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范文1

一、夯实基础,打好创造性思维的铺垫

学生的创造性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发现概括或创造性的运用,其实,新的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发明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的,而就一般而论,知识面越广越深,他的联想、类比和想象的领域的越广,从而得到的创造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有了“基础”后再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是应当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就渗透,使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

二、注重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主要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突破常规,只有发散性达到“独特”这个要求时,才有可能是创造性的。

一般说来,数学家创造能力的大小应和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任何一位科学家的创造能力可用如下的公式来计算: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可见,强化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大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其具体做法有:

1.将课本例题改造为开放型问题:(1)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2)对问题的结构进行发散。

2.对问题解法进行发散,即通过对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对图形进行发散,这是指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角度研究或图形中某些元素、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图形的演化的研究,发展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

4.利用探索问题,从学生熟知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探索内在的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注重培养想象力诱发学生的灵感

“想象”是人脑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创造新形象,必须以曾经知觉过的其他各种有关事物的表象为材料,这样,加强知觉,丰富学生关于客观事物的表现的储存,就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必要途径,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现象,例如,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解剖、分析或者制作模型、实地测量、作图等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想象力,自觉而有意识地追求教学材料和数学事实的形象化,就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个努力方向,而“灵感”是指人长时间地思考某一问题,在久攻不克的情况下,突然受到外界条件启示,茅塞顿开,豁然贯通,使问题迎刃而解的短暂过程,而外界条件的启示主要是通过想象过程形成的,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想象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的灵感,对于学生在探究时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解题中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是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于敢于提出问题,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也往往是思维创新的过程。

四、注重类比,提高猜想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范文2

关键词:中职;财会教学;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高度综合,是以创见性、新颖性和独特性为主要特征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始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即教师没有直接陈述结论,而是依据教育目标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同时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质疑、发现问题。笔者现就在中职财会教学中以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谈几点认识。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高

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指把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提出与众不同的、有新意或进步意义的设想和发现,它反映了独立思考、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阐述账簿记账规则中的“错账更正法”时,通过实例诱导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某企业某日提取现金300元,账簿上却记了3000元。该怎么办?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各种改正办法:用橡皮擦、用刀子刮、用涂改液改等等,甚至有的学生提出把3000元改为300.00元,这些方法都不符合会计错账更正方法。可见,错账更正绝不等同于平时的数学作业修正。有一名学生则提出如果是凭证中的金额多记,只要把多记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凭证并登账,就可以。看似简单,其实别出心裁、有创意,是思维独创性和新颖性的具体体现。在学生积极思考后教师才教给正确的更正法。

思维的流畅性即对某个问题有多样化的思路。例如“某会计人员月末结账前编制试算平衡表,发现其借方金额合计不等于贷方金额合计,请你帮她找出原因。”这个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给出许多答案:“可能试算平衡表本身抄错了,账簿记录没错”;“记账时登错了”;“凭证编错了”……这些答案充分展示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灵感性这是一种综合性、短暂性的突发心理现象,是人脑中最优越的功能和加工处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状态。思维的灵感性常表现为“逆向而行”。教师故意设置悬念、引导思考,然后在学生疑惑不解之中加以点拨,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思维的批判性指对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活动、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定的思维品质。传统教学有压抑创造性思维的一面,对“权威”的理论无条件地绝对服从,导致学生“唯书、唯师、唯上”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学生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也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在上习题课时,我常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错误的答案敢于纠正,强调要有主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比如判断题“单位存货采购业务都要填制存货采购收入凭证并办理入库手续”,大部分学生根据书本相应的内容认为“对”。我说课本提供的习题参考答案却是“错”,学生都感到诧异。忽然有一学生质疑:“习题参考答案不一定都准确”。我欣喜地追问为什么,学生说:“按书本所阐述的内容来理解,这道题肯定是对的。”我立即赞扬这位学生敢于质疑,不盲从课本现成答案,具有可贵的批判精神。

当然,创造性思维包含各种思维的成分,在教学中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种思维。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与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直觉思维与批判思维结合等等,以再现创造性思维各基本成分的综合性,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课堂教学创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情境

激发兴趣与好奇心兴趣、好奇心是人的一种带有强烈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创造性思维的领路人,是创新的触发点。财会专业理论知识是抽象枯燥的,而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又非常具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应用操作,又从具体实践应用到抽象理论依据,这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存在着差距与矛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生的思维特征与财会专业教学特点之间存在差距和矛盾,因此必须善于营造问题情境,诱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教师加工、深化后的教材所展示的财经世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基。

