合的内容。无论景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形态和性质如何,都须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化资源开发与整合是指对不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散点文化旅游资源的概括、提炼、升华和整合的过程。挖掘其文化内涵的主要任务是以现有资源为依托而寻找和放大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点。

文化的概念很广,包括田园景观文化、民居建筑文化、农事农耕文化、村野风习文化、乡村艺术文化等。许多民间工艺如木雕、竹编、剪纸、刺绣等也是重要的文化要素。在浙江丽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这里有的是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畲族),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还有龙泉青瓷、青田石雕、遂昌黑陶等,这是丽水旅游的基础。业主重视和开发它们,是后人对一定地域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文化可依托众多重要节日。在杭州宋城,他们在每天奉献富有浓郁宋文化的“宋城千古情”外,一年中有泼水节、火把节等精彩的文化表演项目。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

对本区域的特有文化进行有效拓展和衍生,自然属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倘若本区域文化相对欠缺,整合资源开发和拓展众人熟知的文化也是文化开发的重要内容。例如,浙江横店,文化神话荟萃,既有八仙过海,又有天堂地狱。包含有12个景点的“华夏文化城”和9000亩荒山上的“博览城”更是文化的精品。“博览城”内的爬雪山、过草地、攻打娄山关、胜利会师等逼真的工程,弘扬了祖国优秀的文化,形成了项目特色。

(3)民营企业的文化整合对策。旅游是一种文化型产业,民营业主若脱离文化谈景区旅游只会降低旅游的品位。在成功的经营者看来,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那些为地域独有的文化,由于其较难模仿和复制,在竞争中可高人一筹。其实,拥有文化资源还远远不够,能否深层次挖掘更显重要。浙江丽水的资源尽管丰富,但开发却十分有限。然而在浙江金华,黄大仙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却相当成功,每年都能吸引大批的港澳台游客。

现在中小民营业主有些不够作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业主对旅游业经验的缺乏和对区域文化理解的缺失。在旅游投资初期,地方管理部门对参与人员的背景不够了解,致使参与投资的民营业主有些鱼目混珠。一大批业主在经济和技术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实施对文化资源的整合。

因而,文化资源的整合需要业主在初期投入后,借助一定的文化力量和机构主动地去认识、理解、接受及欣赏一定的区域文化,并设法找到一个能承袭、积累、表达它的客体。

3.信息整合。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信息工作对旅游业十分重要。旅游信息讲究时效性,也讲究准确性。现实中,众多中小民营企业信息渠道相对有限。要保持景区稳定的客源,业主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与指导下,加强旅游信息系统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

旅游信息系统是指能够对旅游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传递和反馈并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系统建设可通过企业和旅游项目的电子商务网站来逐步完善。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景区信息向游客群体的传输或。游客的旅游欲望是可以通过业主开发经济实惠又颇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而激发的,包括新景点的开发、新酒店的落成、某旅行社的人性化线路设计,等等。业主们需要建立一定的信息系统,向外界游客及时地传递旅游信息。

(2)加强游客旅游动态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旅游经营业主在拥有动态旅游信息后则可以为游客提供精品线路,立足游客需求提高旅游质量。有了详细的信息后,业主们可以化零为整,将分散的旅游资源加以精心组织。

(3)加强景区和其他旅游项目信息的互通,加强项目联合经营。游客既要吃住行,又要游购娱,单体项目往往难以满足。旅游信息比较畅通的话,整体优势就比较明显。业主加强信息整合后,相关项目可以发挥区位优势,整体推出客源市场。

4.规划整合。旅游业的地域性很强。旅游规划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核心与基础。只有认真研究本地域资源特色并加强旅游规划,旅游业才能取得良性发展。其中,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要起主导性作用。例如,著名的“中国竹乡”安吉,竹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竹林面积6.7万公顷,乡土竹种7属40余种。旅游规划就可以竹子为主要资源而进行,竹子生态旅游业成了安吉经济的新亮点。

