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1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现实中的企业来说,讲究企业与社会综合效益的总体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下文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一系列的展望,期待环保型建筑工业的日益发展,以提升社会的环保效益,促进环境的改善。
1.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没计,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没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3.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3.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4.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4.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人,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4.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绿色建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薰浩.绿色建筑初探[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4]李雪平.浅议绿色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06(36)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绿色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应用情况
采取机械制造的绿色制造技术,为确保周围环境不遭受污染现象,以及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提升的情况下,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因为机械制造业存在特殊性,应用的原材料数量可能会对资源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所以将绿色制造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
绿色制造的另一种称呼为环境意识制造,即机械制造期间,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通过采取相关的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制造程序,有效减少污染环境现象,最终实现资源的最大程度节约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现代化的机械制造涵盖内容诸多,如产品设计和制造、产品包装和运输、产品的回收等环节。通过应用绿色制造技术,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合理保护环境,实现机械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其平稳向前发展。
2绿色制造技术基本模式以及特征
2.1绿色制造技术基本模式
绿色制造的基本模式包含绿色资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三个方面。首先,绿色资源指的是制造期间应用绿色性质的材料以及能源。在原材料、能源的角度考虑,不仅可以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也可以确保在采取清洁能源、环保材料的情况下,充分满足产品的发展需求,得到环保效果。其次,绿色生产指的是绿色设计以及绿色生产工艺。其中,绿色设计为机械制造设计过程中,严格依照环保理念,将绿色制造作为基础点,展开设计产品制造方案。绿色生产工艺内涵盖先进低能耗技术的机械设备和绿色制造工艺规划、绿色生产技术。最后,绿色产品指产品于包装运输、应用、回收利用期间,充分联系绿色理念,最大程度减少产品后期循环期间产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环境的现象。
2.2绿色制造技术的基本特征
绿色制造存在三大方面的主要特征,分别为全面性、综合性、交叉性。第一,绿色制造的全面性。绿色制造应该贯穿和涉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覆盖各个阶段的产品生命周期,同时针对相异阶段施行不同举措。第二,绿色制造的综合性。于产品制造期间的不同过程,对环境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性的影响,而绿色制造不仅应该严密考虑导致破坏环境的因素,而且需要对设备、资源以及产品之间的联系展开考虑,进而整体上掌控内在联系,获得优化升级,达到显著降低污染的效果。第三,绿色制造的交差性。在全部绿色制造环节中包含了不同形式的众多学科,如常见的机械制造技术、环境管理以及材料技术等内容,充分展示了绿色制造在学科上存在交叉性的特征。
3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探究
3.1机械产品结构的绿色设计
展开机械产品的绿色设计指高度重视产品自身质量、环境、功能等方面,属于系统性概念。对于产品结构展开绿色设计,应该做到设计前详细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在设计的始终均渗入绿色观念。具体的设计期间,应该展开细致分析,分析产品生产时间、产品质量、产品造价等方面内容,切实在设计方案内部落实,让操作人员具有详细的掌握。同时,在结束设计工作后,深入评估可能出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指标,并进行严格审查。在无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方能投入制造。
3.2机械产品采取绿色材料
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中,绿色材料为重要基础和关键内容。开发绿色产品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材料满足标准,如需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及经济性等。具体来讲,应该严密保障符合广泛性的材料来源,尽量将应用成本降至最低水平,同时将污染程度降至最低。此外,要考虑材料耗能,耗能不能过高且不可具有公害问题,同时材料要能够重复利用或者具有可再生特征,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机械产品的绿色制造工艺
绿色制造工艺属于全新概念,也为实用性较高的制造工艺。它良好地融合了传统制造工艺优势,加入了产品节能性、环保性。整体上,实施机械产品绿色制造工艺包含几个主要的基本类型。首先,节能型工艺。做好机械制造节能性,通常在能源消耗角度进行探究,实施耗能较低的能源技术,这是现下以及未来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节约资源型。它是指生产工作期间,合理简化生产工艺,最大程度降低消耗材料的程度。一般地,均采取传统技术、材料等实施开发与利用,以做到减少材料生产成本。最后,环保型生产工艺。此种应用也是展开绿色设计及制造工作的重点内容。经不断改进革新加工工艺、制造技术,实现生产期间降低废气以及废水的排放,进而保障不对周围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为了完善此工艺,在整体制造工艺为基础的前提下,合理加入末端处理技术。
3.4机械产品的绿色包装技术
绿色包装技术的应用属于普遍采取的绿色制造方式。它是在产品有效的周期中,实施循环利用以及回收包装材料,推动绿色包装降解程度。同时,它主要应用于产品运输过程、包装生产成本等场合。当前,具有广泛应用的绿色包装材料具有塑料、木板等。其中,尽管瓦楞纸存在可降解优势,但不能忽略其存在较大的污染现象。大型产品可以通过木板强度实现良好的包装保护效果,但应用木材也可能影响或者破坏生态环境,但塑料又存在较高的降解程度。所以,为了处理此问题,研究出蜂窝纸板技术材料。它能够将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是备受青睐的包装技术。
3.5机械产品的绿色回收技术
