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1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设计(原称为环境艺术设计)在此背景下焕发了新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底,含民办高校在内,全国1100余所院校都有或大或小的环境设计类专业,在校生90多万人。然而,对于其本身建校时间短的本世纪初新成立的艺术类本科院校,鉴于当前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及这些学校本身浅薄的人文底蕴,在专业课程教与授的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很关键性的问题。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系列具有地域人文标签的课程,采用目标指向明确的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意?x及定位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特别是地方性的强调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二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适应我国社会生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在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方面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环境艺术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这个定位和需求上看,环境设计专业与众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一样,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专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界定中思索和寻求问题,梳理关系后不断调整的结果。正是基于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制定一个相对实用的教学模块,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可成长”性,这将为学校向市场提供合格的设计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
近几年来,笔者在与很多沿海一线城市及内地二三线城市的专业环境设计装饰公司及企业的校企合作互访交流中,总能听到一些对于现在专业毕业生的毕业现状的话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90后的学生,个性表现中的独立及自主性强,但专业综合素质较弱,这里说到的专业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了个人的人文修养。而毕业生在毕业之季面对社会这个大职场,公司及企业在选择人才的前期考核上岗培训中,也会就此选择出真正符合公司及企业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由此可见,真正培养一个合格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除了在专业技能上要有所高要求,还应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系统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来进行教学,与需要掌握的专业实践技能形成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综上所述就是其意义所在。
人文课程模块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的定位。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当今国际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在这样一个转型阶段,用一种学术性的批判态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我们具备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改变、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就变成了一种自信的外在表象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湖南本地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该如何发展呢?湖南为中南五省之一,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历史造就了这个地区充沛的人文与地理资源,这也正是立足本土进行发展的良好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环境设计的形态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协调,同时又不失去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学”与“教”的探索
1.环境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设置探索。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需建立一个环境设计专业人文模块教学新模式,配合大学在读的四年时间,该模块绑定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的六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在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同时细化每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具体绑定的六大模块分别如下:(1)在公共必修课模块中,在入学的第一学年,就应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中,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做要求。其次,在后续的培养计划中,还应依次开设中国文化概论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进一步强化其人文意识。(2)在接下来的造型基础模块中,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的课程大纲设置中,要凸显民族尤其是地方文化的造型特色,总结并提炼出地区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介绍与课程练习。(3)专业通识必修课程模块中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和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结合地区文化及内涵特点进行讲授,在进行多方位的艺术观点介绍的同时,条件成熟的地方性高校,建议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体验式地参加课外相关人文活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4)设计基础模块中的设计基础(1)、(2)、(3)。主要是强调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环境与构成基础”和“环境与装饰造型基础”两个知识点,可以在强调环境设计专业特色范围内的构成及装饰特点的同时,让学生适当了解民族民间环境设计造型技法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与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拉开距离。(5)在整个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专业设计模块中,教学重心可适当结合对于地区民族文化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地方名族的建筑及环境设计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民族民居的研究与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课题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了解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环境设计的保护与创新。(6)毕业设计模块。主要由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毕业论文必须结合毕业设计进行研究,毕业设计要求对具体一个民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当地政府形成合作关系,进行环境问题的梳理与解答,解决当地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相信在这样一个个的学习和探讨方案及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贯彻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当中。
