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092-02

近年来,很多制造企业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大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深化电子商务新技术和新模式在企I中的应用,促进了经营方式转变和企业转型升级。受制造类企业的种类繁多、经营规模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极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当前制造企业在电商发展模式选择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加快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优化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如何选择和推进适合企业实际的电商发展模式问题,成为摆在制造企业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开展电商活动的基础模式,总结归纳了制造企业电商发展的应用模式,深入分析了制造企业电商发展模式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制造企业发展电商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造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模式

制造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B2C类电商模式

B2C类模式是企业和消费者间进行的电商模式,主要是企业利用自建网站或利用第三方的展示平台展示生产的商品,向客户提品信息的查询、浏览与搜索,以及下购买订单与在线支付等功能的界面,以便使客户能够查询并购买到自身需要的商品。该模式的突出特点为可使供需双方直接进行沟通,且快速、大信息量、成本低,对计算机软硬件、新的创意类产品、收藏品或纪念物及服务等一些无形类产品进行销售十分适合。其产品运作的典型方式有网店、网络订阅、网络广告及网络赠与等。该模式的产品配送采取由点到面方式进行,每笔交易金额不高,运送的规模也不太大,企业要自身负责配送则无法实现,必须有大量物流配送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二)B2B类电商模式

制造行业因为直接从事产品的生产,因此B2B类模式是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该模式为企业之间进行的电商模式,利用专门网络及互联网开展信息数据传递、交换,进而开展交易类活动。该模式对企业之间满足零部件与半成品类大批量交易较为适合,需要构建企业网站或者B2B中介网站。其中企业自建B2B类网站,可能将企业之间大量的商务类活动环节在网络上实现,比如产品供求类信息、协商交易、传输电子信息、实现网络间结算和支付、配送货物及销售之后的服务等功能,促进了效率提高、库存减少,以及采购成本、营销成本及服务成本等费用降低。而垂直型的B2B专业网站,由于创办者的行业经验丰富、技术保障细节熟悉,具有一定的优势。该模式不足之处为短期实现获益很难,并且实现多元化产品经营或多领域化的渗透目标不易。

(三)B2G类电商模式

该模式是企业与政府之间进行的电商活动模式,亦称作政府集中性网上采购。该模式的目标为把分散在政府不同部门的财务支出活动集中到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其运作的方法为政府主管部门先在网络上对采购类信息进行,由产品生产制造商由网上获知信息以后依据自身生产及经营的实现状况,向主管部门报价参加竞标活动,最终由中标企业获得此项采购类订单。该模式优点是企业可以随时掌握政府部门的产品需求情况,并可以降低中间商在时间上的拖延、节约成本,因为其交易量较大,通常要比分散性的采购活动成本压降超过30 %的比例。

二、制造企业发展电商的应用模式

因为制造企业推进电商活动中,相关企业各自的侧重点并不尽相同,其业务发展的主要领域也存在差异,所以其电商活动实施方法也不一致,从而出现了各种类的电商应用性模式。

(一)立足全供应链上的电商应用模式

该模式对于当前制造行业发展极为重要。开展立足全供应链上的电商活动能够使企业采购费用下降、差错减少、效率提升,尤其能够增强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强化企业面对网络经济的综合竞争实力。该模式的运作需要采购商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构建交易性网站、存储会员数据、网上会员认证、商品列表、订单管理与处理等,提供满足供应链各方需求的解决办法。

(二)立足价值链上的电商应用模式

此模式需要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有涉及对象比如客户、企业、供应厂商及其他商业合作伙伴等的参与,将价值链上有关经营企业战略、内部组织生产、产品供销网络及客户关系等进行集成。即并非将价值链中的成员进行增加,而是构成企业的虚拟网,构建企业的价值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协作配合、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等目标。

(三)立足第三方管理平台的电商应用模式

通常第三方的管理平台主要包括综合性电商平台及垂直性的行业型电商平台两类,其中综合性电商网站包括阿里巴巴网、政府采购网站及慧聪网站等,向制造行业全面提供企业与产品方面的信息,及搜索、电商认证及在线支付等。而垂直性的行业型电商平台包括制造网站、机械网站及汽车网站等,提供制造行业的细分企业与客户信息,及在线专门化服务等。

