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1
【关键词】三年级 英语绘本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98-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下面就本人如何在三年级借助英语绘本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方面所做的一些有效尝试进行阐述。
一、使用英语绘本阅读激起孩子们阅读英语的兴趣,启发孩子们对多元文化的想象。
1.绘本就是指图画书,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s,是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绘本最早出现在西方, 是以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英语绘本是最受小孩喜欢的阅读形式。它画面优美、情节简单、句型反复、语言押韵、寓意丰富,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学生可以以没有负担、没有畏惧的心情,通过优美的图画来接触和探索英语,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班里有个叫Nancy的女孩本来由于理解力差很害怕阅读课外书,但是当我介绍给她通过自然拼音方法能拼读的绘本时,她就不再畏惧,看着那些多彩的画面和有规律的单词时,她也很自信地读给大家听。
3.通过大量阅读英语绘本, 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拓展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认识,增加学生对于多元文化活动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Dr.Seuss 的作品为例,他总是能够用轻轻巧巧的语言来反映外国文化的缤纷和喧闹的生命力。一页翻过一页,看似无厘头的描述,妙趣横生,却是不折不扣的用心安排。让孩子们在大胆和创新的语言里轻松学得无数的word family: 如play/day, fight/night 等。
二、挑选英语绘本有讲究。
1.书是永远买不完的,重点是买的书适不适合孩子现在的年龄、兴趣与需要。孩子也不是每本书都能完全的吸收的,宁可只买一本,多花一些时间好好和孩子一起阅读,再随着孩子的年龄慢慢添购教材书籍,才是最好的。
2.选择有声书,这样家长和孩子都不会因为自己的发音有压力,而且还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3.五根手指原则:随便翻几页(一定要包括书名),让孩子读,遇到一处不怎么会读的地方竖起一根手指,如果整个过程下来,一根手指都没有竖起来说明这本书太容易了不适合这个孩子,如果五根手指都竖起来了也说明这本书太难不适合这个孩子,也就是要选难度适中的书。
4.英文绘本种类很多,难度也不尽相同。一个等级的书要看上较长一段时间才换字多一些,难度大一些的绘本,从而稳定地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建议先看一些由国内引进的分级读物,如机灵狗,国家儿童地理百科,I am going to read, 攀登英语等,此类书价格实惠,而且层次性较强,都是有声读物,发音也很不错。
5.网络资源不可忽视。现在是网络很发达的时代,网络上有很多电子的英语绘本,打开可以同时看到绘本自己翻页和听到配好的声音,有些还配了歌曲或有节奏的小诗,如廖彩杏书单里介绍的书很多网站上都有。这样孩子可以先在电脑进行筛选,对那些喜欢和适合的书可以去当地的外文书店或者卓越亚马逊等网站购买。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环境,与家长形成合力。
通常学生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有很多孩子都有出国学习的计划,所以很多孩子都有在外面的英语培训机构学习,但是很少有读英语课外读物的习惯,究其原因,是家长和孩子都不知从何入手,觉得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在二年级下学期期末的家长会上详细的和家长们探讨了英语绘本阅读,让家长对其重要性及如何选择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给其提供了很多英语绘本的网络资源,将其放在百度云盘和115网盘上,方便家长自行下载查看,使家长不再迷茫,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形成家校合力,很多孩子在暑假就已经进行了大量英语绘本阅读。
四、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借助英语绘本,有力推动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一个爱读书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所以每天我会提前10分钟到校,与学生一起利用早读前10分钟进行默读。通过这种方法,发现学生们更爱阅读,同时也心平气和了许多。由于孩子们还处于一个初级学英语的阶段,所以我每堂课在最后10分钟会采取泛读加有声朗读的方法跟孩子们一起读英语绘本。
1.使用《攀登英语神奇字母组合》作为阅读入门。
