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研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1
关键词:水污染;生物监测;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5文献标识码:A
过去理化监测只在于关注瞬间的环境污染状况,而缺乏长久延续性监测的意识。这就需要分析污染的累积变化效应,研究采取怎样的生物监测才能够更符合延续性监测的趋势。在同一段时间里,仅仅采用污染物其密度值来表示污染程度和危害总是片面的,因为这样一来在某些污染物资环境中的含量极微不等于毒性极微,甚至发生完全相反的效应,即含量极少毒性却极大的情况。只有充分利用生物监测和技术检测相结合的办法互相配合,充分运用指示生物对污染物毒性其反映敏感的特点,才能更精确地反映水质受到污染的真实状况。
一、水污染的生物监测原理和优点
1.水污染生物监测的原理
在某种前提条件下,水生生物群落及水的环境有着相互关联并且有着相互制约的现象,保持着非常自然的、暂时性的均衡体系。水环境中注入的污染物质,必将会作用于生物本身和其种群或者其群落,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固有生物种群其数量和物种组成与及其更多特点、固有特点、生产力和生理状况等,使某些水生生物逐步消失,然而在别的某些水生生物却能够继续生长下去,其本身和其种群的数量逐步增加。运用水质检测技术仪器监测水污程度,从这种变化的水污染生物体现,得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这就是水污生物监测概念和依据[1]。
生物监测是指利用水生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水体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的一种水体污染监测方法。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的改变能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生活习性,直至改变生理功能;生物的存在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如生物的摄取能量、新陈代谢等。生物与其环境的这种统一性和协同进化是环境质量生物监测的生物学基础[2]。
2.水污染生物监测的优点
总的来说,生物监测具有敏感性、富集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水污染生物监测有自身的特点:
①监测功能多样化。由于可以使用水污染监测的生物种类很多,加上每种生物对不同污染物都能产生反应,并且表现不同的症状,因此监测功能强大。
②监测污染状况客观。发挥水污染监测功能的生物一般生活在固定的区域,且有一个稳定的时期,与理化监测相比,更能把某一水域的长期污染状况客观地反映出来。
③监测结果可靠。某些监测生物对一些污染物非常敏感,它们能够对那些连精密仪器都无法检测的微量污染物产生反应,并表现出相应的受损伤的效应
④便于综合评价。理化监测只能检测特定条件下水环境中污染的类别和含量等,而生物监测可以反映出多种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对生物的综合影响,从而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水环境。
⑤监测成本低。理化监测使用的监测仪器涉及维修和保养,而生物监测不涉及这些工作,因此监测成本较低。
二、水污染生物监测技术
1.运用指示生物在水体里出现或者消失及其数量有多少的办法监测水质
在许木启的实验里,运用了白洋淀水体里的浮游动物群种其变化来判断其水体的污染程度和自净能力。其实验的最终结果是府河―白洋淀的水体从上游至下游中,其浮游动物的耐污种类逐步减少,而广布型种类逐步增多,而其下游众多正常水体却出现了浮游动物种类均匀分布的现象。同一时间,原生动物在上游的鞭毛虫一直到中游却出现了纤毛虫。然而,下游却发现众多平常分布在洁净型水体的种类。这一来,表示府河―白洋淀的水体由上游一直到下游水体其污染程度在不断减少,河流水体拥有显著的而且比较稳定的自净功能[3]。
2.运用水生生物群落布局的变化来监测水质
在蒋昭凤的实验中,使用底栖动物的变化来评估湘江水质污染情况,最后答案发现湘江的支流底栖动物有大型无脊椎动物种及多类性指数,其物种由上游至下游走向呈现减少情况,从这个实验看来,毒死生物的有效毒物其作用对湘江的污染却比较显著。同时还可以依据湘江支流各断面种类数及其减少程度来判断出各断面其污染地步。另外,还监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底栖大型无脊椎的动物种类数及多类特点指数方面,也呈现出消少的趋势。从这种情况看来,有毒污染仍然存在发展的趋势。
3.水污染的生物测试
水污染的生物测试,就是运用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物资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智能的变化来进行测试水质污染状况。Belding遵循鱼的呼吸变化来作为指示有毒环境,在那些有污染物已经存在这一些状态下,鱼腮呼吸加速且无法规则。德国从1977年内开始钻研运用鱼的正趋流特点开展生物监测,下游设强光区或者适度电击,控制康健鱼向下游的活动;或者间歇特点提升水流迅速,迫使鱼做出反应。假定鱼不能维持在上游的地方,表示污染产生了危害。
三、水污染生物监测和检测的应用
1.运用遗传毒理学的方法监测水体污染
环境的污染物是人类及其它生物最为严峻的危害,其难点就是对细胞遗传物资组成的损害。近几十年中环境生物的检测技术,特别是细胞微核技术及四分体微核技术,已经在动植物及人类染色体受到外界理化因子损害等方面得到应用。同时,对环境监测的技术的刻苦钻研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微核在于生物细胞内的生成路径和染色体畸变的相应特点早就被人们所认识,用微核测定方法取代染色体畸变的方法来监测环境污染物具有很多优点,如对生物遗传物质的伤害较小、操作简便和灵活度高等。最常用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试验技术就是以染色体伤害和纺锤丝低毒的优点等使其成为测试植物微核监测新方法。这项技术自发现以来,在环境诱变及致癌因子检测钻研中,更是在水质污染与及致突变剂的检测研究领域取得广泛运用[4]。
在吴甘霖运用水花生根尖微核技术对马鞍山市的废水进行监测钻研中,他发现运用水花生根尖微核能够用作监测水体污染的新原料。在实验中其根尖细胞微核率MCN(‰),不但可作为监测不相同废水的污染,还因为该植物长久生长在污染水体之中,还能反映其不相同废水的污染物富集度和现状。如果外界环境中已有某种密度的致突变物,能够造成细胞发生伤害,却使微核细胞率上涨。其它微核细胞率的上涨,揭示环境中已突变物,即使受到试水样里所含有可以打断DNA分子的诱变剂,或者能够打断纺锤丝其纺锤丝毒剂,却体现出遗传毒特点。
这种SOS显色法,是一种遗传毒特点检测新技术,有着精确和灵活、假阳特点率低的特征,这种技术已被广泛作为遗传毒特点的测定。其原理就是:在DNA分子受到外因产生的大范围伤害,在其复制又受到制约的状态下,将导使一种不容易修复的错误。这种在遗传毒物处理后,大肠杆菌中出现了一系列反应被称为SOS应答。
这种SOS显色法,有众多优于Ames的特征:
(1)简便,其测定入程只要7h。
(2)灵活,被处理的细胞全产生或者不产生SOS反效应,用分光光度法来即可以测定β-ONPG,并且分化的产物十分灵活。
(3)精确,SOS显色法测定的就是遗传毒物对细胞原发的直接效应,这种特点最后答案非常可信,然而Ames试验的假阳特点率较高[5]。
2.微型生物监测
过去生物监测的钻研重点大多数放在分类方面。生物系统的布局变化并不是总和生物系统其它变化相有关联,仅以它的种些种类、某些种群形成的生物效应系统其变化评估水生生态系统,其偏差非常大。所以,为把握水生生态系统对于环境污染的整个反应,还需求我们对生物系统:细胞、组织、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选取超出单一种类即是群落或者生态系统来做为生物监测其生物反应系统,并且对这个系统的布局及其功能的变化均匀作研究。美国的Cains创建,能够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来测定微型生物,测定其群落的布局和功能参数,并且施行监测预告的新方法。在中科院水生所沈韫芬钻研员把PFU运用到生物监测中,并且又使PFU法成为了我们国家生物监测的标准方法之一。这种PFU法适合作为原生动物和藻类对水质的检测。这种方法能够辨别水体是否存在机污染仍就是毒污染的特点。
