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心理健康;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课业压力显著增加,体育锻炼严重不足,这也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对学生实施健康干预,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体育锻炼,是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前期认识阶段、准备阶段、行为展开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阐述了体育锻炼的阶段变化和心理因素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一、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思维发散、智力开发、培养独自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时期。体育锻炼作为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
1.促进学生身体发育
小学是学生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一些舞蹈等艺术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往往从小培养。因为,小学时期的身体柔韧性、肺活量的指标都处在最好的阶段,能够对骨骼、韧带等起到良好的拉伸作用。如果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得到增强,将对学生的骨骼生长、体型塑造、身体发育等产生促进作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好玩的时期,体育锻炼也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2.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是学生认知水平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兴趣养成也变得多样化,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体育项目,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喜欢田径等体育项目。学生如果对一种体育项目极其感兴趣,并且各方面也能达到进行该项体育锻炼的要求,就可以作为兴趣爱好长期坚持发展。国内有很多体育运动员就是在小学时期对某项运动产生了兴趣,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缓解课业压力
我国教育水平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国际交流的机会增多。比如,英语已经成为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技能,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现在,不少家长在小学就把孩子送去培训班学习外语,学生在完成学校的课业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外语,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负担。学校的体育锻炼为学生释放这种学习压力起到了作用,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不必再想课本知识,运动使大脑皮层的紧张得到缓解,为更好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体育锻炼各阶段变化及心理
1.前期认知阶段
体育锻炼的前期认识阶段是每个小学生都有的阶段,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目前,我国有很多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低,在进行体育达标时往往不能达到标准,这与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缺少认知有关。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于体育器材缺少认识,但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学生对体育锻炼大致有所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抵触、害怕。
2.准备阶段
如果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好处,就能顺利接受体育锻炼,并且对其产生兴趣,那就进入了体育锻炼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要求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前了解体育锻炼所需器材,比如:各类球拍、轮滑鞋、臂力器、腕力器等。了解它们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请老师进行演练;自身要处于适合进行运动的最佳状态,为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热身;找到适合运动的场所,最好场地宽阔,人员流动少。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体育锻炼。这一阶段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好奇、兴奋等积极的方面。
3.行为展开阶段
学生在做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准备以后,就可以试着开展体育运动,进入体育行为展开阶段。比如,进行羽毛球这项运动,学生可以先学习拿球拍的方法,再学习发球的技巧,最后是规则策略等。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体育锻炼本领的重要阶段,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开展是做好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表现是主动、热情、兴奋、快乐等。
三、以南方某小学为例对体育锻炼阶段变化进行分析
南方的教育水平在全国的教育总体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体育教学发展和体育锻炼设施方面都比较先进。因此,对南方发达地区小学进行体育锻炼阶段性变化调查,可以大致反映出我国总体上小学体育锻炼阶段的变化情况。
本文通过对南方某小学的体育锻炼阶段变化情况进了简要分析,以此直观地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小学体育锻炼各个阶段学生的不同表现和心理变化。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以班为单位的调查,调查对象是老师和学生,调查结果出来后,制作反映阶段变化的表格,绘制频率走势图,最后根据体育锻炼频率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该小学的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还处于前期的意向阶段,18%的学生处于准备阶段,只有少部分处于行为展开阶段。心理变化也与各阶段体育锻炼的心理相一致。
此次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变化调查,总体呈现前期意向人较多,行为展开阶段人少这一趋势。在这一趋势中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较大,年龄较大的学生和男生处于行为展开阶段较多,相反,年龄较小和女生大部分处于意向阶段。体育锻炼阶段性差异的变化,提醒了该学校和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学生体育认知的引导,不断增强该学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意志力。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行为,只有努力克服对于体育锻炼认知的误区,勇于尝试,才能更好地进行各个方面的学习。对体育锻炼各个阶段行为变化的调查分析也只是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手段。所以,要真正做到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增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就要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能够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杰,许亮文,陈钊娇,等.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2).
