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本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的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的本质

科技创新的本质范文1

关键词:应用性;创新型;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51-02

创新发展是国家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元素,《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作为应用性创新型本科高职院校力求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覆盖面上寻找突破,通过第二课堂的打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一、应用性创新型本科高职院校的内涵

应用性本科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侧重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人才,它的培养目标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2]创新型本科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属性,侧重培养高素质的开放型、创造型人才,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思维能力较强的人才,它的本质是教育创新,其培养目标是挖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应用性创新型本科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国家的经济形势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扩大内需,这就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出应用性创新型的人才,创新能力体现于应用水平,它培养的目标特点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实际使用能力的高素质实用性人才,这种人才能掌握特定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拥有技能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非技术知识能力。

二、应用性创新型本科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学生创新能力是实现应用性创新型本科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应用性创新型本科高职院校的发展是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3]可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学生创新能力是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人才是左右国家发展的基石,众多专家学者得出一个结论:富国的雄厚国力的积累来自国民丰富的创新创造能力。由此看到,缩小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加速开发落后国家的国民创新创造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提升人才的质量及技能水平。因此,加快发展高职教育,注重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是满足现代化人才要求的最有效途径。

3.学生创新能力是促进和扩大社会就业的发展战略。当下,大学生作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存在着知识水平、综合能力以及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条件和要求呈现新的趋势,更多地倚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经验,所以,高校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有效解决就业矛盾的关键。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种可持续的就业支持决策,对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再分配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应用性创新型本科高职院校学生依托第二课堂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组织体系。应建立由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处室)落实,有关专家(教师)及相关部门人员参与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小组,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作,负责活动项目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研讨交流活动,部署与调整阶段性的工作内容,确保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任务的完成。[4]

2.实行科学奖励机制。根据学生获得的竞赛成绩和科研成果出台多层次多范围的奖励补助政策和创新学分管理制度,按照一定标准开通免修相关专业课程的通道,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参与创新活动的浓厚环境氛围,同时配套相应的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将教师的指导工作量直接与职称晋升、考核评价等方面挂钩,采取综合评价方式表彰优秀指导教师,通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品质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宜学、乐学的外部环境。

3.搭建创新能力平台。(1)以社会实践为重点,培育创新能力。一是利用学校空间资源,发展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实践;二是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创新教育实习基地,增强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摄取更多的价值信息和创新理念;三是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备的素质品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学生的研究视野,为学生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创新才能奠定了基础。(2)以项目竞赛为示范,强化创新能力。组织构建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四级项目竞赛,包括专业技能类、课外学术类、创业规划类、文化艺术类和体育竞技类。竞赛活动是检验教学成效的具体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学生竞赛成绩的获得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指导教师队伍密不可分,教师在竞赛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师傅”角色,在竞赛指导教师配备上需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根据不同项目的竞赛内容安排相应专业领域的优秀教师参与指导。通过举办和参加竞赛活动带动学生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以此来挖掘一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3)以学术科研为核心,提升创新能力。大学生科研成果是知识积累并转换应用的探索性创新型的科技产物,其成果类别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课题研究(新苗人才计划)、、学术著作和报告研究等方面。实践证明,在学生科研领域想取得成果落地,必须有教师的精心指导,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自身的科研小项目,把学生带入创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促使学生从以指导教师为中心的研究模式转变为以自我个性发展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同时需要有计划地对科技创新进行培育,使科研成为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取得成果的机会,根据科研类别组织开展培育工程和攀登工程的创新人才组织建设,切实帮助大学生掌握科研方法,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5]

参考文献:

[1]夏季亭,贾东荣,肖俊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英才高职论坛,2008,(3).

[2]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

[3]刘锐.教育联盟:12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J].理论界,2005,(9).

[4]刘三宝.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4).