然而,在尹福祥和杨立辉运用PFU法进行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了监测。最后结果表示,微型生物群落其布局参数及功能参数,都比较均匀地反应污染废水的净化效应。这种方法和以上介绍的生物监测方法对比,这种PFU法由单一监测布局的参数转变成布局参数,又和功能参数同一时间候监测,提升了生物监测的结果捕获能力,并使监测结果更完整、精确、精密地评估环境状况。如此表明,这种PFU法讯速及其精确监测水质的突变,经过试验。最终结果能够预报受纳系统环境质量的形态和其变化过程。某些群集曲线突然大幅降落,表明了该点的水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调查是否发生排放事故。因为潮汐流及环流的影响,这种PFU法运用于海水水质监测,不如在淡水监测有效。BPFU法就是将两块聚氨酯泡沫的塑料块装到一个圆柱形塑料瓶去,塑料瓶要有四个裂缝。其作为保证聚氨酯的泡沫塑料块没有受到粗糙等条件的影响。同一时间,为了便于微生物群落注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得到均匀衡状态。这种BPFU法胜过PFU法监测。海水生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取样稳定;其次,海水生物评估布局和功能精确;最后,即时,其定量性能够保持水体积的稳定特点。试验最终结果表示,用BPFU法对海水生物进行监测比PFU法更佳。
四、水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动向
除了水污染的微生物群落监测方法外,水污染自动监测技术和水污染遥感监测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
1.水污染自动监测技术
水污染自动监测是对污染源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的或未经过处理的)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被污染的情况进行连续自动采样、测定、传输和数据处理的定时监测网络。
水污染自动监测技术起源于美国,美国在1958年开始对俄亥俄河进行水质自动监测。在日本,各水域和工矿排水几乎都设立了自动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及处理数据川。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黄浦江、天津引滦济津段以及吉化、宝钢、武钢等大企业的供排水系统建立了水污染自动监测站,开始了对自动水质监测系统的研究。我国黄浦江水质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1984年正式投产运行。水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不仅开创了我国水污染监测的新局面,同时也为我国继续建立水污染自动监测系统积累了经验[6]。
2.水污染遥感监测技术
水污染遥感指应用地面、航空、航天等遥感平台对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洋进行探测,诊断水体的反射、发射、吸收特征的变化,从而实现快速地确定水污染的分布状况和位置的水污染监测方法。水污染遥感常用的仪器有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微波系统和激光雷达等。监测对象主要是水面油污染、水中悬浮物、污水排放、赤潮藻类的类型和密度等。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利用红外技术对大连湾的油污染进行了监测。1980-1983年在天津一渤海地区组织了一次航空遥感试验研究,对天津地区污染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1987年和1989年我国分别发射了FY- 1 A和FY- 1B卫星,其中都配置了2个海洋水色通道的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VHRSR,首次利用我国自己卫星获得了我国海区较高质量的叶绿素浓度和悬浮泥沙浓度的分布图。我国于2000年5月成功地发射了FY-1C卫星,卫星上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带有3个专用海洋水色波段,已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2002年3月,我国又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带有主要用于海洋水色环境监测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五、结语
对于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的生态环境下,水体污染仍然不断受到不同程度的恶化。这样一来,即客观条件迫使水污染监测技术不断改进。水生生物监测水体即能够反应水环境质量状况,对毒物监测灵敏度高,同时需要的测试仪器也比较简单。当前,国内的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和监测物还在不断更新,监测的灵活度越来越高。用某些方法同样能够对特定的某些或者多种污染物作出不同程度的监测,污染程度高低同样能够明显反映出来。但是,要完成传统生物监测方法没法来完成的水体中种某些污染物质的检测,还需要共同努力。现在有一些水生生物监测技术仍然难以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所以,应该采纳多种监测方法进行综合监测,以保证监测最终结果的精确性和完整等特点。
参考文献:
[1]许木启.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看府河―白洋淀水体的自净效果[J].水生生物学报,1996,20,(3):212-220.
[2]张海波.浅谈水污染的生物监测[J].丹东师专学报,1998,20,(2):67-68.
[3]罗岳平,李宁,汤光明.生物早期警报系统在水和废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2,24,(1):49-54.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2
起以及深入发展,无疑是为广大的农民带来了发展契机。本文重点探索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情况。
1 无土栽培概述
无土栽培的科学定义,就是不用天然土壤,而利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并可使得植物能够正常的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种植技术。[1]该方法使得植物的生长摆脱了土壤环境的诸多束缚,并且,还可以对其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培养出高品质的优良作物。
目前,无土栽培形式主要包括水培、基质培以及雾培。其中,水培是指植物部分根系悬挂生长在营养液中,而另一部分根系裸露在潮湿空气中的一类无土栽培方法。[2]这种方式植物生长周期较短,经济效益好,并且,还不会受到污染以及季节限制,适合工厂化生产。
2 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发展现状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它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3]
有机基质一般采用当地价格低廉的农作物秸秆及加工下脚料如玉米秸秆、花生壳、食用菌渣、甘蔗渣、酒糟、芦苇末、中药渣等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为主要原料发酵腐熟而成,因此也大大降低了成本投入。为了改善有机基质的物理性能,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无机基质如河沙、炉渣、蛭石、珍珠岩等进行混配。混配比例可根据当地基质材料的成本和来源灵活掌握,原则是基质中无机物最多不要超过 60%,否则其保水保肥性能下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体积之比最大可达 8∶2。有机基质混配后其有机质含量应在 40%~50%以上,C/N=30 左右,总养分含量为 3~5 kg/m3左右,pH值为 5.8~6.4,容重为 0.30~0.64 g/cm3,总孔隙度大于 85%。
