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1

新都区石板滩小学    廖翠芳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材P64、65。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学力单(课前完成问题解决1题)、姓名纸片。

教学过程:

数学课前操:和小动物一起做操。

小白兔,蹦蹦跳(小兔跳);小鸭子,嘎嘎嘎(双手放前做鸭子嘴巴状);

小金鱼,游啊游(双手做鱼游状);小朋友,拍拍手,安安静静齐坐好。

一、回顾旧知、揭示上下

数学游戏(一):说反义字。

师:老师说一个字,请同学们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如大(小)、多(少)、高(矮)、长(短)、重(轻)、前(后)、上(下)。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上下”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上下)

师: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生:认识)请你把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边做手势一边把课题读出来,这是(上),这是(下)。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1.创设情境,确定两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看!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今天是大树爷爷的生日,小动物们都来给树爷爷过生日,看看谁来得最早。(课件出示小兔、小鸟)

师:小鸟和小兔来得最早。诶,树爷爷告诉廖老师,他想考考大家,“小朋友们,你们能用“上下”来说说小鸟和小兔这两只小动物的位置吗?”谁先来介绍一下小鸟的位置?(在黑板上贴出小鸟的图片)

生1:小鸟在大树的上面。(小鸟和小兔比,它在哪儿?)

生2: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引导学生完整的描述:小鸟在谁的上面?)

生:3:小鸟在小兔的上面。(谁听懂他说的意思了?让学生多复述几遍。)

师:谁再来介绍一下小兔的位置?(在黑板上贴出小兔的图片)

生:小兔在小鸟的下面。(谁听懂他说的意思了?)

(让学生多复述几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板书,再全班齐读一遍。)

2.确定三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不一会,小松鼠也赶来了。(课件出示小松鼠)那你能用上下来描述小松鼠的位置吗?(在黑板上贴出小松鼠的图片)

生1:小松鼠在中间。(师:能用上下来说说吗?)

生2: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谁听懂他的想法了?)

(其他学生进行复述,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板书,修正学力单,全班齐读一遍)

3.体会一只动物位置的相对性

师:小松鼠刚才也在很认真的听小朋友们精彩的回答,可是现在小松鼠有点儿糊涂了,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它在上面,有的小朋友说它在下面呀?它不是一直都在这儿的吗?谁能给它解释解释。    (指名回答)

师:哦,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了,说小松鼠在上面是因为把它和小兔子比,它在小兔子的上面。说小松鼠在下面是因为把它和小鸟比,它在小鸟的下面。那看来,同一只小动物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它所处的位置也是不同的。

师:大家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小松鼠解决了疑惑,那现在廖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请问:小兔的上面有谁?小鸟的下面有谁?

生:小兔的上面有(松鼠和小鸟);小鸟的下面有(松鼠和小兔);

师: 那小鸟,小松鼠,小兔当中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呢?

生:(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完成学力单上用上下说一说,全班齐读一遍。)

4. 数学游戏(二):我说你猜 

师:小动物们给树爷爷过生日可开心了,它们还玩了一个游戏,也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参加。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我说你猜。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树爷爷呀会给我们一些小提示,我们要通过这些小提示猜一猜树爷爷说的是哪一只小动物,请你用动作来告诉大家。如果你觉得是小鸟,你就做一个飞的动作,如果你觉得是小松鼠,那就做一个小松鼠吃松果的动作,如果你觉得是小兔子,你就做一个长耳朵的动作,听明白老师的要求了吗?

师:准备好了吗?请看树爷爷的第一条提示:它在小兔的上面。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说是小鸟,有的小朋友说是小松鼠,那到底是谁呢?请看树爷爷的第二条提示:它不在最上面。那它一定是?(小松鼠)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答对了吗?老师现在要采访一个小朋友,请他说一说他是怎么猜出来的呀!

师:想不想再猜一次呀!好,请看树爷爷的第一条提示:它在小鸟的下面。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说是小松鼠,有的小朋友说是小兔,那到底是谁呢?请看树爷爷的第二条提示:它不在中间。那它一定是?(小兔)

师: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实在是太快了,真让老师佩服呀!

5. 数学游戏(三):摆一摆

师:下面咱们再来玩一个动手的游戏“摆一摆”。请用你们课桌上的数学书、本子和笔袋来完成。

①我来说,你来摆(师说生摆)

师:把数学书放在课桌上;本子和笔袋放在书的上面;笔袋不在最上面。

(生摆完后,上台展示摆法,利用电子白板拖动图片进行摆一摆。)

师:你能用上下说一说这些文具的位置吗?(指导学生完整描述: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中间的)谁在谁的上面,也在谁的下面。)

②你来摆,他来说(同桌互动)

师: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这些文具,然后请你的同桌用“上下”说说它们的位置。  (明确要求后学生开始游戏,并请一组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③师小结(整理用完的文具):请同学们快速地整理好自己的文具,坐好。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体会上下

1.完成学力单练习联系第1题:用“上”或“下”填空。

2.百宝柜:完成学力单练习联系第2题,填一填,说一说。

师:同学们,树爷爷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它的百宝柜,(课件出示百宝柜)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吧,里面都有哪些东西呀?那你能用上下来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吗?(生自由的说,只要正确都予以肯定,并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全班订正)

3.寻宝物:完成学力单练习联系第3题。

师:刚刚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原来是淘气他说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去帮帮忙。看,小机灵狗要送给淘气一个宝物,宝物就在这三个盒子中的一个,但是却不知道宝物在哪个盒子里,根据小机灵狗的提示来猜一猜吧!   

师:宝物放在1号盒的下面,那么宝物可能放在几号盒呢?

生:宝物可能放在2号盒,也可能放在3号盒。

师:我们来看看机灵狗说的第二句话,宝物放在3号盒的上面。那现在你能说出宝物放在哪个盒子了吗?