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最终环节是产品回收。合理的回收以及进行再利用废旧产品,能够显著降低资源浪费率,进而实现可持续化生产和发展。同时,机械产品回收中,存在可拆卸特征,方式密切关联于产品的装配方式。机械产品的连接包括三种方式,即间隙联结、过度联结、过盈联结。由于过盈联结为压力压入,所以其存在最弱的可拆性,且在螺纹紧固以及焊接、粘接等方式内,焊接具有最弱的可拆性。回收某些电子产品期间,因存在重金属、化学物质,所以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破坏环境。因此,绿色回收期间,应该实施集中回收处理方案,并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销毁或者再次利用,最终避免破坏环境和资源浪费。
4结语
在机械制造期间应用的绿色制造技术可以涉及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应用中,必须要重视各个环节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要积极利用合理的举措展开技术处理,实现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程度降至最低,以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绿色制造技术[J].机械管理开发,2017,(4):21-22,25.
[2]孙晓霞,胡礼垚.关于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7,(7):213.
[3]田炜.机械制造过程绿色制造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2):117.
[4]丁禹,高奕恺,冯杨.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应用[J].四川水泥,2016,(7):132.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绿色;住宅建筑;BIM技术;设计特征
“节能、环保”已经成为评估现代化住宅建筑设计质量的标准,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建筑用途、工程规模、预算投资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应用绿色设计理念,优化住宅建筑的内部结构[1],通过引进BIM等先进设计技术,科学创新住宅节能方式,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建筑能源消耗,延长其使用年限,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1BIM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设计师创新建筑外观,还要求建筑具备节能价值、安全价值和舒适价值,基于此种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BIM)产生[2],为深入分析该模型应用于绿色住宅建筑的途径,应先了解BIM本身的概念与特别,具体分为以下两部分:
1.1BIM技术。
BIM技术分为三个模块,即构件功能设计、建筑功能要求设计和集合模型。以BIM为基础,设计绿色住宅建筑时,应合理整合建筑工程信息,寻找恰当的建筑模型,科学制定工程运营方式、施工安排、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1.2BIM设计的特征。
BIM作为现代化建筑设计表现方式与新型绘图工具,具有以下特征:(1)可视化特征,BIM设计建筑的过程中,能够直接看到建筑的外观与内部结构,与传统设计方式相比,工作人员可观察建筑构造形式,通过立体化的技术,将图形以三维空间的方式展示出来,可更加生动、全面地说明设计理念,使得建筑设计变得更具吸引力;(2)可进行模拟实验,BIM以建筑模型为基础,可在建筑施工前进行模拟实验,如热能传导、节能性能、室内采光、紧急疏散等,同时,在招投标阶段、建设阶段,都可完成4D、5D模拟操作,达到科学控制建筑工程成本的目的;(3)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建筑各个设计环节[3],BIM技术为设计人员提供统一的操作平台,其在相同的设计标准下操作,避免出现设计理念相冲突的问题。此外,BIM技术可借助专业链,创建建筑工程的模型系统,及时更新建筑的数据信息,以确保建筑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基于BIM技术设计绿色住宅建筑的途径为全面分析
BIM技术应用于绿色住宅建筑的途径,本研究以某住宅为例,该建筑位于某市中心,总面积达2142m2,通过BIM技术中的Revit软件设计该建筑工程的三维模型,具体分为以下三部分:
2.1确定日照间距。
首先,把BIM三维模型完整导入分析软件中,可使用Ecotect软件,为达到绿色节能、简单有效的目的,使用替代法确定建筑的日照间距;其次,通过分析软件,建立与住宅面积、高度相符的框架,其窗户设计位置也应跟三维模型相符,并假设正南方的建筑高度与住宅相同[4],按照建筑的日照标准,合理计算日照间距,如果结果显示办公楼会受到其他建筑的遮挡,则应合理调节间距。与传统的计算方式相比,BIM技术在确定日照间距时具备以下优点:以建筑区域的地势高差为基础,合理规划住宅区的布局,在保障建筑充足日光的前提下,科学缩短住宅之间的间距,最大程度上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住宅区通常都占地面积较大,可使用错位布局的方式,通过屋面山墙的空隙满足建筑日照要求。
2.2设计采光。
BIM技术通过在住宅内部窗户处设置合理的阳光反射板,阳光可通过该反射板进入到其他房间中,以改善建筑采光条件,同时,BIM技术中的软件系统可根据建筑实际情况,确定反射板具体长度和宽度,即可有效节省原材料,也有利于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对于没有阳光直射的住宅,需使用人工照明的方式,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可模拟建筑不同灯具的布置方式,形成对应的照度,确保灯具设置达到最优效果。
2.3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BIM技术以3D软件为基础,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对应的软件,模拟分析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方式,并将结果直接输入到建筑模型中,有利于最大程度上优化节能设计方案,不仅可帮助施工人员选择恰当的保温材料,还可合理设置中央空调系统,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3基于BIM技术设计绿色住宅建筑的可行性与效果
BIM技术是当前建筑行业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辅助工具相比,BIM可准确为设计师提供建筑数据信息,进行建筑模拟实验,实现建筑工程的模拟反馈,以此选择最优的建筑方案。绿色住宅建筑中应用BIM技术,有利于提升建筑方案的可行性,协调好建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住宅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发展潮流,其具备节能、环保等多方面的特征,通过BIM技术设计绿色住宅建筑,与传统方式相比,更具优势,不仅能够有效节省建筑用材,还有利于优化建筑内部结构,实现建筑的低能耗。同时,BIM技术可在施工前完成模拟实验,一次性成功完成建筑建模环节,借助精准的能耗、数据分析,以达到改善建筑内部环境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萱.基于SWOT模型的长沙绿色住宅发展战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4):111-115.