目前,国内的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主要有槽式栽培、袋式栽培以及立体垂直栽培等。第一种栽培方式较为普遍。这种栽培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蒋卫杰等人研制的地上栽培槽。这种栽培槽对基质的量要求不高,仅需要30m3/667m2左右即可,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蔬菜的生长量以及产量都相对稳定,并未出现减产现象。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主要适用的蔬菜品种包括:番茄、辣椒、茄子以及瓜类蔬菜等。
3 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步伐正在加快,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它将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合成环保型有机栽培基质,对基质的原料来源进行筛选与分类,对发酵过程进行标准化控制,使生产出的基质具有质量稳定性并形成产业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设施水平的不断改进与提高,现代化控制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与普及,并根据我国目前设施蔬菜的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多样化的需要,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发展趋势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工厂化和小型化、家庭化的方向发展,并将出现高度设施化和简易栽培并存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工厂化生产和商品化的实现,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家庭中的使用也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阳台、屋顶等空闲地种植蔬菜。
4 结论
随着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的无土栽培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尤其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研制成功以及广泛应用,不仅有效地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还实现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和盐碱地以及沙地的使用效率,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尽管在技术的研究水平上还相对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3
关键词:传统艺术;艺术衍生品;唐三彩
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形式单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做工粗糙,价格较高,缺乏创新设计。一些艺术衍生品多为直接复制原品,或者将原品样式复制到某些商品上作为其宣传图案。笔者通过分析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发展现状,结合相关博物馆衍生品的成功开发经验,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开发出有特色、有创意,包含本土文化符号的唐三彩艺术衍生品。
一、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含义
博物馆艺术衍生品是博物馆功能不断延伸的产物,博物馆展示和销售相关艺术衍生品,让受众获取藏品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好地宣传与展示藏品,实现相关功能的延伸[1]。此外,销售艺术衍生品也能提高博物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秀的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走进博物馆,深入地了解博物馆的文化与藏品,提高审美水平。在理想的状态下,设计并宣传、销售博物馆艺术衍生品,还能实现“以文养文”的目的,助力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博物馆的良好发展。
二、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开发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博物馆艺术衍生产品开发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研究多从2015年开始兴起,到2020年逐渐增多。在相关研究中,关于开发与研究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内容较多。笔者以唐三彩这种具有较强文化IP(知识产权)背景的艺术品为例,设计其艺术衍生品,以此传承与发展唐三彩艺术,突出唐三彩艺术的文化内涵(图1、2),进而为我国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参考。
三、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开发与销售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部分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开发存在如下问题。1.工艺品制作工序复杂笔者通过查阅有关唐三彩制作工艺的资料,同时实地考察唐三彩工艺品制作的场地,了解到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其中涉及的模型设计和烧制环节较为烦琐。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工匠先将开采而来的矿土通过挑选、淘洗、晾干后制成坯,将其放入模具,再放入窑内进行烧制。唐三彩需要经过二次烧制,胎体的原胎是经过1000~1100摄氏度烧制的素胎,待素胎冷却后,工匠取出施彩,随后放入窑中,以8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进行二次烧制,所施的釉色以相关氧化金属为色剂,经过煅烧后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当前,人们倾向于采用批量化的方式生产与传播工艺品,而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和流程较为复杂,难以投入批量化生产,因此将其作为博物院艺术衍生品投入生产与销售,也面临着制作工序上的一些问题。2.售价过高唐三彩的造型丰富且独特。但当前,部分博物馆的唐三彩艺术衍生品造型单一,色彩变化不够丰富,难以彰显出唐三彩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由于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耗费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生产成本较高,由此定价也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市场拓展。
