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1

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审计风险仍是在所难免。如何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正越来越受到审计行业及全社会的关注。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客观方面

1 审计模式滞后

国外现代审计方法早已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模式仍停留在财务账项基础上,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审计风险水平相对较低。

2 审计范围的拓展和审计对象难度的增加

审计发展到今天,其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审计,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行研究和评价,而且还要就企业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信息的不确定性很大,信息风险很高,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二)主观方面

1 审计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审计机关虽然有风险意识,但因实践中现实风险的表现不明显,所以审计人员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重任务、轻风险的现象,其实这是最大的审计风险隐患。

2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

审计是一个需要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的职业。审计人员判断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采用何种审计方法,收集多少证据,提出怎样的意见,都直接依赖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该拥有的一种重要技能,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各种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实务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审计经验又是有限的,因为审计人员的经验是过去实践的累积,如果面对迅速变化的客观环境不能及时适应,即使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也会有误断的时候。

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对审计结论相当重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3 审计行为不规范,业务管理不到位

从开始立项到落实审计意见和决定,实施审计工作要经过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每阶段都有很多环节,只要某个环节的审计行为不规范,都会产生风险。审计立项超出职责范围、审前调查不够充分,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审计证据不充分、法规运用失当、审计判断失准、问题定性失误,审计处理宽严失度甚至违规处罚以及滥用审计处理、处罚和强制措施权等等,都会直接引发审计风险。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上述各审计环节的管理并不是很到位,存在着审计风险隐患。

4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

被审计单位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防范和及时发现经济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可能造成审计风险加大。如果被审计单位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同时兼管了不相容的职务,这就增加了舞弊的可能性,这类问题有时难以为审计人员发现而使风险增加。即使一个内部控制良好的单位,也很难保证各个控制环节上的工作人员不会串通舞弊。尤其是某些单位在一些问题上集体舞弊,故意提供虚假资料,致使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的结论,导致审计风险产生。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树立风险审计观念,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是将被审计对象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并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1 事前审计风险的评估

为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客户所面临的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主要包括客户选择和客户管理者两个方面,具体地说,就是谨慎选择客户、谨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 事中审计风险的控制

事中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指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和审计质量检查等。

3 事后审计风险的评价

事后审计风险的评价是对上述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评估为起点,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组织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内部审计风险,并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相联系,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并通过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内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法,从而达到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法就是通过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进而判明财产保全和会计记录真实性上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对此进行详细考证、分析,以查明错弊,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全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法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对审计重点采取详细审计,增加审计证据数量,以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其审计结论,减少判断失误:对非审计重点采取抽样审计,并根据情况确定样本量。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

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 规范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其工作责任心

内部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造成的。职业道德水平低,就可能使内审人员不能周全地关注审计质量,造成审计工作质量降低,这无疑会造成审计风险。规范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要使内审人员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就是要创造和保持一种以崇尚正直和诚信为中心的经营文化和组织精神,就是要将职业关注和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思想上,心理上防范审计风险。

2 规范审计业务,执行合格的审计

执行合格的审计要求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计划,通过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集中人力资源于高风险领域,使

内审部门和人员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对审计中风险性质严重、风险程度高的业务、程序及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审计,搜集形成审计结论所必须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在事前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执行合格的审计要求恰当地记录审计工作,编制良好的审计工作底稿;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恰当地评价审计证据;分配审计资源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确保识别重大差错和非法事项;对审计工作底稿实行监督、复核制度,对重大问题实行报告制度,对问题的解决实行追踪审计制度。合格审计的执行,可以使审计风险的管理与审计业务的执行统一起来,从而在审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建立起风险的“防火墙”。

此外,执行合格的审计要求重视审计文书的撰写,必须认真推敲,措辞达意,力求无懈可击。

3 加强后续教育,切实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内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风险及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反映着内审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弱。因此,强化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首先,应配备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使内部审计队伍的构成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结构转换。其次,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内审人员掌握与内审有关的法规动态,把握新《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运用。再次,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聘用机制,并对新聘用者进行适当的培训和监督指导,培养其风险管理意识和职业的谨慎态度,为防范审计风险打好基础。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2