生:宝物放在2号盒。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因为宝物可能在2号盒,也可能在3号盒子,机灵狗又告诉了我们宝物放在3号盒子的上面,所以宝物就在2号盒。

生2:因为宝物在1号盒下面,所以就不在1号盒子,宝物又在3号盒的上面,所以宝物不在3号盒子里,宝物既不在1号盒子也不在3号盒子,那么宝物就在2号盒子里。

四、总结全课,收获“上下”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上下。

生2:我知道怎样判断物体的上下了。

2、师:你觉得谁的表现最棒呢?(完成自我评价加分表。)

五、拓展提升:小小推理家,完成学力单练习联系第4题。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2

集体备课是教师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的专业化成长平台,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要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提升为生长点,通过“严、实、细、”三个关键环节的把控,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严明关

1、制度关

集体备课既是教研活动,也是教学管理活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让教师有“规”可依。如四定”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人员);中心发言人制度;课任务分配管理制度;新老教师分层备课制度;教案、课件管理制度;教学录像制度;出勤管理制度;检查督导制度等,教研组应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检、考勤、统计等结果上报主管校长,校长将及时通报集体备课情况。对无故不组织、未参加者,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督促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集体备课,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2、领导关

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策划者、组织者,备课组长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教研能力,要始终站在体育教、学、研、训的最前列,对相关的问题要有深入的研究,要统领全局,主动地、创造性地提前设计好每次集体备课的主题和内容,组织大家全面、深入地进行学习、探讨;对问题的争议要有科学、艺术的裁决,使全体教师在交流甚至是争论的氛围中,对教材、教法、学法、练法有一个更新、更深的认识,实现双赢。组长要善于引导、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体现合作性、实效性、研究性、创新性 、统一性(辩证的统一)、超前性、完整性。

3、认识关

要搞好集体备课,必须从教师观念和认识抓起,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参与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与备课组休戚与共、荣辱相依;应树立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反思意识,促进教师备课行为的集体化、自觉化。集体备课中要处理好组长与组员的关系、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二、细节关

集体备课要遵循“备前研讨—主备人备课—个人初备—形成共案—个人二备—课后修改归档”的流程,从抓紧抓好每一个操作关联环节的细节入手,循序渐进地逐步落实,使集体备课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手段要都能集中群体智慧把课备深,备透,备活,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1、备前研讨关

集体备课前要组织大家共同分析本学年、学期、单元的教材体系、目标体系,让教师明确备课目标、任务、课题,编排出学期、单元备课计划。不管是谁来上这个课,都要围绕集体备课目标体系、计划体系来进行教学设计,你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手段,但是不能改变教学整体目标,以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指导性,减少盲目性。

2、个人初备关

在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钻研课程标准及有关资料,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单元教学或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教育点。设计合理的练习方法、手段、形式、量与强度、评价方法、标准、注意事项等。思考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参加集体备课。以便会诊,排除困难。同时要注意超前备课,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带好提前一周或一个单元的教案。

3、主备关

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主备人,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简案;协备人具体负责组织、记录工作。主备与协备要尽量做到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主备人向本组教师详细介绍本单元或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破考点,及时突出重点,教材的取舍整合,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集体备课关

集体备课时,主备人应向本组教师详细介绍本单元或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教材的取舍整合,教学方法的设想等;协备人具体负责组织、记录工作。主备人应组织大家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教材的广度、难度、跨度、深度、进度;教法的完整性、系统性、针对性;练习的时间、距离、间歇、次数等进行优化。帮助共同理清教学思路,改进原有教案的一些不符合学情的教学手段。主备人应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改,如跳跃练习中,如果让学生长时间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跳远或三级跳远练习,会使学生体力下降,甚至出现疲劳积累而造成意外伤害事故。集体备课时应紧扣练习的量与强度,进行集体攻关,使量与强度得到最优化考量,使教学方案最佳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课堂有效性。

5、二次备课关

各教师针对集体备课时全体教师提出的教法、学法、练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建议,结合本班与教师实际,对自己的初备教案,通过“标、增、改、删、调”方法等不断进行消化、补充、改进、完善自己的教案,获得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6、整理归档关

经过集体备课形成的二次教学设计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备课组要适时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主备人与协备人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收集、整理教师课后反思的教案,对集体备课的共案进行修改、完善集体备课的教案,把文本教案与电子教案一起交备课组长,备课组将一学期的集体备课教案、电子文稿收齐, 交教研组留存,并以校本资源上传学校网络系统供全体教师共享。

三、实效关

1、真实关

要提高集体备课的含金量,就应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进行集体备课及研讨。备课组应及时筛选出教师备课中反馈的典型性、突出性的重点、难点、疑点为切入点,从常态、多元的角度,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深化教材解读,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简化教学组织、量与强度等为突破口,以提高集体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指导性。如滚翻学练中学生滚翻时分腿、低头不充分、团身不紧等问题;如支撑跳跃中学生助跑、踏跳、第一腾空的协调配合;推手与第二腾空、落地后的保护问题等,通过集体备课,借鉴、汲取其他教师更好的方法、更有效的手段、更周全的教学组织,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合理、教学进程更科学、教学组织更严谨,提高教学有效性。

2、反思关

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专业成长,需要年轻教师以更细腻的心思、更敏锐的洞察力,回顾、审视,去梳理、剖析备课与上课各环节是否科学,如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教学进程设计恰当性、教学组织的严密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量与强度的科学性、教学难点的突破性、偶发事件处理的合理性、教学效果的最佳性等。通过整体反思、专题反思、细节反思相结合,不断改进与提高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耐久跑练习,一节课跑多远的距离?一次跑多少距离?跑多少次?用时多少?间歇多少时间等,既反思预设出时量与强度的适切性,也反思练习过程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设计与实践的相融性与适宜性。

3、合作关

“闭门造车”和 “孤军奋战”的备课形式,不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备课组长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互相、合作、共享的集体备课氛围,针对备课与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全面、多元、深入的品、评、析、辩来进行教学会诊,提出针对性、实效性的改进建议、优化策略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如中长跑练习的量与强度;体操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武术、广播体操教学的讲解与示范的时机;教学节奏的把控;场地、器材的设计与运用等。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教师更要勇于交流,善于交流,通过对比、吸收、改进、提炼、创新,形成教师个性特色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特色资源,把集体智慧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方案最佳化、教学过程不断最优化,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建平.课程领导力的着力点—加强备课组建设 [J]. 上海 教育,2007(10).