[2]张莉,蔡诗瑶,郑思齐等.谁更愿意购买绿色住宅———居民特征对绿色住宅支付意愿的影响[J].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5,(6):23-31.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绿色建筑;特征;节能设计;节地设计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而建筑领域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在建造,使用过程中便消耗大量能源,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建筑业也理应在满足舒适健康的居住,工作,生活前提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征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通常被称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1 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再到最终的使用过程中尊重生态规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能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建材选取时将环保材料和循环利用材料作为首选,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加工过程的污染物排放。
1.2 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注意避免周边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建筑场地应远离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建筑本身,还应重视建筑周围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
1.3 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采用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建造智能化大楼,将建筑的“智能” 和“绿色”融为一体。绿色智能化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一个完整的绿色智能化建筑由安防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构成。目前我国部分发达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绿色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测建筑能耗,根据室内温度、热湿环境、风力大小、空气质量等情况,由环境智能优化系统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保证建筑中的生产、生活状态处于最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舒适度,并减轻建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随着全社会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开发商和设计师的目光,但是绿色建筑前期投入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收成本等不足,降低了很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尚不完善,致使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存在误解以为绿色建筑就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建筑,从而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鉴于这种情况,十分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方面,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用于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的指导和评估。
国内绿色建筑的类别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评价体系由六类指标组成,分别是: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
评价的等级分为:一星,二星,三星。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所有的绿色建筑都必须满足控制项的要求,不同星级的绿色建筑所需达到的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数目则各不相同(见表1—表2)
3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3.1 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 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3.2 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建筑行业是耗能重要产业,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大,并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解决建筑耗能高的缺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做好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具体可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3.2.1 体型设计
建筑形体与建筑节能紧密相关。如果将建筑的体型系数定义为建筑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则小的建筑体型系数意味着建筑比较规整,可以减少制冷制热时消耗在外表面上的能量;反之,若建筑体型系数大,则其外表面积相对较大。会增加空调制冷制热时的能耗。因此,对建筑体形系数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决定着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劣,显而易见,当建筑具有相同的体积时,集中布局模式要比分散布局模式消耗更少的热量故从节能的角度,经过比选后宜优先选择高层和中高层建筑,使建筑布局更加集中。
3.2.2 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和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实现,例如通过真空玻璃等导热系数小的高效隔热材料或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和外墙自保温等形式提高建筑外墙的热工性能;根据不同屋面形式选用不同传热系数的保温材料;外遮阳作为最有效的遮阳设施,可显著降低空调负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应根据太阳辐射强度随地点、日期、时间变化的特点选择最优的遮阳方案设计。外遮阳的形式通常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和挡板式4种,一个好的外遮阳设计必定既能满足建筑夏季的遮阳要求,又不影响采光及冬季的日照要求。除此之外,还应从建筑楼地面的热工性能考虑,设计良好的楼地面构造。可以说,如何通过设计来有效地做好建筑采暖和隔热工作,并利用建筑构件调节采光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是值得设计人员探讨的问题。
3.2.3 绿色能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无污染、可再生,取材范围广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分布广泛而且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还能避免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对这种绿色能源充分利用的形式。通过采取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3.2.4 绿色建材的选用