规划是对未来事务的合理组织与安排。在活动之初本无规划可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规划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旅游规划实质上就是要科学地描绘本行政规划的旅游蓝图,宏观地展示区划内主要旅游项目的类别、分布、数量及特色等。

旅游规划讲究整体概念,在区域划分、项目分布和建设年份等方面要有严密的完整思路。旅游存在边开发边设计的情况,也存在开发初期规划水平的相对欠缺,然而谁也不能否认规划的重要性,旅游业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突破口。因此,旅游规划不能单纯追求美感和经济效益,要讲究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利益的协调和统一。

现在一部分民营企业的旅游投资仍存在缺少规划或不注重规划的问题。地方政府在招商中的一些不妥方法也直接导致规划的随意性。在强调和谐的今天,景区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无谓的破坏,这不符合旅游发展规律。在当前的民营旅游投资行为中,有些业主往往各自为政,不懂得行业的融合,这是未能科学规划的结果,因而,他们在规模上往往不成气候,在经营上缺乏特色。在特定的区域,若不加以科学的规划,旅游要具备一定的特色是不现实的。而且,规划的不当会导致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5.营销整合。从经济学领域得知,生产力聚焦主要有资源导向性和市场导向性两种模式。对旅游业而言,整合资源创造有效的旅游市场平台十分必要。

竞争无处不在,中小旅游项目不可回避。若民营企业“无谓竞争”,损伤的会是自身。这里的“无谓竞争”,指的是那些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不惜代价在各项目之间相互残杀的“杀鸡取卵”行为。

在浙江,营销整合成功的例子很多。例如,武义县的民营资本在投资上呈现了多方位引进、多方位投资和多种合作形式并存的特点。政府出面进行旅游线路的整合,采取合作制经营方式对市场进行有序开发。从该县实际看,纯民营的经营方式不够理想,各中小业主和政府联营的旅游整合项目其发展势头良好。他们主要采取“政府出面、企业出资、区域联动、整体策划、功能互补、信息共享”等措施,为武义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武义的“清水湾温泉游”十分抢眼,俞源、郭洞旅游也相当火爆,宾馆酒店业的效益自然可观。

营销整合可把多种传播方式、手段整合起来。整合后的旅游项目群直观而具体地展示了高效的信息,潜在的游客因此产生了更多的期望。

三、产业展望:“在整合中求生存,在特色中谋发展,向资源要效益”

当前,在浙江等省份参与景区投资的企业中,中小企业仍占多数,在资源方面的问题还不少。据以上分析,民营企业要想在景区经营中大显身手,旅游资源的全面整合势在必行。他们有必要逐步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服务”的经营理念,增强自身优势,强化经营特色,立足市场不断整合有限资源。只有在理顺关系、加强规划、挖掘文化、畅通信息、开展营销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民营企业在积极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因而,在景区投资和经营过程中,我们提出“在整合中求生存,在特色中谋发展,向资源要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

[2]田孟清.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模式――湖南张家界市开发旅游资源的经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陈亚莉.对引入民间资本开发旅游资源的思考[J].西部财会,2006,(12).

[4]缪芳,等.民营企业投资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诉求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

[5]江五七.整合理念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06,(3).

[6]孙立锋,等.资源整合与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1).

[7]王欣,等.旅游资源整合新论[J].桂林旅专学报,2005,(8).

旅游规划信息范文6

关键词:城市旅游规划;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126-02

1 城市旅游规划的兴起与发展

城市旅游是一个范畴,是基于旅游目的地标准而划分的几种旅游类型之一,是发生在城市的各种游憩活动及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以城市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其实质是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城市旅游几乎是与近代旅游同时出现的,因而并非一种新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所带来经济效应的不断增加,旅游在城市复兴、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就业、满足居民游憩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城市政府越来越重视旅游和休闲产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编制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最早的城市旅游规划是1985年北京市经过近一年调查编制完成的《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作为第一部政府主导型的市域旅游战略规划,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之而来几个重要的旅游城市也相继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包括《秦皇岛市旅游总体规划》(郭康,1988)、《上海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范家驹,1990)、《三亚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王兴斌,1992)、《深圳市旅游发展规划》(陈传康,1992)等。