科技创新的本质范文2

研究型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机制创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格局的逐渐形成,精英式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成为了研究型学院本科教育的核心趋向,这无疑是对理论基础、专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实验平台与实验教学机制的构建,是当前研究型学院当前面临的迫切课题。教学实验平台搭建与实验教学机制创新有着密切联系,这其中就涉及到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和实验设备的更新等。灵活、高效的实验教学创新机制,除了需要立足于实验设施、学科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之外,专业项目特色的形成以及指令性教学的统一也不应忽视,只有切实做好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融合,才能从根本上落实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内容,满足研究型学院实验教学的根本要求。

一、现阶段实验教学体制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的滞后性。作为高校教研室的附属单位,实验室建设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表现在仪器设备使用和实验用房建设方面,而技术人员之间交流和沟通的缺乏,既影响到了实验教学优势的发挥,同时也对资源效益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

第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革新。从当前实验教学的项目和内容分析,无论是科研生产还是社会服务都与一线相脱离,难以发挥高新技术的优势,与知识经济内容相违背,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独立思考意识都有诸多不利。此外,实验考核方法的缺失也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对于实验教学效果的优化极为不利。

第三,师资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在经济因素影响下,教师大多不愿停留于实验室工作当中,激励制度的缺乏,更是导致人员流失问题极为严重,实验室队伍建设青黄不接。除此之外,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也是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缺少对实验教学的足够重视,自然有碍于实验教学体制与管理的创新。

二、实验教学的机制创新与实践

1.构建科学化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第一,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对于研究型学院而言,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通常实验教学采取的分散实施模式,很难做到实验教学的统一化安排。因此,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可适当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学生实验可选择在晚上或是周末,满足教学安排需要和设备利用率需求,这是构建科学化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关键所在。

第二,网络管理软件系统的运用。开放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内容开放还是时间开放,都依赖于良好实验环境的构建。网络管理软件系统在实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实验教学的网络化预约,学生可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实验时间。此外,网络预习系统也在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得到落实,通过虚拟实验室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学习指导过程,针对紧密测试仪器可完成对应的网络虚拟培训,这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发展。

2.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一体化

作为研究型学院特色功能的集中体现,科研工作的展开,除了立足于现代化人才培养之外,还关注到自身的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工作,这与人才培养集成化趋势的形成有着必然联系。我们通常会通过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来衡量研究型学院的科研水平。实验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使教师生产实际与业务能力相结合,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也使研究型学习的开展,真正在实验教学中得到落实,这对于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研究型学院中科研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教师和学生在科研任务完成中的重要性均不可忽视。

3.研究型学院师资优势的突出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研究型学院的显著优势,研究型学院中的专业领域学者在尖端技术研究开发方面有着较强的实力,通过对学术发展及专业信息的动态化管理来优化自身的研究方法与治学态度。因此,研究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机制创新,应当切实发挥自身的学院师资优势,通过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实现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有效结合,这对于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实践创新有着积极影响。

4.研究型学院实验条件的有效利用

研究型学院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应当实现对实验条件的有效利用,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实验设备对教学内容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实验教学方式的随意性较大,且内容松散、系统性差,这些是实验教学创新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而言,课题研究、课题教学及创新能力培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这就需要将实验技能视为基本素养和意识,促进实验教学实践机制创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研究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的培养模式分析,机制创新的实现与研究型教学的专业发展及整体定位有着密切联系,它在促进本科生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也使教学计划中渗透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促进研究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互融合,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呈现过程。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在专业培养和教学计划设立中的核心环节。实验教学机制创新依赖于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这是联系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平台搭建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实验教学机制,这对于研究型学习的落实有着积极的指导与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的本质范文3

关键词:职业素质本位;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创新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从最初的求数量、求规模到现在的求质量、求内涵的办学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高素质可迁移的终身教育。作为信息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字,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精神意蕴,字体设计课程在培养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字体设计完美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创新设计的职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高职字体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字体设计课程的前身叫做“美术字课”,主要是以手绘各种印刷字体为主的教学和实践,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段时间内许多高职院校广告专业取消了“美术字课”,传统的手绘技能逐渐被数字技术所代替。在重复设计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在设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如何拥有个性独特的字体设计避免受众的视觉审美疲劳,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经历数次课程构建改革之后,“美术字课”以“字体设计”这一新名词重回历史舞台,成为平面设计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但是相当多的高职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主要的问题和误区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过分依赖数字化字体设计