四、针对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在开发与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时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关人员应研究唐三彩工艺及其设计流程,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加快产品更新的速度在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之前,设计人员应了解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对市场进行调研,找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拟定解决的对策;同时,针对唐三彩艺术衍生品进行合理定价,丰富其产品形态与样式。设计人员应牢牢把握市场需求,开发与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唐三彩艺术衍生品,同时紧跟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快产品更新的速度,适时调整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策略。设计人员应了解受众对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需求与喜好,同时与当地的博物馆合作,联合打造相关艺术衍生品,开展相关文化活动,以此有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2]。2.有效结合互联网在当前的环境下,设计人员应了解受众对艺术衍生品的相关需求,通过开发与设计相关的艺术衍生品,打造独特的文化产业模式,拓展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衍生品的发展空间。设计人员应有效创新唐三彩艺术衍生品,促进艺术衍生品的形态多样化,打造良好的唐三彩艺术衍生品品牌。当前互联网发展迅猛,设计人员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进而将其投放在网上,便于更多的人了解与购买唐三彩艺术衍生品,以此扩大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市场,丰富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宣传渠道。3.设定不同产品档次当前,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受众较为广泛,其对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需求多样。为此,设计人员可以设计不同类型、价位的唐三彩艺术衍生品,以此满足受众不同的购买需求和审美需求。设计人员可以材质、形状、大小划分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档次,以此丰富受众的选择。五、唐三彩文化衍生品项目实施方案具体举措1.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要想更好地开发与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首先,博物馆应为设计团队配备相应的工作车间,同时为其提供可供查阅资料的图书馆,必要时让专业教师从旁指导。其次,设计团队的成员应满足相关的条件。第一是具备一定的设计基础和对造型的感知能力;第二是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第三是了解唐三彩的文化历史背景、烧制方法和材料,以及唐三彩的文化属性等;第四是具备分析唐三彩艺术衍生品消费人群的能力,能够进行独立调研和信息收集,探求与分析社会和市场的需求。2.实施方案设计团队应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逐个研究并解决在开发与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一,分析。设计团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一是概念分析法:通过互联网与实地拜访考察分析目前唐三彩的制作流程。二是统计法:调查不同艺术衍生品的类型、市场占有率。三是比较研究法:了解国内外艺术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四是观察法:观察消费者的习惯和使用现有手工艺品带来的问题。五是访谈法:实地拜访掌握唐三彩制作工艺的专业人士。六是思辨法:根据调研并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后制订实施方案。第二,调研。设计团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或在网上收集购买博物馆艺术衍生品人群的相关信息,通过与其沟通获得相关信息,从中发现问题,拟定解决方案,尝试解决问题,进而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并投放至市场,再通过用户反馈,努力改进。第三,方案设计。一是市场定位:设计团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准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风格定位,了解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而设计相关的艺术衍生品。二是草图设计:设计团队可先以草图的形式拟定大致造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由此更好地设计艺术衍生品的结构。三是确定草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设计团队应一起讨论,并确定最终的设计草图。四是制作效果图:设计团队可先制作纸版艺术衍生品,进而分析其形态,加以改进与完善。第四,实物制作。研究材料特性和材料成型方式后,设计团队应分析制作和设计的过程,进而确定最终方案,进行制作。第五,测试改进。设计人员应全方位地思考设计流程,研究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烧制实物并测试,从中找出缺点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与弥补,进而进行上釉测试,通过二次烧制得到成品。第六,预测结果。设计团队应掌握评判唐三彩艺术衍生品质量的手段,研究其造型手法、烧制手法、上釉手法、二次烧制工艺等,由此了解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特性,进而简化制作工序,以降低成本,有效解决因价格过高影响唐三彩艺术衍生品销售的问题。同时,设计团队应反复研究与改良产品,增强产品的设计感和实用性,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唐三彩的制作与设计工艺和流程,探索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并解决唐三彩艺术衍生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受众较为广泛,以年轻人为主,设计人员应了解受众的相关需求,突出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美学特征和形态特征;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制作与宣传唐三彩文化及其艺术衍生品,由此拓展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市场,更好地把握唐三彩市场的发展动向,及时更新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种类与样式,有效传播唐三彩文化。设计人员应有效划分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产品档次,由此满足不同受众的消费需求。设计人员还可以将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设计与销售活动和博物馆的文化活动相结合,以此有效传播、推广并销售唐三彩艺术衍生品。
参考文献:
[1]周曙初.论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发展[J].艺海,2019(12):156-157.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4
关键词厌氧处理废水;UASB;IC反应器;IC技术热点;IC应用现状;IC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40-02
以高效、低成本为特征的现代废水处理技术首先当推先进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反应器是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原典型的UASB反应器工作原理概念和工作状态模型存在三方面问题:A、高度问题,污泥床高度对反应区的水流影响较大,如太厚会加大沟流和短流;B、增加截面积的放大方式,在大规模反应器中难以实现均匀布水;C、三相分离器的稳定操作较为困难。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针对上述缺陷,国际上以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内循环反应器(IC)、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UBF)、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为代表的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相继出现。从物理角度来看,第三代厌氧反应器是以颗粒污泥为生化反应的基础,主要考察固体物质在重力场作用下,在流体中形成更为合理的微物理环境,达到固液充分接触,更快传质的这一核心目的。利用固体的流态化技术是其核心技术之一,侧重是解决典型UASB上述的A、C问题。