通过二年级一年来的自然拼音的学习发现孩子们对单个字母及发音已掌握很好,可是字母组合还有待加强,于是我们首选这套共有26个字母组合的英文绘本。这套书选取出现率较高,我国儿童难以掌握,阅读中易与汉语拼音混淆的26个字母组合,如th,ng,ir等,用含有同一字母合的不同单词编成了26册生动有趣的图画书。帮助孩子们根据拼读规律对单词分类记忆,大大提高单词拼读的准确性,对拓展单词量,提升英语阅读流畅度很有帮助。在课堂上我把这些书的扫描好的图片通过PPT给孩子看和讲给他们听,从而教会孩子们的阅读技巧。如在教《Wait Wait Wait》这本绘本时,我让孩子们先看封面的图和文字进行猜测故事,和字母组合ai的发音。在这个环节无论孩子们说什么我都持保留意见,然后让孩子们继续往下看,此时大家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等读完之后那些猜对的孩子会激动地说Ye!再问孩子们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最迷惑的地方是什么?学会的字母组合的发音是什么?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思维都非常的活跃。通过这套书的学习,使孩子们不仅巩固了字母组合的发音同时还学会了怎么阅读。
2.用简单的重复性强的绘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单词教学时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二年级学的Phonics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到了三年级学生还可以利用由绘本创设的一系列连续的趣味情景中,形成归类记忆的能力。如英语绘本《Brown Bear, 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作者艾瑞・卡尔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幼儿绘本作家。简洁重复的英语句型,配上鲜明活泼的插图,使词汇学习变成充满趣味。课堂上,在“Brown Bear, 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的疑问中,一种种新的动物,一个个新的单词不断登场,富有韵律的句型反复出现,很快学生就能琅琅上口地回答“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除了简单的问答句型外,学生也轻松复习了bear,bird,duck,horse,frog,cat,dog等多种动物的英语名称和有关颜色的英语单词。最后的输出更是花样百出,有有感情朗读版的,有放声歌唱版的,有节奏唱诵版的,有模仿成人版声音版的,这种简单的重复性强的绘本给了孩子很多创作的空间和乐趣。
3.用启蒙科学书I AM系列让孩子们一起进入浩瀚的科学世界,提高孩子阅读科普类读物的能力。
由美国Scholastic出版社发行的 I Am 系列书共10本小书,包括了《I’m a Seed》, 《I Am a Leaf》,《I Am an Apple》等。这些主题涵盖了最基本的科学常识,并附有一张CD.他通过简单的英语句型,搭配关键字进行重点描写,让孩子们一起进入了神秘和浩瀚的科学世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不再认为读英语科普类读物是件很困难的事。如在学其中的一本《I Am Planet Earth》时,孩子们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远的行星及其他行星的名字。为地球是最美的星球,上面有丰富的水资源,复杂的山川和人类居住乡镇与城市而自豪。在家里还拿出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在地球仪上,观察白天黑夜形成的过程,更加认识到要好好保护地球。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爱读这套书籍,从而提高了孩子阅读科普类读物的能力。
五、让学生在激励中前进。
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天真率直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及时的检查,反馈和奖励就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我采取了班级英语读书俱乐部的活动:给孩子们印了英语阅读登记表,在学生每天都读绘本给家长听,每读完一本后,让孩子自己登记,最后让家长签名。读完5本后就可以成为班级读书俱乐部的会员,拥有向老师借书的权利,并把他们的照片贴在班级照片墙上;读完30本后就可以成为班级金卡VIP,可得金卡一张;读完100本后可得钻石VIP,可得钻石卡一张和小礼物一份。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只停留在浅显的对话练习上,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拥有更多的智慧。建立在内容扎实的作品阅读上,才能确实掌握语言的精髓。
参考文献:
[1]Eric Carl.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M].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2007.
[2]薇薇安、嘉辛.佩利.共度绘本的一年.北京:新星出版社 ,2013.
[3]安妮鲜花.出国不出国 北美金字塔教育.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王甘. 英语快乐学 亲子阅读.玩转英语. 大连: 大连理工出版社, 2010.