(四)立足服务商的电商应用模式

立足服务商的电商应用模式(又称作ASP模式)于1999 年美国起源,适合那些不熟悉IT科技、技术人才缺乏及资金不足的中小型企业。通常由ASP合作厂商构建应用管理系统,将应用管理系统在数据机房进行集中性放置与管理,而企业客户只负责使用、不管维护。

(五)立足自建网站的电商应用模式

通常采取该模式的,多为制造行业中一汽、宝钢等资金雄厚、能自主构建电商门户网站的大型企业。企业通过自建电商门户网站,把企业生产的商品向客户进行销售。

三、制造企业发展电商模式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制造类企业的种类繁多、经营规模存在较大差异、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极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当前制造企业在电商发展模式选择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客户的服务与管理重视不够

目前部分制造企业在选择电商发展模式时,对客服应用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客户及企业外部的合作商来设计,而企I内部相关服务与管理工作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企业电子商务模式选择和设计只限于商业性广告、当面宣传推介及介绍等内容,没将客户管理要求贯穿于市场宣讲、营销管理及售后服务保障等整个流程,影响了制造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对企业内外组织协调不重视

一些制造业企业在选择电商发展模式时,没考虑到企业内部运行与外部协调的实际,未能将外部获取的信息及时反馈至内部相关组织机构当中,导致企业对外部的数据信息整体反应迟滞;而制造业的相关生产企业间的数据信息也没有实现共享,导致有的企业生产计划与工作安排不够科学合理。

(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强

有些制造业企业在选择电商发展模式时,创新意识弱,安于现状,未能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积极改进、探索创新,导致电商发展模式不为客户所认可与接受,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从而使企业在未来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了企业持续发展。

(四)科技应用能力与水平较低

多数制造业企业在选择电商发展模式时,对移动电商的普及与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将移动通信技术运用于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未能对适用于手机终端的电商应用加大开发力度,影响了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四、制造企业发展电商模式的推进策略

推进制造企业发展电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加强全面规划,重视平台建设,完善后台应用,构建前台系统,从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科研院所、供应商、经销商及商等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制造企业效益与效率的双提升。

(一)要在加强全面规划上下工夫

推进电商模式发展,必须结合制造企业实际,及时研究制定全面规划书,明确电商推广项目的整体目标、软硬件系统的规划、项目实施的步骤与范围及科技人员配备、资金投入规划、投入与产出研究、风险分与评估等内容。企业的领导层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电商应用模式的特点,有效地规避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要在基础平台建设上下工夫

制造企业要根据应用管理系统建设情况,适时对电子商务基础平台进行科学研究与分析,健全和完善企业信息数据门户,内容包括以互联网为基础数据库、客户管理、应用工具包、应用类服务器及Web类服务器等,夯实企业电商模式的发展基础。

(三)要在完善后台应用上下工夫

制造企业要高度重视构建和实施后台应用管理系统,健全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企业的库存管理、物资采购、产品营销、后勤运输及销售分析等进行全覆盖。持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并及时适应新业务需求进行优化调整。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制造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及商业决策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为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力条件。

(四)在构建前台系统上下工夫

加大电子商务的推进与实施力度,优化客户与供应商访问界面,强化客户与供应商网上服务功能,使客户与供应商能借助浏览器实现自主式的服务,随时掌握订单的信息,查询需求及资源、了解相关合同执行与产品装运情况、自主学习产品的性能及使用的方法等,从而节约成本与资金,压缩供需双方服务周期。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制造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选择和推进适合制造企业实际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于新形势下加快制造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各类制造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选择和推进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推广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推进制造行业的整体结构升级、培养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基点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闫树全,陈瑞华.海西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分析[J].北方经贸,2014,(10).

[2] 沈刘佳,安葳鹏.传统制造业的电子商务运行模式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7).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 EDI 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 A

一、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以及功能

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工委员会在ISO/IEC14662《信息技术-开发式ED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EDI ReferenceModel standard)中对EDI的定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的信息系统之间,为实现业务目的而进行的预定义和结构化的数据的自动交换”。

EDI它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化贸易工具,由于世界各部门的数据并没有统一的格式,而网络交流中需要将数据进行统一化,才能完成通信过程,EDI也可以理解成一门标准化翻译技术,它对不同行业中所需要处理的大量数据,以信息转化的形式输入计算机,进行整理编辑,将信息进行规范化以及格式化,一遍网络传输过程中不同格式的数据可以相互交流,使工作人员可以很好地进行管理数据,从而提高所在行业的工作效率,并通过网络的联通处理,从而进行信息交换,这也是信息化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EDI技术改善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中所存在的如:邮递,人工干预,纸张冗余等繁琐的工作流程,通过数字化信息处理有效地进行管理数据,免去了人工与纸张的消耗,从而降低了成本。