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终身体育;落实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
体育教育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不断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体育的改革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概念不断的被人们接受并在教育行业得到推广,全面体育的热潮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我们所说的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应该时时具有健康的意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不断的更新其理念,能够终身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实现,需要人们认识到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体育锻炼,将其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此外,将终身体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指导思想,使体育能够成为生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整体性、系统性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人们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小学体育教育而言,在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以终身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教学理念,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并从中感受到快乐,使其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教育中的一个创新思潮,它带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创新,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完善,从而使体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学生终身意识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我国小学终身体育目前的落实现状和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体育中,对于小学中的体育意识的培养相对欠缺,而终身体育意识相对较差。受传统教育理念等的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长期被忽视,学生将精力更多的放在课堂学习上,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一些体育技能有些时候是一种敷衍,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未被认识也没法实现。
从学校的角度讲,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不足。一些小学中,体育器材的配备不足,且没有充足的师资保证,对于学生的体育运动和锻炼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就教师的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或落后,无法满足终身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学上还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不足。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其教学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得体育锻炼受到轻视。
三、落实小学终身体育的相关措施(措施里面加些创新教学在里面)
终身体育的贯彻落实,要从小学阶段开始,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良好的习惯,为其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小学终身体育的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终身体育的落实,要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使其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应用多种方式来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设置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比赛,使学生更乐于锻炼体育技能,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方式。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短跑比赛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比赛之后,教师针对短跑的相关技巧以及对身体锻炼的重要意义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一种欢乐的氛围中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并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
其次,要不断的细化体育锻炼的方法。体育锻炼方法的传授对于学生综合体育技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将方法的教学融于体育活动的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使其更好的掌握体育锻炼的度,从而使其得到适宜的锻炼,增强其综合体质。在教学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每个学生的不同身体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更为耐心的接受指导,为终身体育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该种方法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以不断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间进行相互的指导和帮助,使其发现自己锻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为其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奠定基础。
再次,教师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来完善其教学。小学终身体育的实现,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己情况,结合终身体育教学的要求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其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融合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其在玩的同时锻炼身体,更好的认识到将终身体育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室内教学与户外教学有机结合,使体育教学更具多元性,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最后,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其自身的积极意义并自觉的参与到锻炼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体育教学以及体育锻炼给予充分的重视,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升,以终身体育为指导对常规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锻炼的同时给予及时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习惯,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喜欢体育,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体育锻炼 习惯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体现了教育的新理念。小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方案,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每个体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十分注重学生的身体状况,但是大多数家长采取的主要方式是给学生补充营养,忽视了体育锻炼的作用。21世纪的小学生们在网络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户外运动时间是很少的,他们宁愿选择在家里上网、玩游戏,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很不利的,所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对当代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虽然“减负”已经实行多年,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学习压力大这一问题不可能从源头上得到解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依旧很大,这种压力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情绪低落、上课精神不集中等等,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对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很好的作用。
(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各种优良的品质。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体育通常是以竞技的方式进行的,竞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竞技尤其是团体竞技的项目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利用团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当通过团体的努力获得胜利后,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意识到团结的力量。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力的,这和体育的精神是吻合的。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运动对于学生的毅力和耐力训练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这种品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长远影响的。
体育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这种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对于小学生无疑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学的第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天性是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好玩爱动,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具体可以采用“课堂导入—教玩结合—奖励表扬”的教学步骤。课堂导入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吸引学生的第一步,课堂导入可以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进入,也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动画开启课堂,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体育运动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无趣的运功变得有趣起来,传统的游戏有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老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饶有趣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体育课结束的时候要不忘奖励表扬,这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重要的影响。
(二)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
