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素质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素质的作用

心理素质的作用范文1

摘 要 在平时的运动过程中健身活动和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健身活动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利于健身活动。

关键词 运动健身心理学 健身活动 心理健康

一、前言

目前国内外心理健康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与学生健身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运动健身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由于缺乏对国外理论实践的了解,认识和评价,研究普遍带有盲目性和重复性,然而心理素质却对健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对运动健身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浅略探讨。

二、运动健身促进心理健康

运动健身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对这一假设进行的检验首先来自于临床心理学,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在通过健身活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得到了减轻,同时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对运动健身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新意和有价值的结论,概括起有以下几方面:

(一)运动健身能促进智力发展

运动健身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经常参加运动健身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相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参加运动健身还能使人在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高度党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苏联学者M・M・科尔佳娃用电脑测验法对出生6个星期的婴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常帮助婴儿屈伸右手指活动能加速婴儿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的成熟。此外,运动健身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二)运动健身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

运动健身在个体健身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运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运动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参加运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同时,个体参加运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运动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运动健身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官玉琴通过对福建省随机抽取的205名学生调查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有更高的自信,这说明健身活动对树立自信心有影响。

(三)运动健身能增加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运动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运动,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运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运动健身能减轻应激反应

运动健身能减轻应激反应,这是因为运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感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再者,经常进行运动可以由于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Kobasa(1985年)指出,运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

(五)运动健身能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运动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中等强度的活动量,就能减少疲劳。有研究表明,运动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够减少疲劳。因此,运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六)运动健身能治疗心理疾病

根据一机构调查得出结论,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就目前而言,尽管一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运动为什么有助于心理疾病消除的基本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运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已开始流行起来。1992年,拉方丹等人对1985年至1990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运动的程度也越大;运动后,即使心血管功能没有提高,焦虑、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降。

三、心理健康有利于运动健身

心理健康有利于运动健身早己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中的30位老年人,分为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健身活动。丙组不服药,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健身活动。结果表明乙组的效果最好,轻松的健身活动,胜于服用药物。而丙组的效果最差,不如吃镇静药的效果好。这说明:健身活动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在竞技比赛中,心理因素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的运动员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人们如何在健身活动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我认为:

(一)要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在健身活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健身情绪,要有积极参加健身活动的自觉性和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

(二)在健身活动中要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将思想集中在如何呼吸,如何掌握正确健身方法等方面上来。

(三)要尽力使健身活动轻松。可以在健身活动前听听音乐,也可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起参加健身活动。在健身活动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四)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健身活动。特别是注意多参加一些钓鱼、野游、爬山、划船、滑冰、跳舞等健身活动,尽量使健身活动与娱乐相结合。

(五)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不断地调节心理。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如我们要跑步前,在屋里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摸摸隆起的肌肉块。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强健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眼睛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时就心里想:“一到户外,就会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于是挺起胸、毅然出门跑步去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

四、结语

健身活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健身活动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健身活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活动效果;利用健身活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使全民都认识到健身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有利于人们自觉参加健身活动并以此来调节心情,促进心身健康,从而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去。

参考文献:

[1] 姜哲.浅谈护理教育中融入韧性心理的培养[J].吉林医学.2008(12).

心理素质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心理素质

随着当今护理模式的转变,人文精神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文素质教育已经由单一学科变成了医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综合教育模式。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人文素质教育能够磨炼学生坚定的意志品格,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职业情感、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和人格特征的和谐发展,为其今后护理职业生涯的开启创造必要条件。我院尝试对教学思路进行调整,适当改革护理专业人才素质教育模式,探索该教学方法的变革对其心理素质的提升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全体学生

2.抽样方法:用普查的方法调查三年制大专班级的全部大一学生。

3.分组方法:将抽中的调查对象按照班级分为实验组(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和对照组(常规教学)两组。

4.调查工具:在李秋萍《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实践》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共包含两个部分。

