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

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发展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概述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领域一场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加强了对住宅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并将制造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的有效手段和最新的科技成果适当的应用到住宅建设中,提高了建筑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工业化采用预制构件生产工业化、现场施工技术化、组织管理科学化的建设模式,代替了传统现浇混凝土的生产施工模式,能够提高工程效率和经济效率,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是保证基础施工和吊装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建造效率和速度,有利于实现建筑构件、施工工序的标准化,改善传统建造方式的设计、施工等环节相脱离的状况。建筑工业化可以实现预制化生产、装配式建造,可以从人员的培训开始将建筑工业化的知识作为专业知识,提高人员的建筑专业知识水平,实现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标准化。建筑工业化会促进行业的协调发展,将当前建筑行业方面的设计、招投标、生产、施工和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融合和发展,促使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制约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1、国家制定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法规还不完善

我国目前为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制定的政策,从政策力度和实施效果来看,只有《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绿色建筑行动》算是较高层次的政策,一些约束力较小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对工业化的推进速度和实施效果的影响不大,只有制定完整的、针对性强的,约束力大的政策规范体系才能促进国建的建筑工业化发展,从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发展情况看,国家主导和制定的严格的规范和政策体系,对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针对各种问题进行相应的措施研究和解决,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需求来看,制定和建立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法规、政策体系,针对性的解决我国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建筑工业化工作的推进和发展。

2、建筑部品的生产问题

建筑工业化要求的构件部品和构配件生产要具有标准化的施工工艺,工业化生产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住宅质量和品质、减少资源浪费等优势,标准化的构件会简化施工工艺、缩短工期,但是只注重标准化不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就会影响人们在户型选择、外观效果、舒适程度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影响建筑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制定的“建筑统一模数制”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推进了我国建筑标准化、工业化的发展。但没有形成真正的应用体系,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模数协调缺乏对住宅部品的设计、生产,施工、设备要求的指导,目前我国的部品设计和种类较多,缺乏统一的模数制度和通用体系,造成了建筑结构体系与部品、施工设备之间的模数难以协调,影响了预制构件的生产规模、施工效率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大规模生产的模式能够使建筑工业化需要的建筑构件从生产效力,建筑的安全性能和设计合理性等有很大提升。但是,由于生产技术体系不统一,没有标准的模数化标准,容易造成大规模生产强调标准化而排斥多样化,使得建筑产品和造型单一,不能满足居民对建筑的个性化和功能化需求,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下结合当前的技术要求,大规模的生产还不能同时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和模数化以及居民个性化的要求,强制生产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3、施工人才缺乏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传统建筑模式会被工业化建造模式所取代,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主要依靠从事建筑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素质,才能够在建筑工业化的探索中发挥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包括施工人员和知识分子在内,对建筑工业化的概念知之甚少,现有的人才储备己不能满足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人才作为公司在快速发展时的关键因素,根据目前的人才状况,企业只能择优录取和培养。”随着新建研发制造基地的增多,并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级城市,人才无疑成了最基础的支撑要素。例如,2012年底开始,远大住工举行了数场招聘会,但收获甚少,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没有将建筑工业化的研究纳入课程培养,造成了对建筑工业化的认识不清楚,达不到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标准。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的成熟,基于新型的工业化技术的教学手段,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对实际操作与应用的培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很多大型企业如远大住工宇辉集团、西伟德等的发展和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专业园区的建设如沈阳现代建筑产业园、合肥经开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等,都急需产业化人才,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人才的奉献。所以国家应加大对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据了解,根据我国新型现代建筑产业发展需求,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人数己经上升到了100万人。

三、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对策

1、完善建筑工业化法律和规范体系

首先将我国可以根据本身的法律特征,从国家的最高法律宪法,层层制定法律、行政机关法规、行业或企业法规,根据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来规范法律行为,行政性法规是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是情况,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针对本地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问题,集合优势力量,形成完整配套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实施,体现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优势。

其次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政策借鉴欧美、日本等的先进模式,根据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需求,保证工业化的发展与经济、税率、土地等的有效结合,制定综合性较强的政策法规,积极引导企业的产业化道路,鼓励其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中进行新技术研发和实践,实现对部分企业的兼并、重组,帮助其发展,支持优势企业进行低成本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产业化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可以制定用来规定具体组织实施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政策法规,在技术上、组织上为建筑企业集团、绿色材料企业等发展提供机会,融合建筑工业化的相关产业和相应企业,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等方面的成熟应用,保证建筑工业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2、形成工业化产品的实用体系和标准