90年代中后期荷兰Pagues公司的开发了一种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IC反应器,采用了特殊物理结构设计,以ANAMMOX工艺为特征的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生化反应规律,以Kolliken为主的菌群的微生态环境,现有和可能形成的物理特征,在连续工艺过程中菌群的流体点,设计出合理的物理结构。因此更加具有优势。IC反应器应用于啤酒、发酵、造纸、食品、饮料及化工等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使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在我国得到开展,与此相应的研究工作也相继展开。
1IC反应器工作原理
IC反应器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它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4~8,反应器的高度可达16~25m。
1.1进水
水泵将废水泵入反应器底部的布水系统,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器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充分区混合。
1.2膨胀污泥床
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入该区,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区内污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的活性。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气混合物由底部位分离器收集被沼气提升至顶部的气液分离器。
1.3气液分离器
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此与泥水分离并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到最下端的混合区,与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
1.4后处理部分
经第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气提升外,其余的都通过三相分离器进入。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被降解,因此沼气产生量较少。沼气通过沼气管导入气液分离区,扰动很小,这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条件。
1.5出水
泥水气混合物由高部位分离器收集被最终分离,上清液经出水堰溢流排出,沉淀的颗粒污泥仍留在后处理部分的污泥床内,在上部产生的沼气沿第二条上升管也进入气液分离器,小部分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到最下端的混合区,与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沼气可用于发电。
从IC反应器工作原理中可见,反应器通过2层三相分离器来实现SRT>HRT,获得高污泥浓度;通过大量沼气和内循环的剧烈扰动,使泥水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
2IC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J.H.F.Pereboom和T.L.F.M.Vereijken详细进行了IC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生产性装置各项运行参数的测定和比较,如表1所示。下面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2.1IC反应器的处理效能
前已述及,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获得相同处理效率的条件下,IC反应器具有更高的进水容积负荷率和污泥负荷率,IC反应器的平均升流速度可达处理同类废水UASB反应器的20倍左右。在处理低浓度废水时,HRT可缩短至2.0~2.5h,使反应器的容积更加小型化。由表1可知,在处理同类废水时,IC反应器的高度为UASB反应器的3~4倍,进水容积负荷率为UASB反应器的4倍左右,污泥负荷率为UASB反应器的3~9倍。由此可见,IC反应器是一种非常高效能的厌氧反应器。
2.2污泥物理性质
IC反应器颗粒的平均直径在0.66~0.87mm,略大于UASB反应器颗粒的平均直径0.51~0.83mm;IC反应器最大颗粒直径为3.14~3.57mm,UASB反应器颗粒的最大直径3.38~3.43mm;IC反应器颗粒密度为1.041~1.057g/cm3,与UASB反应器颗粒的密度1.039~1.065g/cm3较为接近。但是IC反应器颗粒相对剪切强度比UASB颗粒的强度差,如以UASB颗粒的相对强度为100%,则IC颗粒为32%~53%,这是由于IC反应器的污泥负荷率大大高于UASB反应器的污泥负荷率之故。IC颗粒污泥的灰分占0.13~0.15,低于UASB颗粒污泥的灰分0.2~0.26,这说明IC颗粒污泥中有机成分含量更高,污泥的活性更高。
2.3颗粒大小的分布
Pareboom和Vereijken比较了IC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污泥样品颗粒大小尺寸的分布,UASB和IC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和土豆加工废水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比较的结果表明,IC反应器颗粒尺寸较粗和分布较宽,这是由于IC反应器升流速度较大,使细小颗粒更易于被冲刷从而反应器内小颗粒比例减小,而留在反应器内的颗粒获得更充分的营养,在长期滞留情况下颗粒长得更大,因此IC反应器内颗粒大小的分布范围比UASB反应器更宽,且IC反应器的平均粒径Da和Sauter平均直径D32均大于UASB反应器。
2.4颗粒沉降速度
UASB和IC反应器内颗粒的沉降速度一般都高于液体升流速度。IC颗粒(粒径
2.5污泥的活性
IC反应器污泥的活性远高于UASB反应器的污泥活性。这是由于IC反应器的污泥颗粒完全趋于流化状态,传质的限制因素小,UASB反应器污泥床局部地方的污泥浓度很高,甚至存在死区,传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IC反应器的平均污泥去除负荷率远高于UASB反应器的污泥去除负荷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6反应器不同高度污泥浓度的变化
Pereboom和Vereijken分别测定了处理啤酒废水和土豆废水的IC反应器不同高度处污泥浓度及颗粒大小分布变化的情况。得出了不同高度的颗粒尺寸的分布,颗粒尺寸大小、生物量浓度和灰分沿IC反应器高度的变化,IC反应器的第一段污泥床混合良好,污泥床以上和出水中固体的灰分大大高于第一段污泥床。由此可得出结论,IC反应器具有很高的紊流和上升流速,有助于无机物的有效去除。
3IC工艺技术优点
3.1容积负荷高
由于IC反应器存在着内循环,第一反应室有很高的升流速度,传质效果很好,污泥活性很高,因而其有机容积负荷率比普通UASB反应器高许多,一般高出3倍以上。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如土豆加工废水,当COD为10000-15000mg/L时,进水容积负荷率可达30-40kgCOD/(m3d)。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如啤酒废水,当COD为2000-3000mg/L时,进水容积负荷率可达20-50kgCOD/(m3d),HRT仅2-3h,COD去除率可达80%左右。
3.2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