数字科技的革命带来了文字设计教学中质与量的飞跃,教学中不再手绘临摹各种印刷字体,专业设计软件可更高效地提供多种新字体的设计与研究,字体设计课程教学瞬间变得更为简便、更为广阔。本是技术革命的优势却也导致了更多高职教师被动地成为机器说明书,在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对手绘彻底删除,过分依赖数字化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电脑软件的运用掌握中,失去大量汉字笔画、结构、字形、构架、含义等字体设计内涵的学习。快速熟练使用机器完成字体变形成为学习的主要过程,进而造成作业内容肤浅,形式重复泛滥。如何摆脱工具的束缚,更多投身于字形字义完美结合的创意设计中已经引起众多设计院校的重视,然而高职字体设计教学还在强调技术的同时曲解了设计的本意,学生的字体设计作品只有标准的工业味,丧失文化根基的数字化字体设计教学必然没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二)教学过分追求“现代感”的西式风格

立足中国高职教育的字体设计课程应该是以“汉字”为主的字体设计,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受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国内高职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忽视了本民族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仅仅处于临摹仿造西方表层视觉元素的变形装饰,使得学生对中国汉字文化的了解一片空白,作业空洞、浮躁,甚至因盲目追求西式风格而曲解了汉字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教师的专业文化修养,多数教师追求简单易出效果的教学内容而避重就轻,绕开学生较难理解的文化深层次领域而行之,简单模仿拉丁字母的编排设计要求作业表面的“现代感”,整个课程目标的教学实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甚至有极少数的教师不擅汉字书写,极度缺乏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致使教学实施完全倾向西方设计语言,表面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效果最终却造成学生中西文化水土不服,并为后续设计类课程种下病根。

(三)教学中重形式设计轻文化素质培养

在一味强调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大环境下,高职字体设计教学忽视学生文字理解应用能力和汉字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等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文化基础本就薄弱,加之教师找到所谓的捷径,即只讲形式编排、创意表现等职业技能单一的教学目标,致使学生普遍缺乏热衷汉字运用设计的激情,很多只偏爱做英文字体设计,完全失去本国文化操控能力,即便还算不错的汉字设计作品连学生自己也不能道出设计由来的所以然,最终设计释义也只能停留在线条装饰、色彩运用等形式美方面的阐述。这样的教学目标偏颇与单一无法真正培养出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职业素质本位的含义

职业素质本位就是以培养工作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人格等职业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是其主要特征,但是根本目标还是培养具备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健全的人格的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不能只谈专业技术能力,更不能只培养一个简单的工具应用型人员,而要结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注重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的持续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和谐。因此,职业素质本位是高职课程教学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字体设计课程改革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以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高度认知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质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但是我们目前的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不突出,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文化素质差,对他们而言没有理论文化知识再修的必要性,上来直接就是如何创意,如何跟随潮流等新手法、新技术讲授,却不知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建立在必要和必需的职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没有理论知识修养作为基础,职业技能就会如同空中楼阁,不堪一击,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导向,学生的思想、理念、行为就会丧失认知根源。早有学者提出“实质上以就业为导向除了强调学生的就业技能以外,还要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字体设计作为文化特征突出的一门设计类课程,其本身就蕴含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汉字作为字体设计的重点对象,学生在字体设计课程中必需对汉字文化进行足够的学习和了解。如: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发展,汉字的构造方式,汉字独有的“中国式”设计思维方式,汉字的文化特征,汉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等有关汉字文化的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对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知和理论修养,从而更好地为后续专业技能的掌握提供重要的理论导向。不管是显性知识还是默会知识,学生只有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言及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二字。所以,汉字文化理论知识不仅不能轻描淡写一概而过,反而要详细并深入浅出地讲授,使学生牢固理解并掌握,在今后的字体设计中才能避免盲目跟风,流于形式的表层设计,甚至曲解汉字文化内涵造成可笑更可悲的“脑残设计”。

