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检验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范文1

一、 在每开展一个新的临床检验项目前,检验科应该将其临床应用价值、应用的局限性、如何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等,要预先告知相关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因为是否采用某一检验项目,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出决定,而如果医生不了解详情,就很可能做出错误选择。比如,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如果没有预先的知识,医生就容易有较多的错误理解,会不管患者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一概开一个HBV DNA定量检验单,孰知HBV DNA定量检测针对的应该是已知的HBV感染者,当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时才可以应用,以动态监测其治疗效果。因此,当面对一个未知是何种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人时,进行定性测定即可,以确定病人是否为乙肝病毒感染。

此外,定性和定量测定的结果报告模式也不一样,定性测定报告是"阴性"或"阳性",定量测定则报告"量"的多少,不能报"阴" 或"阳"性,因为像诸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等感染,目前尚无办法将其从体内去除,所谓的抗病毒治疗,只是将病毒的量控制在一定程度而已,所以不可能出现阴性,有时用特定的方法检测不到,只不过是病人体内病毒的含量低于检验下限所致。

如果检验科不跟临床明确这一点,就会导致临床医生向患者错误的解释检验结果,并致患者对检验结果不当的抱怨。

再有,如果临床医生对HBV-DNA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不了解,则可能将结果的正常波动,作为实验室检验结果不准的依据。如目前国内常用的检测HBV-DNA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在一个指数数量级内波动都是正常的。

临床标本的采集,通常是由护士或临床医生来实施,检验科以前很少关注,而只管检测,但常会发生临床标本因采集方法不正确而得到错误的结果。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检验科有责任也必须将特定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以标准操作程序或流程图的方式,详细的传达给相关标本采集人员。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范文2

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检验医学 [1] (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使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故实验室的工作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科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科室的工作,一个准确的结果,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的诊疗,而一个不准确或错误的结果会给病人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甚至危害生命安全。检验科除了加强科室管理,执行实验室认证后的规定,开展全程质控以外,还要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学习临床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临床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结果解释及进一步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众多相同意义项目中如何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的紧密结合、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1 实施现代化管理

近20年来检验医学有非常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医院检验科,在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更新上发展很快,即便是基层小医疗单位都有了半自动仪器(生化、血球、尿仪等)。一些较大医院(Ⅱ、Ⅲ级)检验科全自动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设备。其次是检验方法学和试剂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近几年来在检验人才的结构和人员素质上也有极大变化,一些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也充实到实验室,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在实验室内联网,甚至全院各科室都网络化,检验信息可以很快地传给临床科,因此作为检验科管理者要及时意识到这种现状和发展。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验室认证,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实验室认证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规范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结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医学实验室起草的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的质理管理),美国CLIA88 [1]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88,美国实验室管理法律文件)为认可依据。CLIA88内容十分丰富,有493个章节 [2] ,结合自己科室工作的特点,建立质量控制规定,包括质控措施、检验方法、器材、仪器、试剂、质控物和标准品、供应品、操作手册;标准和校准验证;室内质控;纠正措施;质控记录等。其中每一项内容都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写出详细的书面资料,而且要认真执行,并作好记录。此外文件还规定实验室必须至少参加两年室间质评,且PT(能力对比检验)计划必须成功,通过验收后才能申报实验室认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理》规定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即将颁布共六章二十七条,说明对实验室已纳入法制化管理。其中有些规定,与国际性文件(CLIA88,ISO文件)要求相同,执行此办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认可,将有利于国际接轨,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有利措施。