[2] 徐继锋.当前体育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 [J]. 中国学校体育, 2009(11).

[3] 刘苗.谈体育新课程的有效备课 [J]. 体育教学,2007(2).

[4] 李童.落实集体备课建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 [J].体育科技文献报, 2006(8).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设计;规范;借班;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1-0029-02

课前接触教材借班上课是考察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比较真实、客观的评价方式。如何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何利用教学技巧有效掌控课堂,消除师生间陌生的隔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顺畅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都是提高借班上课有效性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设计奠基础

1. 学情了解明基础

学情了解是体育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拿到教材往往只会问有多少学生?男、女比例如何?就匆匆按照教参或已有的资料和经验设计教案,上课后才发现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掌握的技能差别较大。在某市教坛新秀评比中,一位教师在明知道学生已掌握肩肘倒立技能的情况下,依然按初学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出现部分学生拒绝配合教师练习的尴尬场面。另一种情况是学生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达不到设定的教学要求,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学情了解不仅要知道借班学生该项技能学习情况、运动素质状况,如:是否学过?技能掌握情况如何?运动素质的基础如何?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有些班学生智商较高,学习领悟能力强;有些班则可能较散乱,组织纪律性差,运动能力不高,动作技能掌握能力弱。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和步骤是上好借班体育课重要的前提基础。

2. 教材处理重实效

教材处理是教师课前最难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教材一般是课前几小时获得的,教师没有试教机会,某些时候甚至连帮助布置场地的人都没有,教师必须按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有限的教学资料独立地对教材进行课程化的处理。有些教材内容较简单,学生基础较好,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师要分析动作技术结构,细化教学步骤,让教学程序严谨有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些教材比较复杂,学生基础不佳,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如一些体操的组合动作)。体育教师处理教材时,必须要有单元教学的概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课次,根据课次来设计教学步骤,切不可为完成教学内容盲目加快教学进度,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教材内容是前滚翻―两叉起―转体180°―接肩肘倒立组合教材时,先要了解学生能否完成前滚翻和肩肘倒立,若学生还没有进行过肩肘倒立学习,就要把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肩肘倒立上,决不能草率地把完成组合动作定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听课者理解你的教学意图,要向学生说明这是本教材内容的第几课次,达到哪个教学目标。较好的教学设计是,在课堂的起始部分教师展示完整动作,结束部分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完整练习,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3. 教学组织少、简、精

为让体育课出彩,有些教师喜欢用新颖的队形、花样的场地、多样的器材来增加体育课的精彩度。但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组织很难在短时间内领悟,影响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借班上课要求队伍组织少、场地布置简、器械使用精,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曾看见一堂印象深刻的投掷轻物的优质课,教师把拉力带作为器械,从用拉力带做准备操,到通过反弓拉伸拉力带来学习体验投掷挥臂动作,用拉力带打结当投掷物学习投掷,最后又用拉力带做放松活动。整堂课教学都采用简单的四列横队队形,除相互距离调整外没有做其他变化。一材多用教学很简洁、流畅,学生练习很兴奋、新奇,教学效果非常好。借班上课场地布置、器械摆放尽量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看就懂。器材尽量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到底、充分利用。简捷组织、简单使用、多样变化才能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4. 教学步骤有预案

借班上课最难的就是学生技能学习的难易程度控制。由于对学生运动领悟能力、运动技能基础不了解,给教学进度和教学重难点把握带来困难,在写教案时就需要有预案的准备。学生学习、运动能力难以达到预定教学计划时,该如何降低技术难度和要求。若学生的技能基础和学习领悟能力高于教案设定的技能目标时,该如何拓展提升。常规班上课还要特别注意男女生之间的运动能力差异,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有效把握教学节奏是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真实体现。

另外教学时间的控制上也要有设定。对体育课堂起始部分、基础部分、结束部分重要时间节点要有较清晰的时间概念。教学组织合理、教学过程顺畅,提早完成了教学设计内容,就要有适当的教学补充。若某个教学过程超时,影响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心中要有预案,简化或舍弃某些可选内容,在保证教学完整性的基础上,控制好教学时间。

二、规范教学提实效

1. 开课立威整队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借班体育课成功与否,开头几分钟很关键。由于学生与教师都是初次接触,学生充满了对上课教师的好奇心,体育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肃认真的态度、响亮规范的口令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纪律严明。主要可以从学生队列队形的整齐、规范及强调课堂纪律入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令行禁止的课堂纪律为整堂体育课教学做好铺垫。

2. 漂亮示范引赞叹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喜欢都是从教师充满力量与美感的示范动作开始的。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不仅要优美,还要体现力量和准确性,当学生被教师的示范动作震撼时,不仅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能激发学生学好动作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曾看到一名体育教师在武术教学前向学生展示了一套高标准、高难度的武术套路,震撼了全班学生,结果原本枯燥的武术练习学生却学得很认真、很有兴趣,课堂效果很好。同时教师的衣着、打扮也要干净、利落,向学生展示精神焕发、阳光活力的形象,为实施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3. 课堂观察巧变化

敏锐的课堂观察,是体育教师了解学生即时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的必要途径。同时对借班上课教师来说,也是调整教学程序,改变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练习情况,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思考,在不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做巧妙的变化和修正,使教学方法更适应学生的运动状态。如:练习中发现场地器械布置存在安全隐患,通过组织提醒学生加强保护和帮助。学生练习中出现错误动作,及时进行指正和改变练习方法。优秀的体育教师一定是善于观察、巧于变化的创造者,而不是受教案束缚的课堂执行者。

4. 即时激励调激情

体育教师的课堂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在课堂中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进步,即时给予激励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即时激励需要指向明确,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眼光。表扬、肯定要大声,不仅让学生自己听到,还要让周边的同学都能听到,让其感受到被瞩目的成功喜悦。鼓励、纠错要小声,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其努力改正。青少年期学生都有较强的个人荣誉感,教师的表扬和肯定,都能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是一堂优质体育课的必备条件。