二、实现EDI的条件

由于EDI传输文件的标准化特点,致使传输EDI的同时不仅需要保证数据传输与交换功能,还应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这边需要在实现的过程中加入格式校验、确认、跟踪、等一系列安全保密措施。

分组交换是以报文的单位进行传输的,分组的长度会影响网络的通信质量,报头所占报文的比率中的优化选取会大大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同时,在交换机存储报文的时间延迟也是通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分组交换的带宽合理分配将会增加带宽的利用率。

三、EDI系统的技术要素

EDI系统主要有几个要素:用来传递数据的通信网络、EDI的中心交换系统(包括中心交换局硬件以及中心交换局软件)、用户应用系统、EDI所遵循的报文格式标准以及通信标准。

其中通信网络包括: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公用数字数据网(DDN)、移动数据通信网、卫星数据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各种计算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等。

中心交换局硬件也就是指计算机以及其所附属的,可实现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通信设备。

在中心交换局软件中,包括实现以下功能:信息管理功能、客户管理功能、安全加密功能、网络计费功能、增值业务功能等。

四、传统EDI系统的组成

传统EDI系统的组成可见图1。

(1)报文传递及处理模块。此模块主要用来接收用户信息,通过用户需求调用信息系统中的内部资料,随后传递到报文处理模块。

(2)格式转换模块。此结构主要将EDI报文,以某种标准生成格式化信息,将信息按照某种语法规则进行压缩、嵌套以及代码转换等。

(3)通信模块。用于联机操作,类似于现代的互联网体系。

(4)联系模块。此模块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界面。

五、EDI的通信过程

在发送报文的过程中,用户从界面中操作其所需的功能,计算机系统通过从数据库中调用文件,并生成相应的中间文件,再由计算机将生成的中间文件翻译成标准的EDI格式文件,将标准化的文件在网络中以报文的形式发送到EDI中心服务器上,再由服务器根据报文的地址把信息发送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上,完成存储转发过程。

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接受用户通过打开计算机上的收信箱,取出其他用户发来的信息,在本地计算机上,通过本地EDI系统的翻译功能,将标准的格式化后的报文格式转化为用户中间文件,再由本地计算机将中间文件放入其相应的数据库中,再以用户界面的形式进行输出,方便用户使用。

六、在制造业中应用EDI的好处

在制造业这个产业链中,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自身价值增加,从而以一种新的形势提供给社会。

在这个全球化趋势的信息时代,企业不仅需要整合内部业务,还需要加强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资源同享,将产品数据发挥到最大作用。但由于当今个组织内部信息没有统一的格式,所以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很难进行相互沟通,这边需要引进EDI这个标准格式化技术,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七、EDI的应用

EDI在经济化社会中可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目前EDI技术应用模式基本有三种:海关模式(如海关等部门)、EDI中心模式(如广东省EDI中心)和增值网模式(如采用邮电部)。这三种模式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将具有不同优势的EDI应用于不同的领域能实现将资源有效地进行分配。

EDI有着其迅速,准确的特点,可有效节省企业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在企业内外部之间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电子数据的有效管理与流通可以很好地节省企业库存,做到合理调度。同时加强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销售商之间的关系,促使培养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能有效地运用现代科技来应用与实际,便可使全球一体化,促进全球经济模式。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MBA,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方向)

参考文献:

[1]程方勇.制造业 EDI系统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5.(10).

[2]周康渠,徐宗俊,郭钢. 制造业新的管理理念――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国机械工程, 2002, (15) .