2 与临床医学结合是检验科的需要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1)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 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科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甚至较大医院临床科对其使用并不够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生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培养所致;(2)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笔者也有此体验,在一次血糖检测中,发现病人血糖特别高,复验后仍如此,经电话联系医生否认患者有糖尿病,故笔者亲自去病房访问病人,结果,发现病人正在输葡萄糖。护士证实是从病人三通管中取血送检的,当然高血糖不难理解。反之,若检验人员只管做,而不与临床对话,不调查,将会造成双方误解。类似以上现象则时有发生;(3)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的,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以前,笔者曾遇到一例发热、轻微腹泻的病人,做血钾、钠、氯测定,当时发现血清的颜色较正常人血清黄色略深,立即主动增测黄疸指数为22U,胆红素为37.6μmol/L,ALT380U/L(赖氏法),随即通知临床医生,后来诊断为肝炎而转院。因为一般隐性黄疸不易被医生发现,若肝炎症状不明显时,很容易延误诊断。类似事例并非少见,应该说检验工作者这种“参与意识”,即重要,又应受到重视和提倡;(4)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检验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实验室的工作应能为临床科室提供被测项目的临床资料,比如: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结果,应能为临床提供如何选择实验,进行疾病的确诊和疗效观察的信息,如何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检验科组成多以从事技术人员为主,而欠缺临床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临床的沟通。故检验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生到检验科工作,设置检验医师岗位,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的使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检验医学的整体素质。

3 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往往是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测。比如:欲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只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或Ⅳ型胶原即可。而不应该把二、三十种 [3] 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都或大部分进行检测,这样会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它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准确度、精敏度、敏感性、特异性等)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检验人员请教,或去检验科进行若干周的见习。请检验科负责人,特别是请检验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胸中有数。

4 取得医护人员及接触病人标本的有关人员的支持

检验结果的质量除了检验科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外,还与医护等人员有直接关系:比如: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传送(院内院外)等。都是分析前质控内容,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测定时,对病人饮食应有所限制,医生应向病人提出要求。标本采集时病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有报道证明 [4] 病人在卧位30min与直立后30min取血测胆固醇 可升高9.6%,甘油三酯增加11.3%。其它项目(HDL-C、白蛋白等),也因不同而所测结果不同,同一病人在门诊常取坐位采血,而病房早晨又常取卧位采血,故两次的结果一定会出现差异。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也有所差异。转送标本不及时也影响检测结果。夏季气温高,病房病人尿液标本若不及时送检会使尿液腐败。在病房医生下医嘱后,护士往往先忙于自己的主要工作(配药、输液等),而后采血送检,造成分析前标本的变异。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克菲.创刊词.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1.

2 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0,1:36.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范文3

[摘要]研究生是未来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学科群的特征,指出学科群建设对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为如何构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学科群;研究生;培养

[作者简介]庞军,广西中医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杨扬,唐宏亮,广西中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8―0155―03

21世纪,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研究生教育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学科群的建设在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给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学科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学科群是在科学研究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兴事物。它是为适应社会科学与技术高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科学研究向多学科、综合方向发展而形成的学科建设模式。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科群既包含同类的相互关联的学科体系,也包括学科的建制。狭义的学科群则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这一组学科中包含有若干个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与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内容上互补递进,它往往由在一级学科下发展起来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学科组成。

学科群具有如下特征:

1.创新性。学科群创新性体现在:(1)理念的创新。单一的学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重大理论的突破需要靠强有力的学科联合以及创新,学科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可见,其产生的本身就是创新性的一种体现。(2)崭新的体制。在长期学科分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单一学科模式,其体制严重阻滞了学科建设的发展,而交叉学科建设则必然会打破各自为政的传统状态,为新生学科的发展提供沃土。(3)创新思维的源泉。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是许多创新性学科论点与方法产生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之一。正因如此,不同知识体系的交叉,可促进大量新兴学科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事实证明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多位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

2.综合性。综合性学习,是当前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学科群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综合性,主要是因为学科群囊括了多门学科以及专业,并通过采各学科之所长,集各学科理论之精华,走综合创新之路。因此,其科研成果往往是各学科精华的综合。其次,在综合性的学习中,通过交流与协作可加深学生对不同学术领域以及多元文化的了解,这些都将极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发挥学科群中多学科综合效应,凝聚各学科的科研、资源和力量,就可以形成综合实力,组织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整体水平。