(二)以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来提高专业能力素质

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属性就是高度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所以能力素质是字体设计课程培养目标之主线。对于处在知识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的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西方的现代设计思潮,于是字体设计课程从表现工具到表现手法皆以西方字体设计模式教学安排进行。不可否认数字媒体的进步和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想的成熟与完善给国内设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面貌,但是一味抄袭和模仿他国文化艺术,就能真正培养适合本国市场经济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了吗?试问,教学中是否考虑高职学生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人文影响等,一个区域,一个民族,时代性、历史性的背景,仅仅依赖计算机软件设计,片面要求国际化设计风格只会陷我们的学生于盲目、手足无措、胸无底气的设计困境中无法自拔,并因实际环境与学习技能产生鸿沟而无从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产生应付、放弃的消极学习态度,这也成为高职教师不断埋怨学生接受力差、能力低的主要原由。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能否将学生们熟知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结合新的表现技法,使字体设计立足民族超于国界成为中国自己的字体设计艺术值得广大高职教师创新研究,带领学生走出盲区。以下提出几点教学实施意见供参考。

1.传统书法艺术再创造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文字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是我们最宝贵的艺术财富,它特殊的笔墨之美、章法之美、意境之美早已令世界各国赞不绝口,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书法已渐渐被机器简单取代,书法艺术的使用空间也不断萎缩,很多高职院校早已取消了书法课程的教学。殊不知,我们在放弃自己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他国早已悄悄迷上了我们的艺术瑰宝,日本有句通行说法:“棒球是一亿多国民的体育,而书法则是一亿多国民的艺术。”日本书法爱好者占其国家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而我们作为书法艺术之“母国”,对其研究和运用却远远不够,这一点应引起高职教育的深刻反思。高职院校的字体设计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书法艺术结合现代创意进行再设计,使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气质。在教学中,可多给学生欣赏设计大师及各类获奖的字体设计作品,以提高学生的设计眼界,领悟集书法艺术与现代表现为一体的“中式”魅力。当然书法艺术的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间练就的,所以高职平面设计类专业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应将书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长期有效地开设下去,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书法课的开设对于学生养成手绘字体设计草图的习惯也是较好的带动,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严重缺乏手绘能力,思想浮躁,急于求成,字体设计没有手绘草图的习惯,过分依赖电脑软件,造成思想创意等深层次表现内容极度缺失。坚持不懈练习书法便可在无形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独创性,拉开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使学生的字体设计作品做到传统与现代融合、技术与艺术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开拓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

2.象形法则在视觉元素中的表现

字体设计的主要对象汉字是一个庞大的文字家族,其真正的起源便是原始图画,所以“象形”是汉字主要的造字之法。在高职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汉字的“象形”造字法将万物之形融入方正的字体当中,利用现代造型艺术与传统文化内涵结合的表现途径,形成汉字因物象形、望文而会意的图形化特征,继而创作出形神兼备的汉字设计作品。这一点,在许多高职字体设计教学中已广泛得到认识和运用,但是教学中,如何运用具有象征性的图形来含蓄、朦胧地表达汉字内在的精神意蕴恐怕就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学生对于象形法则在视觉元素中的表现通常会比较直白、具体,从而造成作品的肤浅、低俗。所以现代化概括、抽象、形式美设计语言的表现技法学习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之,高职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笔画装饰的表面化和随意化,更多的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汉字内在的文化属性,找到形式与内容、民族与世界完美的契合点,构建服务民族、服务国家的字体设计教学发展之路。

(三)以培养学生的文字美感来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

高职教育中的人格素质指的是学生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精神以及对待和迎接未来职业生涯的职业态度等。近年来,受整个社会功利性的负面环境影响,很多高职院校过于重技能轻人格素质的培养,认为学生只要有了一技之长,可以谋生,有口饭吃,高职的教育任务就算完成了。以至于在校时的学生整体学习心态浮躁,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没有审美情趣,没有爱心,更没有一颗不断积极进取的心,只是一个听之任之的“空心人”。出校门后的他们常常表现出不能吃苦耐劳、缺乏合作精神、没有健康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等,这种种问题恰恰就是高职课程教育对学生人格素质培养的忽视而造成。因此字体设计课程在平时对文字的文化内涵、字体美感的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及其终身发展素质,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使他们成为爱国、爱专业、有个性、具有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和专业创造性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蕴华.数字化境遇中的字体设计教学研究[D].中国美

术学院,2008.