部品建筑或住宅采用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商品,部品要实现标准化,必须从产品设计、通用部品体系、模块化、几何尺寸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综合考虑和实施,的建筑设计体系建筑工业化要求,以实现部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建立标准为了适应借鉴国内外发展工业化建筑的宝贵经验,对现在建筑部品和构件的多样性进行合理统筹、计划和控制,实现建筑部品和构配件的生产标准化、系列化并向通用化发展,综合考虑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人工、材料、机械、技术的水平等的潜力,预制构件生产目录的摸索和探讨,己达到建立国家层面的预制构件生产目录的目的。

3、加强人才培养

从人才的培养上发展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应加强高素质入才队伍建设。通过与高校的联合培养,建立良好的培养环境,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培育更多专业型人才。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在各高校加设工业化研究的相关课程,能够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是更多地学生了解和深入学习建筑工业化知识,增强对于建筑工业化的兴趣,以更好的服务与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国家可以统筹建筑业资格考试的条件,将新技术人员纳入到资格考试中,打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提高工业化人才的选拔层次。对建筑业企业来说,要制定一定的补助政策,以帮助其更多的引进或培育的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入才,加强技术培训和审核制度,更好的培养新型技术人员。

四、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

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己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产业化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施工现场建筑垃圾零排放的绿色环保需求,将持续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当前建筑工业化处于发展的热潮中,以远大住工、万科集团为首住宅产业化先进企业,己经在快速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这也促进了国家需国制定严格规范和标准,再政策的激励和扶持下,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更稳定的环境,因此,对建筑工业化制约因素的分析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建筑逐渐走向工业化方向,只有不断促进建筑工业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上文针对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对于后期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贺灵童,陈艳.建筑工业化的现在与未来[J].工程质量,2013,02:1-8.

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范文2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新晨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范文3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工业化;建筑;农村

笔者设想,将3D打印技术与工业化建筑相结合,探索“建筑3D+”的新模式,为此建筑新模式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以此推动建筑行业的大革命。从理论角度看,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其主要由快速成型技术发展而来;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特殊蜡材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矶阅勘晡锾褰行构造[1]。3D打印机的材料主要是金属、陶瓷、塑料、砂等粉末,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其原理是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用喷头一层层叠加起来[2],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设计图变成现实。而工业化建筑即将整个建筑生产活动系统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将建筑物各部件进行预制后直接装配的建筑模式。工业化建筑正在逐步走向建筑行业之中。

一、国内外3D打印技术发展现状

近几年,3D打印技术正在逐渐被运用到各个行业,3D打印技术运用于建筑领域开创了建筑业技术创新的先河,这项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运用将彻底颠覆传统的建筑行业,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正在悄然兴起。

近年来,3D打印建筑在国内受到高度青睐,并在多地成功运用到实际建造过程中。2014年4月全国首批3D打印建筑物在上海高新青浦园区亮相,仅花费24小时就成功的打印出10幢小屋;2015年1月,在苏州成功地打印出别墅;在山东,计划运用3D打印技术建造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建筑群―月亮湾湿地公园;同样在山东,将利用三维彩色打印机打印出第一个彩色的创意建筑。2016年3月,盈创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苏州的工厂内,运用3D技术打印出两幢苏州园林般的中式庭院,受到了参观者高度的赞誉;据中国3D打印网报道,北京通州区耗时45天,打印出了一幢两层高、400平米、可抗八级地震的别墅。