3.协同共生性。学科群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协同共生性。这种协同共生性表现在:第一,每个学科的参与者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在学科群中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合作的强烈意识,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第二,学科群内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链接形成了一个学科环,一个学科的发展可以为另一个学科的发展提供动力和营养。第三,学科群间各学科之间不仅存在链状关系,而且还呈现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网状关系。学科生物网的形成大大丰富了学科的生长点,增强学科的共生效应。可见,学科群内部各学科间遵循着协同共生原则,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通过相互合作以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4.优势性。学科群的优势性体现在其将众多的学科分支整合在一起,使各个学科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专业资源能够产生强大的合力,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单一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在。学科群中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能发挥优势和效能。另外,学科群是通过挖掘各相关学科的优势、特点而整合成的一个群体。因此,在学科群中具有资源共享的优势性。

正是由于学科群具备以上特征及优势,所以,它成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学科群建设有益于研究生创新性的培养

1.跨学科课程设置有利于丰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跨学科课程教学,大大丰富了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具备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广阔的知识面能拓展一个人的思维,能够使人站在更高、更广的领域中思考问题。因此,通过跨学科课程设置能为研究生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有利于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在专、深、广博的三维空间发展,有利于拓展学术领域,增加学术储备,为跨学科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跨学科领域研究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首先,研究生涉猎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可以突破本学科领域固有的思维模式,易于触发灵感,产生顿悟,从而萌发新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新的思维活动又往往会产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其次,跨学科的研究可以使研究生的思路得以扩展和发散,实现思维方式的创新和突破,使他们能够从新的视角和新的层面上去观察、分析以及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解开认识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神秘面纱。

3.跨学科学术交流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准。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是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产生创新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作用是单纯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所不能替代的。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报告,可促进研究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形成思路碰撞,起到活跃学术思想的作用,以利于相互借鉴、产生互补效应、提高创新性;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通过与同行或者不同领域的专家接触交流,可以开阔眼界,激发灵感,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加强学术交流,能够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能力结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总而言之,学科群的学术交流打破了学科间的阻隔,由此产生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4.多学科集成和综合交融的特征,构建了创新人才培育和成长的环境。首先,学科群所具备的多学科优化集成的基本特征,契合这种环境的建立和条件的生成。因为,在学科群这样的学科建设模式中,多元化的结构形式使其具备了完成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社会服务的功能;在这种模式中可促进多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聚集、综合优势向高、深层次发展。因此,具备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功能和孕

育知识广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使创新人才培养始终处在学科多维发展的过程之中,处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的冲击和融合之中。其次,学科群内不同学术思想的相互交融,不同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以及各种理论在不同学科间引用,都会撞击出创新的火花,这不仅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创造了环境,拓宽了知识面,同时也为产生新观点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最后,学科群是一个相互协同、共同进步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学习与科研有助于培养自己修已善群的品行、公平竞争的意识、奋发向上的精神、严谨求实的作风。

(三)学科群建设给予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

1.解放思想,增强意识。学科群的出现说明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因此,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学校各部门需要解放思想,树立大科学的思想,清醒地认识到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制定政策、方针提供多种便利的条件。从研究生自身角度来讲,研究生作为教育发展的生力军应该增强做“通才”的意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乐于接受不同专业的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更新课程内容,注重跨学科的专业设置。在知识经济处于主流地位的时代,研究生的课程内容应该更贴近时代脉搏,更具有前瞻性,要突出强调科学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和前沿性,以适应未来全球经济、科学、文化交流、合作与竞争对人才的各种要求。因此,对于硕士研究生所修课程应该做适时、适当的调整与补充。首先,为提高研究生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除了依照导师的科研方向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外,还要开设一些关于相关学科发展前沿与动态的必修课,从而引导学生去涉猎新的领域、探索新的知识。其次,要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要有跨学科意识。这就必须挖掘各个学科的研究优势,整合原有的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以相关学科为基础组建学科群,优化专业结构,实现资源互补,从而促进多学科联合并发挥学科群体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益。

