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1
【关键字】幼儿园 阅读区 环境
阅读区,是设置在教室中供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的专门区域。幼儿园每个班都创设了阅读区。它可以让幼儿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可以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通过阅读时的相互交流,它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快速发展;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它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学会等待;通过归还图书、整理图书,它可以让幼儿的责任感得到加强。如何有效地开展班级阅读区,让阅读区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起来,教师在创设环境与引导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阅读区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幼儿有效阅读提供保证。但大多数班级阅读区都存在或多或少问题。首先是阅读空间不足,地方狭小,不能为幼儿阅读提供舒适的环境。其次是阅读环境吵杂,没有相对独立的阅读空间。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首先要将阅读区与相对喧闹的玩具区和表演区分开来。将阅读区创设在相对独立、安静的地方。其次教师在阅读区角环境创设上还须多动脑筋。教师要尽量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柔软的、色彩鲜艳的靠垫,铺上地垫,让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阅读,良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更能持续幼儿的阅读时间。这样的阅读区角一定是最受欢迎的,幼儿会在这个地方流连忘返。
二、阅读区材料的投放
阅读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所能理解的也最适宜的阅读材料应当以图像为主、辅以文字。
阅读区材料的来源主要是教师提供的和幼儿自带的,从幼儿自带的图书中我们发现,有些图书根本不适合幼儿阅读,我们选择幼儿能看懂的、能丰富幼儿想像的图书。阅读材料的投放可与本阶段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培养孩子在书本中寻找所需信息的习惯。教师还应该对阅读材料做到及时的调换,班与班之间也可以进行阅读材料的互换,新书的增添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区规则的制定
良好的阅读规则是保证幼儿有效阅读的重要手段。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行为的坚持性、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在阅读区我们常常会发现:图书摆放不整齐、图书被损坏;几名幼儿争抢一本图书、幼儿不停地换书……制定适合幼儿的阅读规则是必要的。在规则中,幼儿学会了交往、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协商,这些品质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起了重要的作用。
幼儿是阅读区的真正主人,在阅读区规则的制定上,教师应考虑到幼儿,通过谈话、讨论与幼儿共同制定规则,这样幼儿有主人翁意识,规则是自己制定的那么在活动中幼儿自然愿意去遵守。幼儿在翻阅的过程中必定会有对图书的损坏,对于损坏的图书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进行修补,让幼儿更加爱惜图书。让幼儿自觉地去遵守规则是有一定的过程的,需要教师与幼儿长时间的共同坚持不懈,幼儿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习惯。
四、阅读区活动的引导
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能使幼儿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阅读区是一个相对自主的阅读空间,但也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
首先:幼儿的阅读是凭兴趣进行的,吸引他们的往往只是画面。他们会从拿到的那一页开始阅读,更有的幼儿会把书倒着看,而且看的速度快,通常是很快的翻到头,一本书就算是看完了,对书的印象自然不深,而且这种看书的方法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没有什么作用。因此首先教师要教会幼儿有顺序地阅读,在观察某个画面时,应和看图讲述一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阅读前让幼儿带着一些问题去阅读,学会观察、分析、判断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鼓励幼儿在阅读的时候多讲,要求幼儿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发出任何声音,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幼儿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允许幼儿在不打扰别人的前提下,小声的阅读。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要培养幼儿对全书进行概括的能力,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每次阅读区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你在阅读区看到的图书的内容,说一说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喜欢他?通过在集体面前讲述,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快速发展,培养幼儿的记忆力,进而也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图书角;幼儿;身心发展
一、问题提出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区域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图书是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资源。幼儿园在班级内创设图书角,可以使幼儿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主动进行阅读活动,形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幼儿班级图书角创设的现状
班级图书角应该设置在光线好、安静较独立的地方,但部分班级图书角的设置没有很好地考虑幼儿读书环境的创设,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图书,而是根据课程的需要、家长的意愿、教师的意愿随便投放图书的,绝大多数的班级幼儿图书占有量都不足。图书角的环境创设不足,没有满足幼儿的需要。
