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理财的必要性 学习途径 理财应用
一、高中生理财的必要性
近年来,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压岁钱管理相比从前会更宽松一些,相对有独立能力的高中生就更是如此了。由于人们普遍的认为成年后就应该自己生活并自己理财,而法律上界定成年与否的标准是年龄,大部分高中生的年龄在16周岁到18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未成年人一般被认为心理年龄成熟度较高,就得到了比较普遍的、程度比较大的理财自由。
可惜的是,课本中的理财知识非常少,仅仅有一句“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和一些关于股票债券的笼统概括,这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高中生阶段的未成年人自以为对金钱有所了解,实际上他们中的大部分对金钱的概念更多的限于数额。不知读者是否听过身边的大学生们说起“钱原来这样值钱,以前父母给付钱的时候都没什么感觉”之类的言语,笔者曾多次听到学生这样抱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部分学生高中时期都跟父母同居,生活起居由父母供给,平时的支出由父母控制,到了大学后,财务完全由自己来进行打理的时候,他们才渐渐的开始有了明确的金钱概念。因此,高中生非常容易因为金钱概念的模糊而花钱大手大脚。
根据一份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约20%左右的高中生拥有超过5000元的年存储额,而年存储额超过1000元的高中生则大约有62%,该调查报告在最后根据调查人数和全国高中生总人数(不含港澳台)大致预计,全国高中生一年的总存储额大约为一百五十亿元。笔者私以为,这样可观的数额不论是被没有金钱概念的拥有者随意挥霍掉、或是躺在银行中等待每年的微薄利息,都是很可惜的;因此,倘若高中生多多接触金融理财知识,这样资源浪费的情况就能大大改善。
二、合理利用金融方向的书籍、报纸与新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高尔基的名言。此言不假,想在要对金融理财有更多的了解,读书看报是最直接的了解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新闻,可以通过了解国家的政策,帮助高中生从侧面的了解经济背景。
(一)通过书籍接触金融理财知识
国内外金融方向的书籍大约分为入门、中级、高级等。一般来说,针对高中生的年龄段,能够涉猎一些入门书籍,对一些经济学原理有所了解,并拥有对经济体系的运转有所看法也就足够。在所有的此类书籍中,内容最为严谨的大都是教材,故而下文笔者将介绍几本适合高中生作为读物的经济学教材。首先,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金融方向内容的人大多知道曼昆,他绝对称得上该领域的大家。而这本教材大多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使用,内容基础、行文优美有趣,很适合高中生略作赏读。其次,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该作者研究的内容横跨多个相关的领域,因此他的书行文竟是难得的结构宏大,糅合甚多元素。此书对于高中生这样的初学者而言,可以快速的帮助他们在思想中构建一个对经济学的认知框架。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上述的两本书虽然出自大家之手又各有优势,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公允性,很好的补充了前两者的不足。最后,由我国知名学者梁小民、宁承先、尹伯成等人编纂的相关书籍大都行文严谨,均适合高中生选读。
(二)通过报纸接触金融理财知识
受益于证券市场近年的繁荣,金融类报纸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其实,理财包括的不只是支出,更多的是怎么样投资。近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股市,然而高收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因此笔者虽推荐高中生可以阅读一些财经报,却并不建议受高中生此类报纸的影响而轻率的将手头尚算微薄的资金投入股市。最值得一看的金融类报纸有:《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新闻联播。虽然大部分的内容似乎是民生、我国与各国的互相访问,却会从侧面看出当下值得投资的产业和项目。
三、理财类应用
目前应用市场上有大量的理财应用,通过下载其中比较合适的应用,关注它们的推送消息,可以对金融理财知识有所了解。这一类应用在设计时由于面向的人群较广,会考虑到使用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将使用方式设计的比较简单,不会有太专业的理财模块直接划分。
虽然针对高中生群体的理财应用较少,但也不是没有,此处推荐几个较为合适的应用:压岁宝、快乐宝、未来宝和财富宝等。这几个应用针对高存储性的高中生群体设计,比较适合高中生使用。
理财夏令营这个模式最早在美国出现,别名“省钱夏令营”。是的,就是通过夏令营教导孩子怎样适度消费。不过,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也称它为“赚钱夏令营”,通过参加这样的夏令营,可以帮助高中生进行理财实践。在美国早期,此类夏令营通过教导孩子们对入门的经济规则和财富观念帮助其培养较好的投资理财素养,最直接的是帮助他们防止因大手大脚过度消费成为“卡奴”甚至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众所周知,这是美国人的消费常态。当这种模式运营的夏令营进入中国时,考虑到中国家长一手包办家庭财政的模式,更多的会帮助理财知识还为零的中国孩子了解金融理财知识,并通过让他们尝试建立自己的账户并进行管理的过程优化他们的理财思维和模式,这能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金钱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渐渐的对投资有涉猎,进而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这会使得他们在金钱管理上拥有比同龄人更超前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总体来说,对于理财基础薄弱的高中生群体这样的夏令营其实值得一试。
高中生可以直接与长辈交流,一般来说,长辈的理财经验多是比较丰富的。而平辈中已步入社会的兄长姊姊,甚至同学朋友中理财比较成功者都是可以交流的对象。同时社区、银行和学校举办的理财讲座应积极参加,同时结合自身的情况与讲师进行交流,相信可以有所进益。
四、结论
在高中生阶段,孩子就应该自己接触金融理财知识,避免日后因突然的理财自由而产生无法负担的债务,或者是月初大手大脚月末啃泡面的中国大学生常态。大致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收看新闻、尝试使用理财类应用、参加理财夏令营以及与经验丰富者的交流等方法丰富自己的金融理财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晨.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途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
[2]胡广宇.高中生消费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09).