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定向预备状态,即依据既定方向去思考,其积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按一定途径、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教材内容、学生求知心理发生了变化的具体财经问题和固有认识之间制造一种“冲突与不协调”,把学生引入克服思维定势负面影响,透过复杂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甚至尝试预见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这样一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遇到矛盾―探究―深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开拓知识领域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载体和基础,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问题意识,用问题进行点拨,引导组织多方面知识、事实,按事物发展的具体情况,从不同层次、多角度、多方向提出并论证各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沿着探究的轨迹拓宽、深化知识的同时开发思维。例如讲解《工业企业会计》中“对外投资”的账务处理时,结合“接受投资”的账务处理问题,站在两个不同的会计主置分析账务处理的不同之处,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这样既可综合巩固知识,又可以多途径地启发学生的观察比较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提高思维品质,使课堂成为创新阵地

激励探索求异要改变传统教育片面重视继承性、接受性的做法,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盲从,同时不能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只有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可能处于活跃状态。对教学中的难点及学生解题中常出错的地方,可精心设计“失误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遵循逻辑原则,要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应用已有知识和逻辑规律导出正确结论,提高思维品质,使课堂成为创新阵地。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之实质是尝试,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尝试,没有尝试财经教学就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除了完成必要的实践外,应适当增加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进入有关实习单位,直接进行具体实务操作,特别是会计业务电算化的训练。学生从中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路、新见解、新方法,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屈文.现代思维方式种种[J].现代技能开发,2002,(8).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生 创造性思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来源于实际需要,需要与否及其强烈的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程度。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感兴趣时,才能和教师一起积极思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认识触角是敏感而又兴奋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为他们创设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的条件,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创造性的火花才随时可能迸发。比如,在教学龚自珍《病梅馆记》时,引用了《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和第一百二十五首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两句诗,特别是诗中的“人才”二字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学们在讨论中很快地悟出了课文中“梅”的作用是喻人,发现“文人画士”、“好事者”的喻意,指的是统治阶级……总之,学生完全领悟了课文的主题,效果之好令人惊叹。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独立性,它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人不同,要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质疑因子上。如何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呢?

1、激发质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讲,鼓励是多多益善的,有了鼓励,才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学习。而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首先要改变观念,改变学生“我不懂,老师会讲”的观念,改变教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打乱教学时间、教学计划的观念。实际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2、注重质疑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逐步提高质疑水平。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中心内容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学生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用词确切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如《故乡》中有这样的句子:“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问题:“老师,这句话中有三个辛苦,他们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这个词呢?”这些问题,都体现着学生的独立性思维。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

三.激励探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范文4

关键词:数学;创造性;思维;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15-01

创造性思维一般指人们创造过程中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活动。创造性思维是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人类一种最高级的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是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他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和价值性。人们在进行思维时,既需要分析,也需要综合;既需要发散,也需要集中;既需要直觉、形象思维,也需要分析、逻辑推理。从思维过程的状态来看,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发散和收敛的思维上。发散以便于联想,寻找各种“旧”知识组块之间的可能的“新”组合,发现推理的起点。收敛以便于集中思考,验证由发散思维得到的方案的可行性,对其补充、修正或提出新的方案。心理学研究表明,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互相促进、彼此沟通,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和求同的结合。

例如,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中至少有一个实根,求a的范围。

三个一元二次方程,至少有一个实根,按常规的思维方法,要分类讨论,再求其并集。这显然是比较复杂的。但如果从它的反面考虑,注意到全无实根的情况,则有

再求集合 的补集,就得到本例的解是:

显然这种解法简捷多了!这是一种不受传统经验束缚的思维方法,是求异,是求同的发展。从思维的逻辑形式来看,数学创造性思维中既含有逻辑思维的成分,也含有直觉思维的成份。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哲学家认为,创造是变幻莫测的思维活动,属于非逻辑思维的直觉、想象和猜测,这是不全面的。因为不对已有事实与背景材料作出逻辑分析,就难以获得明晰的数学问题,没有在逻辑上对问题的预设进行思考,就难于确定为求解问题需要搜集哪些材料。没有逻辑推理在思维活动中的运用,不采用它来组织关于新概念和新思想的联系,新的假设就难以建立。但是,新苗头的发现、新思想的提出,却主要是靠直觉思维的。