[3]李艳丽. 利用ED I推动中小企业参与供应链一体化. 企业经济,2005, (1) .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特点 趋势

一、现代服务业的相关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对信息技术(或现代管理)的依赖程度和工业化发展水平这两个维度考虑。现代服务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业态、业务模式、竞争要素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也是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不同阶段,服务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是不同的,所以判断一个服务业是否为“现代服务业”,是把一个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应用程度的提高,现代服务业所包含的内容和范畴将不断扩大。

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就业率,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发达国家在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的情况下,还在制订各种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以持续强化本国的优势。我国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得到高度重视,在一些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总体上仍然较为滞后,在思想观念、市场需求、政策体系、制度环境、人才储备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矛盾和困难。

(一)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各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比重在持续增长之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服务业一直处于增长过程,在20世纪中后期的发达国家中已占了60%以上,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纷纷进入“服务经济”的同时,传统服务业不断被高新技术改造而实现优化升级,基于新技术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正成为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产业的发展开始由“服务经济”进入“现代服务经济”。

(二)生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服务业内部,通信、金融保险、物流、信息、采购、农业支撑服务、中介、专业与商务服务业等生产业迅速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占到服务业的50%以上,成为支柱产业,在其产业技术和整体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竞争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当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有力地推动了生产业的发展。未来,工农业和国际贸易持续发展所提供的需求,专业化服务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知识、技术保障,规模经济的动力使得生产业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

依靠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等一批具有低资源、低能源消耗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正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点和新增长点。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数字学习、动漫、网游等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不仅本身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也能推动多种增值服务的发展,其间接服务销售额及延伸产品销售额是其本身销售额的10倍左右。

(四)带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生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制造业日益融合、共同发展。信息服务、研发服务、营销服务、融资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物流服务等和生产活动的结合日益紧密,体现了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融合并进一步增强的特点。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解体或回收。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甚至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放弃或者外包制造活动。制造业企业正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呈现“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

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目前来看,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良好的机遇:信息技术革新驱动服务业不断改造升级,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不断开拓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带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国内市场空间扩展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战略重点。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吸引服务外资方面已经领先一步,国际上针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壁垒不断增多,体制和机制约束带来的挑战,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基于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把握主要的着力方向。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绿色技能

电子商务专业在近年来成了各所职业院校的热门专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其专业建设还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培养模式。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下,我国各大院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并形成不同侧重的专业建设特征。因此,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如何采用正确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成了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焦点。

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分析

1.1专业课程设置应具有前瞻性

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时,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分析。认真总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让其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形成融合。针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此外,电子商务专业学习需要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每一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都需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学习完其课程之后,可以对专业课程体系及结构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意识到培训目标,并清楚地划分出每一项电子商务模块,让其专业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各个不同模块之间所产生的协调与联系。所以,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占比,注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1.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需注重校企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于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而言,应该为学生创造多元化条件,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电子商务活动。在此环节中,各大院校应该加强与各用人企业的合作,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互相合作与支持关系,并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资源环境。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其专业学生可以进入到IT公司进行实际项目操作,还能够让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到校园中进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讲解。让一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人士,分享一些具有实用性的知识,通过项目来驱动教学。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其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1合理设置技术课程和与商务课程比例

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经济与管理学知识融入具体课程当中。并在其基础上发挥出各项学科具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理论知识。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核心课程时,应该注重其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构建。不仅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对电子商务有一个了解,还需要让学生学习电子支付、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管理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特色性的课程建设,应该结合具体的电子商务案例进行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商务与技术的特色教育。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其专业课程中设置一些类似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特色课程,增加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学习兴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设置商务理论课程与实践技术课程时,应该采用合理的比例。应该结合当前市场发展需求来进行调整,将两种类型的课程比例设置为3∶2,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2构建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拓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面

在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应该将科学与人文精神进行整合。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注重其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其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通过构建规范化实践教学模式,坚持“实际、实用、实践”设置原则,将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完全体现出来。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以及相关项目案例开展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与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实际电子商务项目当中。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对电子商务工作有一个全面了解,不仅培养了其专业学生的项目开发与管理能力,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因此,院校需要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联合更多的校外企业与其形成合作关系,让电子商务学生在进行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电子商务最前沿的知识内容,有效拓展其专业学生知识结构。

2.3构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实训来了解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规范、售后服务等知识。各大院校需要积极构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让其专业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中开展项目实训。但从当前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来分析,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实训基地软硬件设备不到位等,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实训基地所应该具有的价值。在开展实训时,要为学生演示整个电子商务流程,并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电子与商务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学习,学生会意识到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以电子为模式,商务为实质的特征。电子商务学生在实训基地中的学习,能够亲手操作电子商务系统,对电子商务原理以及整个流程有一个全面了解。明白电子商务的结构以及所需软、硬件环境,方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应用。