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2
90年代末以来城市化的提速,既反映了工业高度化后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匹配的客观要求,更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的城市规模的外延扩张。到1998年,东部发达地区的Z省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工业化水平超过60%,35个设市城市以占全省0.5%的土地创造了80.4%的国民生产总值,但城市化水平仅为33.5%。从1999年开始,Z省经济发生从小规模的乡镇企业、小城镇和专业市场向产业升级、企业集中于园区及城市迅速扩展的重大转型。
这一轮城市化突显两个重要特征:
政府主导。为了推进城市化,地方政府一方面不断修订城市规划,从1998年至今,S县和Y市分别作了3次城市规划修编,将城市规划面积分别扩大了30~40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就是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中扮演主要角色,包括兴建市政设施、交通、水利、广场、办公大楼等。S县为建设新城投入了140~150亿元,每年建设资金达60亿元左右。J市政府自2000年以来在城市建设方面总投资为233亿元,每年建设资金达58亿元。Y市政府1997~2003年投入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资金达近50亿元, 仅2003年就达18亿元之多。
外延扩张。Z省规划部门统计,2004年,全省33 个县级市以上的城市在建面积为1509平方公里。2000年至2004年五年间,城市面积扩张平均每年达126.4平方公里,是前五年的3.4倍。具体表现为:一是征新地。Y市于1988年建市时只有11.05平方公里,到2000年城市面积拓展为27平方公里,2002年为38平方公里,2003年为45平方公里,2004年遇到宏观调控,为5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向外扩张5平方公里。二是划新区。2001年,J市撤县建区,全市面积由原来的293平方公里猛增到2045平方公里。三是建新城。2000年S县从老城区搬出,在原先仅占地1500亩的开发区上建新城。2004年已达23平方公里,配备面积达3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已达100平方公里,县城面积年均增长17.7%。
城市扩张的财政效应
地方政府对城市扩张的热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可以使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最大化。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发达地区政府财政的基本格局是: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效应,预算外靠土地出让收入。城市扩张主要依托于与土地紧密相关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发达地区的政府财政就是一个“土地财政”。
由城市扩张带来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发展,成为地方财政预算内的支柱性收入。在S县,2001~2003年,由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创造的税收(含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为16155万元、20054万元和26875万元, 是地方税收中增幅最大的两大产业,2002年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25.7%;200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51.6%。
土地出让金数额巨大,成为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一般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土地出让金三部分构成。相比之下,土地出让收入的地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S 县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9.2亿元,占预算外收入的69.3%;J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为20亿元,占预算外收入的58%;Y市的土地出让收入15亿元,占预算外收入的60%。
与土地相关的收费成为地方政府各部门改善福利的重要途径。这些部门收费大体分三类。一是土地部门的收费,如耕地开垦费、管理费、业务费、登报费、房屋拆迁费、折抵指标费、收回国有土地补偿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二是财政部门的收费,如土地使用费、土地租金。三是其他部门收费,如农业、房产、水利、交通、邮电、文物、人防、林业等部门,它们收取土地从征用到出让过程中与之搭得上边的相关费用。这些收费十分庞杂,透明度低,难以查清,但数额不菲,仅2003年S县土地部门的收费总量就达2.1亿元。
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居民;投资理财;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居民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观念不合理
中华民族有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但量入为出、勤俭致富这种传统的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居民的投资理财活动,使人们只注重消费计划而忽略了投资规划。与之相反的是有很大一部分“月光族”不能平衡收入与支出,连最基本的储蓄都无法实现。
(二)理财知识匮乏
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众多且各具特色,对于那些缺乏时间精力学习理财知识但是又想进行投资理财活动的投资者而言,金融中介机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行业的不规范,许多金融从业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不能很好的为理财者提供投资理财服务。
(三)对风险和收益的认识不够
正确认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但大多数居民对于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明确,很多居民盲目追求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而忽略了较高的风险性。除此之外,居民在投资理财时风险分散意识还不够强,常造成“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现象。有时候也会高估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超出能力的理财活动。
(四)金融交易环境不完善
我国的金融交易环境还不够完善:市场结构由国有银行主导,金融工具种类纷杂;金融监管效率不高,存款保险体制尚未建立;法律环境不佳,对债权人和股东利益的保护还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行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难以达标,无法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大。
二、解决措施
(一)政府部门
1.建立完善金融法规,保障投资者利益。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交易环境,需要政府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机制,对金融市场上的违规活动进行约束,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居民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2.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完善家庭投资理财。我国政府应该借鉴西方金融行业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和创新居民投资理财工具,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步伐,推动居民投资理财活动向多元化、风险分散化、安全化发展。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将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产业相结合,为居民投资理财活动提供更加高级化、多样化的选择。
