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业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业的好处

服务业的好处范文1

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平台,进入行业的初期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滴滴”跟“快的”打仗时,两个季度就烧掉几亿元。速度之快,让输赢往往在一年之内就能见分晓。曾经的打车市场还有几个有名气的“玩家”,现在呢?没有了。

新市场的特征是规模越大越高效、服务速度越快成本越低,所以,企业在进入的初期需要融非常多的钱。现在业内公司融到1000万美元,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如果能抓住时机,哪怕只领先别人一点点,都可以拿到比第二名、第三名多很多倍的钱。一旦占领了一个行业,回报可能不是10倍,而是100倍;可能不是10亿美元,而是100亿美元。

上述趋势是所有“玩家”一进来的时候都要面对的问题。现在的服务行业已不存在做传统行业时那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资本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外部看,在新趋势下单个服务业公司的推广成本远远高于平台,而平台往往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获得大量媒体的关注和曝光,在某一个受众群体里面变成时尚。虽然平台也会打很多广告,但相比原来分散的组织体,推广成本仍旧低很多。

第二种被大幅降低的是内部运作成本。传统的服务业公司管理成本很高,有主管、经理、总监等多层级的架构。而他们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在平台性的公司里面会基本消失。即便有管理也是服务者的自我驱动:我做得好,评价就好,就可以有更多的收入,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此外,平台化还有一个好处,旧有公司那些管理人员的五险一金、办公场所费用等各种人力、物力成本都不复存在。一线从业者不是平台的员工,他们与平台是合作分成的关系。这跟很多传统行业的店骂淘宝店不缴税是一个道理,这些人在新平台上的崛起,也可能有同样的问题,但这是合法的。

除了各种成本支出会大幅减少,平台的另一个优势是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传统的服务类公司,给每个员工发固定的底薪、提供办公的场所,所以不管他们服务水平高还是低,倾向于把每一个服务人员都“卖”出去,因为“我在给你发薪水”。

但新的服务平台不会这样,它是中立的,会不断剔除服务差的人,会明确地在网络上展示服务者的水平――五星,四星,还是很糟糕都一览无余。在新的平台上,没有人给服务者发底薪,完全按其提供的服务水平来赚钱。比如驾驶员,没人找你,你就没收入。

中立的平台可以让信息变得透明,可以让良币驱逐劣币,而传统公司难以做到,所以消费者往往更信赖前者。

对提供服务的人来说,平台化也会比以前更加受益。

第一个好处是劳动者的收入分成比例大幅增加。比如家教公司,原来收了客户100元,老师只能分到40元;在平台时代,客户只需要付70元,甚至早期有大公司补贴的话,还能降到50元,而此时平台分到的是10元,提供服务的劳动者分60元。

同时,组织形式的变革也会对劳动者带来很多好处。无论你是提供按摩服务、家教服务,还是出租车服务,都可以自由选择上班时间。愿意多挣钱的,就把手机开着,把自己的状态设成“可用”,自然就会有更高的收入。另外,平台上的从业者不仅能通过就近服务节省成本,还能靠地域优势就近拉到更多的单子。

服务业现在同时具备不到店和到店两个纬度,到店就是去店里消费,不到店就是上网消费,这是我理解的服务业新版图。

服务业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自助服务;服务业;差异化;发展战略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服务型经济在GDP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服务型经济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内外的服务业市场竞争越演越烈,顾客对服务便捷性、个性化、综合性等需求进一步提升,传统的服务形式越来越难以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而自助服务以低成本、个性化和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目前社会最具竞争力的服务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推崇。近几年自助服务应用范围迅速扩大的趋势,以及顾客己经深切体验到自助服务所带来的好处,这些都促使自助服务成为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有力途径。自助服务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市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传统的消费模式,各种各样的自助服务科技不断涌现。尽管应用发展很快,但是由于我国应用自助服务科技带来的成本优势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人口众多、民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自助服务科技的接受度不及西方,使得自助服务的推广、应用和研发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我国自助服务市场潜力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而且得到市场认可的自助服务应用也较少,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幸运的是,中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都已经认识到我国自助服务发展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开始为促进中国自助服务的发展而共同努力。下面几个客观因素对我国自助服务业发展也非常有利:

一、服务业宏观环境的支持

就服务业宏观环境来看,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且我国十分重视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因此,自助服务,作为集知识与技术为一体的新兴现代服务模式,将在我国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且,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自助服务市场正处于产业发展的高速成长阶段。随着电子化、网络化的日新月异,自助服务必将推进我国服务现代化的进程。

二、政策导向作用的发挥

随着政府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自助服务平台的开发于2003年度入选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项目《基于货币识别的智能自助服务平台》的子项目。随着自助服务设备的普及,国民信息化发展要求推动自助服务产业发展,其中,铁路体制改革将为自助服务产业带来一定的市场。

三、自助服务技术的迅速发展

随着自助服务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自助服务的终端产品以及网络系统的不断升级,一方面,创造出许多新兴行业,带动许多先进技术、新型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兴起,又推动了对自助服务及服务终端产品的强烈需求。这种技术和需求间的相互促进,对自助服务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

四、自助服务应用领域的互相拉动

目前,银行业是自助服务率先得到广泛应用的行业。如今自助服务以及所依托的自助服务设备已经应用于通信、商业、交通、政府、医疗、邮政等其它领域,但普及程度不高。自助服务在金融领域的成功应用经验必将会对于自助服务的技术和模式在其它领域中的推广起到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五、顾客对自助服务接受度的提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助服务科技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传统的消费模式,各种各样的自助服务科技不断涌现,其所带来的便捷性、个性化、灵活性,正在赢得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同。同时,随着接受自助服务的顾客增多,实行自助服务的企业所获得的利益将随着顾客的增多而增加,因为更多的顾客会促进企业更多的投入资金和人员来完善自助服务,同样也可以进一步提高顾客对自助服务的接受度。

自助服务以其服务的共性和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中国企业有必要开展自助服务以实现服务的差异化、低成本化和个性化。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自助服务科技和服务体验在逐步引导和改变顾客的消费观念和模式,其便捷性、易用性、个性化以及灵活性等,也正在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在企业的推进和消费群的扩大,中国自助服务行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前景。

参 考 文 献

服务业的好处范文3

《经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忽视服务业的倾向,形成了“生产型社会”,原因何在?

马晓河:一般而言,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存在一个普遍规律,就是一产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二产打头的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相对而言,会形成一个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必然过程。而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水平迈进过程中,普遍规律是二产比重不断下降,三产比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三产打头的产业结构。从日本、韩国、新加坡、我国的台湾和香港经验看,同高收入国家相比,处于中等收入国家阶段,产业结构的典型特征是“生产型社会”,生产大于消费,出口大于进口。就中国而言,在中等收入阶段,我国产业结构的“生产型社会”特征更加突出一些,我们的二产特别是制造业扩张非常快,比重异常高,相应的服务业发展跟不上。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第一,我们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各级政府在推进产业结构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迈进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政府促进结构向生产性结构演变,推出很多措施,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利用公共资源,组织招商,组织生产,搞园区建设,做大GDP,做多财政收入,造成二产特别是制造业扩张快、比重过高。

第二,中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侧重于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发展两头在外的制造业,这些产业带动了国外的生产业,如设计研发、标准制定、市场服务、品牌服务都是来自于国外,而国内主要是进行加工制造,这就导致我们的制造业乃至第二产业规模大大超前,与服务业发生脱节。也就是说,我们的制造业拉动的是国外的生产业,而国内的生产业由于需求不足而发展滞后,由此造成国内制造业与服务业出现严重脱节现象。