(1)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主要用于人群心理健康检测。标准化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问题越严重。

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录入,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

二、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实验组4个班,共206名学生,平均年龄(17.25±3.56)岁,男性6人(占2.9%),女性200人(占97.1%)。对照组4个班,共198名学生,平均年龄(17.65±2.41)岁,男性4人(占2.0%),女性194人(占98.0%)。

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心理素质前测、后测的比较。实验组前测SCL-90得分(63.21±5.63),后测(89.32±6.89),前后比较得分差异显著(t=18.56,P=0.00)。对照组前测和后测得分差异不显著(t=2.13,P=0.68)。

3.学生SCL-90得分提高的比较:实验前后心理素质得分的比较,实验组得分提高(25.26±3.56),对照组得分提高(2.15±1.45)。两组得分提高程度差异显著(t=25.68,P=0.00)。

三、讨论

医护人员担负着人类健康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是一门富有人文关怀的职业。它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突出人文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才能培养出适应医学模式发展变化需要的护理人员。我校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文理交融渗透的新型课程和学科,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通过该种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较强的社交能力、亲和力、协作精神、心理调适能力等人格品质的护理人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护理专业学习的过程更具有人性化、艺术化、道德化。

参考文献:

[1]连斌,孙亚林.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初探[J].医院管理杂志,2012,9(6):587-588.

[2] Aufseeser Weiss MR,Ondeck DA.Medication use risk manage

ment:Hospital meets home care[J].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2011,15(2):50-57.

[3]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13,10(1):94-95.

[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39(12):918-920.

心理素质的作用范文3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是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以来,护理人员在做康复指导的过程中结合病人的病情,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知识,解除病人因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焦虑和忧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把预防疾病、卫生知识传授给病人及家属,通过我们自身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启发、诱导、暗示影响病人,鼓励病人战胜疾病。

心理护理有利于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推动护理工作不断向整体护理发展,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它要求护士不仅要严格遵循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还要全面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情格特征和生活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对病人要有同情心,态度要热情和善,要用我们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每个病人交谈,从中发现病人的心理障碍,帮助病人解除躯体疾病的同时要解决心理问题,对每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要按照护理程序,全面系统地护理,同时必须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体护理中,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心理护理有利于孕妇自然分娩,减少并发症。医学心理学认为,在人体健康和患病的相互转化中,我们除了注意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外,还要特别强调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与人们所处社会环境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的护理不仅关注病人躯体上的疾病,还要探讨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医院实行助产士(“一对一”陪产)丈夫全程陪伴的服务模式,产妇从入待产室开始到分娩后观察、送出,均由一名助产士负责陪产,丈夫陪护在产妇身边,这样就使产妇有安全感、信任感,情绪放松,促进了产程顺利进展,减少了滞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剖宫产率由原来的57%减少到48%。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护理效果,已被广大护理人员重视,积极开展心理学研究和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

心理护理对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心理护理对护士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护士应热爱、忠诚于护理事业、工作严谨认真、身体健康、仪表端庄、技术精益求精。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指护士要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反应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护士对病人要进行全面、系统、周密的观察。从病人的言行、行为和情绪的微小变化中去现他的内心的活动和对疾病提心,及时帮助病人病人解决问题。

良好而准确的记忆力是完成护理任务的主要条件,护理工作繁琐紧张,如果对各项工作不认真就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同时护士在做各种操作时要善于发现病人反应,一边操作,一边与病人交谈、交流,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

护士在工作上还要养成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所以良好的语言是治疗身心疾病不可缺少的良药,而不良的语言可以给病人以伤害性刺激。因此护士必须加强语言修养,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提高对病人心理护理的能力。护士在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护士的情绪对做好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护士的情绪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喜怒无常,更不要把个人的烦恼发泄到病人身上,要培养自已的自制力,保持情绪稳定,要有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乐观积极情绪,唤起病人对生活的热爱,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在和病人交谈时要含蓄一些,不要过于活跃。