(二)金融机构
1.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投资理财服务。现阶段我国大多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自身都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对于这类情况,金融机构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知识的全面性,这样才能结合居民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居民个人利益出发,为其提供合理有效的理财规划。
2.大胆创新,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理财需求。相较于普通居民而言,金融机构在获取国家政策动向、市场变化信息时更加及时和准确,投资理财相关知识更加专业和完备,分析和统计能力也要远高于普通居民。因此金融机构要关注和听取理财者意见与建议,对金融工具进行大胆创新,设计出更符合大众投资理财需求、更合理科学的投资理财产品,极大地迎合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投资理财需要。
3.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居民信任度。全国有许多金融机构和证券公司,但人们大多选择银行进行投资理财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居民对这些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不高,对市场信息的透明度持怀疑态度。对此,我国金融中介机构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评级、审核、监督和运行机制,对各类金融中介机构提供信用评级,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升在居民心中的信任度。
(三)理财者
1.转变理财观念,科学规划资产。对于投资理财者来说,要想取得理想的理财效果,转变原有的传统理财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居民投资理财要在计划消费的同时,注重投资规划,合理分配个人资金在各项投资理财活动上的分配比例,协调好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理财产品组合,尽可能的最大化收益。
2.学习理财知识,合理运用理财工具。我国金融市场上理财产品种类较多,需要理财者了解各类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对资产流动性、风险性等产品特点的偏好和自身财务状况,针对性地选择投资理财产品,制定一个有效的投资组合方案,最大限度的处理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3.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学理财。居民进行投资理财活动时应关注金融环境的变化,根据国家各项政策与讯息及时调整自身投资理财方案,调整资金在不同投资理财产品上的风配比例,极大化的降低风险。
三、结论
高质量的金融理财服务既是一国金融发达的标志,也是一国财富现代化管理的一个基本方面。如何更好更快的使居民投资理财活动得到发展,回顾全文,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都需要作出一定的努力与改变,共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何丽华.理财新视角:个人理财规划[J].审计与理财,2005(2):35-36.
[2]王洪波.浅析金融改革之利率市场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3).
[4]刘妍.张桂仁.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J].商业经济,2013(02).
[5] 李炜.石家庄市居民个人理财的分析与研究[J].当代经济,2012(19).
[6]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九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基层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基层农村信用社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
(一)网点遍布城乡
农村信用社最大的优势资源应该是网点多,目前绝大多数乡镇都有了营业网点,在城市周边地区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网点。遍布城乡的网点拉近了农信社与客户的距离,对新业务、新产品的市场开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优势也是其他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
(二)客户关系良好
基层农信社员工大都是当地人,与客户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同时基层农信社作为农村工商业、农业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途径,多年来与这些客户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层农信社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客户群。
(三)在农村市场中具有品牌效应
近年来,中央对“三农”的一系列财政支持也大都通过农信社得到兑现,许多农民手中持有专门的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存折或者银行卡,进一步拉近了农信社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使农信社的品牌效应得到加强和巩固。
二、基层农村信用社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困难
(一)业务平台落后,系统技术支持不足
目前农信社业务平台尚未建立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而理财产品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业务平台的建设,业务平台的落后导致了理财产品的缺乏。同时农信社目前的系统大都是相对封闭的系统,与基金、保险、证券等公司没有对接。目前,大部分基层农村信用社电脑网络和电子化服务还很不完善,ATM机数量少,电话银行还不普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刚刚起步,根本无法对应庞大的零售客户群体。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金融领域创新不足
目前,农村信用社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主要停留在理财产品和服务层面,缺乏对流程、结构、组织、战略等方面全方位的创新,深层次的理财业务还无法开展。现有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从传统的存贷业务分离发展出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奉行拿来主义,几乎都是复制品,存在同质化、单一化,缺乏自主创新。投资领域狭窄,绝大多数基层农信社都尚未能对证券、外汇、基金等投资领域产品进行金融创新。