【关键词】定义;影响;成因;防范措施

一、关联方的界定和关联交易的定义

1.关联方的界定

在会计上认为: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者对另一方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者两方以上都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者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构成了关联方。关联方的关系包括了关联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关联关系存在的前提是以控制、共同控制或者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从某一个公司的角度来看,关联关系要包括:该企业的母公司,包括直接或者间接地控制此企业的其他企业和能够对此企业实施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单位等;与该企业的子公司,包括直接或者间接控制被此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和直接或者间接被企业控制的企业、单位等;与该企业受同一目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与对该企业实施直接或者间接共同控制的其他企业;对该企业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投资方等。

2.关联交易的定义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直接把资源、劳务或者义务的行为无论是否已经收取价款转移的行为。在一个公司的经营活动别是在公司的并购中,这些涉及到财务监督、信息披露、少数股东权益等一系列问题,会产生严重的审计风险。

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以及成因

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会对财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披露产生重大错误或者漏报,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关联交易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交易审计属于审计风险,关联交易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果,只考虑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企业的交易类别和财务发展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关联交易的发生,使交易的主体育经济地位不平等,不能进行公平交易,关缺乏公允性,另外,很多上市公司敢进行关联交易就是因为即便被发现,公司弥补违规的成本也相对比较低,监管部门对其的惩罚力度不高,形成了审计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的单位内部控制在没有及时防止或者发现此财务报表信息错报或者漏报的可能性,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董事会的相关决策由一方控制,很容易进行违规的关联交易,加上独立董事的机制到目前为止还不健全,存在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造成独立性欠缺,造成了审计的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程序时没有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信息错报或者漏报的可能性。由于关联方的界定问题没有得到统一,在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的界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增加了审计难度,很多上市公司为了少交税而虚报利润,这些在审计中很难被发现查出,审计工作中的检查风险的产生。

三、防范措施

1.完善上市公司监管的指标

目前我国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主要依据会计利润、会计收益的指标,而对先进流量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每股收益等指标进行考核相对匮乏,对会计收益的指标过于重视,应当改变以收益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而应当更多关注先进流量的相关指标,这样,关联交易虽然能带来利润和收益的增加但是不能增加先进流量,从而有效遏制关联交易的发生;其次要剔除非经常易带来的净利润的增加,以剔除后的比率作为指标进行利润计算,这样能够遏制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增加非经常性收益来增加利润的目的。

2.加强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力度

相关监督部门首先应该加强对关联交易的披露,把是否及时进行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程度作为合法交易的必要条件,不仅要披露各关联方,还应该找出最终控制方,对关联交易的定价以及产生的利润以及税收的变化都进行充分的披露;其次应该加大堆进行违规关联交易的惩罚力度,正是由于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惩罚力度不够才纵容了关联方大胆进行违规的关联交易,因此要加大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对不合法披露关联交易的行为不仅要给与经济处罚,还有给与严厉的民事、刑事惩罚,增强监管部门的威慑力。

3.审计部门要应用专门的审计程序识别各种关联交易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加,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各种层级关系十分复杂,关联交易甚至呈现非关联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审计人员要了解公司会计处理中各个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查明是否存在违规的关联交易,是否存在没有及时纰漏的重大信息;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关联交易中定价的审计,关联交易的定价不同给企业的会计利润以及财务报表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而言,交易价格不能超过商品账面价值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如果价差非常大,那么在审计中出具报告的时候就要说明详细情况;审计人员必须要熟悉非公允管理交易的常用手法,容易查处违规的关联交易,在出具审计报告时要详细说明,保障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冯义秀,高亮英.国际审计准则审计风险模型的变更及我们的借鉴.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 内部控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风险

近年,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普遍应用,而系统自身为会计信息在查询上提供了便利,大大减少了无意识差错,防止会计由于汇总错误或者笔误导致核算错误,简化了审计人员进行复核的程序,审计人员可以迅速获取证据或者收集资料,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质量以及效率。但是,当前审计人员大多对电算化系统的理解以及认识有限,实际审计中还沿袭以往的审计方法来执行审计,给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风险。由此,分析计算机辅助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十分有必要。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的内涵

计算机辅助审计即审计人员以计算机为其审计工具或者对象,审查经济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方面的风险,即相关人员并未恰当应用审计技术,致使审计结果有悖于事实,由此得出不合理的审计意见,最后为审计主体造成损害的潜在可能。

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固有风险,即忽视会计信息系统是否规范时,系统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涵盖计算机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信息完整性、保密性、系统运行过程中非人为干扰等方面。二是控制风险,即因为被审计单位自身的计算机硬件在管理规范、操作、应用等方面的安全控制体制尚未完善,因此无法合理发现、防止并且第一时间纠正信息系统潜在的错误风险。三是检查风险,即被审计单位自身拥有的计算机对应的软件以及硬件系统所设置的安全措施并没有及时发现及纠正系统中的错误,而审计人员也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去进行检测并且及时发现这些错误风险。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审计线索难以把握