[5]廖彩杏.用有声书轻松听出英语力. 台北:天下杂志,2013.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2
一、严格训练阅读基本能力
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的梳理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质疑问难等,都是阅读基本能力训练项目;二年级安排的文学作品,三年级安排的研讨、评析。既是阅读基本能力的应用、迁移,又是阅读能力层级的提高、升华。可见,阅读基本能力训练关系着整个高中学段阅读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进行阅读基本训练呢?概括地说,就是要做到知识清晰,方法得体,训练到位。例如,训练梳理文段思路的能力,就要明确什么是思路,思路有哪些外化的形式,要具体指导梳理文段思路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梳理思路的方法:从全文看,要善于把握层次结构的特点;从段落看,要深入了解和把握语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从篇章、段落的行为方法看,要善于分析那些具有“组装”意义的语句对显示思路的作用;从表情达意的角度看,要善于把握住作者穿文段之中的情感线索。实际操作中,往往不只从一个角度梳理,值得强调的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梳理思路,都要善于梳理并把握住文段的语脉,因为,语脉是文段思路的载体,是文段思路的外化。我认为,只有这样研究和实施梳理思路训练,把课文当做训练的例子,把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作为训练时的参考,才能求得训练的实效。
再谈谈概括内容要点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法,概括内容要点训练应当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识别并且纠正常见的错误“概括”。用复述冒充概括,是概括内容要点时常犯的错误。空泛而没有具体内容,也是概括内容要点时常犯的错误。概括内容要点时,角度一定要正确,不能偏离话题范围随意“概括”。概括内容要点,还要防止这样两个错误:一是以偏概全,把文段的一部分内容误看作要点的概括;二是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文段中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概括内容要点训练,还是具体指导怎样表述内容要点。表述内容要点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摘抄文中原句,即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内容要点;一种形式是选取文中的重要词语,连缀、组合成符合要答案;一种形式是根据要求自行组织语言,自行概括。
二、更新阅读观念,强化训练处理信息的能力
读文章,有时确实是为了弄懂中心、结构、写法之类,但也必须承认,有时读文章不是为了弄懂这些,甚至完全弄懂了这些却没能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现代社会需要这样一种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的过程就是处理信息的过程。现代社会其实就是信息社会、交流信息是现代社会交际的基本内容,处理信息是学习、工作须臾不能离开的任务。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阅读活动不完全是、甚至大多不再是传统的阅读理论和实践所能涵概的了。除了人们熟悉的阅读样式,还需要这样一种阅读,完全是为了获取信息的实用性阅读,这种阅读具有冷峻、严格、精细等定向阅读活动的特点,高考科技类文章阅读测试正是这种社会需要的反映,以高中毕业生应当掌握的知识为背景,以理解和驾御语言的能力为中介,考查处理信息的质量与速度,是一种综合性测试,这种阅读能力的综合性测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阅读中应当掌握哪些处理信息的基本方式呢?
(一)筛选。阅读教材首先是信息的载体,阅读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根据阅读需要、阅读目的筛选信息。高一年级教材专门安排了“筛选信息”单元,设计了最基本的筛选信息训练;高三年级教材安排了社科类文章阅读,科技说明文阅读,加强了筛选信息训练,提高了筛选信息的要求。从阅读实践看,筛选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筛选对重要知识、概念的介绍与阐释。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包括作者的政治观点和学术观点,在能够正确筛选;态度,有的明朗,有的含蓄,筛选时要把握住分寸。3.把握内容要点。
(二)组合。组合,是根据阅读需要,调取若干相关信息并加以合理组织的过程,是处理信息的一种方式。筛选与组合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思维操作活动。换个角度看,筛选与组合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分析、综合过程。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对每个部分作独立研究;综合,就是再现各部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三)转换。转换指阅读中经常要做的转换信息符号。转换信息符号主要指图表信息与文字信息的转换,人们常说的“图文对读”训练,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信息符号的转换能力。
三、重视文化熏陶,加强文学教育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60%是文学作品,其中不少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佳作。重视文化熏陶,加强文学教育,是新教材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握语文这个交际工具的过程,本来就应当是学习人类文化遗产拭目以待过程,是接受人类文化熏陶的过程。从这个高度认识语文教学,才能认识到语文能力应当具有鲜活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才能做到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培养读写听说能力。
文化熏陶首先表现在通过阅读增长知识,认识社会,提高文化品位。今天,我们应当从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高度,认真完成阅读教学这项重要的任务。例如,读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了解旧京城胡同的沿革,体味民居文化丰富的内涵,揣摩作者文中流露着的情感——这是多么有意义、有趣味的事情!读霍金《宇宙的未来》这类反映高科技研究成果或研究思想的文章,重要的至主要的任务是获取知识,了解那充满神奇魅力的的科学世界。读好文章多了,知识面就宽了,见识就广了,文化积累就深厚了,语文能力的层次就提高了。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3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虽然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有很多,但是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作用还是无可替代,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不善于阅读,就不具备这种学习的基本能力,也就更谈不上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有效地进行学习思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转变观念,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摆在广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结合多年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和当前新课程的相关要求,我就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多视角认识阅读本质,更新阅读教学观
怎样认识阅读,怎样理解阅读的本质,怎样认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意义,是老师突破阅读教学难点的关键。它不仅是对阅读的一个认识问题,而且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过程。
1.在宏观视野中认识阅读。