(三)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缺乏专业理财师队伍,理财人员大多由客户经理兼职,素质不全面,且大部分未经过系统培训。而个人理财业务需要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基层农信社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四)客户理财意识不高,风险意识淡薄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快速增长,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部分农民还保留着“有财不外露”的理念,同时受知识文化水平限制,理财意识仍然不高。基层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市场定位主要面向广大农村市场,个人理财业务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一方面理财机构不能替客户直接投资,也不能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更不能代客实际操作,理财业务的风险必须由客户自己来买单。但是,农村市场的客户知识水平低下,观念保守,所受教育程度不高,对金融理财缺乏认识,对风险认识不够,一旦投资出现风险,就将责任归咎于信用社;另一方面由于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加上农信社理财人员在宣传营销理财产品时,过分宣传产品的收益,对潜在风险揭示不充分,导致客户对风险与收益认识不足。
三、基层农村信用社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一)加快业务平台建设,大力开发个人理财业务系统
农信社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商业银行已有的业务平台,了解其功能、性质,分析其利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尽快建设一个适合农信社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业务平台。首先,开放自己的业务系统,与基金、保险、证券公司实现对接,充分利用其他金融机构现有的特别是自己不能经营的产品。其次,开发有自身特色的个人理财业务系统。农村信用社要集中资金开发相对完善的、符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落后的硬件设备,增添新型业务机具,加快建立全国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联网,建立信息共享通讯网络,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再次,完善理财客户信息资料,建立个人理财客户信息资料数据库,根据客户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分类建立个人理财业务客户资料信息库。为理财人员提供必要的金融分析工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提供及时细致的全面服务,帮助理财人员快速满足客户的基本理财需求。
(二)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延伸理财金融领域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个人理财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同质性,当一家银行推出某一理财产品之后,其他银行马上就会推出类似甚至相同的产品,个人理财产品市场表面上是种类繁多、名称各异,实质上产品的内涵没有太大区别。一方面农信社要把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引进来努力做到其他银行有的自己也有;另一方面农信社可根据农民金融知识不足收入相对较低、承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资金流动季节性明显等特点设计适合农民的特色理财产品。农村信用社要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拓宽理财领域,丰富产品内容,打造农信社的特色理财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计划。以创新理财产品为支撑点,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信息、设备、人才方面的优势,做好理财业务技术性研究。提供关于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的最佳组合方案,设计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针对农村居民的经济、生活和金融知识水平,开发符合农民理财需要和理财心理、操作简单方便且风险低、收益稳定、能随时赎回的金融理财产品。针对农民的理财产品应该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投资起点低风险低、收益稳定、能随时赎回等特点例如,可针对农民关注的子女上学、养老、大病医疗等问题设计专门的投资理财产品。
(三)加快理财业务人才开发培养,构筑人才储备金库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一批会理财的专业人才。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员结构尚不能适应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理财业务人才开发培养,构筑人才储备库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从社会吸纳一批具有证券、保险、基金等方面的专业证书,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把有理财专业知识、懂得理财方案设计、有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引进来。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现有员工优选,通过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个人理财兴趣浓厚的精英员工进行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税收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各类业务,使他们变成需要的专门理财人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
(四)着力培育农村理财市场,转变客户理财观念
现阶段,农村理财市场正在形成,理财产品需求并不是特别旺盛,如果农信社开展理财业务可能不会出现火爆场面。所以农信社要一方面加快个人理财系统平台建设和产品开发,另一方面着力培育农村理财市场。比如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服务,可以印制一些金融基础知识读本,内容上不要局限于农信社现有业务,可以把理财产品等内容加进去,可以重点介绍自己准备推出的理财产品的特点、操作流程等。同时要特别注意强调理财产品的风险,让风险意识深入人心。客户是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基础,提高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是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对客户进行教育,提供相关培训,构建业务咨询信息平台,提升其理解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的知识,树立风险意识,接受“买者自负”的理财观念。
参考文献:
[1]夏天中.试论开展农信社个人理财业务问题[J].会计之友,2009(36).
[2]赵琪.农村信用社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J].西部金融,2009(06).
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理财方式;资产;农民
一、现阶段农民的理财方式
2015年国家了50项惠农政策,2016年国家实施了高达52项惠农政策。2016年3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在2015年,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422元,五年平均增长了9.6%,并且连续六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农民手中的可支配资金和剩余财富的持续增加,农民的自身理财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希望能够在当前“负利率”的时代背景下,做到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其理财方式相比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调查与访谈,总结现阶段农民的理财方式如下:
(一)银行储蓄占据主体