据报道,荷兰的建筑师简加普・鲁基森纳斯(JanjaapRuijssenaars)与意大利发明家EnricoDini(D-Shape3D打印机发明人)一同合作,3D打印全球首个商业建筑----别墅式酒店;美国教授比赫洛克・霍什内维斯成立的3D打印技术项目――“轮廓工艺”欲进军房屋建造领域;2016年5月全球首座3D打印办公室在迪拜开幕,这一办公室建设时间仅17天;“3D打印建筑和新打印材料”成为2017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讨论的重点。近日硅谷公司公布的一项3D打印技术,将过去逐层堆叠打印方式改变为在液体中直接打印。其速度不仅提高了25-100倍,而且可以打印出高强度、形状各异的更加细腻精致的物品。这恰好迎合了当下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要,也为3D技术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二、工业化建筑方面的发展现状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发展却是以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为此,转变建筑发展方式已成为建筑业的必经之路。2006年国家住建部就首次提出建筑工业化,自此以来,国家不断鼓励建筑工业化、产业化。在欧美,建筑工业化率已经达到70%-80%以上,在国内则刚刚起步。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在全国新开工的建筑中,产业化建筑面积仅占新开工总面积的0.34%,此后两年在此基础上小幅上升。所以加快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6年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趋势正在逐步形成,湖南长沙远大可建集团和中南集团的NPC体系(预制装配技术体系)技术研究正在逐渐向建筑工业化靠拢。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建筑工业化,而且整个社会对建筑工业化的认知度也提高了,处于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也都争先搭上这一发展快车,积极向工业化靠拢和转型。

2017年,举办的中国国际建筑工业化及装配式建筑产业博览会上,展览了大批装配式建筑样板房和装配式结构系统;在北京开展的以“共筑明日之家,发展低碳经济”为主体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也多为装配式结构的建筑;杭州、宁波和绍兴等地的相关部门甚至要求在中心城区出让或划拨的土地上新建的项目,全部实施装配式建造。一时之间,我国掀起了一股发展工业化建筑的热潮。

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起步晚于西方一些国家,发展规模与速度也是远不如这些国家。二战后,在西方国家亟需解决大量的住房问题,然而劳动力却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就开始推行建筑工业化,如日本、美国、英国很早就开始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占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的模块化建筑是英国住宅产业化的主要模式,世界上率先在工厂生产住宅的国家当属日本。总之,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建筑工业化方面相差逾10倍。

三、我国建筑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与此同时,政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建筑行业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进入21世纪,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都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建筑业总产值为18.07万亿,同比增长却只有2.3%。这足以证明建筑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但其发展速度却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更加说明了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我国的建筑业总产值不断增大,劳动生产率也在逐步提高,但其经济效益却一直稳步不前。如何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同世界市场竞争力,使其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建筑行业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转变建筑业的发展方式,提升其科技竞争力,推动传统建筑模式的改革,走绿色、工业化建筑之路已成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综合上述因素,本文们提出的3D打印+集约化建筑正好顺应了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为推动建筑行业的革新提供了契机。

四、农村建筑发展现状

在国家新一轮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农村改革更是上升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国家要求全面推动农村改革,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众所周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风格各异的观光建筑也成为农村建筑的一大方面。农村广阔的建筑市场也为3D打印建筑走进农村提供了价值支撑。

然而农村住房建设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建筑结构粗略,质量差,采光、通风等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保温隔热效果较差,房屋性能差;另外,由于许多农村地处山区,运输不便,建筑成本高。再者由于农村住房建设较为粗放,滥砍乱伐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因此对环境的威胁依旧十分严峻。恰好,3D打印建筑能满足农村建筑风格多样的需求,并且有利于改善建筑物的性能和优化建筑物的结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另外,农村多为低矮的单体建筑,这也这正好解决了3D打印机体积上的难题。

五、发展前景

虽然3D打印建筑的理念才诞生度短短的几年,但S多国家纷纷进行试验和探究,欲占领这一发展先机。迪拜市政府欲制订新法例以规范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希望到2030年之前使迪拜成为全球主要3D打印技术的中心之一;韩国直接对3D打印实行减免税,以鼓励其发展;2016年8月23日,国家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规定积极开展建筑业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研究。由此,不难看出3D打印建筑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所以尽快抓住3D技术的发展机遇,必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成本,绿色环保、高性能;更重要的是可以打印出复杂、特殊、个性化的建筑产品。但由于现在3D打印只能断续打印大的构件再拼接。对于高层住房的应用有一定困难,所以,农村低矮建筑是优先进行实践的最优方向。但是随着相关难题的攻克,3D打印将使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结构更加稳定合理。

装配式建筑实现设计模数化、标准化[3]。不仅户型优化设计,极大提高了效率;而且预制建筑构件工厂化、标准化生产质量保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原材料、时间等,省去了许多工序,同时也符合国家节能、低碳、节约经济的发展要求,顺应了住宅产业现代化和人居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向。