三、小结

上好借班体育课,不仅需要体育教师日常的教学积累,更需要有缜密的教学设计和应急的教学预案。体育教师要在了解借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案,为教学理清脉络。课堂组织上要规范、有纪律,合理调控,做到张弛有度。教学上更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动态,对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动作及时做好改变或修正,使教学过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漂亮的动作示范、激昂的言语激励,让教师尽快融入到学生中去,营造积极、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完成一堂生动、有趣、成功的体育课。

参考文献: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4

一、体育常态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尊重教材,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在高中模块教学中我所任教的年级是高二女生班,我们将学生兴趣爱好、师资、场地、器材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后设置了篮球、排球、武术、体操(技巧)、田径、羽毛球等作为选修项目,结合学生的兴趣、学校统筹安排进行选项编班,进行集体备课。在我所教授的《技巧》单元,教师和学生共同创编了徒手操和垫上操,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课堂效果。例如后倒翻臀练习为肩肘倒立臀部离垫打了基础,同时学生也消除了畏惧心理。将单肩后滚翻滚翻动作的头左屈,伸左臂,右脚前踢的动作在徒手操中反复练习,帮助学生体会空间感,回到垫上再练习时会很清楚滚翻及支撑方向,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在常态课教学中认真规范传授运动技术,实实在在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体会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需求,合理设计,开发教学内容。

二、体育常态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体育常态课教学中要将教学目标确定的少而精,小而实。教师应紧紧围绕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教学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来设计教学步骤组织教学,不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由进行“放羊式”教学,也不能不顾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一下是这个练习,一下又是与内容目标无相干的其他练习。例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是“一大二小三高跳”脚步动作的初步掌握,技能教学目标是使约65%的学生动作技术掌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练习手段为(1)行进间徒手做伸臂,指腕上挑的肩上低手投篮模仿练习;(2)跨步拿“固定球”投篮模仿动作,实现拿球与跨步的衔接;(3)再将球抛向体前当球反弹起来时接球投篮练习,更进一步体验拿球与跨步的协调配合,因为同学们的基础不同,按球性掌握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体验探索中尝试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动作,通过个别纠正指导,和同学间互相分析评价取长补短,每个同学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三、体育常态课课堂常规的落实

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具有强制性、一贯性和教育性,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和调控的保证,体现着体育学科的特征,也是体育教学的一种特有的课堂文化,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表现在课堂服装的要求,出勤的纪律,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有病先请假,课前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内容和目标,课后小结等;严密的队列队形练习,有组织有纪律的队形调整,学生上课仔细听讲,认真模仿,积极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搬运器材,布置场地轮流值日制度,轮流创编、组织准备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增强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四、体育常态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特征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顺理成章的完成动作技术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应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我尽量把技术复杂的新教材安排在先,把易引起兴奋的内容,如游戏安排在后。例如武术《形神拳》教学中,我把新授动作拆开安排在准备活动徒手操中,如插步双摆掌,左一次,右一次连贯做,反复体会转身摆掌立圆的动作,做熟了与转身弓步勾手推掌组合就非常流畅。再将两人一组的拉手角力练习安排在新教材学习之后,既提高同学们的兴奋性,又增强了全身协调性和上下肢力量,同时也加强了规则意识。对于高中女生的教学我尽量采用清晰、简洁、有感染力的语言,有时再来一些激励性的口号,如健美操模块教学中,我让每个队选出队长,选择朗朗上口的队呼,该队表演时我和学生一起高呼队呼为其加油打气,现场气氛非常和谐,也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水平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规范、准确、优美、轻松利落的示范动作,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清晰的感官动作和真实、完美、精确的印象,还能有效地消除畏惧和羞涩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自觉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把教师的教转化成学生的学,努力追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和谐,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体育常态课教学手段的实施

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各种器具和设备,主要指教学的物质手段,它包括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设施、道具、挂图、多媒体等影像资料,在常态课教学中根据需要和实施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简单的,实用的教学手段。这就要求体育器材,场地的合理布置,安全有效的发挥作用,使用标志物,辅助教学要做到一物多用。安全、实用、高效,在田径必修课中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建筑物进行自然地形跑,两个大花坛和四个小花坛成了同学们进行蛇形跑,快慢变速跑,走跑交替的有效场地。这种方法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学生情绪高,运动量容易控制和调整,队形不宜混乱,活泼自然,并将枯燥无味的中长跑变得有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肺功能和全身协调配合,为今后的自觉锻炼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提高课堂效果、效率在一次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我在一个篮球场与篮筐同高的位置拉了两根长绳,在长绳上每隔2米系上红色标志物,学生相对长绳,站在2米外向标志物做投篮动作,尽量接触标志物,一节课同学们投篮出手率高出了5倍之多,同时每个同学都在教师的眼睛底下受关注,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只要有严密的组织教学,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高效课堂在小场地也是可以实现的。

六、体育常态课教学安全的管理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5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工作的七个衔接点:目标衔接、教材衔接、内容衔接、教法衔接、学法衔接、组织衔接和评价衔接,抓紧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有效帮助小学生快速、高效适应中学的体育学习。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4.004

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中小学衔接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充分重视中小学体育教材的逻辑性和联系性,突出中小学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注重以目标、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为突破口,抓紧抓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有效帮助小学生快速、高效适应中学的体育学习。

一、目标衔接

中小学的各阶段都有自己的阶段目标,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组成一个整体,后一个学段的目标是对前一个学段目标的传承与深化。因此,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要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目标体系,整体把握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领域目标,既注意学段目标的整体构思,又关注水平目标的具体实现,更要着力通过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较强的单元学习目标来指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材衔接