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农村相对落后、信息封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金融机构并没有对农户的理财需求给予足够多的认识,而且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农村居民固有认识的限制,绝大部分农民倾向于把闲置资金存放在银行以获取利息,并未利用其它新型的理财工具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作为政府提供信用保证的最安全的投资理财方式,并且由于其自身具有的流动性强等优点,农民可以比较方便地提取日常开支或紧急开支,所以储蓄对于农村居民家庭理财而言,仍然占据主体地位。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储蓄占51.2%,现金积蓄占36.4%,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金额也已高达2.2万亿元以上。
(二)保险理财成为新趋势
保险作为投资和保险双重功能的一种理财工具,其保障功能是它的最大的特点。个人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购买相应的适合自身的保险,从而将生活中面临的潜在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来承担,所以保险的风险较低。
在农业保险方面,随着农业种植物及养殖产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农民的风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农民选择农业保险的方式,来保证农业生产和预防潜在的损失。通过和保险公司的合同约定,缴纳相应的农业保险费用。当农作物因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导致农业收入严重损失时,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调查中,农民农业保险的参与率达到80%以上,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和反馈都很高,且农业保险投保比例在不断上升。
在商业保险方面,随着农民自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逐渐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一项关于保险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都有参与社会保险的意向,在养老问题上,62.65%的调研对象期望通过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如果财政有补贴,愿意参加农保的占被调查人员的87.84%。
(三)国债理财销售火爆但农村所占份额少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存钱到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不过1.5%,而股票、基金的投资,需要有专业的金融知识作为支撑,浮动收益虽然比较高但潜在的风险也大。相比之下,国债购买起点较低,流动性较强,投资风险低,信用度高,抗风险能力强,收益又比定期存款高,因此成为较保守型投资者的最爱。对于像绝大部分农民那样的保守型投资者,选择能够获得稳定收益和风险水平较低的国债是一种很好的理财方式。
2016年8月公布的储蓄国债利率,第五期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3.8%;第六期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4.17%。相比银行储蓄,农民投资于国债,获取的收益更高一些。根据邮储湖南分行统计显示,农村地区储蓄国债需求较为强劲,同时,农村地区对储蓄国债需求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对储蓄国债需求越大。但是在当前农民在理财方式中,国债理财所占的比重相当小。
(四)互联网理财成为农民理财新方式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日益逐步深入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在农村这个大群体日益活跃和壮大的背景下,其融资理财的渠道和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并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理财也成为新形势下,农民的理财方式之一。
根据2015年国民理财投资行为差异研究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互联网理财的使用率超过了40%,仅次于银行储蓄、基金、股票,成为第四大理财方式。80后、90后等敢于尝试新型理财方式的青年群体成为P2P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力军。针对农村的金融理财市场,其比例远远低于平均值,但是互联网理财者也并不少见。
(五)其他理财方式
在农村中,黄金一直作为婚嫁的必需饰品长期以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不断提高,黄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抗通货膨胀,而且农民长期对黄金白银的热衷度和认可度很高,因而对于部分收入较高的农户,也会选择黄金作为理财工具;另外,股市行情的持续走高,再加上农村比较浓厚的“跟风行为”,所以农村一些收入较高、储蓄较多、风险承受度较高的投资者,将家庭的大量存款从银行转移到了股市中;同时,也有极少的农民投资房地产、购买基金等方式理财,但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获取的局限性,使得农民的比重不到0.5%。
二、农村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知识匮乏且思想保守
农民在自身可支配收入增加、当前存款利率非常低的背景下,努力寻求一种理想的新型理财方式,寻求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又由于自身传统的储蓄思想根深蒂固,自身对理财的现状和新型理财方式的不了解,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低,导致当前的形势和金融背景下,农村居民的银行储蓄仍占据主体,农民50%以上的资金仍然存放于银行之中。而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互联网理财方式,调查发现,23%的受访者其风险承受能力为0,而绝大部分的农民风险承受能力在5%以下。农民普遍反馈,其自身的金融知识水平有限,理财意识较低,不懂金融知识、担心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安全性,再加上资产失窃的案例频频出现。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企业融资理财的综合实效。
(二)符合农民自身条件的理财方式单一
据调查显示,目前可供农民选择和使用的理财方式不到城市的二分之一,且即使存在某类理财方式,其理财产品的设置和要求也绝大部分面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区域,缺乏对农村地区的考虑。比如现阶段新兴发展和比较流行的互联网理财业务,其比较方便的电子银行、衍生产品和票据业务等目前在城市很普及和应用广泛的理财产品,在农村却处于起步甚至完全空白的阶段。而国债理财作为一种传统的理财方式,相比于储蓄存款,其期限、利率等各方面限额设计和要求难以满足农民的投资需求。目前,我国发行的国债期限主要以三年和五年的为主,相比较而言,国债的品种相对单一,没有适合农民的周转期更短的短期国债,不符合农民资金较少、周转性强、流动性大的要求。另外,为农民设计的保险产品,但在投保的条件和要求设置以及回馈率方面,存在着要求较高、吸引力较小、农民的信任度低等问题,并在保险的理赔等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
(三)农村理财基础设施落后
城乡金融理财的基础设施差距较大,严重制约的新型理财方式在农村的落户和实行。现今,农村金融理财的互联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落后,且网络安全存在较大的问题,缺乏正规有效的管理。基础设施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农民对新型理财方式的选择。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撤并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仅有比较普遍的农村商业银行,但农村商业银行涵盖的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却又相当匮乏。并且部分国债业务的承销网点根本不在农村设置,导致农村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空间和选择的余地很小。作为山东省的某一个县城,理财思想比较先进的农民,在农村找不到合理的理财方式,只能去较远较发达的城市。基础农村金融理财的互联网络、电脑设备、营销网点、金融市场的落后,导致部分农村地区被边缘化。