[2] 曹方.当代设计家的汉字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

社,2001.

[3] 胡绍中.字体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4] 达志翔.艺术设计专业字体设计教学探究[J].淮北师范

大学学报,2014,(2).

[5] 王S.汉字形象设计与意境表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0.

科技创新的本质范文4

成本会计实务是职校会计专业重要的实践课,通过对该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财会核算方法等技能。按照职校教育的特征,为全方面提升成本会计实务教学质量,完成培育高素养复合化成本会计专业人才的诉求,本文展开对成本会计实务的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期对实践教育提供更多价值性内容。

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调查分析显示,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方面呈现以下特征:其一,基础知识偏弱,学习能力偏低;其二,对于知识、学习上进心不大,不少学生提到学习就深感厌倦抵触;其三,学习上消极应对,投机取巧心理比较严重;其四,动手实操能力普遍较高。从这一角度看倘若能够在教学中实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方式,会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培育高端技能人才目标的实现。

从职校学生学习规律方面来看,职校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应该在实践层面上,纠正和摒弃错误的教学方式,改变理论教学,加强对学生技能、实操的重视和培养。依循“必须、够用”准则,参考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相连接的要求,对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内容进行变革,摒弃一些实用性低难度还偏高的理论知识,采用现代化新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性。

2新课改背景下职校成本会计实务的创新教学研究

2.1教学内容的创新

首先,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该门课程体系的重新创立,使之科学合理化。良好的课程体系、教学安排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加快教学目标实现的最基本保障。为了促进教学活动的创新,使之真正地施力于学生岗位能力培育,符合用工企业的职位需求,笔者曾不止一次地展开过实际企业调研,以对企业所需的成本会计岗诉求进行全面了解。这里所指的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型制造业。首先,依据调研结果,做出并制定了新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当中,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流程、任务是最核心的依据和内容,单项工作任务到总体成本核算为步骤流程,参照流程教学活动中要多增加关于成本信息加工、整理、提供、利用等方面的知识点、技能操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实战模拟环节的重视和训练,参照企业所提供的真实成本核算资料来展开对学生的实操训练,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企业和岗位需求。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会计成本实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需求的一些专业性知识、能力素质、计算制造业产品成本过程,来对课本内容予以调整。要将财务会计中和实训课程中雷同性的内容相互并拢,同时增加一些可以促进学生岗位实操业务能力提升的一些知识。总的来说,可以把会计成本实务内容分做以下几类:成本会计基础理论、要素费用归拢和配置、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的配置、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报表分析和制定等。最后,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教学内容组织层面上,要依循成本会计工作流程来对教学内容予以规划。把实际性的工作流程和教训内容互相整合搭配,内容组织上要不断凸显学生的实操力,把每一个基础理论知识点和实操相互结合,实现教、学、做的合三为一。

2.2教学手段的创新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手段现已发展至多媒体网络技术阶段。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技术,把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令学生更易理解。成本会计实务这一课程实操性非常强,必须要采用电子课件来进行展示与呈现。通过这些方式把会计业务中需要的票据填法、会计凭证的制作、登记账簿的过程等均明显清晰地呈现出来,还可以借助于高科技设备来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演示,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除此,还可以创建学院课程网站。把老师的诸多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会计考试资料、政策信息等全部都放在网络平台上予以分享,学生在闲暇时间可以自行登录平台运用这些资料展开自主化学习,同时也能够在网站上实现和老师的随时互动沟通,及时提出疑问,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些技术和平台的发展和利用无疑对师生的教与学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3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将某一个具体企业的经济业务当作教学案例,把成本会计实务的理论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学习的知识点,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使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目前企业、经济发展情况,更懂得会计知识的运用。老师要定期组织展开成本会计实例的编纂,并将其纳入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现实操作能力。