传统建材工业的生产加工过程需要消费大量资源能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一现象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悖的,所以建筑的“绿色”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选用的建筑材料决定的。绿色建筑对建材行业的要求就是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加工的绿色化进程,即所谓的“绿色建材”。应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如用钢结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体系,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和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的材料,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尽量采用可循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优先采用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水泥便是一项性能优良的备选材料。此外废橡胶加工而成的橡胶混凝土也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材,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拓宽思路,灵活采用这些新型绿色建材。
3.3 绿色建筑的节水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除此之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按照使用用途分别设置水表,并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合理设计热水和开水供应系统;设置分质供水系统,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等。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研究,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坚实的基础,其注重绿色建筑地域性、整体性以及建筑多功能复合性设计理念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建筑自身展示功能的日益推广,绿色设计理念必将让更多人了解与体验,也为其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建筑设计 绿色生态化模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065-0TU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模式表现在建筑业上就是: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大都采用一种大规模机器运作的实用功利化技术模式,其目标在于追求直接的经济利益,这一模式在给人类创造大量的居住空间的同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城市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情文化的淡薄。因此,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各国对环境的重视度持续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重新审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试图从建筑设计人手,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对人类健康、能源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1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及其特征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以健康、节能和环保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环境,改善建筑规划、建筑方案、建筑建材和技术,使整体建筑环境达到低耗、环保、高效、节能、生态平衡的效果,最终实现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建筑设计模式。
一般而言,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改善室内外色光环境和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等措施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损害。
(2)经济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力图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高质量的建筑,此外还需要开发和利用红外反射技术、太阳能能装置等新节能技术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环境适应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设计应强调与环境协调,尽可能的维护外部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建筑的选址、平面、剖面设计都应遵循与环境共生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与环境特点与气候特征相适应。
(4)社会性。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建筑设计要给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弹性,在空间上具有包容性,功能上具有综合性,使用上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2 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化模式的实施策略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如何在现代都市建筑中引入自然生态化的环境,再现自然生态,实现人、建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交相辉映。其具体实施可以从室内设计策略、室外设计策略和技术策略三个方面进行。
2.1 室内设计策略
通过中庭生态化设计和缓冲空间生态化设计来说明室内设计的策略。
(1)在实施绿色生态化模式进行中庭设计时,一方面要使中庭成为光线与气流的通道,起到“光井”与“烟囱”的作用,使阳光由中庭渗入建筑,通过阳光的收集、反射装置达到内部空间,这样既排出了室内的湿气和浊气,又形成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与自然相接触的同时,减少了机械通风和空调的需求;另一方面,使绿化与中庭相结合,将绿化体系引入建筑室内,这样不仅形成优美的景观,而且通过植物的新陈代谢,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2)“缓冲空间”是在建筑主体与室外环境之间用玻璃幕或墙体围合出一个大空间,是室内外的一个缓冲地带。在实施绿色生态化模式进行缓冲空间设计时,主要目标是节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起到保暖、隔噪音和通风的作用。
2.2 室外设计策略
建筑室外设计的生态化策略主要从屋顶设计和幕墙设计两个方面来分析。
(1)在屋顶设计上,绿色生态化策略要求建筑物屋顶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区域情况进行不同作用的节能设计。
(2)在幕墙设计上,绿色生态化模式在建筑幕墙设计上最为常用的策略是“双层皮”幕墙策略。“双层皮”幕墙主要针对以往玻璃幕墙耗能高、室内空气质量差等问题,用双层体系(一般为玻璃)作维护结构,提供自然通风和采光、增加室内空间舒适度、降低能耗,从而较好的解决了自然采光和节能之间的矛盾。此外,在双层皮间设置的遮阳百页比普通建筑使用的内置百页具有更佳的遮阳效果,同时由于免受风雨侵袭和阳光直射,对其运营、维护、更新也将更加方便。
2.3 技术策略