2.人文标签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作为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通过四年的模块化教学及艺术实践,在必修课程教学安排外,将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安排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如陶艺课、花艺与茶艺、艺术品鉴赏、室内风水学、中国画基础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彰显人文内涵的教学特色。
环境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自20世纪50年代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首开环艺专业以来,各高校竞相开设,使该专业成为设计学科中的显学。以就业为导向,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培养贴近生产管理一线的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其目标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就业。“双元制”培养有效的实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走向就业的“零过渡”,成为专业教育改革中值得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我专业在2011年4月与无锡中兴一品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建立艺术系第一个由企业方投入专业建设经费与奖学金的校企冠名班——中兴一品班(环艺113)。
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教学与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该模式可以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过程中项目工作法的运用,无论在学生与项目方之间、教师与项目方之间,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合作各方都获得了平等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竞争机制,对教育产品——学生的质量和就业输出都有益。企业方可以为环艺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学习场所;盛世名居装饰设计工程公司也可以借助做好品牌宣传工作,增强公司社会影响力;我校的师生又可成为其公司的“潜在客户”,如果能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才,不仅可以造福社会,还也可以为其公司起到储备人才的作用。
二、“双元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在本文中,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成为双元制模式展开的主要载体和形式。以下是项目式教学主要教学过程。
项目式教学主要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设计成果,专家点评。每组学生向项目方提交一套关于最终设计方案的图册和PPT报告书。教师组织举办由多方人员参加的设计成果会,每个设计方案进行现场展示和汇报。项目方从方案的设计创意 可行性、设计图册的综合效果、完整程度等方面给出具体评价。
2、第二阶段:项目总结与课程考核。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写出项目总结,具体说明个人在此项目中担当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教师对学生参与项目情况进行考核,以小组成果为准并结合个人总结和真实表现,给出差异性成绩。
主要教学手段与形式
1、以竞赛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举办设计竞赛,以项目目标来设置竞赛内容。其优点是操作性强,覆盖面广,对企业而言可以集中收集创意方案;缺点是学生围绕竞赛开展独立设计,相互间交流甚少,教师的指导也相对分散,企业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参与度很低,并且此种形式功利性太强,可持续性不够,其中也没有太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使学生在设计方法和设计创意方面所受到的训练不足。
2、教师带项目进课堂。专业教师将个人项目带进自己的专业课教学之中,以课程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优点是,教师在指导时针对性强,也比较集中;缺点是实际操作中师生的互动局限于一一对应关系,企业在教学环节中基本不起作用,因此容易忽略教学过程而过于追求实践结果。
3、学生进企业工作室参与项目。学校提供专门的工作室,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都围绕工作室项目展开,有点类似小型的设计公司。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深入课堂。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中兴一品派出企业在设计、施工、营销等方面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课,将工程中的实际项目带入课堂,同时通过认识实习,周六周日暑寒假的见习及参与家博会等活动提高学生企业活动的参与度。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优势
根据上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培养理论模式的思路,学校与企业之间按照既定的培养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是放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学生除了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外,还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经历和体验。
四、“双元制”培养模式的主要保障措施
就本专业的双元制项目合作而言,我们在2011年4月,双方共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有公司和学院人员共同组成的“中兴一品冠名班”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和保障条例并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切实保障校企合作深度开展。以下是相关内容简介。
环境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设计专业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热门专业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点及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然后从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创意和实践教学、建设实训实习基地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创新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
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
前言
最近几年来,人们逐渐将提升环境品质、改善环境条件视为生活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环境设计主要是分为建筑外观和室内外环境设计,而针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也是倾向于此。在科技不断进步和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作为一个交叉性学科牵扯到的内容越发广泛,为了培育出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进行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是必然趋势。