三、完善农村理财方式的建议与举措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新现状,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三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网络化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农民迫切希望和城镇居民一样,共享现代金融,让自身资产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为改变农村现阶段理财方式选择上出现的问题,为农民提供尽合理的理财方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善农村理财的内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地区的金融理财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一系列相应的基础硬件设施和网络,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适当在农村增设或转移部分金融营业网点,完善农村的理财条件,巩固农村的基础,满足农民的自身需求和要求。另外,加强对农村理财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金融服务人员的素质。目前,农村的基础金融网点服务及工作人员,普遍存在金融素质较低、业务不太熟悉、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因而,要加强人才的软实力建设,为农村理财提供更专业、更有水平的知识与人才服务库。
(二)设计合理、多样化的理财方式
目前农村存在储蓄、国债、互联网金融、保险理财等多种理财方式,但是每种理财方式都不适合现阶段农村的金融现状。以往,农民将自身资产存入银行,由于银行的储蓄率高且通货膨胀率较低,因而农民的资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银行储蓄的较高收益、低风险、流动性相对较大、门槛低等自身的优势,符合农民当时的自身现状,因而备受欢迎。而今,银行储蓄的“负利率”,使得农民在迫切寻找新型的理财方式。而理财方式并未针对当今的额金融现状进行及时的调整。因而,要针对农村居民总体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以及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结合农民收入支出季节性强,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客观事实,设计出新形势适合农民的新型理财方式,让农村居民能够做到轻松理财,稳定收益。
(三)加强理财方式的介绍和宣传,普及金融知识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农民可接受的方式,系统计划性的对农民普及金融知识。通过以专业性的金融理财人员与农民一对一的交流、金融讲座和交流等方式,详细讲解各种理财方式的特点、收益、风险。并针对农民提出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专业、针对性的介绍,以避免盲目购买、选错理财方式和迫切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收益给自身带来的财产损失。通过宣传,使得农村家庭的金融和法律知识得到专业化得到相对普及化和深化的效果。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的风险和诚信意识,优化自身的条件,让投资理财更明智和趋近专业化、规范化。
理财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负利率”时代的金融背景下,农民将全部储蓄存入银行,已不能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通过合理的理财方式进行资金的配置和规划,不仅可以增加农村家庭的收入,而且可以使农村家庭的理财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为我国金融行业的繁荣和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亚萍.关于在农村开展个人理财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3(18)
[2] 韩雪冰.吉林省农民理财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 商业保险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甘肃金融.2011(07)
[4] 时小梅.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 曹廷贵,刘博.多样与适配:民族地区的金融支持与反贫困[J].经济学家.2013(07)
[6] 王军军.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
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农户;理财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45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我国科学发展的核心。随着广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尤为显著,农民家庭盈余、闲置资金比逐年增长,农民进行生产、投资的领域在不断扩大。本文首先从广西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了解广西农户金融素质水平以及目前家庭理财现状,发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1广西农户理财现状
本次组织的广西新农村农民现代金融知识及财富管理情况调查采取了网络问卷、访问问卷,个人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遍及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梧州、钦州、百色、防城港等广西的14个地区农民家庭。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合计910份,有效率928%。为了提高问卷的有效率,利用高校生源遍布广西各地的资源,组织院校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并指导问卷填写。
1.1受调查家庭的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家庭大多数是4口之家,占受调查总数的42.9%,4人以上的家庭占40.1%,符合广西农村“大家庭”的特点。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切合实际,在调查问卷发放时我们选择了解家庭财产状况,能够进行理财决策的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年龄在25岁-60岁之间,并将其分为4个年龄层次,25-30岁的占282%,31-40岁147%,41-50岁占比最多,为421%,51岁以上151%。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占495%,高中308%,11%为大专,88%为本科及以上。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占5896%,乡镇干部(含乡镇事业单位)为12%,个体经营户956%,乡镇企业职工留守人员159%,其他职业分别有工人,司机、乡村教师、销售员、业务员、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占2629%。
1.2家庭收入情况