护士应具备全学科的理论知识: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及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要求护士掌握社会、心理等学科知识,这样在与病人交谈中才能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发现护理问题,才能及时地讲解、解决病人的反应问题。不致于面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失去病人的信任。因此要求护士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学识,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心理护理对护士职业道德的要求:随着护理学的迅速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有高尚道德感。高水平的护理质量和满意的医疗效果,往往是良好的护理道德在实践工作中的体现。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爱护病人,帮助病人化解各种心理障碍,在与病人接触过程中,了解掌握不同病人的不同性格和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情感和交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安慰,使心理护理有的放矢。

心理护理对护士在科研方面的要求

心理素质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学生心理素质评价 重要工作 特性及意义 促动效能

开展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工作是抓好基础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对其他素质评价有着重要的支撑意义,对提高教育教学量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建立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体系,探求科学地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学生心理素质的特性及意义

心理素质是指稳定体现个体心理品质与风貌,自我意识起核心作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它具有个体自我性、相对稳定性和内容丰富性三大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推孟认为"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品质。可见,教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控制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1、是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是其他素质形成的支撑力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劳动素质的形成都是以一定心理素质为基础的,个体的发展过程均以必要的心理发展为支撑;同时心理素质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操作和动力功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在需要、动机、兴趣等因素的助长和推动下完成的。

2、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及身心健康成长有关键的调控作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交际等经历中,必然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其他素质形成的基础和中介又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操作和动力功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心理素质评价具有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促动效能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使心理素质教育对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心理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心理素质教育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1、全面发展,发挥心理素质评价的目标针对效能。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方面,学生的行为变化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但学生的心理变化决定着行为变化,其结果还是心理素质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心理素质教育评价系统地收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而作出更为精细的分析、筛选和确定。分析学生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哪些方面未达到预定的目标。确定心理素质教育导向,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把握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使心理素质教育评价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2、因材施教,发挥心理素质评价的双驱效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体现着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双轮互为作用的效应。智力性心理素质是"加工处理器",学生的个体素质的提高是处理后的沉淀。非智力心理素质所包含的动机、兴趣和需要等是综合素质提高的动力。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双轮既互为作用,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有驱动作用。教育育教学中必须注重强化学生的动机、兴趣和需要,这样才能更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3、因势利导,发挥心理素质评价的信息反馈效能。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施教过程,又是一个反复进行的循环过程。因此,整个教育过程必须是一个不断评价、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使教与学更加统一、更加有效的教育过程。这就依赖于心理素质评价的信息反馈效能。

三、心理素质评价具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动效能

心理素质教育评价是渗透到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教育艺术,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心理素质评价效能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心理素质教育评价虽不能直接形成教育教学质量,但只有在综合素质结构有机互动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在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也就是说,只有心理素质教育评价作用于其他素质教育的时候,才能真正发挥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1、是抓住本质,改变现象,心理素质评价要渗透到思想教育的全过程;

2、是抓住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心理素质评价要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则为心理素质评价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如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

3、是抓住素质结构,改革教育理念,心理素质评价要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个别情况,如有的学生,可能不爱学习物理,上课搞小动作,不完成作业,可是,他总有某些闪光的火花,如喜欢劳动,爱做卫生,干活有窍门等,劳动中总是积极主动,而且一些较难的活在他的参与下总能圆满完成。教师分析出这样的学生学习后进只是现象,热情上进、肯动脑才是本质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学生的个性心理优势为突破口,将劳动爱动脑筋延伸到学习上,从而使这样的学生改变了不良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心理素质的作用范文5

一、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一)比赛前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比赛前的心理训练和调控目的是:激发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机,调动参赛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调节较稳定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比赛。