中小学各学段的体育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但缺乏对中小学教材内容整体上的把握,教材之间缺乏联系。中小学衔接教学应通过提炼、组织、加工、整合衔接教材,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逻辑性,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与价值,更要辩证地理解教材的“重复”现象,提高衔接教材的宽度、深度、广度,突出教材的升华与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影响教材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初一阶段的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小学体育教材,巧妙降低初中体育教学的台阶,以小学学习过的技能为导入口,从学生熟悉的运动项目入手,温故知新、瞻前顾后,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的阶段,更好地做好从小学到中学的平稳过渡。

三、内容衔接

教学衔接首先是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学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延续性,遵循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如“课课练”是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通过“课课练”的内容来巧妙衔接教学,不断挖掘和提炼出更有新颖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课课练”方法,与主教材进行科学搭配,为学生量体裁衣,使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获得最佳化的练习效果。针对蹲踞式跳远技术教学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四个关键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练、赛的内容、方法时应针对性地设计跳跃游戏来衔接,如新授课中学生初步接触跳远的教学,起跳的动作要求进行“跑跳步”、“腾空步”练习2×20次等,提高学生摆臂、蹬地、踏跳、腾空、落地等动作中的上下肢协调性,让学生体验跳远的节奏感、速度感、腾空感,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使跳远建立在学生想学,乐学的基础上,使教学的衔接更显自然。

四、教法衔接

教法衔接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要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利弊等,结合学校、学生、场地器材实际,因材施教,因需施法,量体裁衣,突出教法的适应性、针对性、安全性,使教学方法更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内容的需要。如初一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讲解的准确性,又要注重示范的多元性,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正面、反面、镜面、侧面等示范位置、角度,为学生作出全面、不同视角的示范;教学中可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相结合,把助跑与起跳、过杆、落地等技术环节,适当分解,以利于技术的快速掌握;练习中可采用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变换练习法等来提高学练的针对性;可采用预防与纠正错误法,通过比较法、图示法、诱导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让学生观看正确、完整的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来纠正错误。如武术动作串联的学练要针对7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突出动作间的动态联系,改善动作技术之间相互衔接,串联教学的初期宜采用完整教学法,把动作规格、要点、路线讲清楚,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概念。然后针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所进行的分解教学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动作的细节,提高动作的完整性,防止人为地破坏动作的连贯性。

五、学法衔接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初一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教材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情境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方法、能力;指导学生根据合作、探究学习基本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拟定出基本符合本组要求的方案。引导学生在学习、练习、尝试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学习策略,使大家在学习中交流,提高学、练、赛的有效性。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学练活动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修正合作学习方案、策略,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当学生偏离活动主题时要给予暗示或指明,以建设性的态度,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积极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维持好整个课堂的秩序,及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合作学习不断向纵深发展。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基础配合中的配合的方法、时机、位置的预设与应变。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提示接应,并在实践中反复演练去感知、纠正,不断提高学习有效性。

六、组织衔接

中学体育教学的特性,使得体育教学的组织是一项科学严谨、细致、周到的工作,一环扣一环,来不得半点的松懈和麻痹。初中新生进校初就应结合体育教、学、练、赛等活动组织要求,师生共同制定出“少而精”的体育课堂教学纪律常规,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遵守。要抓紧抓好组织教学衔接,要求教师对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等进行严谨、细致的考量与斟酌。要明确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怎么教、学、练。是进行分组教学是分组不轮换或分组轮换?是两组一次轮换、三组两次轮换、分、合结合?练习的量与强度、密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场地、器材的选用与设计等要不断优化组织教学设计,使教学进程,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如组织迎面接力赛游戏,要强调用哪只手交接棒,并划分交接区、缓冲区;投掷教学时,要在统一指挥下,按口令进行掷、捡,做到令行禁止。单杠、双杠、垫上运动、跳箱等有安全隐患的教学保护与帮助要“眼快”、“手快”、“腿快”,要合理运用接、托、顶、送、挡、推、拉、提、扶等方法,对学生实施重点性的帮护;在双杠、跳马、山羊练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使用异性小老师,协助教师进行帮护,师生一起共同建构起学练的安全屏障。

七、评价衔接

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注意教学评价方法的衔接。把评价贯穿课的始终,树立“处处有评价,时时促进步”的思想。初中低年级阶段,教师应逐步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并让学生参与到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的评价中来,在学习评价上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注重评价的主体性、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人际关系等纳入学习评价范围,并充分结合“五评”---自评(学前、学后);组评(内、外);师评(段前、段后);选评(人员、项目);综评(身、心)等。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性自评既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要明白自己的不足;通过学生共进性互评,既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更要善于“借鉴”别人的长处。教师评价既要榜样引领,激发个性;又要善用肯定,激引参与。既要慎用否定,又要纠错,更要激励信心,善于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事而异,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适时、及时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斌.中小学体育衔接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J].中国学校体育,2009.10.

[2]常恩元.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J].体育教学,1994.4.

武术单元教学设计范文6

首先回顾一下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观摩展示活动的发展历程。2004年在肇庆,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主办第一届,目的是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从无锡的第二届起,改由体卫艺司委托我们学会主办,每两年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五届。针对前两届活动的不足,分别在大连、宁波举办的第三、四届增加了展示后的研讨,力图使观摩展示活动由关注方法和具体形式转向对体育课程改革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但效果不理想。

结合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和关于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的要求,我们提出从第五届起展示活动的目的要从“以表扬先进、展示优秀课的具体形式为主”转向“引领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在安排活动日程时要求宁肯少展示几节课,也要保证足够的研讨时间。依据“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的认识规律,要求展示活动不只让人看到“有什么”,更要了解“为什么”,并与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市金水区商量,把这一要求贯彻到包括开幕式阳光体育展示在内的各个环节。

实际进程表明,第五届展示活动较好地实现了这一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今后组织教学观摩展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结合教学展示进行互动研讨,符合“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规律

把总结、展示、交流教学改革经验和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研讨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提高观摩展示活动的综合效益,也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推动课程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一位大学教授在研讨现场发言表示,通过观摩此次展示课和参加现场研讨,他认为在有关体育理论的研究方面,再一次走到了实践前面。建议今后各地在举办类似活动的时候借鉴这一做法,重视提高综合效益,重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使观摩展示活动得以更普遍、更经常地开展。