通过将3D打印技术与工业化建筑相结合的模式,率先在农村发展,也为其进一步推广到整个建筑行业做了充分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这一模式必将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行业,甚至于其它制造业。为此将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大变革。

结语

总之,推动建筑行业的革新,创新建筑模式和建筑生产方式已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而“3D打印+集约化”的建筑模式正好代表了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目前,有必要群策群力,解决好这一模式的难题,成功的运用并推广这一模式必将引领建筑行业走向新的高度,从而推动整个生产力的变革,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方兴未艾的3D打印[J].安徽科技,2015,5;55-56.

[2]高峰.可能改变世界工业格局的打印技术[J].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3,5;45-46.

[3]崔璐.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经济性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5.

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范文4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业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1/3,浪费极其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比例还将上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在建筑业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绿色建筑已成为最高级别的战略共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将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思路,以促进全社会在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它不仅对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工程总承包、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材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懂结构工程和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掌握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建筑全过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探索、开发与研究,将绿色建筑理念及相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专业层面上学习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结合建筑业发展前沿和绿色建筑的生产实践,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理念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批高职重点建设专业,为满足广东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及走向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以绿色建筑为特色,将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色建材的理念及知识和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施工技术推广有机地融入到了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核心的理念是各阶段的技术信息共享,贯通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在可持续设计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对提升绿色施工的设计和施工效率,改进绿色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可缩短约8成的造价估算所需时间,且使造价估算的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消除约4成预算外的更改。通过BIM的三维模型技术,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冲突,可以有效降低合同价格,使项目工期缩短,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学院在2011年即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方提供软件和技术,建成BIM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课程。BIM教学资源库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完成了将BIM技术与《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等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安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虚拟建造、工程造价确定等实践项目,并通过完成虚拟的BIM咨询项目,使学生体验到BIM咨询服务的全过程工作方法,为今后真实项目的参与和实施打下基础。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参与真实的BIM咨询项目,至今共完成39项,包括“慈溪大剧院”“蚌埠博物馆”等,共同培养具备“工程能力+BIM能力”的人才。BIM教学基地建成至今也培养了一批具有BIM技术的骨干教师,多次为设计院、施工企业进行BIM技术培训同时完成BIM省培项目2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将建筑工业化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工业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建筑的工业化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的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建筑工业化是主要指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建筑施工机械化和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建筑工业化是按照大工业的生产方式,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对建筑业进行改造,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使建筑业从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现场人工湿作业及手工业生产方式,过渡到以工厂化生产制造为基础,运用预制混凝土结构(PC)构件在现场以高度机械化的方法施工的大工业生产轨道上,使建筑业从目前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实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的目的。建筑工业化区别于传统建筑业设计与建造环节分离的特点,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具有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的优势,且工业化建筑施工现场没有传统建筑施工现场的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由于目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材滞后于新的国家设计和施工规范,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将建筑工业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首先,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补充,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了建筑工程技术新进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接触到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了解到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对建筑工业化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将建筑工业化的相关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如,在《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对工业化建筑的起源、具体特征、特点、建筑方式和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讲解,观看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新型的结构体系,包括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的特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增加了组合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预埋件设计等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中增加了预制装配式住宅和装配整体式住宅的建造方式,内容有施工工序的特点、施工中的关键点、预制配件的吊装计算和施土组织设计等内容,还介绍了现场建造的工业化住宅,如,大模板住宅、滑升模板住宅和隧道模板住宅等;此外,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讲授中介绍模数等标准化设计的内容。第三,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关于建筑工业化理论及实训课程的开发,开设选修课,使学校建筑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行业视野更加开阔,能够了解国家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广方向,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认识更进一步,从而主动涉猎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最后,在条件允许时,学院还安排学生在工业化建筑工地进行参观,鼓励学生到相关建筑工地进行实习、实训。

3.将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融入教学过程

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范文5

关键词:物流;多层仓储建筑;内部交通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物流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运输和快递企业遍地开花。但是国内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成本中以运输和仓储业为主。其中运输成本相对来说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本文重点讲仓储业在物流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早期的仓储建筑以单层建筑为主,同时货物装卸和周转须占用相当大的运作场地。随着现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有关集约型发展的战略,单层建筑在成本不断上升已显得不合宜,多层仓储建筑成了不二选择。