手工会计操作系统里,会计处理每个过程都有经手人签名以及详细的文字记录,审计线索十分清晰。然而,以会计电算化实施以来,由于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水平以及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逐渐提高,原有的纸质信息转变为了相应的代码,数据处理过程由计算机取而代之。这就使传统意义上的审计线索不再存在,审计时难以把握有利线索。同时,因为储存于磁盘中的一系列数据易于转移、删除、修改、隐匿,而且不留痕迹,这给审计过程中及时发现错误造成了更大的难度。

(二)审计内容改变很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落实,审计工作仍然起着其监督作用,可是审计内容却有了很大改变。相应的信息系统里,原有的会计很多事项都交给计算机处理,计算机在一定的程序设置下自动完成处理,若应用程序被非法篡改或者出错,计算机仍然依照既定的程序用错误的方式来处理一切会计事项,也许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已经被嵌入了非法程序,那些不法之徒趁机通过舞弊程序来占有企业财务。电算化模式下的会计对应的信息系统自身固有的风险以及特点,都使审计风险更加严重。

(三)接受审计的单位内控机制不健全

手工系统里,单位内部控制相应的测试清晰可见,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系统中,内控方法以及技术都有着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系统里以往的控制措施无法凑效,大多数控制措施都与计算机系统中某些程序相对应,并且仅凭肉眼觉察不到,往往都依靠计算机进行处理。

(四)审计方式以及技术日益复杂

电算化以来,审计方式以及技术有着很大改变。被审计单位对应的应用软件各不相同,有自行研发的,也有商品化软件,所以在程序处理以及功能上也有差别,同时针对审计对象以及审计要素的不同,对应的审计方式、方法也相应的有所差别,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审计人员不熟悉软件或者运用了不合理的审计方式,就非常容易得出和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结论,造成审计风险。

(五)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实施并且普及之后,网络审计也成为必然,同时审计方法以及对象更复杂,更多,这就对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审计人员大多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得出的审计结论可能会与被审计方电算化相脱离,引起审计风险。

■三、防范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

各级审计部门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计算机在辅助审计中可能会引起的风险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防范风险意识,提升其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能力。首先,审计人员可以自学从而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基本理论;其次,强化在职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再次,学习并且掌握自己所在地区常见的电算化软件。

(二)努力研发实用的审计软件

为了使计算机辅助审计更好的服务于会计事务,研发实用的会计审计软件至关重要。采集数据方面,急需一种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高效采集,这种软件应当易于对被审计单位各种类型、编码、介质的数据库进行访问,采集审计中有用的第一手数据。分析数据方面,需要在目前审计软件已有的功能之上,再研发出针对特定领域的分析工具。

(三)强化电算化系统审计

强化电算化对应的信息系统中的审计,在电算化相应的规章制度里,职能部门应当对审计作出明确要求,相关审计人员必须参加系统验收、审评以及设计。介于计算机环境使原有的审计线索变得难以把握,所以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最好设计审计接口,让计算机将审计线索自动记录下来,为人们提供比较标准以及待测数据。应当授权审计人员对信息化系统中所有技术参数、文档资料进行审查,并且评价以及测试其系统。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主要对系统可靠性、可维护性、合法性、可审计性进行审查,并且及时审查系统里对应的核心程序有没有在功能上达到预定要求,对系统抗干扰以及纠错能力进行测试。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机制是审计的前提,为了判断内控机制是否有效、健全,审计人员十分有必要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机制。在评价以及分析被审计方具有的电算化系统对应的内控机制时,应当做到:一,对系统潜在的非法行为以及错误类型进行分析与调查;二,对发现或者预防错误的内控机制予以明确规定;三,对被审计方已有的内控机制是否健全进行分析;四,对被审计方现行的内控措施是否合理、有效进行分析。在充分审查,确保内控机制有效、完善的情况下,才可以尽量降低审计风险。

(五)健全审计标准

传统的标准在电算化系统中已经无法适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审计造成了风险,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研究计算机审计中的相关问题,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电算化系统的新标准,减少计算机审计时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曾平.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 会计师, 2010,(01)

[2] 翁红霞. 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及其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0,(01)

[3] 卜荣欣. 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的特征及防范[J]. 商业会计, 2009,(14)