第三,因为我们从计划经济体制转换过来,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城乡二元结构。这种体制结构的一个最突出问题就是户籍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城乡间割裂,农村人口不能有效进城集聚,导致人口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不能集聚,服务业需求总量就不足,由此导致服务业比重上不来,就使得工业化又在服务总量上跟城市化脱节,造成了服务业发展不足。

因此,我国服务业结构矛盾主要是由制造业“两头”在外造成的,而服务业总量不足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

《经济》: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服务业逐渐成为三大产业中主导和打头产业,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还是一个政策推动的过程?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马晓河: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迈进过程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高,最后占绝对比重,这是一个必然,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服务业都是占绝对比重。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结构的转变必然会拉动服务业的发展,前提条件是:第一,人口实现了城镇化,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转向城市,像日本、韩国,在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前夜,他们的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都超过70%,所以人口集聚促进了服务业比重的提高。第二,政府的体制和政策安排应该鼓励和支持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一般的,一个国家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演变过程中,中等收入群体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越来越多,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高,是整个社会的消费主体,他们的消费能力要高于低收入人群,是社会转型和政治结构转型的主要阶层支撑。所以中等收入人群增长,为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奠定了阶层基础。从国际经验看,凡是贫富差距小,中等收入人群成长快并最终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国家,都能顺利转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所以,这对我们的启发就是,政策应该为社会结构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

《经济》:发展服务业的目标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地方执政者而言,如何找准定位很重要,那么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服务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应如何发展服务业?能否实现跨越性发展?

马晓河:落后地区要吸取我国过去发展的教训,应走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道路。落后地区应该走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的道路,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才能使服务业和制造业协调发展,我们过去走的是工业化和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超前,城镇化滞后的道路。今后,落后地区要走工业化、城镇化同步的道路,就是要让这两个轮子一起转,一方面要打破人口向城镇集聚的体制障碍,一方面要实施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经济社会一体化。

《经济》: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是否将影响我国的经济转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马晓河:“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服务业比重5年间要上升4个百分点。我认为现有体制不改革,政策不调整,服务业要想上升4个百分点困难比较大。

服务业发展是整个社会到了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过程,如果体制、政策安排与此过程不相适应,要想让服务业自然发展上去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我国工业化长期超前、城市化长期滞后情况下,不对体制进行系统性改革,只是调整某一方面政策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还有工业两头在外的这种结构不调整,服务业也难以顺利上升。反过来讲,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遇到的难题也都与服务业滞后有关系,因为城镇人口不集聚,中等收入人群不扩大,服务业就难以很快发展,消费在需求结构中的比重也难以持续上升,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也就很难转型。

服务业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竞争优势;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187-02

随着世界经济向服务业倾斜,服务贸易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服务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正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取得很大的发展。198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55.79亿美元,而2007年上半年为1 142亿美元。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与世界整体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服务贸易的结构还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

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显示比较优势(RCA)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简称RCA)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总值占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它反映某种产品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强度和专业水平。用公式表示为:RCA=Xij/Xit/Xwj/Xwt 。在公式中,RCAij表示i国j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ij>0);Xij表示i国j中商品的出口值(Xij>0);Xit表示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值;Xwj表示世界j 种商品的出口总值;X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1.25

由上表可知,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在1997―2005年的10年间其RCA指数都处于0.8以下,这表明我国的服务竞争力弱,且有下降的趋势。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表示已过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TC=(Xit-Mit)/(Xit+Mit)。在公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i表示某一国家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它是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能够反映本国生产的一种产品相对世界市场上供应的他国同种产品来说是否具有竞争优势。TC 综合考虑了进口与出口两个因素,能够反映一国某一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如果TC>0,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TC

分析下表,可以得出:中国在旅游服务方面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但在最近几年有所削弱。这与两国开放出境旅游从而扩大了旅游贸易进口额不无关系。而在运输服务贸易和其他服务方面都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在运输服务贸易方面TC数值较大,竞争劣势较明显,在其他服务贸易方面,TC数值较接近于0,虽处于竞争劣势,但劣势不明显。