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物流产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大力发展和提升物流产业成为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估计年平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5%以上。适用物流企业的需求商将持续增多、服务项目将呈现多样化;物流需求商将逐步减少所使用物流企业的数目,并要求物流企业提供咨询式的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物流需求商将对物流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广东珠三角虎门港西大坦物流基地为背景,介绍现代仓储建筑的发展。

1 项目案例

虎门港西大坦物流基地发展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良好。东莞市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东莞是中国经济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已有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东莞投资,东莞工业发达,拥有36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个大类产品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石化、电子、汽车、机械工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作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东莞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东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同时,东莞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物流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物流基地大多采用二层立体仓储,人员垂直交通以楼梯为主。货物垂直交通以货物电梯为主。叉车等车辆设有专用坡道上下卸货平台,人员通过台阶上下卸货平台及办公区。另根据消防规范设有若干疏散楼梯。建立标准仓储库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货物需求。

2 根据使用功能选择相应的建筑形式

21世纪是高度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就有市场。在物流行业发展对仓储容量需求不断扩大的前提下,物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大型仓储建筑。因仓储建筑只需临时堆放,无须加工包装等,仓库建筑结构形式相对比较简便,为仓库建筑的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筑业在长期的发展阶段中都是以分散的工匠传承为主。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应运而生了规模较大的建筑。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落后于生产需求,不适应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能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便开始发展起来。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也就是和其他工业一样用工厂化手段来生产房屋、构配件和建筑制品等定型产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工业化建筑即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建造出来的房屋,是建筑工业化的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发现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和工业化建筑是极具发展潜力、符合市场需求、体现当前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的建筑建造模式与建筑类型,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并为其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建筑工业化、智能化和机械化使得多层或高层仓储建筑具备实用价值和成本优势。

3 多层仓储建筑的发展

物流仓储企业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扩大企业经营。企业管理者必须的有限的投入内获得最大限度的产出。建筑工业化使得多层仓储建筑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垂直运输设备的进一步普及,使得货物在仓库内周转更加便利。多层物流仓库的主要使用功能是货物的装卸和短时间的存储,多层仓库可以使不同类型的货物分层、分类堆放,使之利于对仓库的管理。

根据物流园区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货物的种类,存储时间的长短,货车在建筑的集散流量大小等,设计出满足使用功能的结构和外面形式。目前多层物流仓库常用的空间组合形式有走道式、鱼骨式和旋转式,货车的垂直交通通常布置在建筑的二端。随着社会的进步,超大规模的多层物流仓库建设越来越多,将大体量的多层物流仓库细分为小体量的仓库单元进行组合,为仓库使用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也利于防火分区设计的解决。体型组合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运用建筑构图的一般规律,组织与周围环境相谐调的建筑群。组合空间时,在突出重点,强调中心的同时,建筑体型应简洁,使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使我们的工业建筑更具有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要求也不断发展,对工业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良好的仓储建筑设计,不仅要人性化,还应运用一定艺术手法,同时还应结合一定的新技术,新材料运用一定的新科技,才能设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仓储建筑。建筑师只有将上述发展趋势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才能创造出于时代相适应的仓储建筑来,让人们在使用仓储建筑进行加工生产的同时享受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

4 合理组织内部交通

物流与城市交通就像主血管和支血管的关系,交通是物流园区规划的首要问题。世界各国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十分重视物流园区的选址,物流园区一般设在交通便利的地区,紧临铁路、公路干线入口、港口码头和机场。物流园区的规模和经营方式决定了园区内交通的设计标准以及对外衔接的方式等。物流园区道路设计要以物流作业流程为基础,以时间和空间为约束条件。以园区产生的物流和人流状况为依据,合理布置线路,保证物流作业的通畅,为客车停车场与货车停车场的设计提供依据。物流园区是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同时物流企业大量汇聚,产生大量的人流和车流,导致物流园区内的交通组织较复杂,如果不合理布置物流园区的内部交通设计,将导致秩序混乱、安全性低、效率下降等。因此配合物流园区规划与实施开展交通设计十分必要。交通设计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利用到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园区的的交通设计包括园区内部交通设计与园区外部衔接的交通设计。通过对物流园区进行交通设计,如:通过辅路将车流引导上路,以免对周边的主要干道造成严重的交通干扰。使物流园区能够提供安全、通畅、环保、便捷、高效率的服务,从而吸引物流企业入驻。