一、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点及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对口的工作有:第一种是从事设计工作即设计师,该工作不但需要专业技能和知识过硬,还需要艺术文化修养丰厚、交流沟通能力强、全方位了解设计材料、施工要求的条件。第二种是表现型绘图师,这需要对3D、CAD等两种以上的计算机辅助软件精通、艺术功底硬、设计修养好、能精准的表达设计师的理念、第三种工作是施工管理者。需要精通各种设计材料和施工技术、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必须要结合三个方向进行创新和改善。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据有关调查得知,国内建筑装饰领域2013年完工总产值达到1.5万多亿,并且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随着市场需求量迅猛增长,相关教育专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然而教育专业培育人才是为社会发展需求所服务,因此必须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才。近年来环境设计专业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不过仍旧不能满足建筑装饰行业的需求,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革新环境设计专业课的实施,设置的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度较高,实践教学课程更加完善,能够更适当、精准的确定课程设置、专业培育、教学实践方向;有助于培育出专业应用型人才,在革新教学方法、内容、措施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前提下,有助于将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强、应用水平高的综合型人才培育出来,使培养人才机制满足社会的需要,与时展同步;有助于将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育所出现的问题解决掉。
二、创新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建设
在行业发展、从事岗位、社会需求、能力分析的前提下,以培养目标划分可以分成六个模块:①对学生素质培养其根本作用的公共课向外语、思想政治、体育、计算机等课程要落实到位。②扶持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的核心课程,这主要包含:工程绘图、造型与建筑、环境设计原理、材料构成与工艺、人体工程学、居住空间设计等八门课程,这八门课是本专业的核心,它们的生成力较强,能够与课程体系内的其余课程有机联合。③将整个专业设计的架构体系创建出来,其中包含设计色彩与素描、中西建筑艺术欣赏、公共景观小品、环境手绘表现、室内空间设计、工程和预算、渲染和三维立体建模、景观设计等课目,将这些课程有机组合为学生勾勒出整体知识结构体系。④将与本专业有关的扩展课目整合起来,即有机整合版式设计、壁画装饰、摄影基础等课目,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培育学生设计综合力。⑤将环境设计专业与本院校的其他专业相结合,将院系、专业界限打破,整合校内的优势资源提供给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学生学习到交叉学科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能够自由选取自己有兴趣的选修课程。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专题》、《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文化与传播》等科目都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⑥为了使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提高,构建大实践教育体系,如校内工作室、认识与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集中和竞赛式教学、设计课程实践部分教学、专题与考察设计等都囊括在大实践教学体系内。
(二)重视创意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将“强实践、重创意”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方案,在写生实训、观看展览、考察设计等环节中,将学生的眼界开阔、使视觉感知力提升,再与思维创新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用新理念和视角来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将其在创新和实践中应用。利用双指导老师联合授课、学校与企业联合培训、嵌入式项目教学、节假日小学期实训等模式来达到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①建设了校外实训中心,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职业环境中,并加入到团体项目中去,以师带徒的方法,从基础抓起,使学生明确职业环境和职业所需。②聘请业内专家与校内老师展开联合授课,重视将理论付诸于实践。③在教学中纳入实际项目,将项目作为教学效率提升的利器,真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④定期展开专业竞赛为学生专业化技能提升注入动力。使学生树立荣誉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且在比赛中证实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建设实训实验基地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应不断的开展实训进行实践性教学,应以教学规划为依据进行实训。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应当充足、稳定,并给予严格管理: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是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以某传媒院校为例,环境专业设计的基地共26个,其中有五个在校内构建的,二十一个在校外,这些实训基地运用状况良好,为取得良好的实训成果提供了保障。每年大一新生入学后都会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少量老生还可以运用寒假暑假的时间在实习基地进行实训实习活动。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被实习基地某企业录用的可能性较大。这样不但能够与实习基地展开良好的合作,同时有利于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外实训基地充足能够为本专业的各类实训活动开展奠定基础。为了确保校外实训的成效良好,该专业的各种实训活动都配备了相应校内外实训辅导老师。校内实训辅导老师与校外实训基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依据专业教学规划与校外实习基地人员一块制定实训计划,确保学生有计划、有条理的在校外实训基地展开实习。同时相关辅导老师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管理,为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奠定基础。因材施教,注重职业氛围的营造。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培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将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系统的分为认识、见习、专业、毕业这四个实习时期。每个时期都应当按着人才的特点进行授课,使职业气氛营造出来。大一放暑假之后展开认识实习,主要是在有关实习单位展开设计认识学习。大二暑假进行见习实习和专业实习,而大三暑假主要进行专业实习。例如某传媒学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实习主要是与有关企业联系,与专业对口的相关施工工地、设计部门等展开专业实习。让他们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进而使其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思维得到开阔。
三、结语
总之,创新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体系,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只有相关教育人员真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在设置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沟通能力、思维扩散力,才能为我国源源不断的输出高素质、综合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张晨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云琦,陆燕燕.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传媒与教育,2015(01):149-151.