其次,采用情景教学法,该方法对于学生职业责任感、职业意识有很强的训练性。把较为抽象化的知识带入到现实化情景当中,更能赋予学生学习的真实感,容易有代入感,唤醒学生内在职业品格。学校也可以创建属于自我的学习实训基地,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外实训基地,在观赏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理解,不断提升自我实操能力。

再次,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法。老师可以先设立一个个所需的情景角色,把成本会计岗位化作各类必备的角色,比如数据分析审核、账簿登记员、原始凭证填写人等,虚设一些与相关岗位相符合的工作内容,分派给不同的学生进行领任。在这种模拟化情景当中,每一个角色都会积极投身其中,在自己所属的岗位上完成相关内容,领到角色任务的学生也要想象自己是一名真正的会计师,必须把所学的技能、知识运用起来,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学习性。而在这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生一些问题或者产生诸多疑惑,此时老师可以带领大家一同展开探讨,予以解决,并借助于反复演练的方式把问题彻底处理掉,令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最后,采用六步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分成了六大步,依次是资讯、决策、规划、践行、查验、评测。成本会计实务教学过程当中,该方法极具可鉴性和实操性。老师为学生讲解教学的要求,并将学生进行分组,给予他们一些基础的企业材料,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生产过程予以呈现和展示。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沟通,最终每个小组提交一个方案,该方案对费用归集、账簿设立作出安排。老师为学生派发有关业务数据,让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直至成员间达成一致给出方案。老师在演示时会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出各类单、证、账表等,同时对学生所作账簿予以一一查检,指出问题所在。最终依据考核指标要求来对各个小组进行打分,对每位同学予以评价。六步教学法实操时,学生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和实操,对企业的资讯有所了解,讨论确立单据的传递方法,和其他同学一起来制作单据流程图,订立任务表,依据成本分析来给出相关建议。小组之间展开互动沟通,和老师的交流也逐渐增多。最后才是自我评价和梳理。这一过程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研究探寻的机会,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投身于会计成本分析实操中,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预先演练,锻炼和培养自我实操能力。

2.4其他相关创新建议

课程改革当中,老师要不断提升自我思想理念,以和时代相接轨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活动,不断学习借鉴全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自我的职业技能水平。老师还可以组织成立课改小组,一起来学习新课改的内容,摸清新课改要求,一起研究探寻新的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和路径。课改小组成员也可以参与其他外出培训活动,增强和其他学校的沟通,加快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改革进度。

教学过程中,要对老师、学生的身份建立清晰的认知,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务必让学生成为主体力量,敦促其展开自主探究学习,老师退居其后,做好一个辅导、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研究热情,使其建立正确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最后,要不断敦促学校加大投入,建立仿真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平台,帮助学生真正地利用所学知识锻炼职业技能水平。另外,与实际训练关联较大的设备等,也要第一时间进行查检和采购,对学生学习的环境、条件不断更新,使之和时展接轨。

总而言之,企业成本核算是一项体系化的任务,牵扯到的人员非常多,而且亟需多个部门协作配合,工作量也是非常繁重,这一岗位可以说责任大、要求高、任务重,所以对于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这也就意味着职校在培养相关人才时,要注重对其人际交流、语言表达、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育,训练培养他们自身的职业敏锐度和判断力,可以全面综合的进行成本问题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较高的职业责任感、敬业心,对成本核算工作要热爱、熟悉,能够轻松驾驭,还需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反馈处理。