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就创造性思维的结构问题分别提出了它们各自的划分思想。在分析一般创造性思维过程时,一种被普遍认同的理论是由约瑟夫・沃拉斯(Joseph Wallas)于192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4个连续的阶段:①准备阶段;②酝酿阶段;③明朗阶段;④验证阶段。笔者认为,创造性活动过程与科学创造活动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情境与选题准备阶段。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趋向目标的强烈的创造欲望;其次要选准课题,然后围绕选题做好知识、资料的准备,了解前人在同一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准备得越充分,思路越开阔,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起主要作用。(2)酝酿与构思阶段。英国著名的思维教学专家爱德华・波诺(Edward Bono)曾说:“一切教学都可以说是在指引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教学可以说差不多完全是注意力的取向问题,因为他不传授新知识和内容”。认识主体面对困惑的问题情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定向分析导致矛盾或问题的关键,确定其实质性问题。一般需要多维度、多功能地考虑问题,运用分析、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反思维定势等思维方法,以及运用分解、叠加、变形、代换、反演等数学方法进行推理、构想与探索。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范文5

关键词:教学;创造性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并产生创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不仅是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主要思维形式,而且能够产生出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成果,这是它与其他思维形式的根本区别。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维环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因此,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即使经过检验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是有益的。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主动地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或习题,主要告诉学生应如何去想,从哪方面去想,从哪方面入手,怎么样解决问题。例如在高等数学(上册)有这样一道题:若a0,a1,……,an是满足的实数,证明方程a0+a1+……+anxn=0在(0,1)内至少有一实根。在讲解时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我们学过哪几种方法?(2)每种方法的条件、结论各是什么?(3)各方法的区别是什么?(4)本题应该用哪种方法?(5)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考虑?(6)是否可以判断根的唯一性?这样通过提问、讨论,学生不仅会证明这道题,而且类似证明根的存在性的题都会解了,起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猜想,是一种领悟事物内部联系的直觉思维,常常是证明与计算的先导,猜想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其真实性最后还要靠逻辑或实践来判定,但它却有极大的创造性。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简单的、直观的入手,根据数形对应关系或已有的知识,进行主观猜测或判断,或者将简单的结果进行延伸、扩充,从而得出一般的结论。

比如,从(xa)’=2x猜想到一般的(xa)1=axa-1(a∈R)。在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时,根据方程的特点,猜想它可能有型如erx的解,然后代入方程,确定出特征根r,即得方程的解。又如,格林公式是用平面的曲线积分表示二重积分,在此基础上,人们猜想能否用空间的曲线积分来表示面积分呢?这种猜想导致了高斯公式和斯托克公式的产生。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4.训练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信息寻求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不墨守成规,沿多方向思考,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课时对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方位讲解或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对知识总结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概括。如一题多解就是典型的发散思维的应用。

5.充分利用逆向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范文6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猜想 方程 设计 逆命题

数学既能锻炼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主体思维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对事物全面的认识。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为此,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思维环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因此,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即使经过检验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是有益的。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主动地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讲柯西中值定理的证明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式子f(b)一f(a) F ( b )一F ( a ) : f ( a ) F (9) ( a <b )提出问题,能否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证明柯西中值定理?为什么?经过学生的思考求证,发现由拉格朗日中值公式得到的结果为f(b)(a): f (1) ( ba )及F ( b ) F ( a ) : F (2)( ba ) ,其中的l、2不一定相等,因此,这种证明是行不通的。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认识(定理中的,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任意取定的),而且启发学生要善于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或习题,主要告诉学生应如何去想,从哪方面去想,从哪方面入手,怎么样解决问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若ao , al ,… … ,an 是满足的实数,证明方程ao + al + .・ ・ … +anxn =0在(0 , 1 )内至少有一实根。在讲解时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l)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我们学过哪几种方法?( 2 )每种方法的条件、结论各是什么7 ( 3 )各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4 )本题应该用哪种方法?( 5 )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考虑?( 6 )是否可以判断根的唯一性?这样通过提问、讨论,学生不仅会证明这道题,而且类似证明根的存在性的题都会解了,起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合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一种领悟事物内部联系的直觉思维,常常是证明与计算的先导,猜想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其真实性最后还要靠逻辑或实践来判定,但它却有极大的创造性。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简单的、直观的入手,根据数形对应关系或己有的知识,进行主观猜测或判断,或者将简单的结果进行延伸、扩充,从而得出一般的结论。

比如,从(xa ) ' = Zx 猜想到一般的(xa ) l =a xa ・ l ( a ∈R )。在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时,根据方程的特点,猜想它可能有型如e rx 的解,然后代入方程,确定出特征根r,即得方程的解。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四、训练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信息寻求一个问题多种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不墨守成规,沿多方向思考,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课时对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方位讲解或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对知识总结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概括。如一题多解就是典型的发散思维的应用。

五、充分利用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