由于IC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反应器3倍左右,IC反应器的有效体积仅为UASB反应器的1/4-1/3,所以可显著降低反应器的基建投资。由于IC反应器不仅体积小,而且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为4-8),所以占地面积特别省,非常适用于占地面积紧张的厂矿企业。小型的IC反应器可以工厂预制,大型的可在现场制作,施工工期短,安装简便,且IC反应器的土方量很小,可节省施工费用。
3.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由于IC反应器实现了内循环,处理低浓度水(如啤酒废水)时,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水(如土豆加工废水)时,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10~20倍。因为循环流量与进水在第一反应室充分混合,使原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降低了有害程度,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3.4抗低温能力强
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主要是对消化速率的影响。IC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通常IC反应器厌氧消化可在常温条件(20-25℃)下进行,这样减少了消化保温的困难,节省了能量。
3.5具有缓冲pH的能力
内循环流量相当于第1厌氧区的出水回流,防止局部酸化发生,并可利用COD转化的碱度,对pH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pH保持最佳状态。
3.6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
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回流是通过外部加压实现的,而IC反应器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循环,不必设泵强制循环,节省了动力消耗。
3.7出水稳定性好
IC反应器的第一、二反应室,相当于上下两个UASB反应器,它们串联运行,可以补偿厌氧过程中Ks高产生的不利影响。VanLier在1994年证明,反应器分级会降低出水VFA浓度,延长生物停留时间,使反应进行稳定。第一反应室有很高的有机容积负荷率,相当于起“粗”处理作用,第二反应室则具有较低的有机容积负荷率,相当于起“精”处理作用。整个IC反应器实际上是两级厌氧处理。一般情况下,两级厌氧处理比单级厌氧处理的稳定性好,出水也较稳定。
3.8启动周期短
IC反应器内污泥活性高,生物增殖快,为反应器快速启动提供有利条件。IC反应器启动周期一般为1-2个月,而普通UASB启动周期长达4-6个月。
4IC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IC处理技术从问世以来已成功应用于土豆加工、菊苣加工、啤酒、柠檬酸和造纸等废水处理中。1985年荷兰首次应用IC反应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容积负荷(以COD计)高达35-50kg/(m3d),停留时间4-6h;而处理同类废水的UASB反应器容积负荷仅有10-15kg/(m3d),停留时间长达十几到几十个小时。
在啤酒废水处理工艺中,IC技术应用得较多,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啤酒厂引进了此工艺。从运行结果看,IC工艺容积负荷(以COD计)可达15-30kg/(m3d),停留时间2-4.2h,COD去除率ηCOD>75%;而UASB反应器容积负荷仅有4-7kg/(m3d),停留时间近10h。
对于处理高浓度和高盐度的有机废水,IC反应器也有成功的经验。位于荷兰Roosendaal的一家菊苣加工厂的废水,COD约7900mg/L,SO42-为250mg/L,Cl-为4200mg/L。采用22m高、1100m3容积的IC反应器,容积负荷(以COD计)达31kg/(m3d),ηCOD>80%,平均停留时间仅6.1h。
我国无锡罗氏中亚柠檬有限公司的IC厌氧处理系统自1998年12月运行以来一直都很稳定,进水COD一般在8000mg/L以上,pH5.0左右,容积负荷(以COD计)可达30kg/(m3d),出水COD基本在2000mg/L以下,且每千克COD产沼气0.42m3。1996年IC反应器首次应用于纸浆造纸行业,并迅速获得客户欢迎,至今全世界造纸行业已建造IC反应器23个。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为70%-80%,CO2为20%-30%,其它有机物为1%-5%,可作为燃料加以利用。
表1列出了IC反应器和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对照结果,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IC反应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UASB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反应器单位容积的处理容量。
5结语
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高效、节能省地的厌氧反应器越来越受到水处理工作者的青睐。IC反应器的一系列技术优点及其工程成功实践,是现代厌氧反应器的一个突破,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而且由于反应器容积小,生产、运输、安装和维修都十分方便,产业化前景也很乐观。
参考文献
[1]贺廷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2]娄金生.水污染治理新工艺与设计.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3]马志毅.工业废水的厌氧生物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吴允,张勇,刘红阁.啤酒生产废水处理新技术-内循环反应器.环境保护,1997.
[5]何晓娟.IC-CIRCOX工艺及其在啤酒废水处理的应用.给水排水,1997.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5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81-02
“任务驱动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新知识的传授隐含于每一个任务中,强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它以“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适用于实验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方法。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基础学科之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密切相关,其实践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对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断认知过程的支撑作用越发显现出来,因而强化学生的实验技术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提高认知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主要是以老师阐述实验原理、讲解实验步骤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且由于微生物学、免疫学理论大多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常常听不懂,操作盲目,实验效果不理想,导致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