(三)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MS)

市场占有率指数(Market Share)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这一指数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用公式表示为:MSij=Xij/Xwj。在公式中,MSij表示i国j中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种商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种商品的出口总额。

一般认为,如果MS>3.25%,表示该国该产品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反之则不具备。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中国在服务贸易的各个部门都不具有明显的国际优势,但在旅游服务方面是个例外,在2000年后的几年里,MS值都大于3.25,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总体而言,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在逐渐扩大。

二、结论及启示

(一)在继续发挥原有比较优势的同时,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优势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务和旅游者两大方面,总的来说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比较低。但是,我国旅游资源和劳务资源都是很丰富的,因此,这两面的投入成本较低,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要继续保持。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大这两方面的科技投入,要改善旅游环境,提高劳务输出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优势,将目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现有的比较优势,认识到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间的推移,旧的优势将逐渐消失,新的优势将不断产生,要充分利用目前的优势,积极创造新的优势。

(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消除体制障碍,大力吸引民进资本进入服务业,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创造吸引服务业FDI 所需的投资环境,顺应WTO与GATS 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有选择、有步骤、有重点加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金融、保险、运输等跨国公司的投资;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服务业国际专业,从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中获益,并借此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保持并提高我国劳工密集型和资源禀赋性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挖掘其潜在的比较优势,使服务贸易真正享有货物贸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三)加快立法,完善我国服务贸易规制体系

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同步完善服务贸易规制体系是完全必要的。坚持服务业市场开放与实施服务贸易合理保护相结合。鉴于我国服务业向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在面对国际高水平现代服务业的冲击时,我国必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的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中国加入WTO 应加强对GATS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基本法路准则的法律法规。

(四)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业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服务市场竞争

要树立对外国直接投资意识,重视服务企业跨国经营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结合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规律,走企业联合为主的集团化道路;充分利用品牌联盟,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和运输等大型服务业跨国公司,为制造业的国际贸易和生产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五)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培养适应现代服务贸易要求的人才

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易使一国服务业某一部门受益,实现从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转化,从而使一国的服务贸易模式得以优化。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服务贸易方面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型服务业和知识所需的高素质涉外人才更是紧缺,今后我们在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应重视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运输等业务的服务性人才,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明.中美服务贸易比较分析及启示[J].经济前沿,2007,(12):11-14.

[2]张相文,曹亮.国际贸易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善同,侯永志.加入WTO与中国服务贸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服务业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因子分析;区域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14.03

1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国外关于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文献中较少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服务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Hitchens D,O’Farrell P 和Conway C.在1996年将位于英国北爱尔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的服务企业竞争力与位于英国英格兰的服务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该文虽涉及一个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服务业竞争力比较,但仍然是以企业为比较主体,研究国内不同区域之间的服务企业竞争力问题,而非服务业产业之间的竞争力问题。国内学者对我国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虽有了很大进步,但针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研究则较少,只有林凤彩、张祥翠(2009)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10个副省级城市、上海和天津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分析,得出沈阳市竞争力所处的位置及存在的差距,并从多角度对沈阳市现代省服务业比较优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胡勇、黄新建(2011)基于中部四省数据,对江西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江西省现代服务业水平只处于中部四省的最末端的结论,并提出了振兴江西省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敖慧、刘莉(2006)通过因子分子法对我国十个代表性城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得出武汉市的相应位次并提出相应建议。

综观对现代服务业区域竞争力进行研究的文献,其创新之处主要是对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界定以及对现代服务业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建立。但评价范围多集中在省会或中心城市,以整个省份作为单位进行评价的文献较少,对于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更极少有文献涉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服务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多层次指标体系,评估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指标选择与因子分析