教师及家长没有积极指导幼儿,导致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图书角活动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幼儿不会主动参加图书角活动。家长虽然都知道幼儿园班级图书角,但只有少数家长在家中指导幼儿阅读。家长对孩子的幼儿园学习生活还是很关心的,可是绝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没有认识到在家中的学习也是对幼儿园学习活动的延伸,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家长也应与幼儿分享阅读,可以把孩子的阅读情况反映给幼儿园老师,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
许多幼儿园都设置了班级图书角,可是有些幼儿园因为资金不足,只是设置了图书角这个活动区域,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还有些幼儿园认识到了图书角的意义,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读书习惯等,可是却没有意识到读书的环境也同样重要的,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幼儿无法有更好的收获。
教师对班级图书角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环境对幼儿身心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提供的丰富内容,没有让幼儿在兴趣中获得知识。在班级小环境中,教师往往关注物质环境对幼儿的引导作用,却没有具体地展开,只是随意地布置了区域,有些教师甚至没有意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阅读的影响力,当幼儿很好奇地询问教师一些问题时,教师可能忽略过去或者干脆不理,殊不知这样对幼儿的积极性有多么大的打击。
四、班级图书角创设的建议
幼儿园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是幼儿创意表达的首要条件。在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中,强调儿童的阅读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积极的心理环境的创设,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儿童对文字的关注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幼儿好奇好学好问,他们需要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兴趣、需要、经验及关注的热点来创设,注意其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结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将不同类型的图书有层次地分开摆放在书架上,同时在每一列书架上都放上色彩鲜艳的图书。
家长应多带幼儿去图书馆或书店,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家里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阅读活动。家长要为幼儿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加以鼓励。幼儿可以和家长一起参与阅读,家长可以将幼儿自己参与编辑的小故事手工制作成一本新的图书,幼儿用彩笔绘制图画,家长配合附着文字,这样不仅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进一步使幼儿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
五、结论
幼儿园应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确立班级图书角的教育目标,制订出适合班级图书角创设与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发展幼儿的前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以及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大资金与教师培训的投入,并鼓励教师与家长多多参与班级图书角的活动,对班级图书角的创设提出良好的建议,使班级图书角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幼儿;墙面;色彩
幼儿园班级墙面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性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根据工作经验就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色彩搭配,统一和谐
协调统一的色彩环境会给幼儿以美的视觉享受,帮助幼儿精神放松、集中注意力。目前,幼儿园80%以上都是用红黄蓝绿。很多老师在环境布置中,哪怕一个小小的通知也会用红绿色。老师觉得幼儿就是喜欢五颜六色的,真的是这样吗?五颜六色是三岁前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尤其是出生前半年,四、五个月后的孩子需要色彩来刺激视觉神经,使视觉神经得到发展。三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性格了,对色调有偏向,要相对比较宁静的色彩,不仅是审美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幼儿在儿童阶段接受的是一种审美教育,要给他们美的、协调的色彩。怎样打造一个和谐统一色彩的教室墙面环境呢?教师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基本色打底的原则
在教室墙面创设中,应该首先选用同一种颜色作为整个教室的基本色。如,想让教室体现蓝色的氛围,可以用同一种蓝色贯穿教室各个墙面。在我们幼儿园有教师以废旧纸箱作为各个墙面的衬底,由于纸箱的颜色是统一的,教室的整体颜色看来就比较协调,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色彩对比、跳跃的颜色,教室既有整体协调感又有局部色彩的变化。
(二)两原色使用的原则
红黄蓝是三原色,在同一个环境下如果三原色同时使用,布置出来的墙面就会显得色彩杂乱,幼儿在这种环境下活动情绪易燥、易怒。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同一个环境下以两种原色为基础,从中找同色系的颜色进行搭配。如以红、蓝两种原色为主的色彩环境中,把大红、粉红、橘红、深蓝、浅蓝、深紫、浅紫等相近的颜色进行搭配,出来的效果就会温柔和谐安宁舒适,能解决教室因颜色过多而产生的色彩污染。
(三)区域标记色彩统一的原则
班级环境墙面幼儿活动区域的名称或内容标志,把这些名称或内容标志用相同的色彩、相同的字体呈现出来。如:美术区、图书区、智力区等标题都用幼圆字体,字的颜色用黄色,为了使色彩丰满,衬字的底色用深蓝色,这样全部统一,在细节上也能体现出教室色彩的整体美。