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因此需要制定一个计划来提醒规范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计划要遵循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所谓科学合理就是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项目的时间安排要合理,例如早上晨跑、课间两操、饭后散步、打球等等,计划可以自行制定,但是一定要符合科学习惯,符合自身特点,否则得不偿失。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慢慢加大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改变运动方式等等,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自身的特点、身体素质制定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参差不齐,个人计划也要因人而异。例如有的学生爱好打篮球,有的学生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学生跑步耐力很好,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长处,因材施教。
(三)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不是只要进行体育锻炼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体育锻炼还要掌握正确科学的方法,了解体育运动的常识。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运动要适度,不是时间越长,运动量越大越能锻炼身体,运动量过大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范围就容易产生呼吸急促等不良反应,运动量过小根本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因此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度运动;其次,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体育的基本知识,比如每种体育运动的特点、每项运动的诀窍和技能、每项运动要遵循的规则等等,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最后教师一定要保障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在体育运动之前要教学生做准备活动,以免产生由于关节位活动开而导致的受伤情况,此外,对于运动过程中突发的危险情况的处理方法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安全的体育锻炼观念。
参考文献:
[1]康黎岚,周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福建体育科技,2009(3)
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小学体育 终身体育 落实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
体育教育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不断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体育的改革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概念不断的被人们接受并在教育行业得到推广,全面体育的热潮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我们所说的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应该时时具有健康的意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不断的更新其理念,能够终身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实现,需要人们认识到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体育锻炼,将其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此外,将终身体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指导思想,使体育能够成为生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整体性、系统性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人们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小学体育教育而言,在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以终身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教学理念,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并从中感受到快乐,使其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教育中的一个创新思潮,它带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创新,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完善,从而使体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学生终身意识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我国小学终身体育目前的落实现状和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体育中,对于小学中的体育意识的培养相对欠缺,而终身体育意识相对较差。受传统教育理念等的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长期被忽视,学生将精力更多的放在课堂学习上,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一些体育技能有些时候是一种敷衍,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未被认识也没法实现。
从学校的角度讲,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不足。一些小学中,体育器材的配备不足,且没有充足的师资保证,对于学生的体育运动和锻炼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就教师的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或落后,无法满足终身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学上还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不足。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其教学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得体育锻炼受到轻视。
三、落实小学终身体育的相关措施(措施里面加些创新教学在里面)
终身体育的贯彻落实,要从小学阶段开始,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良好的习惯,为其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小学终身体育的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终身体育的落实,要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使其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应用多种方式来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设置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比赛,使学生更乐于锻炼体育技能,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方式。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短跑比赛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比赛之后,教师针对短跑的相关技巧以及对身体锻炼的重要意义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一种欢乐的氛围中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并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
其次,要不断的细化体育锻炼的方法。体育锻炼方法的传授对于学生综合体育技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将方法的教学融于体育活动的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使其更好的掌握体育锻炼的度,从而使其得到适宜的锻炼,增强其综合体质。在教学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每个学生的不同身体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更为耐心的接受指导,为终身体育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该种方法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以不断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间进行相互的指导和帮助,使其发现自己锻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为其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奠定基础。
再次,教师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来完善其教学。小学终身体育的实现,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己情况,结合终身体育教学的要求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其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融合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其在玩的同时锻炼身体,更好的认识到将终身体育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室内教学与户外教学有机结合,使体育教学更具多元性,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最后,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其自身的积极意义并自觉的参与到锻炼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体育教学以及体育锻炼给予充分的重视,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升,以终身体育为指导对常规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锻炼的同时给予及时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习惯,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喜欢体育,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小学终身体育教育的实现,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优化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使其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高其自身的体育技能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与游戏活动等有机结合以此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锻炼其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彩霞.浅谈如何增强幼师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才智,2011(22)
[2]谷金明.小学体育中终身体育落实浅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
[3]白文平.在小学体育中落实终身体育新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3)
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调查 对策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等不断变化,体育教学改革又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教师也要学习新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旧观念,接受新事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文通过对济源市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和对策。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济源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学生,其中以体育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并对200多名不同职称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济源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问卷调查”;同时深入学校对学校骨干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并且针对济源市中小学生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为2008年3月1——15日,本调查主要针对济源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其中教师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学生问卷100份,回收96份,回收率96%。问卷的可信度检验采用小范围重测法,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可信度。