3.提高研究生导师学术水平,建立多学科或多领域的导师队伍。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更新,必然要涉及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交叉学科。因此,要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研究生导师仅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原地踏步,仅凭过去那种单向深入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再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作为研究生前进领航者的导师,必须要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积极主动地为学科发展开设窗口、安装接口,准确地引进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适时地介绍反映学科发展趋势的内容。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需要提高研究生导师跨学科研究、综合性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的攻关能力。另外,在研究生培养上,目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和科研所还是沿袭了由一名教授带若干名研究生的方法,这种一家之说的传授方式往往会造成研究生视野狭窄、思想局限、知识面单一,从而妨碍了各学科理论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培养跨学科的人才。因此,应改变单一导师制的做法,逐渐形成来自不同学科的两位或多位导师联合指导学生的导师团队。

4.建立学术交流的平台。交流是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通过学术交流可以启发科技人员的学术思想,提高思维创造能力,丰富学科知识。因此,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如综合性学术会议、专题学术讨论会、演讲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涉猎不同的专业或领域,向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方向、学术成果,以便相互探讨,求得更好的发展。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范文4

题目: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措施

摘要: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本文就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医学检验 临床技术 重要性 现状 提高措施

医学检验技术是辅助临床检验的一个重要方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水平,影响着治疗的安全性。快速、准确的临床检验技术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时间,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1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内容多种多样,从内容上看,包括尿液检验、血液检验、粪便检验、检验、羊水检查、前列腺液检查、脑脊液检验、胃液检验、引导分泌物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检验,根据检查诊断活动、检查项目领域、检查技术内容的差异,检查方式也有所不同。医学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影响,细菌鉴定、药敏实验等,都关乎着临床诊疗工作的成败。

2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现状

现代化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强调多学科的配合与渗透,满足检验工作的要求,检验工作是一门综合化的学科,各类单项学科技术对检验工作都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就现阶段来看,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可以应用在医学诊疗工作中,在保健、卫生预防、康复领域也有广泛的使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临床医学诊断工作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无论是在规模建设、机构设置还是普及率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机制,制剂管理、仪器配置、实验室设置、科室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导致医学检验时常发生错误,此外,各类新技术的诞生也对临床检验人员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满足这一要求,需要针对临床检验工作的要求进行改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

3提高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措施分析

3.1提高临床标本的采集质量

在临床标本采集前,要核对好患者性别、姓名、待检验项目,向患者解释相关注意事项,保证检验准确性。以血液标本的采集为例,在采集前,要控制好受检者情绪的稳定性,保证标本、注射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在血肿部位采集标本,在采血前5~10min,避免剧烈运动,空腹时间以8~10h为宜,避免超过16h,不在输液同侧采血,避免输液稀释受检者血液。在采血时,受检者采取卧位与坐位,先使用酒精擦拭消毒,待酒精完全干后,再采集标本,及时加入抗凝剂。对于尿液标本的采集,要叮嘱患者避免服用抗菌药物等禁忌药物,保证标本的新鲜,控制好尿液PH值,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检验单应该注明患者的详细信息以及申请检验的项目、标本采集的日期时间、化验的日期和时间等,检验科要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手册,将具体的标本采集方法、运送条件、保存方式、注意事项、患者责任等做出详细说明。医学检验只有系统化、规范化,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才能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2注重检验与临床诊断的沟通

作为检验人员,要加强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每一位医生都可以了解具体检验项目的方法和含义,如果发生异常,要及时将消息传达给临床医生,与其一起讨论异常结果的产生原因与对策。此外,检验人员也要积极学习,听取临床医生的建议和意见,完善自己的检验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3.3保证检验质量的控制水平