科技创新的本质范文5

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体现校企融合的校本教材开发具有很强的意义。

近些年,中国的呼叫中心行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都开始建立或者运用呼叫中心来进行客户服务或市场营销,呼叫中心的人才需求缺口逐渐增大,随着用人需求问题的凸显,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应运而生。目前,湖南省已有三所中职学校来我校考察该专业的建设情况,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该专业还没有国家规划性的教材,至今,只有华唐教育集团开发了部分培训教程,还有部分课程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公开资料,教学资源极其匮乏。在客户信息服务企I的参与下,我们开发中职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弥补企业培训教材的不足,对开设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是解决师生教与学之急需,也可供其他开设有该专业的兄弟学校提供参考教学资料,在开发与使用、交流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出版,可以丰富中职教材种类。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校本教材是学校为了适应自身环节和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国家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相对于国家教材而自主开发的教材,是校本课程的载体。教育部颁发的一些文件要求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也是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义务和责任。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使学生得到职业世界的认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内容应注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个要素的融合。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符合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基于以上价值取向,我校在客服信息服务专业的教材建设上进行大胆探索。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标准

参考华唐教育集团的教材资源,以学生就业岗位标准为指导大纲,在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的体会,在客户信息服务企业的参与下,编写适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围绕中职教育的特点,通过文献研究,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中职生就业的校本教材开发。

(1)首先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探讨中职教材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客户信息服务服专业校本教材进行开发。(2)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对我省和部分外省中职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材现状进行调查。(3)校本教材开发的内涵和过程,从教材开发的组织者和教材开发的内容进行陈述,分析目前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所在。(4)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特点和教材开发理论,采取就业为导向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原则,分析客服专业听力课校本教材开发。

四、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因开发机制不完善给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造成很大困难,这是校本教材开发面临的当务之急。职业教育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参照普通教育教材的开发体系,但不应一成不变地照搬,从而泯灭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部门应加强研究,并逐步建立健全机制,使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加规范化、实效化。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目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能力更为灵活。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开发出的校本教材,是教师教改的自学笔记和课程研究总结。在课程研究 、校本专业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学校的品牌,能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打造品牌学校。

科技创新的本质范文6

创新文化建设思路

创新文化建设应该遵循以下思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凝练、倡导价值观念为核心;以制度安排为保障;以组织文化建设为突破;以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支撑。

创新文化建设措施

凝炼、倡导和构建具有区域文化个性的价值体系

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取向是由科技创新的本质所规定的。科技创新是科学过程、技术过程和经济过程的有机融合。求真、理性批判精神、以人为本、竞争、诚信、法治、协作、开放、契约意识都是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

此外,还要致力于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普遍意义的价值取向与区域本土文化积极因素的有机融合。没有区域个性的创新文化是不可能真正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培育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制度文化

使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价值观成为制度设计的理性依据和价值依据,要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制度的好制度。这也是区域科技创新制度系统的总体设计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制度设计合理,运行低成本、高效率,自身能够不断调整创新,这样的制度系统才能够对科技创新发挥出巨大的推进作用。

建设五种机制

民主、公正的决策机制。公正问题的本质是权利的分配中的平等。应使创新系统所有成员的利益选择和科学追求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使创新决策能够充分建立在其成员潜质、创造性得以充分挖掘和施展的坚实基础上。

多元的、针对不同角色成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系统所有成员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重要性的差异,要强化成员的角色定位,建立多元的、针对不同角色成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

应对和驾驭科技创新风险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能够应对和驾驭科技创新风险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对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应对和驾驭科技创新风险能力和机制的关键问题是能够使遭受到挫折的各种资源能够迅速进入新的价值使用和增殖过程。

制度运行的监督反馈机制。完善制度运行的监督反馈机制,使不足和偏差能够得到及时修正。推进制度创新。

创新系统中各创新组织的互动协调机制。不断加强创新系统中各创新组织的互动协调机制,使创新系统真正能够发挥出系统合力。

把握两个系统化原则:

注重制度安排的系统化。只有目标一致、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并且其实施有充分的社会基础的制度设置才是有生命力和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制度安排应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并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创新系统的开放性,促进创新资源的流动。

加强两项基础性建设

大力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系统由各种组织组成,如企业、大学、政府管理机构、社会中介组织等。各种组织在创新系统中的定位不同、角色不同、功能不同,因而组织文化也应各具特点。

在创新系统组织结构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并体现区域特色,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系统中行业协会、技术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