将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于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以任务为分析单位来实施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提高实验技能、临床动手能力、判断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笔者在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法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选择南宁市卫生学校2013级医学检验3班共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班级为2012级医学检验3班47名学生,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个班级由同一任课教师上课,教材及总课时相同,生源相同,入学成绩经统计无差异性。
(二)项目任务的设计
项目内容的设计是学习的关键,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相结合,提出典型任务:临床常见的检验内容乙肝“两对半”工作任务为案例,工作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内容有病毒、肝炎病毒分类、乙肝病毒的抗原及抗体类型、抗原抗体反应、“两对半”检测方法、操作流程设计及实际操作过程、结果分析及出报告等。在学科上,主要涉及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三)教师指导分析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模拟医院检验科工作过程。首先给出病例:20岁,男性,学生,近半月来身体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痛、厌油腻。查体,患者低热、皮肤巩膜黄染。为明确是否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需检测“两对半”。教师针对工作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工作任务中,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通过完成任务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并学会自我建构知识框架,探索性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工作全过程,学生自行完成。
(四)分组协作学习
1.分组:据与教师共同分析后,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自定小组长。
2.小组分工合用:小组长及成员根据工作任务内容,分工合作。
3.理论知识收集:各小组成员通过教材、图书资料、网络及请教带教老师等方式,学习工作任务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并将各人的学习任务汇总,小组各成员共同学习汇总后的知识。
4.模拟工作流程:各小组根据已搜集的信息,书写工作流程,对教师提供的病例,理论性探索并设计工作流程,再由任课教师带队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观摩工作过程,最后对比小组原设计的流程,反复研究,最后定稿,上交教师审核。
5.实训操作: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制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全班同学乙肝“两对半”的筛选,分析结果并书写实验报告。
二、效果评价
学习结束后,参加期未考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容占据一定的分数,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从多角度考核学生对任务、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最终成绩与上一年级医学检验班成绩对比。
在教学计划完成后,发放问卷调查表,以无记名的方式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放48份,收回48份,回收率100%,全部有效。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班级医学免疫成绩对比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
三、结果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二)两个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四、讨论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较传统方法有较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如学会检索、查阅相关知识,学会规划并掌握工作过程,提升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等。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实施操作性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任务完成,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衔接,新旧融合,化解了学科学习内容的成堆性、集散性。任务驱动,以“任务”为线索代替传统教学法中的以“知识点”为线索,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可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团队配合,精选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熟悉掌握,而且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与临床知识功底,有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及协调沟通能力,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注意事项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要以岗位任务作为教学分析单位,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临床工作及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掌握临床工作过程,因此,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的事项:一是任务目标为岗位工作任务,内容为真实工作过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以未来岗位中的工作选择典型任务。设计的工作任务与临床真实任务一致,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工作任务,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二是任务难易适中,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任务的难易程度必须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任务,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并会操作,同时要包含要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且融合已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才能够形成主动摄取和积极求知的欲望,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后,才能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三是任务创新性,具有吸引力。设计的任务必须考虑给学生有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婷.任务驱动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
[2]朱兰珍.项目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 (6 )