物流园区交通设计是物流园中不可缺少且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定位介于物流园区的整体规划,须将物流园区的设计理念和外部交通的设计结合在一起,构建出物流园区的交通设计雏形,有助于物流园区内仓储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范文6

关键词:建筑行业产业地位状况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与人类的生存条件密切相关,还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行业特点来看,建筑业总产值高、就业容量大,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和增长点,在保持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建筑业的产业地位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繁荣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筑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与轻工业、纺织、机械、冶金、化工、电了、运输等50多个物质生产部门相关联,据有关资料统计,仅仅房屋建设这一工程所需的相关建筑材料就有76大类,1800多个品种,2500多个规格。根据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可以得出,建筑业的全部直接消耗系数与各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即完全消耗系数达到2.4302,系数表示每增加1亿元的建筑产品,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其他产业增值2.4302亿元,使社会总产值共增加3.4302亿元。由此可见建筑业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其影响力系数大于l,说明它对其它行业的影响作用已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而建筑业的敏感度系数小于1,表明建筑业自身对其它行业的依赖性较弱。

我国建筑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内容纳了大量社会从业人员,是我国重要的劳动就业部门。当前我国面临突出的“就业问题”和“三农问题”,在此形势之下,建筑业已经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就业和三农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企业70414家,从业人数达到4311.1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01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17734亿元,首次突破了一万亿大关,比2010年实现增加值21703亿元,增长22.6%,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达6.8%,一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建筑业总产值是2000年的9.4倍、是2005年的3.4信。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著,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己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性产业。

二、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业市场不完善,资金运作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期,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机制还未健全,市场供求失衡,缺乏诚信,不规范交易依然存在。虚假招投标、阴阳合同、肢解发包、低价发包等问题屡见不鲜,部分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保护情况依然突出。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需要巨额的建筑资金投资,但城市建设领域多数采用政企合一的投资管理方式,政府通过授权行业垄断部门担任项目业主,造成国有经济比重高、竞争严重不足的弊端。目前,从各地建设投融资的现状来看,由于缺乏良好的偿债机制和多元化融资渠道,城建项目长期举债投资的方式,严重制约了建设资金的循环使用,降低了资金的投入强度。

(二)竞争机制缺乏,行业监管有限

我国建筑业属于进入壁垒较低的竞争性行业,建筑业的竞争格局是由建设主管部门决定的。建筑业所呈现的低门槛吸引了众多的竞争者参与市场竞争。

建设主管部门决定建筑市场的潜在竞争者是否具备相应的进人资格,即资质管理。而这种有限的资质管理弱化了建筑市场的有效竞争机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大多为国有企业,具备充足的资金和较强的实力。但他们往往提供相同的、没有任何差异的建设服务。即:相当数量的大型建筑企业,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竞争,加剧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又因其一般具有较强的实力,资质管理体系对其基本失去约束力。第二,资质管理重点考察建筑企业的硬件设备,如以往的施工经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建筑企业的信用管理。由于主管机构在信用领域的监管有限,建筑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第三,对小型建筑企业而青,往往会选择不正当手段进入建筑市场[1]。

(三)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乱

在买方强势地位下,市场对业主方较少约束,业主利用投标方的弱势地位,假招标、肆意压价、要求投标方垫资等现象大量存在。而作为投标方的施工企业在竞争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下,往往委曲求全,曲意逢迎招标方,甚至主动提出垫资或压价让利。

施工企业也存在若干违规行为。施工企业为转嫁承包风险,网罗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分包、劳务企业共同垫资,不按规定向分包企业转发业主的工程进度款;转包、出卖资质、挂靠等行为也多有发生;工程投标过程中串标、围标现象也未绝迹。

(四)科技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

当前传统的生产要素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对建筑业来说,要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必须依靠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来实现,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目前建筑业专业人才虽然有了一定规模,并具备一定技术研发能力,但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科研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尚未解决,科研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依然是制约科技进步的一大障碍。