[4] 杨桦. 计算机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 现代商业, 2010,(05)

[5] 周彬.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特点和应用[J]. 冶金财会, 2009,(08)

[6] 潘德娴. 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 现代商业, 2008,(05)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4

(一)传统落后的投资模式及滞后的审计工作

在现代石油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受传统投资模式的影响,企业在下达投资计划时还是依照按月的投放标准,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存在使某一阶段的投资计划存在不均衡的现象,而工程内部的审计工作会比较集中,造成工作量大,致使审计工作时间不足,影响审计效果及质量。在后期的建造及使用中一旦出现问题,引起人们对审计的质疑,必然带来审计风险。

(二)不对称的工程信息及建设资料的失真

工程信息的不对称主要是指工程项目的审计部门缺少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宏观审计管理,审计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对工程信息的了解并不在同一水平。审计部门并不能完全掺入项目管理部门,在材料的审计中项目部门也无从管理,所以这就造成了后期的审计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石油工程项目设计很多经济及建设资料,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果出现差错,就无法保证这些资料的完整性,对后期的项目建设造成影响,对审计工作也会存在一些风险。

(三)企业单方面追求固有利益

企业的目的很明确都是为了可观的利益而进行建设运作。工程的造价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直接利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行各业都追求在低成本的条件下,追求高利润,但是在现实中这二者是存在着一定矛盾的,而这二者的矛盾在石油工程中也就成了重要的风险,在审计的结果中,肯定会出现满足于一方,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如果审计中存在着不公平,这就给后期的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防范石油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任何工作都是由人来执行的,当然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审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文化及主观能动性对审计工作的最终质量影响巨大,企业要想提高工作质量,必须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培养,在石油审计工作中,只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才能降低审计工作风险的发生率。首先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进行客观的审计;其次,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专业科学的审计方法,提升自我的判断能力,为更好的进行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二)完善审计制度,规范审计程序

石油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制定相关审计制度的时候必须按照石油工程的特点建立规范的审计制度来避免发生风险。首先,内部审计机构要对底稿的考核实行分级考核,降低审计中存在的误差和风险;其次,根据石油工程审计风险的特点,建立健全审计跟踪制度,对全程的审计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最后,可以设立奖惩制度来提高工人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方便于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程序方面,需要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认识学习,做好各阶段审计工作的备案,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明确审计程序中监督的重点;必须仔细研究招标文件,明确招标范围,避免施工单位对招标文件的内容产生分歧;其次明确材料的种类及数量,避免在后期审计中,将材料差价归结于施工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最重要的必须对招标组织进行审查,看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公开开标、公平评标、公正决标,这些工作的进行是保证后期的审计工作减少风险的主要方法,必须严格执行。

(三)分散、降低审计风险

在石油工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将审计风险分散,以此来降低审计风险。例如,现在很多石油工程都已经采用“承诺书”的制度来降低后期的审计风险,以承诺书的形式来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意识,让造价管理部门与项目管理部门明确划分审计责任。工程造价人员应对工程造价审查的准确性负责,必须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执行自己的职权,对工程造价人员审查的工程项目进行二次审查监督,看是否符合要求,及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说明,及时解决,以此来降低审计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内部的控制管理,对项目的管理部门进行实质性的定量考核指标管理,对公司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考核认证,避免后期大批量资金计划下达后,造成后续的审计风险提高,必须按照规范的标准要求,约束审计人员依据标准进行审计工作,来降低审计风险。

(四)注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行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大部分的石油工程项目都开始重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单是形式上的独立,还必须注重审计工作实质上的独立,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在客观公正的条件下进行审计工作,不受外部环境及自己主观映像的影响,对审计结构造成误差,通过审计独立,确保能够提升审计公正水平,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5

事业单位的审计活动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和运行的关键,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保证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平性。目前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被越来越重视,但是其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却是不可避免的,不断的加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控制能力是应对的关键。本文章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几点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

关键词:

事业单位;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审计工作的开展关系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保障着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使审计工作在进行的时候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风险,对事业单位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消极的影响[1]。虽然从客观上来讲审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使风险降低到最低,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事业单位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简单的来讲主观因素就是和人的素质有关。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风险的高低,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率。所以审计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掌握审计工作的能力,提升审计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对自身的思想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在工作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态度。很多的审计人员正是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思想素质修养,才导致了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增大。