从收入方面看,家庭平均年收入分布情况如下:2万元以下占433%,2万-3万元占18%,4万-5万元占10%,5万-10万元占215%,10万-15万占35%,20-30万的为11%,30万元以上的为07%。通过分析,家庭收入与受调查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以及所从事职业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平均年收入为2万元以下的家庭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占574%、其中667%的家庭以务农为主(这部分家庭主要从事小农生产);学历为高中的调查对象减少到239%,大专为147,而本科只有41%。年收入在10万-15万元的家庭中,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占214%,高中429%,大专143%,本科214%;由于高中毕业的受调查人员大多目前年龄在40-50岁之间,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经验,在收入较高的家庭中占有相当比例这个不足为奇,而大专与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调查者大多比较年轻,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下,社会经验与财富积累略少,因此在4万-5万,10万-25万这几个收入层次比重相对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少;但年收入在30万以上有75%的受访者文化层次在大专以上。
收入较高的家庭中,例如年收入达20万以上的家庭均是从事非农职业的个体经营户、乡镇企业职工或其他职业。其他职业主要包括司机、工人、销售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当然,从事农业的家庭年收入在4万-20万元之间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部分家庭大多从事规模果蔬种植、动物养殖、苗圃种植、参与农村旅游项目经营等,并非只从事传统的小农劳作。而只从事传统小农种植的农民家庭,收入大多都不高。
1.3理财意识
从理财意识来看,686%的受调查者在存钱时想过让自己存款利息变多,314%的人没想过,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占588%。可见理财意识会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对于“你有过购买什么投资理财产品的经历吗?”这个问题,752%的受访者没买过,只有248%的人买过。但在随后的一个问题“你买过保险吗?”,有837%的人选择买过,主要购买的险种是医疗保险,占741%,其次是养老保险为284%,意外伤害险277%,农业保险143%,只有163%的人选择没买过。很显然,这些受调查者并不认为购买保险也属于理财的一种行为,所了解的金融知识不多。但同时也体现了保险尤其是医疗与养老保险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农民购买保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842%的受访者认为购买保险对自己有好处,只有92%认为没用,66%的人不太清楚。
针对家庭目前实际经济情况,觉得有理财必要的受访者为456%,有365%觉得不太了解理财知识,不敢盲目理财,只有179%认为没必要。可见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民是存在理财需求,对于不太了解理财知识,不敢盲目理财的这部分家庭,说明部分农民也是理性的,不盲从、不冒进,并非只是外界所评价的“保守”。只要对理财知识有足够多的了解,相信会有很大一部分家庭,会加入到投资理财的队伍当中。
1.4家庭收入分配情况
从对“现在的家庭收入分配情况现状满意程度”来看,“一般”的家庭为455%,“不满意”为22%,“没有明显感觉”为178%,“满意”的家庭仅为147%。从学历层次来分析,对家庭收入分配现状不满意的受访者,学历大多为初中及以下,占到不满意者受访者比例的561%,而选择“没有感觉”的也大多在该学历层次,占选择该项受访者的581%。选择“满意”的家庭中,大多数为专科及以上学历,占432%。由此可见,文化水平越高,越懂得如何以自己满意的方式合理的分配家庭收入,文化水平越低的家庭,由于不知道如何投资理财,不清楚何种分配方式适合自己,因此对于想要改善家庭收入状况的家庭来说,大多感觉“不满意”。另一部分家庭由于学历层次低理财意识淡薄,对家庭收入如何合理分配,表现出没有计划、不在意等态度,因此选择“没有感觉”也大多在这部分人当中。
1.5投资偏好
“如果您有一定的收入,您首先想到的财产保存形式是?”对于该问题,受访者选择买或建房子的为385%,存银行的为369%,买保险的仅为04%,选择创业的占174%,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的也仅为57%,选“其他”的为35%,主要槊窦浣璐。对农村居民而言,当收入得到提高后,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农户会优先考虑修建房屋,这导致农户会将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投资于房屋,影响了其他资产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投资结构的优化,减缓了农户收入的增加。对于目前已经购买的理财产品,具体情况如表1。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一步分析,学历层次在初中及以下的家庭中,偏好选择定期存款、保险、房产,分别占选择该产品家庭中的54.8%、55%以及46.7%。而对于收藏、信托、股票的选择则为0。与此相反的是,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家庭,已购买的理财产品主要是外汇、国债、股票基金、收藏等,占该选项比例分别为87.5%、75%、35.7%、75%。而高中学历的受访者相对于以上两个学历层次的投资特点来说,两者兼而有之。由此可见,学历层次低的家庭,偏好投资无风险或低风险资产,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理财方式多样,但更偏好于收益率高,风险相对高的理财产品。
2农户理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广西大部分农村位处山区,存在着“老、少、边、山、穷”等特点,大多仍然以“小农式”生产为主,通过调查分析,广西农户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缺乏投资理财的资金
收入是决定投资理财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家庭中,只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在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外仍有盈余,才会有理财的需求。虽然“三农”问题在近年来一直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农村居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但总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在调查中,年平均收入5万元以下的家庭占了53.3%,10万以上的家庭才有5.3%,不少农户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收入大多来自传统的养殖、种植以及外出务工等。去除日常生活支出、教育、医疗、人情等开支外,家庭收入剩余不多,这是农村投资理财市场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2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投资理财意识,抗风险能力弱
在本次调查中,几乎一半的受访者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为49.5%,素质相对较低,观念也比较落后,他们大多数不了解投资政策,不懂得计算投资收益、识别以及分析风险。多数农民只懂得以传统的方式将钱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入,或者用以民间借贷从中获利。因为理财意识和技能的缺乏,没很多农民没有理财的规划和打算,不少农村地区还出现了赌博风气盛行的情况,试图以不正当的方式积累财富,影响恶劣。此外,在农村推广理财产品的业务人员为了个人业绩,将不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农民,做出不实的宣传或不充分揭示产品风险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信息不对称,不懂识别风险,农民往往在不足够了解的情况下购买了理财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产生纠纷,会给银行和农户带来法律风险。
2.3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仍然滞后