在检验之前,要检查各类检验仪器的备用状态,严格按照仪器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给临床检验造成误差。对于试剂的使用,首先要保证试剂质量,检验工作结束之后,要加强仪器的保养和维护,详细记录仪器的维修和使用情况,提高检验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依据。

3.4促进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

各个科研机构、医学院校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很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成果的转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学检验技术水平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个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宣传,针对部分企业缺乏成果转让费用、缺乏专利的问题,可以采用技术入股的形式,降低转让门槛,开拓科研机构与大中专院校的经费来源,保证研究工作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

4结语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对于治疗效果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医疗体系的转型下,我国医学检验技术的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阶段下,我国相关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要加强科研速度,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促进医学检验事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玉杰。探析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与相应解决对策[J].人人健康,2017(12)。

[2]周丽华。完善临床医学检验方法的探讨[J].人人健康,2017(08)。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科;检验科与临床沟通;实验室全程质量控制;临床实践

Discuss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Zhang Furong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clinical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for timely and accurate reporting inspection resul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Methods: through the analysis in January 2011 - December 2011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contact report registration and disposition record”found that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medical relatio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lease of wrong experimental report events and corrected some errors treatment. Results: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is very important. Conclusion: through above description that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has a very important relationship, 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very necessary a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4-01

前言:全面的质量管理检测是检验科系获得较为精准的实验结果的重要性保证,只有迅速的加强检验科类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才能正确规范化的采集和处理标本,尽可能的来减少各种外力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才可以有效的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实践医学相结合下产生的一门学科,是涉及到多项技术与多项学科的一门综合学科,随着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这门学科已经渐渐地融入到了临床实践当中,医学检验工作已经渗入到了临床医疗活动的各个项目当中,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医学检验早已经不是关起门来与外界隔绝的那种实验模式了,而是积极和临床进行沟通和联系,把实验室结果更好地提供给临床医生用于医学治疗。一份准确的检验报告才是临床所需要的,而医学检验质量的提升除了需要检验科全体检验人员的共同努力外还需要临床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面就从几方面来探讨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与联系,来提高实验室检测质量。

1.2 方法

1.2.1 检验科与病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怎么样,与病员的准备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重点是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以及分析后质量控制,这三个环节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偏差,整个检验就前功尽弃了,直接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病员的准备工作首先应由医师或护士来特别交代标本采集前的准备事项,病员应该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医生或护士所说的准备事项与注意事项,采集标本之前,临床护士或医生要对病员生理因素作详细了解,还有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等也应该了解清楚,尽量排除干扰因素。我们总结病患标本准备工作有:运动准备、饮食准备以及休息准备。

1.2.2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与联系: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检验科与临床联系报告登记及处理记录》发现:实验室的全程质量控制中实验前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在众多的与临床联系的记录中我们发现其中90%都是标本实验前质量控制这部份有问题,有标本采集不符合要求的,有病人不按要求准备的,有运送、保存不符合要求的,甚至还有病人都错了的,等等。同时也发现在保证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当实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我们检验人员首先想到的就是与临床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向医生询问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病情是否已发生了变化,检验报告所反映的情况是否与临床实际相吻合,与临床沟通后确认报告是否发出。为此我院专门编制了一本《临床检验手册》,其中详细阐述了影响检验结果的分析前因素,各类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标本运送程序等等,并把它作为岗前培训的一个科目进行培训和考核。

1.2.3 检验人员与医院运输护工的沟通与联系:目前各大小医院都有医疗运输护工人员的存在,这些医疗运输护工是一群完全不具备任何医疗专业知识的群体,还在检验工作担任着一个重要环节:标本的运输工作。由于这群运输护工未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文化程度偏低,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加之他们对标本的运输方式、存放条件以及存放标本的时间都缺乏认识或掌握不够从而不能够保证此环节的质量,所以在这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加强对运输护工的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以及标本运输的注意事项方面的培训。