[3]邱富杭.“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特色与应用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3)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6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未来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17
0 引言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结构十分简单,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特殊设备才可以看到。微生物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包含的种类特别多,由于微生物极易存活,所以在食品加工中要严格监测加工环境,防止微生物滋生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技术能评价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人们的健康状况,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刻不容缓。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在我国已经成为常态,是食品安全监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出现与发展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使消费者能够更放心的食用食品,为人们排除后顾之忧。本文旨在研究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与未来发展,并就其现状展开深入探讨。
1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1 严格检验流程,树立无菌操作意识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事关食品安全,因此,为了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每一个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过程和细节都要严格把控,防止因疏忽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看似是对食品中微生物含量和食品卫生的监测,其实更重要的是对进行这一操作的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食品检验的主体,他们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因此,对工作人员的严格把关与要求是食品检测部门必须要做的事。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要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因为工作人员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使微生物有机可趁,造成食品污染。因此,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工作前还应进行紫外线消毒,工作中的步骤也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得简化流程,以确保食品的卫生与质量。
1.2 保证食品检验的环境要求,记录归档
食品微生物检验必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因此,必须对无菌室进行严格管理,无菌室除了要保证采光好、避免潮湿以及远离污染区外,还应实行严格的登记及维修制度。工作人员在无菌室进行完微生物检验后,应将使用无菌室的时间、使用人和设备运行情况等进行记录,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因为一旦责任到人,每个人就会严格按照流程执行操作。这种记录归档的方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确保食品检验环境达到应有的标准。
1.3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需具备法律性质
食品微生物检验对样品的采集要求非常高,由于微生物具有存活率高、活动范围广、种类多的特点,这也就使得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过程变得十分复杂。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监测,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无论是检验部门还是检验人员必须要经过国家法律认可,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因为一旦脱离法律的束缚,食品安全就没有任何保障。食品微生物的检验人员必须要有职业资格证书,并且要有基本的法律意识,认识到其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然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食品检验部门选择它足以见得它的优点,拥有如此庞大的群体,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潜能不可估量,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食品安全也会因为这一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保障。既然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市场前景如此广阔,那么国家和政府应该大力推广这一技术,并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支持这一技术的应用。此外,由于公民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食品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运用可以完美的实现这一愿望,这一技术可以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含量与种类,食品检验单位根据这一技术提供的数据进行安全监测,从而对食品的生产环节进行有效把关。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已经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测单位追求的方向,只不过如何运用,怎样运用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揣摩,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树立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二者的高度结合必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工作人员既要考虑检验环境,又要保证检验流程的规范性,一切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使消费者吃得安心。只有严格运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保证食品微生物含量在安全限度之内,食品安全才会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的食品出口才会在世界各国中有强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晴.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
[2]张洁梅.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5(02).
[3]王富英.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07).
[4]安玉枝,王锡青,姜勇.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