我国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甚至还有建筑企业装备的设备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此陈旧落后的设备不但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导致了能源利用率的低下,加重了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探究我国建筑业技术装备落后的原因,除缺乏促进行业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机制之外,还因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发展方式。行业内缺少有效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政策和措施,对基础研究资金投入严重缺乏,使得研发动力不足,导致生产应用的科技水平较为低下,整个产业的技术装备落后。

(五)资源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

工程建设不仅直接消耗建筑材料还消耗大量的油品、电力等能源,1995年世界观察研究所进行调查后得出,与建筑物相关的活动中消耗了全球近50%的材料和能源。我国工程建设的物资、能源消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就建设过程中使用的钢材和水泥而言,我国钢材消耗水平比发达国家高出10%-25%,而每立方米的混凝土需多消耗水泥80kg。而建筑业能源消耗量占国家能源消耗量30%,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均资源量较小,建筑行业的高能耗无疑加重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筑行业已成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之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多方面的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污染、建筑粉尘污染、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据研究估计每年建筑施工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数值高达几十万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些建筑垃圾中除了小部分回收利用外,大部分都只是进行简单填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的问题。虽然我国也有企业对建筑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制造出再生建材产品,但是此类企业较少,在全国没有形成循环再利用的体系。

石灰、水泥、碎石、沙、回填土等建筑原材料在生产、运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细小颗粒会散失到大气中造成粉尘污染。长期处于粉尘污染的环境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导致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有研究表明,建筑施工扬尘对PM2.5(大气悬浮颗粒物)的贡献率在20%-35%之间。废水的产生主要是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建筑材料的清洗、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过程中,我国虽然有相关废水的处理规定,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多是随意排放,这些被随意排放的废水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的水体造成了污染,这种污染可能会波及到整个生态环境。而废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施工机械燃烧油品和建筑装饰材料所含有毒物质引起,其散发到空气中会对一定范围内产生危害。

三、建筑业后期发展的趋势

(一)建筑业以现代化为目标,以工业化为发展方向

采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来建造最终建筑产品的方式就是建筑工业化,即从传统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使劳动生产率、建设速度、主要建筑产品的数量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现代化[2]。21 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建筑业振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业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九五”期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万亿元以上,年增长10%,这些投资的60%以上需靠建筑业完成。今后较长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在9%-10%,建筑业将高于整个国民经济2-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0年,建筑业当年完成增加值5000亿元以上,到2010年,建筑业当年完成增加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此,不可能依赖手工操作的小生产方式来完成,必须依据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走建筑工业化、现代化道路,极大提高建筑生产力,出色完成建设任务,更好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国民经济创造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其工业化的内容包括: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3]。

(二)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推进建筑工业化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但从整体上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尽快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主要应做好如下工作:

1、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建筑行业科技实力。我国现在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如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模板与脚手架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以及现代化管理技术。到21世纪初,科技成果转化由现在的30%提高到50%

2、不断改进和发展综合经济效益好的各类大开间住宅建筑体系,以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多样化的需要。

3、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作用。加速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逐步用先进机取代性能差,能耗高,安全性能欠佳的老旧机械。到了21世纪初,使各类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备有不同程序的改善。

4、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推广电子计算应用。大型骨干企业要建立计算机管理网络,把计算机应用作为领导上岗的条件之一。建筑企业的计算机量每千人10台上,使用面达到70%,计算机设备利用率达到 85%.

5、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大型建筑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建立科研机构或技术方面开发中心,结合工程项目,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组织科技攻关、研究新技术。

6、强化技术管理系统,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7、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职工培训,不断提高建筑业职工素质,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 的原则,不断提高建筑职工的素质。

8、调整产业组织结构,适应建筑工业化生产要求,主要是专业性企业与劳务类企业 对于现今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状况是非常良好,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一个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发展状况是否良好樗着国家的经济建设的速度,并带动它。随着科学技术的研发,建筑业会往工业化方向不断前进,达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职工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状况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加强建筑业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增强建筑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是基础,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是责任,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工程质量和创利能力是根本。建筑企业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承担者,负有较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社会总投资的60%左右是由建筑企业通过物资生产而转化的,所以必须研究制定加快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措施,为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必须加快行政职能的转变,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各项市场机制,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建筑业健康稳定发展[3]。

参考文献

[1]邓飞.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研究:量化评估与产业战略[D].重庆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