(1)相信自己的实力增强自信心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常会感觉自己很紧张,怀疑自己的技术动作,表现得很急躁对比赛失去信心,这是由于运动员对比赛获胜的期望值较高,过分担心比赛结果怀疑自己的动作造成的。面对此情况田径运动员在平时更应该多参加模拟比赛,正确看待成败降低心理压力,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完成的技术动作上,轻装上阵以积极自信的心态投入到比赛中,赛前给自己设置符合自己水平且有挑战性的目标,给自我树立必胜的信心,客观地看待自我和对手,相信自己的实力,提高自信心。

(2)树立正确的比赛动机田径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是过高就是过低甚至有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获得奖金物质而参赛的错误动机,这是由于运动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错误的比赛心理定向所造成的。面对此情况对于动机水平较高的应加以控制,对于动机水平较低的要强化但始终要激发运动员正确的内部动机,要将比赛看作是需要体现自我价值的展示,以积极、乐观、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比赛中,树立正确的比赛心理定向:"轻松迎战、以我为主、集中注意力、多想技术动作"。设置客观的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以增加成功的心理体验。

(3)制定赛前准备计划安排好方案对策田径运动员常会出现赛前准备计划不充分,情绪不稳定不能安心的制定赛前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这是由于运动员思维不清晰,对比赛程序认知水平较差所造成的。面对此情况田径运动员在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各种准备,积极主动地做好比赛计划,制定比赛方案,充分考虑赛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措施。

(4)教练员积极引导,运动员自身调节田径运动员往往在赛前情绪较不稳定表现出或者过分激动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过分抑制萎靡不振,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心里控制水平较低所造成的。

(二)比赛中心理训练调控方法比赛中的心理调控对比赛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在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十分复杂,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必须要冷静地面对处理防止消极思想的出现。①比赛中调整清晰思维,保持清醒头脑田径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思维混乱或一片空白的现象,这是由于运动员没有目的、想法、随机应变能力低、思维不清晰造成的。面对此情况运动员要及时采取合理对策,积极调整良好的思维状态,做到要清醒的知道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一旦头脑中发生混乱或一片空白时,一定要振奋精神,要立刻采取自我暗示法阻断消极意识的出现,此时此刻既不要想比赛结果也不要去想对手的发挥状态,要想自己该怎样做,多想想技术要领,赛前的准备方案,把思维的焦点放在有利于比赛的积极想法上,积极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注意力,不要想从前的失败,不要想比赛的结果,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比赛中,不断的给予自己积极的鼓励。②集中注意力,相信自己的实力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过分紧张不敢运用平时训练的技术,不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比赛中,怀疑自己的技术,不敢大胆的做动作,这是由于运动员缺乏自信心造成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还会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③赛中自我暗示动员积极情绪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情绪过于紧张,造成思维混乱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比赛时的正常发挥,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所造成的。④教练给予积极鼓励田径运动员如果在赛场上出现失利往往心里难以接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信心等情况,此时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对于运动员重新找回自信,找到动作感觉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教练员首先要头脑冷静如果发现运动员在比赛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强时,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运动员的心理,在此情况下要引导运动员冷静稳定自己的情绪,多想想技术动作,相信自己敢于拼搏,让他们明白盲目的着急是没有用的,要取得好成绩的办法只有把自己的技术水平发挥出来,即使发生某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也要稳定情绪,继续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比赛中,激发其积极情绪,使其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心理素质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5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与界定

Luthans等人于2004年提出“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Psychology)”,并于2005年正式对心理资本做出定义:个体一般积极性中的核心心理因素,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特别心理状态,它超越了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后来,Luthans等人对该核心概念进行了修订: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POB标准的核心心理要素和积极性状态,主要包括自我效能(confidence or self-efficacy)、希望(hope)、乐观(optimism)和韧性(resilience)四个维度,并且心理资本要素是可测量的、可无限发展的和可管理的。