二、在展示课现场就地组织上课教师、指导教师,专家与观摩教师共同参与研讨和交流,这种形式值得大力提倡

现场就地研讨,可以有的放矢地围绕所观摩的展示课进行讨论,还可以探索和交流体育实践课背后的理论问题,从而把学习观摩和深入探讨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结合起来。研讨时不但有专家评述,还有上课教师关于备课过程的思考与说明,参与观摩的教师还有机会就教学过程的某些方面表达肯定与质疑,为一线教师与专家交流提供了机会,是挖掘展示课内涵、探讨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希望各地在组织研讨方面采取更多、更好的形式,吸纳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使体育教学研究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百花园呈现出繁花似锦的绚丽局面。

三、举办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更提倡就地,就近组织

为了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理论研究、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今后我们要在上级学会与教育部体卫艺司的领导下,在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以及广大体育教师的支持下,继续组织好两年一次的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更加重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观摩展示活动向纵深发展。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能参加全国性活动的毕竟只是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的极少数。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关于“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要求,更应提倡就地、就近组织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使更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有机会参与观摩展示。有文章介绍说,美国全国有5

000个教师培训中心,按其全国3亿人口粗算,平均每6万人就有一个。而我国人口60万以上的县不在少数,是美国一个教师培训中心覆盖人口的10倍。建议积极探索健全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范围内开展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相结合的机制,使五年一次的教师全员培训真正得到落实。

赖天德(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总的来看,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开得比较成功。从展示课反观授课教师与指导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的理解,大体上已逐渐趋于一致;通过研讨,对一些过去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现在也都逐渐地清晰了起来。值得欣慰的是,不同意见的争论少了,趋于一致的共识多了,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的能力提高了。我认为,这次展示活动对与会的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坚定课程教学改革的信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自己也在这次观摩展示活动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与鼓舞。现就通过展示活动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谈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体育教学改革将朝着创新求实的方向发展

改革就意味着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须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实施。通过10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广大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这次展示课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师都力求在组织教法上有所创新,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追求创新的实效性。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克服了那种片面追求热闹、翻新花样、华而不实的作法。我认为这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创新求实”应当是我们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二、有重点地全面整合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体现学习目标多元特征的同时,还应注意有所侧重。”“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与价值。”过去,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课程多元目标时,有些教师往往把“五个领域”的目标一股脑地写到教案中去,不知道如何进行整合。有些目标,特别是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与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脱节,形同虚设。而在这次的观摩展示课中,大都以运动技能教学为载体,以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为重点,结合教材与教法的特点,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样做既有利于重点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我想这种作法很可能会得以推广。

三、更加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可以说已深入人心。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基本上也都成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共识。他们认识到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不仅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同时也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与满足学生运动欲望的需要。因此,在这次展示课上,授课教师都比较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如每进行一项练习都提出练习次数的要求,而且几乎所有的授课教师都专门安排了“课课练”,用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我认为,运动负荷的安排将成为今后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通过掌握与提高运动技能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强调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过去贯彻落实这一理念,许多教师主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娱乐性较强的练习内容或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通过实践,大家体会到这种作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并非长远之计。于是就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组织教法的改革上来。在组织教法的趣味性与实效性上多下功夫,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与提高运动技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得到激发与升华。与此同时,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这些作法,在这次展示课中都有较好的体现。我认为,这一作法将在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得到普遍的关注。

五、结合体育学科与学生年龄特点运用现代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课程改革之初,由于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这些学习方式缺乏深入研究,运用这些学习方式大多比较表浅,徒有其形,难有其实,因而受到诸多质疑。在10年的改革实践中,广大体育教师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结合体育学科与学生年龄的特点,灵活运用现代学习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在对运用现代学习方式求全责备的少了,共同探索的多了。由于运用现代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个问题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必将受到理论工作者与广大体育教师的广泛重视。

六、积极探讨运动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运动技能既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是实现课程其他目标的载体,因而运动技能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这一点在这次展示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展示课的教学设计来看,许多教材教学单元的学时都有所增加。这反映了大家都想克服过去那种“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的作法,希望让学生学得好一点,学得扎实一点。但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样子,具体达到什么程度,仍然不太明确。

课程标准列举的运动技能类别与项目很多,显然不可能让学生对每一个项目都学成一样,即便是同一个项目,不同的学生所掌握的程度也不可能一样。于是对不同项目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及其等级标准的探讨就势在必行了。不同项目的“有所体验”、“初步掌握”、“基本掌握”、“较好掌握”、“熟练掌握”、“具有较高运动水平”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的研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体育学科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高度关注。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体育教师也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积极探索有关运动项目学生技能目标的达成度与等级标准。这也是对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

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教授)

日前,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我照旧参加了这个活动的准备和实施的全过程。应该说,我们的展示活动越搞越好了,方向越来越正确,对基层老师的指导性越来越强了。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展示活动不断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让更多的体育教师可以学到别的老师的好经验和教学本领,让那些优秀的体育教师把自己多年研究出来的好经验介绍给别人。我想,这些目的都已基本达到了。在此我们还应该做好的一件事,就是要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来找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找到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的课题,找到今后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教学实践、方法展示和成果推广的方向。在此,我仅就参与此次活动审查、评奖、讲评等活动时的一些感受,谈谈对今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工作的认识。我想从“体育回归”、“钻研学理”、“教师技能”、“改革心态”、“培训内容”、“专家压力”几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内在关系、但实际上都是与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步息息相关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体育回归”

可能谁都能感到,现在的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有一种明显的“体育回归”趋势,这表现在:

1.展示课的名称都是以体育运动技术为名称的,而不是过去那些很像“曲目”“小品”和“电影电视剧”的所谓“主题”。

2.课的教学的目标都是以“教会什么”“锻炼什么”为主要指向,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搬上抽象的“五个领域目标”以装点新课改。