二、墙面是幼儿的无声督导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班级墙面创设来给幼儿一些暗示,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提高各方面能力。如小班的主题墙“我真棒”,对幼儿自己会吃饭、会穿鞋、会穿衣服等自我服务能力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大中班“今天我值日”主题墙面是提醒通过图画直观地告诉幼儿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值日生,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全勤宝宝”督促幼儿每天按时来园,不会无故请假;卡通形象将洗手步骤张贴在镜子上方,幼儿洗手时可以根据图片提示完成洗手步骤等。
三、让墙面环境与幼儿“对话”
幼儿园班级墙面创设十分重要,是课程实施的一个有机部分。在布置班级墙面时,要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让墙面环境与幼儿“对话”。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有效发挥班级墙面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是墙面创设的主人
班级墙面创设内容要来自幼儿的生活,教师要多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坚持师生共同讨论主题,共同设置布局,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如:大班幼儿参观动物园,回来后老师与幼儿共同开展主题活动:
1.谈话。我们到动物园的行走路线是什么样的?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这些动物都在干什么?请幼儿分别学他们的动作。
2.画参观动物园图。请幼儿分组分工绘画:有画路线的,画树的,画展馆的,有画各种动态猴子、斑马、孔雀的。
3.师生共同创设主题墙面。在共同商量布局的基础上,幼儿把画好的内容用剪刀剪好,再在墙上重新组合、粘贴。老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同时把全过程拍照并打印出来,再由幼儿设计装饰相框,布置其中。幼儿对于有自己参与创作的墙面很感兴趣,对有展示自己作品的墙面有特殊的感情。因为这样的墙面会引起幼儿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参与创设墙面环境的过程也使他们感到满足,感到有趣,对幼儿而言,这是一个游戏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幼儿始终在有序、投入的过程中进行,看到布置好的墙面,幼儿高兴地欢呼鼓掌。
(二)幼儿在布置墙面中成长
墙面创设的内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随季节、节日主题、安全主题、养成教育主题等活动的开展不断地进行更换。如:如“三八”节主题墙面布置,可以分三块来布置,第一块是幼儿与家长搜集“三八”节日资料;第二块是幼儿绘画“我要给妈妈(捶捶背、洗洗脚、端杯水……);第三块是用心形卡片记录下每位幼儿想对妈妈说的话。这些主题墙面的布置都能突出幼儿的个性化,积极引导幼儿以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们自身对世界、对自然的理解。通过创设一个墙面环境,让幼儿将心里想说的话,或者将良好的表现行为通过画画、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
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发挥教育意义的班级墙面,使幼儿从中寻找快乐,得到情感体验,智慧启迪,这样的墙面布置才有意义!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4
幼儿园环境被视为幼儿园的隐性课程,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也将“环境创设与利用”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标准之一,这都突显出环境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发展所处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有形的、静态的(如物质材料、设施和自然条件等),精神环境是无形的、动态的(如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幼儿园园风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并非是孤立的,幼儿发展所处的物质环境也并非是纯粹的自然环境,而是经由成人精心选择所创设的环境。因此,幼儿所处的精神环境也必然受由成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所组成的物质环境的影响。幼儿发展所处的环境主要有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及社区环境等。相对于成人来说,幼儿因其年龄较小、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及独立性较弱等因素影响,致使周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更大。虽然当前许多研究者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这些研究的视角大多集中在班级物质环境或幼儿园物质环境,很少关注班级精神环境或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另外,幼儿发展所处的班级环境、幼儿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在对发展生态学理论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探讨该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
二、发展生态学理论概述
尤・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他在1979年出版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环境对于个体行为和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布朗芬布伦纳在论述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时,指出了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影响人发展的微观、中介、外在和宏观四个系统。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微观系统主要是指幼儿身处其中并与其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如家庭环境、班级环境、同伴关系等。微观系统中所包含的每一因素都会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中介系统主要是指幼儿发展所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的关系,如班级环境、幼儿园环境、社区环境之间的关系。当幼儿从所处的情境中进入到一个新的系统时,这两个系统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并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外在系统主要是对幼儿发展不直接起作用的环境,如幼儿园领导机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父母工作单位等,这些因素虽然不会对幼儿发展起直接作用,但也会对幼儿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宏观系统主要是指幼儿发展所处的社会(社区)环境、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都会对幼儿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微观系统、中介系统与外在系统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三者都处在宏观系统之中,且都会受到宏观系统的影响。