广西农村理财环境差,主要表现在:(1)营业网点少,金融理财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较常见的一般只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营业网点,除此之外几乎没有长期稳定的专业理财队伍驻扎农村,引导农民投资者设计理财规划。同时,当代金融投资理财市场的发展需要依托各种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例如理财软件、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但因为多方原因,金融机构投入少,造成农村营业网点的营业条件差。(2)网络、宽带不够普及,导致投资理财信息难以在农村的推广。(3)农村金融服务人才匮乏,素质普遍不高。由于交通不便、经营环境差、工作开展难度大等原因,乡镇的金融人才、机构非常少,尤其是边远山区更是无人问津,比如一些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人员,几乎都不愿意到农村去销售理财产品,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大多不情愿到乡镇基层金融机构工作。
2.4针对农户的投资理财产品和投资渠道少
目前广西各农村地区正在开办的投资理财产品,大多是针对城镇居民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特点和农户收入的实际情况,因此大多理财产品无人问津,形同虚设。而且理财产品种类也非常少,例如当前有城市已广泛普及的业务品种:银行卡业务、代客理财业务、电子银行等,在农村地区仍未发展起来,导致农户投资渠道匮乏。农民的收入由于受生产周期和季节的限制,具有不确定性,资金闲置时间短,而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多要求投资起点高,投资周期长,不符合农民的实际投资需求,即使有闲钱想投资,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3提高农民金融素质,优化农户理财方式的对策
3.1多渠道着手,提高农户金融素质
(1)高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利用高校资源与相关部门合作,定期下乡开展金融知识教育与宣传。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合作,组织师资到农村开办理财讲座,免费举办培训班,也可组织金融类专业大学利用假期下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服务工作,组织农民开展金融投资理财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
(2)地方政府与村镇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金融知识宣传服务站。
可在各个村镇建立金融知识宣传服务站,邀请村镇金融机构专业人员或乡村干部和村小学教师为金融知识宣传员,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建立便民金融知识宣传橱窗等形式进行金融知识宣传。结合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农村信用体系、支付体系、保险体系建设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培训,义务指导农民进行一些简易的理财操作,激发并引导他们的理财需求。也可以通过建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聚集农民闲散资金,通过合作社专业人员参与指导,组织农民进行投资理财,这不仅能拓宽农民投资理财的渠道,还有利于解决某些理财产品金额起点高的问题。
(3)不断壮大农村金融服务人才队伍。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农村金融工作中来,包括鼓励志愿者结合自身服务优势和业余时间主动开展志愿服务,为普及金融知识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此外,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农村金融理财的课程,面向农村大力培养和输送有技能、应用型的农村金融理财优秀服务人才。
(4)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宣传手段。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覆盖全社会的媒体反复向公众进行宣传。例如可与电视台合作,制作金融知识宣传片、在政府网站开设投资理财知识宣传栏等。也可将金融知识普及列入学生教育的内容,在中小学阶段可有针对性地开设形式新颖、内容实用的金融通识教育课程。积极推广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重点宣传金融支持创业致富典型,提高受众群众学习投入金惠工程的主动自愿意识。
3.2加强农户风险意识培训
结合人民银行、银监会及各家商业银行的金融知识宣传开展工作,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宣传、反假币、征信等业务宣传工作,扩大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面,提高农户L险意识。此外,政府应委派专业人员下乡,对于那些不了解情况,又有迫切需求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统一进行培训,引导农民合法理财,促进农村金融理财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那些违规的理财渠道,如、赌博和违规高息揽储等,政府应从严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当前金融法规制度体系,约束和禁止理财市场的违法行为。
3.3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机制,通过金融扶贫提高农户收入
政府与金融机构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农户信用评定机制,评定农户信用等级。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目前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可将扶贫信息与农户信用信息结合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信用评级标准,评定信用户,使金融机构通过农户系统“精准扶贫”功能模块,全面掌握贫困农户状况,了解脱贫致富资金需求,为农民脱贫致富打下基础。只有农户收入提高了,农村金融理财市场才有更大的发展的潜力。
3.4农户资产理财建议
3.4.1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
农户在理财时,制定投资计划能躲避风险。投资计划中,应将投资方式、投资比例进行合理组合,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养老、教育、医疗、投资理财资金等,注重财产保全,分散投资风险。投资方式的选择应视个人情况而定,农户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从众,在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理性投资。
3.4.2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
由于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理财目标也不尽相同,农户在选择投资组合时,应根据自己的个性、所能承担的风险、成本、期望收益率等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比如:(1)冒险型组合。这种投资组合的资金投资比例分配为储蓄、保险约20%,债券、基金约20%,股票、期货、房地产、外汇等投资为50%左右,呈倒金字塔结构。该投资组合适合家庭收入高,没有后顾之忧的家庭。投机成分相对较重,风险高,但收益率也高。(2)稳健型组合。这种组合资金投资分配比大概为:保险、储蓄投资约为40%,债券约20%,股票、基金约20%,其他投资约20%左右。此种组合适用于中等以上收入水平的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大,希望获得比平均收益更高回报率的投资者。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万千,每个人的致富方式都不一样,在当前环境下,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一条符合自己的理财道路,不要盲目从众,更不要盲目投资。广西农户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金融素质、风险意识,掌握基本的投资理财技能,才能在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环境下走出一条自己的理财致富之路。
参考文献