环境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环境设计;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依赖计算机。设计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更是深刻地改变了设计的面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不断发展的设计行业提供了新的工具,更因为这种新工具所展现出的强大的功能改变着设计从思维到方法、从过程到结果的各个层面。
作为一种工具,环境设计相关行业的设计人员对软件的驾轻就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设计成果,电子化的设计文件也给设计资料的积累和管理带来便利,经济效益显著。行业对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的渴求在一段时间内使得软件应用培训机构火热,大有软件操作熟练就等能从业的势头。
作为高校的设计教育而言,虽然软件方面的课程仅仅是其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计算机基础课中,限于教师学科背景、行业实践经验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的确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上存在不足。专业教师应该注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开设与专业紧密结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扎实环境技术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学生的就业范围包括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就业单位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大都会把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在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1 环境设计专业中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除了设计类专业软件之外还应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与应用等。这类通识性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对培养具有较好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准设计师来说,其必要性表现在:
1.1 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环境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环境艺术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人们对环境艺术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帮助设计者以更加高效的速度设计出人们满意的作品。比如,对于室内外环境、建筑设计等专业设计人员来说,平面图纸是基本的设计思想的交流语言,但对于非专业的客户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借助三维设计软件虚拟出的三维效果却直观、生动的多;任何一个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都是各方要求的相互妥协和调解,设计过程中反复的修改是难免的,电子化的设计文件易于修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障了图纸的标准化。在各大高校的各类设计专业普遍都很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设计教育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设计者的环境设计效率,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设计,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高层次的设计需求。
1.2 有利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运行,学会如何应对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灵活的设计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计算机的教学目标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契合之处,显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1.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的实际运用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重视专业设计软件课程设置的同时却反而容易忽略办公自动化、文献及信息检索、数据管理及分析软件等大学生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证明,这些普及的软件应用有时可也能会成为设计类学生的短板。例如,现在的设计不是建立在设计师的个人灵感乍现上,而是建立在对设计环境和条件及目的的客观分析上,设计师需要有收集、鉴别、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像文献及信息检索课程就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拓展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而编制预算、规范书写设计文件更是不可回避的基本工作技能。在教学中如果面向岗位要求,将专业理论学习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代表的实践技能相结合,最终能够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
2 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常用办公软件。第二,能够熟练使用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MAX等专业设计软件,使学生较好地具备利用计算机绘制图形、处理图像、甚至制作影音视频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设计表达和表现能力。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其对软件学习的正确认识,帮助其在熟练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第三,通过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互联网连接了世界各地,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从世界各地汲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为自己所用。环境设计人员在设计作品时也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为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其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正确查找和整理信息数据。
2.2 部分学生计算机学习积极性不高
虽然近年来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有限。无论是先前归属于文学类下的艺术设计专业,还是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现属于一级学科设计学下属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都是艺术类考生,文科生也较多,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面临不熟悉的思维方式,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2.3 学生的学习特质不同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经历,使其学习习惯、课程基础都与普通文科生有差异。艺术类学生思维更加活跃,非艺术专业背景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无法理解这种学科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充分掉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3 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3.1 改进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方法
首先,环境设计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根据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备课,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比如,教师提高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结合使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并且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以及对他们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使计算机教学更加生动,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其次,计算机教师要转变自己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学科的特性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把握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此外,计算机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结合计算机的升级速度,向学生讲授最新的知识信息,而不是照搬课本理论知识,让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可以在社会上更好的被实践应用。
最后,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协调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之,计算机理论课的教学大都晦涩难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损,结合实践教学,例如结合设计实例,进行项目化的课题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但是,对于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应该做到平衡有度,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的教学。在最后的学生学习考核中,教师也应该转变传统的单一式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应只把最后的结果作为唯一考评点,而忽视了每个学生在解决设计问题中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灵活应用和创造性应用的过程。设计类学生学习中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会有所不同,设计专业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3.2 计算机教学与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相结合
在环境设计专业中计算机教学讲解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计算机专业词语,深入浅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教学要紧扣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发挥计算机对学生专业服务的功能,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避免为讲软件而讲软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相互促进。计算机知识是学生未来工作中必要地设计工具,计算机使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提高他们的专业设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中,以案例教学法,将计算机操作与专业设计实践相结合,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工具的掌握能力。
4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是现阶段高校各个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向社会各界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实践对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不仅可以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设计工具,提高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设计作品时获得更多的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辛艺峰.改革中的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系列课程建设及其实践探索[J].室内设计,2009(01).