3.教师们所展示的主体内容是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大家热衷于展示我设计了什么怪诞的主题以示我的教育思想有多新;你用了什么奇怪的家用器具和生活物品以示体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他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扮演了什么人以示他多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我说了什么取悦学生的好话,让他们感到温情以示我多么地尊重学生;你引进了什么似是而非的新内容以示你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有多重视;他用了多少的废标语旧麻袋以示他很能因陋就简、克服教学硬件困难等等。

4.展示课的各个环节都会围绕运动技术教学而展开,技术教学的教法是否正确已经是广大体育教师观摩的重点和要点了。

5.相当一部分评课教师已经开始注意评价运动技术教学的细节,开始用“这时应该采用这样的练习”“这时应该是这样的比赛方法”“这个教法是不是有效应该研究一下”“这个动作的示范不准确”的话语体系来评课了,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用“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节课注重五个领域目标的实现”“这节课很有新意、有特色”“这堂课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等这样无用、无力、索然无味的语言来“忽悠”和“糊弄”广大体育教师了。

可以看出,今后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会不断地从“理念”转向“实践”,要从“虚的忽悠”到“实的进步”,还要从“粗放的课程改革”到“细致的教学进步”。

二是“钻研学理”

由于体育学理和教法研究的严重不足,体育课程依然面临着“不知道什么是‘会’”“不知道如何达到‘会’”“不知道通过什么教法能教‘会’”“不知道教多少时间能教‘会’”等等一系列学理的基本问题。但可喜的是现在有许多体育教师开始注重学理的研究了。在我点评的“篮球切入”的几堂指定教材的片段课中,指向学理的探索初见端倪,令人欣慰。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的讲解明确指向技术的细节和真正意义上的要领,使得同学们认真听讲甚至探头伸脑地听。

2.教师的练习环环相扣,难度层层叠加,学习不断进步,教师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课题,而学生们则由衷地大声说“好”,积极性发自肺腑。

3.学生课中的专项练习花样很多,而且这些练习与运动技术学习关联度很高,学生在强度较大的专门练习中呼哧带喘,运动技能的实战性练习和运动素质的“课课练”相得益彰,一举两得。

4.运动技术习得有深度关联的探究学习越来越多,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指向运动技术学习的深入思考,比如“我和对手的距离是怎样的”“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晃过对手”“我应该在接球时注意哪些问题,会遇到怎样的干扰”“我应该怎样防守”“对手高大时和速度快时我又该怎样防守”等等,这些问题与学理密切相关。

5.体育教师的评价语言更加具有技术含量,也更加有指向性和激励作用,以往经常出现的空洞、无力,甚至肉麻的“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做的太漂亮了”等虚假表扬几乎听不到了。

6.围绕快乐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的运动器材和道具的改造和创意多了,如我评的江苏的课中就见到一个硕大的篮球筐,而以往低级庸俗的破麻袋、废标语和扁担南瓜之类消失了踪影。

7.看课的教师们更认真了,他们都在关注着做课教师的教法运用,相信他们也在思考着相关的学理和教法的问题。

三是“改革心态”

在此次展示活动中,无论是展示课的教师还是看课的教师,大家的心态比10年前要平和了许多,看课教师们的眼神中多了一些淡定和平静,做课老师的教案和课堂都少了浮躁。一段时间里“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设计理念”中常见的高昂口号、宏大目标、浮躁承诺以及盲目批判,逐渐被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问题分析所取代。这种心态的转变代表着体育教师的整体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态度已经从“盲目激奋的革命精神”转变为“有现实问题的有针对性解决”,已经从“被人忽悠起来的亢奋”变成“面对自己真问题的探索”,在这样正确的体育课程教学的良好心态下,我们的课程改革有望会逐渐取得更实在的成果。

四是“教师技能”

通过评课我发现,凡是某个教师的运动技能好,对该运动技能理解得深,他的教学设计就很合理,课的技术学习的难度就有递进感和层次性,教师的讲解很清楚简洁,教师的示范很清晰,教师的指导和指点就很到位、很有效果,技能的练习方法就很多样、很有特色、很好玩,教师的技术学结就很“点穴”,教学的比赛组织就很适时适量;而相反,当某个教师在所教项目上的技能较差时,他的教学设计就很别扭虚假,课的技术学习的难度没有递进和层次,教师的讲解就感到像背书,语言很不生动,干巴巴的,教师的示范就很勉强,也不敢多做,甚至不敢示范,教师的指导和指点就似是而非也没有什么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干巴巴,通常是排成队列的练习为主,看着整齐但实际很枯燥,一点不好玩,教师的技术学结就会远离技术要点而绕到“态度”和“努力”上去,课中教学的比赛组织就难以适时和适量。由此可以看出,广大体育教师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素质的提高是普遍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课程改革能稳步向前的关键。

五是“教师培训”

在此次观摩活动中,我依然感到教师们传授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还很少,也没什么深度和“科技与文化含量”,而且,与锻炼原理与方法、运动安全、营养、紧急救护有关的内容传授依然不足,新兴的运动项目的教材研究成果依然罕见,一些有效的行为和品德的教育方法依然很空间。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都有赖于体育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很显然,国家也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当前的“国培”在全国各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本人在参加这些“国培”的过程中却发现,有一些“国培”的培训效果并不十分好,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不符合基层体育教师的需要,通过培训,体育教师们没有学到想学和急需的那些内容,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培训的内容过于学术化。现在国培任务单位基本上都是大学,由于一些大学老师缺乏对一线教师实际需要的理解,所设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学术化,个别培训机构给一线体育教师大讲体育科研方法和如何写论文等,对此体育教师们表示很不满意。

2.培训内容只限于理念讲解而没有内容和方法。一些培训机构聘请的专家只会讲课标的解读,其内容空洞乏味,从文件到理念,从原则道理到条款,从概念到文字,从国外到海外,就是没有教学内容、没有教学原理、没有教学方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线教师们自不会满意。

3.培训内容远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凌乱而无系统。个别培训单位把授课理解成待遇和尊重,请了一些平时并不研究中小学体育的领导参加培训讲课,于是内容就因这些讲师的“擅长”而显得很凌乱。