总之,发展生态学理论强调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幼儿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不但要关注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的环境创设,而且也应加强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一体化的环境创设机制,以确保所创设的环境对幼儿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发展生态学理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
发展生态学理论强调了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据发展生态学理论的观点,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依据
幼儿园所创设的环境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而创设的环境。因此,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无论是班级环境与楼梯过道环境,还是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都应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活动目标。作为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参与者的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综合教育功能”。[3]给幼儿所创设的环境除了考虑有利于提高其审美意识、认知能力等功能外,还应根据同一年龄及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的需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行为及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环境,以使所创设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注重创设主题的一致性
根据发展生态学理论的观点,幼儿园的环境可以分为微观环境、中介环境及外在环境,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时除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教育目标外,也应关注班级环境、楼梯过道环境以及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主题的一致性。这主要是因为幼儿阶段的注意或记忆发展的规律都是无意注意或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当幼儿在与班级、楼梯过道以及幼儿园环境中通过主体自身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较为一致的信息时,就会对幼儿所获得的信息产生联系和巩固作用。这对幼儿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重视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
人受教育的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促进作用。“精神传统作为一种隐性的力量,也是构成学校精神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制约着学校文化气质和教育风格的形成。”[4]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亦应重视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当前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存在重视物质环境创设、轻视或忽视精神环境创设的倾向。虽然有些幼儿园所创设的环境优美,但它却不是幼儿的乐园。比如,有些幼儿园在环境创设好后,对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给予较多的限制,如不允许幼儿随意取拿或触摸创设好的环境中的各种物品。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也理应是幼儿生活的乐园。因此,在幼儿各种探究行为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对幼儿的探究行为不但不应限制和束缚,而且应对幼儿的探究行为给予引导、鼓励、支持和帮助,给幼儿与环境的主动互动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这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幼儿园应加强对家庭及社区环境创设的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因此,为了确保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与社区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的一致性,应加强幼儿园对家庭与社区环境创设的指导。这是因为在家庭、幼儿园及社区这三者中,幼儿园是专职的教育机构,它本身具有“服务于儿童、家庭与社区”[6]的功能。同时,由于幼儿园教师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他们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幼儿园应在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创设中居于主导地位。通过幼儿园对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创设的指导,建构起家庭、幼儿园及社区一体化的环境创设机制,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
[2]车广吉,丁艳辉,徐明. 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55-160.