阅读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阅读是人理解世界、他人和自我的主要途径。人的理解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说明了阅读是人的存在方式。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只不过阅读的载体不同,有的不是文本载体而已。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这又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说明了阅读活动中充满了复杂的人类心理现象,是教育之本,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不能不加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再者,阅读也是一种历史记录。读物是历史的一页,读者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去阅读人类无限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往昔的读物作出自己新的解释,因此阅读还是人类文化的传递和创新过程。
2.在微观视野中认识阅读。
阅读铸造人的精神世界,阅读主要是一个精神活动过程。读物所负载的知识、思想、观念、情感、态度,都是精神的产物。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心灵的情感交流,读者从读物中汲取古今中外人类的精神滋养。在这一点上,阅读与教育的总目标有着天然的联系。虽然不能说阅读就是教育,但教育离不开阅读。
3.阅读教学蕴含多元教育目标。
阅读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一个牢固精神底子。这个底子,表现在学生经过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了解文化的历史脉络,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开阔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形态;增长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广泛地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并在阅读中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熏陶,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从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4.阅读教学是多视角的思维活动,是多角度的思维对话。
人类社会历史是在人际沟通和交往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和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沟通和合作现象。它是成年人对新生代习得社会经验的指导,是在一定的时限和环境之中展开的有计划、有目标的交往与合作。人类的沟通与交往多以语言为媒介,教学中沟通交往的语言过程经常以对话的形态出现。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话的过程。在阅读中,读者免不了要与自己对活,与作者对话,与他人沟通对话。这都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升华自己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引导思维,就可实现多重教育目标。
二、从问题意识入手,在阅读教学中升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同的读者阅读不同的读物,有不同的阅读目的,他们的阅读活动过程也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期阅读同一本读物,其阅读过程也有差异。阅读应该是自觉的。自觉的阅读必定有强烈的阅读需要,它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源动力。
社会学家认为,任何阅读都要受到社会要求的制约。阅读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
1.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
阅读应该坚持独立思考,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既注意发现其中的妙处,认真学习和领会,又注意发现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是不足或不妥之处。其关键是不迷信、不盲从,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特别是对名家名篇更需要有这种态度。因为人们对于事物认识在深度上或广度上出现某些不足是很自然的,表述中出现疏漏或含混现象也是难免的。教师要引发学生在无疑处见疑,在有疑处无疑。如学生一时不能发现问题,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加以启发,让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善于发现问题,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直接的影响。
2.强烈的撞击意识。
阅读文章的时候,朝着与常规性思考方向相反的方向即逆向去分析思考、评价总结,则经常可以从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的撞击之中获得新想法,认识到常人不易认识到的问题,提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创造性见解。多视角的思维撞击,不但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在思想上获得飞跃。
3.有发散思维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4
可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四项基本能力,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为: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基本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就中学语文而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即那些为学生今后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能力、方法和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四条讲的就是语文的创新能力即“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语文知识能力两者间的关系,按照语文学习规律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
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指出:“人是统一的单元,当他有所活动时,是整个人在反应……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由于经验而有所变化时,其运动的观念和情感的方面都要发生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从一个新的维度论述语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辅相成。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偏重知识传授,把语文教材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形成自认为很严密的知识体系。这种做法,导致语法术语、文学概念、文章作法等充塞课堂,导致阅读教学中的繁琐分析,作文教学则大讲“开头几法”、“过渡几法”、“结尾几法”等所谓谋篇布局的知识,使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成效少。因而,我们对于语文知识的教学,一要有序,二要有度,三要有的放矢。
有序。即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浅深入地传授语文知识。例如, 5—6年级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7—9年级则要求“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等等。
有度。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能拔高要求,而要提倡在学生语言实践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这样,知识就是动态的、活的、有用的。
有的放矢。语文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是有明确目的的,不要追求知识的体系化。要明确,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