[2]李平.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02).
[3]孟祥娟,王俊峰,蒲红伟.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10).
[4]明德廷,李娟.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5]胡佳莹,宋聪.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浅谈手绘效果图与计算机绘制效果图[J].艺术教育,2008(10).
环境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5
(1)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制约着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专业开设初期很多院校环境设计教师原本从事建筑学、工艺美术、雕塑等相近专业,最初的培养方案制定与其原有专业相近,甚至一些院校在制定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时,“因人而设”,把学校师资力量较强的专业课设置在环境设计培养方案当中,导致学生接受专业教育不专业、知识量不足、专业引导偏差等问题。
(2)专业投入不足大量的传统授课模式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
很多设计院所反映录用的大学生都要接受前期培训,经过一段实践的培训才能正式投入到工作当中。造成学校与社会的断档,其实主要是学生在学校接受实践教学环节过少造成的。很多院校由于资金投如少,没有校内实习基地,造成实习靠讲、实训靠看的状况。甚至有些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训教学环节,直接将学生推入社会,任其自己找公司实习,处于放任状态,根本没有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让学生多参加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参加不同规模的专业设计竞赛。
二、发展环境设计教育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有特色的环境设计教育
地域文化拥有者其浓厚的地方色彩,满足人们不同的视觉要求。环境设计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精神需求。相比如出一辙的现代设计,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艺术更能冲击人们的视觉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域文化对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影响力,对学生进行地域文化的历史教学、艺术教学、地域文化与设计如何融合的专业性教学。
(2)“因校制教”“因材施教”注重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因生源录取存在差异,所以培养目标也不同,有研究型的,有应用型的等等。高等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业性强,专业设置是各个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环节。各高等院校对其开设环境设计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环境设计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不同与其他专业,每个人对艺术的认识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与开发学生的指导教育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学生的艺术特长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适宜的教育。
三、结语
环境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6
同学们看偶像剧不?偶像剧的男主一般从事什么职业?医生,律师,设计师?对,今天,我们就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陈健来帮助我们解答:在偶像剧中频频出现的高大上的设计师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问:环境设计专业是学什么的?
答:环境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环境与设施、空间与装饰、造型与构造等各方面的设计都涵盖在内,专业涉及园林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基础、材料学、美术、雕塑、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小编插话:注意,这是人文学院的环境设计,不是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总的来说,环境设计要比建筑设计关注的面更广。对哦,偶像剧一般只设定为设计师,原来设计师有很多很多门类,下次填报志愿的时候要仔细研究哦!
问:环境设计专业都有哪些课程?
答:浙江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在设计领域具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国际视域、市场视角并对设计有敏锐感悟力的创新与创业型设计人才,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传授模式,强化设计、技术、商业与用户等知识模块的整合培养。本专业核心课程有“独立住宅景观设计”和“环艺设计概论”;双语教学课程主要有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环艺经典著作阅读”和“园林民居调研测绘”;把中国古典园林的研习作为专业母语,设有“园冶精读”“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测绘”“中国传统图案”“山水画鉴赏”“中国哲学”等课程;习惯课程有每天认识3种树、1种材料,每天(大二起)临摩一幅表现画,要求随身携带相机、速写本等工具……浙大有独特的课程设置制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跨学科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课程。
小编插话:果然很高大上!不仅要中西合璧,还要古今贯通,不仅要达到学霸级的分数线,还要有强大的艺术才能。居然还要修心理学?那当然,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呀!看来,要从事偶像剧男主的职业,不容易!
问:环境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如何?
答: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环境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每年都将以一个较高的比例增长。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泛:景观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建筑与城乡规划设计师、数字艺术设计师、绘图员、城市家具设计师、雕塑设计师、照明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制作员、预算员、设计师助理、教师、施工监理等职业均可胜任。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各类高校和政府部门的中坚力量。
小编插话:果然是有付出才有回报!
问: 除了一片光明的就业前(钱)景,这个专业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吸引学霸们纷纷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