[3]谢秀丽,张加容.走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误区[J].学前教育研究,1998(4):16-18.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5
创设良好的主题墙不仅能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还能激发幼儿的思考,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也让幼儿成为了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能与环境有效地对话,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墙面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都会影响着身边的同伴,通过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幼儿园主题墙不仅让教师走出班级环境创设的困惑,还让家长更好地了解主题开展的意义,因而主题墙不仅是一座架在幼儿、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桥梁,它更是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与班级环境创设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因此,创设一面真正能让幼儿喜欢、能积极互动,并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主题墙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师创设主题墙存在的问题
1.费时费力、应付任务。每当有上级检查、外来参观、家长开放等重大活动时,教师没有思考如何创设,而是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在主题墙上张贴各种收集来的图片、资料,把墙面贴满。
2.主题墙创设不能为主题服务。在创设主题墙中,教师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来考虑问题,只是随意选择内容,然后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去随意布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3.强化装饰,弱化教育价值。在创设主题墙环境中,教师为了达到充分展示的目的,一味地追求美感而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将收集来的主题资料、按教师的要求提供简单的剪、贴、画等的幼儿作品、活动照片等通通往墙上贴,达到了它的美化功能,但它的教育引导功能十分薄弱,并没有学习的价值。
4.大包大揽,忽视幼儿。在创设主题墙环境中,对于刚入学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更是不会参与环境布置的机会,教师为了方便起见,利用自身的各种美术技能,秀出绚丽多彩、精巧别致的主题墙,尽可能让主题墙达到完美效果。
二、解决主题墙创设的策略
(一)“收”有妙章
1.主题收集。主题墙应该是由几个小主题组成的,教师在确定主题内容前,首先要聆听、收集幼儿的各种信息,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直接向幼儿提出问题,在幼儿的讨论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
2.家长资源收集。《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家长中隐藏着各行各业的高手,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家长,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采取不同措施,使其参与到班级的环境创设中。通过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材料,让家长了解课程内容,明确活动目标,从而走进我们的课堂,利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教师一起成为课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首先确定主题后,与家长沟通交流,需要家长帮忙收集进行前的资料(图片、文字、实物、照片等),进行中的调查记录(幼儿作品及探索过程的照片、操作实录资料),结束后互动记录(对作品或照片配上了简单的文字说明、亲子作品等)。
(二)“贴”有章法
对于收集来的资料、幼儿作品,并不是全部都贴于墙,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展示,要能强调出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起关键作用的信息,张贴的信息要能帮助幼儿整理关键经验、共享关键智慧的信息。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在大班主题《我长大了》,围绕着大主题我们班创设了几个小主题,从照片中帅选出的有幼儿小时候的哇哇大哭不懂事和现在我当哥哥姐姐了会帮助弟弟妹妹做事了进行对比,大班有了值日生,知道值日生要做些什么事,有的孩子绘画能力强,就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粘贴墙上,有的幼儿热心,也很喜欢做值日生,就用自己的行动为其他幼儿带去服务,同时也感到很高兴,拍成照片张贴墙上,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就用自己童言稚语给弟弟妹妹送去赞扬的祝福老师把它记录下来,这样贴出来的内容也有价值意义。总之,在有限的主题墙上,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能力水平,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
(三)“做”出内涵
要想吸引幼儿对主题墙的关注,必须做到主题墙的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在这里起的是主导者、引导者的作用,要积极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自主操作以及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喜欢表现。主题墙除了展示与主题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卡片、实物外,更多的是展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有幼儿对主题活动做的调查表、有关主题活动的趣闻、有关主题活动的绘画手工等作品。
(四)“留”有余地
主题墙的创设需要随时变化的,季节变换、节日等适当增减,不能太固定,这样无法给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主题墙的创设需要与幼儿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适应相协调,体现幼儿在环境设计中的主动性,这样幼儿才能从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发展。 环境创设需紧跟时代的变换脚步,随着主题的不断变化而随之不断地调整变化,但主题墙背景不变。对某个主题来说,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内容进行预留空白,但在每学期有四到五个主题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来考虑留白呢?为了避免教师负担过重,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主题墙背景不变,主题内容常变的策略。