3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绿色技能开发

3.1绿色技能开发的概念与意义

绿色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一个新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所提出。在全球经济危机出现之后,在联合国组织的主导下,提出了新的绿色经济概念,给予绿色经济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从传统型的自然资本消耗,向着扩展型自然资本发展。电子商务中消耗自然资源较大的是其行业中的物流行业,对于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就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将绿色经济理念融入其课程教学中,协助学生树立起绿色经济意识,有助于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绿色技术能力。

3.2电子商务专业绿色技能开发策略

从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其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的绿色技能开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概念瓶颈,让其专业学生能够对绿化概念及基础有一个全方位理解。(2)打破教学瓶颈,在此环节中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及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积累教学经验,并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树立起绿色技能开发意识。(3)打破文化瓶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学校、教师、企业以及学生各元素的作用,提升对绿色技能开展的信心。(4)打破政治瓶颈。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以多维度方式来进行干预。通过开展教学改革来激发其专业学生中的绿色技能开发需求。在开展实际教学时,应该采用学做结合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寻求相关专家的指导,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电子商务课程的灵活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性开展反思学习,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在实训体系中不断实践与积累学习经验,构建最新的电子商务绿色技能知识结构。

3.3电子商务专业需要补充的绿色技能

电子商务专业在进行绿色技能补充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特点来进行。对于其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在教学中将职业认知理念与实践教学形成融合,通过创新形式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绿色技能教学。尤其是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轻实”的问题,要让相关专业学生意识到绿色技能在电子商务行业中所具有的价值与重要性。

3.4电子商务专业绿色技能开发的主要方面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绿色技能开展而言,需要针对环保、节能等技术环节进行推广与应用。要在其专业绿色技能开发中,将循环经济课、资源回收等理论进行融入,让其专业学生从内心中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并将电子商务行业引导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全面灌输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与相关制造业资形成统一与联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了电子商务产品所具有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从而实现电子商务行业的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所开设,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还能够为其行业输入更多的技术型管理人才。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能够为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在开展其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绿色技能开发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为增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阮伟卿.基于工作体系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开发[J].物流技术,2014(21):485-488.

[2]张藜山.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6(4):36.

[3]许应楠.基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4(17):464-466.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实训 教学体系

和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为现代经营业态,具有交易方式灵活、快捷及信息及时互动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在各个领域中,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作为一种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占据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中职电子商务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探究实践。

一、中职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成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商业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构成主要以商业课程为主干,形成和电子商务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互相配套的体系。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相关实训、实验场所,实现商业和信息技术的互相结合,要求学生和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财务管理能力、商业素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法律素质等进行全面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主要将科学实验作为重要环节,进行电子商务教学时,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途径为实训教学形式。因此,对电子商务实训进行改革,注重教给学生研究问题、掌握电子商务基本思想的方法。

二、电子商务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条件不足

现有实训条件不能有效满足现代教学需要,如受到上网网速慢、硬件设施不足等因素影响,不能使在线教学视频正常播放,网站后台操作不能正常进行;缺乏完善的教学实训教材,实训环节不够细致,内容不具体,进而导致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后台处理;此外,缺乏实训平台与相关软件,使学生不能感受电子商务环境。

2.师资条件不足

电子商务实训教师未制订完整的培训方案,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足的科研实践;另外,实训场所受到限制,教师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挂职锻炼和外出培训,不能使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此外,同校教师和外校专家之间缺乏足够交流,不能有效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3.缺乏实训氛围

建立的实训体系和实际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实训课程内容主要停留于认知层面,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度较差,企业参与实训课程较少;另外,学校在外实训基地较少,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企业实践岗位。

三、电子商务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电子商务实训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构建实训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方法、教学体系过程及教学体系实训考核等方面。

1.构建实训教学模式

(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制定的学习领域与课程标准以工作为基础,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律、策略,确定岗位群;并根据实训目标,对实训指导书、教材等进行编写,充分融入最新技术、知识及成果等,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的互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技能全面协调发展。

(2)专业专项培训

根据企业任务和项目要求,课程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月至两个月的集训。和企业合作共同制订出最合理的专业实训方案,组织学生互相合作完成;另外,可选择其中表现较好、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参加全国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及“创新杯”等活动。