4.讲课内容过于陈旧,新兴运动项目内容和健康教育内容是明显的软肋。应该说,当前能为体育课程带来活力和科学性的,就是新兴运动项目的引入和健康教育内容的充实,如软式网球、趣味乒乓球、跆拳道、软式垒球、踢踏舞、轮滑、花样跳绳、定向运动、花毽、羽毛球、心理拓展练习、趣味田径运动、排舞、拉拉操、防身术、独轮车、各种趣味健身法、可以用于运动会和课间体育的大集体游戏、趣味性长跑等,都是体育教师们急切需要的。此外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还有各种救护的方法、运动处方的原理与方法、逃生的方法、安全的方法、营养的知识等。这些都是体育教育的薄弱环节和体育教师急需进修的,但是这些内容却在各种国培中极为少见,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更是少之又少,教师们眼前都是理论和理念,自然这样的培训效果也就差了不少。

上述这些教师培训的问题是我们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应该同时进行改革的问题。

六是“专家压力”

此次,我作为现场评课专家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我在揣摩:来到全国教学展示现场观摩的老师们希望得到怎样的信息,学到怎样的东西,他们会希望听到怎样的让他们豁然开朗的教学原理,学到怎样的实用教学方法,找到怎样一个更加确切生动的标准来帮助他们判断体育教学中的是是非非,看出现象中新课改的含义和方向。

我想他们当然不会再理会诸如“这堂课很好,用目标统领了内容”“这堂课‘淡化了技术教学色彩’”这样的错误言论;一定不会再爱听“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的区别对待做得很好”“这节课很好地运用了探究、合作和自主”“这节课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样空洞的教学评论。但是,他们想听到什么呢?我猜想,他们一定想听“这节课在什么教材研究的做法,在什么教学设计上,在什么教学环节中,在哪个评价的操作上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这节课由于教师采用了什么样的比赛和专项游戏,使‘学’‘练’‘赛’‘评’很好地融合,所以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老师面对一班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运用了怎样的分组和‘小灶’的方法使区别对待的精神体现得很好,让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这节课教师通过怎样的提问,怎样让学生边练边想,怎样适时地提供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探究了一个体育的重要原理”“这节课教师通过怎样的小组学习,设计怎样的合作情境,培养学生怎样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在体育学习中进行合作”“这节课教师怎样留下作业要求,怎样确保运动安全和学习效率,怎样通过学习集体的自制力很好地让学生们进行了有效果、有延伸、有探究、有合作的自主学习”“这节课怎样把知识点的传授、技术的提高、有针对性的健身很好地融为一体,让体育体现了‘体育为健康’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等等。而这样的期待是不可能用似是而非、宏大而空、漂亮而虚的说法可以欺骗得了的。此次我评的三节课就必须用许多篮球的专业知识,用更加专业和科学的语言,必须带有学理探究性的原理来引导教师,来评价教法,的确很有难度。因此,我感到,作为专家将来为体育教师服务的难度更大,作为学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更脚踏实地,更多学习专业知识,更深钻研教材和教法,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学理,这样才能适应今后的课改,当然,我也希望我的这个认识能与每个体育课程教学的专家学者们共勉。

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第五届观摩展示活动已于2012年10月14日在河南郑州圆满结束,带给人们的有兴奋、有欣喜,也有思索,课改10年的成果在本届观摩展示活动中体现了许多。展望新课改,人们不禁会问:距成功的课改还有多远?实际上,第五届观摩展示活动作出了无声而有形的回答:再努力一把,就在眼前。因为,第五届观摩展示活动中已经看不到课改中曾经出现的“乱象”,而看到了教学内容逐渐步入正规,探究学习不再完全流于形式,评价方式更加灵活了许多。

一、课改中的“乱象”已逐渐消失

体育新课改初期,由于人们对课改理念、要求尚未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一度出现了内容随意选、方法误解用、评价在走偏的混乱局面。甚至是具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也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犯起了难。还有一些行动较快,但理解不深的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偏离了轨道,如把扁担南瓜、扫把、稻草、多米诺骨牌等都引入了课堂;在放羊式教学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科学放羊”;形式化的扎堆探究比比皆是。这些异化课改的各种“乱象”,使正规的体育课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部分老师难以判断孰是孰非,结果就产生了茫然,而不知所措。但本届观摩展示活动充分展现出了老师们面对课改的冷静与从容,正确地选择了教学内容,准确地运用着新方法,也在灵活地渗透着过程性评价。总之,“乱象”不乱了,“方向”找到了。

二、教学内容已逐渐步入正轨

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一向是最重要的要素,没有内容就无法实施教学工作;内容不合理,教学目标也将随之偏离。从第五届观摩展示活动老师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来看,已经告别了昔日的“乱象”,扎扎实实在教新课改要求的、该教的、能教的内容。小学、初中、高中观摩展示活动教学内容统计中有惊人的发现:从教材中选择的内容和校本开发内容共占98.32%,非正规内容仅有1.68%。其中小学的所有展示课中有97.66%的都来自于正规项目内容,初中有98.21%,高中有99.35%,而且内容选择涉及面较广,小学选择有田径、体操、小足球、小篮球、武术等16类,初中14类,高中16类。说明老师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已经逐渐步入正规,仅占1.68%的非正规内容也将会随着课改的推进,逐渐消失在课堂中。新课标修订版在教学内容上已有了明确的建议,而且是按照不同水平段给出的内容选择建议,相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快将不再成为老师们的困惑。

三、探究学习正远离形式化

新课改倡导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入课堂,顿时如同炸开了锅似的,形式化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拥而上,尤其是流于形式的扎堆探究更为多见。诸如只提问题,不留足思考时间的蜻蜓点水式探究;只分组而不提要求的泛化式探究;只布置任务而不引导的盲目式探究等,都是形式化探究的具体体现,反映出老师们用了新方式,但由于对新的学习方式未能达到深刻的理解,结果就使得探究学习偏离了轨道。时间浪费了,效果却不明显,学生的探究能力也难以有明显的改观。而第五届观摩展示活动有了真探究,说明对该方式的选用已经在回归探究学习的本源。

四、评价方式正趋于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