2.3.1 选择生态环保的绿色建材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要选择具有优异环境协调性的建筑材料,包括:(1)承重材料与填充材料,如生态水泥、生态高性能混凝土、钢材和木材(包括木材、纸张、竹)等;(2)保温材料,包括透明绝热材料、外墙保温涂料等墙体保温材料、自控光热屋面板与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自控光热屋顶保温材料等;(3)建筑围护材料――玻璃,如热反射玻璃、吸热中空玻璃、硅气凝胶特种玻璃、安全玻璃、自洁净玻璃、光电玻璃和自动调光玻璃等;(4)对人的健康损害较少的非有机溶剂型涂料,生态卫生陶瓷等生态建筑材料。
2.3.2 采用各种节能技术
为了实现低耗减排目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新能源开发建筑的蓄热、保温技术。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时,可根据区域性特点,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力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在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发挥的生态效应。特别是太阳能技术的充分利用,包括被动式接受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和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等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这是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化模式的显著特征。
2.3.3 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可以采用智能管理技术,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环境监控技术与热敏反应技术等新智能管理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推广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开发出人性化的智能设计,如设计出会呼吸的玻璃幕墙、智能采光窗、室内自动调湿装置等,为人们创造安全、高效、舒适、环保节能的宜居环境。
3 结语
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是未来建筑设计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建筑设计需在绿色生态模式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科学设计,在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前提下,节约与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在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推广上还存在技术上的诸多难题,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国情,开创适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虹,王凌.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与运用[J].热带建筑,2004,2(4):1
[2]刘振,迭勇,王少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陕西建筑,2008(10):16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6
对于建筑整体设计来说,合理的运用生态绿色思想是极为必要的,这种必要性的体现主要就是表现在其整体设计的生态效益实现上,具体来说,针对建筑整体设计进行生态绿色思想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一方面,加强建筑物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着重加强对于这种和谐以及协调关系的重视,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建筑物的设计水平,这也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之前必须要针对整个的建筑物周边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进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其设计的适应性,避免和周围的环境产生冲突,尤其是自然环境更是如此;(2)另外一方面,对于建筑整体设计来说,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绿色植被的相关作用,在建筑物的周围栽种相应的绿色植物确实能够发挥较强的作用和价值,不仅仅能够点缀建筑物的美感,还能够提升建筑物的生态性和环保性,这也是生态绿色思想应用的一个重要表现。
2注重对于水文特征的应用
水资源也是当前建筑生态绿色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合理的运用这些水文特征确实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物的生态价值和绿色环保功能,具体来说,这种水文特征的充分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如果在建筑物周围环境中存在着一些湖泊、溪流等自然水体景观的话,就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来充分提升其应用的价值,促进建筑物生态效益的提升;(2)其次,针对建筑物周围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湿地或者是具备蓄水功能的建筑进行有效地设计,进而提升其应用的价值;(3)再次,还可以通过有效的利用雨水来进行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改善,加强雨水的储存和渗透效果;(4)最后,还可以针对建筑物周围的土壤进行必要的改善,提升其渗透性,还可以通过栽植一些蓄水能力较强的草皮或者其它绿色植物来改善其土壤的特性,加强对于土壤资源的充分应用。
3充分运用各种绿色植物
对于建筑设计中生态绿色思想的应用来说,还应该重点突出对于绿色植物的应用,这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这种绿色植物的应用来说,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周围环境中相关绿色树木的栽植以及草皮的培养之外,还可以在建筑物外墙上栽植一些爬墙类的植物,这也是提升建筑物生态绿色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此外,还可以在建筑物的楼顶栽植一些恰当的绿色植物来提升建筑物的生态价值。
4充分提升能量的使用效率
对于建筑设计中生态绿色思想的应用来说,注重其节能效果的提升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当前我国建筑中能源的使用来说,主要就是对于传统能源以及新能源的使用等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对于传统能源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煤炭以及电能等几项主要能源的利用上,对于这些能源的使用来说,要想切实提升使用的效率就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尽可能的改善这些能源的使用结构和使用模式,着重加强对于这些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浪费进行严格的控制,保障其应用的价值和效果;而对于新能源的使用来说,最为核心的就是应该充分的应用各类新兴能源,逐步的扩展其使用的范围,尤其是对于太阳能以及风能的使用来说,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在具体的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保障其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的提升。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