2 结果

总之,检验人员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十分重要,要重点强调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交流与对话。检验人员要与临床医护人员做到及时而有效的沟通,共同制定标本采集、运输规范、危急值项目和范围等,共同宣传并执行标本采集工作以及运送工作的规范化的必要性。检验科在审核报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危急报告应及时与临床联系,核实标本是否按要求规范化采集,要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然后再共同决定是否把检验报告发出。

3 讨论

临床医学与医学检验是密不可分的,临床医学可以从医学检验获得新的技术,同时医学检验可以从临床医学获得所需要的验证与信息资料,可以提高临床医学的诊断医疗水平、观察诊疗质量以及诊疗后判断水平。因此,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医学的联系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双方都有利,对病人也有很好的益处,所以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应该受到我们广大医疗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武洪云.浅谈检验与临床密切联系的重要性[J].当代医学,2009,9:72

[2] 万海英.检验标本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的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07-409

医学检验的重要性范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54-02

近年来,检验医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新的检验方法的不断建立,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的更新换代等,新方法、新设备、新技术的发展都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增,开设中专、高职检验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然而,随着检验人才的增多,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同专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些新问题的出现给高职高专的医学检验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而如何提高高职、中专医学检验学生业务技术水平,面对择业压力必须有的放矢,让实习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检验技能以适应中小医院、卫生院、社区中心检验人才的需要,重点从临床实习工作进行全面的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非常重要。

1 做好检验医学生临床实习岗前教育培训

办好岗前教育培训,让实习学生充分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岗前教育是实习生迈出校园踏进临床实践生活的第一步。每年实习生在进入科室实习时,由科主任及教学秘书介绍医院及科室情况、服务宗旨、工作流程、详细介绍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实习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及如何消除安全隐患等,让学生充分认识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1]。

2 配备基础实验设备,加强实验室整体建设

完善的实验室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前提,学校及教学医院应加大对实验室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及时补充新仪器,新技术,使实验教学紧跟学科发展前沿,迅速与医院接轨,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过渡基础。结合高职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情况,学校和教学医院要购买了大量中小医院日常检验工作所需的仪器,比如普通光学显微镜、离心机、电泳仪、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的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等等。让实习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检验技能以适应中小医院、卫生院、社区中心检验人才的需要。

3 提高带教老师的知识和修养

带教老师是医学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授者,他的教授对象是医学实习生,他是整个临床实习带教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路人,其能力是关键,作为一个带教者,要有丰富、广博的医学知识宽度,并具备某一专业深度,系统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本专业在国内国际的发展动态,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思想道德和医德医风修养,这样才能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运用自己丰富、广博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自身修养的影响力、感召力,促使实习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准则,把实习生培养成为良好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4 树立实习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生物安全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控制的理论及技术措施的学科。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医疗单位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实验室要重点抓好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目前的专业教材,对生物安全有关内容论述较少,实习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淡薄,是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实习生在上岗前要先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然后再进科室实习。

5 针对岗位需要和临床实际,开设具有代表性并与医院接轨的实验课

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是以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所以在医学检验项目的选择上应该与医院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这就要求学校和医院开设一些经典的并与实际工作相吻合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原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

6 加强基础实验训练,提高实习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由于学生在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对检验仪器了解不多,动手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他们大多动手能力差,操作不正规,因此我们在带教过程中,不管是血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还是微生物检验,不管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管理运行,对其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养成其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对于形态学的内容则要求其多加练习、反复辨认,直至掌握[3]。

7 树立实习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临床实验室开展全面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质量保证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成熟,已发展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分析前和分析后都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更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核心。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让实习生了解质量管理程序,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切身体会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总之,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在新形势下只有正视检验专业实习生实习与就业的矛盾,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制定相应的对策,方能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检验工作者。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完善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作为带教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实习教学水平,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茵,李玉云,郝艳梅,等.如何摆正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教育中的位置.淮海医药,200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