除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需要研究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其次,要正确认识创造性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习创造、学会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除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更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知道到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自觉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更新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为此,创造教育的研究认为,创造性教育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活动。其特点是:
1、创造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2、创造性教学是一促强调学习的个性化的教学。
3、创造性教学是一种探究式教学。
创造心理专家恩田彰一言以蔽之:“创造性教学的本质是要前进到教师事先预料不到的地方。”因此,我们在语文创新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环球城市,风行绿墙》等课文,都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启发学生观察事物应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进行观察;重视个人实践,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开阔视野,认识和谐是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至高境界等。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改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要求对学生“变换角度”、“改变角色”、“改换人称”、“故事新编”、“续尾”等。
第三,要防止走入两个误区。
其一,是对“促进发展”认识不足,急功近利,仅仅把目光盯在“双基”上,只关注知识点和训练点而大搞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甚至搞“教材习题化”。以这种方法来应付考试,也许奏效,但决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二,是“矫枉过正”,在教学中搞一些脱离语文训练的“发散思维”。学生由于目标不明确,要求不清楚,加之没有以教材作为凭借,没有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 “海阔天空” “高谈阔论”。这样既无助于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又无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语文基础或基本素养。一个人的知识基础、视野、推理能力、思维方法决定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如果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人的最终发展水平,就必须在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善于与人共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参与社会实践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能与周围环境(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扬再隋等编著,语文出版社,2002年4月。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5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我们必须构建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
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达到“文从字顺”和“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
1.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发达的必要保证。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范文6
关键词: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03-02
一、课程评价内容及方法
《稻萁峁埂房纬唐兰勰谌葜饕包括学习态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六个方面。课程评价方法采用多元评价体系,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由过去的“平时30%+期末70%”转变成“平时80%+期末20%”,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对于实验课,每次实验题目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前一周下发给学生,各学习小组展开互助。每次实验进行一次考核。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采取定性评价的方式。而对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核则放在实验、测试、作业上进行定量考核。
3.个体差异评价与整体评价结合。关注整体的水平,更关注个体差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出每个同学的学习曲线,观测其访问次数、上交作业次数、阅读教学材料次数、发表话题次数、参与讨论次数等指标,进而监控其学习过程,并适时给予警示和帮助。
4.机评与人评结合。课程的阶段性测试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客观题采用机器自评,主观题教师评阅。
二、学业评价指标体系
理论课的考核指标主要包含平时成绩、阶段性测验、课堂实验、期末总测试四个方面。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网络教学平台参与程度四项考核点组成;阶段性测验则是整个学期一共三次阶段大章节的考核;课堂实验考核指标主要包含两项:小组合作成效以及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具体指标体系如下。
三、评价体系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每堂课的教学设计都以该评价体系为主导思想,关注学生的课堂融入、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下面以其中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该评价体系的具体指导作用。
四、评价体系的特色与创新
1.多元评价理念的具体执行。该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当。基于这几个侧重点,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旨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从根本上提高《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成效。
2.过程性评价的实际贯彻。对过程性评价的监控也是本项目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监控方式主要包括考勤、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小组协作结果的汇报、学习曲线的统计生成等几个方面,借此一边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他们的努力程度,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每个人针对性的建议。关注学生的课下参与过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出每个人的课后学习曲线,关注个体差异。
3.评价体系推动下的教学方法的丰富。这是以评促教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传统的课业评价方式,探索发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针对有些章节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而有些章节则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前领会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这种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学完以后有解决问题全局的概念,而并不是常见的学完《数据结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教学实践上,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采用小组协同学习,促使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