2.2.2逻辑分析法
本文采用演绎、归纳、综合、分析、比较等方法,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力求论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分有力。
2.23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的体育现状
3.1.1中小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认识的调查情况
男女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无明显差异,有29.5%和43.8%的学生认为体育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重要和较重要的,只有9.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和7.5%的人认为不重要。
3.1.2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率的调查情况
除体育课学生们利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的意识不够,而同时发现男生比女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要强,近有一半的女同学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注意或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对此体育教师要进行指导,让学生们逐渐养成课外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3.1.3影响中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因素的调查
结果表明: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是缺乏体育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不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受教学条件及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影响,不能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项目,只局限个别传统的体育项目。没人一起锻炼也占很大一部分,究其原因:其一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需多人合作完成的健身项目;其二在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健身意识尚未形成,健身习惯还未养成,喜欢锻炼的学生找不到志同道合者。因怕晒怕累怕出汗不参加锻炼以女生为主,并且占女生比例最多。
3.2学校的教学管理
3.2.1教学设施情况
从调查中得知,大多数体育教学条件简陋,只有几个学校有400米田径场地,89.8%的学校田径场地在300米以下,大部分学校田径场地里面是篮球场,21.2%的学校有一个到两个排球场地,只有少数学校有足球场地,大部分学校田径场地的外面有乒乓球场地,从中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场地狭小,不能保证教学需要。体育器材严重紧缺,学校每年只添制几个篮球和一两个排球,其它器材很少添制,像单杠、双杠等器材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城镇学校明显好于农村学校。
3.2.2教学领导
济源市中小学体育工作主要是由副校长或其它中层领导分管,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往只有19.3%的学校领导能经常参加体育教研组工作会议,大多数学校领导只是偶尔参加或不参加体育教研组工作会议,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予以解决。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经过这几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的关注程度也有明显的改变。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能选取更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也能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4.1.2对于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而影响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大因素就是学习兴趣性不高。同时部分学生因为缺乏体育兴趣、没时间、没有场地、怕累怕晒等因素,除了体育课堂上进行练习,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较少,这其中女生多于男生。
4.1.3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改革中主要困难是:缺乏教学条件(占75.3%)、缺乏经费保障(占78.5%)等方面,还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主要的困难在于:缺乏领导支持(占65.1%)、缺乏培训(占50.4%)、缺乏指导交流机会(占43.7%)、其他原因等。这说明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缺乏硬件支持和领导支持仍是最大的问题和困难,体育教师也非常渴望有机会参加更多的培训和交流,希望能够尽量多地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指导和政策保障。而其中城镇学校明显好于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明显好于兼职体育教师。
5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期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6
摘 要 小学阶段良好的体育锻炼不仅仅对小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具有直接影响,更能影响到其成年后的体质状况。本文通过对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的开展现状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存在体育课时开课不足,课外活动开展不积极等问题,学生身体机能逐年下降,亟待采取举措进行改观。
关键词 海南省 城镇小学 体育 开展现状
学校集体性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认知、社会交往、合作等体验经验。但通过对海南省城镇多所小学的调研发现,“素质教育”改革开展尽管长达10年之久,仍有85%的学校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不足,较少组织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别是学校、教师、家长更是在思想上轻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严重妨碍了学生树立主动体育锻炼的观念,学生一个学期内的活动量严重不足,肥胖、近视等问题突出,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的成因展开剖析,希望能通过行之有效的对策改进当前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开展情况。
一、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开展现状及成因综述
(一)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开展现状
首先,各方对体育课重视不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放任自流。
近85%的受访学校领导及教职人员表现出对体育课重视不足,76%的学校基本没有组织过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在24%有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体育教师表示未收到任何课时补助,完全出于工作热情视自己的闲暇时间不定时开展。而更多学校出于学生人身安全及方便管理因素考虑,学生体育锻炼仅限于正常的体育课,基本不组织课间及大课间活动锻炼,还有学校严禁学生在课间自行进入操场等,一放学便让家长接走。近80%的学生表示较少或从未主动课后进行体育锻炼。
其次,体育课程开设折扣多,体育教师执教能力亟待提升。
由于海南省小学阶段教育评课主要集中在三大主课,平时体育课教学多处于无监管状态,这也导致了不少体育教师不能自觉严格按照“新课改”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不少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随意性,这也导致了不少小学平日的体育教学活动组织缺乏规范性和严肃性,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体育教师缺乏改进教学方法的热情,教学呈现形式老旧,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热情,长久会影响小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二)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开展成因
首先,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未被纳入学校考评系统,“新课改”政策落地缺乏依据。
虽然我国小学体育“新课改”从2007年就已开启,经过近10年的漫长改革实践,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课程开设情况如此不尽如人意,最根本的原因是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未被从政策层面纳入到学校考评系统中,由于和学校名誉不挂钩,学校管理层面自然也难以从思想上对小学生体育锻炼引起足够重视,更难以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新课改”彻底落地,从而彻底改观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
其次,学校、教职人员、家长并未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
众所周知,充足的体育锻炼对少儿时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大脑各项机能发育,更能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对小学生的认知、社会性能力及良好情绪的发展大有裨益,而在教育部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更是将力量素质、有氧耐力、神经机能和柔韧性4个方面作为评定少儿体质健康的标准。但与小学生学习、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学校、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并未从思想上对孩子的体育锻炼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无法承担起引导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责任。
二、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发展对策
(一)建立海南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从法规层面引起学校各级在思想上重视学生体质
要想彻底改观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锻炼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必须从政策层面上做到“上达下效”,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必须积极制定海南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从法规层面上引起学校各级在思想层面上彻底重学生的体质状况,积极参与到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来,承担起教育者本该承担的“诲人不倦”的教育者的责任。
(二)加强各方对小学生体育锻炼价值的正确认识,做好孩子体育锻炼的引导者
学校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主要的实现场所和组织者,但家长是与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的监护人,首先教育职能部门通过法规的形式确定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加强了学校和教师的思想认识,则学校更应该通过校园宣传、家长会的形式积极传达给家长,通过“学校―教师―家长”有机链条,充分利用各种零碎时间引导孩子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并在锻炼中发现特长和爱好,为成长期体育技能的培养打好基础。
(三)学校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对学生课间及体育大课堂活动开展
为了激发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等教职人员的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热情,学校应该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教师加班费及活动产生的合理费用,鼓励教师活化组织形式,灵活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形式和活动,从而活跃校园体育锻炼良好氛围,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课题名称:海南省城镇小学体育现状问卷调查HNSK(JD)16-12,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地)课题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