(3)专业企业实训

将企业真实设备、项目、管理经验引进课堂中,引导学生到企业工作环境中实训,在实践过程中检验所学知识,进而获得企业经验,提升自身技能,将实训价值发挥出来。

2.构建教学体系方法

将以往教学应用的“讲授-演示”教学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多元化、中心化教学体系,组织形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教学时,可采用角色扮演、项目教学、引导文法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法;教师通过构建真实情景主线,以模拟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创新。

3.构建教学体系过程

构建教学体系过程将实施过程作为主线,明确不同实施阶段的任务和成果,确保实训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逐层深入、逐层促进。实训过程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实践、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企业管理和创业实训等方面。

4.构建教学体系实训考核

以往实训考核主要将期中、期末考试结果作为标准,转变以往考核方式,在实训考核评价范围内纳入过程考核。考核主要分为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两个部分,过程考核占据70%,成果考核占据30%。其中,过程考核主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的方式。学生自评:运用总结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汇报完成情况;学生互评:设置评价小组,以小组作为单位,对其他小组学生进行建议、评价;教师评价:以学生平时表现、团队合作程度、书面作业、交流表达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为评价内容。成果考核主要通过理论考试成绩与成果汇报进行考核。

总之,在电子商务中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对培养目标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专业建设、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及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能够深化、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职业应变能力;另外,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竞争意识及创业意识,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文6

一、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是一个包括多种组织形式的复杂企业群体。在制造业和流通业纷纷释放物流需求的过程中,这部分企业利用市场供需缺口获得了快速发展。但随着供给总量的提高与需求方服务购买行为的理性化,这些企业也逐渐显现出存在的各种问题:(1)规模小、数量多、经营极度分散:(2)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服务能力有限:(3)网络范围狭小,需求量不大:(4)资金、人力资源缺乏,信息化水平低:(5)战略目标不清,经营管理水平低:(6)服务质量低下等。

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服务能力十分有限,在功能、网络和服务内容等方面都难以符合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从服务功能来看,中国物流市场中提供单一物流服务的企业比例占1/4以上,以储运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仍占绝对多数的比例。从服务网络范围来看,约有35%的企业辐射范围仅局限于本省及周边地区,能够提供跨区域乃至跨国物流服务的企业比例很低。在中小物流企业中能提供全国性物流以及包括各种物流功能服务的更属少数,同时由于企业间缺乏战略协作,经营十分分散,更难以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的影响及重要作用

电子商务与企业物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物流活动是电子商务过程的基本要素。

物流活动,作为电子商务四流活动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活动只有通过一系列机械化、自动化工具的应用,准确、及时地监控物流过程的物流信息,加快物流的流动速度、提高物流流动的准确率,有效地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才能得到全面实现。物流活动是构成电子商务活动过程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2 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保证。

电子商务方式依赖社会物质的生产和丰富,而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而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只有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活动,才能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不断降低生产费用,保障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从而为实现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基本的保证。

3 电子商务引导现代物流的发展。

虽然电子商务本身不能实现最终的物流,但它以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引导着社会物质的流向、流速和流量,并在电子商务技术促进物流活动中交易与物流分离的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发展形成的强大物流需求引导和促进现代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发展。

4 电子商务提供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处理平台和技术。

现代物流所包括的运输、库存、装卸、搬运、包装等活动,是在不同场所、不同时间、不同要求下进行的,为了有效缩短物质的在途时间,实现零库存,及时供货和保持供应链的连续和稳定,就要求在物质的流通过程中保持信息的畅通。而电子商务为提高物流效率、保持信息流通畅,并及时准确反馈、传递和处理物流运作各环节、各部门所需要的信息提供了现代化平台和网络化技术,并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物流信息资源的充分运用创造了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物流运作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三、电子商务下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必然要求物流管理配送系统朝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我认为应根据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准确定位,推进和完善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具体策略如下:

1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所需的软硬件投资是比较大的。因此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但在实施时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资金分次投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在分步实施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成功的概率和降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2 注重实际需求分析。

实施信息化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从满足企业个性化角度出发,不能生搬硬套。实施信息化之前要对企业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明确企业管理上的哪些问题正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能否通过实施信息化得到解决,企业是否具备了实施信息化所必须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对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即在规范流程中实现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共享和使用,为企业初步提供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3 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力度。

为了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企业必须加大信息化投资比例和力度。政府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帮助企业拓宽筹资渠道。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贴息贷款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