2.1指标选择

指标体系的确立必须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基于上述原则,结合数据的时效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2010年湖北省等九个省份作为评价对象。九个省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发达省份,第二梯队是经济发展次于北上广的中部六省。这样的选取方法既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清晰的观察到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区域竞争力在中部六省的位次,同时又可以形成两大梯队之间的纵向比较,使得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可以通过借鉴发达省份的经验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在我国现代服务业行业分类目录基础上,结合国家统计年鉴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把本文所研究的现代服务业界定在十一个行业内。他们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地区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居民的人均GDP占有量等都是决定经济基础的主要因素;其次,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是反映其竞争力强弱最直接的指标,现代服务业当年的新增产值和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代表了其发展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行业就业人口数则可以反映其对地区就业的贡献;再次,现代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科研人员数量将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持久增长潜力;最后,基于外部宏观环境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效应,把专利授权数和科教费用等因素也一并作为指标选取对象考虑进来。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的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其中,现代服务业新增产值是利用第三产业产值扣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个传统服务行业的新增产值得到。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由前文所界定的11个行业的就业人数加总得到,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现代服务业新增产值/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工业化率即为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具体指标见表1。

2.2实证结果及经济含义分析

(1)因子分析结果。

指标体系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成长能力和公共环境4个一级指标出发,结合15个二级指标,搜集了我国九个省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标数据作为指标评价的原始数据。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归纳得到3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及排名情况,G1、G2、G3、G分别代表经济基础支撑力、行业发展力、行业推动力、综合。具体结果见表2。

(2)经济含义分析。

通过得分表可以看到,北京、上海、广东三省的综合得分为正值,说明他们现代服务业发展在九省平均水平之上。其余的六省则处在九省平均水平之下。而湖北省则正好处于第四名,与中部六省相比稍有优势,但和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第一公共因子方面,湖北省居于第3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说明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基础支撑力方面有一定优势。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宏观经济支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持续的购买力。此外,湖北省高校集中,人员素质较高,政府财政支出向科技教育方面的倾斜力度较大,迎合了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的特点。以上几项优势指标的存在为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这种优势和北京,上海相比是不明显的,由于经济基础的规模有限,城镇化步伐逐渐放缓,高素质人口的流失,湖北省要想在中部六省继续保持这的这一优势,就必须向发达地区看齐,借鉴其发展经验并为我所用。

第二公共因子主要反映的是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行业发展力。湖北省处于第6位,不但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在中部六省中也没有优势可言,说明湖北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这种发展的低水平首先表现在新增产值方面:由于湖北省对于新兴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生活性现代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开发力度不够,导致现代服务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从业人员方面:由于现代服务业结构性失业和人才流失问题的存在,湖北省对人才优势的利用非常欠缺。固定投资方面:对“短、平、快”行业投资过多,对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行业投资过少,这种投资的失衡,直接制约了湖北省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的扩大。专利授权量方面:虽然湖北省拥有科教优势,但由于对于现代服务行业的研发投入过少和专利保护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转化成果有限,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公共因子为现代服务业的行业推动力,主要由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和科研活动人员占总就业比重两个指标来说明,这两个方面都是推动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这一方面湖北省排第4名,虽然在中部六省中排名靠前,但远远落后于北上广等发达省份。湖北省地处内陆,且目前仍处于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时期,城镇化速度放缓,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健全,导致人均消费不高。另一方面,湖北省人才外流严重,科研从业人员数量比较少,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创新能力。

3提高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建议

3.1加固经济基础优势

湖北省GDP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但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注意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湖北省新的增长点。应重点致力于理顺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加强产业联动,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等四大行业。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

3.2发展生产业,提升生活业,开拓农村服务业

因子分析结果所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行业竞争力较弱,应从多领域给予加强。首先,在生产业方面:立足武汉市良好的现代制造业基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光谷软件园作为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的政策优势,引导现代服务业的合理聚集。其次,在生活业方面:扩大生活业尤其是公共服务的规模,整合分散经营的行业格局,提高行业品质,加大社区服务的投入力度。再次,在农村服务业方面: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农村服务业发发展,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培育农村亟需的金融、法律、科技、医疗、信息服务等行业。