二、心理资本的结构与测量

心理资本最常用的测量方式有三种:自我报告法、观察法及对结果变量的测量。本文通过整理发现,已有测量量表如Goldsimith等、 Larson等运用心理资本量表测量自尊、控制点与自我效能感、乐观、坚韧性;Jensen、Avey、蒋建武、赵曙明等运用心理资本状态量表测量希望状态、乐观状态、坚韧性与自我效能感;Jensen等用心理资本评价量表与Luthans等用心理资本问卷测量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坚韧性;惠青山、柯江林等用心理资本问卷鉴别事务型心理资本与人际型心理资本;田喜州利用本土心理资本量表测量自信、希望、乐观、坚韧、积极能力;Page等用积极心理资本评价量表测量希望、乐观、自信、坚韧、创造力、智慧。

三、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1.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

根据实证研究,心理资本主要影响职业倦怠、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职业倦怠是在长期工作中体现出的一种持续不断的、大压力下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反应,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成就感低落。

关于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社会工作与管理相关方面的研究都已证实,心理资本中乐观、希望、韧性以及自我效能感等维度可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2.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

(1)主效应模型。主效应模型指心理资本对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的相关结果变量具有直接的增益作用,其效应独立于其他变量。目前,该模型仍是主流模型。Luthans、Larson以及Cole等人的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及韧性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有密切关系。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2)缓冲效应模型。该模型指心理资本是通过某些中间变量间接地对结果变量产生影响。中间变量主要有组织氛围、组织信任、积极情绪、工作满意及核心自我评价等。其中的代表实验有:Goldsmith发现心理资本不仅影响个体自尊,还通过控制点来影响个体薪酬水平;Cole的研究发现,心理资本通过影响个体的主观满意度来影响个体动机及行为。

(3)调节效应模型。相关研究显示,心理资本可能不能单独产生直接效应,而是起到调节作用,即心理资本是通过调节作用来影响结果变量的。例如,心理资本通过调节工作压力,在职业倦怠、工作绩效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四、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在职业倦怠、工作绩效、心理健康方面的运用

1.心理资本对降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启示

第一,提升辅导员自我效能感。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工作情绪的调整,高效能感的辅导员往往愿意选择一些较有挑战性的工作来做。第二,提升希望,辅导员应制订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与计划,这往往会成为他们工作的动力。第三,对辅导员乐观情绪的培养可通过一些相应的乐观开发训练来实现。第四,韧性能使辅导员从逆境中突出自我价值。辅导员应发挥韧性的积极作用,使自身在工作中能承受巨大压力,将负面影响减至最小。

2.心理资本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启示

在主效应模型下,可通过培养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来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对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辅导员要提高自我意识,学会减轻压力,合理安排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对希望的培养:辅导员可根据工作性质,结合自身情况,确立工作目标,增强目标动力。对乐观的培养:辅导员应学会宽容自我、接纳自我,积极看待工作中的难题。对韧性的培养:辅导员可在想象逆境的条件下,找到逆境源,并关注产生逆境的因素,从而增加克服逆境的可能性,同时辅导员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自我调适。

3.心理资本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启示

(1)培养辅导员自我效能感。辅导员需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技巧,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2)培养辅导员希望。辅导员要从物质、精神等方面对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制订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3)培养辅导员的乐观情绪。辅导员可通过一些心理小游戏来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多与同事沟通交流,培养乐观心态。

(4)培养辅导员的韧性。面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时,辅导员需保持良好心态,不断提升自我。

五、小结与展望

第一,深入探讨心理资本维度的制订。前文中提及心理资本维度多,量表的差异较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不仅要明确心理资本的维度,还需积极使用本土心理资本量表对相关信息进行研究。

第二,深入研究心理资本作用机制。目前得到最大认可的是主观效应模型与缓冲效应模型,亦有学者提出调节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动态效应模型。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研究后三个效应模型,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模型。

第三,促进心理资本测量方式的完善。目前在心理资本测量中使用最多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方法多以横向研究为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从纵向研究、多特质、多方法的研究方法入手,还可尝试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与技术,为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提供脑认知方面的数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