1995年国家旅游局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将城市旅游规划作为评优重要指标之一,进一步刺激了城市旅游规划的发展。1996年,陈传康提出城市旅游规划的研究提纲,界定了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1999年《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对区域旅游规划的内容进行了规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城市旅游规划逐渐形成基本的范式,作为一个系统性规划对指导和促进城市旅游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城市旅游规划在现实中也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形成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

2 城市旅游规划面临的问题

2.1 旅游规划水平不高

旅游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国际上真正的旅游规划发展起来也不过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此,关于旅游规划可供借鉴的成功规划案例并不多,再加上旅游规划本身具有地域,文化差异,使得我国大多数旅游规划编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免不了存在与环境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规划水平有待提高。

2.2 旅游规划中科学性匮乏

虽然数字规划已开始出现,但我国大部分旅游规划仍属于感性规划。具体表现为:原则多,实质内容少。旅游规划停留于理论层面上分析,缺少具体的发展思路和策略,规划项目雷同类似,缺少地方特色,出现各地旅游区同一化现象;定性多,定量少。规划缺少有效的技术方法,以主观经验为主,缺乏可信度,可靠性;缺少一套独立的技术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内容、重点、技术过程和方法没有一个统一与弹性的界定,这使得规划出来的成果五彩缤纷,缺乏可比性;缺少旅游理论支持。对旅游的理解不全面,唯旅游而旅游,缺少对旅游最基本的理解。

2.3 旅游规划执行不力

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规划市场供不应求,但现实的情况是规划编制出来仍免不了“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尴尬命运,究其原因,除了规划的操作性不强外,还与旅游规划的自身特点有关。旅游规划的执行需要国土、交通、环保、建设、服务业、商业、宗教、教育等相关部门及各社团的共同参与,涉及面广,部门间无隶属关系,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支持、各行其是,协调困难;旅游规划发展较晚,法律地位和被重视程度远不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在与二者执行发生冲突时,旅游规划的实施难免受到制约;旅游规划的执行需要大量资金作保证,但出钱的是政府和企业,与规划者无关,目前的规划大都是规划单位承包给企、事业单位或各院校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这些单位的着眼点是规划成果在学术上是否立得住脚,数据的分析和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较少考虑规划在经济上的可操作性,规划即使编制得面面具到,高屋建瓴,但却会因资金庞大,筹集不足而搁浅。

2.4 旅游规划缺乏适用性,盲目追逐潮流

目前,一些政府为了体现对旅游业及规划的高度重视,盲目聘请“洋专家”来搞规划。虽然我国的旅游规划与发达国家的相比存在一些差距。但也应慎重对待,不能认为外国人做的就一定优于中国人。一个好的旅游规划关键的是要体现地区性差异,突出当地文化、地理特色,外国专家编制的规划往往缺乏对本地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赖以生存的国内市场研究。

3 完善城市旅游规划的对策

3.1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相关机构,促进旅游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效度

旅游规划涉及到很多的行业,其规划的资源又各有主管部门,但旅游局既不可能包揽其他部门的管理职能,又不可能在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下成为与相关部门协调进行旅游管理的中心角色。因此需要成立更高级别的旅游委员会或者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这种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旅游管理新体制,以改变旅游业体制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作为旅游规划实施的主要机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与旅游委员会相比,两者虽职能上较相似,但前者在组织形式上相对松散,不利于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运作机制。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管理和协调职能在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初期阶段效果显著,但长远看,旅游发展委会的模式更加适合。

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由市政府主管旅游相关业务的常务副市长兼任,由旅游局、计委、建委、文化局、园林局、国土局、物价局、工商局以及当地主要景区主管单位的负责人兼任委员,下设职能部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由旅游委员会负责委托制定城市旅游发展战略,负责相关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协调城市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商贸购物、住宿、旅游文化娱乐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与规划指导,可以很好地协调旅游规划所需的资源以及规划实施所需的各种力量,保证旅游规划的有效实施。