(五)“重”在参与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墙;墙饰;幼儿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42-01
墙面环境是幼儿园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瑞吉欧教育体系在墙面环境创设中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正如瑞吉欧发起人马拉古齐所言:“我们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在当今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主题教育活动以其多方面整合教育的优势,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这其中,主题墙是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载体,是主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媒介,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创设能让幼儿喜欢、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能积极互动的主题墙是至关重要的。
一、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大体情况
幼儿园教育对主题墙的创设越来越重视,在每个主题进行的过程中,都要求创设相应的主题墙,有时还会组织观摩评比,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一)主题墙饰大致有以下几类
1.装饰性主题墙。这类墙饰是为“美化”环境而布置,一般是宣传性的儿童画或是纯粹的装饰画,这不能称之为“主题”墙饰,最多只能看作是为布置环境而做的装饰。
2.以.故事为主题的“连环画”类墙饰。这类墙饰是通过所呈现的一组画面,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一开始很有吸引力,但是当幼儿熟悉故事之后,便不再对墙饰感兴趣了,这时墙饰的存在似乎没有太多意义。
3.呈现活动成果的墙饰。这类主题墙饰比较多见,一般用来展示幼儿的活动成果,如美术作品展示、幼儿表现评价图等。优点:这类墙饰是动态的,需要幼儿参与;问题:只展示幼儿活动的结果,而不显示其活动过程,各块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即主题不明确。
4.呈现过程的动态主题性墙饰。这类墙饰并不是很多,但作用最大,只需在第三类墙饰的基础上,提升认识,改进一些行动,把具体过程呈现出来。
(二)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是主题墙创设的主体,包括主要内容的生成、主题墙内容、布置的形式等,几乎都由教师一手策划完成。
问题二:主题墙饰固定多,变化少。主题墙的创设,需要关注幼儿兴趣的发展变化,并随着每个主题活动的自然开展和不断深入而逐步丰富,展现出主要活动的动态网络图。但反观我们的主题墙,很多都是教师在主题的开始就贴上好多东西,而且舍不得拿下来。主题进行中即使内容有变化,也只是增添边边角角,整体感觉不“活”。
问题三:主题墙堆砌多,规划少。主题墙的布置讲究美感,要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将整个主题墙变成了作品展示区,墙面布局比较乱,对幼儿作品不加处理,只是简单地将主题墙分割成几个区,给人以零落、杂乱的感觉。
问题四:主题墙雷同多,特色少。主题墙饰往往大同小异,缺乏个性,没有亮点,内容雷同,材料相对单一。这样布置出来的主题墙,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也很难判断是哪个年龄段的墙饰。
二、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主要途径
一面好的主题墙,应该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启发性、创造性,解决主题墙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让教师走出主题墙创设误区
1.在时间上,它是短期性的,前后只有一个月左右。教师可以根据当前课程实施内容来考虑“主题墙”的内容,可以和班级内较持续的其它环境创设相辅相成,保证创设过程与幼儿学习课程相适应。
2.在空间上,教师要根据班级墙面区域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哪些开阔的墙面适合做主题墙,哪些边边角角适合做活动区域,都要作安排,保证结构的有序性。
3.在创设理念上,教师要抓住幼儿、环境、课程三要素,即幼儿的参与度要高,环境的真实性与审美要相结合,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要强。
以上三点有助于教师走出“多长时间更换、是整体换还是局部换、如何更换”的困惑,走出主题墙创设中的唯美误区。
(二)让幼儿成为主题墙创设的主人
利用主题墙,紧密地与班级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让幼儿积极参与到主题教育活动中,结合生活深入挖掘,慢慢形成有关主题的资料。在班级内组织幼儿讨论这些内容,确定相应的位置,布置在主题墙上。这样,幼儿在与主题墙的对话与交流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丰富了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
整个主题的创设均由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幼儿是环境创设的主人,再也不是游离于班级环境创设之外的欣赏者,而是环境的创造者。
(三)让课程成为主题墙创设的内容
幼儿的学习环境是实施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资源保障,班级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反映了教师和幼儿积极、主动建构教育经验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墙就是园本课程,就是目前幼儿所学课程最生动的演绎。虽然幼儿是主题墙创设的主人,但教师却是引导者与支持者,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增强解读课程与幼儿发展之间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让主题墙成为幼儿亲自经历的课程技术。
(四)让幼儿园成为一个联动整体
班级是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单位,“主题墙”不但是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更是全园幼儿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整体联动的理想场所。
1.各个班级在准备下一个主题时,提倡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研讨,平行班的教师彼此交换意见,展示主题内容的不同侧面。
2.在创设“主题墙”时,不要求一次性上墙,课程进行到某个阶段,可以布置某个板块,到该主题结束时,主题墙自然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