3.3完善人才政策,吸纳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

湖北省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不多,这和其拥有众多高素质人才的现状是不相匹配的。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相关政策的配套与协调,密切关注科技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一系列配套政策解决他们最关心的住房、配偶、子女教育及社会保障问题。其次,企业方面要充分考虑高素质人才的职位需求,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争取用良好的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加强行业培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发展力量。最后,鼓励校企联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的科研合作,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高学历人才为湖北服务业发展献计献策,使湖北省人才优势真正转化为科技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吴立军.河北省服务业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师基大学,2011.

[2]林凤彩,张祥翠.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2009,(12).

[3]胡勇,黄建新.江西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基于中部四省数据[J].特区经济,2011,(1).

[4]敖慧,刘莉.武汉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9,(2).

服务业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现代服务企业 营改增 影响

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税并存的流转税模式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两税并存”的模式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营改增”政策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最直接影响是降低企业税负,最终促进其健康协调发展。然而,自全国试行“营改增”以来,“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与预期有一定偏差。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所增加,进而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营改增”后部分企业税负不升反降,如宁波市国税局对所管辖的“营改增”试点后的纳税人税负进行了统计,99.67%的现代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实现了税负下降,而一般纳税人税负下降的比例为65.76%,34.24%的一般纳税人企业的税负反而增加。“营改增”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短期影响表现不一,对其税收负担乃至财务绩效的影响可能与预期有一定的偏差。

一、“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企业的影响分析

增值税和营业税同属于流转税,是对货物或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所征收的一种税。 “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由5%降到3%,应纳税额相应减少,且增值税是价外税,在企业营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营改增”后有一部分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导致企业税负减少但企业净利润增加。然而,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由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主要成本为劳务费、工资薪金、差旅费等,这些成本不能完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有限。而办公用品、维修费等这些成本,由于销货方或提供劳务方有部分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除非请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否则不能从对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一般纳税人由于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反而缴纳了比以前更多的税费。从“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看,部分企业“营改增”后流转税负呈现上升态势而且企业间上升幅度各不相同,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所得税负呈下降之势,但下降幅度较流转税负上升幅度较为缓慢,导致企业总体税负上升。

二、现代服务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一)加强发票管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可抵扣支出时,应加强重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和管理,尽量让企业进项税额抵扣工作能够及时足额的进行;另一方面,在对外开具专用发票时,也应当制定严格流程,完善发票开具管理。对财务人员来说,要深入解读"营改增"政策,切实了解国家实施税改的目标和深层意义,顺应国家政策号召。同时还要进行纳税筹划,做到依法纳税,合理避税,在必要的时候,去向专业的税收策划人员求助,得到最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最大程度地享受“营改增”带来的益处。

(二)合理选择供应商

因为"营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者是一般纳税人的话,就能够进行全额抵扣,而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的话,抵扣率不足,会使企业增加一部分税负,因此,在进行成本费用的业务来往时,在同等价格同等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一般纳税人企业作为自己的上游供应商,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力度,减轻税负压力。

(三)把握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明确了过渡期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延续国家给予试点行业的原营业税优惠政策。试点地区延续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有直接免税、减征税款、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纳税人应掌握并充分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安置失业人员就业、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城镇退役士兵就业,则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转让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时,如果符合条件则按4%的税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过渡期的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从而降低企业税负。

(四)适当调整定价体系

“营改增”后,由于试点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改变,收入由价内税形式调整为价外税形式,在原有的定价体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销货方收入降低,利润减少;购买方成本降低,利润增加。所以企业应适当调整定价体系,防止影响利润。

参考文献:

[1]王玉兰, 李雅坤.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及盈利水平影响研究―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J]. 财政研究,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