3.2 利用科学技术等资源为旅游规划提供支撑

数字旅游规划是全球旅游界共同面临的课题,从感性规划到数字规划的转变将是历史的必然。为完成此转变,需要有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国家要建立完善的旅游统计制度,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多维性、动态性;建立国家旅游信息数据库网络,对旅游发展进行动态研究,并使资源合理共享;建立旅游市场调查体系,进行定时和不定时抽样调查,“监测”旅游系统的运行状况,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优秀规划研究人员的培养和合格规划研究机构的设立也是十分重要的。

3.3 增进旅游规划的执行力度

旅游规划执行困难是困扰我国规划人员多年的问题,这里面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所以要解决旅游规划执行难的问题,即要有制度,技术和资金保证又要有规划的改善和创新。理论技术不过关的规划人员不能参与规划编制;操作性不强,无经济可行性的规划不能采用,执行规划时,上下级相互配合,有问题及时反馈;部门间相互配合,有任务协作完成;政府、企业相互配合,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再引入监督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督。这需要尽快完善现有的旅游规划相关法律,在规划人员的资格和规划单位的资质上作具体规定,严格规划审批制度,坚决不能让不合格的旅游规划通过并实施执行,加强监管力度,成立专门机构对旅规划全程管理,并监督规划的实施进程,在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旅游规划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合作参与实施的,我国行政管理的垂直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和封闭性,所以,旅游规划要增强自身弹性和与其他部门规划的协调性和衔接性,便于实践操作,最好是政府能在各部门之间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将各部门的规划信息互通,使规划人员能及时准确了解规划信息,在编制时能做出合理决策,减少执行时的冲突。另外,也可组织相关部门、企业成员及专家学者集体参与商议规划的编制,但旅游规划涉及部门众多,牵涉大量经济利益,很容易导致规划的平均主义或久持不下,所以在有大量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应做好组织工作和协调工作尽量使合理的意见和措施被采用。

3.4 提高旅游规划的法律效应

制定基本法或者地方立法。旅游规划的实施效力不够和旅游规划的法律层级不高有很大的关系.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出台旅游基本法――《旅游法》或者制定《旅游规划法》。不过目前,旅游立法的条件并未成熟,因此,为了让旅游规划的实施做到有法可依,可以尝试制定《旅游规划条例》或《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比如陕西省、海南省、淄博市等省市已经出台的旅游规划管理方面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相关法律不足的现象。

借助城市规划立法。城市规划依据《城市规划法》而具有法律效力,获得实施的保障.因此城市旅游规划也可以通过与城市规划协调,对城市规划修编,增加旅游规划的部分内容,使城市规划中有关城市旅游的内容规范化、法规化,借助城市规划的法律效力获得城市土地的合法使用权,保障将城市旅游规划落实到空间布局上。

3.5 关注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根据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现状游者人数、规划期内预测人数以及旅游者对有关设施的平均使用频次,调整城市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的规划标准和布局,尤其是宾馆酒店、会议展览设施和交通、供水、供电、排污设施在选址上应方便游客的使用和旅游开发的配套。在休闲娱乐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的布局中,应合理安排各项设施的空间组合关系,以增强设施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旅游规划中也应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的承载量对游客的容量进行调整,并且参照城市规划的基本区划进行旅游设施和服务的配套。

4 结语

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旅游的重要部分,在整个旅游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旅游规划自身面临很多问题,注重实际,以问题为出发点必然对全面的认识其地位、作用有所助益。通过制度设计、法律效应等措施对城市旅游规划科学性的提升,必然为城市旅游规划的制定提供支撑和保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兴起的当下,城市旅游面对更加多元的竞争,政府相关机构如何把握两者的关系应该成为考察的重点。拥有话语权的政府以什么样的理念来权衡两者的发展,必然影响旅游规划的制定。在城市旅游规划的制定中怎样契合,形成双赢或良性竞争,将成为未来城市旅游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务者和研究者都必须审慎的对待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钟栎娜,万强.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困境与实施要则[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01).

[2]王皎,王晓东.关于城市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07).

[3]邹再进,田洪.论城市旅游规划研究的对象与任务[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