(二)客观原因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因素和事业单位自身因素造成的。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无法进行正确的决策和管理[2]。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中审计活动的相关法律不完善,体系制度上面存在缺失,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和制约,很多的审计人员没有严格的法律标准来作为审计的依据,多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想法来决定,存在很强的主观判断性,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二、事业单位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的水平和质量,不断的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1.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首先要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要具备相应的理论支持,这样才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审计人员要密切的关注时展的需要和社会的特点,跟随时代的潮流迎合时代的特征,将一些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应用到审计工作中去,提升审计的效率,降低审计的风险[3]。审计人员还要对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进行了解,保证工作的合法性和正确性,不违背法律的要求和国家政策的规定。2.提升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培养高上的道德情操。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保持一个公主公平的心态,坚持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要求,不办违反道德和法律规定的事情。在工作的过程中树立职业道德观和责任意识,保障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审计风险的降低。

(二)完善审计风险的评估体系不断的完善审计风险的评估体系可以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首先,审计人员要对审计风险的环境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对风险可以做一个初步的判定,在评估的时候要掌握合适的原则,不能低估风险的存在;然后要根据初步的判定制定审计的策略,再出现工作量大于进行业内部控制测试所减少的余额测试的工作量时,不能采取依靠内部控制审计策略[4],当内部的风险评价低于高水平的时候,要采取依赖内部控制审计的策略;另外要设计相应的时间、手续,确保内部测试控制的进行和风险的评估。

(三)提高审计风险的意识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审计人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和遇见能力。例如事业单位可以针对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向审计人员进行分析和教育,使审计人员可以对风险的产生和风险的形式更多的了解,另外可以对审计风险造成的后果进行一定的掌握,从而提高风险的意识和预防风险的能力,提高审计的水平的质量。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不断的增强事业单位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审计风险的评估体系,从而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财

参考文献:

[1]吴玲玲.事业单位审计风险防范对策措施探讨[J].经济师,2014,03:189-191.

[2]李志宏.事业单位审计风险防范对策措施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4:280+293.

[3]杨淞涵,张宇虹.试分析事业单位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J].经贸实践,2015,07:75-76.

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范文6

【关键词】:高级会计师;审计风险;预防

【引言】:高级会计师审计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产物,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提出意见,并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自从1981年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民间审计已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使得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越来越大。

1.高级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成因

1.1审计风险的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而审计风险又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公允可以接受,但实际上会计报表却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能接受,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1】。

1.2审计风险的成因。

1.2.1审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1.2.1.1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1.2.1.2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但审计人员又不能觉察所造成的风险。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是否能够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修正风险。

1.2.1.3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衍接,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标准,增加风险机会。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業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审计准则中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谨嗔”和“适当的职业关注”已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今后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法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审计工作人员面临的风险将日趋增大。

1.2.1.4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被审单位经济活动记录都已变成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然而储存在电脑中的会计信息很容易被修改、删除或转移,而且并无明显的痕迹,从而也就加大了审计风险。

1.2.2审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

1.2.2.1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不高。审计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因此对人的要求就相应较高。如果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职业道德水平较差,那么审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则就会造成很大的工作失误,而形成审计风险。

1.2.2.2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落后。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审计人员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他们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而抽取的样本及其代表的整体主观结论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可能存在一定偏离,从而形成一定审计风险。

1.2.2.3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当前,我国有许多的被审计单位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影响对其经济活动记录的会计报表真实性、合法性,进而加大了审计风险【2】。

1.2.2.4被审计对象的复杂化。现代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谋求发展,所进行的交易也就日趋复杂化,这就使得会计核算中记录不恰当业务的可能性就随之增大了,从而审计风险,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2.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审计风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审计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低,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树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2优化审计方法。

在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方法。如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仔细观察和阅读,来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和有效,适用于各种书面资料的检查。它是最基本的技术方法之一,但审阅法不是一种独立的审计方法,运用审阅法常常只是提供审计线索,为了更好地收集审计证据,必须将审阅法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交叉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这样所获得审计证据不论从数量上还要从质量上都显得更为充分,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3】。

2.3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被审计单位应从加强经济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激励制度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经济活动经济资料合法性合理性。

2.4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法律法规和法律准则是审计人员判断是非的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随时都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审计的法规应除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方面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

结束语

高级会计师审计风险主要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事务所质量管理和法律环境等因素产生。为了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会计师事务所要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和复合型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改进事务所质量管理,并且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使得审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参考文献】: 

[1]薛相.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2]刘全林。浅谈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